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统计预测基本理论与准则

合集下载

成矿规律与预测1

成矿规律与预测1

相似类比理论在一定地质条件下产出一定类型 的矿床,通过已知矿床建立成矿模型;从定性 类比到定量类比,引人一些定量的类比指标, 如成矿有力度、因子分析、相关分析、类比参 数的关联度等。应用类比方法进行预测时,往 往忽略了新矿类型的预测,因此,赵鹏大院士 提出了“求异”原则的重要性,同时创造性的 提出地质异常致矿理论。 地质条件组合控矿理论,矿床形成受多种因素 的控制;有些是主导因素,有些是有利因素, 有些是不利因素。多种因素的匹配和藕合决定 了矿床的形成和优劣。
矿产勘查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
从世界各国的找矿与矿产勘查,大致都经历了下述三 个阶段: (1)直接找矿阶段 找矿产勘查初始阶段,以直观勘查地表矿石为主,只 要对矿石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均可以找矿。 (2)综合找矿阶段 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探矿工程等方法彼此 配合,可以发现勘查近地表的矿床或部分隐伏矿床。 (3)理论找矿阶段 指利用地质规律和成矿理论作指导,发现并勘查地表 无露头的隐伏和半隐伏矿床或难于识别的矿床。
成矿规律的研究方法基本上沿用了所有地质研 究方法。 成矿预测方法的基本原则是建立在相似、相关、 惯性原理基础上,而普遍采用相似类比法和内 插外推等方法。 成矿预测的基本理论仍来源于成矿基础地质理 论,其工作基本过程是将地质、物化探和遥感 多种信息,经过预测人员的分析研究,从中提 取成矿信息,在现代成矿地质理论指导下,将 前述各种信息转化为潜在矿床的概念,建立潜 在矿床(体)与成矿地质条件之间关系的预测 模型,并用于未知区的预测。赵鹏大院士等率 先提出成矿预测的基本理论,概括为相似类比 理论,地质条伴组合控矿理论和地质异常致矿 理论。
矿产资源定性预测
基于成矿环境的预测 该方法的指导思想为在一定的成矿环境中寻找 特定类型的矿床。把矿床形成环境与构造环境 联系起来,其主要目的是要了解各种构造环境 中形成的岩石的含矿潜力,在构造环境内圈定 对成矿有利的部位。20世纪60年代后期发展起 来了板块构造概念,板块构造作为成矿规律和 成矿预测领域中的理论思想也就随之应运而生。 这方面的成果主要反映在米契尔著的《矿床与 全球构造》和查· 赫奇森的《矿床及其构造背景》 等专著中。

矿业权评估基本理论知识

矿业权评估基本理论知识
(二)矿业权市场
矿业权评估是根据要求旳程序和措施对矿业权价值进行评价和估算旳估价征询行为,是矿业权市场旳主要构成部分。 矿业权评估对象是探矿权和采矿权。
(三)矿业权评估
第二章、矿业权评估措施和参数
矿产勘查旳目旳是寻找有意义旳矿产地,是一种高风险旳投资行为。矿产勘查过程是对预期找矿目旳旳了解认识过程。一般说,工程程度越高,认识旳可靠性越大,与此紧密有关旳采矿风险也就越小。按照《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23),固体矿产勘查可划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4个阶段。不同工程旳探矿权评估必须选择符合实际旳措施,以提升评估成果旳精确性。
矿业权评估征询
《矿业权评估基本理论知识》
主 要 内 容
第一章 基本概念
探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旳勘查许可证要求旳范围内,勘查矿产资源旳权利; 采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旳采矿许可证要求旳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和取得所开采旳矿产品旳权利。 探矿权和采矿权统称矿业权。
(一)矿 业 权
矿业权市场是矿业权交易旳场合,涉及矿业权交易行为和经济关系旳总和,能够是有形旳,也能够是无形旳。主体涉及市场管理者、矿业权交易当事人及有关中介组织;客体是矿业权。
0.5-0.9
2
目旳矿种产品市场供需平衡。评估对象所在地还有矿业活动和矿业权交易活动但均不活跃
1.0
3
目旳矿种产品市场不不小于求。评估对象所在地矿业活动活跃、矿业权交易活动频繁,竟争剧烈
1.1-1.2
Ⅶ、基础设施条件显示
1
目旳矿种要求旳基础设施条件差
0.5-0.9
2
目旳矿种要求旳基础设施条件基本具有
第一节 成本途径评估措施和参数
(4)参数选用地质要素评序法与勘查成本-效使用方法旳相同之处是均以勘查成本现值作为价值估算旳基础,勘查成本现值经过修正后反应评估对象旳价值,而地质要素评序法中勘查成本经过两次修正。所以地质要素评序法旳基础成本中旳参数与勘查成本参数选用相同。要点简介“调整系数a”。调整系数a是由价值指数累乘计算得出。价值指数按七类地质要素评判,每类地质要素根据资料显示旳情况分为不同级别,每个级别相应不同旳价值指数。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

课程沿革长期以来,“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及其前身“找矿勘探地质学”“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学”“矿产勘查与评价”一直是全国矿产勘查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也是我校的传统、优势课程之一,是资源勘查工程(我校国家级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的主体)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该课程在我校已开设了50多年。

课程沿革图解不同时期课程名称使用教材主讲教师上世纪50年代找矿勘探地质学找矿勘探地质学李文达、李斤亨、卢作祥、任建新、王魁元60-70年代找矿勘探地质学找矿勘探地质学赵鹏大、石准立、李斤亨、卢作祥、范永香、冉宋培重砂找矿重砂找矿手册张武雪80-90年代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学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卢作祥、范永春、刘辅臣、张均、王燕、曹新志矿床勘查与评价矿床勘查与评价石准立、冉宋培、王魁元、王槐春、王定域、池顺都、志德、张可清矿床统计预测矿床统计预测赵鹏大、胡旺亮、李紫金、邹海卿、魏民矿产勘查中的技术经济评价矿产资源经济学李斤亨、扬昌明、杜国银重砂物分析重砂物分析张武雪、潘玉华、刘明霞、魏俊浩21世纪以来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曹新志、张均、魏俊浩、李建威、张晓军矿床统计预测矿床统计预测李建威、张可清资源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张均、张可清综合勘查技术矿产综合勘查技术魏俊浩《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是形成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一门新兴独立学科。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期创建于原苏联,而欧美等西方国家本学科则属于矿山地质或经济地质学中。

我国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从原苏联引进本学科,并于五十年代中期在我国新建的各地质院校正式成立找矿勘探教研室,同时开出了找矿勘探地质学课程,仅我校自1952年以来已培养了数千名矿产普查勘探专业本科生,1960年开始培养硕士生,1986年开始培养博士生。

赵鹏大、李万亨、石准立、卢作祥、范永香、王魁元、任建新、熊鹏飞、冉宗培、刘辅臣等一大批著名专家学者曾主讲该课程。

本专业曾先后培养出欧阳志远、汤中立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成矿预测基本理论

成矿预测基本理论

一、成矿预测基本理论1.相似类比理论相似类比理论是指在相似的地质环境下,应该有相似的矿床产出,如一定种类的矿床及其共生组合特征,在相同的地区范围内应该有相似的矿产资源量。

依据于这一理论,在进行矿产资源评价时,就可以运用研究程度较高、地质资料丰富的矿床所取得的有关认识去推测研究程度较低、地质资料比较有限的同类矿床的成矿前景和可能的资源量等。

2.求异理论求异理论是相对于人们熟知的相似类比理论而提出,其主要是指一些新类型、特殊类型或超规模(巨型、超大型)的矿床皆产于特殊的地质环境中,这种特殊的地质环境具有与周围地质环境截然不同的地质结构和要素,构成所谓的地质异常。

在找矿评价中,从总结、研究和探求地质异常入手,进而进行成矿可能性分析。

求异理论强调的是地质体(地质环境)的不同之处对成矿的影响及作用,它对于找寻评价新类型、特殊类型、超大型的矿床具有特殊的指导作用,而相似类比理论只能指导人们进行已熟知的同类型矿床的找寻评价工作。

3.定量组合控矿理论定量组合控矿理论是指成矿不是由单一因素,也不是由任意几个因素的组合完成的,而是由必要和充分的因素的耦合而完成的,但这种“必要和充分”的因素的组合对于矿产勘查工作者往往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找矿成功概率,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查明控矿的定量组合因素。

在进行某一地区或某一矿区的成矿前景或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时,按照定量组合控矿理论,首先应全面地分析有关控矿地质因素并掌握这些因素对成矿的贡献及其相互之间的耦合关系,尽可能定量地研究控矿因素组合,而不是仅限于定性分析和判断。

在地质条件相似的情况下,一些地区成矿,而另一些地区可能无矿,这是因为相似的地质条件并不一定是成矿的充分条件。

一般地说,一个地区成矿概率的大小与成矿的有利因素的种类及其耦合有关。

“定量”是任何一门科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及基本要求。

按照定量组合控矿理论,在进行矿产预测时应该充分提取、构置、优化各种控矿要素及各种信息,并采用一定的先进技术手段进行综合的定量处理,定量地把握各种因素在成矿中所起作用的大小、性质、参与程度等,以提高评价结论的准确程度。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总结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总结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总结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总结1.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概论1.成矿规律学:是应⽤地学理论来研究矿床的形成、时空分布及其演化规律的学科,是指导矿床勘查,进⾏成矿预测的基础.2.成矿预测是根据成矿规律或矿化信息,按⼀定的⽅法和程序对不同规模的矿化单元(矿带\矿⽥\矿体)的产出位置、矿化类型、资源量等的预测。

成矿预测通常包括(1)定性预测:概念预测:利⽤矿床分布的概念模式预测矿床。

(2)定量预测:矿床统计预测:根据矿床分布的统计规律预测矿床。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定量化表达。

以成矿规律为基础的成矿预测⼯作,是矿床勘查⼯作创新的基本途径。

2.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地质因素分析1.成矿地质背景形成矿床的各种地质作⽤(事件)、成矿条件和控矿因素的总和。

最基本的控矿因素(1)地层(岩性)(2)构造:褶皱:背斜和向斜断裂:压\张\扭性断裂(3)岩浆岩: (a)超基性(科马提岩/橄榄岩):Ni\Cu\Cr\PGE(b)基性岩(⽞武岩/辉长岩):Fe\V\Ti(c)中性岩(安⼭岩/闪长岩):Fe、Cu、Pb、Zn、Au(d)酸性岩(流纹岩/花岗岩):W、Sn、Bi、Mo、Li、Be、Nb、Ta(e)碱性岩(正长岩):Au、Cu、Mo不同类型的矿床具有不同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因素组合。

2.地质异常(1)由地质异常事件形成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成因序次与围岩具有显著差别的地质体;(2)⼩概率事件形成的稀有地质体,服从统计规律;(3)矿床是典型的地质异常体。

3.控矿因素(1)地层(岩性)控矿(2)构造(褶皱+断裂)控矿(3)岩浆岩控矿:成矿专属性(4)地球化学(元素丰度+挥发分)3.成矿时空分布规律1.成矿期\成矿域⼀定的成矿物质在⼀定地质时期的某些地区或⼀定地区的某些地质时期内的富集规律。

(1)这种有利于某种矿产或多种矿产富集的地质时间区间称为成矿期。

(2)有利于成矿的区域成为成矿省(带\矿集区) .2.研究意义在研究成矿规律时,采⽤成矿期、成矿省、矿化分带性等概念。

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第二章成矿预测的理论和方法体系PPT课件

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第二章成矿预测的理论和方法体系PPT课件

第二节 基本理论
• 成分异常:包括地质体岩石化学成分或微量元素 成分异常。成分异常的标准,在地球化学中常以 异常下限来确定。
• 岩性异常:包括异常岩性的岩浆岩、变质岩或沉 积岩,以及岩浆岩、变质岩或沉积岩中的异常岩 性部位等;
第二节 基本理论
• 岩相异常:包括岩浆岩、变质岩或 Nhomakorabea积岩中的异 常相或相带,如岩浆岩中的异常缘相或火山中心 相,变质岩中的特殊变质相带,沉积岩中对成矿 特别有利的沉积相等;
第一节 基本概念
成矿系列概念的提出使得人们对矿床的单个 研究,发展到对矿种共生、矿床组合类型的研究, 将成矿作用研究与区域地质背景联系起来。
成矿系列从高到低分为:矿床系列组合、矿床 成矿系列类型、矿床成矿系列、矿床成矿亚系列、 矿床式(矿床类型)、矿床、矿床成因类型共7个层 次。
第一节 基本概念
地构造背景、地球化学背景以及地球物理背景, 通过典型矿床形成环境的研究建立环境类比模型。
第二节 基本理论
(2)成矿条件(控矿因素)类比:主要包括控 矿构造、岩浆岩、地层、岩性、岩相古地理等条件 的对比。对内生矿产而言,主要是构造-岩浆活动 因素类比;对外生矿产而言,主要是构造-岩相因 素或岩相古地理因素的类比;对变质矿产而言,主 要是岩性、变质相及变质程度类比,通过典型矿床 的成矿条件分析,建立条件类比模型。
第二章 综合信息矿产预测 理论和方法体系
第二章 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理论和方法 体系
• 一、基本概念 • 二、基本理论 • 三、方法体系 • 四、方法体系分类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矿产预测:是在成矿地质理论指导下,总结 矿床成矿模式;以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信 息为依据,总结找矿模式;依据成矿模式和找矿 模式建立切实可行的矿产预测准则;对预测区内 的潜在矿产资源作出预测,圈定成矿远景区段和 优选成矿靶区,并提出进一步的找矿部署意见。

矿床统计预测-找矿信息量计算法

矿床统计预测-找矿信息量计算法
信息量又称为熵差,是信息论中的重要概念。
5 信息量计算法
5.H)为
k
H ( ) pi log pi
Eq 5-1 (= Eq 4-1)
其中
0 pi 1,
i 1
k
pi 1 表示该事件各种可能结果的概率。
i 1
现在考虑两个随机事件α和β,设它们不独立,(互有影响),信息
5 信息量计算法
5 .1 概述
信息量计算法,简称信息量法,是一种通过计算多个变量所提供的关于某一随 机事件是否发生的信息量,来预测该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统计分析方 法。
该方法不仅可用于矿产预测,也常用于其它领域如灾害预测等。
当用于矿产预测时,也称为找矿信息量计算法,是通过计算任一单元中多种地 质变量所提供的关于“有矿” 这件事的信息量,来评价该单元有矿的可能性即 找矿有利程度,进行找矿远景区预测。也就是在一定地区内计算出所有单元的 找矿有利程度,然后选出那些有利程度高但尚未发现矿床的单元作为远景区。
5 信息量计算法
5.3 确定找矿信息总量的临界值圈定远景区
以上第(5)步(根据找矿信息总量确定单元找矿有利性并圈定远
景区),需要确定指示有矿的找矿信息总量下限(临界值)。该
下限的确定方法有很多种,以下介绍3种:
有矿下限
频率
(1)若控制单元数目较多,可试作含矿
控制单元和无矿控制单元的信息总量频
率分布直方图并进行比较。若呈类似于
所有变量变为二态逻辑变量(布尔转换)。根据数据情况, 可对变量进行必要的划分或概化,以使变量数合适。
各变量找矿信息量计算
计算每个变量的找矿信息量( I AB )(按 Eq 5-9)。
单元信息总量计算 圈定找矿远景区 地质解释

矿产资源预测与评估方法分析

矿产资源预测与评估方法分析

矿产资源预测与评估方法分析矿产资源是一类具有经济价值的地质资源。

在对矿产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之前,预测和评估其储量和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分别介绍矿产资源预测和评估的方法。

一、矿产资源预测方法1.地质外推法地质外推法是指依据地质规律及其控制因素,利用已知的矿床与岩石、矿物及岩石体等性质的空间变化规律,对未探明区域的矿产资源做出估计。

它可以通过对区域内已知矿床的地质学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推断该区域内未知矿床所处的类型、空间位置、形态,从而推测出该区域潜在的矿产资源。

2.统计预测法统计预测法是通过对区域内已知矿床的统计分析,建立数学模型,进而预测该区域内潜在的矿床分布和储量。

它基本上是在随机现象的影响下对矿点、矿体、矿段和矿田等无序事件的统计分析,从而找出模式和规律,以进行资源预测。

3.地统计学预测法地统计学预测法是通过矿床基本统计特征(如形态、尺寸、分布、品位等)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变异性的分析、对未知点矩估计和空间插值数学公式的应用,建立全局或半区域性预测模型,从而预测推测未探明区域的潜在矿产资源。

二、矿产资源评估方法1.经验评估法经验评估法是利用已有矿床的经验,并根据它们的地质特征、产出状况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来估计未知矿床的产量和品位。

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已知的成矿因素,通过总结经验式将各种因素进行量化,并经验性地应用于未知区域,来预测未知矿床的产量和品位。

2.综合评估法综合评估法是把各种不同的评估方法相结合,按照矿产资源的预测精度、可靠性、实用性以及经济性等因素,进行权衡、综合运用,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多方法的审查评估,进而接近或达到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结果。

3.定量评估法定量评估法通过对矿产资源进行定量化的评估来确定其储量和品位等属性。

在该方法中,统计学和数学建模技术被广泛应用,例如拟合分析、贝叶斯统计等方法,从而建立精确的模型,对矿产资源进行高精度的评估。

结论总之,矿产资源的预测和评估是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的前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床统计预测基本理论与准则一、矿床统计预测基本特点矿床统计预测以多元统计分析或其他数学方法为基本工具,以矿床/矿化体/成矿远景区及相关地质体和地质过程为研究对象,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以查明各种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组合对成矿和找矿的作用(定量),以最终圈定出矿化体可能产出的空间位置、规模和概率为目的。

1、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是矿床统计预测的重要基础和手段。

矿床统计预测从研究矿床值的统计分布特征和各种地质因素及其组合的控矿概率等入手,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矿产资源定量预测。

2、相似-类比原则是矿床统计预测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模型单元和未知单元的定量类比。

3、矿床统计预测是一项在不确定条件下的统计决策工作,预测结果是具有一定成功概率的随机事件(不确定性),在预测结果基础上的进一步勘查工作具有较大的风险性(不确定性)。

二、矿床统计预测的基本思路和任务以控矿地质条件为重点的矿床成因研究、建立矿床地质概念模型矿床统计预测基本思路矿床统计预测基本任务:1、圈定成矿远景区,预测出矿床可能产出的位置;2、预测成矿远景区中某种矿床可能存在的概率大小;3、预测矿床值的可能大小;4、定量评价各种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及其不同状态和组合对成矿的作用。

三、矿床统计预测基本理论1、相似-类比理论(Analogue)(1)在相似的成矿地质条件下,应该有相似的矿床或成矿系列产出。

或者说,矿床类型相似,成矿条件和控矿地质标志组合相似。

(2)在相同的、足够大的区域内,应该有相似的矿产资源量。

(3)相似类型的矿床及其最佳控矿地质标志组合,具有相似的数学特征。

(4)矿床模型对某类矿床成矿条件、成矿环境、矿化特征、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等要素的高度综合。

描述性模型(提供找矿标志)VS 成因模型(提供找矿有利地区)矿床成因模型 VS 找矿模型 (对各种成矿条件、控矿因素、矿床地质特征、矿化特征和找矿信息的综合)矿床模型可能随人们对矿床了解的深入而改变。

(5)矿床模式→找矿模型→成矿地质构造背景陆缘、岛弧、造山带、裂谷?主要控矿地质条件: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体特征:几何特征、空间特征、结构特征矿化特征:矿物和地球化学组成、蚀变组合等矿化标志: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6)相似类比理论对矿床统计预测的指导作用根据相似-类比理论,我们可以从已知矿床(单元)出发,建立矿床的成矿和找矿模型,筛选出有效、重要的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进而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对未知矿床(单元)进行预测,圈定出有找矿远景的区域。

基于相似类比理论成矿预测的不足,根据已知的矿床模型不能预测迄今未曾发现过的新类型矿床。

根据已知矿床模型不能预测比已知矿床规模更大的超大型矿床,因为这种超大型矿床往往产生于独特的成矿地质环境之中、具有超常的成矿物质来源和聚集条件。

忽略了成矿环境、成矿过程、成矿条件和找矿标志的特殊性2. 求异理论(地质异常理论)在矿床统计预测及找矿实践中,不能只注意与已知矿床类型成矿环境的类比,因为这种类比只能预测出矿床模型所描述的矿床,而不能预测出新类型和超大型矿床,故在类比的同时,还要注意求异。

即根据正常背景中的地球物理异常、地球化学异常、地质条件异常的研究开展矿床预测和找矿。

根据这一理论,要特别注意发现和圈定研究区的地质异常,并对各种地质异常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异常中对成矿有利的局部异常,区分异常的含矿性(致矿地质异常)。

另外,有时还要求我们开展无模型预测。

地质异常(Geological Anomaly) :在物质组成、结构、构造或成因上与周围环境有显著差异的地质体或地质体组合(赵鹏大等1991). 根据地质异常与成矿或找矿的关系可以划分为:无矿地质异常(Barren geological anomaly)、致矿地质异常(Ore-controlling geological anomaly)、矿致地质异常(Ore-indicating geological anomaly)。

根据地质异常的尺度和规模,可以划分为:全球地质异常 (global geological anomaly)、区域地质异常 (regional geological anomaly)、局部地质异常 (local geological anomaly)、显微地质异常(microscopic geological anomaly)。

根据地质异常的表现形式:显示异常、隐式异常根据控矿作用的不同:矿源异常、通道异常、储矿异常、介质异常(屏蔽异常、反应异常)根据地质异常的结构:单一异常、综合异常根据地质异常的演化:静态异常、动态异常不同尺度水平的地质异常对应于不同规模的矿产资源体。

全球地质异常:板块和岩石圈尺度全球地质异常与巨型成矿带:东太平洋和西太平洋大陆边缘及中亚造山带斑岩型Cu-Mo矿床;区域地质异常与区域成矿省/带局部地质异常与矿田/矿床/矿体显微地质异常建立起矿床值(成矿有利度)与各种致矿地质异常、物探异常、化探异常、遥感异常之间的数学关系,并根据某一特征值圈定出成矿远景区(靶区)。

地质异常成因及时空演化、不同地质异常的时空联系、地质异常与成矿关系、地质异常成矿有利度计算、地质异常研究内容。

综合地质异常:具有物、化探异常显示的地质异常。

二者之间的关系包括套合和耦合。

套合:两者空间相关、但成因上不一定有联系。

耦合:两者在空间和成因上都有关系。

研究地质异常与物化探异常的套合和耦合关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讨论地质异常与成矿的关系、指导致矿地质异常的圈定和矿产预测具有现实意义。

基于地质异常的矿体定位预测方法流程图(赵鹏大等1999),找矿远景区的圈定应遵循异常信息有少到多、简单到复杂、单一到综合;找矿远景区由大到小、远景区级别由低到高、找矿成功概率逐渐增大。

地质异常成矿预测基本步骤:预测单元划分与地质变量研究地质背景场划分与地质异常识别地质异常提取,数理统计、模糊数学、非线性技术地质异常综合分析和圈定3、控矿因素定量组合控矿理论矿床的形成并非受单一地质因素控制,也非任意几个因素的简单拼凑;而是由若干个因素有机耦合并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合理搭配的结果,这种合理搭配就是成矿的充要条件。

为此,要深入分析这些控矿因素的定量组合。

控矿因素定量组合分析要求不仅要系统分析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标志,而且要在其中找出必要的、根本的控矿因素,并分析和评价各个因素所起作用的大小、性质和方向,研究其在成矿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与合理“剂量”。

控矿因素定量组合研究的内容: 1)查明与预测工作相对应的控矿因素定量组合。

这是建立矿床统计预测数学模型的重要基础。

2)查明各种因素在成矿中所起作用的方向、性质和大小(有利、不利、无影响)。

如接触带、断裂、屏蔽层在不同条件下其控矿作用是不同的。

3)研究各种控矿因素在成矿作用中的参与程度和剂量大小(有利区间)。

如矿床与主断裂的距离、断裂的发育程度。

4、“三联式”成矿预测理论“三联式”成矿预测以各类致矿地质异常圈定为基础、以成矿多样性分析为目标、以区域成矿谱系研究为依据,将地质异常、成矿多样性和矿床谱系研究紧密结合,并用于指导矿产定量预测(赵鹏大等;2002)。

三联式成矿远景区定量预测思路:1、成矿多样性:由于成矿条件和致矿地质异常及其组合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一个地区的成矿通常会表现为多样性。

它是评价一个地区含矿丰度、成矿有利度和矿产资源潜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地质变量选取和地质异常研究的基础。

如滇西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地层的成矿多样性主要表现为矿床类型多样性:包括白云石矿、磷矿、重晶石矿、锰矿、黑色页岩系中的贵金属矿和铅锌矿等;以其中的重晶石矿床为例,其矿床成因多样性包括沉积型、层控型及风化型;矿体形态产状多样性包括层状、透镜状和脉状;在矿石类型方面的多样性表现为层纹状、斑杂状、致密块状、脉状、角砾状、巨晶块状及多孔状等;矿化类型方面的多样性则有纯重晶石型、萤石-重晶石型、方解石-重晶石型、铜-重晶石型及铁-重晶石型等。

可以用多样性强度、多样性强度指数、偏多样性强度指数、资源利用率等参数来定量表征成矿多样性。

如多样性强度指数: ID = ni/nmax ni-第i单元单位面积和单位剖面长度内矿种或矿产组合类型数;nmax-研究区单位面积或单位长度最大矿种或矿产组合数。

不同尺度水平的成矿多样性分析与相应尺度水平的成矿预测相对应。

2、矿床谱系:矿床谱系是成矿多样性的某种规律性表现,包括时间谱系和空间谱系。

在同一成矿时期,矿床可以形成于不同空间部位;反之,也可以在同一空间部位有不同时期形成的矿床迭加或改造。

但更多是不同时期形成的矿床产于不同的空间部位。

因此,在一个地区进行成矿预测及评价时,需要分析它们的时间、空间和成因序列、建立矿床的时间谱系、空间谱系及与两者相关的成因谱系。

查明矿床的时空谱系对于大比例尺成矿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四、矿床统计预测的基本准则1. 综合预测准则:综合利用一切可能指示矿化的信息,包括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

不但要注意地表的,更要注意深部的隐蔽信息;不仅要重视直接的找矿信息,而且要重视间接的找矿信息。

2. 尺度水平对等准则:所选取的各种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即地质变量),应与预测的比例尺相当。

另外,预测单元与控制单元的变量选取和取值应尺度水平对等。

3. 矿床值分布律准则:指矿床的规模、品位、矿床值等常服从一定的分布律(如单元内矿床数服从泊松分布)。

根据这种分布律来指导矿床统计预测。

意义:根据分布律→估计资源量→确定可能的远景。

4. 定量预测准则:(1)定量分析和评价各种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的作用。

(2)预测的成果要达到四定,即成矿远景区和矿产地的个数和可能产出的位置;矿床值的规模和质量;成矿远景区中某种矿床可能存在的概率大小;定量评价各种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及其不同状态和组合对成矿的作用。

5. 评价准则和最优化准则:矿床统计预测要求在漏失矿床最少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缩小远景区和进一步工作的范围。

因此,要根据此原则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价,看远景区是否合理,是否还能进一步缩小靶区;或是否有漏矿的情况?另外,矿产预测包含着极大的风险,故还应进行风险估计,对可能错误的预测结果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价(即矿床统计预测的不确定性评价)。

6. 发现率分析准则:在研究程度较高的地区发现新矿床的概率比研究程度较低的地区要低得多。

在特定的地区,发现中小型矿床的概率比发现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概率要高。

因此,在具体的矿床统计预测工作之前,首先要对预测区进行矿床发现率的估计,分析发现新矿床和特定规模矿床的潜力和概率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