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份表扬和鼓励少一份批评(精)
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

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徐盈(营口南楼经济开发区南开小学,辽宁营口115103)语言是一门艺术,不论大人还是孩子,都爱听一些表扬的语言,在教学中,学生也是一样,都爱听表扬的话。
在课堂上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教书时间越久,越体会到这一点。
越体会到教育是以一颗心换醒另一颗心的艺术,学生也渴望被理解,受尊重,慢慢懂得,对于学生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爱,多一些鼓励,远胜批评和体罚。
通过理解和交流,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我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一线工作,这些年来,我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现在的孩子念书越来越早,每个孩子都很娇惯,有的自理能力很差。
现在,我担任的是小学二年级的班主任,学生的底子相对薄一些,我们班有一个叫周正旭的学生,他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孩子智力不差,但由于没人管,孩子的成绩始终上不来。
回家写的作业也是错的多,对的少。
有时还不完成作业。
经过我对他的观察,我发现这个孩子品质挺好,只是没有把心思用在学习上。
针对这种情况,我找孩子谈心,给他讲解人生的价值,我发现他能听懂我的话。
于是,我每次找他谈话,都态度和蔼,像朋友一样和他交谈,渐渐地,我发现他变了,变得开始安下心来学习了。
孩子的生字掌握的不好,我就经常找他上黑板听写生字,稍微有一点进步,我就表扬他。
我及时的表扬,唤起周围热烈的掌声。
渐渐地,他对学习充满了信心,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我通过自己的方式改变了一个学生,我的心里满是自豪和成就感。
而这一切都源自于对学生的及时鼓励。
回想自己多年的教学生涯,我总结出特别是遇到脾气犟的又犯了错误的学生,更需要老师摆出一种宽容、理智的高姿态。
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骑虎难下,此时若不能冷静,不能遏制怒气,事情就会往不好的方向发展,甚至导致教师“威风扫地”,挑战了教师“权威”,损害到教师“威信”。
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索,我认为,学生犯错误应属正常现象,不犯错误反而是不正常的事,因为既然是人就会犯错误,更何况还是个孩子。
多一些表扬 少一些批评

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
开学已经两周了,我发现每天上课时,总有几个调皮的学生不注意听讲,或是搞小动作,或是同桌交头接耳,或是东张西望,再或是捉弄女孩子的小辫,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情绪。
刚开始我也是严厉制止,采用多种手段进行惩罚,像罚写字,罚唱歌,罚值日,甚至用尖端的话讽刺挖苦。
但是一两次还管用,可时间长了,孩子也疲了,一切又恢复了原样。
怎么办呢?偶然的一次,上课总爱搞小动作的郑忠城同学表现的不错,于是我就在班级表扬了他,往日听惯了批评的他真是受宠若惊,一连几天表现的都非常好,结果他现在改掉了爱搞小动作的坏习惯。
何不用同样的方法去对待每一个淘气的小家伙?于是,我像找到了宝库的金钥匙,去试着表扬,减少批评,结果真的很灵验,像李祖涵、朱伽正等几个淘气的学生都很乖巧,在课下,我也常常把他们叫到跟前,与他们聊天、游戏……用这些方式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使他们能够信任我,喜欢我。
通过接触,我发现这几个学生原来都是那么可爱,那么聪明,最重要的是他们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自尊心,我常常挂在嘴边的“怎么那么没脸”、“不长记性”,仔细回想一下:自己真的很不称职。
或许在我今后的教学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孩子,但不论怎样,自己都不要用过激的语言和举动去刺伤他们,要做到热心的帮助,诚心的叮嘱……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要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要用心呵护每一个孩子幼小纯真的心灵。
多一些表扬批少一些批评

多一些表扬批少一些批评2011年,我考的特岗教师,被分到XX县XX学区教学,已经有五个年头了。
记得刚刚参加工作那年,教的是一年级,刚开始的几天感觉孩子们特别可爱,因为那时不考试,所以都是开心,但是好景不长,随着期中考试的结束,校长把我的排名公布之后,我便不再有了笑容。
“农村地区,家长看的都是成绩,成绩好了你就是一位好老师。
”校长说。
虽然我不同意校长的说法,但是这毕竟是现实。
我开始抓成绩,我开始让孩子们大量的做练习,我开始一个一个的给学生做工作。
考倒数的学生叫家长,成绩退步的学生挨批评,成绩停滞不前的学生挨批评,每次上课都是一通批评,都在发泄我对学生们的不满。
我感觉自己成了魔鬼,学生们也成了机器。
渐渐地我发现,那些曾经和我欢声笑语的孩子们一个个见了我就想躲避瘟神一样,避之唯恐不及。
“我是怎么了,躲我干什么,我整天教育你们,还不是为了你们好,为了你们能考个好成绩!”我不明白,为什么明明是为了你们好,而你们却不喜欢我。
随着教学时间的增长,我开始明白了这个一直困惑我的问题:“原来我所谓的对你们好,在学生们看来并没这样想,因为他们还是一群孩子,此时他们的内心里需要的不是束缚在教室里埋头苦读,他们要的是开心、是鼓励而不是批评和束缚。
”这道理是一名学生告诉我的。
记得那次我给学生看作业,一名平时不好好写作业的学生,突然这次作业写得特别干净、工整,我一时高兴就在他那小小的本子上写上了“真棒”两个字,当时并没有太在意。
但是没想到,从这之后,他每次的作业都是特别的干净整齐,一直坚持了两个星期,渐渐地我发现了这个学生的变化,我开始关注他,我问他是什么原因让他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他说,是您的“真棒”两个字。
下课后,我静静的坐在办公室里,仔细的琢磨回味刚刚这个学生讲过的话——是啊!为什么他们疏远我,为什么他们不爱学习,为什么学习成绩差,原来我走错了方向,原来一味地批评只能使我们越走越远。
换一种方式,我开始表扬他们,哪怕只是一点点进步。
课堂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表扬

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
学生还是孩子,自然都愿意听好话,以前我在课堂上很少表扬学生,有时表扬了后面还要坠上几句希望的话,大多时间是批评学生特别是考试完的讲评课往往上课前将学生狠批一顿,弄得学生情绪低落,自己也一肚子火,带着情绪上课,课堂效果很差;课堂改革以来,我试着课堂上变批评为多表扬,找一切机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来表扬他们,不是乱表扬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表扬他们;不是只表扬好的学生,成绩差的学生更需要表扬和鼓励。
学生偶有出格的地方或错误的做法,也应肯定其正面的、好的方面,委婉的指出其不足之处。
应该说鼓励出创造力,鼓励出有特点的学生,鼓励出学习进步的学生,鼓励出学科兴趣和对老师的深厚感情。
通过课堂上对学生及时正面的评价,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创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养成起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
少一份批评 多一份鼓励

少一份批评,多一份鼓励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
”
每天早晨,学生都会在早读课前认真背诵着。
随着阵阵的朗读声,我走进教室。
今天突然心血来潮,想抽背学生背口诀的情况。
“老师今天要抽查口诀,谁来背一背。
”“我来,我来。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背对了老师给朵小红花。
”我承诺着。
一支小手举得高高的。
学生背得很流利,情况很理想。
学生的热情随着一朵朵小红花而高涨。
叮铃,叮铃。
早操的钟声敲响了。
背口诀就在这一铃声中结束。
但可以看出学生意犹未尽。
排队,进场,做操,退场。
在退场的时候,有几个学生边走边讲话,进教室时,我忍不住发火。
当然,教室随着我的音量越变越安静,最后,个个耷拉着脑袋。
接下来的第一节课,我本想找回早读课的那种高涨情绪,可学生表现出来的,早已是一片寂静。
原来,少一份批评,多一份鼓励,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啊!。
给学生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批评(修改)

教育案例分析在办公室常听到班主任在诉苦,说某某学生被教育了n次了,还是老样子一点没有改变,好烦人咯。
是啊!当一名学生教育多次还是没有转变时,的确是有点烦。
不过,我们是教师,是善于思考的,当采用一种教育方式教育学生失灵时,应及时改变教育的策略或采用多种教育方式相结合进行教育。
多给学生一些关心鼓励,少一点批评指责。
我教育过这样的一名学生。
他叫刘讯,好动、调皮、不把老师的话当一回事,上课喜欢讲话干扰科任老师上课等。
是年级的“名星”人物。
半个学期下来,我常常被科任老师指责说:“你这班主任怎么当的,怎么也不好好管刘讯。
班级都被他搞得乱七八糟了,我们还怎么上课!”被科任老师指责的滋味不好受,很头痛也很烦。
甚至有过这样的想法:干脆把他劝退算了,在这不读书,又总是违反纪律影响他人学习,烦死人。
不过,回头想想,就因为这些就把他劝退是否太草率了,并且随随便便就劝退一名学生有违教育原则。
于是我开始反思总结,教育刘讯同学时的方法是否出了问题呢?应该如何教育他呢?一连串的疑问涌上了我的心头。
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他教育好。
我开始家访,了解家庭情况,了解他在家的表现。
通过了解得知:他是家里的独生子,一家人对他宠爱有加。
从小到大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不做家务事。
他被家人宠爱惯了,老师对他要求这要求那的,他肯定是不听从的。
并且,被老师批评多了,听老师讲大道理多了,对他来说已经有了免疫力。
所以常规的说教对他已经不起作用,必须改变教育策略。
第一,不定时巡堂,并注意观察刘讯的举动。
第二,座位上也做了调整,把他安排在比较显眼的位置,便于科任老师的监管与观察。
第三,对于他的一些小错误,采用冷处理的方式。
第四,在平时生活中,多与他聊天,谈心。
一段时间下来,措施起到了作用,他开始转变了。
我也开始自喜,我的方法奏效了。
不过好景不长,老毛病又犯了。
一次上物理课,他在课堂上搞小动作、讲话影响了科任老师上课的思路与情绪,下课后,科任老师叫他到办公室,他不理会科任老师。
多些鼓励和表扬 少些否定和批评

多些鼓励和表扬少些否定和批评摘要对于后进学生,人们常常有一种感情偏离,或者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对之放任不管;或者咬牙切齿,怨气满腹,对之粗暴整治,实行高压政策,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逆反心理,跟你对着干,什么话都听不进,给其转变带来更加难以逾越的困难。
要改变这种局面,需要教育者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后进生心理发展方法长期以来,对于后进学生,人们常常有一种感情偏离,或者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对之放任不管;或者咬牙切齿,怨气满腹,对之粗暴整治,实行高压政策,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逆反心理,跟你对着干,什么话都听不进,给其转变带来更加难以逾越的困难。
作为一名思想理论课教师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深切体会到,对待后进学生,先要深入细致地了解情况,从实际出发,具体人具体对待,做到对症下药。
后进生的共同特点是自卑感较强,怀着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对批评已习以为常,而对表扬却“羞得脸红心跳”。
这说明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同样有一颗特别渴望理解的心,有被人尊重的强烈愿望。
走入他们的内心,多实施人文关怀、激励法教育,尊重他们的人格,不抛弃、不放弃,百折不挠地引导他们,满腔热情地关心他们,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们,信心百倍地鼓舞他们,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生活充满热爱,对人生充满理想,对社会充满责任,从后进生的阴影中走出来,成为一名有用之才。
一、激励、肯定、引导,有助于后进生树立自信心对待后进生,激励是至关重要的。
激励,是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之一,主要是指通过外部压力和引力来推动人的内在动力,使后进生朝着我们所期望的目标前进,达到调动积极性的目的。
世界上的事情有常规、常情、常理,然而常理可能含有不对成份,固守常情、常规,也可能陷入错误。
而反常、逆常,有时则会拓开全新的局面,发现更大的真理。
对待后进生,多鼓励,少指责;多肯定,少批评;多开导,少训斥;多关注,少说教;多关心,少冷漠。
多一些表扬、少一点批评

多一些表扬、少一点批评一次家长会结束,我有很多感悟,很多家长跟我讨论“怎样教育好孩子,还有就是家长说话,小孩不听,老师说话就管用。
”他们都想知道老师是怎么教育的?其实,我想说的就是“教育孩子,多一些表扬,少一点批评。
”下面我就来介绍几点。
1.不要让学生成为分数的奴隶一次考试决定不了什么,成绩不理想家长当然会很生气,不过不能因为生气就责骂孩子,这样可能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甚至还有上进心啊,最好是能心平气和的和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对于孩子呢,一句表扬或者鼓励的话语可能会让他快乐很长时间啊,假如一个孩子整天生活在鼓励和赞扬声中,那么他遇到问题就会很乐观,想法很向上很积极,当然也会更加努力的,至少这个方法在我们班孩子中很有效啊!其实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成绩,只要孩子努力了,能够在自己的原有成绩上进步了就可以了。
2.学生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关心儿童的生活和健康,关心他们的利益和幸福,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
”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我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如下体会。
一个没有自信心理的人不能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所以,良好的自信心对一个人成就事业十分必要。
2.1 以名人为榜样认识自我培养自信。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然而很多人不知道他在上小学时却是一个“笨小孩”。
有一次老师叫每个学生做一个小板凳,当他拿出自己做的板凳时,同学们都大声嘲笑起来。
他告诉大家,这个不象样的板凳,是他做的第五个,前几个比这个还要差。
很显然,小爱因斯坦有一种自信心理,他相信自己能做好板凳,事实上也是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正是有这样一种自信心,才使得他在科学的道路上不停地攀登,最终取得丰硕成果。
我把这个故事告诉学生,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潜力,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一定会获得成功。
2.2 在锻炼中挑战自我培养自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一份表扬和鼓励少一份批评
从教十七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
回想起自己所教过的学生,还是那些“学困生”给我的印象最深。
因此,他们都占据过我的心灵。
我在他们身上花费的时间最多,倾注的爱心远远地超过了其他孩子。
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既要注重“优等生”的培养,又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大面积的丰收。
那么,我们又将如何面对这部分学生呢?我想:表扬和鼓励要很大程度地超过苦口婆心的说教和责怪。
现结合自己不成熟的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表扬和鼓励是点燃后进生希望的火花
今学期我接了五年级三班,经过一周多时间的了解和观察,发现该班的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相当严重,好些学生不但学习基础差,而且很能捣乱,无论在上课期间还是在自习堂上,都处于一片混乱状态,大声说话,想怎么做就这么做……面对上述情况,我并未操之过急,大动干戈,进行严厉地训斥,而是采取“冷处理”:首先利用课余时间找后进生进行个别谈心,请他们回顾自己的学习历程,谈话期间,对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和表扬。
例如:我班的贺龙龙同学是个赫赫有名的调皮大王,但是这个学生特聪明,集体荣誉感也很强。
于是我鼓励他说:“贺龙龙,老师真幸运,结识你这位朋友。
”听了我的话他不禁一怔,向我投来怀疑的目光。
接着我又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因为你聪明,集体荣誉感又强,相信你会协助老师搞好班务工作,成为老师得力的助手,要是你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学习上,那么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只见他心悦诚服地点点头,我向他投去信任的目光,此时无声胜有声。
从那以后,这位同学变了,课堂表现良好,只要发现班里有什么不良倾向都能及时地向我汇报,为此我认命他为“纪律班长”在这位同学的带动下,本班同学的表现与以前相比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情感激励对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班大多数学生学习基础差,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网千疮百孔。
如果在课堂上求全责备――高标准严要求,就会削弱他们的学习兴趣,打击其积极性,进而使学生的成绩会越来越差。
因此在课堂上尽可能用鼓励语言,让学生去品尝成功的喜悦。
与此同时,把更多的机会给后进生,便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激励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同时,问题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练习设计分层次,拟定出基本题和提高题,请后进生自己选做或教师帮助完成。
在保证掌握双基的同时,鼓励他们多做或全做,以便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之变苦学为乐学。
当学困生有了进步,哪怕是一点一滴的进步,我都抓住契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记得那是在一节语文辅导课上,我发现一向写字很潦草的郑辽军同学字写得工工整整,心里不禁一颤。
随即就对他进行了表扬:“今天,你的字写得真好,如果能照这样坚持下去,会写得越来越好!”说完我又将他的本子举得高高的让同学们看,大家看后发出了啧啧的赞叹声,并响起了掌声,此时这位同学更加激动了,满脸通红。
从那以后,他写字更认真,更漂亮了,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看到一个个孩子的进步,我感到十分高兴。
事实证明:表扬和鼓励是点燃后进生希望的火花,要想调动其积极因素,激发学生良好的心理动机,离不开行之有效的情感激励。
二、在宽容、理解的基础上予以适当的鼓励
作为一名班主任,往往会遭到学生的误解,甚至谩骂。
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宽宏大量,不应斤斤计较。
记得有一次,我班的崔强同学将龚敏的头发剪了,当时我很生气,可是又一想他毕竟是孩子,有了错误应该教育他改正,劈头盖脸的训斥可能会使他产生敌对情绪。
课间十分钟,我找他谈话,他却拒不承认事实,甚至还顶撞我,我不但没有生气,而且心平气和地进行说服教育,他当时默认了,我也再没说什么。
一天,我发现他精神不振,像有病的样子,于是关切地说:“你是不是不舒服?还是有什么心事呢?怎么这几天不见你去操场锻炼了?能告诉老师吗?”说着就用手摸了摸他的头,立时,他的眼睛湿润了,不禁地向我陈述了那天发生的事,并诚恳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且向我保证:“老师,今后我一定改正错误,决心再也不欺负女同学和顶撞老师了。
”当时,我在他背上拍了一下说:“知错就改,就是个好孩子,诚实守信更是个好学生。
”这真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学生与老师产生对立情绪,是一种正常现象,原因有的在老师,如: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缺乏艺术性等,以至造成误解;也有的在学生,比如他们年幼无知思想文化修养不够,是非观念不正确等,都有可能导致与老师僵局的局面。
然而我们应该看到,这些思想性格特点与他们的年龄特点相适应,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在所难免的。
即使是骂老师这样的不良行为,大多也不是因为他们道德观念的败坏,绝不能不加分析地大加挞伐。
我们应以高度的思想觉悟、对学生强烈的爱和责任心以及豁达的胸怀去宽容、理解学生,去用心灵传递信息,用感情消除隔阂,给学生以鼓舞和力量,并抓住有利契机,在宽容、理解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鼓励,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少一份批评多一份表扬,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特别是后进生,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表扬与鼓励。
让所有的学生去心情舒畅地享受得到表扬的喜悦,让他们在鼓励声中成长吧!因为有一句话时时提醒着我:金凤凰可爱,丑小鸭更需要我们的关爱和呵护。
最后,让这群活泼的金凤凰和可爱的丑小鸭同在一片蓝天下自由地飞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