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

合集下载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B00000342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程授课学院:数字经济学院学分学时:64一、课程定位《计算机应用基础》为大学生必修课程,是公共基础课,旨在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信息化处理能力: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Office办公自动化处理能力、计算机应用安全管理能力等。

二、课程目标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 办公软件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

1、知识目标1)计算机基础知识;2)Windows操作系统基础知识;3)Office办公软件基础知识;2、能力目标1)具备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文件管理能力;2)具备基于Office20XX的基本的文档操作和应用能力;3)具备基于Office20XX的基本的表格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4)具备基于Office20XX的基本的演示文稿制作能力;5)具备基本的Internet操作能力;3、素质目标1)具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2)具有改革开放的意识和强烈的竞争意识;3)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以及较强的法制观念;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质量服务意识;5)具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6)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的协调能力及独立工作的能力;7)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三、课程设计1、设计思想教学内容框架总体设计思路以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组成并了解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为起点,通过Windows操作系统实现合理的文件管理及基本的文件操作为引导,进而掌握使用最常用的Office办公软件进行文档编辑、表格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及演示文稿的制作。

课程开发和学习情境设计,整个学习领域由以下学习情境(课程单元)组成:2、课时分配建议本课程课时为62课时,其中理论教学32课时,实践教学30课时。

3、课程单元描述课程单元1四、课程评价(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评价及方式说明学生的成绩评定以主要根据理论知识的掌握(为总结性考核,占50%)、考勤(占10%),课堂提问(占10%)、作业(占10%)、企业教师技能评定(占20%)等五方面构成。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电子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电子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电子教案一、课程简介《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面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

本课程内容涵盖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基础、多媒体技术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通用性。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设置。

熟练掌握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使用方法。

了解网络基础知识和常用网络工具的使用。

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多媒体软件的应用。

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完成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基本任务。

能够运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和演示文稿制作。

能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交流沟通和资源共享。

能够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简单的图像处理、音频视频编辑。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思维。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安全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三、课程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发展、分类和应用。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和软件)。

数制与编码。

计算机病毒与防治。

2、操作系统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桌面、窗口、菜单、文件和文件夹管理等)。

系统设置(控制面板、设备管理器等)。

磁盘管理和文件系统。

3、办公软件Word:文档的创建、编辑、排版、打印设置等。

Excel:工作表的创建、数据输入与编辑、公式与函数的应用、图表制作、数据管理与分析等。

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创建、编辑、动画效果设置、幻灯片切换、演示文稿的放映等。

4、网络基础网络的概念、分类和拓扑结构。

TCP/IP 协议和 IP 地址。

网络连接和设置。

浏览器的使用和网络信息搜索。

5、多媒体技术多媒体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图像、音频和视频的基础知识。

常用多媒体软件(如 Photoshop、Audition、Premiere 等)的基本操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完整版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完整版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完整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2、使学生熟练掌握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

3、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和演示文稿制作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包括网络浏览、信息搜索和电子邮件的使用。

5、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了解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和网络安全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Windows 操作系统的操作技巧,如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2)办公软件中 Word 的排版、Excel 的函数运用和 PowerPoint 的设计制作。

(3)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应用。

2、难点(1)Excel 复杂函数的理解和应用。

(2)PowerPoint 中动画效果和切换效果的合理搭配。

(3)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对相关概念有清晰的认识。

2、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

3、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4、讨论法:组织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设备1、计算机教室,配备足够数量的计算机。

2、投影仪,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演示操作。

3、网络连接,以便学生进行网络学习和资源搜索。

五、教学过程1、导入(约 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计算机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实例,如智能家居、在线办公、电子商务等,引起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计算机应用基础。

2、计算机基础知识讲解(约 20 分钟)(1)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第一代计算机到现代的微型计算机,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

(2)讲解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包括硬件(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等)和软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全套课件-《计算机应用基础(Win7+Office 2010)》_完整

全套课件-《计算机应用基础(Win7+Office 2010)》_完整

1.5.1 不同二进制码的优点
二进制并不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但是计算机内部却采用二进制表示信息,其主 要原因有以下4点。 • 电路简单:计算机是由逻辑电路组成的,逻辑电路通常只有两个状态。例如:开关的 接通与断开,电压电平的高与低等。这两种状态正好用二进制的0和1来表示。若采用 十进制,则要求处理10种电路状态,相对于两种状态的电路来说是很复杂的。 • 工作可靠:两种状态代表两种数据信息,数字传输和处理不容易出错,因而电路更加 可靠。 • 简化运算:二进制运算法则简单。例如,求和法则有3个,求积法则有3个。 • 逻辑性强:计算机工作原理是建立在逻辑运算基础上的,逻辑代数是逻辑运算的理论 依据。二进制只有两个数码,正好代表逻辑代数中的“真”与“假”。
1.2 计算机的分类与应用
计算机的种类很多,从不同角度对计算机有不同的分类方法,随着计算机科学 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应用水平越来越高,正在改变着 人们传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本节将介绍计算 机的分类和主要应用领域。
1.2.1 计算机的分类 2.2.2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计算机有许多部件组成,但总的来说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即 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系统是组成计算机系统的各种物理设备的总称,是计算机系统的物质基础, 如CPU、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计算机硬件系统又称为【裸机】,裸机只 能识别由0、1组成的机器代码,没有软件系统的计算机几乎是没有用的。
计算机软件系统指的是为使计算机运行和工作而编制的程序和全部文档的总和。硬件 系统的发展给软件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开发环境,而软件系统的发展又给硬件系统提出 了新的要求。
1.3.2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方式如下图所示。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的第四章,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Internet的基本应用、计算机安全与防护。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

2. 使学生掌握Internet的基本应用,如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Internet的基本应用、计算机安全与防护。

难点: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网络协议、计算机安全防护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算机、投影仪、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鼠标、键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网络和技术是如何应用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

通过示例图和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网络协议的作用和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Internet的基本应用,如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等。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浏览器和电子邮件客户端。

4.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Internet上的有趣经历,加深对Internet应用的理解。

6.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绘制计算机网络结构图、设置电子邮件客户端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Internet的基本应用;计算机安全与防护。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网络应用并分析其优缺点。

答案:略。

2. 题目:绘制计算机网络结构图。

答案:略。

3. 题目:设置电子邮件客户端。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计算机网络、Internet应用和计算机安全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实际操作方面还需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增加课堂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探索未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领域,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 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是一种能够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的电子设备,它能够执行指定的操作并生成结果。

2. 计算机系统由哪些硬件组成?计算机系统由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外部设备(如显示器、键盘)等硬件组成。

3. 什么是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软件是用于控制计算机系统和执行特定任务的程序代码的集合。

4. 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软件,它负责管理计算机资源、控制程序执行、提供用户界面等功能。

5. 什么是网络?网络是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相互连接起来以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第二章:常用应用软件1. 什么是文字处理软件?文字处理软件是一种用于创建、编辑和格式化文档的应用软件,如Microsoft Word、Adobe InDesign等。

2. 什么是电子表格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是一种用于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的应用软件,如Microsoft Excel、Google Sheets等。

3. 什么是演示文稿软件?演示文稿软件是一种用于制作演示文稿和展示内容的应用软件,如Microsoft PowerPoint、Prezi等。

4. 什么是数据库软件?数据库软件是一种用于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的应用软件,如MySQL、Oracle等。

5. 什么是图像编辑软件?图像编辑软件是一种用于处理、编辑和创建图像的应用软件,如Adobe Photoshop、GIMP等。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1. 什么是局域网?局域网是指在一个较小的地理范围内相互连接的计算机和设备组成的网络,如家庭网络或办公室网络。

2. 什么是广域网?广域网是指覆盖较大地理范围的计算机网络,通常是通过公共的网络基础设施连接起来的。

3. 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是指全球范围内相互连接的计算机网络,它是由许多局域网和广域网组成的。

4. 什么是IP地址?IP地址是用于在互联网上唯一标识一台计算机或设备的一组数字。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课后习题1、自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至今,电子计算机经历了哪几代的发展?答:共经历了四代发展,分别是:第一代(1946—1957年)主要逻辑部件采用电子管,因此也称这一代为电子管时代;第二代(1957—1964年)主要逻辑部件采用晶体管,因此也称晶体管时代;第三代(1964—1970年)主要逻辑部件采用集成电路,因此也称集成电路时代;第四代(1970—至今)主要逻辑部件采用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什么是计算机网络?答: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是通过通信线路将分布在不同地域的计算机互联,按照规定的网络协议相互通信,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3、进制转换:(1101.101)2=(13.625)10(198.15)10=(11000110.001001)2(110011)2=(63)8 (372)8=(11111010)2(10011101001)2=(4E9)16 (1F7)16=(111110111)24、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是由哪几大部分组成?中央处理器包括哪两部分?答:硬件系统包括五大部分,分别是: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中央处理器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

5、什么是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软件是如何分类的?答:计算机软件:为了运行、管理和维护计算机所编制的各种程序,连同有关说明资料的总和。

计算机软件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

6、什么是计算机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多媒体系统是如何组成的?答:计算机多媒体:是指使用计算机技术将文字、图形、声音、图像等信息媒体集成到同一个数字化环境中,形成一种人机交互的数字化信息综合媒体。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处理多种信息媒体的综合技术,主要包括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技术、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多媒体人机界面技术和数字化信息技术等。

计算机多媒体系统分为多媒体硬件系统和多媒体软件系统。

《计算机应用基础》完整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完整教案
*读操作(Read):按地址从存储器中取出信息,不破坏原有的内容,称为对存储器进行“读”操作。
*写操作(Write):把信息写入存储器,原来的内容被覆盖,称为对存储器进行“写”操作。
*主频主频是衡量CPU运行速度的重要指标。它是指系统时钟脉冲发生器输出周期性脉冲的频率。通常以赫兹(Hz)为单位。目前的奔腾Ⅵ微处理器的主频已高达1.5GHz、2.2GHz。
由此介绍十进制到其它进制的转换;
其它进制到十进制的转换;
二进制与八进制的转换;
二进制与十六进制的转换;
对于整数的情况、小数的情况、混合数据的情况的不同处理。
详细内容与要求
第三讲、数据编码和进制转换(2学时)
1、编码指采用少量的基本符号按照一定原则,用以表示大量的、复杂多样的信息。
1)BCD编码
BCD码是指“二-十进制码”,即一位十进制对应四位二进制数。
4、计算机的分类:
1)、根据规模大小分类: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机、
2)、根据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
5、计算机的主要应用
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计算机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人工智能、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注:记住一些专用名字的缩写
详细内容与要求
第二讲、计算机系统(1学时)
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两者相辅相成,构成计算机系统的统一体。
阶段
年份
物理器件
软件特征
应用X围
第一代
46-57
电子管
机器语言、汇编语言
科学计算
第二代
58-64
晶体管
高级语言
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工业控制
第三代
65-70
小规模集成电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应用基础》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认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________。

A.1946年
2.自计算机问世至今已经经历了四个时代,划分时代的主要依据是计算机的
________。

D.构成元件
3.计算机应用中最诱人.也是难度最大且目前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是
____。

A.人工智能
4.用来表示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英文缩写是____。

C.CAD
5.信息实际上是指____。

D.处理后的数据
6.计算机主机箱内,起到连接计算机各种部件的纽带和桥梁作用的是
________。

B.主板
7.通常所说微型计算机中的“奔3”(PⅢ)或“奔4”(PⅣ)指的是____。

A.CPU的型号
8.下列计算机存储器中,读写速度最快的是____。

A.内存
9.ROM中的信息是____。

A.由计算机制造厂预先写入的
10.下列四组数中依次为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符合这个要求的是____。

D.11,77,19
11.具有多媒体功能的微型计算机系统,通常都配有CD-ROM,这是一种____。

D.只读光盘存储器
12.计算机显示器画面的清晰度决定于显示器的____。

C.分辨率
13.打印机是计算机系统的常用输出设备,当前输出速度最快的是____。

C.激光打印机
14.微型计算机的技术指标有多种,而最主要的应该是____。

B.主频.字长和内存容量
15.通常所说的64位CPU的位数即指____。

B.字长
16.在Windows桌面上有某一应用程序的图标,要打开该应用程序的窗口,
应。

C.双击该应用程序的图标
17.下列操作中,能在各种中文输入法切换的是。

A.用Ctrl+Shift键
18.下列操作中,能实现中英文输入切换的是。

B.用Ctrl+空格键
19.在Windows中,若一个程序长时间不响应用户要求,为结束该任务,应使用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