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美洲1 学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6.3美洲导学案设计

学习内容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三节美洲第一课时学科组中心备课人课型审核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美洲的地理位置,了解“地理大发现”与“新大陆”的联系,了解北美洲、南美洲、拉丁美洲的界线和范围。
2.运用地图,归纳南、北美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并比较南、北美洲的地形和气候差异,学会运用比较法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3.运用地图,分析地形对美洲气候的影响,并进一步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4.观察大洲的地形特征,学会绘制其地形简图;运用气温、降水等相关资料,学会判别气候类型。
学习重难点南、北美洲地形的特征。
学法指导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板图教学过程学法指导[导入新课]:(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视频)知识点一:新大陆——位置范围【自主学习】1.读图6-28总结美洲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美洲位于__(东/西)半球。
※纬度位置北美洲跨____、____、____三带,大部分在____带。
南美洲跨_____带和_____带,大部分在____带,没有_____带。
※海陆位置注意聆听,抓住关键信息,小组抢答大洲的地理位置一般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来描述,请同学们通过读图分析完成要求,逐步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西印度群岛:西印度群岛位于___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它由众多的大小岛屿组成,其中最大的岛屿是_________。
古巴盛产甘蔗,有“世界糖罐”之称。
【合作探究】读图分析中美地峡和巴拿马运河的重要意义。
*知识点二: 新大陆——国家语言【自主学习】1、北美洲最大的国家是_______,其次是_________,两国都通行____语。
2、南美洲最大的国家是_______,_________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由于历史上长期受_______和_________的殖民统治,通行拉丁语系。
【合作探究】理解认识拉丁美洲和南美洲的区别。
知识点三: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地形【自主学习】读图6—32北美洲地形分布图和6—38南美洲地形分布图完成北美洲:认真阅读课本中的文字内容并圈画出重要内容参考一下从美国东海岸的纽约到西海岸的旧金山的航线距离长短,逐步养成独立自主思考地理问题的习惯。
七年级地理下册 6.3 美洲(第1课时)教案 湘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地理下册6.3 美洲(第1课时)教案(新版)湘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地理下册6.3 美洲(第1课时)教案(新版)湘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地理下册6.3 美洲(第1课时)教案(新版)湘教版的全部内容。
《美洲》(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纬度、海陆).(2)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这里的国家及通用语言.(3)通过读图分别了解两个大洲的地形特征.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形图,对比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地形异同之处.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和素养,认识到不同地理事物存在的差异。
【教学重点】(1)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
(2)南、北美洲的地形特征.【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南、北美洲的地形特征差异,熟练掌握对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问题导入:位于西半球的大洲主要有哪些?(学生回答)明确:北美洲和南美洲。
过渡:同学们,你对美洲了解多少?你知道美洲的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块曾经的“新大陆”吧!二、新课学习(一)“新大陆”(1)“新大陆”的由来美洲的全称:“亚美利加洲”由来:美洲又被称为“新大陆".因为在500多年前,生活在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居民,几乎不知道它的存在。
15~17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才结束了亚欧大陆与美洲“新大陆”之间长期相互“隔绝”的局面。
七年级地理下册 6.3 美洲教案1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6.3美洲(1)的存在,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塔,便以亚美利哥的名字为这个“新大陆”命名,并仿照其他大洲的名称词尾形式称为“亚美利加州”,简称美洲。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了解美洲。
互动探究探究一:新大陆新大陆读图接受新大陆和美洲大陆名字的由来。
简单介绍中美地峡,巴拿马运河,西印度群岛,强调白令海峡以及巴拿马运河的地理分界线作用和交通作用2、美洲的地理位置读图1)说说美洲的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
2)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在哪里?总结美洲的地理位置(对照前面所学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完成要求,逐步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北美洲:⑴最北在北极圈以北,最南在赤道以北,最东在30°w以东,最东在180°经线以东。
⑵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南面与南美洲相连,以巴拿马运河为分界线,西北隔白令海峡与亚洲望相通过读图、识图、讨论等教学形式,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利用图表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启发和引导,使学生通过读图自主探讨问题,使学生望。
⑶主要位于西半球、北半球。
南美洲:⑴最北在赤道以北,最南在60°S以北,最东在30°w以东,最西在80°w以西。
⑵临墨西哥湾、加勒比海,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麦哲伦海峡)。
⑶主要位于西半球、南半球。
(查漏补缺,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指导学生。
最后教师进行综述。
)读图、阅读材料了解巴拿马运河、白令海峡、西印度群岛等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意义。
教师讲述:巴拿马运河是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有学生了解这些知识,鼓励学生讲解,锻炼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平日中对地理事物、地理问题的搜集、思考。
逐步养成独立自主思考地理问题的习惯。
线,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它的开凿大大缩短了太平洋到大西洋的航程,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
穿过白令海峡的“三线”1、亚洲于北美洲的分界线2、俄罗斯与美国的国界线3、国际日期变更线承转:为什么新闻播报时说道巴西等南美洲国家时会说是拉丁美洲的国家?拉丁美洲和南美洲有何区别?为什么叫做拉丁美洲?探究二:拉丁美洲查找资料了解拉丁美洲的来源、含义、语言、国家等。
地理湘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 6.3美洲1教学设计

第六章第三节美洲(1)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美洲的地理位置,明确北美洲、南美洲、拉丁美洲的范围。
2.运用地图,归纳南、北美洲的地形特征,并比较南、北美洲的地形差异,学会绘制其地形简图。
3.运用地图归纳南、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学会分析地形对美洲气候的影响,并进一步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4.知道美洲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了解美洲部分国家的主要经济部门。
5.通过学习“地理大发现”与“新大陆”的联系,能体会人类探索自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南、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难点:地形对美洲气候的影响【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美洲的地理位置,明确北美洲、南美洲、拉丁美洲的范围。
2.运用地图,归纳南、北美洲的地形特征,并比较南、北美洲的地形差异,学会绘制其地形简图。
3.通过学习“地理大发现”与“新大陆”的联系,能体会人类探索自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简述美洲的地理位置,明确北美洲、南美洲、拉丁美洲的范围。
2.归纳南、北美洲的地形特征,并比较南、北美洲的地形差异。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第六章第三节《美洲》(并板书),先请同学们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出示学习目标“过渡语”:首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熟悉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过渡语”:明确了学习目标,让我们带着目标开始学习。
拿出学案,根据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二、先学环节(一)出示自学指导(学法指导:读课本20——25页图文资料,在课本上勾划并记住以下问题的答案, 10分钟。
)1.读课本20页图6-28,找出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秘鲁、智利、哥伦比亚这几个国家。
2.结合课本21页、22页四个阅读内容和有关地图,说出穿过白令海峡的三线;巴拿马运河开通的意义;中美地峡和西印度群岛的位置。
3.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其次是,两国通行语,加拿大有一部分居民讲语。
4.拉丁美洲是指地区,目前主要通行语和语,其中巴西通行语。
七年级地理下册 6.3 美洲(第1课时)学案 湘教版

第六章第三节美洲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2.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这里居民组成和语言与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的差异。
3. 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使学生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主要经济部门。
二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
2.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3.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4.使学生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主要经济部门。
(二)教学难点1.使学生逐步学会熟练的掌握对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2.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三课前准备区(自主学习教材,独立思考问题)(一)知识梳理知识点一:“新大陆”自主学习1.根据图1—31说出美洲的地理位置。
美洲大部分位于(东、西)半球。
北部濒临,西临,东临,西隔与亚洲相望。
2.读教材P24的第一、二、三小节“美洲是‘亚美利加州’的简称……”思考:(1)美洲为什么又叫“新大陆”?(2)“新大陆”是谁发现的?(3)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什么?并且在图1—31美洲的国家和地区上标出。
小组合作1.集体阅读教材P24的最后两节“穿过白令海峡的‘三线’……”思考:(1)白令海峡的宽度是多少?(2)穿过白令海峡的“三线”指哪“三线”?在图1—31 美洲的国家和地区上找出大致位置。
(3)传说中印第安人的祖先是谁?2.集体阅读教材P25的第二节“中美地峡是指墨西哥以南……”思考:(1)中美洲的地形是怎样的?(2)在图1—31中找出中美洲的7个国家,并且作出标示。
(3)中美洲有哪些人种?3.集体阅读教材P25“巴拿马运河……”思考:(1)巴拿马运河开凿于何年代?(2)巴拿马运河的归属权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4.集体阅读教材P25最后一节“西印度群岛呈弧形排列在加勒比海……”在图1-31中找出加勒比海并且画出位置。
6.3美洲学案第1课时(湘教版七年级下)

6.3第一章第三节美洲学案第1课时(湘教版七年级下)【学习目标】1.了解美洲大陆的位置,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2.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这里的居民组成和语言。
3.利用地图分别了解北美洲的位置、地形、气候特征,并会分析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1.巴拿马运河及其地位2.南、北美洲的地形特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目标是:1.了解美洲大陆的位置,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2.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这里的居民组成和语言。
3.利用地图分别了解北美洲的位置、地形、气候特征,并会分析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二、自学指导一阅读教材第一框“新大陆”我们可以知道:1.美洲大陆是一个整体,人们在美洲大陆中部的地峡的最狭窄部位开凿了运河,并以此作为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该运河大大缩短了洋和洋的航程,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
2.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其次是。
它们都曾是等国的殖民地,两国通行语。
3.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通常被称为洲。
历史上该地区长期遭受和的殖民统治,目前主要通行语和语。
教师纠错,总结三、自学指导二阅读教材P26、P27和图1-35,了解北美洲的位置、地形、气候1.北美洲位于半球的北部,面积居世界第位。
2.在图1-35中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从纬度位置上看北美洲和亚洲一样南北跨低中高三个纬度带,但大多数地区属于五带中的带。
从海陆位置看,北美洲北临洋,西临洋,东临洋;西北隔和亚洲相望,南部陆地上隔和南美洲相连。
3.从图1-35北美洲地形图我们不难看出北美洲的地形特点:(1)平均海拔(2)地势(3)地形分为。
西部是,中部是,东部是(4)不少湖泊地形受到作用的影响。
4.读P29图1-41“美洲气候图”我们可以看出(1)北美洲南北跨温度带,气候类型(2)北美洲以气候和气候为主。
(3)西部太平沿岸的气候多呈状分布教师纠错,总结四、自学指导三列表对比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五、合作探究看教材P29图1-41和1-42,联系北美洲的地形思考完成下列问题:(1)北美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为什么局限于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带?(2)在北美洲中部,为什么冬季寒冷的气流能长驱直入到达墨西哥湾沿岸?解析: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区位于西部山系的迎风坡,能接受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面受南北走向的高大山系阻挡,太平洋水汽难以进入北美大陆的内部,因而北美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局限于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带。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三节 美洲(第1课时)学案 (新版)湘教版

主要流经国家
长度
密西西比河
亚马孙河
【达标检测】
1、巴拿马运河直接沟通了(A)
A、太平洋、大西洋B、大西洋、印度洋C、太平洋、印度洋D、太平洋、北冰洋
2、连接南北美大陆的天然桥梁是(C)
A、巴拿马运河B、西印度群岛C、中美地峡D、墨西哥高原
3、下列关于白令海峡的叙述,错误的是:(A)
A.180°经线穿过白令海峡B.国际日期变更线穿过白令海峡
【自主学习】
1、参看地图册,书本P20页图6-28、P21-22阅读材料、P23页图6-32、P24页图6-38,完成《填充图册》P14-15页练习一、二、三题的第1小题填图题(速度快的同学可以选做填空题)。
【本节知识建构】
【合作探究】
1、请你根据学习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探究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套用下列方式)。
2、说说北美洲、南美洲的地形特征(从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地势起伏状况、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四个方面)
3、南、北美洲地形有何异同?(借用书本P23页活动的图)
【知识拓展】
运河名称
所属国家
划分大洲沟通的大洋Βιβλιοθήκη 不必绕道巴拿马运河
南美洲南端的_______海峡
苏伊士运河
非洲南端的_______
河流
发源地
流向
7、哥伦布从西班牙向西航行到西印度群岛,途经的大洋是(B)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
8、北美中央大平原的南部,主要由冲积而成。(C)
A.圣劳伦斯河B.科罗拉多河C.密西西比河D.亚马孙河
9、关于北美洲地形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B.东部为高大山系,西部为高山高原
广东省佛山市七年级地理下册6.3美洲教案1(新版)湘教版

-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预习进度的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接触美洲地理知识,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意识。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美国纽约和巴西亚马逊雨林的视频,引出美洲地理多样性的主题。
- 亚马孙雨林的保护:亚马孙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对全球气候具有重要作用,面临过度开发、森林砍伐等威胁。
- 美国农业带的分布:美国农业带的形成与气候、地形等地理因素密切相关,对全球农产品供应具有重要影响。
- 北美洲城市化进程:北美洲城市化程度高,面临城市扩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8. 美洲地理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美洲的地形特征
- ① 北美洲地形以山地、高原、平原为主,如落基山脉、密西西比河流域、加拿大地盾等。
- ② 南美洲地形复杂,包括安第斯山脉、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等。
4. 美洲的自然资源与经济
- ① 北美洲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农业发达,工业以制造业为主。
- ② 南美洲资源丰富,包括石油、矿产、森林等,农业以咖啡、可可、糖等为主,工业发展较为落后。
- ② 地形因素对交通的影响:安第斯山脉、落基山脉等地形对美洲大陆的交通线路具有重要影响。
- ③ 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美洲各国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对经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如加拿大的石油开采、巴西的矿产开发等。
板书设计采用简洁明了的表格形式,突出重点,易于学生记忆。同时,加入生动有趣的插图和颜色搭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地理核心素养:地理观察与认知能力,通过对美洲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探讨,提升学生从空间角度观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地理思维与判断能力,通过案例研究,如巴西的农业转型、北美五大湖区的工业发展,训练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地理情感与价值观,强化学生对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性问题的认识,培养其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课程强调实践性与综合性,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形成对美洲地理特征的深刻理解和批判性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美洲:
⑴最北在赤道以北,最南在60°S以北,最东在30°w以东,最西在80°w以西。
⑵临墨西哥湾、加勒比海,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麦哲伦海峡)。
⑶主要位于西半球、南半球。
(查漏补缺,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指导学生。最后教师进行综述。)
3、阅读课文内容了解拉丁美洲的来源、含义、语言、国家。
⑶主要位于西半球、北半球。
2南美洲:⑴最北在赤道以北,最南在60°S以北,最东在30°w以东,最西在80°w以西。
⑵临墨西哥湾、加勒比海,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麦哲伦海峡)。
⑶主要位于西半球、南半球。
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指导学生。最后教师进行综述。)
鼓励学生讲解,锻炼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拉丁美洲的来源、含义、语言、国家等
北美洲:
⑴最北在北极圈以北,最南在赤道以北,最东在30°w以东,最西在180°经线以东。
教师讲述引言
简单介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
事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分析总结美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听讲
学生听讲
学生读图小组讨论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⑵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南面与南美洲相连,以巴拿马运河为分界线,西北隔白令海峡与亚洲望相望。
难点:通过读图,分别了解两个大洲地形方面的特征
教法
选择
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课型
新授课
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学挂图、பைடு நூலகம்图
是否采用多媒体
是
教学
时数
3课时
教学
时数
第1课时
备课
总数
第7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主备人:李爱明备课组长签字:学科主任审核签字: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公元1507年,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根据他对美洲大陆的考察见闻,写了一本《海上旅行故事集》,向世界宣布美洲这个“新大陆”的存在,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塔,便以亚美利哥的名字为这个“新大陆”命名,并仿照其他大洲的名称词尾形式称为“亚美利加州”,简称美洲。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了解美洲。
课题
6.3美洲1学案(湘教版七年级下)
学习
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2、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这里居民组成和语言与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的差异。
3、通过读图,分别了解两个大洲地形方面的特征
重点
难点
重点: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小结
出始目标要测试题
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学生回答问题
回答问题
课堂练习
作业设置
教
学
反
思
等级评价
(A/B/C/D)
检查
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时间:签查(盖章):
4、运用地形图1-35、1-36读图分析对比分析南美洲、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5、阅读资料,了解巴拿马运河经济和战略意义。
五、检查自学效果
六、总结本节课内容
七、目标检测相关内容。
1北美洲:⑴最北在北极圈以北,最南在赤道以北,最东在30°w以东,最西在180°经线以东。
⑵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南面与南美洲相连,以巴拿马运河为分界线,西北隔白令海峡与亚洲望相望。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学法指导:
1、通过阅读“新大陆”了解每周名称的由来;
2、读图1-31总结美洲的地理位置
四、探究学习任务
1、简单介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穿过白令海峡的三线,中美地峡,巴拿马运河,西印度群岛强调白令海峡以及巴拿马运河的地理分界线作用和交通作用
2、读图1-31总结美洲的地理位置(对照前面所学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完成要求,逐步提高读图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