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田家四季歌》教材分析及相关素材
4田家四季歌(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4 田家四季歌(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田家四季歌》。
该部分详细内容为第一至第三自然段,通过描绘田家四季的景象,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四季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培养学生对四季变化的观察与表达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农业劳动的认识和尊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四季变化的观察与表达。
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四季图片、田家劳动场景图片。
2. 学具:田字格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四季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四季的变化,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读写生字词,并进行课堂练习。
4.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引导学生感受田家四季的变化。
5.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田家劳动场景图片,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描述田家四季的景象。
6.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运用课文内容进行表达,给出例句,让学生模仿。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描绘自己家乡的四季景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田家四季歌2. 板书生字词:春、夏、秋、冬、播种、收获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绘你家乡的四季景象。
2. 答案示例:春天,家乡的田野绿油油的,播种的季节到了;夏天,田野里的庄稼长势喜人,农民伯伯忙着浇水、施肥;秋天,稻谷金黄,丰收的季节来临;冬天,大地一片雪白,农民伯伯休息,为来年播种做好准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四季变化的观察与表达较为困难,今后教学中需加强对这一方面的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收集关于农业劳动的谚语,加深对农业劳动的认识。
组织学生参观农田,亲身体验田家四季的变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2. 四季变化的观察与表达3. 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一、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在教学中,我会将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作为重点。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田家四季歌》部编版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四季的基本概念和农耕情景,学习了生字词,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四季农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尊重劳动者的辛勤付出。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田家四季歌》的学习充满了热情。他们在学习四季变化和农民劳作的知识时,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我感到很高兴,因为这样的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四季农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3.朗读与表达: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写话练习: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写话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情感教育: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粮食、尊重劳动的思想感情。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素养:培养学生对课文中字词的识别、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
5.社会责任: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关注农村生活,了解社会分工,培养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字词学习:正确读写生字词“春、夏、秋、冬、播种、耕田、收获、欢笑”等,理解其在课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内容理解:把握课文《田家四季歌》中描述的四季变化和农民劳作的情景,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田家四季歌》教案优秀7篇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田家四季歌》教案优秀7篇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田家四季歌》教案篇一[知识与技能]1、能借助拼音读准“季、蝴、蝶等18个生字的字音。
2、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些生字,并为它们组词。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
4、能在田字格中描写“季,肥等”10个汉字。
[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不同形式的游戏,巩固所学习的生字。
2、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儿歌的改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诵读儿歌、改编儿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读准“季、蝴、蝶等18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儿歌的改编。
教学过程:欣赏音乐,激发情感一、学习字词,诵读儿歌1、小朋友,一年有四个季节,你知道是哪四个季节吗?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能告诉我们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的吗?学生交流自学的生字。
季(四季)(春季)蝴(蝴蝶)蝶(飞蝶)(蝴蝶)麦(麦苗)(小麦)苗(禾苗)(树苗)嫩(嫩叶)(鲜嫩)桑(桑树)(桑叶)肥(肥胖)(肥大)农(农业)(农民)归(归来)(回归)场(场院)(一场雨)谷(稻谷)(谷物)粒(米粒)(颗粒)虽(虽然)(虽说)辛(辛劳)(辛苦)苦(吃苦)(辛苦)洋(海洋)(大洋)了(了解)(了却)2、叫号游戏。
(巩固上面的生字二、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想:儿歌里讲了四季中的哪几样景物?你能不能边听边把它们圈出来?生听课文录音。
师:儿歌里每个季节都提到了一样景物,你听到的是什么呢?根据生答板书:花儿、蝉儿、枫叶、雪花三、朗读儿歌,理解内容:(一)读准字音1.跟录音读课文。
师: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子就把这些景物都找出来了。
下面让我们跟着录音读读课文吧。
小朋友读得轻些,注意听清楚录音里的字音和停顿。
2.指名读。
师:读得真不错。
3.比赛读。
(2小组)(二)理解儿歌:1、师:小朋友,你们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色。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田家四季歌》(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田家四季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田家四季歌》。
课文描绘了农村四季景色的变化,以及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农村生活的艰辛与美好,培养对农民的敬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会写“四季、勤劳”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农民的辛勤劳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将懂得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体会勤劳致富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认读“季、勤”等生字,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农民辛勤劳作的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农村四季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农村生活的印象,从而引入课文。
2. 课文朗读(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发音。
教师辅导学生认读生字,提醒学生注意“季、勤”等字的读音。
3. 内容讨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内容,提问:“课文讲述了田家四季的哪些景色?农民是如何辛勤劳作的?”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课文中的例句为例,讲解如何描绘四季景色和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模仿例句,描绘自己喜欢的季节。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板书田家四季歌板书内容:春季:播种希望夏季:辛勤耕耘秋季:收获喜悦冬季:休闲时光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喜欢的季节景色。
3. 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身边的勤劳人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如参观农村,亲身体验农民的辛勤劳作,进一步体会勤劳致富的意义。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 《田家四季歌》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田家四季歌》教案及反思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田家四季歌》,使学生了解田间劳作的四季变化,增加对农田劳动的认识和尊重。
2. 学会朗读诗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
3.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会朗读诗歌,体会韵律和节奏。
2. 理解诗歌中描述的田间劳作的四季变化。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
2. 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与学生谈论一下农田劳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农田劳动与季节的关系。
2. 听录音:播放《田家四季歌》的录音,让学生先听一遍,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和节奏。
3. 分析诗歌: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四个季节和描写的田间劳动,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4. 朗读诗歌:分角色给学生分发诗歌的文本,让学生跟着录音朗读,注重语感和节奏。
5. 讨论:与学生一起讨论诗歌中的词语和描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6. 小组活动: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个季节进行创作,描述田间劳动的情景。
7. 展示和讨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创作的短文,大家共同讨论和欣赏。
8. 反馈:总结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他们对《田家四季歌》的理解和感受。
反思:1. 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录音和诗歌的文本,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2. 课前导入应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3.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对于节奏和语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4. 小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表达。
5. 反馈环节需要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内容,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反思习惯。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田家四季歌教案设计(精选15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田家四季歌教案设计(精选15篇)一、文本教学解读《田家四季歌》是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识字课文。
儿歌按照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景色及农事活动。
儿歌内容轻松活泼、语言凝练、朗朗上口,课文配有相应的四幅插图,形象地展示了四季变化。
识字课的主要任务就是用不同方法识字写字,归纳识字方法、激发识字兴趣、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正确、流畅地朗读儿歌。
本课教学任务,主要有以下几项:1、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识记的生字一qi个,要求会写的生字10个。
本课要求认读的生字数量较多,切不可平均用力,宜突出重点、难点,分布在不同环节一一落实。
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将“桑、农、场”等后鼻音的字读准。
积累“喜洋洋、笑盈盈”两个ABB式的词语。
“了、年“是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出现过,是熟字,在本课中采用复习组词的方式认读即可。
“蝴蝶、肥、粒”,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特点进行识记。
“苗、桑、麦”是象形文字,可采用蒙学识字的方法识记。
教师用PPT出示三个字的甲骨文(篆文)形式:-,接着出示这三个字:苗、桑、麦。
请学生猜一猜,谁跟谁是对应的。
学生交流完之后,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的成果,并进一步完善每个字的字源内容:-上面的-表示“手”,到了现在就写成“又”,-表示有很多手在树上采叶子,人们采回这些叶子回家喂蚕宝宝。
蚕宝宝爱吃桑叶,所以这个字念“sng”。
-上面的部分就像一株禾苗,下面的“夂”表示外来的。
因为麦子是从外国传到中国的。
“农、”字很形象,就像一个人弯腰挑着担,用袖子去擦流下的汗水。
“戴“字字形复杂,机械记忆比较困难。
可以采用儿歌的方法识记这两个字。
编成儿歌就是:田边一个人,挑着长扁担。
担子弯又弯,累得满头汗。
“归、场、季、辛苦”宜采用观察图片、图文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边读句子边看图,明白字义。
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什么时候用到过,实现音、形、义的有机统一,在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4 田家四季歌 教案

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田家四季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田家四季歌》,使学生了解田家四季的景色变化,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力。
学习生字词,掌握词语的正确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时光的情感,引导学生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
二、教学内容1. 学习《田家四季歌》的内容,了解四季景色变化。
2. 学习生字词,掌握词语的正确运用。
3. 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掌握词语的正确运用,了解田家四季的景色变化。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力,引导学生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田家四季歌课文、生字词卡片、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四季景色,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学习新课:学生自读课文,理解田家四季的景色变化。
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词语的正确运用。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季节,用图画和文字描述该季节的景色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田家四季歌2. 春季:草长莺飞,万物复苏3. 夏季:炎炎烈日,荷花盛开4. 秋季:天高云淡,硕果累累5. 冬季:白雪皑皑,寒梅傲雪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并用新学的词语造句。
2. 选取一个季节,用图画和文字描述该季节的景色特点。
3. 搜集其他关于四季的诗歌,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田家四季歌》,使学生了解了田家四季的景色变化,培养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力。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4《田家四季歌》(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4《田家四季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田家四季歌》的内容,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诗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节奏和韵律,提高朗读技巧。
学会用适当的词语和句子描述四季的特点,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时光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田家四季歌》原文及注释。
2. 诗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3. 诗歌所描绘的四季景象及特点。
4.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掌握诗歌的基本节奏和韵律,提高朗读技巧。
2. 教学难点:诗歌中一些词语的意思。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观察、讨论等方式,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四季的美景,引导学生回顾四季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诗歌的理解,共同解决不懂的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提示和解答。
4. 诗歌解析:教师针对诗歌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5.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节奏和韵律。
学生分组练习朗读,互相评价,提高朗读技巧。
6.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师点评,总结诗歌的主旨。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田家四季歌》2. 诗歌原文及注释3. 诗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4. 诗歌所描绘的四季景象及特点5.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熟读并背诵诗歌,用自己的话描述四季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田家四季歌》教材分析
及相关素材
一、课文内容简析
《田家四季歌》是一首儿歌,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了农民一年的农事活动,赞美了农家人的辛勤劳动,抒发了他们收获的喜悦。
学习本课,既可了解一年四季农作物生长和农事活动常识,又能感受辛勤劳动带来的愉悦。
课文共4小节,抓住农家生活特点,依次写了四季农事。
春天草长莺飞,麦苗嫩、桑叶肥∶夏天养蚕插秧,农事繁忙;秋天稻谷成熟,丰收在望;冬天新雪初霁,赶制年衣。
四季时令鲜明,富有浓郁的田家生活气息。
儿歌共4小节,每节3行,长短句交错,一节一韵,好像一首自然纯朴的民歌,读来别有一番韵味。
儿歌语言文白相间,许多语句都是从古诗文中演化而来的。
如"田家"指农村人家;"花开草长蝴蝶飞"令人想起高鼎《村居》中的"草长莺飞二月天"∶"采了蚕桑又插秧"似从翁卷《乡村四月》演化而来,描绘了夏季忙碌的农事;"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又似出自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名句"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本课4幅插图,色彩淡雅,意境优美。
第一幅是"流连戏蝶时时舞",第二幅是"戴月荷锄归",第三幅是"鹅湖山下稻粮肥",第四幅是"瑞雪兆丰年",呼应儿歌内容,有助于课文理解。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季、蝴"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场、了",会写"季、吹"等10个字,会写"四季、春季"等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田家四季农事,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了解田家四季农事。
三、教学建议及策略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有两个多音字。
"场"大多数情况下读第三声,表示∶"处所,能适应某种需要的较大的地方",如"操场、球场、广场、菜场、农场"等。
本课中的"场"读第二声,专指"平坦的空地,多半用来脱粒、晒粮食",如"打场"。
建议学生利用构字规律等方法识记字形,并结合课文插图和生活经验识记生活中的常用字。
(1)图文结合识字。
"蝴蝶、麦苗、谷粒"可以通过观察图画,把识记字形与认识事物相结合。
(2)加一加识字。
"季、苗、肥、虽、辛、苦"都是合体字,可以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蝴、蝶、粒、苦。
是形声字,可以用声旁加形旁的方法识记∶(3)联系生活经验识字。
儿歌中有不少生字是生活或口语中常出现的字,如"季、肥、农、辛、苦、虽",可以引导学生组
词,比如,"四季、肥胖、农民、农家",也可以导学生运用词语说话,比如,"爸爸工作很辛苦""农民伯伯辛苦地劳动""虽然今天下大雨,但是小朋友们还是按时到校"。
(4)结合课后题识字。
课后"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都是关于农事的词汇,包含了不少生字,教学时可以结合课后题,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这些农事,并
开展相应的识字教学。
比如,"积肥"是指收集和贮存肥料,给农作物增加养分,"肥"特指"肥料";"插秧"是指将秧苗栽插于水田中,或指把水稻秧苗从秧田移植到稻田里,可以看看图片,做做动作。
2.写字。
本课要写的10个字,上下结构3个,如"季、辛、苦",多横的字重点指导学生观察横画的距离和长短;左右结构4个,如"吹、肥、忙、归",重点指导左窄右宽;"戴"是本课书写难点,重点指导学生用部件组成识记字形。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正确朗读儿歌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本首儿歌一共44,节,每一节结构相似,形成了长短句交错的明快节奏。
朗读时,要引导学生读出节奏。
如∶
春季里,春风吹,花开草长/蝴螺飞。
麦苗儿/多嫩,桑叶儿/正肥。
夏季里,农事忙,采了蚕桑/又插秧。
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秋季里,稻上场,谷像黄金/粒粒香。
身体/虽辛苦,心里/喜洋洋。
冬季里,雪初睛,新制棉衣/暖又轻。
一年/农事了,大家/笑盈盈。
第一小节押"ei"韵,朗读时要注意"吹、飞、肥"三字的吐字正音。
朗读难点是"花开草长"的读音,教学时可结合图片理解儿歌描绘的是春天里小草长高、花朵开放、蝴蝶翩飞的画面。
"麦苗儿、桑叶儿"两处不应读成儿化音。
第一小节以描写春景为主,朗读节奏舒缓。
第二小节押"an9"韵,朗读时要注意"忙、秧、光""三字的吐字正音。
难读的句子是"采了蚕桑又插秧",一是"了"的读音,表示采桑已经完成,所以读"1e",二是"蚕桑、插秧"两个词语的平翘舌音,教师要加强范读引领。
第二小节朗读节奏可略加快,如"采了……·……","早起……归来·……",体现农事的忙碌。
第三小节押"ang"韵,朗读时要注意"场、香、洋"三字的吐字正音。
朗读时节奏欢快,"身体虽辛苦,心里喜洋洋"句末语调要上扬,体现农民丰收的喜悦。
第四小节押"ing,韵,朗读时要注意"晴、轻、盈"三字的吐字正音。
"了"在这里读"lido",表示结束的意思。
朗读时,节奏舒缓,结尾"一年农事了,大家笑盈盈"可略放缓节奏,体现进入冬天后,农民丰年有余的生活场景。
2.理解运用。
这首儿歌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生活在城市的学生可能对儿歌内容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因此,课前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或引导学生上网查询,或询问家长,初步了解田家生活,四季农事。
第一节要引导学生感受春天万物生长、草长莺飞的季节特点,结合图
片认识麦苗、
桑叶,感受麦苗的鲜嫩,桑叶的肥美。
还可结合插图理解"花开草长蝴蝶飞"的春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春天的生机盎然。
在此基础上理解第二小节"采了蚕桑又插秧",指采桑叶喂养蚕,把秧苗分插于水田中使其茁壮成长。
第一、二小节以麦苗、桑叶的变化引出春夏两季田家的主要农事。
教师可借助课后第二题,适时补充夏季的农事活动,插秧后,农民伯伯还需施肥、耕田、除草,从儿歌的"农事忙、早起、勤耕作、戴月光"等词句,感受夏季农民的辛苦忙碌。
"戴月光"可以结合插图理解,夜幕降临,月光洒遍田野,农民伯伯扛着锄头,沿着田间小路往家走,身体虽然疲惫,但心情却是愉悦的! "蚕桑"是我国的传统农业,指栽桑养蚕,是古代南方劳动人民的主要农活,
在古文化中也有着重要地位。
我国古代有不少描写采桑妇女的诗文,如汉乐府《陌上桑》,南北朝民歌《采桑曲》等。
第三小节描写了丰收在望的情景。
稻子已经完全成熟,可以翻晒脱粒进仓了,"谷像黄金粒粒香"写出了稻谷颗粒饱满,色泽金黄。
教学时,可以结合插图或联系学生已经学过的《悯农》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感受农民伯伯的艰辛劳动和丰收带来的喜悦,理解"身体虽辛苦,心里喜洋洋"。
第四小节描写了岁末年关,雪后初晴,田家轻松闲适的生活场景。
"一年农事了"指一年农事全部结束,可以结合插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农民伯伯和家人们此刻坐在家里干什么,聊什么?从"笑盈盈"一
词感受农民"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喜悦之情。
3.课后练习。
课后第一题要求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可以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读出节奏。
在熟读的基础上,结合插图或填空形式,引导学生熟读成诵。
第二题安排了一组四季农事活动的词语。
此题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理解积累关于农事的词语,进一步了解农家生活。
学生可能对其中的"耕田、打谷、积肥"不太理解,教师可以借助图片,结合讲解∶"耕田"大意是指用犁把田土翻
松;"打谷"是指用连枷或脱谷机给稻谷脱粒;"积肥"是指把各种肥料收集、积攒起来。
这些农事活动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需要教师提供相关图片或视频材料,帮助理解。
除了给出的农事活动,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哪些农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