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天然放射性物质检测 ppt

合集下载

土壤污染监测概述(PPT 50张)

土壤污染监测概述(PPT 50张)

(二) 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绝大部分集中于土壤表层。它主要来 自各种植物的根、落叶、土壤中的动物残骸以及施入 土壤中的有机肥料等。这些有机物质主要来自在物理、 化学、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形成一种新的性质相当 稳定而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称为土壤有机物质,它主 要以腐殖质为主。腐殖质可以认为是由两种主要类型 的物质(或基团)组成的。第一类属于未完全分解的 植物和动物残骸,包括含氮和不含氮的有机物;第二 类为腐殖质。腐殖质是具有多种功能团、芳香族结构 及酸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其呈黑色或暗棕色胶体状, 主要含有胡敏酸和富里酸。



第二节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 案

一、监测目的 二、资料的收集 三、监测项目 四、采样点的布设 五、监测方法 六、土壤监测环境质控制 七、农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一、监测目的

1、土壤质量现状监测 2、土壤污染事故监测 3、污染物土地处理的动态监测 4、土壤背景值调查

五、土壤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表5-4) 无公害农产品蔬菜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18407-2001)(表5-5) 无公害农产品茶叶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NY5020-2001)(表5-6) 无公害农产品粮食类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DB32/T343.1-1999)
二、土壤的基本性质
1、吸附性 2、酸碱性 3、氧化-还原性

三、土壤背景值
土壤背景值又称土壤本底值。它代表一定环境单元中的一个 统计量的特征值。土壤元素背景值的常用表达方法有下列 几种:用土壤样品平均值(X )表示;用平均值加减一个或 俩个标准偏差(S)表示;用几何平均值(M)加减一个标 准偏差(D)表示。我国土壤背景值的表达方法是:1、对 元素测定值呈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元素,用算术平 均值表示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用算术标准偏差(S)表示 数据的分散度,用算术平均值加减两个标准偏差(S)表示 95%置信度数据的范围值;2、元素测定值呈对数正态或近 似对数正态分布时,用几何平均值(M)表示数据的集中 趋势,用几何标准偏差(D)表示数据的分散度,用 M/(D2-MD2)表示95%置信度数据的范围值。

土壤环境监测ppt课件

土壤环境监测ppt课件

河流雾
图5.2
农田灌溉 雪
土壤溶液的来源
雨 浅层地下水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五) 土壤空气
土壤空气存在于未被水分占据的土壤孔隙中, 来源于大气、生物化学反应和化学反应产生 的气体(如甲烷、硫化氢、氢气、氮氧化物、 二氧化碳等)。
蚯蚓
放线菌
细菌
线虫
图5.1 土壤微生物和动物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四) 土壤溶液
土壤水分及其所含溶质的总称,溶有土壤中可 溶成分的稀溶液,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降雪、 地表径流、灌溉、地下水。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一) 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是由岩石经风化而来的,一般占土 壤固体部分质量的95%~98%。矿物质直接影响土 壤性质,又是植物矿质养分的主要来源,故同土壤 肥力有密切关系。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土壤
土壤固相 (占容积的50%)
矿物质(质量占固相 总质量的95%~98%)
有机质和生物(质量 占固相总质量的2%~ 5%)
土壤溶液
空隙
空气
土壤溶液和空气占土壤总体积的50%, 且二者之间经常处于彼此消长的状态。

土壤质量监测PPT演示文稿

土壤质量监测PPT演示文稿
15
4.采样时间 采样时间应根据监测的目的和污染特点而定。 为了解土壤污染状况,可随时采集土样测定。 如果测定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不考虑季 节的变化;如果调查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应在植物的不同生长期和收获期同时采集土壤 和植物样品;如果调查气型污染,至少应每年 取样一次;如果调查水型污染,可在灌溉前和 灌溉后分别取样测定;如果观察农药污染,可 在用药前及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或者作物收获 期与植物样品同时采样测定。
11
(3)棋盘式布点法 该法适用于中等面积,地 势平坦,地形完整开阔,但土壤较不均匀的田 块,一般采样点在10个以上。此法也适用受固 体废物污染的土壤,因固体废物分布不均匀, 采样点需设20个以上。 (4)蛇形布点法 该法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势 不太平坦,土壤不够均匀的田块。采样点数目 较多。
12
(5)放射状布点法 适用于大气污染型 土壤 以大气污染源为中心,向周围画 射线,在射线上布设采样点 图p211(e) (6)网格布点法 适用于地形平缓的地 块 将地块划分成若干均匀网状方格,采 样点设在两条直线的交点处或方格中心 图211 (f)
13
3.采样深度 如果只是一般了解土壤污染情况,采样 深度只需取由地面垂直向下0-15cm左右 的耕层土壤或由地面垂直向下0~20cm范 围内的土样。 如果了解土壤污染对植物或农作物的影 响,采样深度通常在耕层地表以下1530cm,对于根深的作物,也可取50cm处。
14
如果要了解土壤污染深度,则应按土壤 剖面层分层取样。土壤剖面指地面向下 的垂直土体的切面,其采样次序是由下 而上逐层采集,然后集中混合均匀。 用于重金属项目分析的土样,应将和金 属采样器接触部分弃去。
第六章 土壤污染监测
授课学时:4学时
1

环境检测环境中放射性物质监测

环境检测环境中放射性物质监测

射 性 衰
β负,电子俘获-x ) 3、母体——子体(较低能级或基态子体)

+γ+α(或β)(同质异能跃迁)



第4页,本讲稿共55页
1.α衰变(4He核-α粒子) 226Ra → 222Rn + 4He 226Ra衰变有两种方式(分枝衰变):
第5页,本讲稿共55页
(三) 放射性活度和半衰期
1. 放射性活度(A): 在给定时刻处于特定能态下的一定量放射性核素的放 射性活度A的定义式是 A=dN/dt
5、土壤样品的采集
(二)样品预处理 (三)环境中放射性监测
第33页,本讲稿共55页
(一)样品采集
1、放射性沉降物的采集 沉降物包括干沉降物和湿沉降物,主要来源于大气层核爆炸所产
生的放射性尘埃,小部分来源于人工放射性微粒。 对于放射性干沉降物样品可用水盘法、粘纸法、高罐法采集。
湿沉降物系指随雨(雪)降落的沉降物,其采集方法除上述方法外,
采集的水样根据需要可供作各种放射性监测分析。
第36页,本讲稿共55页
4、食品、生物样品: ——于收获季节在田地里布设的采样点位采集粮食的样品后混合; ——对已收获的粮食在存放处的上、中、下各层均匀采集后混合。 ——蔬菜应采集不同类型品种的样品。
连续监测是在现场安装放射性自动监测仪器,实现采样、预处 理和测定自动化。
对环境样品进行放射性测量和对非放射性环境样品监测过程一样, 也是经过:
样品采集——样品前处理和选择适宜方法——仪器测定
第32页,本讲稿共55页
(一)样品采集
1、放射性沉降物的采集
2、放射性气溶胶的采集 3、放射性水样的采集
4、食品、生物样品的采集
1R=2.58 × 10-4 C.kg-1 照射量率:指单位时间内的照射量。

环境检测08环境中放射性物质监测

环境检测08环境中放射性物质监测
内分泌失调
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可能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影响 生理功能。
遗传损伤
放射性物质可能对生殖细胞产生影响,增加后代出生 缺陷和遗传疾病的风险。
04 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监测 方法
采样方法
01
02
03
固定源监测
在固定地点对环境中放射 性物质的长期监测,通常 设置在核设施周围、工业 区等高风险区域。
生物分析法
利用生物体对放射性物质的敏感反应,通过生物 体内的变化来间接评估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
数据解读与报告
数据解读
将监测数据与参考值、历史数据等进行比较,判断环境中的放射性 物质是否超标,并分析其原因和潜在风险。
报告撰写
根据监测和分析结果,编写环境放射性物质监测报告,包括数据汇 总、分析结论、建议措施等。
高放射性水平区域可能增加居民患癌症等疾病的风险,因 此需要采取措施降低这些风险。
对未来工作的建议
加强监测网络建设
深入研究影响因素
建议增加环境放射性监测站点,提高监测 频次,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放射性物质在环 境中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针对影响放射性水平的关键因素,开展深 入调查和研究,为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提 供科学依据。
核技术应用
核医学、放射性示踪、工业无损检测等应用 中产生的放射性废物。
核武器试验
核武器试验会产生大量的放射性物质,这些 物质会随着大气流动而扩散到环境中。
工业生产
某些工业生产过程中,如荧光物质、电子元 件等,会产生放射性废弃物。
03 放射性物质对环境和人类 的影响
对环境的直接影响
01
破坏生态系统
监测结果
监测数据显示,大部分地区的放 射性物质含量在正常范围内,但

环境放射性监测

环境放射性监测
安全。
监测方法
使用高精度测量仪器,定期对 空气、土壤、水体等进行采样 和分析。
案例
法国某核电站周围环境监测。
结果
监测数据显示核电站周围环境 的放射性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未发现异常升高。
核废料储存与处理设施监测案例
监测目的
确保核废料储存和处理设施的安全运 行,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和扩散。
监测方法
对核废料储存和处理设施的各个关键 区域进行实时监测,包括废料池、处 理车间和储存仓库等。
伽马能谱分析
通过测量放射性衰变过程中释放的伽马射线能量, 确定不同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和浓度。
剂量率测量
使用剂量计测量环境中的辐射剂量率,评估人体 受到的辐射剂量。
表面污染测量
对物体表面进行放射性测量,以检查是否存在放 射性物质污染。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清洗
去除异常值、处理缺失值和异常数据,确保数据质量。
要点一
公众教育
加强公众对环境放射性污染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公众的环 保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要点二
公众参与
鼓励公众参与环境放射性监测活动,提供监测数据和信息 ,促进监测工作的公开透明和民主监督。
05
环境放射性监测案例研究
核设施周围环境监测案例
监测目的
评估核设施运行对周围环境的 放射性影响,确保公众健康与
统计分析
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识别放射性分布特征和规律。
模型预测
利用数学模型和算法预测未来环境放射性趋势和变化。
监测标准与法规
国际标准
遵循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等国际 组织制定的监测标准和指南。
国家法规
遵守各国政府制定的环境放射性监测 法规和标准,确保监测活动的合法性 和规范性。

土壤污染监测ppt

土壤污染监测ppt
VIP时长期间,下载特权不清零。
100W优质文档免费下 载
VIP有效期内的用户可以免费下载VIP免费文档,不消耗下载特权,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
部分付费文档八折起 VIP用户在购买精选付费文档时可享受8折优惠,省上加省;参与折扣的付费文档均会在阅读页标识出折扣价格。
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自VIP生效起每月发放一次, 每次发放的特权有效期为1个月,发放数量由您购买 的VIP类型决定。
每月专享9次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自VIP生效起每月发放一次,持续有 效不清零。自动续费,前往我的账号 -我的设置随时取消。
服务特 权
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VIP用户有效期内可使用共享文档下载特权下载任意下载券标价的文档(不含付费文档和VIP专享文档),每下载一篇共享文
包权
人书友圈7.三端同步
2.土壤化学组成 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八大元素含 量约占96%以上,与岩石中各元素的含量相似。 3.土壤机械组成 指不同大小颗粒(沙砾、粉粒、黏粒)的相对 含量。不同粒径的矿物质颗粒的成分和物理化学性 质有很大差异,如对污染物的吸附、解吸和迁移、 转化能力,有效含水量及保水、保温能力等。 我国土壤质地分类参见表5.1;国际制土壤质地 分类见表5.2。
类 别
黏壤土 类
黏土类
质地名称
砂土及壤质砂土 砂质壤土 壤土 粉砂质壤土 砂质黏壤土 黏壤土 粉砂质黏壤土 砂质黏土 壤质黏土 粉砂质黏土 黏土 重黏土
各级土粒质量分数/%
黏粒
粉沙砾
沙砾
(<0.002mm) (0.002~0.02mm) (0.02~2mm)
0~15
0~15
85~100
0~15
0~45

放射性检测ppt课件

放射性检测ppt课件

完整最新版课件
15
低本底α/β检测仪是一
低本底αβ检测仪 种测量低水平α、β放
射性强度的精密仪器。
可用于水、土壤、建材、
矿石、气溶胶、食品等
的总α、总β放射性测
量; 适用于辐射防护、
环境保护部门、医疗、
生物、农业、科研院所
和高等院校等进行的低
水平α/β放射性强度测
量。 LM-02 双路低本底
α/β检测仪为四路测量
完整最新版课件
24
二、内照射
1.内照射伤害: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内部产生的照射伤害,如
进入人体的放射性元素氡及粉尘状放射微粒。
2.防护措施: 1)机械通风 2)空气净化 3)隔离放射源 4)加强个人防护 5)做好防尘工作
完整最新版课件
25
针对家庭装修的建议
针对家庭装修的建议:
1.装修时合理搭配使用装饰材料,最好不要在房间里大 面积使用一种装饰材料
1.径迹蚀刻法
2.活性炭盒法
3.脉冲电离室法
4.静电收集法完整最新版课件
11
完整最新版课件
12
3.21 活性炭盒法
(美国环保局将其作为仲裁测定氡浓度的方法) A.测量原理:
空气扩散进炭床内,其中的氡被活性炭吸收附,同时衰变, 新生的子体便沉积在活性炭内。用 γ 谱仪测量活性炭盒的氡 子体特征 γ 射线峰(或峰群)强度,并计算出氡浓度。
完整最新版课件
7
完整最新版课件
8
3.1 核辐射的检测方法举例
氡( Rn )的测量
室内氡约20%来自建材。80%室外渗入
氡气无色无味,熔点: -71 ℃,沸点: -62 ℃,易被脂 肪、橡胶、硅胶、活性炭吸附,常温下氡及子体在空 气中能形成放射性气溶胶而污染空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 在人类生存的环境中,时刻都在接受着各种天然辐射源的 照射,它们一部分来自于宇宙射线、土壤和建材中的天然 放射性核素(U系、Th系和40K等),即外照射源,而另外 一部分来自于人类吸入空气中(主要来自空气中的Rn)和食 入食物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即内照射源。一般认为,放 射性危害人体健康的最重要途径是吸入,其次是外照射和 食入。近年来,随着全世界范围内原子能工业与核试验的 迅速发展,放射性废水和废渣通过地表径流等进入土壤, 从而造成土壤的放射性污染。土壤放射性污染是指人类活 动排放的放射性污染物进入土壤,使土壤的放射性水平高 于天然本底值或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剂量限值,给人类生 存带来了严重威胁的现象。因此,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 水平含量的调查是研究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的重要内容。
-
7
• 目前环境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宇生 放射性核素(eosmogenie:adionuelides),即通过外层空间 宇宙线的作用而不断形成的放射性核素,大约有20多种。 一类是陆生放射性核素(几 rrestrialradionuelides),即地球 开始形成时就出现的放射性核素,这主要包括母体是238u 的铀系,母体是235u的婀系以及母体是232Th的针系;而 在陆生放射性核素中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是40K和87Rb, 这两个放射性核素在自然界的丰度比较稳定,半衰期较长, 强度极弱,只有采用极灵敏的检测技术才能发现,表1一3 为自然界中典型天然放射性核素的比活度。
-
5
• 在现代社会,核能己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主要能源之 一,同时核技术和放射性同位素在国防、工业、农业、医 疗、科研和医学等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也不可避免地带来 了副作用—放射性污染,放射性这一“无形杀手”对生态 环境所带来的核辐射影响也越来越被重视。因此,世界上 发达国家对岩石和土壤中的天然放射性水平进行了大量的 调查与评价,而且建立起了完善的监测系统。我国许多大 中城市例如上海、大连、青岛、石家庄等以及台湾、香港 等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这方面工作,并且建立了全国环境 天然放射性水平数据库。目前,我国环境放射性水平还于 研究阶段,还未出台与城市放射性评价相关的评价方法及 标准。
四川大学土壤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调查研究
-
1
720所 李小乐
• 土壤天然放射性水平的研究意义 • 土壤天然放射性水平研究概况 • 研究区域概况 • 土壤天然放射性研究指标 • 土壤中的各种放射性核素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土壤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 • 土壤中的等效镭浓度 • 土壤中的年有效剂量当量 • 土壤利用的辐射影响 • 天然放射性核素相关性分析 • 土壤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实验
-
8
-
பைடு நூலகம்
9
• 放射性核素广泛存在于土壤、建筑材料、生活用水及燃煤等天然环境之 • 中【’20一’23〕,而土壤作为环境中转移放射性污染物质的重要介质之一,研究土 • 壤放射性污染对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关土壤中天然 • 放射性核素含量的调查资料,国外己有不少报道I’24”27],例如Karakelle等[’“8] • 以土耳其(Turkey)安纳托利亚(Anatolia)西部科贾埃利(Koeaeli)城市土 • 壤为对象,研究了放射性核素’3,es、2,su、40K、“26Ra以及2,ZTh的比活度; • NageswaraRao等[129]研究了拉贾斯坦(Rajasthan)三个区土壤样品中4oK、226Ra • 和232Th的比活度,得出该区域的空气吸收剂量为 6.7x105Gy爪,年有效剂量 • 为8,Zxlo’ sv;AI一Jundi等[‘30]研究了约旦首都安曼(Amman)到亚喀巴(Aqaba) • 高速公路旁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38u、232Th和4OK的比活度,结果表明该 • 地区土壤的年有效剂量当量为40一 151Sv,平均值低于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 • 学委员会(UNSCEAR)所规定的全球范围内的放射性暴露水平;Hazama等 • [’川研究发现印度尼西亚境内“Lusl(Lumpu:mud一Sidoarjo)”泥火LlJ的土壤 • 第1章绪言 • 样品中放射性核素226Ra、井ZTh和“。K的比活度,并对其镭当量活动,外部 • 和内部的风险指数,以及年有效剂量当量进行了评价,认为其在可接受的限 • 度内。
-
10
-
3
-
4
• 1896年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性核素铀,人类开始真正认识 放射性物质,在随后几年中科学家又陆续发现了其他一些放射性核素。 全世界范围内对环境放射性的研究大致经历过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 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到60年代末,第二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 代初开始一直延续至今。二十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全世界范围内发 生了数起核电站事故,例如1979年美国三哩岛核电站的一个反应堆 62t的堆芯熔化,逸出放射线物质,导致20万人撤离:1983年1月美国 俄克拉荷马州大雷核电站发生事故,核电站周围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 放射性污染。1986年4月前苏联的乌克兰共和国切尔诺贝利Chemobyl) 核电站第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致使放射性尘降物进入空 气中,27万人因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患上癌症,其中致死9.3万人。 随着各国核电站的兴建,以及核电站发生事故现象的增多,人们对环 境放射性研究的兴趣又开始逐渐增加。
-
6
• 土壤是人类活动和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几乎与空 气和水同样重要的基本的环境条件,但它通常不 像空气和水那样容易迁移,其构成状况在一定的 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因此调查土壤中天然放射 性核素的含量水平和分布,对及时发现和准确评 价环境放射性污染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同 时,调查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和天然辐射本 底,可为评价核技术的应用、核动力的开发以及其 他资源和技术(如煤电站、地热和磷酸盐矿等)的 开发与利用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提供对照基线,从而 为制定国家能源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也为辐射环境 研究提供背景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