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义词】中考语文常考词语辨析总结
初中语文近义词辨析_诗词鉴赏常考表现手法

初中语文近义词辨析_诗词鉴赏常考表现手法近义词辨析1.【安适】【安详】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老人们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晒太阳、搓麻将、下棋,阳光洒在他们布满皱纹的脸上,看上去是那样从容而____。
安适——强调环境舒适。
安详——多用来形容人的面容、举止。
2. 【包含】【包涵】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______汉族、壮族、满族、苗族、彝族等56个民族。
包含——指里边含有。
包涵——客套话,指请人原谅。
3. 【迸射】【迸发】【迸溅】把不满表达成上进,把委屈升华为不屈,把失意改写成冷峻。
从一时的压抑中酝酿出一生的执着,从一时的失意中______出一生的激情。
迸射——强调射出的强烈。
迸发——主要强调发出的突然。
迸溅——主要用来指流体物质。
4. 【保障】【保证】社会危害性通过发挥其在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刑法解释上的功能,具有______人权的作用。
保障——强调保护生命、财产、权力等,使其不受侵犯和破坏;或作名词,指起保障作用的事物。
保证——指担保,确保既定的要求和标准不打折扣。
5. 【必须】【必需】老师教育我们,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并做好,如果做不到,______要学会拒绝。
必须——副词,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有强调的语气,多作状语。
必需——动词,指一定要有的,不可缺少的。
6. 【变换】【变幻】纵观全球,政治风云______莫测。
变换——事物的形式(内容)换成另一种,能带宾语。
变幻——事物的形式(内容)不规则或奇异地变化,不能带宾语。
7. 【处事】【处世】他______十分冷静,好几次都帮我们渡过了难关。
处事——处理事务。
处世——在社会上活动,与人相处交往。
8.【沉浸】【沉湎】新年联欢晚会上,同学们载歌载舞,大家都______在欢快、热闹的氛围中。
沉浸——多比喻人处在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
沉湎——沉溺,表示不能自拔。
比“沉浸”的程度深。
9. 【承载】【承担】传统书信______了太多的文化,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
中考语文常见近义词辨析

中考语文常见近义词辨析1. 鉴赏、欣赏、观赏【同】都是动词,都是并列式的合成词,共同的语素“赏”有“欣赏、赞赏”之意,都可以指通过视觉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
【异】“鉴赏”含有“鉴定”的意思,指“鉴定和欣赏”的意思,多用于艺术品、文物等,适用范围较小,多用于书面语。
例:开放古老的房屋供旅游者鉴赏。
“欣赏”表示“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的意思,既能指视觉的享受,又能指听觉、味觉、嗅觉或精神上的享受,适用范围较大,其对象可以是具体可见的事物(如欣赏雕塑作品),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如欣赏音乐),一切美好的事物以及值得赞美的事物都能用,兼用于口语和书面语。
“欣赏”还有“认为好,喜欢”的意思,如:他很欣赏这种高原般粗犷的风格。
而“鉴赏”没有这层意义。
“观赏”指“观看、欣赏”的意思,一般用于风景、场面、艺术表演和艺术品。
此外,“鉴赏”附加语素“家”构成名词“鉴赏家”,“观赏”附加语素“者”构成名词“观赏者”,而“欣赏”则无此附加情况。
2. 宽敞、宽广【同】都是形容词,都有面积宽大的意思。
【异】“宽敞”侧重在立体空间的宽绰,表示“宽阔、宽大”的意思,多形容土地、院子、房屋等,适用范围较小。
“宽广”侧重在平面面积的广大,表示“面积或范围大”的意思,可形容土地、水面、道路等具体事物,也可以形容领域、范围、胸怀、眼界、知识面等抽象事物,适用范围较大。
3. 雄伟、宏伟【同】都是形容词,都有“雄壮、伟大”的意思。
【异】“雄伟”侧重于雄壮,多用于有气势的自然景物、建筑物等;也可用于气魄、事业等抽象事物,例:气势雄伟;还有“魁梧、魁伟”的意思,例:身材雄伟。
“宏伟”侧重于宏大,多用于抽象事物,例:气势宏伟;也可用于建筑、结构等具体事物,指“(规模、计划等)雄壮伟大”。
4. 精美、优美【同】都是形容词,都有“美丽、美好”的意思。
【异】“精美”侧重在人工制品外表精致美观,表示“精致美好”的意思,多形容建筑物、艺术品、装饰品、食品等。
初中语文词语辨析及运用技巧总结

初中语文词语辨析及运用技巧总结词语辨析及运用技巧作为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词语辨析及运用技巧对于学生提高语文水平、拓展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总结几个常见的词语辨析及运用技巧,帮助初中生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1. 同义词辨析技巧同义词是指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词语。
在运用同义词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注意同义词的词义差异。
例如,"美丽"与"漂亮"都可以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美丽,但"美丽"更强调内在的高贵、华丽,而"漂亮"则更强调外貌的吸引力。
因此,在具体运用时要根据语境和描述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词语。
其次,要细致入微地观察同义词的用法和搭配。
例如,"愉快"和"快乐"都是形容人的情绪愉悦,但"愉快"更多用于形容气氛、环境,而"快乐"则更多用于形容人的心情。
正确的搭配可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最后,要运用上下文推测同义词的词义。
有时同义词在不同语境下会有不同的含义,需要通过上下文来推断词语的具体意思。
例如,"庞大"可以用来形容规模庞大的事物,也可以用来形容复杂、麻烦的事情,具体的含义需要根据句子的语境来判断。
2. 近义词辨析技巧近义词是指意义上相近但用法或侧重点上有所差异的词语。
在运用近义词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掌握近义词的词义差异。
例如,"开心"和"快乐"都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心情愉悦,但"开心"更多强调短暂的心情状态,而"快乐"则更多指长久的心情状态。
对近义词的词义差异有清晰的认识,可以避免使用不当。
其次,要注意表达的侧重点。
例如,"完成"和"结束"都可以表示一件事情的完成,但"完成"更强调整个过程的完成,而"结束"更强调事情的终点。
语文词语运用技巧总结近义词反义词

语文词语运用技巧总结近义词反义词语文是我们学习的基础科目之一,而词语运用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我们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在我们的日常写作和口语交流中,掌握近义词和反义词的使用技巧能够让我们的表达更加丰富多样、准确清晰。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近义词和反义词的运用技巧,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一、近义词的运用技巧近义词是指在字义上相近或相似的词语,它们在表达上有一定的差别,但可以在特定的语境下互相替换。
正确地运用近义词可以使我们的文章更加生动具体,增强表达的灵活性和语言的印象力。
1. 词义辨析在运用近义词时,首先要理解每个词语的具体词义,弄清它们的差别所在。
通过查阅字典、阅读语文教材或相关文献,我们可以深入理解每个词语的含义和用法,避免出现用词不当的问题。
例如,当我们想表达“聪明”的时候,可以使用“智慧”、“聪慧”、“机灵”等词语,但它们所传达的意思和用法是不同的,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合适的近义词。
2. 语境运用近义词的使用要考虑语境的差异,根据文章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词语。
同一个近义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例如,“冷酷”和“冷漠”都可以用来形容人心态的冷淡,但“冷酷”更强调冷感的程度,而“冷漠”则更多指对他人的冷淡。
所以,在使用近义词时要注意语境的匹配,确保词语的准确使用。
3. 错落有致在文章中合理地使用近义词可以增加表达的层次和多样性,但要避免过度使用,以免造成累赘和繁琐的感觉。
在选择近义词时,应该根据文章的需要合理布局,将近义词分别安排在不同的句子或段落中,让它们在文章中错落有致地出现,从而达到增强表达力的效果。
二、反义词的运用技巧反义词是指在字义上相对立的词语,它们形成了一对相对的概念或属性。
运用反义词可以使文章在对比中更加鲜明生动,表达的意思更加深入人心。
1. 对比矛盾反义词的使用常常通过对比矛盾的方式来增强表达效果。
通过对比两个相对的词语,可以突出其中一个词语所传达的含义。
中考语文近义词辨析题库

中考语文近义词辨析题库1. 请解释下列词语中的“博”字是什么意思?答案:博,广泛,多。
2. 下列词语中的“参”字是什么意思?答案:参,加入,参与。
3. 请解释下列词语中的“量”字是什么意思?答案:量,衡量,计算。
4. 下列词语中的“选”字是什么意思?答案:选,挑选,选择。
5. 请解释下列词语中的“望”字是什么意思?答案:望,希望,期望。
6. 下列词语中的“顾”字是什么意思?答案:顾,照顾,顾及。
7. 请解释下列词语中的“访”字是什么意思?答案:访,访问,拜访。
8. 下列词语中的“满”字是什么意思?答案:满,充满,满足。
9. 请解释下列词语中的“顾”字是什么意思?答案:顾,照顾,顾及。
10. 下列词语中的“辨”字是什么意思?答案:辨,辨别,分辨。
11. 请解释下列词语中的“参”字是什么意思?答案:参,参与,参加。
12. 下列词语中的“量”字是什么意思?答案:量,测量,计量。
13. 请解释下列词语中的“望”字是什么意思?答案:望,期望,盼望。
14. 下列词语中的“顾”字是什么意思?答案:顾,照顾,关怀。
15. 请解释下列词语中的“访”字是什么意思?答案:访,访问,探望。
16. 下列词语中的“满”字是什么意思?答案:满,充满,饱满。
17. 请解释下列词语中的“辨”字是什么意思?答案:辨,辨别,识别。
18. 下列词语中的“参”字是什么意思?答案:参,参考,参照。
19. 请解释下列词语中的“量”字是什么意思?答案:量,数量,计量。
20. 下列词语中的“望”字是什么意思?答案:望,期望,希望。
21. 请解释下列词语中的“顾”字是什么意思?答案:顾,顾虑,关心。
22. 下列词语中的“访”字是什么意思?答案:访,访问,拜访。
23. 请解释下列词语中的“满”字是什么意思?答案:满,充满,满足。
24. 下列词语中的“辨”字是什么意思?答案:辨,辨别,分辨。
25. 请解释下列词语中的“参”字是什么意思?答案:参,参与,参加。
中考语文常见近义词辨析(第三组)49个

中考语文常见近义词辨析81. 成绩、成就【同】都是并列式的合成词,都有“学习工作中得到的令人高兴的收获”的意思,在句子中主要充当主语、宾语等成分,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
【异】“成绩”多指“一般工作、学习的结果”,语意较轻,属中性词,使用范围较广,不论个人集体、大小好坏都可以使用。
“成就”指“具有创造性、具有社会意义的重大而卓越的成果”,语意比“成绩”重,属褒义词,但使用范围较“成绩”窄,一般用于集体事业,个人对国家或人类有重大贡献也可使用。
另外,“成就”还可作动词,是“完成(多指事业)”之意,主要充当句子的谓语成分。
而“成绩”无此用法。
如:这也怕那也怕是成就不了事业的。
82. 鼓励、鼓舞【同】都是动词,都有“激发人的情绪,使之努力上进”的意思,都是褒义词,在句子中主要充当谓语成分,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
【异】“鼓励”:为并列式的合成词,是“激发、勉励”之意,其方式可以是精神上的,即思想、语言上的激励,也可以是物质上的奖励;适用的对象一般是具体的人或组织,可用于别人对自己,也可用于自己对别人、自己对自己;“鼓励”所带的宾语一般是人或事。
“鼓舞”:是补充式的合成词,有“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的意思,其方式,仅表现为精神上的激励;适用的对象除具体的人或组织外,还有事件、精神、言行、品德、目标等,主要用于别人对自己;“鼓舞”所带的宾语除了人或事外,还可以是“斗志”“士气”“人心”“决心”等抽象名词。
另外,“鼓舞”可用作形容词,意思是“兴奋、振作”。
如:人们为这大好年景所鼓舞着,谈话中也充满了愉快欢乐的笑声。
83. 技巧、技术【同】都是名词,都“从事某种活动的专门的、有效的经验、方法和能力”的意思,都是褒义词,在句子中主要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
常见的近义词有“技能”、“技艺”、“技法”等。
【异】“技巧”:为陈述式的合成词,着重指“表现在艺术、工艺、体育等方面巧妙的技能”。
技:技能、本领。
中考语文常见近义词辨析

中考语文常见近义词辨析1. 履行、执行【同】都是动词,都有按规定去做的意思。
【异】“履行”侧重指按事先约定的或规定的去实行,表示“实践(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的做的事)”的意思,适用范围较小,搭配对象较少,对象常是带约束性的事物,或双方或多方约定的,如条约、契约、协定、协议、合同、诺言、义务等,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而较多用于书面语。
“执行”侧重指按规定去实行,带有强制性,表示“实施;实行(政策、法律、计划、命令、判决中规定的事项)”的意思,适用范围较大,适用对象萧广,常是上级规定必须做的事情,如命令、任务、法令、判决、纲领、政策、路线、方针、计划、决议、原则、纪律等,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
2. 嘲笑、讥笑、讪笑【同】都是动词,都是并列式的合成词,都有“因看不起而取笑别人”的意思,都含贬义。
近义词有“嘲讽”“嗤笑”“讥讽”“讥刺”等。
【异】“嘲笑”意思是“用言辞笑话对方”,有“戏弄”的意味,侧重于“对对方言行的否定”,语意较轻,适用范围广,既可用于别人,也可用于自己。
常用于口语,也可用于书面语。
“讥笑”有“讥讽和嘲笑”之意,侧重于“讽刺、挖苦”,在感情色彩上更带有轻蔑意味,语意比“嘲笑”更为尖刻,适用范围比“嘲笑”窄些,它只能用于对方,常见于书面语,也可用于口语。
“讪笑”就是“讥笑”之意,侧重于“戏弄”,适用范围比“嘲笑”“讥笑”窄,仅用于书面语。
3. 美丽、漂亮【同】都是形容词,都是并列式的合成词,都表示“人或物好看,令人赏心悦目”的意思,都是褒义词,多用于口语,也可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有“好看”“俊俏”“潇洒”“秀丽”“美观”等。
【异】“美丽”着重指“使人看了产生快感的;好看”之意,修辞的对象常常是女性、风光、景物等。
“漂亮”着重指“好看、美观;出色”的意思,修辞的对象男女均可,还可用于动物、服饰、用具、建筑物等。
另外,“美丽”有“美好、高尚”的意思,而“漂亮”没有;“漂亮”有“表面好看但不能兑现的东西”之意,而“美丽”没有。
中考语文常见近义词辨析49个

中考语文常见近义词辨析(第三组)49个(总14页)页内文档均可自由编辑,此页仅为封面中考语文常见近义词辨析81. 成绩、成就【同】都是并列式的合成词,都有“学习工作中得到的令人高兴的收获”的意思,在句子中主要充当主语、宾语等成分,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
【异】“成绩”多指“一般工作、学习的结果”,语意较轻,属中性词,使用范围较广,不论个人集体、大小好坏都可以使用。
“成就”指“具有创造性、具有社会意义的重大而卓越的成果”,语意比“成绩”重,属褒义词,但使用范围较“成绩”窄,一般用于集体事业,个人对国家或人类有重大贡献也可使用。
另外,“成就”还可作动词,是“完成(多指事业)”之意,主要充当句子的谓语成分。
而“成绩”无此用法。
如:这也怕那也怕是成就不了事业的。
82. 鼓励、鼓舞【同】都是动词,都有“激发人的情绪,使之努力上进”的意思,都是褒义词,在句子中主要充当谓语成分,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
【异】“鼓励”:为并列式的合成词,是“激发、勉励”之意,其方式可以是精神上的,即思想、语言上的激励,也可以是物质上的奖励;适用的对象一般是具体的人或组织,可用于别人对自己,也可用于自己对别人、自己对自己;“鼓励”所带的宾语一般是人或事。
“鼓舞”:是补充式的合成词,有“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的意思,其方式,仅表现为精神上的激励;适用的对象除具体的人或组织外,还有事件、精神、言行、品德、目标等,主要用于别人对自己;“鼓舞”所带的宾语除了人或事外,还可以是“斗志”“士气”“人心”“决心”等抽象名词。
另外,“鼓舞”可用作形容词,意思是“兴奋、振作”。
如:人们为这大好年景所鼓舞着,谈话中也充满了愉快欢乐的笑声。
83. 技巧、技术【同】都是名词,都“从事某种活动的专门的、有效的经验、方法和能力”的意思,都是褒义词,在句子中主要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
常见的近义词有“技能”、“技艺”、“技法”等。
【异】“技巧”:为陈述式的合成词,着重指“表现在艺术、工艺、体育等方面巧妙的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义词】中考语文常考词语辨析总结
第一部分
1.不齿——不耻:“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
“不耻”意思是“不以……为耻”,“不认为……是可耻的”。
二者表意正好相反。
2.勾通——沟通:“勾通”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结,贬义词。
而“沟通”指两方能够通连。
3.定金——订金:“定金”指为了保证成交,预先支付的一部分钱。
而“订金”指购买之前约定的价格。
4.预定——预订:“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
而“预订”指预先订购。
5.作客——做客:“作客”指离开故乡,寄居在别处。
而“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6.质疑——置疑:“质疑”指提出疑问。
而“置疑”指怀疑,一般用于否定的意义。
7.义气——意气:“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兄弟朋友的感情。
而“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的情绪。
8.本义——本意:“本义”指词语的本来意义。
而“本意”指原来的意思或意图。
9.功夫——工夫:“功夫”指①本领、造诣;②同“工夫”。
而“工夫”指①占用的时间;②空闲时间;③指时候。
另外,“功夫”除用于“本领、造诣”之意外,可与“工夫”通用。
10.牟取——谋取:“牟取”指获取名利,贬义词。
而“谋取”指的是设法取得,一般用于褒义。
11.巨变——剧变:“巨变”指的是巨大的变化,而“剧变”指剧烈的变化。
12.法制——法治:“法制”指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是一种治理社会的制度和方法。
而法治:①先秦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依法治国;②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13.自诩——自许:“自诩”指自夸,贬义词。
而自许指以某种崇高的使命激励自己,褒义词。
14.勉励——勉力:勉励,劝人努力。
而“勉力”指努力去做。
15.处世——处事:“处世”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
而“处事”指处理事务。
第二部分
16.形迹——行迹:“形迹”指①举动和神色;②痕迹、迹象;③指礼貌,如“不拘形迹”。
而“行迹”指行动的踪迹。
17.原形——原型:“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本来的真实面目,常含贬义。
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文艺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18.年轻——年青:“年轻”指①年纪不大,多指十几岁至二十几岁;②指事业学问的开创的时间不长。
而“年青”指处在青少年时期。
19.连播——联播:“连播”指连续播出(节目)。
而“联播”指同时转播其他电视台或电台的节目。
20.终止——中止:“终止”指结束,停止。
而“中止”指因故中途停止。
21.捉摸——琢磨:“捉摸”指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的意思。
而“琢磨”指①雕刻和打磨(玉石);②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③思索,考虑;例:老张的话我琢磨了很久。
22.妨害——妨碍:“妨害”指有害于。
而“妨碍”指阻碍,不能顺利进行。
23.变换——变幻:“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
而“变幻”指无规则地改变,令人捉摸不定。
24.供品——贡品:“供品”指供奉神佛祖宗用的瓜果酒食等。
而“贡品”指古代属国或本国臣民献给帝王的礼物。
25.淹没——湮没:“淹没”指大水漫过,也形容被声音盖过。
而“湮没”指名声和成就被埋没。
26.泄漏——泄露:“泄漏”指专指液体、气体慢慢流出。
而“泄露”指不该让人知道的事情让人知道了。
27.树立——竖立:“树立”指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
而“竖立”指物体垂直而立。
28.必须——必需:“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必需”指的是一定要有,不可少。
29.暴发——爆发:“暴发”指①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如“暴发户”;②突然发作,多与和水相关的事物相连,如“山洪暴发”。
“爆发”①突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如“爆发战争”;②特指火山爆发。
30.度过——渡过:“度过”通常用于时间方面,“渡过”常用于江河湖海或比喻义的通过。
第三部分
31.过度——过渡:“过度”指超过适当的限度,而“过渡”指事物由一个阶段或一种状态逐渐发展变化而转入另一个阶段或另一种状态。
32.考查——考察:“考查”指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
“考察”指①实地观察调查;②细致深刻地观察。
33.熏陶——熏染:“熏陶”指人的思想行为因长期接触某些事物而受到好的影响;“熏染”指人的思想和生活习惯逐渐受到影响(多指不良的)。
34.提名——题名:“提名”指在评选或选举前提出可能当选的人或事物名称。
“题名”是为留纪念或表示表扬而写上姓名。
35.退化——蜕化:“退化”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蜕化”比喻腐化堕落。
36.消逝——消释:“消逝”是消失的意思。
而“消释”的意思是消融,溶化或(疑虑、嫌怨、痛苦等)消除;解除。
37.证实——证明:“证实”通常是指通过一项或者多项客观存在来证明一件事情的真实性即用人物、事实来表明或断定。
“证明”指根据可靠的材料判明真实性。
38.给予——赋予:“给予”指使别人得到,给;“赋予”意指给予,交给,寄托(重大任务、使命等)。
39.寂静——恬静:“寂静”指没有一点声音,侧重于环境;“恬静”指安静中还给人以舒心感,侧重于心境。
40.臆测——推测:“臆测”强调主观地推测、猜测,凭想象揣测;“推测”是对事物的一种理性的判断分析。
41.逐步——逐渐:“逐步”指一步一步地,有步骤按阶段实行;“逐渐”指渐渐变化,不强调步骤阶段。
42.融化——熔化——溶化:“融化”指冰雪等化作水;“熔化”指金属等固体受热后变成液体;“溶化”指物质在液体中化开。
43.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
常被误用来形容其它美好事物。
44.炙手可热:只能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
常被误用来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
45.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
常被人误用来“首要”“首先”和“理所当然”之意。
第四部分
46.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是敬辞,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绵薄之力”才是谦词,用于自己。
47.蓬荜生辉:敬辞。
表示别人使自己生辉。
48.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
49.义无反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
常被误用于表毫不犹豫地做与正义无关的事。
50.望其项背:可以赶上,多用于否定形式。
51.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52.不刊之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
易误用为贬义。
53.惨无人道:惨,残酷狠毒,残暴得灭绝人性。
而“惨绝人寰”指世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的,形容惨到极点。
54.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中性词。
而“处心积虑”指早已千方百计地谋算好做坏事,多含贬义。
55.标新立异:原指特创新意,立论与众不同。
后多指提出新奇主张或创造出新奇的式样。
而“独树一帜”指的是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
56.文不加点:写文章一气呵成,不须删改。
不可理解为“不加标点”。
57.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58.鬼斧神工:可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常被误认为只可形容自然景物。
59.侧目而视: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60.无所不至:什么坏事都干,与“无微不至”有天壤之别。
第五部分
61.休戚与共:同欢乐共悲哀。
与“患难与共”不同。
62.目无全牛:技艺十分纯熟。
常误解为没有全局观念。
63.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与“置之不理”不同。
64.无可厚非:不必作过于严厉的批评,与“无可非议”程度不同。
65.不胫而走:消息传得很快。
表示东西丢失用“不翼而飞”。
66.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连,比喻关系密切。
常与“休戚相关”混。
休戚相关:比喻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连。
67.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
68.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准则,与教训无关。
69.不以为然:不赞同。
而“不以为意”是指不放在心上。
70.不知所云:指说话人说得不好,而非听者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