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识别技术之国内外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现状

合集下载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逐渐成为了安全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相对密码、门禁卡等传统的安全认证方式而言,利用人体自身固有的特征,如指纹、虹膜、人脸等,进行身份识别和认证的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从最早的掌纹、指纹识别系统到现在的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经过了长时间的研究和不断创新,发展成为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

指纹识别是最早被应用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之一。

最先引入指纹识别技术的是英国的警察局,这项技术用于破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不过,由于指纹识别技术对指纹品质有一定的要求,也因为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使得指纹识别技术并不能完全被应用到所有人群体中。

后来的虹膜识别技术和人脸识别技术则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虹膜识别技术是一种高精度、高速度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通过摄像机对人眼中的虹膜进行拍摄,进行数据比对以达到身份认证的目的。

人脸识别技术则是通过计算机对人脸的特征进行分析,进行身份认证,具有易集成、易使用的特点。

当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正在不断地发展创新,同时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了广泛的应用。

除了传统的安全领域,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展到了金融、医疗、教育、旅游等多个领域。

在金融领域,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可以用于实现身份认证和安全保障。

例如,面对许多传统的欺诈行为,比如虚假身份认证、伪造证件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可以对其进行有效地防护,提高服务水平和保障消费者权益。

在医疗领域,由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可以对个人身体特征进行匹配和识别,因此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医学中的疾病预防、预测和治疗等方面。

例如,虹膜识别技术可以用于疾病的智能诊断和智能医疗用途。

在教育领域,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可以用于学生考勤、笔试等方面。

生物识别技术的现状、问题以及展望

生物识别技术的现状、问题以及展望

生物识别技术的现状、问题以及展望随着AI、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识别技术也应经开始融入我们的生活当中。

具体什么是生物识别技术?所谓生物识别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脸象、虹膜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来进行个人身份鉴定的技术。

一、各类生物识别技术的现状:目前常见的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静脉识别、声纹识别、步态识别等等。

1、指纹识别技术通过光学、半导体电子信号、超声波、温差等方式采集指纹特征成像,经过数字化处理和分析后,最终提取为可以接受的指纹数字特征信息,用于做参照样板或直接用于对比。

指纹识别技术成熟,但并不适用每一个人。

每个指纹都有几个独一无二可测量的特征点,每个特征点都有大约七个特征,人们的十个手指产生最少4900个独立可测量的特征。

指纹识别技术通过分析指纹可测量的特征点,从中抽取特征值,然后进行认证。

当前,我国第二代身份证便实现了指纹采集,且各大智能手机都纷纷实现了指纹解锁功能。

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相比,指纹识别早已经在消费电子、安防等产业中广泛应用,通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技术方面也在不断的革新。

虽然每个人的指纹识别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并不适用于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人。

例如,双手长期手工作业的人们便会为指纹识别而烦恼,他们的手指若有丝毫破损或干湿环境里、沾有异物则指纹识别功能要失效了。

2、人脸识别技术是通过“局部特征分析”和“图形、神经识别算法”对面部各器官和特征部位的方位进行分析,提取成数字化信息再与数据库中的样板信息比较、判断、确认。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最为广泛,使用最便捷。

人脸识别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光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得到提高,而真正进入初级的应用阶段则在90年后期,并且以美国、德国和日本的技术实现为主。

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一、生物识别技术行业概述1、定义及分类生物识别是一种通过计算机、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等多个技术领域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人脸、虹膜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进行个人身份鉴定的方法。

不同生物识别方法对比2、处理流程生物识别系统对人的生物特征进行取样,提取其特有的特征转化成数字信息,并进一步将这些信息组成特征模板。

当人们同识别系统交互进行身份认证时。

识别系统通过获取其生物特征与数据库中的数据特征模板进行比对,以确定二者是否匹配,从而决定判断是否认证成功。

生物识别技术主要包括数据采集、预处理、特征提取和生物特征数据比对等模块,处理流程如下图:生物识别技术处理流程图二、生物识别技术行业现状1、全球2022年,尽管受国内外经济形势、中美贸易摩擦、俄乌冲突等诸多因素影响,全球生物识别技术应用市场仍然以较高速度发展,2022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规模约为332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达到87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7.36%。

2022-2028年全球生物识别技术市场规模及预测2、中国1)市场规模生物识别技术在金融、电信、信息安全、电子政务等领域正在加速推广。

特别是各国政府在边境安全、电子护照以及刑侦等方面逐渐普及了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

此外,云计算和电子商务也带了巨大的需求,移动支付和在线转账等业务推动了生物识别技术市场的扩张。

数据显示,国内生物识别技术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71.5亿元迅速增长至2022年的402亿元,期间CAGR达24.1%。

2014-2022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市场规模及增速2)细分市场结构目前市场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识别技术是指纹识别以及人脸识别,这两种技术具备较高的使用便利性以及较低的设备成本优势,2022年二者市场合计占比达到77%。

而虹膜识别、静脉识别、声纹识别随着相关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具备较强的成长性。

2022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细分市场结构相关报告: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三、生物识别技术行业重点企业熵基科技是国内集成生物识别行业领先企业,在生物识别身份认证和生物识别出入口控制解决方案领域处于龙头地位,掌握核心算法,多模态混合生物识别技术行业领先。

生物识别技术发展现状

生物识别技术发展现状

生物识别技术发展现状生物识别技术是一种通过人体的特征来进行身份识别的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识别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目前,常见的生物识别技术主要包括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声纹识别和静脉识别等。

指纹识别是最为成熟和广泛应用的生物识别技术之一。

通过采集和比对人体指纹的纹型、纹线和纹谷等特征,可以将个体的指纹信息与数据库中的指纹库进行对比,从而实现身份认证和门禁控制等功能。

目前,指纹识别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如手机指纹解锁、考勤系统、金融支付等。

人脸识别是目前最为热门的生物识别技术之一。

通过采集和比对人体面部的特征,可以实现自动化的身份认证和人脸搜索等功能。

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安、金融、电子商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公安部门的刑侦系统、智能门禁系统、手机人脸解锁等。

虹膜识别是一种通过采集和比对人体虹膜的纹理和纹孔等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技术。

虹膜识别技术具有高精度和高安全性的特点,在机场、边检、银行等安全要求较高的场所得到广泛应用。

声纹识别是一种通过采集和比对人体声音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技术。

声纹识别技术可以通过人的声音进行身份验证,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并且可以实现远程的身份认证。

声纹识别技术在电话客服、社交媒体验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静脉识别是一种通过采集和比对人体静脉的纹理和血管等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技术。

静脉识别技术具有高精度、高安全性和非接触等特点,在金融支付、物流管理、医疗诊断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总结来说,生物识别技术在安全性、便捷性和精确度方面相较于传统的身份识别技术具有明显优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扩大,生物识别技术有望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并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安全。

生物识别技术的现状与前景

生物识别技术的现状与前景

生物识别技术的现状与前景在当今的数字时代,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事情正在发生着变化。

比如,人们不再需要记住各种密码,只需要进行生物识别便可以轻松解锁自己的设备,这就是生物识别技术的最大优势。

生物识别技术是依靠人体、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特征,从而建立起一种识别手段。

例如,人的面部、指纹、虹膜、声音、掌纹、体温、心电、脑电等都可以作为识别手段。

相较于传统的密码、卡片识别等技术手段,生物识别技术更加安全,更加可靠,因此在未来的应用前景无限。

目前,生物识别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保险业领域,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可以识别客户的身份,从而实现快速处理事务的目的。

在医疗领域,生物识别技术可以保证患者的身份,避免了“错人化验”等医疗事故的发生。

在金融领域,生物识别技术可以确保客户的账户信息安全,为客户提供更为安全的服务。

在智能家居领域,更是可以通过生物识别技术,让家庭成员的身份得到认证,实现智能家居的自动化功能。

可以说,生物识别技术已经成为各个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尽管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前景无限,但这种技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生物识别技术的安全性问题。

生物特征作为识别手段,必须保证它的本身具有唯一性和不可篡改性,否则就会给用户和社会带来极大的风险。

例如,指纹、视网膜等生物特征如果被黑客攻破,那么攻破者将能够使用这些信息来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这将给用户带来极大的困扰。

因此,如何解决这些安全性问题是未来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

要解决生物识别技术的安全性问题,首先要从技术层面入手。

技术层面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识别算法的优化和升级、生物特征防伪技术的研究等方面。

例如,可以通过联邦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优化识别算法,提高生物识别技术的准确率和可靠性。

可以研究防伪材料和技术,使得生物特征采集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更高,从而提高生物识别技术的安全性。

除了技术本身的安全性之外,还需要考虑生物识别技术在运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

生物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生物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生物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生物识别技术是一种可以通过人体生理特征来进行身份认证的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识别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这种技术比传统的身份认证方式更安全、更便捷,因此在金融、安防、医疗等领域中受到了热烈的追捧。

本文将介绍生物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现有的生物识别技术目前,常见的生物识别技术主要包括指纹识别、虹膜识别、面部识别、声纹识别等,每种技术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场景。

1.指纹识别指纹识别是最常见的生物识别技术之一,它利用指纹纹线、线宽,以及指纹之间的间隔等特征来识别个体身份。

这种技术不仅简单易用,而且准确率极高,因此在安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虹膜识别虹膜识别是一种通过对个体虹膜纹理的识别来进行身份认证的技术。

虹膜是人眼中彩色圆环内部的一层组织,其纹理独特且不可复制,因此虹膜识别的准确率也非常高。

虹膜识别技术主要应用于高安全要求的场所,如银行、政府机构等。

3.面部识别面部识别是通过对个体面部特征的识别来进行身份认证的技术。

它可以利用人脸的轮廓、眼睛、鼻子、嘴巴等特征来进行识别,具有便捷、准确、无接触等优点。

目前,面部识别技术在门禁系统、手机解锁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声纹识别声纹识别是通过对个体说话时发出的声音进行识别的技术。

它利用人的声带、声管等声音特征来进行识别,其优点在于不需要特别的设备,只需通过麦克风将说话人的声音采集即可。

声纹识别技术主要应用于电话客服、金融等领域。

二、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识别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未来,有几个趋势值得我们关注:1.多模式生物识别技术多模式生物识别技术是一种可以通过多种生物特征来进行身份认证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将指纹、虹膜、面部、声纹等多种生物特征进行融合,从而提高识别准确率。

目前,已经有一些公司开始推出多模式生物识别技术的产品,未来这种技术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

生物识别技术的进展与展望

生物识别技术的进展与展望

生物识别技术的进展与展望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生物识别技术是指以人体生理或行为特征作为识别的依据,实现身份识别、授权访问等功能的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不仅提高了安全性,还便捷了人们的生活。

本文将探讨生物识别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一、生物识别技术的现状生物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个人认证、门禁管理、支付等多个领域。

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涉及多方面的技术和知识,主要包括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运动学、生理和心理识别等方面。

生物识别技术的识别方式也有多种,包括指纹识别、面部识别、虹膜识别、声纹识别、静脉识别等。

目前,最为广泛应用的生物识别技术之一是指纹识别技术。

指纹识别技术基于指纹的特征作为个人身份的识别方式,具有唯一性、稳定性和方便性等特点。

指纹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企业考勤、门禁等领域,确保出入人员的身份准确、便捷。

另外,虹膜识别技术也在一些高端领域得到了应用,如银行金库等场合的保密管控。

二、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前景生物识别技术是一个处于快速发展的领域,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在移动支付和智能终端普及的浪潮下,生物识别技术将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一方面,随着智能手机和其他智能设备的持续普及,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生物识别技术将成为一种更加安全、便捷的认证方式。

例如,手机销售商试图对手机指纹识别方面的进一步改进和推广,让更多的智能手机用户使用指纹识别功能实现快速支付和确认身份等操作。

另一方面,具有实用意义的生物识别技术还可以出现在身体健康管理、疾病诊断、电子医疗等方面。

生物识别技术可用于记录和跟踪个人身体健康信息,优化医疗流程,帮助医疗机构提高效率。

在电子商务领域,生物识别技术可以为自助购物、在线卖场、虚拟试衣等提供便利。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识别技术还可以和这些技术结合应用。

例如,通过生物识别技术获取用户的个人数据,再应用于人工智能算法中,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生物识别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生物识别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生物识别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在当今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生物识别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并逐渐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解锁手机到通过安检,从金融交易到门禁系统,生物识别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为我们提供了更加便捷、安全和高效的身份认证方式。

生物识别技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对人体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的识别来确定个人身份。

这些特征包括指纹、面部、虹膜、声音、掌纹、静脉等生理特征,以及步态、击键习惯等行为特征。

每种生物识别技术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指纹识别是我们最为熟悉的生物识别技术之一。

它的原理是基于手指表面的纹路特征,这些纹路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

指纹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手机解锁、考勤系统、门禁系统等领域。

其优点是技术成熟、成本较低、识别速度快。

然而,指纹识别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手指受伤、潮湿或者污垢可能会影响识别效果,而且指纹信息容易被复制。

面部识别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特别是随着深度学习算法的应用,其识别准确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面部识别通过分析人脸的五官、轮廓等特征来进行身份认证。

我们常见的手机面部解锁、人脸识别支付就是面部识别技术的应用实例。

面部识别的优势在于非接触式、方便快捷,但它也容易受到光线、姿态、表情等因素的影响,而且存在一定的误识率。

虹膜识别被认为是一种高精度的生物识别技术。

虹膜是位于眼睛瞳孔和巩膜之间的环状组织,其纹理具有极高的复杂性和独特性。

虹膜识别技术具有准确性高、稳定性好、难以伪造等优点,在一些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领域,如国家安全、金融等领域有应用前景。

不过,虹膜识别设备的成本较高,而且在使用时需要用户配合,相对不太方便。

声音识别则是通过分析人的声音特征来进行身份认证。

每个人的声音在音色、音调、语速等方面都有所不同,这些特征构成了声音识别的基础。

声音识别可以用于电话银行、语音助手等场景,具有方便、自然的特点。

但声音容易受到环境噪音、疾病等因素的影响,识别准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掌纹识别和静脉识别是相对较新的生物识别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生物识别应用之发展历程
生物识别技术起步于九十年代初期,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生物识别的发展历史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

1990年至1997年为第一阶段。

在此阶段,整个市场是有欧美澳不超过十家产品和系统供应商,国内厂商只是充当了分销商和系统集成商的角色:进口国外产品,进行增值分销,或作一些简单的集成应用如门禁系统等。

第二阶段从1998年到2002年。

在这个阶段,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技术和产品,中国厂商在产品研发上取得一个又一个的突破,逐渐攻克了核心软件、硬件处理平台、采集器件、以及应用系统设计等难关,最终开始有少量国内设计和制造的产品出现。

与国外产品的竟争开始。

第三阶段是从2003年至今,在此阶段,中国生物识别技术和产品在商业应用领域占据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直至目前最后完全占据主导地位,控制了市场。

国外厂商开始转向复杂大系统、多技术融合等中高端产品及应用口。

二、国内市场主导产品
2005年至今,中国生物识别市场规模不断快速膨胀。

年均增长率超过50%,目前已经达到年销售超2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

从产品形态看,主要如下:
1.出入口控制产品
主要指基于单片机嵌入式结构的指纹门禁机、掌型门禁机、静脉门禁机、虹膜门禁机及人脸门禁机,以及基于PC系统的通道控制系统,识别技术主要也是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

2.考勤产品
可以说,大规模将生物识别产品〔主要是指纹识别产品)应用于考勤,首先是在中国市场。

其实中国市场确实是生物识别应用最具特色、应用领域最具创意的。

目前市场上考勤产品的主要形态是基于单片机嵌入式结构的指纹考勤机。

3.门锁/箱柜锁
锁具市场,是中国传统的优势,单就五金件的加工,就是老外不擅长不愿做的环节。

不过,如何提升产品档次,以差异化避免恶性竞争,是所有国内生物识别锁具厂商要深思熟虑的和解决的问题。

我们欣喜地看到市场上已经出现了高品质、高利润的中国产品。

4.身份认证
身份认证是可以规模化的商业级应用。

尤其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可以全面推广。

该应用的现状和前景都非常好,在金融行业内部人员操作授权方面的应用,特别体现了生物识别的价值。

与此相比较,生物识别技术用于计算机开机验证等,以及PDA、手机等相似应用。

就显得小儿科,可有可无。

随着3G通讯时代的到来,通过手机平台进行远程登录及验证,对于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技术而,潜力巨大。

三、目前应用状况——细分市场数据
根据创立的生物识别市场细分原则,将生物识别市场细分为五大领域:
(1)商业应用(Commercial Use)
主要包括考勤、门禁(企业应用)、锁类、逻辑门禁(验证授权等)、智能卡应用等。

(2)司法应用(Enforcement Applications)
司法鉴证系统(指纹、人脸自动识别系统等)。

(3)公众项目应用(Civil Applications)
医疗、教育、社会保险等应用。

(4)公共与社会安全应用(Public Security Applications)
证照(身份证、护照等)系统、出入境控制系统、黑名单追踪系统、敏感岗位任职人员背景调查系统、门禁(高端门禁)系统等。

(5)个人消费类应用(Consumable Products)
门锁、与PC、PDA、手机及其IT产品等的结合应用、玩具、家电等。

根据上述细分原则,以及收集整理的市场数据,2009年中国生物识别市场各细分市场份额如表2 (以销售金额计算}。

四、自动识别技术的整合
生物识别技术与其他传统的和新兴的自动识别技术,如射频卡、智能卡、二维条形码、RFID等技术的竞争,是既有替代,又有结合的方式。

生物识别的优势在于更高的安全性和便利,传统自动识别技术则胜在普及、简单和准确。

生物识别技术还需要不断的改进,在采集技术和识别准确性方面取得长足进展,才能进一步增强其竞争力。

即便如此,根据分析和判断,其他自动识别技术和生物识别技术将仍然是长期共存的竟争状态,生物识别技术不可能完全替代其他自动识别技术,反之亦然。

可以预计的另一个趋势是:生物识别将与其他识别技术结合。

取长补短,构造更完美、更安全的自动识别解决方案,推动整个信息社会的向前发展。

目前国内外市场上,指纹识别与IC卡的结合应用早已形成规模。

从2002年开始指纹识别市场就已经将“基于IC卡的应用系统“作为一个单独的分支市场,进行统计和分析了。

目前以及在可预见的未来,在中国市场,基于IC卡的指纹识别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和主要的产品形态大致有:
(1)基于IC卡的指纹识别系统,肯定是应用于各种证、卡、照系统。

在中国市场,目前主要的应用领域包括:政府工程(暂住证、社保)、医疗(就诊卡、献血证)、教育(准考证、培训卡)、安防(门禁系统)、信息安全等领域。

(2)基于 IC卡的指纹识别产品主要形态有:联机应用式(与PC联接使用,用于固定的发证及服务点)、脱机独立式(可独立操作,主要用于柜台服务、墙挂系统等),以及手持设备(便撰,用于随时随地现场使用等)等三种。

五、应用发展趋势
众所周知,生物识别技术最早的应用都是源自国外发达国家,虽然目前国内从生物识别核心技术看,基本上赶上了国外先进水平,但应用的普及性和深
度,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

因此,观察和分析国外生物识别产业的发展历史,无疑对梳理国内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趋势有极大的帮助和借鉴。

首先,生物识别市场厂商、经销集成商以及元器件供应商数量等最多的时候大约是在,1999年至2001年,在那个时期。

国外厂商就有近400家,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欧洲(约占80%)。

市场规模在2001年达到近2亿美元的年销售额(只包括各类商业应用,不包括AFIS系统)。

但从2002年迄今,国外生物识别产业经过竞争淘汰,以及大量的并购重组,产品及服务供应商数量大幅度降低至目前的不足200家。

其中上规模的重要企业不超过15家。

其次,国外生物识别技术和市场中,各类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比较均衡,指纹识别、掌形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声音识别等技术产品,都分别占有或曾经占有过10%以上的市场份额。

而在中国市场,从1995年至今,指纹识别产品始终占有超过90%的份额,其他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化发展缓慢,各类技术之间发展速度严重失衡。

第三,国外生物识别产业已经将重点转向中大型系统。

并开始推广应用多种生物识别技术。

随着生物识别技术应用的逐渐普及和广泛,应用系统已经从较简单的商业应用级产品(如门禁、考勤等)和消费类产品(如指纹门锁,指纹U 盘等)逐渐扩展到涉及公共安全、国家安全及公共利益等中大型系统,如警用指纹/人脸自动比对系统,生物特征护照系统、社会保险系统、出入境管理系统等等。

根据2007年的数据,全球生物识别市场份额中,超过90%的营业额是由这些中大型系统贡献的,而我们中国企业比较擅长的小型商业应用和消费类生物识别产品如指纹门禁/考勤、指纹门锁等,在全球生物识别市场总份额中所占比例不到10%。

采用多重生物识别技术(multi-biometrics)来解决大型系统在速度和准确性方面的严酷要求,已经是业界的共识和国外同行的普遍做法,其有效性在实践中也得到了验证。

国外生物识别巨头从2005年、2006年开始的有计划全面、频繁的同行购并、重组(如L-1,Sagem等企业的作为),直到2008年底,才引起我们的注意。

这些购并、重组行为的主要目的有二:其一是获得多种技术(如指纹识别技术公司通过购并方式获得虹膜识别和人脸识别技术),通过并购重组,他们全部都具备了开发推广多重生物识别的技术实力。

其二是减少竞争对手,获取更大市场份额。

目前国外生物识别市场年销售已经超过30亿美元,是中国市场销售额的十倍以上。

国外生物识别技术和产品销售收入中90%来自政府和国家级的大中型应用项目。

未来,预计还将保持在核心技术的进步和大中型生物识别应用系统集成方面,我们认为,国内生物识别业界对此趋势应该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