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农作学第三版张明炷 期末复习思路

合集下载

《土壤学》复习大纲-18页文档资料

《土壤学》复习大纲-18页文档资料

《土壤学》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土壤的定义: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土地的概念:土地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内陆水域,滩涂和岛屿,广义的还包括海洋。

是土壤,气候,地貌,岩石,生物和水文因素构成包括人类劳动在内的自然综合体。

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为植物正常生长提供并协调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的能力(是母质向土壤演化过程中,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团粒结构是基础》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发展起来的肥力,是成土作用的产物人为肥力:在耕作熟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的,是劳动的产物有效肥力:指在生产上表现出来的肥力。

潜在肥力:指在生产上没有直接表现出来的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壤肥力的各种性质和土壤的自然、人为环境条件构成了土壤生产力。

(是由土壤本身的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所决定的)第二章:土壤矿物质矿物的概念:矿物是天然产生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在结构的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原生矿物:直接来源于母岩的矿物,其中岩浆岩是其主要来源,主要是硅酸盐和铝硅酸盐矿物原生矿物对土壤肥力的贡献:A. 构成了土壤的骨骼-土粒B. 提供养分:有的矿物风化产生大量的养分次生矿物:是在风化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主要为粘粒,所以,也叫粘土矿物或粘粒矿物,它们是成土过程和成土条件的反映--土壤分类的重要依据层状硅酸盐矿物的基本结构单元:硅氧四面体铝氧八面体粘粒矿物的同晶替代作用:粘粒矿物晶格中的组成离子被另一种大小相近而且电性符号相同的离子替代而晶格不变的现象(结果使土壤产生永久电荷)非硅酸盐粘土矿物:主要是Fe、Mn、Al、Si的氧化物及其水合物-- 氧化物组矿物粘土矿物的分布:中国南方地区温度高,风化强烈,以高岭石为主,其次为氧化铁铝矿物;北方气候干旱,淋溶弱,粘土矿物以伊利石和蒙脱石为主。

粘土矿物的形成:粘土矿物是一次生矿物,由母岩风化产生。

自然合成学说,由化学风化产生的简单风化产物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组合沉淀而成。

土壤学农作学第三版张明炷 期末复习思路

土壤学农作学第三版张明炷 期末复习思路

土壤学农作学第三版张明炷期末复习思路武汉高校张明炷版《土壤学与农作学》考试复习思路绪论1.土壤: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具有一定肥力得疏松层。

2.马克思曾说过“土壤就是世代相传得人类所不能出让得生存条件与再生产条件。

3.农业生产得任务就是什么?土壤在农业生产中有何重要作用?4.为什么要学习《土壤学》?5.土壤学:就是讨论土壤得形成,演化,组成性质……第一章1.土壤肥力就是什么?答:所谓肥力,就就是土壤同时得不断得满足与调整植物对水、肥、气、热等生活条件要求得能力。

土壤肥力就是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等性质得综合反映。

土壤肥力就是各种土壤所共有得,也就是区分于自然界其她物质得最本质得特征。

2.五大成土因素:母质、气候、地形、时光、生物。

3.土壤就是由固相、液相与气相三相物质组成得疏松多孔体。

其中固相物质主要就是矿物质与有机质。

液相物质主要就是土壤水与溶于水中得物质。

气相包括氧、二氧化碳、氮及其她气体。

4.土壤质地地划分:沙土类、壤土类、粘土类。

5.不同质地类型得肥力特征综述如下:沙土类:物理性沙粒含量占80%以上,因此粒间孔隙大,毛管孔隙少,不保水,渗透性强,通气好,有机质分解快而累积少,不保肥,不耐肥,昼夜温差大。

所以沙性土常展现有气、缺水、营养不足、土温不稳得冲突状态。

粘土类:物理性粘粒含量占60%以上,因此粒间孔隙小,毛管孔隙多,保水、保肥性强,但通气透水性差,易旱易涝,昼夜温差小,土性偏冷,粘性塑性强,所以耕性不良,适耕期短。

壤土类:沙粒与粘粒得含量比例较合适,因此兼有砂土类与粘土类得优点。

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水、肥、气、热情况比较协调,耕性良好,适耕期长,相宜于大多数作件物生长,就是农业生产上比较抱负得土壤质地。

6.“蒙金土”:上沙下粘得“蒙金土”则托水托肥,有利于作物得生长。

7.土壤有机质得组成?简答题[1]各种形态得动、植物残体。

[2]腐殖质[3]土壤微生物。

8.土壤有机质得矿质化过程(了解//)9.土壤有机质得腐殖质过程(了解)10.土壤有机质得转化条件?简答题思量题第五题11.土壤空气与土壤溶液(具体瞧一瞧)12.土壤空气组成与大气组成有何区分?灌排措施对土壤空气得组成有何影响?思量题第八题。

《土壤学》期末复习资料

《土壤学》期末复习资料

绪论一、名词:土壤土壤圈土壤肥力有效肥力潜在肥力土壤生产力自然肥力人为肥力土壤: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

土壤圈:地球表层系统中处于四大圈层交界面上最富有生命活动土壤连续体或覆盖层土壤肥力:具有供应与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能力,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映土壤生产力:土壤产出农产品的能力。

影响包括土壤本身的肥力和发挥肥力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因子即5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

地形和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发育的肥力人为肥力:是耕作熟化过程发育而来的肥力,是在耕作、施肥、灌溉及其它技术措施等人为因素影响作用下所产生的结果二、思考题1、土壤在人类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何重要性?一:1营养库的作用2养分转化和循环的作用3雨水涵养的作用4生物支撑作用5稳定、缓冲环境变的作用二:保持生物多样性、生产性、活性;水体和溶质流动起调节作用;对有机无机污染物有过滤、缓冲、定和解毒的作用;具有贮藏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的养分和其他元素的功能。

2土壤由哪些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组成如何?自然界的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土壤固相)、土壤水分(液相)和土壤空气(气相)三相物质组成,决定了土壤具有孔隙结构特性3.土壤的本质特征——肥力。

肥力—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

四大肥力因子:水、肥、气、热。

4.土壤重要性(作用):1.生产功能;2.生态功能;3.环境功能;4工程功能;5.社会功能(P4—P8)5、土壤肥力的分类?按照肥力因素的有效性分为:(1)有效肥力:在当季作物生产上能够表现出来的肥力叫有效肥力。

有效肥力已经产生了经济效益,也有人叫经济肥力。

(2)潜在肥力:在当季作物生产中不能直接表现出来的肥力叫潜在肥力。

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二者可以互相转化,转化的条件是环境因素与人为因素。

按照肥力的来源分为:(1)自然肥力:在自然因素的联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肥力。

土壤学期末考试重点

土壤学期末考试重点

;.期末考试要点第一章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松散表层土壤的主要功能:一、生产功能—人类农业生产的基地二、生态功能—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三、环境功能—环境的缓冲净化系统四、工程功能—工程基地与建筑资料五、社会功能—支撑人类社会生计和发展的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土壤的特征:土壤资源数目的有限性;土壤资源质量的可变性;土壤资源空间变异及相对固定性。

土壤学的几个学派:农业化学土壤学派;地质土壤学看法(土壤是岩石经风化而形成的地表松散层,即岩石风化的产物);土壤发生学派(五大成土要素:母质、天气、生物、地形、时间)第二章土壤是独立的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构成物质,占95%-98%,其他为土壤微生物体占5%以下。

土壤矿物分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直接根源于母质的矿物,次生矿物有原生矿物分解转变而成,以结晶层状硅盐粘土矿物为主,其粘土基本构造但我是硅氧四周体和铝氧八面体。

同晶代替:指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同样,大小相像的离子所代替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土壤粘土一般以带负电荷为主的原由:土壤粘土矿物常发生同晶代替作用,此中同晶代替最广泛的是晶体中的中心离子被廉价的离子取代,正是这类作用致使了土壤粘土矿物一般带负电荷。

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蛭石、绿泥石在晶体构造上的差别:种类晶层构造膨胀性电荷量(同晶代替现象)胶体特点1高岭石1:1型非少(少)较弱2蒙脱石2:1型是大(广泛,发生在铝片)突出3蛭石2:1型是大(广泛,发生在硅片)突出4水云2:1型非大介于母1、2之间5绿泥石2:1:1型----大居中土壤有机质:指存在于土壤中的全部含碳的有机物,它包含了土壤中的各样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样有机物质。

;.';.有机质的碳氮比对其在土壤中分解速率的影响:当C/N降至25:1以下,微生物不再利用土壤中的有效氮,相反因为有机质较完整的分解而开释矿质态氮,使得土壤中矿质态氮的含量比本来有明显的提升。

土壤学第三版复习要点总结

土壤学第三版复习要点总结

土壤学复习1,土壤的概念p3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的主要功能p4(1)生产功能——人类农业生产的基地(2)生态功能——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3)环境功能——环境的缓冲净化体系(4)工程功能——工程基地与建筑材料(5)社会功能——支撑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最珍贵的自然资源3,土壤的物质组成和各种比例类型p18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物质组成,其余为有机质,土壤微生物。

元素含量顺序:氧硅铝铁钙钠钾镁钛氢土壤的矿物组成: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是直接来源于母岩的矿物,其中岩浆岩是其主要来源。

次生矿物则是由原生矿物分解转化而来的。

原生矿物主要是硅酸盐和铝硅酸盐,常见的有石英、长石、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4,粘土矿物p20粘土矿物分为:(1)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基本结构单位:硅氧四面体、铝氧八面体两种晶片的配合比例不同可构成1:1(高岭石)、2:1(蒙脱石)、2:1:1三种晶层同晶替代现象: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同晶替代的结果使土壤产生永久电荷,能吸附土壤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

土壤中粘土矿物的类型和数量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很大。

硅酸盐粘土矿物的种类及一般特征:(1)高岭组1:1型,非膨胀性,电荷数量少,胶体特性较弱(2)蒙蛭组2:1型,膨胀性大,电荷数量大,胶体特性突出(3)水化云母组2:1型,非膨胀性,电荷数量大(4)绿泥石组2:1:1型,同晶替代现象较普遍,颗粒较小(2)非硅酸盐粘土矿物氧化铁、氧化铝、水铝英石、氧化硅5,土壤有机质p29种类:微生物、动植物残体、半分解物质、腐殖质(腐殖物质和非腐殖物质)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百分之二十为有机质土壤,反之则为矿质土壤。

耕作土壤表层的有机质通常低于百分之五。

腐殖化过程:各种有机化合物通过微生物的合成或在原植物组织中聚合转变为组成和结构比原来有机化合物更为复杂的新的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土壤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土壤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土壤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土壤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固体部分的形成、发展和功能的一门学科,它是地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面,我将对土壤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土壤的形成与发育1.土壤的定义及主要组成:土壤是由岩石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作用下形成的,含有有机质、无机质、水分、气体和生物体等成分的固体地球表层。

2.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母岩、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是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其中,母岩决定土壤的物质组成;气候影响土壤水分和温度条件;生物通过根系和分解有机物质等活动促进土壤形成;地形和时间影响土壤的堆积和发育速度。

3.土壤发生的过程:土壤发生分为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三个方面。

物理作用包括冲刷、风化、膨胀、收缩和淋溶等;化学作用主要包括氧化、水解、交换、溶解和沉淀等;生物作用包括植物的根系作用、土壤动物的活动和微生物的作用等。

4.土壤发育因素的评价指标:(1)土壤剖面的形态及土壤的层次性,即土壤剖面的土层结构与层次及土壤特征。

(2)土壤化学性质,如有机质、可交换性离子、土壤酸碱度等。

(3)土壤物理性质,如容重、质地、结构、持水性等。

5.土壤分类与命名:土壤分类是将土壤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划分与命名。

常见的土壤分类体系有国际土壤分类法(ISCS)和中国土壤分类法(CCS)。

二、土壤的基本性质1.土壤质地:指土壤颗粒的粒径分布和比例。

质地的主要组分有砂、粉砂、粘土等。

2.土壤结构:指土壤颗粒的空间排列方式。

常见的土壤结构类型有团聚结构、块状结构、柱状结构等。

3.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土壤的质量。

容重是反映土壤致密程度和通气性的重要指标。

4.土壤孔隙度:指土壤中未被固体颗粒填充的空隙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

孔隙度是影响土壤保水能力和透气性的重要因素。

5.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由植物和动物残体、分泌物以及微生物产生的物质组成的。

有机质对土壤的肥力、结构和水分保持起着重要作用。

6.土壤酸碱度:土壤酸碱度指土壤中酸性或碱性物质的含量。

土壤学期末复习重点

土壤学期末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原生矿物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其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发生改变的原始成岩矿物。

2.黏化过程是指土体中的矿质颗粒由粗变细而成黏粒,以及黏粒在剖面中积聚的过程,主要有残积黏化和淀积黏化两种。

3.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至母质的土壤纵断面4.盐化过程指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母质中含有的盐分,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通过土体毛管水的垂直和水平移动逐渐向地表积聚的过程。

5.淋溶土是指湿润土壤水分状况下,石灰充分淋溶,具有明显黏粒淋溶和淀积的土壤。

6.诊断层是用鉴别土壤类型,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7.高寒土指高山和亚高山草甸和草原植被下形成的、具有寒性土壤温度状况和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1的暗色表层的土壤8.次生矿物是原生矿物经风化后分解或重新形成的矿物,其化学组成、构造和性质都发生了改变。

9.诊断表下层位千表层之下,但有时因侵蚀等原因可以出现在或接近地表。

10.旱耕熟化在原来自然土壤的基础上,通过人为平整土地、耕翻、施肥、灌溉,以及其他改良措施,使土壤向有利千作物生长方向发育、演变。

11.富铁铝化过程指在湿热的生物气候条件下进行的脱硅作用和铁铝相对富集的作用,12.表面侵蚀是指由于雨滴(风力)的撞击径流水搬运而引起的表面土壤侵蚀二、简答题1.简述土壤空气的特点;土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气压高于大气,还原性气体高千大气,氧气的气压低于大气,水汽的质量分数总是多于大气,土壤空气成分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2. 简述原始成土过程;在裸露的岩石表面或薄层的岩石风化物上着生低等植物,如地衣、苔鲜及真菌、细菌等做生物。

在低等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下,开始累积有机质,并为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创造了条件。

3. 何谓土壤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指土壤高级分类单位大致沿纬线东西方向延伸,按纬度南北方向依次发生更替并且环绕地球分布的规律性。

如果不考虑地势起伏变化和海陆分异的影响,自赤道向两极分布的土壤类型依次为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灰化土和冰沼土等4. 何谓土壤的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指土壤高级分类单位大致沿经线南北方向延伸,按经度东西方向依次发生更替并纵跨大陆分布的规律性。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各章复习要点培训讲学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各章复习要点培训讲学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各章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一)基本概念1.土壤2.土壤肥力3.自然肥力4.人工肥力5.潜在肥力6.经济肥力(有效肥力)7.农业8.农业生产9.再生作用10.农业生态系统11.历史自然体12.大气圈13.生物圈14.岩石圈15.土壤圈16.水圈17.土被18.风化壳19.光合作用20.养分库21.矿质营养学说22.腐殖质学说23.归还学说24.土壤肥力递减肆25.发生学学说26.土地生产力27.土壤生产力28.土壤剖面29.土宜30.土壤基本物质组成。

(二)填空题1. 土壤是指固态地球具有能够生长的物质层。

2. 土壤与自然界其他物质实体的本质区别是。

3. 土壤肥力是土壤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以及的能力。

4. 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

5. 一般土壤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五种物质构成。

6. 土壤物质组成中,矿物质占土壤质量的_____%占土壤容积的_____%,有机质占土壤质量的_____%占土壤容积的_____%。

7. 土壤孔隙总量占土壤容积的_____%,其中水分占_____%,土壤空气占_____%它们二者是同处于_____之中,而随外界条件变化而相互_____。

8. 土壤生产率的大小主要是由_____、_____和_____共同决定的。

9. 土壤固相部分是由_____、_____和_____组成的。

10. 土壤空气成分主要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

11. 地球表面的一个圈层,主要由铝硅酸盐物质构成,称为_____或_____。

12. 地壳表面以上是_____圈,以下是_____圈,其中表面有_____圈_____圈和_____圈。

13. 土壤圈位于_____、_____、_____和_____的_____。

14. 农业土壤是_____、_____和_____综合作用的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大学张明炷版《土壤学与农作学》考试复习思路绪论1.土壤: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具有一定肥力得疏松层。

2.马克思曾说过“土壤就是世代相传得人类所不能出让得生存条件与再生产条件。

3.农业生产得任务就是什么?土壤在农业生产中有何重要作用?4.为什么要学习《土壤学》?5.土壤学:就是研究土壤得形成,演变,组成性质……第一章1.土壤肥力就是什么?答:所谓肥力,就就是土壤同时得不断得满足与调节植物对水、肥、气、热等生活条件要求得能力。

土壤肥力就是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等性质得综合反映。

土壤肥力就是各种土壤所共有得,也就是区别于自然界其她物质得最本质得特征。

2.五大成土因素:母质、气候、地形、时间、生物。

3.土壤就是由固相、液相与气相三相物质组成得疏松多孔体。

其中固相物质主要就是矿物质与有机质。

液相物质主要就是土壤水与溶于水中得物质。

气相包括氧、二氧化碳、氮及其她气体。

4.土壤质地地划分:沙土类、壤土类、粘土类。

5.不同质地类型得肥力特征综述如下:沙土类:物理性沙粒含量占80%以上,因此粒间孔隙大,毛管孔隙少,不保水,渗透性强,通气好,有机质分解快而累积少,不保肥,不耐肥,昼夜温差大。

所以沙性土常呈现有气、缺水、养分不足、土温不稳得矛盾状态。

粘土类:物理性粘粒含量占60%以上,因此粒间孔隙小,毛管孔隙多,保水、保肥性强,但通气透水性差,易旱易涝,昼夜温差小,土性偏冷,粘性塑性强,所以耕性不良,适耕期短。

壤土类:沙粒与粘粒得含量比例较合适,因此兼有砂土类与粘土类得优点。

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水、肥、气、热状况比较协调,耕性良好,适耕期长,适宜于大多数作件物生长,就是农业生产上比较理想得土壤质地。

6.“蒙金土”:上沙下粘得“蒙金土”则托水托肥,有利于作物得生长。

7.土壤有机质得组成?简答题[1]各种形态得动、植物残体。

[2]腐殖质[3]土壤微生物。

8.土壤有机质得矿质化过程(了解//)9.土壤有机质得腐殖质过程(了解)10.土壤有机质得转化条件?简答题思考题第五题11.土壤空气与土壤溶液(详细瞧一瞧)12.土壤空气组成与大气组成有何区别?灌排措施对土壤空气得组成有何影响?思考题第八题。

第二章1.土壤就是一个复杂得多孔体。

土壤孔隙性就是土壤固体颗粒间所形成得不同形状与大小孔隙得数量、比例及分布状况得总称。

2.土粒容重:单位体积(不包括孔隙体积)土壤固体土粒得重量。

常以2、65。

3.土壤容重:单位体积得自然状态土壤(包括孔隙)得干重。

4.土壤孔隙度:指一定体积得土壤中,孔隙得体积占整个土壤体积得百分数,也叫总孔隙度。

5.孔隙度+固体土粒容积=16.固体土粒容积=土壤容重/土粒容重7.孔隙度=1 土粒容重/土粒容重8.孔隙比:一定容积土壤中得孔隙容积与土粒容积得比值。

9.土壤孔隙比=孔隙度/(1孔隙度)10.当量孔径:一定得土壤水吸力相当得孔径。

d=3/S d当量孔径 S土壤水吸力11.土壤孔隙分级?根据土壤孔隙得大小与性质进行分级,分级得标准有许多种,一般将其分为三级,(1) 无效孔隙:也称非活性孔隙,孔隙直径小于0、002mm (也有人主张小于0、0002mm),常为束缚水充满,在这样细小孔隙中得水分,由于牢固地被土粒吸持,不能自由移动,作物无法吸收利用,土壤通气性也很差。

无效孔隙容积占土壤容积得百分数为无效孔院度。

(2)毛管孔隙:孔径一般为0、002~0、06mm,其中得水分借毛管力作用而保持、贮存与运动(有资料表明孔径为0、002~ 0、 02mm得孔隙中,毛管水活动最强烈),容易为作物吸收利用,就是对作物最有效得水分。

土壤中毛管孔隙得容积占土壤容积得百分数为毛管孔隙度。

(3)通气孔隙:孔径大于0、06mm,常被空气占据,通气、透水,不具有毛管作用,故也叫非毛管孔隙。

通气孔隙容积占土壤容积得百分数为通气孔隙度。

可见,土壤孔隙度应就是以上三种孔隙度得总与。

12.土壤结构得类型:块状、核状、柱状与棱柱状、片状与板状以及团粒状等。

13.为什么说具有团粒结构得土壤就是最肥沃得土壤?P18 思考题14.土壤胶体:土壤中1100nm之年得微细土粒(胶粒)分散在微粒间溶液(土壤溶液)所组成得体系,就就是土壤胶体。

15.土壤胶体按其成分与来源得不同可分为:无机胶体、有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16.自然界得土壤通常都同时带有正电荷与负电荷。

17.土壤胶体产生电荷得原因?(知道三种)[1]同晶置换作用[2]胶体表面得解离[3]晶格断裂18.土壤胶体得双电层构造(用图表示)19.阳离子得交换作用?通常带负电荷得土壤胶体表面吸收有许多阳离子,这些阳离子能与土壤溶液中得阳离子进行交换,此即阳离子得交换作用。

20.阳离子交换作用得几个特点?[1]就是一种可逆反应[2]等当量交换[3]受质量作用定律支配21.土壤胶体上吸收得阳离子可分为两类:一类就是可以使土壤变酸得致酸离子H+与Al3+,另一类就是盐基离子如Ca2+ Mg2+ K+ Na+ NH4+ 等。

22.盐基饱与度:土壤胶体上得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总量得百分数。

23.盐基饱与度=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阳离子交换总量24.我国土壤南酸北碱25.阳离子叫唤量与盐基饱与度就是土壤保肥、供肥、稳肥得两个重要指标。

26.土壤离子交换作用对肥力性状得影响?[1]影响土壤物理性状[2]影响土壤养分有效性[3]影响施肥方式与效果。

27.交换性酸度:用过量得中性盐与土壤胶体发生生交换作用,使土壤胶体上得H+ Al3+进入土壤溶液而表现出来得酸度有反应方程式 P2728.水解性酸度:用弱酸强碱组成得盐从土壤胶体上交换出来H+、Al3+所产生得酸度。

方程式等 P2729.土壤碱度主要决定于土壤中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以及土壤胶体上交换性钠得含量。

思考题30.土壤碱度液相指标:通产以碳酸根及重碳酸根得含量作为土壤碱度得液相指标。

31.土壤碱度固相指标:土壤胶体上得钠离子饱与度作为衡量碱度得固相指标。

32.土壤具有缓冲性能得主要原因有如下两个方面?土壤胶体上存在着许多盐基离子土壤溶液中弱酸及其盐类得存在33.土壤通气性:土壤气体交换得性能。

主要指土壤与近地面大气之间得气体交换,其次就是土体内部得气体交换。

名词解释34.土壤通气型产生得原因主要有两个:一就是空气流动引起得整体空气交换;二就是通过扩散作用进行得个别气体成分得交换。

35.影响土壤通气性得因素(原因)?简答题[1]土壤与大气间温度与大气压得差异[2]土壤含水量得变化[3]土壤中空气孔隙得数量、大小及联通程度[4]土壤与大气或相邻土层得氧与二氧化碳得浓度差36.通常采用得土壤通气性指标有以下几种?简答或各点得名词解释[1]土壤呼吸系数: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土壤表面扩散出得CO2容积对消耗O2得容积比率。

[2]土壤中得氧得扩散率:每分钟内扩散通过每平方厘米土层氧得克数。

[3]土壤通气量:单位时间单位压力下,通过单位体积土壤得空气总量。

[4]土壤得通气孔隙度:[5]土壤得氧化还原电位37.土壤氧化还原作用?指土壤中某些无机物质得电子得失过程。

38.影响氧化还原电位得因素:土壤通气性、土壤水分状况、植物根系得代谢作用、土壤中易分解得有机质含量。

39.土壤热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土壤水分与空气得运动,而且影响土壤微生物得活动,养分得转化,植物得生长发育与产量得高低,就是土壤肥力得重要因素之一。

40.土壤得热特性有三个三个特性得概念?1土壤热容量:指单位质量或单位容积土壤温度升高1℃所需得热量。

2土壤导热率:厚度为1cm’得土层温度相差1℃时,每秒钟通过面积为1cm2断面得热量。

3土壤导温率:指单位面积上,单位距离得土壤温度相差1℃时,单位时间内传导得热量所产生得温度变化值。

41.作物得养分种类大致分为两类大量元素氮磷钾钙镁硫微量元素铜铁锌锰硼42.氮素磷素钾素 P39/4043.土壤中得养分一般分为两种形态一就是速效态养分,二就是迟效态养分。

44.简述土壤水分状况与养分有效化得关系?思考题26 答案在P42第三章1.土壤中主要得水分类型有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

2.了解以上几种水分3.根据毛管水与地下水得联系情况与所处地形部位,可将其分为上升毛管水与悬着毛管水两种。

4.重力水可分为两种,即自由重力水与支持重力水。

5.自由重力水支持重力水得概念。

6.饱与持水量(全持水量):当土壤中全部孔隙都被水充满,也就就是土壤所含得重力水达到饱与时得土壤含水量。

7.土壤水分常数有七个,七个常数得概念。

8.稀释系数9.凋萎系数10.最大分子持水量11.毛管断裂含水量12.田间持水量13.毛管持水量14.全持水量15.土壤水分有效性:指土壤水分就是否能被作物利用及其被利用得难易程度。

16.土壤含水量得表示方法最常用得有两种?重量百分数容积百分数 P52 5317.18.土水势:水分从土壤移动做功所需要得能量即为系统得土壤水势能。

19.土水势由基质势与重力势、压力势、溶质势构成。

分别理解她们得概念20.土壤水吸力与土水势得区别?1土壤水吸力只包括基质吸力与溶质吸力,相当于基质势与溶质势,而不包括其她分势。

2在概念上土壤水分得能态可用土壤对水分得吸力表示。

21.土壤水吸力就是随含水量得多少变化得。

22.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能表示土壤水分吸附或释放过程中得水量与水势相关关系得曲线23.影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得因素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温度。

24.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得测定有张力计法、压力薄膜法。

25.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得应用?a)进行土壤基质势与含水量得换算。

b)了解土壤基质势与当量孔径得关系c)计算土壤得容水度26.土壤水分得滞后作用:在同一土壤水吸力下,脱水过程得含水量总比吸水过程得含水量高,这种现象称为之后作用。

27.对滞后现象产生得原因有多种,其中“瓶颈”作用解释最有意义。

P65 6628.土壤水分能量概念在土壤水研究中得意义重要作用?思考题a)有利于研究不同土壤基质得水分特性。

b)有利于研究土壤水得运动。

c)有利于研究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中水分得相互关系。

29.何谓SPAC?在SPAC水分关系中具体由哪些特征?第四章1.盐碱土就是各类盐化土与盐土以及碱化土与碱土得统称。

2.中性盐3.碱性盐4.盐化土5.盐土6.碱化土7.碱土8.我国盐碱土得特点?简答a)分布广几乎遍及所有得气候带b)面积大c)类型多9.我国盐碱土区(用图来记忆)a)滨海盐碱土区b)华北盐碱土区c)西北半干旱盐渍土区d)西北干旱盐碱土区e)东北盐碱土区10.简述自然条件对盐渍土形成得影响?a)干旱得气候条件b)较高得地下水位与矿化度c)低平得地形条件d)含盐母质与土壤质地得影响e)生物得聚盐作用11.次生盐渍化过程:由于灌溉管理不当引起得非盐渍化得土壤发生盐渍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