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经济的发展PPT人教版【人教部编版】3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

南宋纸币“会子” 铜版拓片
1、纸币的名称?产生的时间? 地点? 北宋前期
四川地区出现
2、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
优点?
方便携带,成本低
3、今天的商品交易除人民币外 还有哪些新的支付方式?
交子
知识拓展 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
宋朝的商业空前发达。由于商业竞争激烈,有的商 铺为招揽生意,开始以广告的方式宣传自己的商品。这 件“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不仅表明铺号,而且以 白兔为商品标识,注明“认门前白兔儿为记”,还特别 说明是“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如果要批发购 买,还可以优惠。这件文物,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
休。
①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
材料二:从西汉到北宋时期的人口变化图
②北方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主要原因)
材料三:南宋政府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具等,将生产发展作为
考核官吏的重要依据。
③南方政府重视生产
材料四: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北方
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材料二:潘楼东区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 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为五更点灯,博易、 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 “鬼市子”。 ——《东京梦华录》
根据以上材料,说一说宋朝大都市商业繁荣特点。
打破了唐以来的市坊制度,商业活动经营突破了“市” 的空间限制,而广布于街道坊巷中。 开始出现夜市和早市,打破了时间的限制。
宋代瓷器
钧 窑
窑
哥
窑
哥窑冰裂纹碗
孩儿枕
景德镇瓷器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 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 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 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 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 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宋代经济的发展+课件-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粮食作物首位
③南方各地普遍种植_茶__树__
④ 棉__花__种植由南向北推进
棉花
南宋: 江淮和川蜀一苏带州
湖州
北宋: 广东 福建
棉花种植的推广
“苏湖熟,天下足”
重要粮仓
一、农业的发展(笔记)
1.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1)粮食作物:水稻 ①引进占城稻。 ②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太湖流域成为粮仓,“苏湖 熟,天下足” )。 ③生产技术:复种技术(一年 两熟) ④生产工具:秧马
——陆游《乙卯重五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
端午节 春节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
著名词人 风格特点
代表作
豪
苏轼 豪迈而飘逸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如梦令
放
昨夜雨疏风骤,
派
辛弃疾 词境更为雄大,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浓词睡以寄不之消》残酒。
气势磅礴
1、城市商业贸易繁荣 (1)商业城市(打破空间和时间的界限) 代表:最大商业城市有开封和杭州
(2)城郊市镇
(3)乡镇草市
空间:店铺数量增加,可以到处开设店铺打破了“坊” 与“市”的界限 时间:不受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
中国商船的 踪迹,近至朝鲜 、日本,远达阿 拉伯半岛和非洲 东岸。
相关史事
宋朝朝廷采取奖励通商的政策,给 予外国商人优惠待遇。当时的泉州、 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坊”专供外国 商人居住。蕃坊的管理者由朝廷任 命外商中最有德望的人充任。外国 商人聚居的地方,还设立外商子弟 学校,称作“蕃学”。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试壁问》卷帘人,
婉
李清照 委婉、细腻、
约
清秀
③南方各地普遍种植_茶__树__
④ 棉__花__种植由南向北推进
棉花
南宋: 江淮和川蜀一苏带州
湖州
北宋: 广东 福建
棉花种植的推广
“苏湖熟,天下足”
重要粮仓
一、农业的发展(笔记)
1.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1)粮食作物:水稻 ①引进占城稻。 ②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太湖流域成为粮仓,“苏湖 熟,天下足” )。 ③生产技术:复种技术(一年 两熟) ④生产工具:秧马
——陆游《乙卯重五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
端午节 春节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
著名词人 风格特点
代表作
豪
苏轼 豪迈而飘逸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如梦令
放
昨夜雨疏风骤,
派
辛弃疾 词境更为雄大,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浓词睡以寄不之消》残酒。
气势磅礴
1、城市商业贸易繁荣 (1)商业城市(打破空间和时间的界限) 代表:最大商业城市有开封和杭州
(2)城郊市镇
(3)乡镇草市
空间:店铺数量增加,可以到处开设店铺打破了“坊” 与“市”的界限 时间:不受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
中国商船的 踪迹,近至朝鲜 、日本,远达阿 拉伯半岛和非洲 东岸。
相关史事
宋朝朝廷采取奖励通商的政策,给 予外国商人优惠待遇。当时的泉州、 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坊”专供外国 商人居住。蕃坊的管理者由朝廷任 命外商中最有德望的人充任。外国 商人聚居的地方,还设立外商子弟 学校,称作“蕃学”。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试壁问》卷帘人,
婉
李清照 委婉、细腻、
约
清秀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宋代经济的发展 (3)

最早出现的商标广 告实物:刘家功夫 针铺
• 1473年英国第一个出版人威廉·坎克斯印刷了许多宣传宗教内容的印刷 广告,张贴在伦敦街头,这是西方最早的印刷广告,比我国北宋刘家针 铺印刷广告晚三、四百年
2.纸币——“交子”的出现
(1)原因:
商贸的繁荣使货币交易量增长,市场 上流通的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
海南岛黎族人民纺织的工具.
海南岛黎族人民纺织的工具.
2.制瓷业:
宋朝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河北定窑、河 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 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3.造船业:
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 居于领先地位;北宋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南宋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 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p46课后活动 1、阅读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北宋首都开封店铺林立,“屋 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 见”。 材料二:《梦梁录》卷十三记载南宋首都临安“万物所聚,诸行 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 屋”。 根据材料,说一说宋朝大都市商业繁荣的景象。
福建泉州出土的 宋代海船
• 1975年3月,《人民日报》以《泉 州湾发掘出一艘宋代木造海船》为 题刊发报道,消息一出,震撼海内 外,许多国家的新闻媒体纷纷转载, 并称之为“世界考古珍闻”。1984年, 《中国自然科学技术史》丛书作者、 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参 观后,盛赞“这是中国自然科学史上 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P44问题思考 想一想:商业贸易的兴盛源自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 好处?
答:社会生产方面:商业贸易是商品交换的表现形式,是联系工 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桥梁。它的兴盛有利 于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交换,推动国内市场和海外贸易的发 展,从而激活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生活方面:商业贸易使社会上的产品种类更多,生活方式也 更加丰富,经济收入得到提高,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共24张PPT)

手工业 的兴盛
制瓷业
造船业
商业篇——都市繁荣贸易旺
商业都市的发展
都市繁荣贸易旺——商业篇
商业都市:
开封和杭州 宋代最大的商业城市是_________
经商时间不再 受限 早市 制,出现_________ 夜市 和_________ 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 射到乡镇,形成新的 商业区叫作__ 草市
探 唐都长安与南宋临安相比有什么不同? 究 南宋临安则是人口达百万, 唐都长安住宅区(坊) 一 和商业区(市)严格分开, 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 店铺营业时间有统一限制, 夜市 “买卖昼夜不绝” 日出后击鼓三百下才能开 市场上来自全国各地以及 门营业,日落前击钲三百 国外的商品琳琅满目,呈 现一派繁忙景象。 下统一关门歇业。 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商业区(市)是分开的 ,店铺营业时间有限制。南宋临安大街小巷店 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
商朝的贝币
秦朝半两钱
古 代 银 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第 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农业篇——千里沃野宜耕作
仔细观 察右图, 看看图中 的农民都 在从事哪 些劳动?
入仓
牛耕 灌溉 收获
扬场
插秧
《耕获图》
千里沃野宜耕作——农业篇
类 别 表 现
占城稻 粮食 ①越南引进________ 苏州和湖州 作物 ②______ 成为粮仓(苏湖 熟,天下足); 农 业 水稻 产量居粮食首位 ③___ 的发展 经济 ①_____ 棉花 的种植,由两广、福 作物 建推广到长江流域 茶树 ②_______ 的栽培也有很大发 展,江南丘陵新辟了许多茶 园
对外 ①港口多:广州、泉州是大商港; 商 业 贸易 ②范围广:近至朝鲜、日本,远至阿拉 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的繁荣 ③政府重视:鼓励海外贸易,设市舶司
宋代经济的发展-PPT

三、商业贸易旳繁华
• 1.城市贸易繁华 • 2.海外贸易繁华 • 3.纸币旳出现
三、商业贸易旳繁华
《货郎图》(局部)
三.商业贸易旳繁华
1.出现了大城市
城市旳商贸活动也辐 射到乡镇,形成了新旳商 业区,叫做草市;在城市 与乡村之间旳市镇也发展 成为主要旳商业贸易区。 当初市场上各类商品琳琅 满目,客商往来不绝,呈 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等十几种国家旳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 易。当初政府管理海外贸易旳机构是( A ) • A.市舶司 B.中书省 C.节度使 D.通判
课后习题
• 7.(2023•湖南湘西)北宋时期,四川地域出现 了世界上最早旳纸币( C )
• A.银票 B.法币 C.交子 D.会子
• 8.(2023•湖南郴州)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旳 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旳一种重大事件,也是经济 地理格局中旳一次巨大变迁。我国古代经济重心 南移完毕于( C )
是怎扬场样发展起来旳?经济重心为何会出 《耕
现南移?这种南移从什么时候开始,又 到什么时候收完获毕?这都是我插们秧这一节课 要学习旳内容。
获 图》
学习目的
1.掌握五代、辽、宋时期农业、手工业、 商业发展旳详细情况; 2.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旳情况; 3.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旳南移最终完毕。
一、农业旳发展
课堂小结
类别 农业 原因
情况
手工 纺织业
业
制瓷业
商业
造船业
商业城市
对外贸易
货币
发展成就
1.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定。2. 政府注重、扶持。 3.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旳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4.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①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②棉花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 ③茶树栽培有了很大发展。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课件)-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课件(部编版)

9985785 5148529 6624296
80.2% 56.8% 37.1%
①政治因素:南方战乱 较少,社会相对安定。
②经济因素:北方人 口大批南迁带来劳动 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一、农业的发展
2.原因: 阅读材料,分析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唐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方
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
宋代棉花和茶树的种植示意图
一、农业的发展
1.表现: ③新的生产工具——秧马
耕作技术提高(秧马、复种)
这是宋朝时长江中下 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 种拔秧工具。秧马底 部采用平滑的木板制 成,两端翘起。拔秧时, 人们跨坐秧马,前后滑 行自如,既可减轻弯腰 曲背之苦,又能提高劳 动效率。
秧马
一、农业的发展
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相对完好的森
林植被可以发挥调节气候、蓄保水分和抗御
灾害的作用。
—— 教材P42相关史实
③自然因素:南方自然 条件优越,更适合农作 物生长。
材料四:南宋政府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 具等,将生产发展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依据。
④政策倾向:宋朝统治 者重视农业的发展,推 广农业技术。
2.某历史兴趣小组打算编排一场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课本剧。
你认为下列情景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C )
A.粮店出售占城稻
B.城市“买卖昼夜不绝”
C.买东西不再使用铜钱
D.景德镇瓷器在市面上畅销
3.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
十万贯。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材料反
3.造船业:①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②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的经济发展》课件

【合作探究】你认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 建设有何启示?
(1)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2)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3)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4)要重视引进劳动力、先进工具和技术。 (5)坚持对外开放,重视对外贸易。
东汉末年—东晋初年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经济重心”概念
是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 提供主要财政支持的地区。
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的兴盛 商业贸易的繁荣
的 南 移
经 济 重 心
终南 完宋 成最
有哪些证据表明经济重心在南方?
宋初南方人 口是北方人 口的两倍。
太湖流域已 成为全国重 要的粮仓。 所谓“苏湖 熟,天下 足”。
经济重心在 唐朝开始南移最终在 南宋完成,中央财政收入主要来自 南方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宋代的经济发展
教学课件
一、农业的发展
• 1、宋代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 ①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 • ②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
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 方。(主要原因) • 2、宋代经济区域的开拓: • 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拓展,同时, 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相同之处 : 人口达百万;商业繁荣。 不同之处 :长安规划整齐,城内分为坊、市。临安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有早市、夜市。
《清明上河图》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2.纸币的出现
(1)原因 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
的增长, 属货币携带不方便
(2)时间、地点、地位
北宋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
2020_2021学年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课件

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水稻产量居首位 苏州、湖州等
茶树、棉花在南方地区得到广泛推广
福建、成都平原
手
纺织业 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超过北方,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
四川、江浙、 海南岛
工 制瓷业
五大名窑,景德镇瓷都,南宋江南成为制瓷中心 江西、江南地区
业 造船业
造船业居世界领先地位。
广州、泉州、明州
都市商贸
1.农业的发展
一、宋代经济的发展
根据图片资料探究宋代南方农业的发展。
牛转翻车
秧马
②耕作技术提高(秧马、牛转翻车)
这是宋朝时长江中下 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 种拔秧工具。秧马底 部采用平滑的木板制 成,两端翘起。拔秧时, 人们跨坐秧马,前后滑 行自如,既可减轻弯腰 曲背之苦,又能提高劳 动效率。
一、宋代经济的发展
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该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A.都护府
B.市舶司
【B】
C.宣政院
D.枢密院
3.(2020·浙江金华·5)宋代经济远较唐代发达,城市繁荣,商业兴
盛。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北宋出现纸币“交子” ②北宋东京消除了居民区与商业区的界限
【B】
③宋朝重视科举考试
④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广告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英国史学家 汤因比
“强唐弱宋”——北宋灭亡 时两个皇帝被金人俘虏,南 宋最后一个皇帝被新崛起的 蒙古铁骑逼得跳海。宋朝在 历史上给后人留下“积贫积 弱”窝囊的背影。
“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 --余秋雨
七下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商 业
货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 版七年 级下册 第9课 宋代经万
37.1%
想一想: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材料一:(南宋)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二: (秦汉)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
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东汉末年—— 东晋南朝
唐代中期—— 五代时期
北宋末年—— 南宋初年
人教部编 版七年 级下册 第9课 宋代经 济的发 展(共22 张PPT)
课堂小结
粮食作物:水稻(占城稻)
农业的发展
经济作物:棉花、茶树
宋
代
纺织业
经
济
手工业的兴盛 制瓷业
的
发
造船业
展
经 济 重 心 南 移 完
城市的繁荣
成
商业贸易的繁荣 海外贸易
纸币产生
人教部编 版七年 级下册 第9课 宋代经 济的发 展(共22 张PPT)
人教部编 版七年 级下册 第9课 宋代经 济的发 展(共22 张PPT)
1.汉字的亦文亦图性质,导致它的表 意功能 和美学 功能无 法截然 分开。 汉字一 直保持 着对称 平衡的 形态, 与其最 初扮演 的“饰 ”的角 色有相 当关系 。如果 没有在 青铜器 上度过 自己的 童年, 中国的 书法艺 术很可 能跳不 出美术 字的窠 臼,无 从获得 那种自 由奔放 的生命 感和力 量感。 2.对于这种能力,人们普遍存在一种 疑问, 即为什 么只有 一部分 人会发 生联觉 现象。 一些人 用基因 来解释 这个问 题。有 研究者 已经注 意到, 如果一 个家族 中有一 人具有 联觉能 力,那 么很可 能会出 现更多 这样的 人。
北方战乱不断,南方 相对安定。北方人口 大量南迁,带来先进 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 具,使得江南地区得 到开发,为经济重心 南移奠定基础
唐朝中期爆发安史 之乱,五代战乱纷 争,大量人口向南 迁徙,加速了南方 经济的发展,全国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辽、西夏战乱,金 灭辽和北宋,大量 人口南下,南宋建 都江南,南宋时期,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A.商家沿街设铺
B.经商时间不再受限制
C.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D.市和坊有着严格的界限
B 6.宋朝居当时世界首位的是 ( )
A.丝织业
B.造船业 C.棉纺织业
D东晋南朝
D 7.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最后完成于什么时期 ( )
A 五代十国 B 北宋 C 唐朝中后期
D 南宋
人教部编 版七年 级下册 第9课 宋代经 济的发 展(共22 张PPT)
1.最大的是开封和__杭__州__,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2._广__州__、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3.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市__舶__司____,加以管
理。
交子
4.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_______”,这是世界上最早的
纸币。
南宋
5.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到_______时最后完成。
北宋纸币 铜板拓片
材料二: 蜀人以铁钱重,私为文券, 谓之交子,以便贸易。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3、纸币的出现
材料一: 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 五六十斤……街市买卖,至 三、五贯交,即难以携持。
北宋纸币 铜板拓片
南宋纸币“会子” 铜板拓片
材料二: 蜀人以铁钱重,私为文券, 谓之交子,以便贸易。
画一画: 在图中圈出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区域
二、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 “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
---陆游《老学庵笔记》
二、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 苏州宋锦
南京云锦
广西壮锦
四大名锦
四川蜀锦
二、手工业的兴盛
2、制瓷业
(河南)钧窑鼓钉三足洗
五大名窑
(河北)定窑孩儿枕
(河南)汝窑三足洗
(河南、浙江)官窑葵瓣洗
(浙江)哥窑
二、手工业的兴盛
7.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 为所在 职业、 阶层、 年龄、 性别、 文化教 养等方 面的社 会差异 而形成 不同的 社会变 体。 8.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作为人们交 际的工 具。英 国作家 塞缪尔·约翰逊 说过:“语言是 思想的 外衣。 ”除了 交际工 具,语 言同时 也是文 化的载 体。在 岁月与 文明的 浸泡下 ,方言 承载着 浓郁的 地方文 化特色 ,能够 满足本 地区社 会交际 的需要 。
2、海外贸易的发展
市舶司
宋朝对某些进口货物,如香药、珠贝、犀角、象牙 等,还有禁榷的规定,即全由官卖,通过抽解、博 买、官卖,取得巨大利润。仁宗皇祐时,市舶收入 五十三万贯,英宗治平时增到六十三万贯。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3、纸币的出现
材料一: 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 五六十斤……街市买卖,至 三、五贯交,即难以携持。
议一议:根据以下材料分析宋代南方经济繁荣的原因
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乱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其后,北方经历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1.灭北金方,多战战乱不乱休,。南方安定。
材料二:宋代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加之长期经
济发展中,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破2坏.较南小方,自南然方条农件业发优展越较。快。
视频:繁华的开封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商业都市的发展
唐长安城
北宋东京汴梁城(开封)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都市的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草市
南
宋 临
宋 代 《
安
货
城
郎
局
图
部
》
图
大街买卖昼夜不绝,特别是珠子街的买卖“动以万数”。 城外东西南北各数十里,也都是人烟聚集,货物满盈。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5.真理总是越辩越明。曾几何时,方 言的存 废问题 ,曾经 引起激 烈争议 ,但争 论至今 ,越来 越多的 人逐渐 达成共 识:推 广普通 话很重 要,保 护方言 也很重 要,二 者并不 是非此 即彼的 关系。 6.方言俗称地方话,是语言的变体, 只通行 于一定 的地域 ,它不 是独立 于民族 语之外 的另一 种语言 ,而只 是局部 地区使 用的语 言。根 据性质 ,方言 可分地 域方言 和社会 方言, 地域方 言是语 言因地 域方面 的差别 而形成 的变体 ,是全 民语言 的不同 地域上 的分支 ,是语 言发展 不平衡 性在地 域上的 反映。
3.科学研究指出,联觉现象大多出现 在数学 较差的 人身上 ,此外 ,左撇 子、方 向感较 差以及 有过预 知经历 的人也 通常会 出现联 觉现象 。也有 人认为 ,联觉 能力与 一个人 的创造 力有关 ,许多 著名的 科学家 和艺术 家都具 备联觉 能力。 4.联觉现象对于人类认知和意识行为 的研究 ,具有 特殊意 义。许 多专家 指出, 联觉现 象的研 究为找 到比喻 和语言 能力的 神经学 基础打 开了大 门。一 些针对 联觉现 象的研 究提出 ,使声 音和物 体形状 之间建 立联系 的能力 可以成 为语言 和抽象 思维发 展的一 粒种子 。
材料三:吴越王募民能垦荒田者,勿收其税,由3是.南境内方无政弃府田重。视生产。
材 料 四 :4.北方人口南迁朝,代带来劳动力南方和先进的技术、北工方具。
人口/户 占全国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比例
西汉 247万
19.8%
998万
80.2%
唐 392万
43.2%
515万
56.8%
北宋 1122万 62.9%
瓷都:江西景德镇
2、制瓷业
景德镇青花瓷 景德镇粉彩瓷
景德镇薄胎瓷 景德镇颜色釉瓷
二、手工业的兴盛
3、造船业
1. 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有很高的水平。 2.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3. 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 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自主预习
人教部编 版七年 级下册 第9课 宋代经 济的发 展(共22 张PPT)
课堂检测
C 1.东晋南朝江“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出现在( ) A.唐朝 B.隋朝 C.宋朝 D.元朝
C 2.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是在( )
A 唐朝
B 五代 C 北宋
D 南宋
D 3.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中心是在( )
A 唐朝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的发展
南方经济的发展 原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政治原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环境相对 安定。 ②经济原因:北民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 力和先进的技术。(最重要原因) ③自然原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农作 物生长。
一、农业的发展
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 ②粮食作物: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 农业 ③水稻产量在宋朝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 的发 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展 ④经济作物:棉花的种植,由广东、福建向北扩展到江淮和川 蜀一带。 ⑤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B 明代
C 北宋
D 南宋
A 4.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名称是( )
A 交子
B 会子 C 银票 D 铜钱
人教部编 版七年 级下册 第9课 宋代经 济的发 展(共22 张PPT)
人教部编 版七年 级下册 第9课 宋代经 济的发 展(共22 张PPT)
D 5.下列有关宋朝商业繁荣的说法,错误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