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及五代十国一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知识点汇总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知识点汇总(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是北周),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文帝死后次子杨广即位,就是隋炀帝。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大一统)。
●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安定和社会的发展;为隋唐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隋朝是我国历史上从分裂到全国南北统一的朝代(秦朝、西晋))(2)隋朝的经济建设活动:(注意三点)①广设仓库(既有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质的仓库;也有备水旱赈济、遍置于乡间的义仓);②兴建东京洛阳城(隋炀帝兴建东京洛阳城);③开凿大运河:(隋炀帝时,但要注意运河的修建,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促进南北经济交流;有利于促进运河沿岸城市的发展。
(3)李唐代隋(隋亡):(隋炀帝的暴政引发大规模起义,留守太原的隋朝贵族李渊也趁机起兵。
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李渊在长安称帝,视为唐高祖,建立唐朝,统一全国。
10、唐朝前期的鼎盛局面:(注意三点)(1)政治演变:(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①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被视为:文治武功的盛世,后世政治的楷模)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唐太宗。
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②武周政治:承上启下: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女皇武则天统治时期(承上启下: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高宗死后不久,皇后武则天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统治时期史称“武周政治”。
(贞观遗风)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③开元之治:(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武周政权结束后不久,唐高宗之孙李隆基即位,是为唐玄宗,其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人民生活安定,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10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28张)

②高宗:联合回纥, 灭西突厥。
③管理:安西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
唐朝辖区
二、大唐盛世
5.怀柔四方
民族关系
(2)吐蕃: ①太宗:唐蕃和亲 ②穆宗:唐蕃会盟
独立政权
二、大唐盛世
5.怀柔四方
民族关系
(3)靺鞨:
698年,大祚荣建立政权
713年,唐玄宗册封大 祚荣为“渤海郡王”。
武则天(624-705年)
人口 652年 705年 增长 382万户 615万户
贞观 遗风
二、大唐盛世
4.开元盛世
712年,唐睿宗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登基 称帝,是为唐玄宗。
745年,册立杨玉环为贵妃。
前期 (1)选贤任能、改革吏治
政策
裁减冗官,精简机构
严格选拔官吏
恢复谏官、史官参加宰相会议的制度
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000多千米,是中国古代 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 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一、隋朝兴亡
1.盛极一时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
利 “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自是天下利于转输”
1.盛极一时
隋炀帝的建设: ①广设粮仓、义仓 ②兴建洛阳城 ③开通大运河
1969年,在洛阳出土了一 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 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 259个粮窖。其中还有一个粮窖 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 。
一、隋朝兴亡
1.盛极一时
京杭大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向北到涿郡,向南到余杭,沟通了海河、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中国历史简表(隋唐五代十国)

顺帝杨政道 620-630 东突厥,后隋。630唐灭东突厥,破定襄,后隋亡。657灭西突厥。
谯国夫人:约512-602。冼英,又称冼夫人、高凉郡主。历梁、陈、隋三朝,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国家统一,促进 民族团结,被尊为岭南“圣母”。
张须陀:565-616。610为齐郡丞,先斩后奏,开仓放粮。611-613镇压王薄起义,又率罗士信和秦叔宝打败郭方预 、卢明月等起义,威振东夏,616在荥阳战瓦岗军,兵败战死。
虞世基: ~618。博学、谄媚炀帝,卖狱鬻yù官,被宇文化及杀。与第虞世南友爱。
刘武周:617马邑起兵杀王仁恭,依附突厥,定杨可汗,称帝。宋金刚投奔。619占山西大部,李元吉逃长安,关中 震骇。620李世民僵持五个月柏壁之战胜宋金刚,收尉迟敬德,刘逃突厥,622被杀。
河南瓦岗起义:611翟让、徐世绩、单雄信等瓦岗起义。614控制开封至黎阳永济渠,截取隋廷漕运。615王伯当、 616李密加入,大海寺之战斩张须陀,夺荥阳。617占领洛口仓,开仓济贫;石子河、黑石之战胜王世充,李密杀翟 让。618洛南之战胜王世充。降隋杨侗,与秦琼、徐世勣黎阳之战击败宇文化及,邙山之战被王世充击败,秦叔宝 、程知节、罗士信、裴仁基、单雄信投降,刘黑闼投窦建德,李密降唐,瓦岗军瓦解。后李密反唐被杀。
选拔官吏:商周-世卿世袭制。战国-军功爵、养士。秦:辟田、军功。汉-察举征辟制(中央、地方)。魏晋曹丕-九 品中正制(官吏任免收归中央)。隋唐以后-科举制(到1905年)。
京杭大运河:春秋(Q486年)开掘,隋朝完成,全长2700km。唐宋繁荣,元代取直,明清疏通。包括: 永济渠:608开,自沁河口,经汲县、馆陶、沧州、天津,到涿郡,约1000km。 通济渠:汴渠,605开,西段从洛阳至黄河,东段自板渚(荥阳汜水镇),经汴州(开封)、宋州(商丘)、宿
隋唐五代又十国顺口溜

隋唐五代又十国顺口溜【顺口溜】1.隋朝:隋王杨坚开国,掌五韬六略,定都洛阳,文治武功,立大功。
2.唐朝:七哀皇帝李世民继位,设三省六部,以推文治,实行分封,贞观之治。
3.五代:东魏郭守敬建立国家,南朝宋仁宗弘治,北室袁宏定泰,西魏谢灵运匡衡,北齐文宣帝朱温舜紫。
4.十国:后梁孙尚香,后蜀刘禅传位,后晋马腾御辅,后汉孙皓领导,后燕钟繇为臣,后齐沈括统率,后宋高洋著书,后辽辽世祖受龙恩,后金吴班立诚,后元元世祖受弥礼。
【详细解释】隋朝:自公元581年杨坚发动西迁之争,发奋图强的完备的政教体制,最终在关中建立隋朝,并定都洛阳。
隋朝为统一中国及发展经济作了大量的贡献,他们编制了五韬六略,实行文治武功,以此来保证中央政权的稳定,积极推行科举制度,促进文化的发展。
唐朝:以大唐国为中心,以武周英宗李世民为国元帝,形成十六国汇聚一脉的唐朝,以推行“文治”为政治,以“分封”为社会,实行“贞观之治”,流行唐风文化。
其中“宋玉政治”的影响全国,后人对它称赞有加;“武则天秩序统一”的文字,也影响长达一千多年;“唐诗、宋词、运动太平”,中华文化被社会所沿传。
五代:五代十国时期,从东魏到北齐,经历了各朝各代的辉煌,从李元霸到唐玄宗,两晋至金朝,打破了隋、唐的单一统治,开创了中国的分裂政治,复兴了对外贸易,发展经济,文学成就颇高。
时期风格多样,唐宋古文歌词出现了五代金银花,宦官文人活跃的兴衰相伴,国家统治日益分散,繁多的文化艺术、科学经济等方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十国:从后梁到后金,从孙尚香到吴班,一大波来自各地的历史人物崛起沉浮一方面,一方面也给这十个朝代带来了丰富多彩的风俗文化以及更加灵活的实践政策和治理经验,因此他们也称为“十国”。
这十个朝代有着丰盛多彩的文化,主要表现在诗词、书法、绘画等方面,精湛的伤痕工程和著名的万里长城的建设等,也让这个时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知识点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知识点一:隋朝兴亡】
隋朝兴亡(581—618年)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国号隋,都城长安,是为隋文帝、其次子杨广为隋炀帝。
兴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修筑仓库、三征高丽、暴政民变,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
【知识点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1.唐朝的繁荣: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
唐太宗时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虛怀纳谏,国家出现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武则天时: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唐玄宗时: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2.民族关系
3.唐朝衰亡: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趋于腐败;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严重削弱唐朝的统治力量;唐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唐末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907年,藩镇节度使朱温废唐称帝。
此后五十多年中国出现了若干割据政权,史称“五代十国”。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1)

边镇兵49万 VS 中央军9万
盛世危局
755年
政局动荡 安史乱起
756年
长安失守 明皇幸蜀
763年
平定安史 由盛转衰
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
材料7
(安史之乱后)皆自擅兵赋,迭相吞
噬,朝廷不能制。
——《旧唐书》
盛世危局
宦官专权 朋党之争 黄巢起义
内外动荡
材料8
(代宗)李国辅:“大家(皇帝的俗称)但内 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
隋朝对唐朝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隋之挫·唐之盛
材料2
“(长孙平)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
一城 河仓筑 促存发 盛天展世下之交丰基通实
麦一石以下,贫富差等,储之里巷, 以备凶年,名曰义仓。”
——《隋书·长孙平传》
隋隋大洛运阳河城贸平易面复图原图
敦煌隋唐壁含洛画嘉阳·仓城南刻平方字面农铭图业砖技术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从隋唐盛世 到五代十国
第6课
目录
一、悠悠洛水,盛世论说
第一子目:隋朝兴亡
二、盛世光影,世界帝国
第二子目: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三、盛极而衰,晚来难安——晚唐五代
第三子目: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隋朝
借问长城侯 单于入朝谒 饮至告言旋 功归清庙前
你能发现什么?
隋大运河航线图
孝文帝迁洛 尔朱氏之乱 北齐 隋大业二年
隋大型粮仓分布图
问题2:隋朝为何短命而亡?
隋朝衰亡
劳民伤财
事件
劳役
时间
兴修洛阳 每月200万人 605——606年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20张PPT)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一 杨隋兴亡
(一)兴盛:广设仓库,兴建名城,开通运河,创设科举 (二)覆亡:隋炀暴政,大兴土木,穷奢极欲,征伐高丽
含嘉仓考古遗址 (缸式地下粮窖)
营建洛阳: “得土之 中”,便 于运送贡 赋,控御 全国。
“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通典·州郡典》
运河开通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唐肃宗于灵武即位,尊玄宗为上皇天 帝,年号至德。
马 嵬 驿
2.藩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据
藩镇割据形势图
3.宦官专权
唐自穆宗以来八世,而为宦者所立者七君。
——《新唐书》卷九《本纪九》
4.牛李党争
李商隐在令狐楚和王茂元之间左右为难。
黄巢起义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5.朱温灭唐
907年,废哀帝, 改国号梁,史称后 梁。至此,唐王朝 灭亡。中国历史进 入五代十国时期。
朱温(852年-912年)
四 五代十国 “天子宁有种焉”
1.政权更迭
〔安〕重荣起于军伍,暴得富贵,复 睹累朝自节镇遽升大位,每谓人曰: 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宁有种耶!
——《旧五代史》卷九八 《晋书 · 安重荣传》
东突 贞观年间被唐所灭,复叛 厥 后为回纥所灭
西突 高宗年间被唐与回纥所灭 厥
回纥 玄宗朝被册封怀仁可汗, 后发展为维吾尔族
藏族 太宗朝和亲,9世纪中期唐 蕃会盟
靺鞨 玄宗朝被册封渤海郡王
三 盛极而衰
755-763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
1.安史之乱
天
宝
时
边镇兵:49万 中央军:9万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削弱了唐朝的 统治,激化了
矛盾
4、黄巢起义: 875~884年的起义,使唐王朝的统治陷于土崩瓦解。
5、灭亡:907年,节度使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王朝灭 亡。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实质:是唐末藩镇割据的扩大和延续。
材料 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了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 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或刺 史,世袭其职,让其继续统辖本族人民,但必须由中央任命,同时取消了少数民族首 领原有的“可汗”称号。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 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在上述羁縻府州基础上 设立都护府,代表中央行使对羁縻府州的管理权,如安西、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各羁 縻府州。都护由汉人担任,中央任命,不能世袭。唐王朝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 南北各边疆民族地区,边疆的行政包括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共约八百多个。 后来宋代在西南地区设置羁縻州、县,明代在边境部分地区设置羁縻卫所。
(2) 唐与回纥:册封回鹘首领 骨力裴罗 为怀仁可汗
(3)唐与吐蕃:唐蕃和亲 :作用: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4)唐与靺鞨:册封 东北的靺鞨族 粟末部 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3.历史影响: 进一步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与发展。
思考:隋唐盛世出现的原因?
• 历史特点类解题方法:
• 1、背景:某件事情发生是否产生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采用特殊的方式做准备,是 否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自上而下、改变传统的方式、暴力、温和 主动、被动)
• 2、时间:发生时间的早晚,经历的时间长短(起源早、历史悠久、持续时间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單元隋、唐及五代十國(一)【隋代之建設】(1) 營建兩都隋文帝時,有鑑於長安城規制狹小,而且長期經歷戰亂,殘破太甚,乃下令在長安城東南,營建新都,稱大興城,其城面積約七十平方公里。
其後煬帝即位,為了加強對關東及江南地區的控制,於是命宇文愷於洛陽舊城西面營建東都,規制與大興城相近。
二城均成為當時全國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亦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城市。
(2) 重修長城隋朝曾屢次修築長城。
文帝時,為防禦東突厥的入侵,乃修築了自靈武至朔方的長城;至煬帝時又再修築自榆林至紫河的長城,以保障關中地區及國都的安全。
(3) 修築馳道為了國防及經濟的需要,煬帝先後修築了兩條大道。
一條由洛陽穿過太行山,直達北方的并州,稱為馳道;另一條由榆林起至東北的薊城,稱為御道。
馳道及御道的修築,不但貫通華北的東西交通,而且更加強了中國南北的聯繫,改善了兩地的交通。
(4) 設置倉窖為供養關中的軍民,隋朝便在各個交通樞紐要地設置倉窖,以儲存收納而來的糧食,方便運送到京師。
文帝時乃興建官倉,於衛州罝黎陽倉,洛州置河陽倉,陜州置常平倉,華州置廣通倉。
煬帝時定洛陽為東都,於是又建置了含嘉倉、興洛倉、迴洛倉等。
官倉之規模鉅大,如煬帝大業初所興建的含嘉倉,共有二百五十九個糧窖,大窖可儲糧達一萬多石,小窖也可以儲糧數千石,另外如興洛倉築有三千窖、迴洛倉亦有三百窖。
此外,文帝又下令各地設置義倉,於民間秋收時,每家按貧富分三等出糧若干,儲藏於義倉,以備於凶年時賑濟災民。
(5) 開鑿運河文帝即位後,鑑於南北朝的對峙,江南和江北的交通受到阻隔,民風習尚漸有不同,為避免南北長期分裂之患,遂廣開運河,以貫通南北。
此外,為解決兩京糧食的供應運輸,乃下令開鑿廣通渠,為隋代修築運河之始。
隋代所開鑿之運河總計有五條,分別為:(一) 廣通渠:公元584年,文帝下令宇文愷開廣通渠,引渭水由大興城通往潼關,全長三百多里,自此關內漕運稱便,唐代仍沿用此渠。
(二) 通濟渠:公元605年,因定洛陽為東都,故煬帝下令開鑿通濟渠,由洛陽引穀水、洛水入黃河,再由板渚引黃河經泗水,在盱眙入淮河,全長千餘里。
(三) 邗溝:又名山陽瀆。
公元605年,煬帝又開邗溝,乃於淮水南岸的山陽,引淮水南達江都入長江。
(四) 永濟渠:公元608年,煬帝下令開鑿永濟渠,南起洛陽城,引黃河、沁水、淇水,北通至河北涿郡,以作為遠征高麗的物資供應線,而涿郡亦因此成為東征高麗的基地。
(五) 江南河:公元610年,煬帝為巡幸江南,乃下令開鑿江南河,由長江南岸之京口,引長江水至餘杭而入錢塘江,全長八百里。
總計隋朝大運河全長五千多里,以洛陽為中心,東北通至涿郡,東南通至餘杭,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及錢塘江五大水系;而大運河又流經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和浙江的廣大地區。
它鞏固了統一的局面,特別是對南北的經濟、文化交流,起了重大的作用,成為貫通南北的大動脈。
【隋代建設的影響】(1) 政治方面隋代行關中本位政策,以關中地方作為政治核心,進而控制全國。
大興城的興建,便是為了關中本位而來,而洛陽城的興建,亦是用作為關中的屏障,既鞏固關中這政治中心,又能加強控制關東和江南地區。
此外,運河的營建,亦方便了四方財物貢賦的集中轉運,奠定了以東南財富,養西北士馬的政策,使關中無缺糧之憂。
再者,運河和馳道的建造,亦可有利於統治者發佈及傳達政令,加強對全國的控制,有利於國家的大一統。
(2) 經濟方面隋代開鑿運河,打破南北地域的阻隔,交通稱便,而關東和江南的財賦可由運河直輸關中,補給國用。
同時,各地物資亦可互濟有無,促進社會工商的繁盛。
而利用運河渠道灌溉農田,既可減少水患,又可促進農業生產。
另外,隋朝又沿河置倉儲糧,增加國家貯積,穩定經濟,裨益民生。
(3) 軍事方面隋代興修北方長城,有效地阻止了突厥等外族的入侵,鞏固了北方的國防。
而馳道的修築,亦有利於軍隊及軍事物資的調動結集,加強國家控制地方的力量。
此外,永濟渠的開鑿,成為隋代遠征高麗的主要補給線,亦能有效地控制東北地區;而江南河的開鑿,亦使隋朝的勢力伸展至南方,鞏固國家的統一。
(4) 交通方面隋朝運河建成以後,以洛陽為中心,上起自北方的涿郡,下至南方的餘杭,其間連接了中國五大水系,打通了自古以來南北的橫斷,令南北物資的漕運暢通無阻,縮短了南北交通的時間。
而馳道和御道的修築,亦開拓了西北邊境的陸路交通,加強了全國的聯繫。
(5) 文化方面自運河鑿成以後,將南北聯成一氣,對文化的交流,起了積極的作用。
運河沿岸的都市,亦成為物資和人文薈萃的地方。
而華夏文化向南方都市擴展,更使南北地域的人民在生活習慣、思想信仰、語言文化等方面的歧異,漸趨泯滅,促進了民族的融和,亦加快南北文化的融合。
【隋煬帝的暴政】(1) 弒父殺兄隋煬帝楊廣本是文帝的次子,本無繼承皇位的資格,惟他運用奸險狡猾的手段,偽裝勤儉,並設計令文帝廢掉太子楊勇,改立他為太子。
其後更派人殺害文帝,登上帝位後,他又殺害胞兄楊勇,並把規勸他的大臣如高熲、賀若弼等加以殺害。
(2) 驕奢淫逸煬帝於即位後,只懂追求淫樂,荒廢政事。
他在洛陽郊區開闢專供遊獵享樂的西苑,周圍二百里,苑內宮殿無數,更有方圓十多里的人造海,除此以外,煬帝又於各地遍設離宮別苑,以供遊樂。
又煬帝為了遊覽繁盛的江都,因此他大開運河,先後三次巡幸江都,每次均勞師動眾,大肆靡費,他所帶的妃侍、王公、百官、衛騎竟多達一二十萬人,大小船舶數千艘,拉船的縴夫達八萬多人,首尾相連長達二百多里。
而每次巡幸江南,他均令沿路州縣獻食,花費以萬萬計,勞民傷財。
(3) 大興土木煬帝在位短短十三年,不斷大興土木,造宮室、營東都、置倉窖、修長城、築大道、開運河,濫用人力物力。
於營造東都時,每月所役使的民伕多達二百萬人,而由於規模浩大,工程嚴急,結果民伕因服役而死者達十之四五。
而為了巡幸江東,其所耗民工亦有數百萬之眾。
而為了逃避徭役,人民更不惜自殘肢體,可見當時役民的程度何其嚴重。
(4) 嚴刑酷法煬帝於即位後,即制定《大業律》,其律法比文帝的《開皇律》更為嚴苛。
為了有效地平定叛亂,他不問人民反抗的輕重,均一律處以斬首;而盜竊者則籍沒其家。
其後,他更制定誅滅九族的律法,禍連無辜。
而朝臣凡上書阻諫其胡作非為,或私下議論煬帝奢侈者,均遭殺戳。
(5) 窮兵黷武隋煬帝好大喜功,為耀武揚威,故隨意征伐。
他先後發兵討流求,伐林邑,征伊吾,攻吐谷渾,四處用兵,無歲無之。
除此以外,煬帝曾三次發兵遠征高麗,均無功而還。
這三次遠征高麗,不但耗費無數,而且還引致軍民死者無數,人民受到極大的傷害,此卒引起廣大的民變爆發,而隋朝亦因之而滅亡。
【隋朝速亡的原因】(1) 文帝易儲失誤隋文帝因受皇后獨孤氏及其寵臣楊素的慫恿,因此廢掉仁厚的太子勇,而改立巧於偽善的楊廣為太子。
未幾,煬帝本性畢顯,驕奢放慾,更弒父自立,登位後更妄作非為,致令隋朝江山崩潰,種下速亡的禍根。
(2) 君主窮奢極慾煬帝於即位後,便縱情犬馬聲色,無心政事。
他大造離宮別苑,三幸江都,又曾在洛陽城中大宴西域二十七國的酋長使節,耗財無數,致令府庫空虛,國力耗損。
(3) 兩朝大興土木文、煬二帝在位期間,都曾大興土木,致力建設。
如文帝營大興城、置倉窖、開廣通渠;煬帝營東都、開運河、修長城、築馳道、建離宮別館,極盡勞民傷財,動輒役使數百萬民伕。
此等建設,對國計民生雖有裨益,但卻使人民疲於奔命,終致怨聲載道。
(4) 刑法苛刻殘暴文帝在位後,即廢除前朝苛法,而另立《開皇律》,但往往憑藉個人喜怒而濫用刑罰,比前朝更為嚴厲。
煬帝時,法網更嚴,他制定的《大業律》更為嚴酷,如盜竊罪者不分輕重皆處以死刑,又籍沒其家,百姓迫得鋌而走險,隋朝失盡民心,滅亡之期自然不遠。
(5) 對外征戰頻繁文帝時雖曾對突厥用兵,但仍以計謀為主,未致令國家陷於水火之中。
惟煬帝性好大喜功,故即位後,屢次對外發動戰爭,南討林邑,東伐流求,西破伊吾、吐谷渾,其後更先後三次遠征高麗,勞而無功,耗損國力,促成民變的出現。
(6) 州郡兵備失調早於文帝即位後,為鞏固中央,乃逐漸削弱地方郡縣兵力,加上自開皇中葉以後,海內安寧,內地各州總管區,漸次廢棄。
至煬帝大業時,平定其弟楊諒之叛後,擬集兵權於中央,遂廢諸州總管,令地方軍備廢馳。
自此地方無力平定亂事,造成隋末群雄輕易盤踞一方,加速隋朝的滅亡。
(7) 水旱二災為患大業末年,河南、山東一帶水旱災,饑民遍野,惟隋室卻「不憐百姓而惜倉庫」,對災民未有加以賑濟。
饑民在走投無路之下,祇好鋌而走險,終於釀成全國變亂,導致隋朝的滅亡。
【歷屆試題】(1) 試解答下列兩項:1. 說明隋文帝開皇年間在中央政制、吏治、田制、選拔人才及設置倉窖五方面的措施;(15分) 1990(2) 試解答下列兩項:1. a 隋代開鑿運河對隋唐兩代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三方面的影響;(9分)b 下列六個地方,都是隋代修築運河的起訖點。
附圖所示的四個地方,就是這六個地方的其中四個。
試將這四個地方的名稱,填寫在附圖左下角的適當空格內:涿郡大興餘杭山陽潼關江都(6分) 1992(3) 試解答下列兩項:1. 概述隋文帝在經濟和文化兩方面的措施。
(15分) 1993(4) 隋代開皇之治和唐代貞觀之治皆是盛世。
試解答下列兩項:1. 從經濟、吏治和文教三方面,比較兩者的治績;(18分) 1994(5) 隋代統一南北,大興建設,下開唐代盛世。
試解答下列三項:1. 從政治、經濟、交通三方面舉述隋代開鑿運河的貢獻;(9分)3. 附圖所示五條運河,其中四條為隋煬帝時開鑿。
試將該四條運河的名稱,填寫在附圖左下角的適當空格內:永濟渠山陽瀆江南河廣通渠通濟渠( 答此題的考生須將附圖連同答題簿一併繳交) (6分) 1995(6) 隋經文、煬二帝廣事建設,下開唐代盛世,影響深遠。
試解答下列兩項:1. 隋代在營建兩都、設置倉窖和濬通運河三方面的成就;(9分) 1997(7) 隋代國祚雖短,然所奠國基卻下開唐朝盛世。
試解答下列兩項:1. 隋代開鑿運河的貢獻。
(9分) 1998(9) 隋代建設,影響深遠,為唐代盛世奠下基礎。
試解答下列三項:1. 略述隋代建置倉窖的情形;(6分)2. 下列六個地名,其中四個為廣通渠、江南河的起、訖點。
試將該四個地點的名稱填寫在附圖左下角適當空格內:洛陽大興涿郡餘杭潼關京口(答此題的考生須將附圖連同答題簿一併繳交) (6分)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