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空间数据获取
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数据分析的方法

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数据分析的方法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集地理空间数据获取、管理、分析、可视化于一体的技术系统。
它将地理空间数据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为我们提供了进行空间数据分析的有效方法。
本文将重点介绍使用GIS进行空间数据分析的方法。
一、地理数据获取和预处理在进行空间数据分析之前,首先需要获取地理数据。
地理数据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如采集、遥感、航空摄影等。
其中,遥感是获取大范围地理数据的主要手段之一。
通过卫星和飞机的遥感图像,我们可以获取到高分辨率的地理数据,包括地表覆盖、地形等信息。
获得地理数据后,还需要进行预处理,包括校正、投影转换、编码等。
预处理的目的是保证地理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地理数据存储和管理地理数据是庞大而复杂的,有效地存储和管理这些数据是进行空间数据分析的基础。
在GIS中,常用的数据存储和管理方式有两种:一是基于文件的存储方式,例如将地理数据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硬盘中;二是基于数据库的存储方式,将地理数据存储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如PostgreSQL、Oracle等。
通过建立地理数据库,可以方便地对数据进行存取、查询、分析和更新操作。
三、地理数据分析方法1. 空间查询与统计分析在GIS中,我们可以使用空间查询和统计分析方法来获取具体的地理属性信息。
空间查询可以通过属性查询和空间查询来实现,例如通过属性查询可以找到某一类特定地物,通过空间查询可以找到指定空间范围内的地物。
统计分析是对地理要素进行分类、比较和评价,例如统计某区域的人口密度、土地利用情况等。
2. 空间插值和格网分析空间插值是将离散的地理数据用连续的数学函数模拟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已知点的属性值来预测未知点的属性值,例如在大范围的气象数据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已知气象站的数据来估计其他地点的气象情况。
格网分析是将地理数据分割成网格,通过网格的统计和分析来获取数据的空间分布规律。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数据处理技术介绍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数据处理技术介绍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用来捕捉、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集成应用系统。
空间数据处理技术是GIS中最核心的部分,它主要涉及数据获取、数据存储、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等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理信息系统中常用的空间数据处理技术。
一、数据获取数据获取是地理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目的是将真实世界的地理信息数据输入到GIS系统中。
常见的数据获取方式包括地面测量、卫星遥感、GPS测量和数字地形模型等。
地面测量是指通过实地勘测和测量仪器获取地理特征数据,例如,建筑物的位置、道路的形状等。
卫星遥感是利用卫星对地球表面进行拍摄和测量,获取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
GPS测量则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获取地理位置信息,用于导航和定位。
数字地形模型是将地理地形数据以数字形式进行存储和处理,包括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地面模型(DTM)。
二、数据存储数据存储是将获取的地理数据存储在GIS系统中的过程。
常见的数据存储格式包括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
矢量数据采用点、线、面等几何要素来表示地理对象,常用的矢量数据格式有Shapefile、GeoJSON和KML等。
栅格数据则以像素网格的形式组织地理数据,常用的栅格数据格式有GeoTIFF和GRID 等。
此外,还存在一种混合数据格式,即矢量栅格数据,常用的混合数据格式有GeoJSON、GeoPackage和GML等。
三、数据管理数据管理是指对GIS系统中存储的地理数据进行组织、管理和维护的过程。
数据管理涉及数据的录入、编辑、更新等操作,以及数据的查询、索引和空间拓扑关系的维护等任务。
此外,数据管理还包括数据的备份、还原和安全性管理等方面。
常见的地理数据管理软件包括ArcGIS、QGIS和PostGIS等。
四、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GIS系统中最重要的应用环节之一,通过对地理数据的分析,可以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用于决策支持和问题解决。
地理信息技术地理数据的获取与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地理数据的获取与应用地理信息技术(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GIT)是一门集成了地理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学科,通过使用地理数据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等一系列工具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地理空间信息。
地理数据的获取作为GIT的基础环节,对于地理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地理数据的获取方式与应用。
一、地理数据的获取方式1.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通过使用航空器、卫星等载体,对地球表面进行高分辨率的观测和探测,获得地球表面的各种信息。
遥感技术可以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两种方式。
其中,主动遥感通常指的是雷达技术,通过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来获取地理数据;被动遥感则是通过接收地球表面反射或辐射出来的能量来获取地理数据。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遥感,都可以获取各种地理信息,如地形、植被、土壤类型等。
遥感技术的发展使得地理数据的获取更加快捷、精准。
2. 全球定位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利用卫星信号、地面接收器和计算机技术来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位置的技术。
通过使用GPS接收器,我们可以获取到地球上任意一点的经纬度和海拔等信息。
GPS技术在地理测量、车辆追踪、导航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中,GPS数据可以用于精确定位地理数据,提高地理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3.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一种通过使用物理或化学传感器,对地球表面的物理特性或环境条件进行感知和测量的技术。
地理数据的获取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实现,例如气象传感器可以获取气温、湿度、降雨量等气象数据,水质传感器可以获取水质污染指标数据,激光雷达可以获取地表高程和三维地理数据等。
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地理数据的获取提供了更多便利和可能性。
二、地理数据的应用1. 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将地理数据进行存储、检索、分析和可视化的技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教程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教程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个集成了地理空间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展示等功能的系统。
在GIS中,数据采集与处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从现实世界中获取数据,并将这些数据经过处理和分析,最后用于地理信息的制图和可视化展示。
数据采集是GIS中最基础的一步,它是建立空间数据库的起点。
常见的数据采集方式包括人工采集、GPS全球定位系统采集、遥感数据获取等。
下面将对数据采集的几种常见方式进行简要介绍。
首先是人工采集。
这是最基本的一种采集方式,利用人工观察和记录地理要素的位置和属性信息。
例如,在进行地理调查或实地勘测时,利用测量设备,如测距仪、测角仪等进行采集。
这种方式虽然简单易行,但相对耗时费力,适用于小范围数据的采集。
其次是GPS采集。
GPS是一种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提供准确的经纬度和高程信息。
利用GPS设备,我们可以在野外定位并记录地点的坐标。
这种采集方式适用于野外环境,可以快速获取大量的数据。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城市峡谷等GPS 信号受干扰的地方,定位会有一定的误差。
另外一种常见的数据采集方式是遥感数据获取。
遥感是通过航空或卫星平台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包括光谱、高程、纹理等数据。
遥感数据可以提供大范围的覆盖,并可以多时相、高分辨率地获取地物信息。
常用的遥感数据包括航空影像、卫星影像、LIDAR等。
利用遥感数据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质量。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经过处理和整理,以适应GIS系统的要求,并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编辑等步骤。
数据清洗是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筛选和去除冗余信息。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产生一些错误或无效的数据,需要通过数据清洗进行筛选和修正。
数据转换是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转化为符合GIS系统要求的格式。
不同的GIS软件和数据格式要求不同,因此需要进行数据格式转换,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简述常用地理空间数据源及其获取方法

简述常用地理空间数据源及其获取方法常用地理空间数据源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卫星遥感数据、地图数据和社交媒体数据。
1. 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GIS数据由各种机构和组织收集和维护,包括政府机构、学术研究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等。
获取GIS数据的方法包括:- 直接从相关机构下载数据:许多政府机构和学术研究机构提供免费或收费的GIS数据下载服务。
- 使用GIS软件和插件:大多数GIS软件提供了数据查询和下载功能,可以直接通过软件获取数据。
- 使用GIS数据提供商:有一些专门的商业公司提供各种类型的GIS数据,用户可以从他们那里购买所需数据。
2. 卫星遥感数据:卫星遥感数据通常由卫星或无人机收集,包括遥感影像、高程数据和地表温度等。
获取卫星遥感数据的方法包括:- 直接从卫星数据提供商下载:有一些卫星数据提供商如Landsat、Sentinel和MODIS等,用户可以从他们的网站下载所需数据。
- 使用遥感数据平台:一些在线遥感数据平台(如Google Earth Engine和Remote Pixel)提供了大量卫星遥感数据的查询和下载服务。
- 使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一些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如ENVI 和QGIS)提供了数据访问和分析的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软件获取数据。
3. 地图数据:地图数据是指包含地理特征和地理数据的地图。
获取地图数据的方法包括:- 使用在线地图服务:包括Google Maps、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
用户可以通过这些服务访问和使用地图数据。
- 使用地图制作软件:一些地图制作软件(如ArcGIS和QGIS)提供了地图数据查询和下载的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软件获取数据。
- 购买地图数据:一些专业地图数据提供商提供了各种类型的地图数据,用户可以从他们那里购买所需数据。
4. 社交媒体数据:社交媒体数据是指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收集的地理位置相关的数据,包括用户地理标签、地理位置信息和地理标记等。
获取社交媒体数据的方法包括:- 使用社交媒体API:一些社交媒体平台(如Twitter、Instagram和Facebook)提供了开放API,用户可以使用API 查询和获取相关数据。
地理空间数据免费获取(一)

地理空间数据免费获取(⼀)1.Goole Map 稻歌Goole Map截获器由@gisway独⾃研发,个⼈感觉是国内⽐较好⽤的了,专业的Goole Map下载截图免费⼯具软件,截获Goole Map卫星影像、地图、地形图,能够进⾏海量下载,⾃由拼图,关键还在于能够赋予精确的投影坐标。
2.地理空间数据云主要模块包括:1.镜像数据:引进的国际原始数据资源⽐如MODIS、Landsat、SRTM等;2.数据产品:在镜像数据及科学数据中⼼存档数据的基础上,利⽤国内外权威的数据处理⽅法或科学数据中⼼⾃⾏研发的数据处理⽅法加⼯⽣产的⾼质量数据产品;3.模型计算:⾯向多领域科研需求,基于通⽤的数据模型,为⽤户提供可定制的数据产品加⼯,⽤户通过在线定制可以得到⾃⼰需要的数据产品。
具体的注册、下载数据的步骤以后有空了再来补⼀下,不过现在百度经验或者⼀些博客⾥⾯都有很详细的注册、下载等步骤了,这⾥只是想⽅便⾃⼰了解。
3.国家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是由科技部主导,国家遥感中⼼牵头,各卫星中⼼、数据单位贡献数据、参与建设,第⼀批可全社会共享的实体数据有268TB,部分还在紧张处理中,即将上线。
数据主要为遥感卫星数据,涵盖主要的国内卫星和国际卫星,也包括相关科学研究数据。
⽬前主要数据资源包括:1、国内卫星数据:资源系列、⾼分、⽓象、海洋、环境、快⾈、北京⼀号等;2、国外卫星数据:Landsat系列、MODIS(Aqua\Terra)、EO-1、IRS-P6、ENVISAT-1、ERS-2、 RESOURCESAT-1等;3、科学研究数据;注:尝试过在这⾥⾯下载,发现都要下单购买才⾏。
4.DIVA-GISDIVA-GIS是⼀款GIS软件,不过我没⽤过。
在《GISer⼊门指南》电⼦书⾥⾯看到说这个⽹站上有免费的数据,数据类别很多,所以记录下来备⽤吧。
这⾥以下载我们中国的边界数据为例简单记录下步骤:1.点击 Free Spatial Data展开其下⾯的数据类型2.点击红⾊部分 country level data 进⾏下载展开之后界⾯如下:3.下拉框选择类别,选择好之后点击OK;4.弹出界⾯如下,然后点击蓝⾊字体Download5.点击下载之后就坐等下载完成吧,我们实验室的⽹速很慢,等吃完中饭回来把下载到的数据展⽰出来看看。
如何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地理空间数据提取和分析

如何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地理空间数据提取和分析遥感技术在地理空间数据提取和分析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以其高分辨率、高精度和高效性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遥感技术在地理空间数据提取和分析中的应用,并介绍其原理、方法和应用案例。
一、遥感技术概述遥感技术是通过从卫星、飞机或无人机等平台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它可以获取到的数据包括影像数据、激光雷达数据等。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提取地理空间特征,如土地利用、地形信息等。
二、地理空间数据提取1. 土地利用/覆盖分类遥感影像可以通过图像分类算法将地表特征进行分类,如水域、建筑物、植被等。
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情况,为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提供参考依据。
2. 地形图构建遥感数据可以帮助生成高程模型,辅助绘制地形图。
这对于地理学研究、灾害防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3. 水体提取遥感数据可以通过色彩和纹理信息提取水体特征;激光雷达数据可以通过反射特征测量水体深度。
这对于水资源管理、水质监测等至关重要。
三、地理空间数据分析1. 地表变化检测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多时相影像比对来检测地表变化情况,如城市扩张、农田变化等。
这有助于环境监测和可持续发展研究。
2. 地理空间关系分析遥感数据可以用于空间分析,检测地理实体之间的关系,如道路与河流之间的邻近性。
这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3. 自然灾害预测与评估遥感数据可以用于监测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等。
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实现对自然灾害的预测和评估,为应急响应提供及时支持。
四、遥感技术的原理与方法1. 遥感影像处理遥感影像处理涉及影像纠正、辐射校正、几何纠正等步骤。
这些步骤可以使影像数据更准确,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
2. 图像分类与分割图像分类与分割是遥感数据处理的核心步骤。
常用的方法包括基于像素的分类方法和基于对象的分割方法,如支持向量机、卷积神经网络等。
3. 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包括地理加权回归、空间插值、空间聚类等。
地理空间数据与地图制作

地理空间数据与地图制作地理空间数据是指描述地球表面特定位置和区域的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了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气候、人口分布等信息。
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对于地图制作是至关重要的。
地图作为一种图形化的表达方式,可以通过各种图形符号和颜色来展示地理空间数据,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的特征和分布。
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可以通过多种途径。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卫星遥感技术。
卫星遥感可以获取地球表面的高分辨率影像,通过对这些影像进行解译和处理,可以得到许多地理空间数据,例如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程度、水体分布等。
此外,地理空间数据还可以通过地面测量、无人机遥感、GPS定位等方式获取。
地理空间数据的处理是为了更好地展示和分析这些数据。
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合并等。
数据清洗是指对数据中的错误、缺失或重复值进行清理和修复,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转换是指将数据从一种格式或坐标系统转换为另一种格式或坐标系统,以满足地图制作的要求。
数据合并则是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融合,形成完整和一致的数据集。
地图制作是将地理空间数据以图形化的形式展示出来。
地图可以分为静态地图和动态地图两种类型。
静态地图是以纸质或电子文件的形式存在,通常用于展示一定时期内的地理情况。
动态地图则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可以实时更新和交互操作。
地图制作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投影方式和比例尺,保证地图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在地图制作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图形符号和颜色来展示地理空间数据。
例如,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填充区域来表示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使用不同粗细的线条来表示不同的道路等。
同时,还可以使用点、线、面等不同的几何形状来表示不同的地理对象。
图形符号的选择要根据数据的特征和制作地图的目的来确定,以保证地图的可读性和美观性。
除了图形符号和颜色,地图还可以结合文字、图例、比例尺等元素来提供更多的信息。
文字可以用于标注地名、说明地理特征、描述统计数据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6-10:链码及其对细线的表示 (a):链码的8个方向;(b)细线
图6-10(a)所示是链码的八个方向及它们的序号。图6-10(b)的细线的链码为 (3,0)21100066567,其中(3,0)为起始点坐标,之后的数值序列描述了方向。
(8)矢量线提取
将每个点链转化成为一条矢量线。每条线由一系列点组成,点的数目 取决于线的弯曲程度和要求的精度。
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
(2)数字化前准备
• 选择底图 • 确定需要数字化的要素分层和分幅 作用:一是有利于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连接 二是有利于组织所需要的各种专题地图 三是有利于提高图形的显示速度 • 录入之前先输入至少3个定位点(注册点)
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
(3)数字化方式
方式: A、点方式 点方式是当录入人员按下游标(Puck)的按键时,向计算机发送一个点的坐标。 B、流方式 流方式是当录入人员沿着曲线移动游标时,能够自动记录经过点的坐标,它能够 加快线或多边形地物的录入速度。
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
2、数据采集的方法
2.1图形数据的采集(矢量图形)
这里主要介绍图形数据的两种输入方法,即手扶跟踪数字化和扫描矢量化。
2.1.1手扶跟踪数字化 (1)数字化仪工作原理
• • • 手扶跟踪数字化仪是一种图形数字化设备,是目前常用的地图数字化方式生 成矢量数据。 一种读取图形坐标数据的设备,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检测图形坐标数据。 由游标线圈(定位器)、工作桌面(包括铺设其下的栅格阵列导线)以及电子部件、 微处理器和输出装置等组成。游标线圈是一个电磁发射源,工作桌面则接收 游标线圈的发射信号,电子部件和微处理器把游标线圈在工作桌面上的位移 量转换成x,y坐标值,最后经输出装置输入计算机,从而完成数字化。
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
Douglas-Peucker算法 (五步)
C、比较该距离与预先给定阈值的大小,如果小于,则将该直线段作为曲线的近 似,该段曲线处理完毕; D、如果距离大于阈值,则用C将曲线分为两段AC和BC,并分别对两段曲线进 行1~3步的处理;
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
Douglas-Peucker算法 (五步)
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
1、数据源的种类
1.1地图数据 • 是GIS的主要数据源,不仅含有实体的类别和属性,而且含有实体间的空间 关系 • 手扶跟踪数字化和扫描数字化获取 • 地图数据主要用于生成DLG、DRG 数据或DEM 数据 1.2遥感数据 • 是GIS的重要数据源 • 通过遥感解译获取 • 遥感数据(影像数据)用于提取线划数据和生成数字正射影像数据(DOM)、 DEM 数据 1.3文本资料 • 法律文档、行业规范、技术标准、条文条例等也属于GIS数据 • 键盘录入
方正Z530
海德堡S3400/3300滚筒扫描仪
长地CD-91600
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
(2)扫描仪输入
B、扫描前准备
扫描时,必须先进行扫描参数的设置,包括:
• • • •
①.扫描模式的设置; ②.扫描分辨率的设置; ③.亮度、对比度、色调等针对一些特殊的需要调整; ④.设定扫描范围。
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
区域的栅格点赋值为0;而黑色区域为1,黑色
区域对应了要矢量化提取的地物,又称为前景。
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
(5)二值图像平滑
• ①去毛刺 • ②去孔洞及凹陷
0 0 0 1 0 0 X 1 Ⅹ 1 0 Ⅹ X 1 Ⅹ
Ⅹ
Ⅹ
Ⅹ
图6-5:去毛刺模板, X为任意数值
图6-6:去孔洞凹 陷模板
图6-4 扫描图像的“毛刺”和“凹陷孔 洞”
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
2、数据采集的方法
• 2.1属性数据的采集
• 通过键盘或读取文件的方法输入
纸地图
扫描转换
拼接地图
裁剪地图
矢量图编辑
矢量图合成
图像处理矢量化
自动矢量化
交互跟踪矢量化 链式编码 细化 平滑 图像二值化
矢量线提取
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
(2)扫描仪输入
A、工作原理
• • 是一种计算机系统的信息采集与输入设备,采用光电转换原理将连续图像 转换为供计算机处理的数字图像,实现图像信息的数字输入。 主要分为采用光电倍增管(PTM)的滚筒式和采用光电藕合器件(CCD)的平 板式(平台式)两类。
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
1、数据源的种类
1.4统计资料 • 是GIS属性数据的重要来源 • 键盘录入 1.5实测数据 • 如GPS(全球定位系统)所获取的数据) • GPS全球定位系统等测量 1.6多媒体数据 • 多媒体数据(包括声音、录像等)通常可通信口传入GIS地理数据库中 • 辅助GIS的分析和查询 1.7已有系统的数据 • 数据转换 • GIS 的主要数据集,包括数字线划数据(DLG)、数字扫描数据(DRG)、 影像数据(DOM)、数字高程数据(DEM)和属性数据(包括社会经济数 据)、专业领域数据
E、当所有曲线都处理完毕后,依次连接各个分割点形成的折线,即可以作为曲 线的近似。
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
(5)特点
• 数据量小,数字化的速度比较慢,工作量大,自动化程度低,数字化
的精度与作业员的操作有很大关系。
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
2、数据采集的方法
2.1图形数据的采集(矢量图形)
2.1.2扫描矢量化及其常用算法 (1)扫描矢量化以及处理流程
(2)扫描仪输入
C、扫描步骤
利用扫描仪对地图扫描时大致按以下步骤进行: • ①原图定位;
•Hale Waihona Puke • • • •②激活扫描软件:
③设置扫描方式: ④原图预扫: ⑤调整扫描的尺寸和扫描方式: ⑥最终扫描及扫描后处理。
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
(2)扫描仪输入
特点 • 结果为栅格数据,数据量大;输入速度快;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操
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 杨 光 副教授
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
1、数据源的种类
主要包括
• • • • • • • 1.1地图数据 1.2遥感数据 1.3文本资料 1.4统计资料 1.5实测数据 1.6多媒体数据 1.7已有系统的数据
可归纳为原始采集数据、再生数据和交换数据三种 来源。
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
(6)图像细化(Thinning) 一般要求:保证细化后曲线的连通性; 细化结果是原曲线的中心线; 保留细线端点。
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
(7)链码(弗里曼码)
用曲线出发点坐标和线的斜率来描述二值线图形的一种方法。
3 4 5 2 p 6 (a) 1 0 7 0 1 2 3 4 5 (b)
作简单。
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
(3)图像拼接/裁剪 • ①图像拼接 按拼接位置:上下拼接 左右拼接 按拼接方法:自动拼接 人工拼接 • ②图像裁剪 外围调整修理、规则分割
(a)
(b)
(c)
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
(4)图像二值化(Threshold)
• 图像二值化是用于从原始扫描图像计算得到黑白
二值图像(Binary Image),通常将图像上的白色
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
距离流方式(Distance Stream)和时间流方式(Time Stream)比较
(a)
(b)
(a)距离流方式是当前接收的点与上一点距离超过一定阈值,才记 录该点;
(b) 时间流方式是按照一定时间间隔对接收的点进行采样。
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
(4)曲线离散化算法
• 曲线采样简化,在曲线上取有限个点,变其为折线。 • Douglas-Peucker算法 (五步) A、在曲线首尾两点A、B之间连接一条直线段AB,该直线称为曲线的弦; B、得到曲线上离该直线段距离最大的点C,并计算其与AB的距离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