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生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重金属污染成为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
重金属污染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危害。
因此,寻求有效的污染治理技术是当务之急。
其中,生物修复技术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环境治理技术之一。
一、重金属污染的成因与危害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化肥、农药、工业废料等排放物的直接排放、积累和迁移过程。
随着这些排放物的积累,重金属元素会被吸附在土壤粒子表面,形成一种累积效应。
同时,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具有较长的半衰期,质量很难被分解和清除,而且也会形成一种链式反应,使污染范围不断扩大,不断形成一个污染链。
重金属在农田中,可以通过作物的吸收和集中而进入人类的食物链,使人体受到长期的危害,比如肾衰竭、癌症等等。
二、生物修复技术的优势与传统的化学、物理治理技术相比,生物修复技术具有多种优势。
首先,生物修复技术可以直接利用天然的生物资源,使治理手段更加环保、易行、显著、持久、经济,并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其次,生物修复技术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其生境功能和生产潜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最后,生物修复技术与污染源相互作用,瞄准污染源的治理效果明显,优化治理效果。
三、生物修复技术的分类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有二种分类:一是生物化学修复技术,其主要方式是微生物在修复过程中代谢产生的物质,与持久性有毒物质发生作用并将其有毒能力消减,从而达到清除污染的目的;二是植物修复技术,利用植物在修复过程中,通过生物累积、生物去除和转化等方式来梳理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达到清除污染的目的。
四、植物修复技术的应用植物修复技术是指使用特定的植物来净化土地或水域,目的是清除土壤或水域中的污染物。
植物修复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优势,一方面,它不会破坏土壤原有的微生物群落和土壤结构;另一方面,它还能保持原始植被的特性,使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得以维护。
目前,植物修复技术具有以下主要的应用方式:(一)植物吸收植物吸收是指植物根系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通过根系管束和根毛活动,将其吸附到植物体内,并将其往上推升到枝叶中进行积累。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研究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研究作者:王慧芳李辕成杨雪吕东蓬来源:《种子科技》2021年第20期摘要:土壤以多种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文章主要从近些年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常见土壤重金属,如镉(Cd)、砷(As)、汞(Hg)、铅(Pb)等对人体的危害,介绍了相关修复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3种修复方式。
其中,物理法包括电修法、空气浸提技术等,化学法包括氧化还原技术、添加天然无机矿物材料等,生物法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联合修复技术,而生物修复技术由于成本低、不会引起二次污染,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重金属污染;联合修复文章編号:1005-2690(2021)20-008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X53 文献标志码:B我国是农业大国,粮食基本上都来源于土壤。
据国土资源部调查报告显示,我国被重金属污染的耕地已达到了1 000 hm2,约占我国耕地面积的10%[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越来越严重。
污染物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会随地下水进入到食物链中,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土壤重金属污染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并提出许多相应的解决措施。
科技虽然带给了人们很多便利之处,但也给环境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1 重金属土壤现状1.1 国内现状中国土壤环境质量全国调查报告(2014年)显示,我国土壤污染已达16.1%,重度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及轻微污染的占比分别为1.1%、1.5%、2.3%、11.2%。
土壤污染的种类主要有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物污染、放射性元素污染和病原微生物污染,其中重金属污染由于具有累积性、隐蔽性、不可降解性等特点,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危害[2]。
1.2 国外现状人们每天使用数千种不同的化学物质,据环境污染期刊-特刊全球土壤污染状况报道,到2030年,全球非药物化学物质的使用将激增,导致环境污染负担不断增加[3]。
20世纪中叶,美国、荷兰、日本等国家随意倾倒化学试剂,当地土壤被严重污染[4],截至目前,土壤污染已遍布各大洲各大洋,但是这些发达国家实施管理措施较早,比如荷兰从1985年开始对土壤污染采取有效措施,国土面积45 000 km2的荷兰每年用于修复受污染土地的费用折合人民币达到31亿元以上[5]。
土壤重金属污染进展论文

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广、毒性大,隐蔽性强,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重金属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以及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途径等进行了探讨。
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重金属有多种不同的定义。
在环境化学领域中,重金属是指比重大于4或5的金属。
重金属污染物不但包括生物毒性显著的汞、镉、铅、铬和类金属砷,还包括毒性较弱的重金属锌、铜、钴、镍、锡、钒等重金属元素。
土壤重金属污染隐蔽性强、毒性大、难降解且能沿食物链富集,是人们优先考虑去除的污染物。
1污染来源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大体可以分为工业来源、农业来源、交通来源。
1.1工业来源。
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释放大量含有重金属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工厂排放的烟气、粉尘等气体污染物经大气环流扩散,以干、湿的沉降方式进入到水体与土壤中,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
工业生产过程如采矿、选矿、矿物加工等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是土壤中汞、铅、镉、砷等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
1.2农业来源。
主要来源于农田污水灌溉、污泥利用,化肥、有机肥、农药和杀虫剂的滥用以及塑料薄膜的大量使用等。
农用物资施用和农业污灌是农田土壤中汞、铬、砷、铜、锌等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
1.3城市交通来源。
主要来源于汽车排放的尾气及轮胎磨损产生的粉尘。
汽油、润滑油的燃烧和发动机及其他镀金部件磨损可释放出铅、镉、铜、锌等重金属粉尘。
2污染危害重金属一旦进入土壤,就很难被微生物降解或者从土壤中去除,因此重金属对土壤的理化性质、生物特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都产生重大危害。
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其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都会发生变化,危害极大。
2.1导致经济损失。
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会造成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土壤质量下降和生物毒害增多,导致农作物大幅度减产,从而影响到粮食供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
2.2危害人体健康。
酸雨、土壤添加剂等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提高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和生物有效性,使得重金属较易被植物吸收利用,重金属污染物难以降解,直接或间接地危害到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的身体健康,引发骨痛病、儿童血铅、高血压、心脑血管,癌症等疾病。
土壤污染微生物修复原理及技术进展

土壤污染微生物修复原理及技术进展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关于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也成为越来越受到学者的研究热点。
文章介绍了有机污染土壤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原理及相关技术和应用,分析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展望。
关键词:土壤污染;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有机污染1.引言土壤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环境要素,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近四十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工业、农业生产以及生活垃圾中各种污染物直接或间接进入土壤,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造成土壤污染[1]。
土壤污染会直接污染地下水和影响植物生长进而导致环境和农副产品问题越来越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为保障人类获得充足且安全的食品和生活环境,高效经济环境友好型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已成为当今农业、生态和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2]。
微生物修复技术因具有环保、高效以及对环境影响较小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且具有广阔的前景[3]。
本文对我国主要土壤污染类型的微生物修复原理和技术进展进行综述,为以后更深入的应用提供参考。
2.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原理2.1有机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土壤有机污染物具有庞大的衍生体系,在土壤中长期滞留而不被分解,且具有潜在的致癌性和致畸性,按有机物种类主要划分为多环芳烃(PAHs)和多氯联苯(PCBs)两类有机污染物。
土壤中大部分的有机污染物可以被微生物降解、转化,从而达到修复的目的。
常见的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细菌主要有假单胞菌、芽胞杆菌、黄杆菌、产碱菌、不动杆菌等;真菌主要有曲霉菌、青霉菌、根霉菌、木霉菌等;放线菌主要有诺卡氏菌、链霉菌等[4]。
土壤中大部分有机污染物通过微生物分解的胞外酶或通过被微生物吸收至细胞内由胞内酶降解。
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降解转化途径主要有氧化作用、还原作用、水解作用和基团转移作用等。
2.2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有一定的毒性和致癌性,直接或间接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修复措施研究进展(环境生态学课程论文)

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修复措施研究进展学生姓名:王继宇学号: 201172136班级:作物(zyxw)S111学院:农学院课程:环境生态学指导教师:周建利二○一二年六月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修复措施研究进展摘要: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揭示了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然后论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内涵、污染物的来源,以及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和危害,最后阐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措施。
关键字:土壤污染重金属来源特点修复措施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不断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普遍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据统计,1980年我国工业三污染耕地面积266.7万公顷,1988年增加到666.7万公顷,1992年增加到1000万公顷。
目前,全国遭受不同程度污染的耕地面积已接近2000万公顷,约耕地面积的1/5。
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导致的粮食减产超过1000万吨,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1]。
据农业部环监测系统近年的调查,我国24个省(市)城郊、污水灌溉区、工矿等经济发展快地区的320个重点污染区中,污染超标的大田农作物种植面积为60.6万公顷,占调查总面积的20%。
其中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农产品产量与面积约占污染物超标农产品总量与总面积的80%以上,尤其是Pb、Cd、Hg、Cu及其复合污染最为突出。
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Cd污染较普遍,污染面积近1000万公顷,其次是Pb、Zn、Cu、Hg等。
有许多地方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Cd、Cr、As、Pb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和接近临界值。
据粗略统计,过去50年中,排放到全球环境中的Cd达到2.2万吨、Cu 93.9万吨、Pb78.3万吨、Zn13.5 万吨。
其中有相当部分进入了土壤,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2]。
1、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内涵重金属系指密度4.0以上约60种元素或密度在5.0以上的45种元素。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摘要: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危害生命健康,并且对整个生态安全构成威胁,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成为亟需解决的重点环境问题。
文章阐述了目前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并总结了各类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采用的技术,为当前复杂的污染场地选用修复技术提出合理的建议,旨在为行业学者们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1.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频繁地社会生产活动导致土壤存在污染。
其中重金属污染是各种土壤污染中较为严峻的。
工业和农业生产活动排放的污染气体和污水是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原因。
近年来,重金属污染带来的恶劣影响逐渐严峻,体现在食物中毒、生态失衡、水土恶化等[1]。
重金属污染具有危害周期长、隐蔽性、不能自然逆转等特征,如果不能对重金属彻底去除,会影响土壤的可使用性,给后面土地的合理利用带来困难。
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不仅会持续危害人类和动物植物的健康,而且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稳定,所以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预防和治理就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综合研究了国内外各类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采用的技术,分析比较了各类修复技术,为土壤重金属污染场地综合治理与修复提供最佳选择与新思路。
1.重金属污染土壤现状国外发达国家由于工业发展较早,20世纪70年代就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展开研究,已进行了污染场地调查、污染源分类、污染分布、治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5-6]。
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年排入土壤中的Pb约为500万吨,Hg约为1.5万吨,Cu约为340万吨,Mn约为1500万吨。
瑞士的土壤重金属的积累,已造成大量农作物遭受污染,澳洲的土壤中Cd的含量超出上限几倍。
我国目前农药、重金属污染土壤面积已经达到上千万公顷,污染耕地面积约为0.1亿Km2,约占耕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
为此,我国大力推进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工作,研究的方向包括污染场地中重金属的来源、赋存状态、修复技术等方面[9-10]。
1.重金属污染治理和修复技术1.1.物理化学修复技术1.固化/稳定化固化/稳定化(S/S)技术主要是限制重金属污染物的影响力,并不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而是通过对污染区域进行固化,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物质的可迁移性,从而达到降低重金属污染的环境影响。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某些重金属元素如铅、镉、汞、铬等的含量超过了土壤环境背景值或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导致土壤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功能受损,对人类健康和农业生产构成威胁。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研究和开发有效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一、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概述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去除或稳定化,使其达到安全水平,以恢复土壤生态功能和农业生产能力。
这些技术可以根据其作用原理和应用方式的不同,大致分为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
1.1 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土壤挖掘、土壤置换、土壤淋洗等方法。
这些方法通过物理作用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去除或迁移到其他介质中,从而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物理修复技术的优点是处理速度快,效果明显,但缺点是成本高,且可能对土壤结构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1.2 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土壤固化稳定化、土壤化学淋洗、土壤氧化还原等方法。
这些方法通过化学反应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转化为低毒性或不溶性形态,从而降低其生物可利用性。
化学修复技术的优点是处理效果好,适用范围广,但缺点是可能产生二次污染,且成本较高。
1.3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方法。
这些方法利用生物体的代谢作用,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吸收、转化或固定,从而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点是环境友好,成本相对较低,但缺点是处理周期长,且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
二、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应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应用需要根据污染程度、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或技术组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应用案例。
2.1 物理修复技术的应用在一些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城市工业区,土壤挖掘和置换是一种常用的修复方法。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生物炭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1.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重金属就是指比重大于5.0g/cm3的金属元素,主要包含锌(zn)、银(pb)、镉(cd)、铜(cu)、铬(cr)、镍(ni)、汞(hg)和科东俄金属砷(as)等。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工业活动、矿产的采矿和炼钢、城市垃圾的处置、污水烧概、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杀灭、机动车尾气的排放量等人类活动引致大量重金属以各种相同的形式步入土壤,引发环境质量轻微转差。
由于重金属难于在生物物质循环和能量互换中水解,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遏制作物生长发育,催生作物早衰,减少产量,并且还可以通过食物链的天然、传达,危害人体身心健康。
尤为轻微的就是,有害重金属在土壤系统中所产生的污染过程具备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等特点,一旦有害污染物步入土壤,则极难清扫出。
随着土壤重金属污染不断激化,因土壤重金属污染导致的病原体事件频发,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复原问题逐渐引发了人们的高度关注,逐渐沦为土壤及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目前,人类活动是造成重金属在土壤中累积的主要来源。
比如,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通常会使矿区及周边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累积;农业活动中肥料和农药的不合理施用也会造成土壤污染,以磷肥为例,由于磷矿石成分复杂,含有多种重金属,比如zn、cr、pb、cu等,在施入过程中一同被带入土矗进而在土壤中富集。
2.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进展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及其对环境危害程度不仅与其总量相关,还与其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有关。
而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主要技术手段是更大程度的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总量和降低其在环境中的有效性。
根据修复手段,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大致可以分为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
其中,物理修复是指通过物理手段对土壤重金属进行稀释、热挥发或者移除等,比如客土法、电热法等;化学修复是指通过外源添加修复材料或土壤自身物质改变土壤环境引起化学反应来达到治理的效果,比如淋洗法、添加改良剂等(凯迪电厂的炭化物就属改良剂的一种,属生物炭);生物复原即为利用生物体去同时实现土壤重金属的搬迁转变,比如说微生物复原、植物复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卷第3期 2009年3月 现代农业科学
Modem Agricultural Sciences V0I.16 No.3
Mar.2oo9
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陈丽莉,俄胜哲 (1.庆阳市科技局庆阳科技开发中心,甘肃庆阳745000;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综述了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重金属土壤的生物修复 机理机制及研究进展,并对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土壤污染;重金属;生物修复技术 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OO5—46sO(2o09)O3—0139-03
Current Situation 0f Soil Contamination by Heavy Metals and Research Advances 0n the Bioremediati0n Techniques in China CHEN Li—Ii.E Sheng-zhe (1.Soil and Fertilizer Institute,Gansu Agricultural Academy,Qingyang,Gansu 730070,China;2.Soil and Fertilizer Institute, Gansu Agricultural Academy,Lanzhou,Gansu 730070,China) Abstract:The main source of soil heavy metals pollutant,characteristics of contamination,repair mechanism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soil contamination by heavy metals were summarized in tllis paper.The diferent kinds of technologies for remediation of soil contami— nation by heavy metal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At last,the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remediation of soil contamination by heavy metal was discussed. Key words:soil contamination;heavy metal;bioremediation technique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 层。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有力的机械支撑,而且为 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随着人口快速 增长、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 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以及污水灌溉等,使得许多有害物质进入 土壤系统,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一个严重环境 问题。土壤重金属污染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 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分解产物在土壤中 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一人体”,或通过“土壤一水一人 体”间接被人体吸收,危害人体健康。
1 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污水灌溉,工业废 渣、城市垃圾、工业废弃物堆放及大气沉降。污水中占较大比 例的工业废水成分比较复杂,都不同程度地含有生物难以降 解的多种重金属,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中国土 壤污染除cd、Hg污染外,Pb、As、cr和cu的污染也比较严 重。 中国目前农药、重金属等污染的土壤面积已达上千万 hm ,污染的耕地约有0.1亿hm:,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以 上,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全国每年受重金属污染 的粮食多达1 200万t,因重金属污染而导致粮食减产高达
收稿日期:2009—02—17
1 000多万t,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I”。华南地区部分 城市有50%的农地遭受cd、As、Hg等重金属污染,广州近 郊因污水灌溉而污染农田2 700 hm ,因施用污染底泥造成1 333 hm 的土壤被污染,污染面积占郊区耕地面积的46 。 上海农田耕层土壤 、Cd含量增加了50%,天津近郊因污 水灌溉导致2.3万hm 农田受重金属污染,沈阳张士灌区重 金属污染面积达2 500多hm刊。国内蔬菜重金属污染调查结 果显示,中国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更为严峻。珠三角地 区近40%菜地重金属污染超标,其中10%属“严重”超标[41。 重庆蔬菜重金属污染程度为Cd>Pb>Hg,近郊蔬菜基地土壤 重金属Hg和cd出现超标,超标率分别为6.7%和36.7%m。 广州市蔬菜地铅污染最为普遍,砷污染次之 。保定市污灌区 土壤中Pb、cd、cu和zn的检出超标率分别为50%、87.5%、 27.5%和100%,蔬菜中Cd的检出超标率为89.3%ro。
2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减少环境中 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或使其完全无害,从而使污染的土壤部 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到原始状态。生物修复技术包括微生物修 复和植物修复l8】。生物修复机理是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 植物和动物)作用,削减、净化土壤中重金属或降低重金属毒 性,这种技术主要通过2种途径来达到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净 140 现代农业科学 2009钲 化作用:①通过生物作用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化学形态, 使重金属固定或解毒,降低其在土壤环境中的移动性和生物 可利用性;②通过生物吸收、代谢达到对重金属的削减、净化 与固定作用191。 2.1 重金属污染土壤动物修复技术 动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土壤中某些低等动物,如蚯蚓等吸 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因而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污染土壤中重金 属的含量。此种途径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土壤中的重金 属,但低等动物吸收重金属后可能再次释放到土壤中造成二 次污染。戈峰等研究表明,饲养在牛粪和生活垃圾中的蚯蚓 对硒和铜元素的富集能力很强,且富集铜的能力比富集硒的 能力强,其最高富集硒和铜量分别为332.5 ̄.g/kg和l 376 rag/ks。蚯蚓也能通过增加土壤重金属的活性使得植物吸收 重金属的效率增加【1Ol。俞协治通过模拟土壤污染试验发现蚯 蚓活动能明显提高红壤cu的生物有效性,使得红壤中DT— PA提取态cu的含量显著增加,从而提高了植物对重金属 的吸收和富积效率。利用土壤中某些低等动物蚯蚓和鼠类能 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 2.2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 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对重金属 具有吸收、沉淀、氧化还原等作用,降低土壤重金属的毒性。 某些微生物能代谢产生柠檬酸、草酸等物质,这些代谢产物 能与重金属产生鳌合或是形成草酸盐沉淀,从而减轻重金属 的伤害。Siegel等研究表明,真菌可以通过分泌氨基酸、有机 酸以及其他代谢产物来溶解重金属以及含重金属的矿物。 Chanmugathas等发现以土壤有机质或土壤有机质加麦秆作 为微生物的碳源时,微生物并不促进铅、镉、锌、铜等重金属 的溶解;如果在加人土壤有机质、麦秆的同时还加入容易被 微生物利用的葡萄糖,经过一段时问后,未灭菌处理的淋洗 液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明显高于灭菌处理的。 某些微生物能够产生胞外聚合物,这些物质具有大量的 阴离子基团,由于其对重金属具有很强的亲合吸附性,有毒 金属离子可以沉积在细胞的不同部位或结合到胞外基质上, 或被轻度螯合在可溶性或不溶性生物多聚物上。一些微生物 如动胶菌、蓝细菌、硫酸还原菌以及某些藻类,能够产生具有 大量阴离子基团的胞外聚合物(如多糖、糖蛋白等),与重金 属离子形成络合物,从而将其从土壤中有效去除。 某些微生物在重金属的胁迫下微生物能通过自身的生 命活动积极地改变环境中重金属的存在状态。其主要机理是 微生物通过氧化、还原、甲基化和脱甲基化作用转化重金属, 改变其毒性。自养细菌硫一铁杆微生物能氧化As、cu、Mo、 Fe等;假单孢杆菌能氧化As、Fe、Mn等;微生物的氧化作用 能降低这些重金属元素的活性。 2.3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机理为植物吸收、转化、降 解与合成;根系分泌物促进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 等)的降解、转化及生物固化作用;根系的机械阻留作用;根 系的离子交换和吸附作用。植物修复一般分为植物提取、植 物挥发和植物固定。 2.3.1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提取修复技术 植物提取修复即利用某些植物对某种重金属具有超富 集能力来清除土壤重金属污染。根据植物聚集、吸收、运输、 富集污染物的特性,植物修复可分为2种类型:一是连续吸 收,即把重金属富集植物种植于污染土壤,植物长期吸收;二 是螫合辅助吸收,即利用速生且重金属富集作物与螫合辅助 剂EDTA、柠檬酸等配合,促进植物的吸收。如芥菜可吸收 Pb,但达不到植物修复的要求,但在土壤中加入人工合成的 鳌合剂后,可增加芥菜对Pb的吸收。 超量积累植物对重金属具有较高的耐性,T. caeruleseens植物自然生长的土壤交换性锌含量4~ 3156 g/g,交换性铅在5~3 000 g/g交换性镉在0.4~33 g,g。印度芥菜有较高吸收和积累se的能力,在种植该植 物1 a,土壤中Se可减少48%t 51。目前国内外已发现重金属 的超积累植物500多种,其中锰超积累植物商陆,As超富集 植物蜈蚣草,以及cu超富集植物海州香薷等[31。 2.3.2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挥发修复技术 植物挥发是利用植物根系分泌的一些特殊物质或微生 物使土壤中的某些重金属转化为挥发形态,或者植物将污染 物吸收到体内后将其转化为气态物质释放到大气中。一些植 物在体内能将Se,As和№等甲基化而形成可挥发性的分 子,释放到大气中去,目前这方面研究较多的是金属№和 非金属元素se。杨麻可使土壤中3价硒转化为低毒的甲基 硒挥发去除;海藻能吸收并挥发砷,烟草能使毒性大的2价 汞转化为气态的单质汞。一些农作物如水稻、胡萝卜、大麦和 苜蓿等及一些水生植物如MyffophylItim brasiEense Camb、 Juncus xiphioides、Typha latifolia L等也有较强的吸收并挥发 土壤(水)硒的能力。植物挥发技术也不须处理含污染物的植 物,不失为一种经济有效且具有潜力的修复技术,但这种方 法将污染物转移至大气,对人类和生物具有一定的风险。 2.3.3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固化修复技术 植物固化指利用植物根际的一些特殊物质,使土壤中污 染物转化为相对无害的物质,再由耐重金属植物或超积累植 物降低重金属的活性,从而减少金属被淋滤到地下水或通过 空气扩散进一步污染环境的可能性。其机理主要是通过改变 根际环境(DH、Eh)使重金属的形态发生改变,通过在植物的 根部积累和沉淀,减少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并未使土 壤重金属的含量减少,只是暂时将其固定,包括分解、螯合、 氧化还原等多种反应。它保护污染土壤不受侵蚀,减少土壤 渗漏来防止金属污染物的淋移,还通过金属根部的积累和沉 淀或根表吸持来加强土壤中污染物的固定。一般来说,土壤 中铅的生物有效性较高,而铅的磷酸盐矿物则比较难溶。难 于为生物所利用。但这种矿物在自然界的形成速度非常缓 慢。Cotfe卜H0wells和Capom报告施磷酸盐可以促使铅在 Agrostis。apillaris根际土壤中形成磷氯铅矿,但形成机理目 前尚不清楚。C一具有较高的毒性,而C一是非常难溶的,基 本没有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