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我们美丽的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容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容一、前言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民族,其精神家园是由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等多个方面构成的。
在这个精神家园里,中华民族的人们不仅可以找到自己的根源和归属感,还能够在其中汲取力量和智慧,成为更好的自己。
二、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汉字文化、儒家思想等众多元素。
其中,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儒家思想强调“仁”的道德观念,提倡人际关系和谐、尊师重道等价值观念,在中华民族精神家园里占据着重要地位。
此外,中国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也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这些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表现手法吸引着世界各地人士前来学习和欣赏。
三、中华传统美德中国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这些美德包括孝顺、尊老爱幼、勤劳、诚信、谦虚等。
这些美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代表着中华文明的精髓。
孝顺是中国传统美德中最为重要的一项。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孝顺被视为天经地义的行为,人们认为孝顺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此外,尊老爱幼也是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老人和孩子被视为社会中最脆弱的群体,因此人们应该尽力保护和关怀他们。
四、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包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多个方面。
其中,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人们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即每个人都应该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集体主义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里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人们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即每个人都应该为集体利益而奋斗。
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五、结语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由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等多个方面构成的。
这个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代表着中华文明的精髓。
规范使用汉字汉语的发言稿

规范使用汉字汉语的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规范使用汉字汉语的重要问题。
汉字和汉语是我们中国人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我们交流、思考和表达的重要工具。
因此,规范使用汉字汉语,不仅是维护我们的文化传统,更是提高我们国家整体文化水平的重要举措。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规范使用汉字汉语更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我将结合实际情况,分几个方面向大家阐述我对规范使用汉字汉语的看法,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和共鸣。
首先,我们要重视汉字的书写和使用。
汉字是我们国家的文字之母,它的发展历史悠久,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但是在现代社会,很多人在书写和使用汉字时是不规范的,这反映出我们在汉字的书写和使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有人会在写字的时候错用笔画、乱用部首,导致字形不正确;有人在使用汉字时不按照规范的书写顺序,或者使用一些过时的汉字,导致理解困难。
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我们的交流和理解。
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汉字书写和使用规范,真正做到“规范书写,准确使用”。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我们对汉字的尊重和热爱。
其次,我们要注重语言的规范和精准。
语言是我们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它的规范和精准程度关系到我们的交流效果和表达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人在使用汉语时存在不规范和不精准的问题。
比如有人在说话时用词不当,表达不清,导致理解困难;有人在写作时语法错误、句式问题,影响文章的质量。
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我们的交流效果。
因此,我们要注重语言的规范和精准,学会正确地选择词汇,用好语法,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和交流效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传递信息,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再次,我们要注重文化传承和普及。
汉字汉语是我们国家的宝贵文化遗产,它是我们民族的瑰宝。
在信息时代,我们要努力传承和普及汉字汉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汉字汉语。
比如我们可以在学校开设汉字汉语的课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使用汉字汉语;我们可以开展汉字汉语的普及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汉字汉语。
弘扬汉语文字心得体会

弘扬汉语文字心得体会弘扬汉语文字心得体会篇5弘扬汉语文字心得体会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早已闻名于世。
作为中国人,学习汉语文字的过程就是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过程。
*将分享弘扬汉语文字的重要性和方法,并探讨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
弘扬汉语文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汉字不仅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汉字的形态、结构、含义等方面都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审美,传承和弘扬汉字不仅是对中华文化的尊重,更是对中华民族的珍视。
弘扬汉字,就是弘扬中华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为了更好地弘扬汉语文字,我们需要了解汉字的历史渊源和演变过程。
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演变过程,每一种字体都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汉字的演变历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除了了解汉字的历史文化,我们还需要注重汉字书写和传承。
汉字的书写方式不仅仅是文字的表达,更是中华文化的表现。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汉字书写的规范和美感,让汉字书写成为一种艺术形式。
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书法、汉字文化、汉字演变等方面的书籍,了解更多关于汉字的知识,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在弘扬汉语文字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推广和传承。
比如,在学校的语文教育中,可以通过汉字书写、汉字文化等方面的课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汉字。
此外,通过举办汉字文化节、汉字书法比赛等活动,让更多人参与到弘扬汉字文化的行列中来。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平台,如网络、电视、电影等,传播汉字文化和书法艺术,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中华文化。
综上所述,弘扬汉语文字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任务。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汉字的历史文化、注重汉字书写和传承、推广汉字文化等方式来弘扬汉语文字。
在弘扬汉语文字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更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汉字之美话题征文700字7篇

汉字之美话题征文700字7篇汉字,一群意蕴丰富的小精灵,一群神奇会说话的小精灵,在中华文化大观园中散发着独特的迷人魅力!接下来给大家带来汉字之美话题征文700字,希望能给您大家带来帮助。
汉字之美话题征文700字1我们每天都要和汉字打交道,你觉得汉字有趣吗?在学校的一次活动中,我突然发现孩子其实并不枯燥乏味,反而特别有趣。
那一天,我刚踏进教室的门,就看见方老师手上拿着几张纸,纸上还写着许多字迷,我想了想:拿着这张纸干什么?难道要猜字谜吗?过了一会儿,上课铃响了起来,方老师说道:“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猜字谜,分成帅哥队和美女队,一共有三轮第一轮,20道题答对加十分,答错不扣分,每队分别十题,答完为止,美女的先来”“请问,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是什么字呢?”起初没有一个女生举手,就在马上要失败的时候,有个女生举手了,“日”那位女生答道,“答对了!”场面上一度很混乱,也不知是哪个男生起的头,后来有几个男生感觉应该不太服气,一个劲儿的在那说“切,这有什么?看我们的!一定把女生们输得个落花流水!”此时轮到男生答题了,方老师说道:“男生队请接题,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这是什么字呢?”此题一出,场面上立刻鸦雀无声了,刚刚还在嚣张的男生们现在就像一个泄了气的气球一样,没精打采的,刚才的气势,现在立马就没了,这打脸分分钟就来了。
“没有人答题吗?没有的话那就把这道题交给女生们答喽?再数三秒钟,这道题就交给女生们答了。
”“3,2,1”场上的女生们立刻倒数了起来。
“好了,这道题交给女生”早上有好几个女生都举起了手。
“香!”“对,女生又答对了哟!男生们要继续加油啊!”第一轮过去了,女生们赢了。
第二局开始了,“第二轮是抢答题,当我念完题后说了开始才可以举手”伴随着那一声“开始”场上那些知道是什么字的人,立马把手举了起来,第二轮过去了,这次是男生队赢了。
上面两局用1:1的比分打平了,到了第三局,这是决胜局了,大家都不敢轻易举手了,都小心翼翼的,生怕被扣分,这一局的规则很简单:互相出题。
精神家园的作文(通用28篇)

精神家园的作文精神家园的作文(通用28篇)精神家园的作文篇1中华上下五千年,通过这五千年的延续和发展,我国形成了泱泱大国的民族精神。
我们一定学习这种民族精神。
从古代的诸子百家到现在爱国人士;从四大名作到现在医学,从几架飞机到地区卫星,从曾经的腐败到现在繁华……无处不闪耀着中华民结晶。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翻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民族其实就是一篇巨作。
民族精神一代又一代传承。
如至伟大孔子,开创儒家之风,护国将戚继光,保卫祖国,自强不息的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精忠报国的岳云,在背上刻下精忠报国……他们的美德,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让我们学习。
这不禁让我想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华成语大赛就是一个很好的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方式,我想这样一个公众平台,使人们重新了解了中华文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提笔忘字”却厉害起来汉字听写大会唤醒更多的人对文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对汉字文化的学习,我就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我们是“龙的传人”。
就跟不应该忘掉汉字只要是中华文化,我们都应传承下去,从现在开始,"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要行得正,坐得端。
”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无私奉献境界。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让我们携起手来,齐心协力,把中华文化弘扬天下,共同筑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祖国明天争光添彩吧。
精神家园的作文篇2“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王昭君为了报国,献出了青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仓”谭嗣同为了改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至今思项羽,不肯过乌江”项羽为了心中理想,放弃了再创霸业的机会。
纵观历史长河,有太多的历史人物为了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而放弃或失去了许多的东西,苏武就是这些人当中最让我敬佩的。
边塞冷风无情地打在脸上,染满霜的眉眼布满了刚毅的皱纹,零乱的衣服随风拂动想要朝天空狂舞,无数个日夜苏武总是持着汉节就这样巍然不动地凝望着远方,望向那远在天边的自己的国家。
学国语__教师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分享关于“学国语”的一些思考和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学国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更是我们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在此,我想就“学国语”这一主题,谈几点看法。
一、学国语的重要性1.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国语,即汉语,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载体。
通过学习国语,我们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道德、哲学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 提高国民素质学国语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离不开国语,它关乎我们的言行举止、交际沟通。
学会国语,使我们更加自信、大方,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促进民族团结国语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学习国语有助于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沟通,促进民族团结。
在我国,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国语作为纽带,发挥着重要作用。
4. 提升国家软实力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学习国语成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掌握国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提高国家形象。
二、如何学好国语1. 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想学好国语,首先要培养对国语的兴趣。
我们可以从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观看优秀影视剧、参加国语演讲比赛等方式入手,激发对国语的热爱。
2. 注重基础学好国语,基础是关键。
我们要从拼音、字词、语法等方面入手,打牢基础。
可以通过听、说、读、写四种方式,提高国语水平。
3. 多读多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多读书、多写作,是提高国语水平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广泛阅读各类书籍,积累词汇,提高表达能力。
4. 交流互动与他人交流互动,是提高国语水平的重要手段。
我们可以参加国语角、口语课等活动,与他人共同学习、进步。
5. 关注时事关注时事,了解国家政策,有助于提高国语水平。
我们要学会运用国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关注国家大事,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学国语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演讲稿5篇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演讲稿5篇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演讲稿篇1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而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中华美德作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古至今受到了无数人的推崇,许多人用自已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华美德,更用自已的实际行动去充实着中华美德的内涵与外延,使其更加丰盈,从而去影响更多人的行为与举止。
中华美德如同一朵美丽的花儿,绽放在社会的大花园里,带给我们绵绵不断的温暖与感动。
孝——社会大花园里的康乃馨。
从某种角度来说,中华文化就是孝文化。
从西周开始中国就有孝道,从孟子家喻户晓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到清代的《二十四孝》,再到现在众人皆知的“百善孝为先”,这些无不贯彻着中华民族以孝为本的精神内核。
一直以来,“孝”字都渗透着尊老、敬老、爱老的优良社会风气。
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要传承这种至善至美的孝道,去关心爱护自已的父母长辈;更要把这份关怀之心发扬光大,去关心爱护身边的每一位长者,哪怕是只有一面之缘的陌生人,真正地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那样的话,我们的家庭会更加美满,洋溢出更加的幸福气息;我们的社会会更加和谐,呈现出一幅安详宁静的画面。
孝,具有康乃馨的淡雅气息,弥漫于人心,润心于无形。
礼仪——社会大花园里的百合花。
中国具有五千的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常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
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社会的历史发展起到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从孔融让梨,程门立雪,到现如今的“中国梦,礼仪梦”,我们不难发现,礼仪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言行举止里。
一个优雅的坐姿与站姿,一次大方自然的交谈,都在无形之中彰显我们的修养与内涵;一身得体的服饰,一句融洽的问候和恰当的称呼,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我们的形象和魅力。
作为一个中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注重礼仪。
见到老师要问好,碰到同学要微笑着打招呼,言谈举止要舒服自然……另外,我们不仅要做到懂礼仪、做礼仪,更要向社会呼吁,把礼仪之美德发扬光大;用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次点头,把礼仪的种子播撒于人们的心田。
美丽的汉字我的家:汉字之美,美在何处——访湖南师大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生导师唐贤清教授

唐 贤 清 : 字属 :表 意 文字 , 锡 圭先 生认 为 有 1 汉 F _ 裘 4个词 : 圃 、 、 、 、 、 菊 、 蕙 蘅 兰 芷 若 芎 菖蒲 、 汀蓠 、 汉字 源于 图画 :早期那些 原始 色彩 很浓 的 、 先 蘼芜 、 表现 诸柘 、 巴苴 、 芙蓉 、 菱花 、 芬芳 , 所用的 2 4个 民生活 的 图画 ,以其传 神 的特 点 而具有 极 高 的审 字 中只有 圃 、 、 、 、 5个字 没有 草字 头 。读 渚 柘 江 巴 美价 值 。早期 的- f t文如 甲骨 文和金 文 , 助线 条 。 者或 许不 一定 知道 每个 字 的准确 含 义 ,但 只要 看 借
对话 唐 贤清 ,我们 确 实看 到 了汉 字 及汉字 研 字 体 , 用 点 、 、 、 、 等 后世 叫作 笔 画 的定 它 横 竖 撇 捺 究的美丽 与神奇 . .
型的线 条代 替 了篆书 中 图画式 的 圆转线条 ,把 小
篆 的 圆润线 条 变成方 折 笔画 ,彻底 改变 了汉 字 的
记 者 : 们知 道 , 字从 诞 生到 规 范 , 要 经 激水 推移 , 发芙 蓉菱 花 , 我 汉 主 外 内隐 巨石 白沙—— 其北 历 了古 文 、 书、 书、 书 等 四 个阶段 的发 展 演 则有 阴林 : 树楠豫 章 , 篆 隶 楷 其 桂椒 木兰 , 离朱杨 , 梨 檗 植
然 而 , 为语 文教 师 , 作 我们 可 曾对 书 页 间的 那 些汉 字 涌起 过 非 同一 般 的情 思?我 们是 否对 汉字教 学 引起 过特 别 重视?我们 是 否叩 问过 “ 汉字之 美 , 美在 何 处?” 我们是 否 思考过 在语 文教 学 中“ 如何把 握 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我们美丽的精神家园──商友敬教授访谈上海交通大学子弟小学丁慈矿一丁慈矿:维特根斯坦说,我的世界的边界就是我语言的边界。
全球化、网络、消费主义、流行文化贡献了许多新鲜词语,语言的外延正变得前所未有的宽广。
最近,我常常听到班里小学生说“劈开”一词,仔细一打听原来是“PK”,这是他们从一个流行电视节目中学来的,查了网络我才知道PK就是“现场比试较量”的意思。
在孩子们的作文中,我还看到“VS”这个词,什么“机器猫VS三角龙”“绿毛龟VS毛毛虫”等等。
在外面听课也听到有老师问学生“你们是谁的粉丝”。
还有钢丝、凉粉、酱紫……面对层出不穷的网络新词语,小学语文教师们该如何面对?商友敬:社会给小学生带来这么多新的语言、词语,这种语言在课堂上该不该出现?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带给小学生的必须是规范的(不一定是典范)、生动的教学语言。
在入学前孩子的语言基本上是习得的,进入小学后小学生的语言是学得的。
在课堂上,老师的教学语言要净化掉许多杂质,净化不一定要书面化,不一定要是之乎者也之类的东西,而是要使它规范化、纯洁化。
不是“粉丝”“PK”“VS”之类的词语不能存在,而是在课堂上我们要避免这种市井化的倾向。
语言有时代性,我觉得对市井的、网络的、流行的语言,语文老师不要太害怕,也要懂得它,这些东西就像时髦的商品和广告语一样,好的东西经过时间的淘洗它会留下来,若干年后也许会成为新的典范。
不好的东西,各领风骚数十天,自然会被时间淘洗掉,我们不必过分担心。
丁慈矿:我们小学语文老师也要面对种种考核,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通过外语考试,至于教师自身汉语文素养、语文教学能力倒似乎反在其次,因为考不好外语,你就没有参加评审的资格。
语文教师的评级基本上由其外语水平来判定,真是咄咄怪事!与之相对应的是双语学校遍地开花,双语教学大有席卷全国之势。
您对此怎么看?商友敬:这个问题牵涉母语与外语的关系。
我认为母语是根,外语是移植来的、嫁接上的。
母语不但是交际的语言,也是思维的语言,是我们存在的家,是精神的家园。
精神家园有两个好不好?如果你同时能用两种语言来进行思维,你的精神同时存在于两套语言系统之中,当然也很好,有三个更好喽。
但是一般说来,我们的家只能有一个。
我曾有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学外语相当于兑换外币,母语是人民币,外语是外币,学习外语就是在学习母语的基础上懂得它们之间的那个兑换机制。
人民币挣得越多,外币相应兑换得越多。
“双语教学”的提法并不新鲜,解放前就有了,只不过是在教会学校,我姐姐那时在教会学校读高中,理科课程就是用外语来教学的,为什么呢,因为教材是英文原版的《范氏大代数》《达夫物理学》等,这是很自然的现象。
文科不可能用外语上课,那时的课文还是文言文哩!小学阶段应该把母语的根深深地扎下去,根深才能叶茂。
不宜过早嫁接,急个什么啊!母语不会妨碍外语的学习,只会促进外语的学习。
母语的根不深的话,外语是学不好的。
当然如果你把外语当母语来学习,把自己变成“外国人”,这又另当别论。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觉得小学阶段不宜搞双语教学。
丁慈矿:我们要让小学生重视母语、热爱母语,应该从哪里做起?您有什么建议?商友敬:母语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循序渐进。
小学生的主要读物应该是儿童文学作品,具有童心、童真、童趣的作品。
必须尊重童言,如尊重童心一样尊重童言,因为童言是优美的、生动的、有趣的。
在发展童言的基础上,慢慢地引导孩子进入他父亲母亲的语言,也就是成人的语言(社会语言)。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逐渐使它规范化。
在掌握目前社会语言的基础上,行有余力才能学习一点儿古汉语。
丁慈矿:但是儿童文学作品并不是儿童写的。
商友敬: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品是作家怀着一颗童心写出的!我有一个新的观点,建议老年人也应该读点儿儿童文学作品,返老还童嘛。
最近有一件让我感动的事,我的老朋友吴非、王尚文都在读绘本,吴非老师跑到扬州“亲近母语”书吧,一下子买了几十本绘本,带回家后,一个晚上看了十四本,看完第二天去上课,回到家看到妻子在哭,原来她也在读绘本,感动得哭了。
做老师的人要保持一颗童心,孩子学习语文更不能离开童心,不能使孩子过早成年化,过早成年化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戕害。
二丁慈矿:当前各地出现了一些“蒙学馆”“私塾”,上海也曾诞生了一个专门读经的“孟母堂”。
“国学热”似乎渐起,然而“读经”也引起了不少争议。
在对待民族传统文化方面,您的态度是什么?商友敬:我反对小学生“读经”!因为语言的学习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紧贴在一起。
从这个角度上讲,一开始就让孩子去读上古时代的东西,孩子是根本不可能接受的。
“读经”违反了语言学习的规律,更违反了孩子精神成长的规律。
至于现在有人提倡的“三、百、千”是古代的蒙学读物,不是“经”。
先说“五经”。
《诗经》里面有几篇好懂的,往往都已被选入大、中学校的教材里,作为古代的民歌和诗篇供学生阅读欣赏了;《易经》是占卜的书,除了有人将其中“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之类的话用作“格言”“校训”之外,别的也没必要再去光顾它了;“三礼”烦琐至极,一点也没有用。
举例来说,谁家死个人,怎么戴孝之类的,今天没有人会按照这个礼去执行了;《尚书》,连韩愈都说它“佶屈聱牙”,比“绕口令”还要难读,而且比“绕口令”还要无用,不是专门研究古代历史的,是绝对用不着读它的;最后剩下《春秋》,古人已讥之为“断烂朝报”,相当于今日报纸的“大标题”,有什么读头?只有扩大到《左传》里的几篇略好,也已被选入教材,如《曹刿论战》,不过数篇而已。
──总之,“五经”小学生不必读,也不可读。
“四书”呢?稍微好一些。
《论语》可以选读其中的一部分,从中可看到孔老夫子的事迹、意见和为人。
《孟子》也可以选几篇读读,孟子能言善辩,有时不免强词夺理,但有一股“气势”,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发言说话和写文章。
《大学》是“修身”的教材,讲道理太简单,从正心诚意,到治国平天下,用一根“因果的链条”把一切都串在一起,世界上哪有这么简单的事?令人难以置信。
《中庸》是一种人生哲学,距离小孩子太远了,叫小学生读,这是躐等啊,超越了他的等级,这是胡闹。
由此可见,小孩子可以读读《论语》,但也不必全读。
教师、家长可以结合李长之先生的《孔子的故事》来给小朋友讲讲。
另外,要以一个平等对话的姿态来读,不能提倡“读经”者的那种顶礼膜拜的态度。
“四书”“五经”不好读,那就退而求其次,读后人编的“蒙学读本”吧,那就不能算是“读经”了,但今日流行的正是这些。
“蒙学读本”有两个问题,一是极迂腐极庸俗,二是违反科学甚至违反常识。
我们随便翻翻那些流传最广的东西:“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增广贤文》)“四字女经,教尔聪明。
娘边做女,莫出闺门。
行莫乱步,坐莫摇身。
笑莫露齿,话莫高声。
轻言细语,缓步游行。
梳妆伶俐,洗浆浴尘。
红粉不傅,肌肤自清。
……”(《闺门女儿经》)“天子重英豪,文字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神童诗》)这些“蒙学读本”一翻开,就臭气熏天,我不知道今天提倡读这些“经典”,印这些“经典”的人是何居心,是什么用意,孔夫子活过来也会被气死。
所以说,第一,“经”不可读;第二,所读非“经”。
今日提倡“读经”者,绝对是误人子弟。
丁慈矿:提倡“读经”的诸君有一个观点:小时候读不懂没关系,要全部记在脑子里,长大以后是可以慢慢理解的。
最近我也听说某地一些孩子在“读经”后,记忆能力提高了,而且变得特别懂事,对此您怎么看?商友敬:“读经”最可恶之处是教人“先崇信,后理解”,甚至不必理解,盲目崇信。
这样做强化了记忆力,只是文字符号的记忆,不是形象的记忆,将记忆力与形象思维隔离开来,在记忆的过程中堵塞了孩子的想象力。
对于儿童来说,最重要的应该是发展他的想象力,一个失去了想象力的孩子,长大也就失去了创造力。
所以儿童应该读儿童文学作品,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应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事情。
丁慈矿:您对“读经”问题的看法让我想到了大学者金克木先生,他在文章里写到自己小时侯读《礼记》,是当作“咒语”来背的。
死记硬背了这些“咒语”却是什么用处也没有。
上次黄玉峰老师告诉我,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在读了许多儿童诗后,写下了一首诗:“蝴蝶是会飞的花/花是会飞的蝴蝶/蝴蝶是梦中的我/我是梦中的蝴蝶。
”真是好啊!所以我们小学老师要相信自己的学生,珍视他们的灵性,保护他们美好的想象力。
那么,除儿童文学作品外,在传统文化领域,我们应该让孩子们读些什么呢?商友敬:汉语是美丽的、优雅的,它负载着祖国几千年的文化。
我认为小学生应该读一点优美的、典范的古诗词,这是可以开发想象力的。
汉语的音乐性、节奏感、对偶美在诗词中都有所体现。
在古代诗词学习中可以使孩子对汉语的认识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
要给孩子精练的、形象的、优美的语言,这样才能使孩子热爱它、追求它,每追求一步,每发现一点,都能享受到无穷的愉悦和快感,语言、思维、心理才能同时得到发展。
三丁慈矿:最近某晚报公布了一则关于小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某地小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竟然是语文课。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感到很悲哀。
要让孩子热爱我们的母语,我觉得首先要让他们喜欢上语文课。
您觉得在世俗和粗鄙之风盛行的今天,怎样才能使孩子热爱语文课呢?商友敬:这要从教师自身做起,你自己都不爱,你怎么教书呢?又怎能使自己的学生热爱语文呢?你瞧“三味书屋”里的寿镜吾老先生,他是多么热爱语文,在课堂上他读自己喜欢的文章,“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醉心摇首,如此痴迷,焉能不感染自己的学生!丁慈矿:最近这几年,我比较痴迷于对联教学,收集了一百六十余种相关资料,对私塾对课进行了初步的梳理。
在传统蒙学教材中,我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之类的声律教材,但其中有些内容今天孩子已经读不懂了,我就试着重编了一本《晨读对韵》(收入《小学对课》),其中第一段是麻韵,是这样的:“天对地,室对家,落日对流霞。
黄莺对翠鸟,甜菜对苦瓜。
狗尾草,鸡冠花。
白鹭对乌鸦。
门前栽果树,塘里养鱼虾。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给孩子们读了,他们都很喜欢,边读还边拍手,很自得的样子。
平日里我也出些对子给他们对,字数由少到多,内容由简到繁。
有的是我自己出的,有的是拿古人的对子,比如“鹤舞千年树”,一个三年级学生对“龙游万里天”,比古人的“凤鸣百尺楼”的下联境界似乎还要阔大一些,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有个小姑娘当即对出下联“插花南窗前”,真是妙不可言。
“假山石上栽真树”,有小朋友对“高楼房中住矮人”,另一小朋友得到启发,对“矮楼房中住高人”,还有学生对“死海水中睡活人”,全班一阵哄堂大笑……在对对子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每一个汉字都那么好玩,每一个字音都那么好听,每一个字形都那么好看,搭配起来又那么的精致优美,变化万千,我自己深深地沉醉于其中,孩子们也渐渐喜欢上了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