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与农作学复习

合集下载

《土壤学与农作学》期末复习资料、试题

《土壤学与农作学》期末复习资料、试题

《土壤学与农作学》期末复习资料、试题土壤学与农作学复习资料作者:陈超(四川农业大学)一、第一章1.什么是土壤、土壤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壤肥力与土壤生产力两者有何联系与区别?(1)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土壤水分、空气和生物等所组成的能够生长植物的陆地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供应、协调营养因素(水分和养分)和环境条件(温度和空气)的能力。

(3)土壤生产力是指在特定的管理耕作制定下,土壤生产特定的某种或一系列植物的能力。

土壤肥力是土壤生产力的影响因素之一,但不是全部。

2.土壤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说土壤形成过程就是土壤肥力形成过程?(1)岩石——风化——成土母质——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土壤(2)土壤肥力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逐渐发展和演变的。

土壤在自然形成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肥力成为自然肥力。

3.试述土壤母质与土壤的区别。

成土母质是风化壳,没有肥力,只是通气透水,而土壤是有肥力的。

4.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包括哪两个方面?两者之间有何关系?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有哪些?(1)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腐殖质化过程(2)矿质化过程的中间产物是形成腐殖质的基本材料,腐殖质化过程的产物(腐殖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再经过矿化分解释放其养分。

(3)有机残体的碳氮比、土壤环境条件、通气性、温度5.简述砂土、壤土及黏土的主要肥力特征及因土制宜的管理措施。

(1)砂土:通气透水性好、有机质分解快而累积少、保水保肥性差、易造成水肥流失和水分蒸发。

管理措施:施有机肥、多灌水、施肥灌水应少量多次进行。

(2)黏土:保水保肥性强,通气透水性差,易滞易涝,有机质分解慢,易积累易产生还原性有毒物质。

管理措施:雨季及时排除渍水涝水,施有机肥改良土壤。

(3)壤土:通气透水、保水保肥性好。

二、1.引起土壤酸性和碱性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良酸性土壤和碱性土壤?(1)酸性形成原因:由H+和Al+3引起;胶体上吸附的至酸离子(2)碱性形成原因:碳酸钙水解;碳酸钠水解;交换性钠的水解(3)改良:酸性土壤施石灰或石灰粉;碱性土壤施有机肥2.什么是土壤的缓冲性能?他有何生产实践意义?(1)在土壤中加酸和碱时,土壤酸碱反应并不因此产生剧烈变化,这种对酸碱度变化的抵抗能力,称为土壤的缓冲性能。

土壤学农作学第三版张明炷 期末复习思路

土壤学农作学第三版张明炷 期末复习思路

土壤学农作学第三版张明炷期末复习思路武汉高校张明炷版《土壤学与农作学》考试复习思路绪论1.土壤: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具有一定肥力得疏松层。

2.马克思曾说过“土壤就是世代相传得人类所不能出让得生存条件与再生产条件。

3.农业生产得任务就是什么?土壤在农业生产中有何重要作用?4.为什么要学习《土壤学》?5.土壤学:就是讨论土壤得形成,演化,组成性质……第一章1.土壤肥力就是什么?答:所谓肥力,就就是土壤同时得不断得满足与调整植物对水、肥、气、热等生活条件要求得能力。

土壤肥力就是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等性质得综合反映。

土壤肥力就是各种土壤所共有得,也就是区分于自然界其她物质得最本质得特征。

2.五大成土因素:母质、气候、地形、时光、生物。

3.土壤就是由固相、液相与气相三相物质组成得疏松多孔体。

其中固相物质主要就是矿物质与有机质。

液相物质主要就是土壤水与溶于水中得物质。

气相包括氧、二氧化碳、氮及其她气体。

4.土壤质地地划分:沙土类、壤土类、粘土类。

5.不同质地类型得肥力特征综述如下:沙土类:物理性沙粒含量占80%以上,因此粒间孔隙大,毛管孔隙少,不保水,渗透性强,通气好,有机质分解快而累积少,不保肥,不耐肥,昼夜温差大。

所以沙性土常展现有气、缺水、营养不足、土温不稳得冲突状态。

粘土类:物理性粘粒含量占60%以上,因此粒间孔隙小,毛管孔隙多,保水、保肥性强,但通气透水性差,易旱易涝,昼夜温差小,土性偏冷,粘性塑性强,所以耕性不良,适耕期短。

壤土类:沙粒与粘粒得含量比例较合适,因此兼有砂土类与粘土类得优点。

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水、肥、气、热情况比较协调,耕性良好,适耕期长,相宜于大多数作件物生长,就是农业生产上比较抱负得土壤质地。

6.“蒙金土”:上沙下粘得“蒙金土”则托水托肥,有利于作物得生长。

7.土壤有机质得组成?简答题[1]各种形态得动、植物残体。

[2]腐殖质[3]土壤微生物。

8.土壤有机质得矿质化过程(了解//)9.土壤有机质得腐殖质过程(了解)10.土壤有机质得转化条件?简答题思量题第五题11.土壤空气与土壤溶液(具体瞧一瞧)12.土壤空气组成与大气组成有何区分?灌排措施对土壤空气得组成有何影响?思量题第八题。

《土壤学》参考复习题

《土壤学》参考复习题

《土壤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创立了(矿质营养)学说和归还学说,为植物营养和施肥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土壤形成的五大自然因素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

3.发育完全的自然土壤剖面至少有(表土层)、(淀积层)和(母质层)三个层次。

4.土壤圈处于(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的中心部位,是它们相互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换的枢纽。

5.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指(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

6.土壤肥力按成因可分为(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按有效性可分为(有效肥力)、(潜在肥力)。

二、判断题1.(√)没有生物,土壤就不能形成。

2.(×)土壤三相物质组成,以固相的矿物质最重要。

3.(×)土壤在地球表面是连续分布的。

4.(×)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中,以养分含量多少最重要。

5.(×)一般说来,砂性土壤的肥力比粘性土壤要高,所以农民比较喜欢砂性土壤。

6.(√)在已开垦的土壤上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分不出哪是自然肥力,哪是人工能力。

三、名词解释1. 土壤:是具有肥力特性因而能生产植物收获物的地球陆地疏松表层。

2. 土壤肥力:土壤能适时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固着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3. 土壤剖面:在野外观察和研究土壤时,从地面垂直向下直到母质挖一断面。

四、简答题1. 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那些重要作用?(1)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生物生产的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

(2)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3)土壤是农业生产中各项技术措施的基础。

(4)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土壤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是什么?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物质组成的疏松多孔体。

五、论述题1. 论述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的作用。

(1)概念:土壤:是具有肥力特性因而能生产植物收获物的地球陆地疏松表层。

土壤与农作学知识要点

土壤与农作学知识要点

一.名词解释1.土壤肥力:土壤在植物生活的全过程中,同时而又不断地供给植物以最大量的有效营养成分和水分的能力。

2.成土因素:是影响土壤形成和发育的基本因素。

3.原生矿物: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为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4.土壤有机质腐殖化作用:复制只是很好的胶结剂,能使土粒形成良好的团粒结构,从而使土壤通透疏松,减少粘着性,改善耕性;同时腐殖质色暗,有利于土壤吸热保温,减小土壤温度的变化幅度。

5.土壤机械组成:指土壤颗粒的粗细程度,即砂、粉砂和粘粒的相对比例。

6.浅性酸:土壤浅性酸是由于土壤胶粒上吸附着氢离子和铝离子所造成的显出酸性,所以它是土壤酸的潜在来源。

7.土壤Eh:土壤氧化还原状况通常用氧化还原电位(Eh)表示,其单位是毫伏(mV)。

一般是用电极法直接测定。

8.土壤缓冲性:把少量的酸或碱加入到水溶液中,则溶液的pH值立即发生变化;可是把这些酸碱加入到土壤里,其pH值的变化却不大,这种对酸碱变化的抵抗能力,叫做土壤的缓冲性能或缓冲作用。

9.当量孔径:由于土壤中既有大孔隙,也有小孔隙,所以空隙直径大小难以计算,通常引入当量孔径的概念,来衡量一般孔隙的作用。

10.土壤导热率:土壤具有对所及热量传导到邻近土层性质,称为导热性。

导热性大小用导热率表示。

11.土壤吸湿水:土壤颗粒从空气中吸收的汽态水分子。

12.毛管水:由于毛管力的作用而保持在土壤中的液态水。

13.吸湿系数:是在相对湿度接近饱和空气时,土壤吸收水汽分子的最大量与烘干土重的百分率。

有时又称致死水量。

14.凋萎系数:又称有效水分的下限,当植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此时土壤水主要是全部的吸湿水和部分膜状水。

经验公式凋萎系数=吸湿系数X(1.34-1.5)。

15.田间持水量:又称适宜水分上限。

当土壤被充分饱和后,多余的重力水已经渗漏,渗透水流已降至很低甚至停止时土壤所持的含水量。

此时水分类型包括吸湿水、膜状水和全部毛管悬着水。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绪论一、为什么说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1、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基地。

A.为植物提供了定居场所(即植物生长的立足之地)B.给植物提供了必须生活条件(光、水、肥、气、热)C.能持续不断地协调,供应水肥气热。

2、土壤是农业生产链环中的基础环节。

三个环节:初级生产(植物生产)、次级生产(动物生产)、基础(土壤管理),从土壤——植物——动物生产循环。

3、土壤是能量和营养物质循环转换的场所。

二、为什么说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生物的栖息地,保持了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

2.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了调节作用。

3.是陆地与大气界面上气体与能量的调节器。

4.对有机、无机化合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固定和解毒作用,是环境中巨大的自然缓冲介质。

5.具有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养分的功能。

三、什么是土壤和土地?土壤的物质组成有哪些?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具有特殊形态、性质和功能的自然体。

本质的特征是具有肥力。

土地:地壳表层,包括所有附属物在内的一个自然综合体(包括一切环境条件在内:地貌、植被、水文、建筑等)。

物质组成: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气相——土壤空气。

四、什么是土壤肥力?土壤肥力的种类和肥力因素有哪些?土壤肥力——土壤具有的同时能持续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生活因素的能力。

种类:按形成原因分:自然肥力、人工肥力。

按经济效益分:经济肥力、潜在肥力。

肥力因素:水肥气热。

五、目前我国土壤资源存在哪些问题?结合本专业特点,谈谈如何合理利用保护土壤资源。

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耕地面积减少、土壤污染。

第一章一、土壤矿物质的主要元素组成有哪些?土壤中主要的原生矿物类型有哪些?主要元素组成:包括氧、硅、铝、铁、钙、镁、钛、钾、钠、硫、磷以及一些微量元素门锰、锌、铜等。

主要原生矿物类型:土壤原生矿物以硅酸盐和铝硅酸盐占优势,常见的有石英、长石等。

土壤学与农作学

土壤学与农作学

土壤学及农作物第一章1、土壤: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

2、土壤肥力:指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供应、协调营养因素(水分和养分)和环境条件(温度空气)的能力。

土壤肥力是土壤本身的属性,土壤生产力是是指突然生产植物产品的能力。

3、农业土壤剖面构型:(1)耕作层。

代号A,厚度一般20cm左右。

(2)犁底层。

代号P,位于耕层以下,厚度约10cm。

(3)心土层。

代号B,位于犁底层或耕作层一下,厚度20~30cm。

(4)底土层。

代号C,位于心土层一下,一般在土表50-60cm以下的深度。

4、土壤矿物质包括原声矿物和次生矿物以及一些分解彻底的简单无机化合物。

5、自然肥力:指土壤在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肥力6、土壤形成因素:五大自然因素(母质、生物、气候、地形和时间)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7、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共同作用是土壤发生的基础,无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就不能进行,无生物小循环,仅地质大循环,土壤就难以形成。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两种循环过程相互渗透和不可分割的同时进行8、土壤有机质的转化条件:(1)植物有机质的碳氮比。

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残体均有一定的碳氮比,一般为25:1,土壤环境条件:土壤通气状况影响有机质的转化速度和方向。

9、土壤空气的组成和特点:土壤空气主要是由大气进入土壤中的气体和土壤内生物化学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组成。

特点:土壤空气是不连续的;土壤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低于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则比大气中含量高十几至几十倍;土壤空气中的水汽含量高于大气。

第二章1、活性酸度:是与土壤固相出于平衡状态的土壤溶液中H+所引起的酸度。

潜在酸度:吸附在突然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性致酸离子,平常不表现酸性,只有通过离子交换作用,被其他阳离子交换到土壤溶液中,酸性才显现(交换性酸度和水解性酸度)2、碱化度:土壤胶体上的钠离子饱和度可作为衡量土壤碱化度的指标3、土壤缓冲性能:当加酸和加碱于土壤中时,土壤的酸碱反应并不因此而产生剧烈变化,这种缓和土壤酸碱度变化的能力。

水利专业土壤农作学学复习思考题(二)

水利专业土壤农作学学复习思考题(二)

水利专业土壤农作学学复习思考题(二)一、名词解释:绪论1.土壤:是地球陆地能够产生绿色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第一章土壤形成、组成及分类3.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粒级土粒重量百分率的组合叫土壤颗粒组成,也称为土壤机械组成。

4.土壤质地:根据土壤颗粒组成所划分的土壤类别名称。

第二章土壤性质5. 土壤活性酸:由土壤溶液中H+所引起的酸度。

6. 土壤潜性酸:是由土壤胶粒上吸附着氢离子和铝离子所造成的酸性。

以厘摩尔(+)/千克为单位,南方的红壤、黄壤呈酸性,土壤胶体吸附的阳离子主要是H+和Al3+。

7. 永久电荷:由粘粒矿物晶层内的同晶替代所产生的电荷。

8. 可变电荷:其数量和性质随土壤溶液 pH 的变化而改变的电荷。

9.. 土壤吸收性:土壤能吸持各种分子、离子、气体、悬浮颗粒及微生物的能力。

10. 阳离子交换量:土壤溶液为中性(pH = 7)时,每千克土所含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称为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

(CEC:cmol(+)kg-1 )11. 盐基饱和度:在土壤胶体所吸附的阳离子中,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总量(CEC)的百分数称盐基饱和度。

12.土壤孔(隙)度:单位体积自然状态土壤中,所有孔隙的容积占土壤总容积的百分数。

13.土壤孔隙比:土壤中孔隙容积与土粒容积的比值。

14.土壤容重(ρ):单位体积自然状态土壤的干重(容重=土壤干重/土壤容积)。

15.土壤重量热容量(C):单位重量的土壤,当温度增高或降低 1℃时所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J/g ·℃).16.土壤容积热容量(Cv):单位容积的土壤,当温度增高或降低 1℃时所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J/cm3·℃) 。

17.导热率(入):指厚度为1cm的土层,温度相差1℃时,每秒钟通过面积为1cm 2断面的热量。

单位是J/cm·s·℃。

第三章土壤水分形态18.吸湿系数:吸湿水达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最大吸湿量(也称吸湿系数)。

《土壤学与农作学》期末复习资料、试题

《土壤学与农作学》期末复习资料、试题

土壤学与农作学复习资料作者:陈超(四川农业大学)一、第一章1.什么是土壤、土壤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壤肥力与土壤生产力两者有何联系与区别?(1)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土壤水分、空气和生物等所组成的能够生长植物的陆地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供应、协调营养因素(水分和养分)和环境条件(温度和空气)的能力。

(3)土壤生产力是指在特定的管理耕作制定下,土壤生产特定的某种或一系列植物的能力。

土壤肥力是土壤生产力的影响因素之一,但不是全部。

2.土壤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说土壤形成过程就是土壤肥力形成过程?(1)岩石——风化——成土母质——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土壤(2)土壤肥力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逐渐发展和演变的。

土壤在自然形成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肥力成为自然肥力。

3.试述土壤母质与土壤的区别。

成土母质是风化壳,没有肥力,只是通气透水,而土壤是有肥力的。

4.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包括哪两个方面?两者之间有何关系?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有哪些?(1)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腐殖质化过程(2)矿质化过程的中间产物是形成腐殖质的基本材料,腐殖质化过程的产物(腐殖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再经过矿化分解释放其养分。

(3)有机残体的碳氮比、土壤环境条件、通气性、温度5.简述砂土、壤土及黏土的主要肥力特征及因土制宜的管理措施。

(1)砂土:通气透水性好、有机质分解快而累积少、保水保肥性差、易造成水肥流失和水分蒸发。

管理措施:施有机肥、多灌水、施肥灌水应少量多次进行。

(2)黏土:保水保肥性强,通气透水性差,易滞易涝,有机质分解慢,易积累易产生还原性有毒物质。

管理措施:雨季及时排除渍水涝水,施有机肥改良土壤。

(3)壤土:通气透水、保水保肥性好。

二、1.引起土壤酸性和碱性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良酸性土壤和碱性土壤?(1)酸性形成原因:由H+和Al+3引起;胶体上吸附的至酸离子(2)碱性形成原因:碳酸钙水解;碳酸钠水解;交换性钠的水解(3)改良:酸性土壤施石灰或石灰粉;碱性土壤施有机肥2.什么是土壤的缓冲性能?他有何生产实践意义?(1)在土壤中加酸和碱时,土壤酸碱反应并不因此产生剧烈变化,这种对酸碱度变化的抵抗能力,称为土壤的缓冲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土壤通气性的因素
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因素
土壤有机态氮的矿化过程
第三章
土壤水分
1.名词解释 田间持水量 土壤水分常数 凋萎系数 基质势 土壤水吸力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滞后作用
2.填空
土壤水分类型
土壤水分常数
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土壤水势的构成
3.简答题 影响土壤水分曲线的因素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应用 土壤蒸发的三个阶段 4.计算题 1)平衡水土系统水势的计算 2)土壤含水量表示方法换算
第二章
土壤的基本特性
1.名词解释
土壤容重 土壤孔隙度 土壤胶体 土壤的阳离子交换作用 土壤的氧化还原作用 土壤热容量 土壤导热率 土壤养分

2.填空

土壤孔隙分级 土壤胶体的种类 土壤胶粒的组成 土壤通气性的指标 土壤养分的形态 土壤酸度类型
2.填空(计算)
<一>、计算孔计算土壤重量、水分、养分、盐分含量。
例 1 已 知 土 壤 容 重 为 1.15g/cm3 , 求 亩 ( 666.7m2 ) 耕 层 020cm土壤土重。解:666.7×0.2×1.15=153t=153000 kg 因此过去常说每亩耕层土壤约 30万斤,即每公顷耕层土重 225万kg。
土壤学与农作学 复习
第一章 土壤的形成和分类
1.名词解释
土壤
土壤肥力
土壤质地
土壤矿物质
土壤有机质
2.填空:
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
土壤有哪几部分组成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 土壤质地分类
3.简答题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条件 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
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
这学期课全部讲完了 欢迎提出意见和建议 预祝同学们取得好成绩
2、已测得有机质含量1%,求亩耕层土壤有机质重量?
W有=W±×1%=666.7×0.7×1.2×1%=1.6t=1600kg N 、 P 、 K 等都可计算出,如测得 N 含量 0.05% ,则亩含 N 80kg,如测得盐含量0.3%,则亩含盐480kg。
3.简答题
土壤胶体带电的原因
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有哪些特点
第5 章
低产田改良与合理利用
1.名词解释 盐碱土 碱土 地下水临界深度 作物的耐盐极限 冲洗定额 次生盐碱化
2.填空
盐碱土主要的盐分离子
土壤盐渍化的基本类型
田间排水的方式
冲洗脱盐标准
3.简答题 盐碱土的低产原因 盐碱土改良利用的原则和主要措施 渍害水稻土的低产原因 4.计算题(计算冲洗定额)
第七章
作物与水分关系
1.名词解释
质壁分离 蒸腾 蒸腾强度 蒸发蒸腾量 作物需水临界期 作物的灌溉制度

2.填空
作物水势组成
根系吸水的动力
气孔运动的机理
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
3.简答题 影响根系吸水的因素 影响蒸腾作用的条件 计算旱作物和水稻作物需水量有哪些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