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年表——帝系表(珍藏版)

中国历史年表——帝系表(珍藏版)

中国历史年表——帝系表(珍藏版)中华黄帝王朝纪元前2698年建立第一代首任黄帝姬轩辕首都有熊(河南新郑)第二代长子姬玄嚣生子蟜极次子姬昌意帝子第2任姬己挚BC2598年—BC2515年第三代姬蟜极第3任玄帝姬颛顼BC2515—BC2437年第四代第4任俈帝姬夋BC2437—BC2367年姬穷蝉生子敬康第五代第5任姬挚BC2367—BC2358年第6任尧帝姬伊放勋BC2358—BC2258年敬康/句望第六代姬句望第七代姬桥牛第八代姬瞽叟第九代第7任舜帝姬姚重华BC2255—BC2208年黄帝王朝BC2698-BC2208年共7帝立国491年大夏王朝BC23世纪—BC18世纪首都安邑(山西夏县)第1任禹帝姒文命BC2205—BC2198年姒文命也是黄帝姬轩辕的后裔第2任姒启第3任姒太康第4任姒仲康首都斟鄩(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第5任姒相第6任后羿(妻嫦娥)第7任寒浞第8任姒少康第9任姒杼第10任姒槐第11任姒芒第12任姒泄第13任姒不降第14任姒扃第15任姒廑第16任姒孔甲第17任姒皋第18任姒发第19任桀帝姒履癸BC1819—BC1766年大夏王朝共19王立国440年大商王朝BC18世纪—BC12世纪首都亳邑(河南商丘)第1任成汤帝子天乙原都亳邑227年第2任子外丙第3任子仲壬第4任伊尹第5任子太甲第6任子沃丁第7任子太庚第8任子小甲第9任子雍己第10任子太戊第11任子仲丁一迁嚣邑(河南荥阳)24年第12任子外壬第13任子河亶甲二迁相邑(河南内黄至濮阳一带)10年第14任子祖乙三迁耿邑(山西河津)9年四迁邢邑(河北邢台)117年第15任子祖辛第16任子沃甲第17任子祖丁第18任子南庚第19任子阳甲第20任子盘庚五迁殷邑(河南安阳)204年(此时商朝也称殷朝)第21任子小辛第22任子小乙第23任子武丁第24任子祖庚第25任子祖甲第26任子廪辛第27任子康丁第28任子武乙六迁朝歌(河南淇县)行都77年第29任子太丁(文丁)第30任子帝乙第31任纣帝子受辛大商王朝共31王立国662年大周王朝之西周BC12世纪—BC771年首都镐京(陕西西安)第1任天王姬发(武王)第2任成王姬诵(周公姬旦摄政八年)第3任康王姬钊第4任昭王姬瑕第5任穆王姬满中国第一部成文法典,大臣吕侯制定,史学家称'吕刑'.第6任共王姬翳扈第7任懿王姬囏第8任孝王姬辟方第9任夷王姬燮第10任厉王姬胡BC841—BC828(周公召公共和执政党BC841年中国历史开始有纪年)第11任宣王姬静BC827—BC782年在位46年第12任幽王姬宫湦BC781—BC771年在位1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结束。

中国历史年表——帝系表(珍藏版)

中国历史年表——帝系表(珍藏版)

中国历史年表——帝系表(珍藏版)中华黄帝王朝纪元前2698年建立第一代首任黄帝姬轩辕首都有熊(河南新郑)第二代长子姬玄嚣生子蟜极 次子姬昌意 帝子第2任姬己挚BC2598年—BC2515年第三代 姬蟜极 第3任玄帝姬颛顼BC2515—BC2437年第四代第4任俈帝姬夋BC2437—BC2367年 姬穷蝉生子敬康第五代第5任姬挚BC2367—BC2358年第6任尧帝姬伊放勋BC2358—BC2258年敬康/句望第六代姬句望第七代姬桥牛第八代姬瞽叟第九代第7任舜帝姬姚重华BC2255—BC2208年黄帝王朝BC2698-BC2208年共7帝立国491年大夏王朝BC23世纪—BC18世纪首都安邑(山西夏县)第1任禹帝姒文命BC2205—BC2198年姒文命也是黄帝姬轩辕的后裔第2任姒 启第3任姒太康 第4任姒仲康 首都斟鄩(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第5任姒 相 第6任后羿(妻嫦娥) 第7任寒浞第8任姒少康第9任姒 杼第10任姒 槐第11任姒 芒第12任姒 泄第13任姒不降第14任姒 扃第15任姒 廑第16任姒孔甲第17任姒 皋第18任姒 发第19任桀帝姒履癸BC1819—BC1766年大夏王朝共19王立国440年大商王朝BC18世纪—BC12世纪首都亳邑(河南商丘)第1任成汤帝子天乙 原都亳邑227年第2任子外丙 第3任子仲壬 第4任伊尹第5任子太甲第6任子沃丁第7任子太庚第8任子小甲第9任子雍己第10任子太戊第11任子仲丁 一迁嚣邑(河南荥阳)24年第12任子外壬第13任子河亶甲 二迁相邑(河南内黄至濮阳一带)10年第14任子祖乙 三迁耿邑(山西河津)9年四迁邢邑(河北邢台)117年第15任子祖辛第16任子沃甲第17任子祖丁第18任子南庚第19任子阳甲第20任子盘庚 五迁殷邑(河南安阳)204年(此时商朝也称殷朝)第21任子小辛第22任子小乙第23任子武丁第24任子祖庚第25任子祖甲第26任子廪辛第27任子康丁第28任子武乙 六迁朝歌(河南淇县)行都77年第29任子太丁(文丁)第30任子帝乙第31任纣帝子受辛大商王朝共31王立国662年大周王朝之西周BC12世纪—BC771年首都镐京(陕西西安)第1任天王姬发(武王)第2任成王姬诵(周公姬旦摄政八年)第3任康王姬钊第4任昭王姬瑕第5任穆王姬满 中国第一部成文法典,大臣吕侯制定,史学家称"吕刑".第6任共王姬翳扈第7任懿王姬囏第8任孝王姬辟方第9任夷王姬燮第10任厉王姬胡BC841—BC828(周公召公共和执政党BC841年中国历史开始有纪年)第11任宣王姬静BC827—BC782年在位46年第12任幽王姬宫湦BC781—BC771年在位1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结束。

中国各朝帝系表

中国各朝帝系表

中国各朝帝系表夏朝王系表(2205B.C.--1766B.C.)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履癸(桀)商王朝王系表(1766B.C.--1122B.C.)成汤->太乙->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袓乙->袓辛->沃甲->袓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袓庚->袓甲->廪辛->武乙->太丁->帝乙->帝辛(纣王)周王朝帝系表西周朝王系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厉王->共和行政->宣王->幽王东周朝王系表平王宜臼->桓王林->庄王佗->厘王胡齐->惠王阆->襄王郑->顷王壬臣->匡王班->定王瑜->简王夷->灵王泄心->景王贵->悼王猛->敬王匄(gai)->元王仁->贞定王介->哀王去疾->思王叔->孝王嵬->威烈王午->安王骄->烈王喜->显王扁->慎靓王定->赧王延秦帝系表始皇帝嬴政(221B.C.--210B.C)->二世胡亥(210B.C--207B.C)->秦王子婴(206B.C)西汉帝系(1)汉高祖刘邦(前206-前195);(2)汉惠帝刘盈(前194-前188);(3)汉高后吕雉(汉少帝刘恭,汉少帝刘弘)(前187-前180)(4)汉文帝刘恒(前179-前157)(窦皇后)(5)汉景帝刘启(前156-前141)(6)汉武帝刘彻(前140-前87)(7)汉昭帝刘弗陵(前86-前74)(8)汉宣帝刘询(前73-前49)(9)汉元帝刘爽(前32-前7)(10)汉成帝刘骜(前32-前7)(11)汉哀帝刘欣(前6-前1)(12)汉平帝刘衍(1-5)(13)孺子刘婴(6-8)东汉帝系1)汉光武帝刘秀(25-57)(2)汉明帝刘庄(58-75)(3)汉章帝刘炟(76-88)(4)汉和帝刘肇(89-104)(5)汉殇帝刘隆(105-106)(6)汉安帝刘祜(107-125)(7)汉顺帝刘保(125-144)(8)汉冲帝刘炳(145)(9)汉质帝刘缵(146)(10)汉恒帝刘志(147-167)(11)汉灵帝刘宏(168-188)(12)汉少帝刘辩(189)(13)汉献帝刘协(189-220)三国魏帝系武帝曹操(155-220)文帝曹丕(220-226)明帝曹睿(227-239)废帝曹芳(240-254)废帝曹髦(254-260)元帝曹奂(260-265)蜀汉帝系(1)昭烈帝刘备(221-223)(2)后主刘禅(224-264)孙吴帝系(1)大帝孙权(229-252)(2)废帝孙亮(252-258)(3)景帝孙休(258-264)(4)末帝孙皓(264-280)西晋王朝帝系(1)晋武帝司马炎(265-290)(2)晋惠帝司马衷(290-306)(3)晋怀帝司马炽(307-313)(4)晋愍帝司马邺(313-317)五胡十六国(304-589)(略)东晋王朝帝系(1)元帝司马睿(317-323)(2)明帝司马昭(323-325)(3)成帝司马衍(325-342)(4)康帝司马岳(342-344)(5)穆帝司马聃(344-361)(6)哀帝司马丕(361-365)(7)废帝司马奕(365-371)(8)简文帝司马昱(371-372)(9)考武帝司马曜(372-396)(10)安帝司马德宗(396-403)(11)恭帝司马德文(418-420)南朝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即帝位,国号宋,为南朝开始,建都建康,史称刘宋. 宋(420-479)王朝帝系表1武帝刘裕(420-422)2少帝刘义符(422-424)3文帝刘义隆(424-453)太子刘劭(453)4孝武帝刘骏(453-464)5前废帝刘子业(464-465)6明帝刘彧(465-472)7后废帝刘昱(472-477)8顺帝刘准(477-479)公元479年,萧道成废刘准即帝位,国号齐,定都建康.史称南齐.齐(479-502)王朝帝系表1高帝萧道成(479-482)2武帝萧赜(482-493)3郁林王萧昭业(493-494)4海陵王萧昭文(494)5明帝萧鸾(494-498)6废帝萧宝卷(498-501)7和帝萧宝融(501-502)公元502年,萧衍即帝位,国号梁,定都建康.史称南梁.萧衍在位48年,由于他的失策,导致侯景之乱,使梁朝国土失去大半.557年,梁敬帝萧方智被迫让位与陈.梁(502-557)王朝帝系表1武帝萧衍(502-549)临贺王萧正德(548-549)2简文帝萧纲(549-551)豫章王萧栋(551-552)武陵王萧纪(552-553)3元帝萧绎(552-554)4敬帝萧方智(555-558)5閺帝萧渊明(555-556)公元557年,陈霸先即帝位,国号陈,定都建康.陈国日益衰弱,其疆域也逐一缩小,公元578年,北周军攻占淮南,陈朝江北之地尽失.公元589陈被隋灭.陈(557-589)王朝帝系表1武帝陈霸先(557-559)2文帝陈蒨(559-566)3废帝陈伯宗(566-568)4宣帝陈顼(569-582)5后主陈叔宝(582-589)北朝公元439年,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为北魏,结束了十六国的割乱,使北魏和南方的刘宋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为南北朝之开始.北魏(386-534)王朝帝系表1道武帝拓跋珪(386-409)2明元帝拓跋嗣(409-423)3太武帝拓跋焘(423-452)4文成帝拓跋睿(452-465)5献文帝拓跋弘(465-471)6孝文帝元宏(471-499)7宣武帝元恪(499-515)8孝明帝元诩(515-528)9孝庄帝元子攸(528-530)10长广王元晔(530-531)11节闵帝元恭(531)12安定王元朗(531-532)13孝武帝元修(532-534)东魏(534-550)王朝帝系表孝静帝元善见(534-550)西魏(535-557)王朝帝系表1文帝元宝炬(535-551)2废帝元钦(551-554)3恭帝拓跋廓(554-557)公元550年,高欢次子高洋篡东魏自立,国号齐,建都邺(今河南安阳县),据有今山东、山西、河南各省及辽宁西部。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

中国历代皇帝世系表(秦——清)一、中国历史朝代歌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

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

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

北周灭齐传于隋,隋又灭陈再统一。

随灭唐兴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

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

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

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梁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

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

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

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北京。

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

人民民主再胜利,齐心奔向共产党。

二、历代皇帝世系表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历三帝,共统治15年建都: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0年)在位十二年秦二世胡亥(公园前209年——公元前207年)在位三年秦末世子婴(立之即废)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历十三帝,共统治214年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6年——公元前195年)在位十二年汉惠帝刘盈(公元前194年——公元前188年)在位七年汉高后吕雉(公元前187年——公元前180年)在位八年(注:吕雉挟汉少帝称制)汉文帝刘恒(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57年)在位二十三年年号:前元、后元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56年——公元前141年)在位十六年年号:前元、中元、后元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在位五十四年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汉昭帝刘弗陵(公元前86年——公元前74年)在位十三年年号:始元、元凤、元平汉宣帝刘询(公元前73年——公元前49年)在位二十五年年号: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汉元帝刘奭(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在位十六年年号:初元、永光、建昭、竟宁汉成帝刘骜(公元前32年——公元前7年)在位二十六年年号: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绥和汉哀帝刘欣(公元前6年——公元前1年)在位六年年号:建平、太初元将、元寿汉平帝刘衎(公元1年——公元5年)在位五年年号:元始汉孺子婴(公元6年——公元8年)在位三年年号:居摄、初始新朝王莽(公元9年——公元23年)在位十四年年号:始建国、天凤、地皇淮阳王刘玄(公元23年——公元25年)在位三年年号:更始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历十三帝,共统治196年建都:洛阳(今河南洛阳)汉光武帝刘秀(公元25年——公元57年)在位三十三年年号:建武、建武中元汉明帝刘庄(公元58年——公元75年)在位十八年年号:永平汉章帝刘炟(公元76年——公元88年)在位十三年年号:建初、元和、章和汉和帝刘肇(公元89年——公元105年)在位十七年年号:永元、元兴汉殇帝刘隆(公元106年)在位一年年号:延平汉安帝刘祜(公元107年——公元125年)在位十九年年号:永初、元初、永宁、建光、延光汉顺帝刘保(公元126年——公元144年)在位十九年年号:永建、阳嘉、永和、汉安、建康汉冲帝刘炳(公元145年)在位一年年号:永嘉汉质帝刘缵(公元146年)在位一年年号:本初汉桓帝刘志(公元147年——公元167年)在位二十一年年号:建和、和平、元嘉、永兴、永寿、延熹、永康汉灵帝刘宏(公元168年——公元189年)在位二十二年年号、建宁、熹平、光和、中平汉少帝刘辩(公元189年)在位一年年号:光熹汉献帝刘协(公元190年——公元220年)在位三十一年年号:初平、兴平、建安三国·魏(公元220年——265年)历五帝,共48年建都:许昌(今河南洛阳)魏文帝曹丕在位七年(黄初)魏明帝曹叡在位十三年(太和、青龙、景初)齐王曹芳在位十五年(正始、嘉平)高贵乡公曹髦在位七年(正元、甘露)魏元帝曹奂在位六年(景元、咸熙)(注:曹奂又称常道乡公;建安十八年,曹操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

中国历代皇帝世系表

中国历代皇帝世系表

中国历代皇帝世系表汉代皇帝世系表根据《中国历朝帝王概览》整理从前206年到220年,汉王朝经历24帝28传,共执政427年.其中,西汉从前206年到25年,共12帝15传,执政232年;东汉从25年到220年,共12帝13传的,执政196年。

2008年10月2日整理,2010年7月18日完善隋代皇帝世系表根据《中国历朝帝王概览》整理自581年杨坚迫使周帝禅位,在大兴(今西安)建国,到618年亡国,整个隋朝共经历3个皇帝,统治38年。

杨坚父亲杨忠是汉太尉杨震的后代,今陕西华阴人,后移居今内蒙古武川西南。

2008年9月21日整理,2010年7月18日规范唐代皇帝世系表根据《中国历朝帝王概览》整理宋代皇帝世系表960年~1279年根据《宋朝史话》和《中国历朝帝王概览》整理2008年9月19日整理2010年7月18日修订规范元代世系表1206年~1368年根据《元朝史话》、《中国历朝帝王概览》和《中国历史年表》整理自成吉思汗1206年统一蒙古到1368元顺帝北走元朝灭亡,整个元朝经历15帝、19传,共163年(顺帝北①1227年~1228年,睿宗拖雷(成吉思汗第四子)监国1年,但未称帝。

②1241年~1245年,乃马真皇后实际执政5年,但未称帝。

③1249年~1251年,海迷失皇后听政称制3年,也没有称帝。

④1954年迁葬内蒙古伊金霍洛旗阿腾席连镇东南1.5公里的甘德尔敖包上。

2008年9月16日~17日整理2010年7月18日修订明代世系表根据孟森《明史大纲》和邵业昌、张恒博主编的《中国历朝帝王概缆》整理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南京(当时的应天府)即皇帝位,建立起大明帝国。

若不算后面在局地区延续的南明,自1368年建国到1644年亡国,整个明朝共经历16个皇帝,执政277年。

2008年7月20日整理,2010年7月18日修订清代世系表根据夏家餕《清朝史话》整理若从1644年推翻大明王朝开始,大清王朝经历了267年.若从清太宗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算起,清代2008年9月15日整理 2010年7月18日修订。

中国历代皇帝世系表

中国历代皇帝世系表
756-762
肃宗
建陵
玄宗第三子
李豫
728-779
宝应2、广德2、永泰2、大历14
762-779
代宗
元陵
肃宗长子
李适
742-805
建中4、兴元1、贞元21
779-805
德宗
崇陵
代宗长子
李诵
761-806
永贞
805
顺宗
丰陵
德宗长子
李纯
778-820
元和
805-820
宪宗
景陵
顺宗长子
李恒
795-824
长庆
吕雉
241-180
187-180
汉高后
长陵
高祖皇后
刘恒
202-157
180-157
太宗孝文皇帝
霸陵
高祖子
刘启
188-141
157-141
孝景皇帝
阳陵
文帝之子
刘彻
156-87
建元、元光、元朔、元狩、
元鼎、元封6,
太初、天汉、太始、征和4,
后元2
141-87
世宗孝武皇帝
茂陵
景帝之子
刘弗陵
94-74
始元6、元凤6、元平1
慕容德
鲜卑
398-410、3帝13
齐鲁
广固
东晋
西凉
李暠

400-421、3帝22
河西、西域一部
敦煌
北凉
北凉
段业
匈奴
397-439、3帝41
河西、西域一部
张掖
北魏、柔然
胡夏
赫连勃勃
匈奴
407-431、3帝25
关中,大漠一部
统万城

历代王朝世系表

历代王朝世系表

历代王朝世系表夏世系表(约公元前21 —16世纪,姒姓)禹一启一太康一仲康一相一少康一予(杼)—槐一芒一泄一不降一扁一廑(胤甲)—孔甲—皋—发—桀(履癸)商世系表(约公元前16 —11世纪,子姓)大乙(汤)—大丁一外丙一中壬一大甲(太宗)—沃丁一大庚一小甲一雍已一大戊(中宗)—中丁一外壬一河禀甲一祖乙一祖辛一沃甲一祖丁一南庚一阳甲一盘庚一小辛一小乙一武丁(高宗)—祖庚一祖甲一廩辛一康丁一武乙一文丁一帝乙一帝辛(纣)西周世系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0年,姬姓)武王(发)—成王(诵)一康王(钊)—昭王(瑕)—穆王(满)一恭王(繄扈)一懿王(燮)一孝王(辟方)—夷王(燮)—厉王(胡)—宣王(静)—幽王(宫涅)东周世系表(一)(春秋时期:公元前770 —476年,姬姓)平王(宜臼)一桓王(林)—庄王(佗)—釐王(胡齐)一惠王(阆)一襄王(郑)—顷王(壬臣)一匡王(班)—定王(瑜)—简王(夷)—灵王(泄心)一景王(贵)—敬王东周世系表(二)(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56 年,姬姓)元王(仁)—贞定王(介)—哀王(去疾,三个月)一思王(叔,五个月)一考王(嵬)—威烈王(午)—安王(骄)—烈王(喜)—显王(扁)—慎靓王(定)—赧王(延)—考王(嵬)—桓公(揭,封于河南)—威公一惠公(斑)—西周武公(封于河南,即洛)—东周惠公(封于巩)秦世系表(公元前221---207 年,赢姓)始皇帝(政)—二世胡亥一子婴西汉世系表(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刘姓)高帝(太祖,邦)—惠帝(盈)—吕后雉一文帝(太宗,桓)—景帝(启)—武帝(世宗,彻)一昭帝(弗陵)一宣帝(中宗,询)—元帝(高宗)—成帝一哀帝(欣)—平帝(衎)一孺子(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公元8 —23年)东汉世系表(公元25---220 年,刘姓)光武帝(世祖,秀)一明帝(显宗,庄)一章帝(肃宗)一和帝(肇)一殇帝(隆)一安帝(恭宗,祜)一顺帝(保)一冲帝(炳)一质帝(缵)—桓帝(志)一灵帝(宏)一少帝(弘农王,辩)一献帝(协,禅位于曹丕)三国世系表(公元220---280 年)(一)魏国(公元220 —265年,曹姓)武帝(太祖,操)—文帝(世祖,丕)—明帝(烈祖,睿)—齐王(芳)一高贵乡公一陈留王(奂,禅于司马炎)(二)蜀国(公元221---263 年,刘姓)昭烈帝(备)---后主(禅,为魏所灭)。

中国历代皇帝世系表

中国历代皇帝世系表
高陵

207-271
建兴15、延熙20、
景耀6、炎兴1
思公
孝怀皇帝
吴国
生卒

在位时间
帝号
陵寝地
备注

155-191
始祖武烈皇帝
高陵

175-200
桓王

182-252
黄武8、黄龙3、嘉禾7、
赤乌14、太元2、神风1
222-252
太祖大皇帝


243-260
建兴、五凤、太平
252-258

235-264
河西
姑臧

南凉
秃发乌孤
鲜卑
397-414、3帝18
河西
乐都
西
南燕
慕容德
鲜卑
398-410、3帝13
齐鲁
广固
东晋
西凉


400-421、3帝22
河西、西域一部
敦煌
北凉
北凉
段业
匈奴
397-439、3帝41
河西、西域一部
北、柔然
胡夏
赫连勃勃
匈奴
407-431、3帝25
关中,大漠一部
统万城
北、
吐谷浑
北燕
慕容云
高句丽、汉
407-436、3帝30
,辽东一部
和龙

仇池
茂搜,定

296-371、385-443
16帝135
武都、阴平
337-370,、3帝34
关中、、两淮
龙城、邺城


苻健

351-394、6帝44
、江淮、巴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代皇帝世系表(秦——清)一、中国历史朝代歌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

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

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

北周灭齐传于隋,隋又灭陈再统一。

随灭唐兴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

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

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

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梁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

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

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

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北京。

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

人民民主再胜利,齐心奔向共产党。

二、历代皇帝世系表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历三帝,共统治15年建都: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0年)在位十二年秦二世胡亥(公园前209年——公元前207年)在位三年秦末世子婴(立之即废)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历十三帝,共统治214年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6年——公元前195年)在位十二年汉惠帝刘盈(公元前194年——公元前188年)在位七年汉高后吕雉(公元前187年——公元前180年)在位八年(注:吕雉挟汉少帝称制)汉文帝刘恒(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57年)在位二十三年年号:前元、后元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56年——公元前141年)在位十六年年号:前元、中元、后元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在位五十四年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汉昭帝刘弗陵(公元前86年——公元前74年)在位十三年年号:始元、元凤、元平汉宣帝刘询(公元前73年——公元前49年)在位二十五年年号: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汉元帝刘奭(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在位十六年年号:初元、永光、建昭、竟宁汉成帝刘骜(公元前32年——公元前7年)在位二十六年年号: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绥和汉哀帝刘欣(公元前6年——公元前1年)在位六年年号:建平、太初元将、元寿汉平帝刘衎(公元1年——公元5年)在位五年年号:元始汉孺子婴(公元6年——公元8年)在位三年年号:居摄、初始新朝王莽(公元9年——公元23年)在位十四年年号:始建国、天凤、地皇淮阳王刘玄(公元23年——公元25年)在位三年年号:更始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历十三帝,共统治196年建都:洛阳(今河南洛阳)汉光武帝刘秀(公元25年——公元57年)在位三十三年年号:建武、建武中元汉明帝刘庄(公元58年——公元75年)在位十八年年号:永平汉章帝刘炟(公元76年——公元88年)在位十三年年号:建初、元和、章和汉和帝刘肇(公元89年——公元105年)在位十七年年号:永元、元兴汉殇帝刘隆(公元106年)在位一年年号:延平汉安帝刘祜(公元107年——公元125年)在位十九年年号:永初、元初、永宁、建光、延光汉顺帝刘保(公元126年——公元144年)在位十九年年号:永建、阳嘉、永和、汉安、建康汉冲帝刘炳(公元145年)在位一年年号:永嘉汉质帝刘缵(公元146年)在位一年年号:本初汉桓帝刘志(公元147年——公元167年)在位二十一年年号:建和、和平、元嘉、永兴、永寿、延熹、永康汉灵帝刘宏(公元168年——公元189年)在位二十二年年号、建宁、熹平、光和、中平汉少帝刘辩(公元189年)在位一年年号:光熹汉献帝刘协(公元190年——公元220年)在位三十一年年号:初平、兴平、建安三国·魏(公元220年——265年)历五帝,共48年建都:许昌(今河南洛阳)魏文帝曹丕在位七年(黄初)魏明帝曹叡在位十三年(太和、青龙、景初)齐王曹芳在位十五年(正始、嘉平)高贵乡公曹髦在位七年(正元、甘露)魏元帝曹奂在位六年(景元、咸熙)(注:曹奂又称常道乡公;建安十八年,曹操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

后其子曹丕追尊魏武帝。

)三国·蜀(公元221年——263年)历二帝,共43年建都:成都(今四川成都)昭烈帝刘备在位三年(章武)后主刘禅在位四十年(建兴、延熙、景耀、炎兴)三国·吴(公元222年——280年)历四帝,共59年建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大帝孙权在位三十一年(黄武、黄龙、嘉禾、赤乌、太元)吴主孙亮在位七年(建兴、五凤、太平)景帝孙休在位七年(永安)末帝孙皓在位十八年(元兴、甘露、宝鼎、建衡、凤凰、天册、天玺、天纪)西晋(公元265年——316年)历四帝,共统治52年建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后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晋武帝司马炎(公元265年——290年)在位26年年号:泰始、咸宁、泰康、太熙晋惠帝司马衷(公元290年——306年)在位16年年号:永熙、元康、永康、永宁、太安、永兴、光熙晋怀帝司马炽(公元307年——313年)在位7年年号:永嘉晋愍帝司马邺(公元313年——316年)在位4年年号:建兴东晋(公元317年——420年)历十一帝,共统治104年建都:金陵(又名建康,今江苏南京)晋元帝司马睿(公元317年——323年)在位7年年号:建武、大兴、永昌晋明帝司马绍(公元323年——326年)在位3年年号:太宁晋成帝司马衍(公元326年——342年)在位16年年号:咸和、咸康晋康帝司马岳(公元343年——344年)在位2年年号:建元晋穆帝司马聃(公元345年——361年)在位17年年号:永和、升平晋哀帝司马丕(公元362年——365年)在位4年年号:隆和、兴宁晋废帝司马奕(公元366年——371年)在位5年年号:太和晋简文帝司马昱(公元371年——372年)在位2年年号:咸安晋孝武帝司马曜(公元373年——396年)在位24年年号:宁康太元晋安帝司马德宗(公元397年——418年)在位22年年号:隆安、元兴、义熙晋恭帝司马德文(公元419年——420年)在位2年年号:元熙十六国·汉\前赵(公元304年——公元327年)共24年建都:平阳(山西临汾)汉刘渊在位 6 年(元熙、永凤、河瑞)刘聪在位 8 年(光兴、嘉平、建元、麟嘉)赵刘曜在位10年(光初)十六国·后赵\魏(公元319年——公元352年)共34年建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后赵石勒在位14年(太和、建平)石弘在位 1 年(延熙)石虎在位15年(建武、太宁)石鉴在位 1 年(青龙)石袛在位 1 年(永宁)魏冉闵在位 2 年(永兴)十六国·成\成汉(公元304年——公元347年)共44年建都:成都成李雄在位31年(建兴、晏平、玉衡)李期在位 3 年(玉恒)成汉李寿在位 6 年(汉兴)李势在位 4 年(太和、嘉宁)十六国·前凉(公元314年——公元376年)共63年建都:姑臧张寔在位 6 年(永安)张茂在位 4 年(永元)张骏在位21年(太元)张重华在位 9 年(乐永)张祚在位 1 年(和平)张玄靓在位 7 年(太始)张天锡在位14年(太清)十六国·前燕(公元349年——公元370年)共22年建都:邺(河北临漳)慕容皝在位15年?慕容儁在位11年(元玺、光寿)慕容暐在位11年(建熙)十六国·前秦(公元351年——公元394年)共44年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苻健在位 4 年(皇始)苻生在位 2 年(寿光)苻坚在位28年(永兴、甘露、建元)苻丕在位 1 年(太安)苻登在位 8 年(太初)苻崇在位 1 年(延初)十六国·后燕(公元384年——公元407年)共24年建都:中山慕容垂在位12年(燕元、建兴)慕容宝在位 1 年(永康)慕容详在位 1 年(建始)慕容盛在位 3 年(建平、长乐)慕容熙在位 7 年(光始、建始)十六国·南燕(公元398年——公元410年)共13年建都:广固(山东益都)慕容德在位 7 年(燕平、建平)慕容超在位 6 年(太上)十六国·后秦(公元384年——公元417年)共34年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姚萇在位10年(白雀、建初)姚兴在位22年(皇初、弘始)姚泓在位 2 年(永和)十六国·夏(公元307年——公元431年)共25年建都:统葛(陕西横山)赫连勃勃在位18年(龙升、凤翔、昌武、真兴)赫连昌在位 3 年(承光)赫连定在位 4 年(胜光)建都:昌黎高云在位 2 年(正始)冯跋在位22年(太平)冯弘在位 6 年(太兴)十六国·后凉(公元386年——公元403年)共18年建都:姑臧吕光在位13年(太安、麟嘉、龙飞)吕纂在位 2 年(延宁)吕隆在位 3 年(神鼎)十六国·北凉(公元397年——公元439年)共43年建都:张掖段业在位 4 年(神玺、天玺)沮渠蒙逊在位32年(永安、元始、承玄、义和)沮渠牧犍在位 7 年(永和)十六国·南凉(公元397年——公元414年)共18年建都:乐都秃发乌孤在位 3 年(太初)秃发利鹿孤在位 2 年(建和)秃发傉檀在位13年(弘昌、嘉平)十六国·西凉(公元400年——公元420年)共21年建都:敦煌李暠在位17年(建初)李歆在位 4 年(嘉兴、永建)建都:金城(皋兰)乞伏国仁在位 3 年(建义)乞伏乾归在位24年(太初、更始)乞伏炽磐在位16年(永康、建弘)乞伏暮末在位 4 年(永弘)南北朝·宋(公元420年——公元479年)共60年建都:建康(南京)宋武帝刘裕在位 3 年(永初)宋少帝刘义符在位 1 年(景平)宋文帝刘义隆在位30年(元嘉)宋孝武帝刘骏在位11年(孝建、大明)宋废帝刘予业在位 l 年(永元)宋明帝刘彧在位 8 年(泰始、泰豫)宋后废帝刘昱在位 4 年(元徽)宋顺帝刘准在位 3 年(升明)南北朝·齐(公元479年——公元502年)共24年建都:建康(南京)齐高祖萧道成在位 4 年(建元)齐武帝萧赜在位11年(永明)齐明帝萧鸾在位 5 年(建武、永泰)齐东昏侯萧宝卷在位 2 年(永元)齐和帝萧宝融在位 2 年(中兴)南北朝·梁(公元502年——公元556年)共55年建都:建康(南京)梁武帝萧衍在位48年(天监、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大清)梁简文帝萧纲在位 2 年(大宝)梁元帝萧绎在位 3 年(承圣)梁敬帝萧方智在位 2 年(绍泰、太平)南北朝·陈(公元557年——公元589年)共33年建都:建康(南京)陈武帝陈霸先在位 3 年(永定)陈文帝陈蒨在位 7 年(天嘉、天康)陈废帝陈伯宗在位 2 年(光大)陈宣帝陈顼在位14年(太建)陈后主陈叔宝在位 7 年(至德、祯明)南北朝·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共149年建都: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