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散文:如何把握主旨
如何把握散文的情感主旨高考散文阅读方法

如何把握散文的情感主旨高考散文阅读方法
一、准确理解题目要求
在进行散文阅读之前,考生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要求,明确被考察的
内容和形式。
题目要求通常会提供一些关键词、提问方式或者指示性语言,考生应该理解这些信息并根据要求进行阅读和思考。
二、理解文章内外情境
三、把握散文的情感线索
四、注意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五、积累常见题材和题目类型
高考散文阅读中,一些常见题材和题目类型经常会被考察到。
考生可
以通过做题、背诵、阅读等方式积累和熟悉这些题材和题目类型,以便在
考试中更加熟练地应对。
六、多做真题和模拟题
实际的阅读训练和答题实践是提高散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
考生可
以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通过实际操作来了解考试的模式和要求,提高
自己的阅读和解题能力。
七、多阅读优秀散文作品
阅读优秀的散文作品是培养散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考生可以选择
一些经典和优秀的散文作品进行阅读,理解和分析其中的情感主题和思想
感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总之,散文阅读是一个综合考察考生综合素质的能力,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上述建议,考生可以在高考散文阅读中更加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情感主旨,并通过理解、分析和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提高自己的答题能力。
散文阅读之“概括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中考散文阅读之“概括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一)概括文章内容,一般有两种基本句式:“谁+干什么”和“什么+怎么样”。
前者一般用于概括写事和写人的文章,后者一般用于写景的文章。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1. 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要素归纳法。
写事、写人的文章一般都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找出这些要素,什么特殊就把什么概括进去,再加以合理语言的组织,这就是主要内容。
3、摘录句段法。
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
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二)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3)同时,要会从“象征”中把握作者所寄托的“志”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例题:(2010·江苏省南京市)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
天窗江南月①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莹,开设在光线不足的卧房。
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天窗不仅为我们平添光亮,更让我们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②夏夜,蝉还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树上鸣唱,田野里的蛙声就此起彼伏地欢快起来。
穿着母亲缝制的方领衫,枕在她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可以看到明月高悬,透过天窗,泻下轻轻柔柔的月光。
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过母亲的衣橱,在青砖地上画成一团银亮的光斑。
一颗两颗美丽的星星,也赶热闹似的隔着天窗向我和母亲温柔地眨眼,低低地絮语。
那一方窄窄的小小天窗,足以把稚嫩的视线放大,把美丽的想象撑起,星空的神秘和趣味便注满了我幼年幻想的心域。
散文阅读之把握主旨 课件

2、参照下面示例,品析第⑦段中的画线句。(4分)
示例:第①段画线句把在废墟中凌寒怒放的梅比作贫穷 岁月出现的一堆黄金,突出了梅花的光彩夺目,抒发了 作者赞叹之情。
品析:
作者采用整齐的句式(四字短语)、运用对比的修辞 手法,写出梅花盛开时的繁华、凋谢时的寂寞,形 成强烈反差,表现了一般人对梅花的爱是短暂而肤 浅的。
从议论抒情句、材料中挖掘主题
④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顿下来,久居都市被 尘嚣侵扰的心灵,陡地就回归到宁静中,虚空的心 被眼前的景象充盈着。
⑥他们不仅仅是对土地接触,而是在亲近生命。父 亲就对我说,种庄稼的,只有双脚踩在泥土里,心 才会踏实。……父亲说是泥土给了他生命。
⑧人,狂躁不安时抑或怨忧难解时,你去亲近土地, 聆听泥土的声音吧。那声音像天籁之音,它使人宁 静,使你的心空一尘不染。我又一次趴在田埂上, 双手捧着一掬泥土,然后张开掌,泥土顺着手心落 下,又浸洇开去。我又听到泥土的呢喃声。
把握主旨的几种方法
1、分析文章材料 2.抓议论抒情句 3、以 “物” 探 “旨”
考题类型
1、直接概括主旨 2、分析语句含义 3、谈感悟说启示
点 山东临沂中考卷《泥土的声音》 击 1、勾画能表现作者情感的议论抒情句, 中 并体会其中蕴含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考
2、分析所写材料。文章四次写“我”匍匐在土 地上,五次写“我”听到了泥土的声音。作者 这样写,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不折不挠
探
“ 旨 ”
通过描写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赞美抗日根据地军民以及中华民族 的“精神和意志”。
把握散文主旨的方法:
1、分析文章材料法 2.抓议论抒情句法 3、以 “物” 探 “旨”法 答题原则:
中考现代文阅读散文考点三:把握文章的主题(表达的情感) 附参考答案解析

考点三:把握文章的主题常见问法:①请在文中找出能概括本文主旨的句子。
②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技巧点拨:1、品味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句是文章重要的语言单位。
如果我们能对文中关键的语句深人地体察、细心地品味,了解它们的作用,就可以真正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这是一个简捷可行,很具操作性的方法。
那么哪些句子是文章的关键句呢?首先是文中一些表示抒情,特别是议论的句子。
其次,我们还要注意一些点明文章写作背景、意在言外、含义丰富的句子,以及开头的总起句、结尾的总结句,每小节的起始句、文中的一些过渡句等。
一般文章主旨有显隐直曲之分,即使主旨比较隐曲的文章也可以用这些方法解决。
2、分析人、事、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散文的主旨一般是通过情、景、人、事物的描绘来加以体现的,所以要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就必须了解文章叙了什么事,记了什么人,写了什么景,状了什么物。
具体说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①抓住景物描写,理解文章中心。
②找出文章线索,领会作品主题。
③抓住详略处理把握文章的主旨。
【4】人间草绿(湖南省邵阳市,8分)王本道①“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寒尚料峭着,周遭依然是凛冽透骨的寒气。
拨开杂陈的衰草,眼前竟泛出一片新绿!一株又一株草芽,含着几分鹅黄,嫩嫩的,鲜鲜的,钻出了土层。
春草懂得自己的使命,在刚刚融雪的泥泞坎坷中,漫生漫长起来,大地将因此又一次盛满绿意欢歌,天空也将因此又一次充满淡雅的馨香。
纤纤芳草,每年初春必得穿越最寒冷的日子,才能抵达这个世界,一点一滴聚敛着微弱的生命能量,绿遍天涯。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大千世界因此而充满生机,无数生命因此而有了赖以存活的希望和依托。
②自然界中草的种类委实太多了,绝大多数人分不出它们的类别,叫不出它们的名字,甚至被称作是“野草”,时常被轻易除掉。
但是从植物学的角度来讲,每一棵草都有自己的名字,并在这颗星球上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而年复一年,看到岁岁还生的芳草,让我更多想到的,却并非它们的“实用”价值,而是它给人的某种精神支撑。
如何把握一篇文章的主旨

分类:教育教学研究阅读数:(4) 评论数:(0) 收藏数:(0) 发表于:2012-5-17 9:20:01收藏此文章把握一篇文章的主旨,既是读懂文章的标志,也是正确回答所有问题的保证。
尤其是在2006年的高考中,还直接命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那么,如何把握一篇文章的主旨呢?针对高考试题选材特点,本节主要讨论对散文主旨的把握。
一。
强化整体思路的把握叶圣陶说:“文章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这“路”即文章的思路,而“真”即文章的主旨。
理清文章所写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这是理解一篇文章最为重要和最为根本的方法。
整体思路,即文章所写的各段内容之间的关系。
常言所说的要整体把握,其关键就是要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
而所谓的“思路”,其实也就是“关系”。
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时,不仅要吃透文章写了什么,更要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写,从而由知其然上升到知其所以然。
理清整体思路最基本的方法是,将文章的题目作为一条基本的线索,善于发现并积极关注文章上下文内容的变化之处,由变化之处分析作者的思路。
例1.1998年高考《报秋》,其文章的基本思路如下:开头点题,看到“玉簪花”开,感到秋的到来,并表达了“吃惊”和“怅然”的感受。
而“吃惊”是因为感到了时间流逝之快,“怅然”则是因为“秋是收获的季节,而我却两手空空”。
那么,如何走出“怅然”来生活呢?作者借助一首《西江月》词表达了这样的内容,即“领取而今现在,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
而这正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理解了这些,当年的试题便易如反掌。
例2.2000年的《长城》,首先看题目:一般来说,以某种事物为题目,其基本的思路往往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其着眼点并不在该事物本身;这可由文章中的“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你是民族封闭的象征”“你是文化愚钝的标志”看出,本文是借长城表达对于中华民族的思考。
再看内容的变化之处:由第八段的“正因为如此吧,现在你敞开胸襟了”可知,前面是对民族历史的思考,由此转入对民族现实的思考,揭示了“开放自信”的特点。
如何准确把握散文阅读主旨思想

如何把握散文得主旨一,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技巧与能力。
(一)、明确概念何为散文?散文,就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得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得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得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得感悟得一种文体.(二)、理解特点: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神聚:主题集中鲜明(三)、散文得分类(1)抒情散文 (2)叙事散文 (3)说理散文(四)、常见表现(写作)手法象征,衬托 , 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五)、散文得线索散文线索就就是文章结构得红线.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六)、散文得主题散文得主题归根结底就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得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得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得深刻意义。
(七)、散文得语言(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二、整体感知考点1、考题形式:(1)、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得主题或作者得思想感情.(2) 、给文章取个标题或对题目得理解、(3)、概括文中作者从哪些方面去描述事物或评价形象、2、把握散文主题方法就是:(1)抓标题,初步感知内容(2)抓每段得中心句或重点句或关键词语,概括每段内容。
(3)深入研究末几段,找到文中得中心句与暗示主题得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掌握思想.(4)从所选得材料中概括,材料就是为文章中心服务得,我们可以瞧文章所选得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得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得主题思想。
3、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得准确性与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三、课堂研讨转身①一转身,那个动人得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就是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初二语文之散文:如何把握主旨 作业

(一)念你们的名字①孩子们,当医学院把发榜名单给我时,一百二十个动人的名字,我逐一地念着。
我忍不住覆手在你们的名字上,为你们祈祷。
在你们未来七年漫长的医学教育中,我只教授你们八个学分的国文,但是,我渴望能教你们如何做一个人。
②我爱你们的名字!名字是天下父母满怀热望的刻痕,在万千中国文字中,他们所找到的是一两个最美丽、最醇厚的字眼——世间每一个名字,都是一篇简短、质朴的祈祷!“林逸文”“唐高骏”,你们的父母多么期望你们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孩子;“黄自强”“林敬德”,多少伟大的期盼寄托在你们身上;“邵国宁”“王为邦”,显然你们的父母把你们奉献给苦难的中国……我常惊讶,为什么世人不能虔诚地细细体味一个人的名字?为什么我们不懂得恭敬地省察自己的名字?每一个名字,或雅或俗,都自有它的意义和爱心倾注。
③这些日子,乡人们念着你们的名字时,也许它已成为桑梓邻里间一个幸运的符号,许多名望与财富的预期已模模糊糊和它联系一起。
许多人用钦羡的眼光望着你们,一方无形的匾已悬在你们的眉际。
有一天,医生会成为你们的第二个名字。
但是,孩子们,什么是医生呢?一件比常人所穿的更白的衣服?一笔更有保障的收入?一个响亮而有荣耀的名字?孩子们,在你们不必讳言的快乐里,抬眼望望你们未来的路吧。
④什么是医生呢?孩子们,当一个生命在温湿柔韧的子宫中悄然形成时,你是第一个宣布这个神圣事实的人。
当那蛮横的小东西在尝试转动时,你是第一个窥得他在另一个世界的心跳的人。
当他陡然冲入这个世界,是你,用双掌接住那华丽的初啼;是你,用许多防疫针把成为正常人的权利给了婴孩;是你,用精湛的医术摧毁生命的暗礁,让初生儿扬帆远航。
一个外科医生像周公旦一样,是一个在简单的午餐中三次放下食物走进急救室的人。
有时候,也许你只需为病人擦一点红药水,开几粒阿司匹林;也有时候,你必为病人切开肌肤,拉开肋骨,拨开肺叶,将手术刀深入一颗学期在胸腔中的鲜红心脏;有的时候,你甚至必须忍受眼看血癌吞噬一个稚嫩无辜的孩童而束手无策的裂心之痛!你陪同病人走过生命中最黯淡的时刻,你倾听垂死者的最后一声呼吸,探察他最后一次心跳。
(完整版)散文:如何把握主旨

散文:如何把握主旨【散文阅读命题方向】1.把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主旨;2.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3.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4.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如何把握散文的主旨】一、先“三读”,了解相关信息1.读题目:了解主要观点、主要内容、主要事件、主要材料(线索)2.读注解:了解创作背景、疑难词句3.读作者:知人论世,更好地理解文章情感二、抓住中心句,概括段意,分析主旨通过中心句给文章分层,并概括各部分的段意,有时各部分段意的总和就是文章主旨;或者某一部分的段意就是文章的主旨。
三、重点读“五句”1.开头句2.结尾句3.过渡句4.抒情句5.议论句这些地方往往是作者比较直接表达观点态度、情感的地方,通过它们可以找到文章主旨。
四、分析人、事、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散文的主旨一般是通过情、景、人、事、物的描绘来加以体现的,所以要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就必须了解文章叙了什么事,记了什么人,写了什么景,状了什么物。
具体说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1.抓住景物描写,理解文章中心。
文章写人记事离不开环境描写。
精当的景物描写能烘托人物的性格和情感,能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渲染某种特定气氛,自然也就能点出题意、揭示中心。
例1.《从罗丹得到的启示》(选段)在罗丹朴素的别墅里,我们在一张小桌前坐下吃便饭。
不久,他温和的眼睛发出的激励的凝视,他本身的淳朴,宽释了我的不安。
在他的工作室,有着大窗户的简朴的屋子,有完成的雕像,许许多多小塑样——一支胳膊,一支手,有的只是一只手指或者指节;他已动工而搁下的雕像,堆着草图的桌子,一生不断的追求与劳作的地方。
【分析】这样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的工作室却是如此简朴,除了工作中所需的东西以外别无他物。
从而看出了罗丹对工作的专注、热情,为表现文章的主旨作了强有力的烘托。
2.找出文章线索,领会作品主题。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因此找到贯穿“形”的线索,便可理清文章的脉络,进而领会作品主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如何把握主旨【散文阅读命题方向】1.把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主旨;2.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3.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4.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如何把握散文的主旨】一、先“三读”,了解相关信息1.读题目:了解主要观点、主要内容、主要事件、主要材料(线索)2.读注解:了解创作背景、疑难词句3.读作者:知人论世,更好地理解文章情感二、抓住中心句,概括段意,分析主旨通过中心句给文章分层,并概括各部分的段意,有时各部分段意的总和就是文章主旨;或者某一部分的段意就是文章的主旨。
三、重点读“五句”1.开头句2.结尾句3.过渡句4.抒情句5.议论句这些地方往往是作者比较直接表达观点态度、情感的地方,通过它们可以找到文章主旨。
四、分析人、事、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散文的主旨一般是通过情、景、人、事、物的描绘来加以体现的,所以要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就必须了解文章叙了什么事,记了什么人,写了什么景,状了什么物。
具体说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1.抓住景物描写,理解文章中心。
文章写人记事离不开环境描写。
精当的景物描写能烘托人物的性格和情感,能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渲染某种特定气氛,自然也就能点出题意、揭示中心。
例1.《从罗丹得到的启示》(选段)在罗丹朴素的别墅里,我们在一张小桌前坐下吃便饭。
不久,他温和的眼睛发出的激励的凝视,他本身的淳朴,宽释了我的不安。
在他的工作室,有着大窗户的简朴的屋子,有完成的雕像,许许多多小塑样——一支胳膊,一支手,有的只是一只手指或者指节;他已动工而搁下的雕像,堆着草图的桌子,一生不断的追求与劳作的地方。
【分析】这样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的工作室却是如此简朴,除了工作中所需的东西以外别无他物。
从而看出了罗丹对工作的专注、热情,为表现文章的主旨作了强有力的烘托。
2.找出文章线索,领会作品主题。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因此找到贯穿“形”的线索,便可理清文章的脉络,进而领会作品主旨。
例 2 .《木屐》沉重的木屐扎在江南惆怅的雨地里,爸爸的背上,不是背着我,就是驮着犁。
木屐被爸爸疲惫的双脚拖着,弯弯的田埂上便留下一行行清晰的屐齿。
我在爸爸背上的蓑衣和斗笠下,与江南雨伴着他的木屐,随着池塘边上的水翻车,一圈圈地碾动了岁月的车轮。
有一天,我爬上了老黄牛的背,而犁却驮上爸爸的肩膀。
雨声中,我反复聆听木屐敲击土地的声音,那是爸爸沉重的步履。
就在这颤抖的敲击中,我长大了。
转眼,我到了上学的年纪。
爸爸送我上学那天又下雨,我骑坐在爸爸的肩上。
然而,一条淹没小木桥的河水阻住了我们的去路。
爸爸卷起裤管,咬着牙涉过冰寒砭骨的春水,我分明听见他牙关的磕碰并体会到他身体的颤抖。
第一次,我感觉江南的雨天是惆怅的。
放学时,我冲出教室,却发觉雨地里微笑着的爸爸。
他执意要让我骑“高马”。
我执拗不过,便再次爬上爸爸的肩膀,路上,他喘着粗气将我放下休息,我回头时却见一行零乱、不规则的屐齿印。
看着爸爸苍白的脸,我眼泪夺眶而出,便再也不肯让他背了。
于是,我拥有了自己的木屐。
一天,有位同学穿着一双半旧的雨靴来上学,引起全校学生的羡慕。
回到家,我嚷着要一双雨靴。
为了达到目的,几天后我将我的木屐藏在一个山洞里,谎称丢了。
从不打骂我的爸爸恼怒了,扬起手打我,落下却轻轻的。
在他的天平上,一头是祖辈财物,一头是儿子。
当晚,堂屋响着不断的咳嗽声和斧头声,我失眠了,发誓再也不让爸爸生气,准备第二天取回木屐。
然而,当我从黎明的迷糊中醒来,却见一双新的,但做工粗糙的木屐摆在床前。
看到套上牛准备去春耕的爸爸通红的双眼,我的眼泪悄悄地流了下来,爸爸忽然返身,抚摸着的我头说:“孩子,珍惜东西要像爱惜牲口一样。
”我呆呆地点点头,看着晨曦中爸爸远去的身影和他身后的一个个屐齿印⋯⋯终于,我接到了那张我只能在地图上才能看到、我梦想的地方来的“录取通知书”。
走的前夜,乡亲们来送我,屋檐下摆放着一排木屐。
我在送乡亲们回家时,望着漫天的雨,忽然想:“斗笠划下了一个木屐永远走不出的圆。
” 回过头来,却发现爸爸坐在堂前,神色黯然,眼睛停留在门角摆放的没有继承人的铁犁和木屐上。
见我望着他,爸爸忙挤出一丝笑,自我安慰地说:“放心去吧!孩子,我有乡亲们照顾。
”看着爸爸斑白的头发,我才猛然意识到他老了。
坐在行将远去的汽车上,我脱下了那双木屐。
这时,几次劝不回去,坚持再送送我的爸爸忽然塞给我一样东西,就转身走了。
我知道爸爸不忍分离的痛苦,拼命擦亮雨窗看着他那微驼的背消失在江南惆怅的雨地里。
我心里像堵着什么,不觉触到爸爸送我的东西,打开一看,竟是一双新雨靴⋯⋯【分析】文章通过农村中普普通通的一件人们日常生活用品木屐串联了在改革开放后所发生在边远农村中的父子两代人的一个小故事。
只要找到了这个线索,反映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对这个农村和农民思想的牢牢束缚这个主题也就很好地可以领会了。
3.抓住详略处理把握文章的主旨。
文章中的详略处理总是服从于文章的主旨的。
和主旨密切有关的人、事物则要细致地刻画、详尽地描写、竭尽铺陈之能事,反之则可从略处理,一笔带过。
例3.《从罗丹得到的启示》(选段)罗丹罩上了粗布工作衫,因而好像就变成了一个工人。
他在一个台架前停下。
“这是我的近作,”他说,把湿布揭开,现出一座女正身像。
“这已完工了。
”我想。
他退后一步,仔细看着,这身材魁梧、阔肩、白髯的老人。
但是在审视片刻之后,他低语了一句:“就在这肩上线条还是太粗。
对不起⋯⋯”他拿起刮刀、木刀片轻轻滑过软和的粘土,给肌肉一种更柔美的光泽。
他健壮的手动起来了;他的眼睛闪耀着。
“还有那里⋯⋯还有那里⋯⋯” 他又修改了一下,他走回去。
他把台架转过来,含糊地吐着奇异的喉音。
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双眉苦恼地蹙着。
他捏好小块的粘土,粘在像身上,刮开一些。
这样过了半点钟,一点钟⋯⋯他没有再向我说过一句话。
他忘掉了一切,除了他要创造的更崇高的形体的意象。
他专注于他的工作,犹如在创世的太初的上帝。
最后,带着舒叹,他扔下刮刀,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种温存关怀般地把湿布蒙上女正身像,于是,他又转身要走,那身材魁梧的老人。
分析】这部分详细写了罗丹在工作时的认真和专注,表达了作者的感动和震撼,突出了主旨——赞美罗丹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的无限热忱和专注。
【本讲知识点总结】如何把握散文的主旨?一、先“三读”,了解相关信息1.读题目:了解主要观点、主要内容、主要事件、主要材料(线索)2.读注解:了解创作背景、疑难词句3.读作者:知人论世,更好地理解文章情感二、抓住中心句,概括段意,分析主旨三、重点读“五句”1.开头句2.结尾句3.过渡句4.抒情句5.议论句四、分析人、事、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1.抓住景物描写,理解文章中心。
2.找出文章线索,领会作品主题:3.抓住详略处理把握文章的主旨。
写作之日积月累——《爱的教育》】我的女先生我二年级时候的女先生,今日准约到家里来访我了。
先生不到我家已一年,我们很高兴地招待她。
先生的帽子分仍旧罩着绿色的面幕,衣服极朴素,头发也不修饰,她原是没有工夫打扮的。
她脸上的红彩比去年似乎薄了好些,头发也白了些,时时咳嗽。
(细致的外貌描写)母亲问她:“那么,你的健康怎样?先生!你如果不再顾着你的身体⋯⋯”一点没有什么。
”先生回答说,带着又喜悦又像忧愁的笑容。
“先生太高声讲话了,为了小孩们太劳累自己的身体了。
”母亲又说。
真的,先生的声音,听不清楚的时候是没有的。
我还记得:先生讲话总是连续着一息不停,弄得我们学生连看旁边的工夫都没有了。
(从听觉来写人物)先生不会忘记自己所教过的学生,无论在几年以前,只要是她教过的总还记得起姓名。
听说,每逢月考,她都要到校长先生那里去询问他们的成绩的。
有时站在学校门口,等学生来了就叫他拿出作文簿给她看,查他进步得怎样了。
已经入了中学的学生,也常常穿了长裤子,挂了时计,去访问先生。
今天,先生是领了本级的学生去看绘图展览会,回去的时候转到我们这里来的。
我们在先生那一班的时候,每逢星期二,先生常领我们到博物馆去,把种种的东西说明给我们听。
先生比那时衰弱了许多了,可是仍旧非常起劲,遇到学校的事情,讲起来,很快活。
二年前,我大病在床上卧着,先生曾来望过我,先生今日还说要看看我那时睡的床,这床其实已经归我的姊姊睡了。
先生看了一会儿,也没有说什么。
先生因为还要去望一个学生的病,不能久留。
听说是个马鞍匠的儿子,发麻疹卧在家里呢。
她又夹着今晚非改不可的作业本,据说,晚饭以前,某商店的女主人还要到她那里来学习算术。
啊!亲爱的先生!我怎能忘记你呢?我成了大人,一定还记得先生,会到校里来拜望你的。
无论到了何处,只要一听到女教师的声音,就要如同听见你先生的声音一样,想起先生教我的两年间的事来。
啊啊!那两年里,我因了先生学会了多少的事!那时先生虽有病,身体不健,可是无论何时都热心地爱护我们,教导我们的。
我们书法上有了恶癖,她就很担心。
试验委员考问我们的时候,她担心得几乎坐立不安。
我们书写清楚的时候,她就真心欢喜。
她一向像母亲样地爱待我。
这样的好先生,叫我怎么能忘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