海绵城市设计费标准

合集下载

DB4403∕T 24-2019 海绵城市设计图集

DB4403∕T 24-2019 海绵城市设计图集

目 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基本规定 (5)5 单项海绵设施设计要点 (5)6 城市道路海绵城市设计要点 (10)7 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设计要点 (11)8 公园绿地海绵城市设计要点 (12)9 河湖水系海绵城市要点 (13)10 雨水回用设计要点 (15)附录A(资料性附录) 单项海绵设施设计图纸 (17)附录B(资料性附录) 城市道路海绵系统设计图纸 (42)附录C(资料性附录) 建筑与小区海绵系统设计图纸 (58)附录D(资料性附录) 河湖水系海绵系统设计图纸 (66)附录E(资料性附录) 雨水回用系统设计图纸 (84)附录F(资料性附录) 推荐植物应用名录 (94)参考文献 (96)海绵城市设计图集1 范围本图集规定了深圳市城市道路、建筑与小区、公园绿地、河湖水系、雨水回用系统及单项海绵设施海绵城市的设计要求等内容。

本图集适用于深圳市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公园绿地、河湖水系生态修复和雨水综合利用等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

本图集主要对各类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设计导向、要点做出规定,具体各项设施的尺寸、材料等设计参数为建议值,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参照本图集及现行的国家标准规范进行实际取值。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25993 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 50013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180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201 防洪标准GB 5026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86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9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318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45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T 50378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400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20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 50513 城市水系规划规范GB 50555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规范GB/T 50563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 50596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T 50600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GB 50773蓄滞洪区设计规范GB 50788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T 50805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 51192公园设计规范DB4403/T 24—2019GB 51222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CECS 353 生态格网结构技术规程CECS 361 生态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 456 格网土石笼袋、护坡工程袋应用技术规程CJJ 1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6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 37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48公园设计规范CJJ1 81 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CJJ/T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82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83 城乡建设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T 135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 188 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 190 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 194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T 236 垂直绿化工程技术规程CJ/T 340 绿化种植土壤JGJ 155 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SZJG 32 再生水、雨水利用水质规范SZDB/Z 49 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ZDB/Z 145 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技术规范SJG 37 深圳市房屋建筑工程海绵设施设计规程10SS705 雨水综合利用14J206 种植屋面建筑构造15J012-1 环境景观-室外工程细部构造15S412 屋面雨水排水管道安装15SS510 绿地灌溉与体育场地给水排水设施15MR105 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15MR205 城市道路-环保型道路路面16S518 雨水口16MR201 城市道路-透水人行道铺设3 术语和定义3.1海绵城市 sponge city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1 总则1.0.1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扩大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为规范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的评价,制定本标准。

【条文说明】制定本标准的意义和目的。

1.0.2本标准适用于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价,评价对象为城市。

【条文说明】规定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和评价对象。

1.0.3海绵城市建设应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生态格局,维系生态本底的渗透、滞蓄、蒸发(腾)、径流等水文特征的原真性,保护和恢复降雨径流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

【条文说明】规定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宗旨。

传统城市开发建设模式,由于下垫面的过度硬化,破坏了水的循环路径,使水文特征发生变化,对城市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等造成巨大影响,放大了灾害风险。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在维系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格局的基础上,强化雨水径流管控,最大限度维持城市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修复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涵养水资源、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

1.0.4海绵城市建设应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理念系统谋划,因地制宜、灰绿结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方法综合施策。

【条文说明】规定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路线与方法。

传统做法过度依靠管网进行排水,切断了雨水的径流过程,使城市下垫面对雨水径流的滞蓄、渗透和净化的功能丧失,自然的海绵体功能消失。

海绵城市建设改变了传统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充分发挥自然下垫面海绵体功能,既能缓解生态、环境、资源的压力,又能通过灰绿结合,降低工程造价和运维成本。

技术路线由传统的“末端治理”转为“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管控方法由传统的“快排”转为“渗、滞、蓄、净、用、排”,通过控制雨水的径流冲击负荷和污染负荷等,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的综合目标。

2 术语2.0.1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通过自然与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等方式,控制的降雨径流量与年降雨总量的比值。

海绵城市设计计算书

海绵城市设计计算书

XXX项目海绵城市设计计算书一、设计概况XXX项目位于成都市锦江区XX路以北, XX路以西, XX以南,XX路以东,总用地面积 50000 平米。

包括办公楼、行政综合楼、食堂、门卫、风雨跑道等,均为多层建筑,地下一层车库及设备房。

1.1 地质条件根据成都市规划设计院提供的《成都市锦江区XXX项目项目详细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内埋藏地层的野外特征,按从上至下顺序描述如下:1)杂填土( Q4ml)①:杂色,松散,土质不均,由黏性土夹生活垃圾等组成,局部含有根茎,尚未完成自重固结。

该层场地均有分布,揭遇层厚 0.4~1.8m。

2)粉质黏土( Qal+pl )②- 1:褐黄、褐灰色,稍湿,可塑状态,捻面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该层仅在靠近池塘处有揭遇,层厚 0.9~3.7m。

3)粉质黏土( Qal+pl )②- 2:褐红色,硬塑状,切面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中等。

该层大部分场地有分布,层厚 2.6~8.8m。

4)细砂( Qal+pl)③:灰黄~褐黄色,湿~饱和,松散~稍密,主要成份为石英、长石、云母等,颗粒较均匀,级配差,颗粒形状不规则,该层土粒径大于 0.075mm 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85%,以细砂为主。

该层场地均有分布,揭遇层厚0.9~2.2m。

5)圆砾( Qal+pl)④:褐黄色,饱和,稍密 ~中密状态,主要成分为石英质、砂岩质圆砾,粒径为 2~20mm,呈圆 ~亚圆形。

含约 10%~20%的圆砾,局部含量达 40%,粒径多为 3~5cm。

黏性土含量约 20%,夹少量中粗砂。

该层场地均有分布,未钻穿次层,揭遇层厚 4.7~17.4m。

场地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和潜水。

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杂填土①中,水量较小。

潜水主要赋存于粉质黏土②、细砂③及圆砾④中,由大气降水补给,向上蒸发或朝地势低洼处排泄,水量相对较大。

本次勘察测得潜水稳定水位埋深介于 2.7~3.1m ,相当于标高 35.45~36.15m,地下水随季节变化,丰水季节水位较高,枯水季节水位较低,变化幅度约 2.0m。

海绵城市设计计算书

海绵城市设计计算书

目录目录 (1)1项目概况 (1)2设计计算依据 (1)3设计计算过程 (1)3.1现状情况 (1)3.2设计目标 (1)3.3设计过程 (2)4 结论 (7)海绵城市设计计算书1项目概况2设计计算依据(1)《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2)《xx市海绵城市规划要点和审查细则》;(3)《xx北站商务中心区核心区海绵城市详细规划》;(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

3设计计算过程3.1现状情况项目总建筑用地面积39804.03 m2,其中绿化面积为5724.54 m2,道路及广场铺装面积为14807.73m2,屋顶面积为19271.76m2,景观水体面积0m2。

表3-1 下垫面解析一览表项目现状主要以屋顶和铺装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48.42%和38.32%,项目必须设置合理的海绵措施来降低雨水径流率。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项目周边绿地里设置下沉式绿地,同时考虑采用植草沟,将雨水收集到下沉式绿地中消纳处理。

并设置两个大小分别为270m³和310m ³的蓄水池,收集雨水进行回用。

3.2设计目标根据《xx市海绵城市规划要点和审查细则》和《xx北站商务中心区核心区海绵城市详细规划》的要求,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1%,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为32.12mm 。

3.3设计过程步骤1:依据现状地形标高进行汇水分区的划分。

区域的海绵城市建设以滞留、净化、存储为主。

通过下沉式绿地、植草沟、蓄水池等设施重新构建排水系统,共有2处总排水出口,外接市政管网。

其汇水分区和流向具体见图3-3所示。

图3-3汇水分区示意图步骤2:雨水控制利用工艺流程。

海绵城市建设以滞留、净化、存储为主,雨水主要工艺见图3-4所示,工艺流程具体如下:(1)建筑屋顶屋面散排→建筑边沟→雨水管→植草沟→下沉式绿地。

(2)车道雨水车道雨水→下沉式绿地→市政雨水管道→雨水蓄水池。

(3)绿地B采用下沉式绿地,通过收集车道、人行道和绿地雨水进行下渗和输送至雨水管网。

海绵城市专项设计目标取值计算表及自评表

海绵城市专项设计目标取值计算表及自评表
雨水管网设计暴雨重现期(年)
下沉式绿地率(%)
引导性
雨水资源化利用率(%)
绿色屋顶率(%)
6
下沉式绿地率
新建建设项目为强制性指标
改造建设项目为引导性指标



7
雨水资源化利用量占其绿化浇洒、道路冲洗和其它生态用水总量比
项目类型:公共绿化 □
建筑与小区 □
城市道路 □
8
绿色屋顶率
(仅建筑与小区项目需要)
建设项目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方案自评表
单项指标评价一览表





(m2)
项目用地总面积
备注
屋顶
总面积
绿色屋顶(基质层厚度≥300mm)
绿色屋顶(基质层厚度<300mm)
硬屋顶、未铺石子的平屋顶
铺石子的平屋顶
路面及铺装
总面积
混凝土或沥青路面及广场
大块石等铺砌路面及广场
沥青表面处理的碎石路面及广场
级配碎石路面及广场
干砌砖石或碎石路面及广场
非铺砌的土路面
非植草类透水铺装(工程透水层厚度≥300mm)
雨水桶蓄水容积(m3)
地下蓄水设施蓄水容积(m3)
排水设施
雨水管网设计重现期(年)
用地
竖向
控制(m)
地下建筑
户外出入口挡水设施高度
内部场平
高于相临城市道路的高度
地面建筑
室内外正负零高差
综合指标评价一览表
评价指标
目标值
完成值
控制性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峰值径流系数
透水铺装率(%)
污染物消减率(以TSS计,%)
建设项目海绵城市目标取值计算因素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

I视界I HORIZON 新标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编号为GB/T51345-2018,自2019年8月1日起实施)《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编号为GB/T51301-2018,自2019年6月1日起实施)为国家标准。

以上两项标准已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公开,并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岀版社出版发行。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住加和城乡建设部发布行业标准装配式粮体P.T.间应川技术标准》《预制混凝I:外挂墙板应川技术标准》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装配式整体卫生间应用技术标准》(编号为JGM467-2018,自2019年5月1日起实施)《预制混凝土外挂墙板应用技术标准》(编号为JGJ/T458-2018,自2019年10月1日起实施)为行业标准。

以上两项标准已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公开,并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新政策I:海要求新建民川.I:业建筑痕采川装兀式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日前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明确装配式建筑实施范围和相关工作要求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新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应全部按装配式建筑要求实施。

自2019年4月1日起,施工图未正式送审的项目应依据《通知相关要求实施。

《通知》强调,新建建筑是指在相关信息平台上,建设性质选为"新建”的项目以及建设性质选为“改建”或"扩建”,且包含“新建独立单体"或"拆除重建单体"的项目。

《通知】明确了装配式建筑实施的范围,—是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批复中地上总建筑面积不超过1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类、居住建筑类、工业建筑类项目,所有单体可不实施装配式建筑。

“海绵城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海绵城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海绵城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1. 引言1.1 什么是“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规划理念,旨在建设起一种具有海绵效应的城市,以应对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雨洪、水资源、污染等环境问题。

海绵城市的概念最早起源于荷兰,被称为“水下城市”,后来被引入中国,成为当今城市规划设计领域的热门话题。

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在城市中构建出一种自然的、有机的水循环系统,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收、储存、净化和利用雨水。

通过多种绿色基础设施、如绿化植被、蓄水池、透水铺装等,将城市变成一个“海绵”,有效处理雨水,减少洪涝风险,改善城市环境。

海绵城市的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的融合,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它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升城市面貌,还可以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增加城市的生态价值,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海绵城市理念在当今城市建设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1.2 海绵城市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海绵城市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为城市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强调以自然为师,通过模仿自然系统的工作原理,实现城市雨水管理、城市生态环境修复、城市气候适应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的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

海绵城市建筑设计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创造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海绵城市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在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活品质,引领城市建设向着更加协调、和谐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2. 正文2.1 海绵城市的原理与特点海绵城市是一种以城市为单位,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利用自然系统和人工设施来实现雨水的收集、储存、净化和利用,达到减少城市内雨水径流量,改善城市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目的。

海绵城市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雨水资源化利用:海绵城市将雨水视为一种宝贵的资源,通过设计合理的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灌溉、景观水体补充、地下水补给等用途,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

学校风雨球场建设项目--海绵城市专项设计说明

学校风雨球场建设项目--海绵城市专项设计说明

海绵城市专项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一)采用的规范、标准1、《四川省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标准》(DBJ51/T084-2017)2、《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3;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20194、《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5、《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技术规范》GB50400-2016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7、《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188、《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GB51174-20179、《城市水资源规划规范》GB/T51051-201410、《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T50596-2010IK 《四川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51/T009-2018)12、《四川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试行)》(二)基础资料1、土地出让条件(海绵城市方面)2、地勘资料3、建筑方案设计图(建筑总平面竖向设计图)4、景观平面图(道路、广场、绿地)5、室外管线综合图(包括已建部分)6、周边市政排水资料7、屋面设备布置图8、小区雨水总平面图9、项目用水量表;二、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学校风雨球场建设项目建设单位:_项目介绍:项目位于徐兴路中段马祖社区领川实验学校,用地南侧为徐兴路,西临马角路,东侧北侧均为农田。

用地大体上较为方正,南北宽约200米,东西进深约360米。

在校内新建风雨操场,中小学规划总用地面积为71725.46m2,总规划建筑面积:39155.33m,新建风雨操场建筑面积1925.56m2。

三、区域自然条件(一) 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都江堰市,地貌单元属岷江水系H级阶地,地形较平坦。

(二)气象、水文据收集气象水文资料,该场地属大陆季风型气候,其气候特征:(1)气温:年平均气温16.2o C,极端最高气温39.3o C,极端最低1气温-5.9°C,昼夜温差最大12°C;(2)降雨量:雨季集中在7~9月份,多年平均降雨量947.Omm,最大日降雨量207.5mm,最大时降雨量28.1mm;(3)蒸发量:多年平均为1025.5mm;(4)积雪量:最大积雪厚度40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城市设计费标准
海绵城市设计费标准因项目规模和内容而异。

对于总体规划设计,其服务收费为可行性研究费用的1.5%~2%。

对于专项规划设计,其服务收费标准按设计范围和复杂程度适当浮动,一般不高于可行性研究费用的20%。

对于详细规划设计,其服务收费标准按设计范围和复杂程度适当浮动,一般不高于可行性研究费用的30%。

此外,根据海绵城市方案设计的项目规模和内容,收费标准分为四个档次,每千平方米1万至1.5万元不等。

其中,档次四的海绵城市设计费用最高。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收费标准可能因地区、项目特点、设计公司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