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探索测试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测试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测试技术方法和工具。
一、引言
测试技术是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软件中的缺陷并提高软件的质量。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测试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一些基本的测试技术方法和工具;
3.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测试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三、实验内容
1. 理解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3. 掌握测试工具的基本使用。
四、实验步骤
1. 阅读相关测试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 使用测试用例设计方法设计测试用例;
3. 使用测试工具进行测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测试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测试技术方法和工具。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测试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软件中的缺陷,并且提高软件的质量。
因此,测试技术在软件开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结论
通过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我们对测试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测试技术方法和工具。
测试技术在软件开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软件中的缺陷并提高软件的质量。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测试技术的学习和实践,以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工程测试技术实验二、实验目的1. 熟悉工程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常用的测试仪器和设备的使用;3. 提高对工程测试结果的分析和判断能力;4. 培养团队合作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验原理工程测试技术是利用各种测试仪器和设备,对工程实体或系统进行检测、测量和分析的技术。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工程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四、实验仪器与设备1. 信号发生器2. 示波器3. 频率计4. 数字多用表5. 电阻箱6. 电容箱7. 电流表8. 电压表9. 万用表10. 实验平台五、实验内容1. 信号发生器与示波器联用实验(1)了解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的工作原理;(2)学会使用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3)观察不同信号波形的变化。
2. 频率计与信号发生器联用实验(1)了解频率计的工作原理;(2)学会使用频率计;(3)测量信号的频率。
3. 数字多用表与电阻箱联用实验(1)了解数字多用表的工作原理;(2)学会使用数字多用表;(3)测量电阻值。
4. 电容箱与示波器联用实验(1)了解电容箱的工作原理;(2)学会使用电容箱;(3)观察电容对信号的影响。
5. 电流表与电压表联用实验(1)了解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工作原理;(2)学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3)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6. 万用表与实验平台联用实验(1)了解万用表的工作原理;(2)学会使用万用表;(3)测量实验平台上的各种参数。
六、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仪器和设备,连接电路;2. 根据实验要求,调整仪器和设备;3.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4.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信号发生器与示波器联用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到不同信号波形的变化,加深了对信号波形的理解;2. 频率计与信号发生器联用实验:成功测量了信号的频率,掌握了频率计的使用方法;3. 数字多用表与电阻箱联用实验:准确测量了电阻值,提高了数字多用表的使用技能;4. 电容箱与示波器联用实验:观察到了电容对信号的影响,加深了对电容的认识;5. 电流表与电压表联用实验:成功测量了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掌握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6. 万用表与实验平台联用实验:准确测量了实验平台上的各种参数,提高了万用表的使用技能。
阻尼测试实验报告

阻尼测试实验报告测试实验报告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报告实验一信号分析与测量装置特性仿真实验1信号分析虚拟实验实验目的1.理解周期信号可以分解成简谐信号,反之简谐信号也可以合成周期性信号;2.加深理解几种典型周期信号频谱特点;3.通过对几种典型的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加深了解非周期信号的频谱特点。
实验原理信号按其随时间变化的特点不同可分为确定性信号与非确定性信号。
确定性信号又可分为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
本实验是针对确定性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进行的。
1、周期性信号的描述及其频谱的特点任何周期信号如果满足狭义赫利条件,即:在一个周期内如果有间断点,其数目应为有限个;极大值和极小值的数目应为有限个;在一个周期内f(t) 绝对可积,即:等于有限值则f(t)可以展开为傅立叶级数的形式,用下式表示:式中:是此函数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又叫直流分量。
它是傅氏级数中余弦项的幅值。
2 它是傅氏级数中正弦级数的幅值。
是基波的圆频率。
在数学上同样可以证明,周期性信号可以展开成一组正交复指数函数集形式,即:式中:为周期性信号的复数谱,其中m就为三角级数中的k. 。
以下都以k 来说明。
由于三角级数集和指数函数集存在以下关系:所以,两种形式的频谱存在如下关系。
即:还把其中的分别称为实频谱由此可见,一复杂的周期性信号是由有限多个或无限多个简谐信号叠加而成,当然,反之复杂的周期性信号也就可以分解为若干个简谐信号。
这一结论对工程测试极为重要,因为当一个复杂的周期信号输入到线性测量装置时,它的输出信号就相当于其输入信号所包含的各次简谐波分量分别输入到此装置而引起的输出信号的叠加。
周期性信号的频谱具有三个突出特点:⑴、周期性信号的频谱是离散的;⑵、每条谱线只出现在基波频率的整倍数上,不存在非整倍数的频率分量;⑶、各频率分量的谱线高度与对应谐波的振幅成正比。
本实验中信号的合成与分解时输入信号包含有正弦波、余弦波,以及周期性的方波、三角波、锯齿波和矩形波。
DSC测试分析技术实验报告

DSC测试分析技术一、实验目的1、了解热分析的概念;2、了解DSC的基本原理;3、掌握DSC测试聚合物Tg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是在程序温度控制下,测量试样与参比物之间单位时间内能量差(或功率差)随温度变化的一种技术。
它是在差热分析(DTA,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热分析技术,DSC在定量分析方面比DTA要好,能直接从DSC曲线上峰形面积得到试样的放热量和吸热量。
差示扫描量热仪可分为功率补偿型和热流型两种,两者的最大差别在于结构设计原理上的不同。
一般试验条件下,都选用的是功率补偿型差示扫描量热仪。
仪器有两只相对独立的测量池,其加热炉中分别装有测试样品和参比物,这两个加热炉具有相同的热容及导热参数,并按相同的温度程序扫描。
参比物在所选定的扫描温度范围内不具有任何热效应。
因此在测试的过程中记录下的热效应就是由样品的变化引起的。
当样品发生放热或吸热变化时,系统将自动调整两个加热炉的加热功率,以补偿样品所发生的热量改变,使样品和参比物的温度始终保持相同,使系统始终处于“热零位”状态,这就是功率补偿DSC 仪的工作原理,即“热零位平衡”原理。
如图1为功率补偿式DSC示意图。
三、实验仪器仪器名称:差示扫描量热仪仪器型号:DSC 4000生产厂商:美国PerkinElmer公司仪器技术参数:温度范围:室温 20℃至 180℃升降温速率: 20℃/min;控温精确度:±0.05oC;量热精确度:±0.1%;制冷方式:液氮冷却、机械制冷;制样机,镊子,α-Al2O3,及环氧树脂。
四、实验过程1.开启电脑,预热10min,打开氮气阀门,调节氮气流量。
2.仪器校正3.设定实验参数。
4.将试片秤重,放在铝坩埚中,加盖压成碟型。
5.另外取一个装α-Al2O3压成碟型的空样品盘,作为标准物。
土木工程试验与量测技术实验报告西南交大

文章标题:深入探讨西南交大土木工程试验与量测技术实验报告1. 简介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试验与量测技术实验报告是一项重要的实验课程,涉及到土木工程领域的实践操作和测量技术。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这一实验报告,以期能够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的了解。
2. 实验内容概述在开始深入探讨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实验报告的内容。
土木工程试验与量测技术实验报告主要包括建筑结构的力学性能实验、土工试验、材料试验等内容。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土木工程中常用的试验方法和技术,为将来的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实验过程详解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实验过程。
在进行建筑结构的力学性能实验时,学生需要使用各种仪器设备进行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如拉力试验、压力试验等。
而在土工试验中,涉及到土壤的力学性能测试以及地基基础设计参数的测定。
材料试验包括水泥、混凝土、沥青等材料的性能测试,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实践机会。
4. 个人理解与观点在我看来,西南交大土木工程试验与量测技术实验报告是一门颇具挑战性的实验课程。
通过实地操作和数据测量,学生们不仅能够将课堂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对于未来从事土木工程相关工作的学生来说,是极具意义的一次实践。
5. 总结与回顾回顾本文所述,我们对西南交大土木工程试验与量测技术实验报告进行了深入探讨,包括实验内容概述、实验过程详解、个人理解与观点等多个方面。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这一实验报告,并对这一实践课程有更深入的认识。
西南交大土木工程试验与量测技术实验报告是一门扎实的实践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实验课程。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试验与量测技术实验报告课程的重要性土木工程试验与量测技术实验报告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实验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实验报告(1)(1)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实验报告(1)(1)西南科技⼤学《现代分析测试技术》课程实习报告姓名班级学号刘杰矿物14015120144748丁威矿物14015120142360余娟矿物14015120144748环境与资源学院矿物加⼯教研室制⼆〇⼀六年⼗⽉实习报告撰写要求:实习报告在实习的基础上完成,运⽤基础理论知识结合实习资料,进⾏⽐较深⼊的分析、总结。
实习报告内容要求实事求是,简明扼要,能反映出本⼈实习的情况、体会和感受。
报告的资料必须真实可靠,有独⽴的见解,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字数⾄少2000字。
⼀、实习报告正⽂内容必须包含以下四个⽅⾯:1.实习⽬的:要求⾔简意赅,点明主题。
2.实习内容及过程:要求内容详实、层次清楚;侧重实际动⼿能⼒和技能的培养、锻炼和提⾼,但切忌记帐式或⽇记式的简单罗列。
3.结果分析,对每次实习的测试进⾏分析,要求分析正确,合理。
4.实习体会:要求条理清楚、逻辑性强;着重写出对实习内容的总结、体会和感受,特别是⾃⼰所学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和今后应努⼒的⽅向。
⼆、实习报告⽂字打印格式和装订要求1.实习报告⼀律要使⽤A4纸打印成⽂;2.字间距设置为“标准”;3.段落设置为“1.25倍⾏间距”;4.字号设置为:a) 标题:⿊体⼆号加粗;b) 正⽂⼀级标题:⿊体三号;c) 正⽂⼆级标题:⿊体⼩三号;d) 其余汉字均为宋体⼩四号;e) 正⽂中所有⾮汉字均为Times New Roman 体;5.页边距:上3cm 下2.5cm 左3cm 右2.5cm6.实习报告最后统⼀与实习报告封⾯装订成册⼀、实验⽬的了解扫描电镜、x衍射仪、原⼦吸收光谱、红外、拉曼光谱结构原理及使⽤⽅法,对物质的表⾯形态、化学成分及内部原⼦分⼦的结构和形态、微量及衡量元素测定、对分⼦进⾏结构分析和鉴定。
⼆、扫描电⼦显微镜1、⼯作原理扫描电⼦显微镜的制造依据是电⼦与物质的相互作⽤。
观察样品的表⾯形态要是利⽤⼆次电⼦信号成像,扫描电镜从原理上讲就是利⽤聚焦得⾮常细的⾼能电⼦束在试样上扫描,当⼀束极细的⾼能⼊射电⼦轰击扫描样品表⾯时,被激发的区域将产⽣⼆次电⼦和激发出各种物理信息。
材料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材料测试技术实验报告XRD物相分析差热分析DTA姓名:学号:热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两种常用的热分析方法─差热分析法和热重法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2、了解差热分析和热重分析仪器的基本结构和基本操作。
二、热分析的定义及分类:热分析(Thermal analysis)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如质量)与温度关系的一类技术,其中差热分析和热重法是目前常用的两种热分析方法。
三、差热分析(DTA)的基本原理:差热分析是在程序控温下测量样品和参比物的温度差与温度(或时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技术。
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会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同时产生放热或吸热的热效应,从而导致样品温度发生变化。
因此差热分析是一种通过热焓变化测量来了解物质相关性质的技术。
样品和热惰性的参比物分别放在加热炉中的两个坩埚中,以某一恒定的速率加热时,样品和参比物的温度线性升高;如样品没有产生焓变,则样品与参比物的温度是一致的(假设没有温度滞后),即样品与参比物的温差DT=0;如样品发生吸热变化,样品将从外部环境吸收热量,该过程不可能瞬间完成,样品温度偏离线性升温线,向低温方向移动,样品与参比物的温差DT<0;反之,如样品发生放热变化,由于热量不可能从样品瞬间逸出,样品温度偏离线性升温线,向高温方向变化,温差DT>0。
上述温差DT(称为DTA信号)经检测和放大以峰形曲线记录下来。
经过一个传热过程,样品才会回复到与参比物相同的温度。
在差热分析时,样品和参比物的温度分别是通过热电偶测量的,将两支相同的热电偶同极串联构成差热电偶测定温度差。
当样品和参比物温差DT=0,两支热电偶热电势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差热电偶记录的信号为水平线;当温差DT≠0,差热电偶的电势信号经放大和A/D转换,被记录为峰形曲线,通常峰向上为放热,峰向下为吸热。
差热曲线直接提供的信息主要有峰的位置、峰的面积、峰的形状和个数,通过它们可以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研究变化过程的动力学。
(一)现代测试技术实验

好风光好风光恢复供货才一)现代测试技术实验课程信息课程名称:现代测试技术课程编号开课院系:土木学院环境工程系课内总学时:27 学分:3课程负责:陈秀枝执笔:陈秀枝:010328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开课专业:环境工程实验学时:4 课内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审阅:孙体昌,段旭琴实验一邻二氮菲吸光光度法测定铁(条件试验和试样中铁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法,是研究200-800nm光区内的分子吸收光谱的一种方法。
它广泛地用于无机和有机物质的定性和定量测定,灵敏度和选择性较好。
2、通过本实验了解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仪的基本构成及其作用。
3、了解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的误差及与仪器方法和浓度的关系。
4、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定量分析方法及其应用,能够通过条件实验自行确定最佳实验条件。
5、掌握分析过程中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
6、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操作技能,以及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内容与方案1.条件试验(1)吸收曲线的制作和测量波长的选择用移液管吸取0.0, 1.0mL 铁标准溶液分别注入两个50mL 比色管中,各加入1mL 盐酸羟胺溶液、2mL 邻二氮菲、5mLNaAc, 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放置10min后,用lcm比色皿、以试剂空白(即0.0mL铁标液)为参比溶液,在440-560nm 之间,每隔一定间隔测一次吸光度,在最大吸收峰附近,每隔1nm 测定一次吸光度。
在坐标纸上,以波长λ为横坐标,吸光度A 为纵坐标,绘制A 与λ关系的吸收曲线。
从吸收曲线上选择测定Fe的适宜波长,一般选用最大吸收波长λmax。
(2)溶液酸度的选择取5个50mL 比色管分别加入lmL 铁标液,1mL 盐酸羟胺,2mLPhen, 摇匀。
然后,用滴定管按一定间隔分别加入0.0~20.0 mL,0.l0mol ?L-1NaOH 溶液,用水稀至刻度,摇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引言:
测试技术是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旨在发现和纠正软件中的缺陷,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本实验旨在探索测试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测试策略、测试用例设计和测试执行等方面。
一、测试策略
测试策略是测试过程中的指导原则,它决定了测试的范围、目标和方法。
在本
实验中,我们使用了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两种策略。
1.1 黑盒测试
黑盒测试是基于功能需求和规格说明进行的测试,测试人员无需了解软件内部
实现细节。
我们通过编写测试用例,模拟用户的输入和操作,验证软件是否按
照需求规格进行正确的响应。
1.2 白盒测试
白盒测试是基于软件内部结构和代码进行的测试,测试人员需要了解软件的内
部实现。
我们通过检查代码覆盖率、路径覆盖等指标,评估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二、测试用例设计
测试用例设计是测试的核心环节,它决定了测试的有效性和覆盖率。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等价类划分和边界值分析两种常见的测试用例设计技术。
2.1 等价类划分
等价类划分是一种基于输入域的测试用例设计技术,它将输入域划分为若干等
价类,每个等价类代表一类具有相同特性的输入。
我们选择了代表性的等价类,编写测试用例进行验证。
2.2 边界值分析
边界值分析是一种基于输入域边界的测试用例设计技术,它关注输入的边界条件。
我们选择了输入域的边界值,编写测试用例进行验证。
三、测试执行
测试执行是将设计好的测试用例应用到被测软件上的过程。
在本实验中,我们
使用了手动测试和自动化测试两种方式进行测试执行。
3.1 手动测试
手动测试是测试人员通过手动操作软件,按照测试用例逐步验证软件的正确性。
我们记录了测试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和结果,以便后续分析和评估。
3.2 自动化测试
自动化测试是使用专门的测试工具或脚本来执行测试用例的过程。
我们选择了
一款常用的自动化测试工具,编写了相应的测试脚本,并执行了自动化测试。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测试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测试策略、测试用
例设计和测试执行等方面。
我们通过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两种策略,使用等价
类划分和边界值分析两种测试用例设计技术,以及手动测试和自动化测试两种
方式,对被测软件进行了全面的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测试技术是确保软件质
量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地发现和纠正软件中的缺陷,提高软件的质
量和可靠性。
尽管本实验只是测试技术的基础实验,但它为我们进一步学习和应用测试技术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化对测试技术的理
解和应用,不断提升自己的测试能力,为软件开发和维护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