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湖北)
2005高考试题及答案

2005高考试题及答案### 2005年高考试题及答案概览#### 语文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以下问题:- 文章 - 作者:朱自清- 问题:- 作者在文中如何描绘荷塘的景色?- 文章中“月色”一词在文中有何象征意义?答案要点:-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荷塘在月光下的宁静与美丽。
- “月色”象征着作者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文言文阅读1. 阅读《岳阳楼记》,回答以下问题:- 作者:范仲淹- 问题:- 范仲淹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政治理念?-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在文中有何深意?答案要点:- 范仲淹表达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理念。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个人品德的高尚。
#### 数学一、选择题1. 题目:下列哪个选项是方程 \( x^2 - 5x + 6 = 0 \) 的解?- A. \( x = 2 \)- B. \( x = 3 \)- C. \( x = 4 \)- D. \( x = 5 \)答案:- B. \( x = 3 \)二、解答题1. 解析几何题:求圆 \( x^2 + y^2 = 9 \) 与直线 \( y = x \) 交点的坐标。
答案要点:- 将直线方程代入圆的方程,解得交点坐标为 \( (-3, -3) \) 和\( (3, 3) \)。
#### 英语一、阅读理解1.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以下问题:- 标题:《The Power of Persistence》- 问题:- 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主题?- 为什么作者认为坚持不懈是成功的关键?答案要点:- 文章主要讲述了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 作者认为坚持不懈是成功的关键,因为它能帮助人们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二、完形填空1. 题目:阅读下列短文,从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词填空。
答案要点:- 根据上下文语境,选择与文章主题和语法结构相匹配的词汇。
#### 综合科目一、政治1. 题目: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005~2014湖北高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

2005年湖北卷《土地》韩少功吃着自己种出来的瓜莱,觉得它们每一样都有来历,每一样都有故事。
什么时候下的种,什么时候发的芽,什么时候开的花……往事历历在目。
虫子差点吃掉了新芽,曾让你着急。
一场大雨及时解除了旱情,曾让你欣喜。
转眼间,几个瓜突然膨胀了好几圈,胖娃娃一般藏在绿叶深处,不知天高地厚地大乱家规,大哭大笑又大喊大叫,必定让你惊诧莫名。
有时候,瓜藤长袖飘飞,羽化登仙,一眨眼就缘着一根电线杆攀向高高蓝天,在太阳或月亮那里开花结果,让你搬来椅子再加上梯子,仍然望天兴叹。
你看见一条弯弯的丝瓜挂在电线上,像电信局悬下来的一个野外的话筒:刚才是谁在这里通话而且是与谁通话?或者说这么多电话筒从瓜藤下来,从土地里抛撒出来,一心想告知我们远古的秘密却从来无人接听?你想象根系在黑暗的土地下嗞嗞嗞地伸长,真正侧耳去听,它们就屏住呼吸一声不响了。
你想象枝叶在悄悄地伸腰踢腿挤眉弄眼,猛回头看,它们便各就各位一本正经若无其事了。
你从不敢手指瓜果,怕它们真像邻居老吴伯说的那样一指就谢,怕它们害羞和胆怯于是气呼呼地不再合作,总之,它们是有表情自己久别后的团聚,也是你与土地一次交流的结束。
你会突然想起以前在都市菜市场里买来的那些瓜菜.干净、整齐而且陌生,就像兑换它们的钞票一样陌生。
它们也是瓜菜,但它们对于享用者来说是一些没有过程的结果,就像没有爱情的婚姻,没有学习的毕业,于是能塞饱你的肚子却不能进入你的大脑,无法填注你感情的空空荡荡。
难怪都市里的不少孩子都不识瓜菜了,鸡蛋似乎是冰箱生出来的,白菜似乎是超级市场里长出来的,看见松树就说是“圣诞树”,看见鸭子就说是“唐老鸭”。
在一个工业化和商品化的时代,人们正在越来越远离土地上的过程。
这真是让人遗憾。
什么是生命呢?什么是人呢?人不能吃钢铁和水泥,更不能吃钞票,而只能通过植物和动物构成的食品,只能通过土地上的种植与养殖,与大自然进行能量的交流和置换。
这就是最基本的生存,就是农业的意义,是人们在任何时候都只能以土地为母的原因。
2005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湖北卷)

C.稼穑皇历跑龙套记忆尤新壶里没酒难留客
D.通缉砂糖碰钉子披星戴月有一利必有一弊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建设文明寝室,首先要文明寝室的量化指标,再按指标对学生寝室进行考评。
②在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无数英雄儿女献出了生命。但中国人民、
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C.本文善于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憨和尚和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D.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体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独特魅力。
第Ⅱ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08分)
四、(18分)
15.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B.有缺点错误就要及时改正,杏刚就会养虎遗患,铸成大错。
C.他有便宜从事的职权,地方性和局部性的问题,可以全权处理。
D.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想办法加以克服,而不会诚惶诚恐,被困难吓倒。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她因不堪忍受雇主的歧视和侮辱,便投诉《人间指南》编辑部,要求编辑部帮她伸张正义,编辑部对此十分重视。
古代中国的音律和天文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十二律是和十二个月对应的。在公元前14世纪的中国,有关闰月的制法已有初步的系统,商代天文学家已经知道利用大小月.用一年十二个月并设置闰月来协调月相与季节的关系。在公元前6世纪以前,中国已经发明了十九年七闰制,并有系统地进行应用。而古巴比伦人掌握十九年七闰的规律是在公元前5世纪,比中国整整晚了一个世纪。这从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中国从古巴比伦学习十二律音乐体系的说法。
语文选词填空历年高考真题及答案.

一、2005年高考词语试题回视1、(2005年高考北京卷)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那天夜晚,他抱着吉他即兴演唱了几支歌,脸上是-------- 的表情,像孩子那样快乐,像农夫那样淳朴。
我--------一次感受到,好的男子汉本质上都是农夫,朴实,宁静,沉湎于自己的园地,-------------那是音乐、绘画----------书籍。
A.迷醉不止不管还是B.陶醉不只不管还是C.迷醉不只如果或者D.陶醉不止如果或者【答案】A。
【解析】①“迷醉”与“陶醉”:两个词的词义极为接近,但很显然,“迷醉”的程度要比“陶醉”深,它是指“沉迷,陶醉”。
原句中用这两个词语都可以,但后文中“像孩子那样快乐,像农夫那样纯朴”的描写,显示出“他”在音乐中的那种沉迷的状态,选用“迷醉”更好。
②“不止”和“不只”:这两个词的词义较难区分,一定要仔细辨析。
“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强调“数目多”;“不止一次感受到”,表明“感受”了很多次。
“不只”是“不但,不仅”之意,不能与“一次”相搭配。
③最后两个词语的区别较好辨析。
“不管……还是……”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表明“音乐”“绘画”“书籍”都能成为“好的男子汉”的“园地”。
而“如果”与“或者”不搭配。
最后这两个空可以成为考生解答这道题的突破口,但也同时说明这道题迷惑项的设置过于简单。
2、(2005年高考辽宁卷)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文学借文字-------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情感还没有凝练。
A.所以必须表现透彻B.虽然必需表示精确C.虽然必须表现精确D.所以必需表示透彻【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查考生结合语境选用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的能力。
从整体上看,这道题的难度不大。
湖北省武汉市2005届高三年级调考试题语 文 试 题

湖北省武汉市2005届高三年级调考试题语文试题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2005.2.24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在试题卷的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熏.如果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荫.凉硬.朗窨.井饮.马长城应.接不暇B.挟.制偕.同采撷.亵.渎魂灵扶老携.幼C.消弭.侈糜.眯.缝靡.坚不摧欲盖弥.彰D.睥睨.溺.爱亲昵.销声匿.迹逆.来顾受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签订信而有征合盘托出师心自用迅雷不及掩耳B.妥帖斯文扫地纷至沓来宁缺毋滥为渊驱鱼,为丛驱雀C.隐衷程门立雪疾言厉色负隅顽抗千里之行,驶于足下D.蝉连道貌岸然得天独厚不修边幅万事俱备,只欠东风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定走科学发展之道已容不得我们犹豫,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前提是发展,但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
B.为“初唐五言律第一”的杜审言(胡应麟《诗薮》),为盛唐诗坛开宗立派的孟浩然、岑参,还有张继、戎昱、陆羽、皮日休、宋祁、米芾等荆楚诗人词客,均为唐宋文学之名家。
C.“经济不发展,群众不满意;经济发展了,环境破坏了,群众一样不满意。
”该县一位干部说,“多年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片面追求CDP增长,容易产生‘吃着祖宗饭,砸着子孙碗’的负面效应,最终反过来又使CDP的增长难以为继。
”D.祥林嫂的命运为什么这么惨,是谁杀害了祥林嫂?还是许寿裳说得好:“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目前的文学创作不可谓不繁荣,但厚重的、时代精神的作品还偏少,描写普通大众百姓的作品太少。
2005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Ⅲ卷)

200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㈢绝密★启用前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说明:一、本试卷共8页,包括7道大题21道小题,共150分。
其中前3道大题(10个小题)为选择题。
二、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三、做选择题时,如需改动,请用橡皮将原做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四、考试结束后,将本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忌讳砥砺蜚然成章流水不腐,户枢不蠹B.刍议安详自鸣得意愚者千虑,必有一得C.烦燥闲暇焚膏继晷金玉其外,败絮其中D.徇私编纂坚如磐石盛名之下,其实难负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
B.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要办成体育竞技盛会,而且要办成各国运动员欢聚一堂、多元文化精彩纷呈的人类文化庆典。
C.该研究所在其旁征博引的2005年度报告《重要现象》中写道,中国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D.近日面世的《共和国万岁》邮票珍藏大系,版面设计新颖别致,邮票藏品丰富多样,可谓“邮苑奇葩,传世珍藏”。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自1993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诞生以来,已经累计有超过100万人次参与了影片的观摩。
B.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C.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D.今年的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将有所缓解,拉闸限电现象会相应减少,但整体上看仍然偏紧。
4.下列各句中,语意不明确的一句是A.隆重简短的欢送仪式之后,这架飞机开始了大陆民航56年来的首次台湾之旅。
B.为满足广大游客的需要,华夏旅行社设计并开通了20余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C.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2005全国卷高考语文

2005全国卷高考语文2005年的高考语文试卷是全国卷,其中包含了多个题目,涵盖了语文的各个方面。
下面将按照任务名称的要求,分别回答每个题目的内容需求。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曹禺说:“戏剧是生活的放大镜。
”(《论戏剧创作的根本问题》)戏剧是一种通过语言、行动、表情、姿态、音乐、舞蹈等艺术手段,通过人物形象与情节的构造,通过剧场的呈现方式,再现人生、揭示人生、批判人生的艺术。
要求:以“戏剧是生活的放大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戏剧是生活的放大镜曹禺曾说过:“戏剧是生活的放大镜。
”这句话准确地概括了戏剧的本质和价值。
戏剧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语言、行动、表情、姿态、音乐、舞蹈等手段,将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呈现在舞台上,以此再现、揭示和批判人生。
首先,戏剧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再现了生活。
在戏剧中,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将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言语表达等展现给观众。
观众们可以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感受到他们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之间的共通之处。
例如,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物,有勇敢的英雄、聪明的政治家、痴情的恋人等等。
这些人物的形象在戏剧中被放大,使得观众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生活中的各种人物。
其次,戏剧通过情节的构造揭示了生活的真相。
戏剧中的情节往往紧扣着人生的喜怒哀乐,将人们的欢乐和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
观众们可以通过戏剧中的情节,深入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比如,在古希腊的悲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悲剧命运和人性的弱点。
这些情节的揭示让观众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无常和现实的残酷。
最后,戏剧通过剧场的呈现方式批判了生活中的问题。
剧场是戏剧呈现的空间,它可以通过舞台布景、灯光效果、音乐和音效等手段,为戏剧呈现增添更多的艺术魅力。
观众们在剧场中,可以通过戏剧的批判性表达,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
例如,在现实主义戏剧中,观众们可以看到对社会现象和人性弊端的尖锐批判,这种批判有助于人们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激发社会的进步和改变。
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

绝密★启用前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1)说明:一、本试卷共8页,包括7道大题21道小题,共150分。
其中前3道大题(10个小题)为选择题。
二、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三、做选择题时,如需改动,请用橡皮将原做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四、考试结束后,将本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忌讳砥砺蜚然成章流水不腐,户枢不蠹B.刍议安详自鸣得意愚者千虑,必有一得C.烦燥闲暇焚膏继晷金玉其外,败絮其中D.徇私编纂坚如磐石盛名之下,其实难负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
B.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要办成体育竞技盛会,而且要办成各国运动员欢聚一堂、多元文化精彩纷呈的人类文化庆典。
C.该研究所在其旁征博引的2005年度报告《重要现象》中写道,中国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D.近日面世的《共和国万岁》邮票珍藏大系,版面设计新颖别致,邮票藏品丰富多样,可谓“邮苑奇葩,传世珍藏”。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自1993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诞生以来,已经累计有超过100万人次参与了影片的观摩。
B.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C.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D.今年的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将有所缓解,拉闸限电现象会相应减少,但整体上看仍然偏紧.4.下列各句中,语意不明确的一句是A.隆重简短的欢送仪式之后,这架飞机开始了大陆民航56年来的首次台湾之旅.B.为满足广大游客的需要,华夏旅行社设计并开通了20余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C.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语文试卷(湖北卷)第一卷(选择题共2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18分。
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足A、羚.羊邻.居可怜.孤苦伶.仃B、质.问桎.梏幼稚.炙.手可热c、喉咙.宠.罩垄.断得陇.望蜀D、楼.盘搂.抱头颅.光怪陆.离2、卞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边陲船仓放空炮高朋满座无心插柳柳成阴B、沟通赋与唱双簧有恃无恐有缘千里来相会c、稼穑皇历跑龙套记忆尤新壶里没酒难留客D、通缉砂糖碰钉子披星戴月有一利必有一弊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建设文明寝室,首先要——文明寝室的量化指标,再按指标对学生寝室进行考评。
.②在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无数英雄儿女献出了生命。
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③培养公民的法制观念是一个长期过程,从学生时代就进行法制教育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A、确定前仆后继只有/才B、决定前仆后继只要/就C、确定前赴后继只有/才D、决定前赴后继只要/就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小李新买的房子装修得十分豪华,钢丝纱窗,大理石地面,漂亮的吊灯,真是琳琅满...目.。
B、有缺点错误就要及时改正,杏刚就会养虎遗患....,铸成大错。
C、他有便宜从事....的职权,地方性和局部性的问题,可以全权处理。
D、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想办法加以克服,而不会诚惶诚恐....,被困难吓倒。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她因不堪忍受雇主的歧视和侮辱,便投诉《人间指南》编辑部,要求编辑部帮她伸张正义,编辑部对此十分重视。
B、老陈严肃而诚恳地说:“说实话,那些越足年轻的时候有一腔热血,到岁数大了,就越是不愿承认自己老了。
”C、大李慌忙站起身说:“小米你千万别再‘李大爷李大爷’这么叫了,我听着不自在。
哟,找你李大爷有什么事……嘿,你瞧,把我也绕进去了。
”D、三妹拉着葛姐的手说,她老家在偏远的山区,因为和家里赌气才跑到北京打工的,接着她又哭泣起自己的遭遇来。
6、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张依朋把自己的烦恼,苦闷,一股脑儿地向王校长倾诉着,说话中间还不停地叹着气。
B、王三胜——沙子龙的大伙计——在土地庙拉开了场子,摆好了家伙。
C、“是谁找我们来凿墙的?是您老人家吧?先凿哪面墙呀,是都凿了哇还是留下一面啊?”D、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对待孩子不耐心,买菜报花账,好吃懒做,等等……真让人忍无可忍!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七音十二律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吗?一个争论已久的话题是:十二音律和七声音阶在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还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
所谓十二律,是中国古代的律制,律是指音调,比如用十二个长度不同的竹管.吹出十二个音调不同的标准音,用以确定乐音的高低,这十二个标准音就叫做十二律,它相当于现代音乐的十二个调。
在一首乐曲中,我们一般只使用其中的七个音来构成音阶,即所谓七声音阶。
公元1780年,传教士钱德明发表了一篇论文,认为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发明的七声音阶是从中国抄袭的。
钱德明的观点.当即遭到了欧洲学者的排斥。
法国人沙宛在1898年说,中国的音律是公元前4世纪由亚历山大东征军传入的。
1962年,李约瑟在他的书中说,音律的知识起源于古巴比伦,然后向东西两个方向传播,向东传入了古中国,向西传入了古希腊。
在没有考古证据的情况下,人们仿佛默认了这样一个说法。
1978年曾侯乙墓出土了大型编钟,这个有关音律起源的争论,又一次喧嚣开来。
因为曾侯乙的双音编钟(即在一个钟上可以敲出两个构成三度谐和关系的乐音,这是要有成熟的音乐理论与精湛的制作工艺作为支持的),证实了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的音律知识,已经远远超过了同时期的古希腊。
这种在短期内所不可能达到的成就,使人们开始怀疑音律从古巴比伦传入的可能性。
有意思的是,我们可以把两个文明古国中音律方面的成就做一番比较。
从古巴比伦的苏米尔出土的陶片上,可以看到竖琴与琴师弹拨的图刻。
这些文化遗物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之间,很明显当时的弦乐已经有相当的发展。
而多数科技史家认为,和谐音律的认识,最可能源于弦乐。
在同时期的中国出现的乐器有笛、陶钟和陶埙。
商代出土的乐器种类开始增多了,但没有墓,有二十五弦瑟,十弦及五弦器。
这些很先进的弦乐器,不是短时期内能形成的,也就是说中国弦乐器的起源,可能会更早,而源于商代的那些有多种发音的乐器,是可以做音律的测量与分析的。
李纯一先生曾对商代不同地区的埙、编磬和编钟做了系统的研究,结论是,那时可能已具备了标准音概念,也就是有了十二律的音乐体系。
古代中国的音律和天文知识.有着密不可分丝基墨。
十二律是和十二个月对应的。
在公元前14世纪的中国,有关闰月的制法已有初步的系统,商代天文学家已经知道利用大小月.用一年十二个月并设置闰月来协调月相与季节的关系。
在公元前6世纪以前,中国已经发明了十九年七闰制,并有系统地进行应用。
而古巴比伦人掌握十九年七闰的规律是在公元前5世纪,比中国整整晚了一个世纪。
这从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中国从古巴比伦学习十二律音乐体系的说法。
另外,中国古代把二十八宿平均分为4组,每组7宿,分别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青红白黑四种颜色,以及龙乌龟蛇几种动物形象相配,称作四象或四律、四宫。
曾侯乙衣服箱上的二十八个宿名,顺时针围绕着一个斗字,这个斗字代表着北斗七星。
在西方,古巴比伦平面球形图的出现大约在公元前1200年。
1900年潘切斯教授利用大英博物馆收集的一些残片复原了平面球形星图。
人们对照古巴比伦平面星图和中国的二十八宿,并没有一个直接相对应的含义,由此可以显示,古中国的天文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是独立生成的,这对十二音律及七声音阶的起源,有一个值得启发的参照。
7、七音十二律长期以来被默认为是西方创建的。
下列对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西方学者始终认为音律的知识起源于西方,故而极力排斥传教士钱德明提出的古希腊七声音阶是从中国抄袭的观点。
B、法国人沙宛认为中国的音律是公元前4世纪由亚历山大东征军传人的。
C、李约瑟认为音律的知识起源于古巴比伦,向东传人了古中国,向西传人了古希腊。
D、从古巴比伦的苏米尔出土的陶片图刻上可以明显看出当时的弦乐已有相当的发展,而中国缺乏考古的直接证据。
8、原文以对中国古代乐器的研究为依据,倾向于否定七音十二律是从古巴比伦传人中国的。
下列表述不属于原文推论依据的一项是:A、与古巴比伦音乐文物所属年代同时期的中国,已经出现的乐器有笛、陶钟和陶埙。
B、曾侯乙双音编钟证实中国的音律知识远远超过同时期的古希腊,这是短时期内不可能达到的成就。
C、从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弦乐器都很先进,说明中国弦乐器的起源应该更早。
D、李纯一先生对商代多种乐器的系统研究表明,那时中国可能已有了十二律的音乐体系。
9、下列对“古代中国的音律和天文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大体上是对应的。
A、中国古代对十二音律和十二月相的认识大体上是对应的。
B、中国古代把七宿平均分为四组,每组七宿,这与七声音阶的构成并非巧合。
C、中国古代对音律的认识其实是应用了商代就有的对闰月的认识。
D、中国古代天文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独立生成的,与之相应的七音十二律音乐体系也不大可能是传自西方的。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侯乙编钟的出土,使有关音律起源的争论有了新的依据。
B、对曾侯乙编钟的研究表明,至少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在音律方面的成就处于世界前列。
c、中国发明十九年七闰制比古巴比伦人早了一个世纪,因此中国对音律的认识可能也要早于古巴比伦。
D、对古中国和巴比伦音律成就的比较,说明其对音律的认识可能是各自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
三、(12分。
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豪爽好施。
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
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
有薄技,请以相授。
”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
三月,艺颇精,意得甚。
僧问:“汝益乎?”日:“益矣。
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
”僧笑,命李试其技。
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越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
僧又笑曰:“可矣。
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
”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
既而各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
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
”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
又数日,僧辞去。
李由此以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
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
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
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
”如是三言。
众相顾,迄无应者。
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
尼便笑与合掌。
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
”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
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风。
”李请之再四,尼不可。
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
但两相会意可耳。
”李诺之。
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
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
尼乃起。
少间李腾一踝去。
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
尼笑谢曰:“孟浪忤客,幸勿罪!”李异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
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为何?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鄙:粗俗B、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要:求取C、然以其文弱故,易.之易:轻视D、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适:到……去1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吾少林出也。
有薄技,请以.相授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B、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乏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C、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D、幸先以我名告之.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超武术技艺不精的一组是①李请之再四,尼不可。
众怂恿之②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③三月,艺颇精,意得甚④李以为怯,固请再角⑤僧笑,命李试其技·⑥方颉颃间,尼即遽止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④⑥D、②⑤⑥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绽以打败他;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