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瓦斯防治基本知识
煤矿瓦斯基础知识

对空气的比重:0.5545;
沸点:-161.7℃(0.1MPa) 扩散系数:0.196cm2/s;
水中的溶解度: 33.1 ~55.6 l/m3
空气中的爆炸下限:5%;
发热量:8568大卡/m3
空气中的爆炸上限:1斯的主要危害
爆炸:5%~16% 井下允许的瓦斯浓度:1%。为何要留这么大的
7
一、认识瓦斯
• 3. 瓦斯的主要危害
突出:煤与瓦斯突出(简称突出)是煤矿井下
发生的一种复杂的、有煤(岩)和瓦斯参与的
动力现象。发生瓦斯突出时,在几秒至几十秒
的时间内将几吨到上万吨的煤和几百立方米到 几百万立方米的瓦斯抛射到采掘空间,极易诱 发瓦斯窒息和瓦斯爆炸事故,对井下作业人员、 通风构筑物和设施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8
一、认识瓦斯
• 3. 瓦斯的主要危害
9
二、煤层瓦斯的成因
• 1. 瓦斯的形成 煤层瓦斯是腐植型有机物在成煤过程中的伴生 产物。 煤层瓦斯的生成过程,一般经历两个成气时期:
生物化学成气时期 变质作用成气时期
10
二、煤层瓦斯的成因
• 2. 瓦斯的逸散和保存 煤层瓦斯含量的大小 与成煤时期的瓦斯生成有关;
24
五、煤层瓦斯基本参数
• 1. 煤层瓦斯含量 1.1 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主要因素
煤层的埋藏深度
煤层与围岩的透气性 煤层倾角和露头
地质构造
煤的吸附特性
地层的地质史
水文地质条件
25
五、煤层瓦斯基本参数
• 1. 煤层瓦斯含量 1.2测定方法
间接测定法
abP 100 Ad M ad 1 10P X 1 bP 100 1 0.31M ad
矿井瓦斯的有关知识(三篇)

矿井瓦斯的有关知识什么是矿井瓦斯?矿井瓦斯是矿井中主要由煤层气构成的以甲烷为主的有害气体。
有时单独指甲烷(沼气)。
它是在煤的生成和煤的变质过程中伴生的气体。
在成煤的过程中生成的瓦斯是古代植物在堆积成煤的初期,纤维素和有机质经厌氧菌的作用分解而成。
另外,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中,在成煤的同时,由于物理和化学作用,继续生成瓦斯。
瓦斯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但有时可以闻到类似苹果的香味,这是由于芳香族的碳氢气体同瓦斯同时涌出的缘故。
瓦斯对空气的相对密度是0.554,在标准状态下瓦斯的密度为0.716kg,所以,它常积聚在巷道的上部及高顶处。
瓦斯的渗透能力是空气的1.6倍,难溶于水,不助燃也不能维持呼吸,达到一定浓度时,能使人因缺氧而窒息,并能发生燃烧或爆炸。
瓦斯的燃烧、爆炸性是矿井主要灾害之一。
瓦斯在煤体或围岩中是以游离状态和吸着状态存在的。
游离状态也称为自由状态,这种瓦斯以自由气体状态存在于煤体或围岩的裂缝、孔隙之中,其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贮存空间的体积、压力和温度。
吸着状态又称结合状态,其特点是瓦斯与煤或某些岩石结合成一体,不再以自由气态形式存在。
按其结合形式不同又可分为吸附及吸收两种。
吸附状态是由于固体粒子与气体分子之间分子吸引力的作用,使气体分子在固体粒子表面上紧密附着一个薄层;吸收状态是气体分子已进入煤分子团的内部。
几种状态的瓦斯处于不断变化的动平衡之中,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
当压力、温度变化时,游离瓦斯转化为吸着瓦斯称为吸附,吸附瓦斯转化为游离瓦斯称解吸。
矿井瓦斯等级的划分矿井瓦斯等级是以相对瓦斯涌出量的大小来划分的。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在一个矿井中,只要有一个煤(岩)层发现瓦斯,该矿井即定为瓦斯矿井,并依照矿井瓦斯等级工作制度进行管理。
矿井瓦斯等级,根据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瓦斯涌出形式划分为:(1)低瓦斯矿井: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10立方米/吨且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40立方米/分。
第五章 矿井瓦斯防治

2019/2/15
2
第五章 矿井瓦斯防治
2019/2/15
3
第五章 矿井瓦斯防治
2.矿井瓦斯性质
瓦 斯 性 质
可燃性 甲烷 重烃 氢气
2019/2/15
窒息性
甲烷 二氧化碳 氮气
有害性
一氧化碳 硫化氢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4
第五章 矿井瓦斯防治
3.瓦斯在煤体内存在状态
瓦斯在煤体内存在状态
游离瓦斯
16
第五章 矿井瓦斯防治
(3)瓦斯爆炸发生条件
瓦斯爆炸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瓦斯浓度
5%~16%,5% ~6%为下限, 14%~16%为上限 。
2019/2/15
引爆火源
氧含量
650℃~750℃,瓦 斯的最小点然能量 为0.28mJ。
空气中氧含量 不低于12%。
17
第五章 矿井瓦斯防治
(4)瓦斯爆炸的界限 ①瓦斯浓度
CH 4 2O2 CO2 2 H 2O 882.6 KJ / mol
井下空气O2不足,反应的最终式为:
CH4 O2 CO H2 H2O
2019/2/15 13
第五章 矿井瓦斯防治
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当反应生成热的速度大于
散热速度时,则热量积聚,反应物的温度上升,反应
22
2019/2/15
第五章 矿井瓦斯防治
• 中又以掘进工作面占多数。据统计,瓦斯然烧或 爆炸事故发生在掘进工作面的约占三分之一。 • ⑤影响瓦斯爆炸界限的主要因素
•
•
a.可燃性气体的混入
当瓦斯和空气的混合气体中混入可燃性气体 (见下表)时,由于这些气体(如氢、硫化氢、乙 烷、一氧化碳等)本身具有爆炸性,不仅增加了爆 炸气体的总浓度,而且会使瓦斯爆炸下限降低。
瓦斯防治基础知识

第一章煤矿地质基本知识一、煤层埋藏特征煤层的顶底板:赋存在煤层之上、在煤层之后形成的岩层叫顶板。
由煤层依次向上划分为:伪顶、直接顶、老顶。
伪底、直接底、老底。
在采煤工作面的煤炭采落以后,煤层的顶底板就暴露出来,顶板悬空在工作面的上方,底板在工作的下方。
是直接覆盖在煤层之上的,极易随煤炭的采出而同时垮落,厚度不大,一般在0.5M 以下,岩性多为炭质页岩。
作面移架或回柱工序的完成而自行垮落的岩层,厚度一般可达几米,岩性多为较易垮落的泥岩、页岩、粉砂岩等。
层,一般在长时间内不易自行垮落,在采空区上方悬露一段时间,当达到一定悬露面积之后才垮落一次,通常由砂岩、砾岩、石灰岩等坚硬岩石组成。
为0.2~0.3米。
的厚度一般不大,常见的几十厘米,通常为泥岩、页岩或粘土岩。
若直接为粘土岩,遇水后会发生膨胀,造成巷道底板隆起现象,轻者影响巷道运输与支护,重者可使巷道遭受严重破坏。
按厚度将煤层分为以下几类:薄煤层小于1.3 M中厚煤层 1.3 ~ 3.5 M厚煤层大于3.5 M按煤层倾角的大小分为以下四类:近水平煤层小于8°缓倾斜煤层8°~ 25°倾斜煤层25°~45°急倾斜煤层大于45°第二章、矿井瓦斯防治第一节矿井瓦斯基础知识一、概述矿井瓦斯是成煤过程中的一种伴生气体,是指煤矿井下以甲烷( CH4)为主的有毒、有害的总称,有时单独指甲烷。
矿井瓦斯来自煤层和煤系地层,它的形成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造气时期,从植物遗体到形成泥炭,属于生物化学造气时期;从褐煤、烟煤到无烟煤,属于变质作用造气时期。
由于在生化作用造气时期泥炭的埋藏较浅,覆盖层的胶结固化也不好,因此生成的气体通过渗透和扩散很容易排放到大气中,留存在现今煤层中的瓦斯,只是其中很少的部分。
瓦斯通常指甲烷,分子式CH4,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在标准状态下(0℃,大气压为0.1MPa),1M3甲烷的质量为0.7618Kg,而1M3空气的质量为1.293Kg,因此,瓦斯比空气轻,其相对密度为0.554,瓦斯有很强的扩散性,扩散速度是空气的1.34倍。
煤矿瓦斯知识点归纳总结

煤矿瓦斯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煤矿瓦斯的形成1. 煤矿瓦斯的来源煤矿瓦斯是由煤层中的有机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分解产生的,主要由甲烷(CH4)组成,同时还含有少量的乙烷、丙烷、乙烯等烷烃和烯烃。
2. 煤矿瓦斯的生成条件煤矿瓦斯的生成与煤层的埋深、温度、压力和煤的有机质含量等因素有关。
通常情况下,煤矿瓦斯的生成条件为煤层埋深在200m以上,温度在40℃以上,压力在3MPa以上。
二、煤矿瓦斯的性质1. 化学性质煤矿瓦斯主要成分为甲烷,其化学式为CH4。
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5%~15%。
2. 物理性质煤矿瓦斯比空气轻,燃烧时生成的热量大,且火焰温度高。
在低温下,煤矿瓦斯易液化。
在低温低压下,甲烷可形成固态,称为天然气水合物。
三、煤矿瓦斯的危害1. 爆炸危险煤矿瓦斯是一种易燃气体,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或高温表面容易发生爆炸。
煤矿瓦斯爆炸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和生产设施的破坏,还会引发二次事故,给煤矿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2. 中毒危害煤矿瓦斯在空气中的浓度超过一定限制时,会对人体造成窒息和中毒。
特别是煤矿井下的工作人员,长期暴露在煤矿瓦斯环境中,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四、煤矿瓦斯的监测与防治1. 煤矿瓦斯的监测(1)煤矿瓦斯的监测手段煤矿瓦斯的监测手段主要包括传感器监测、抽放法监测、化学分析法监测等。
其中,传感器监测是最常用的监测手段,通过设置煤矿瓦斯传感器在煤矿井下实时监测瓦斯浓度,并及时报警,以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2)煤矿瓦斯的监测要求对于含瓦斯矿井,应在井下通风和巷道出口设置煤矿瓦斯传感器,并定时进行瓦斯浓度监测。
同时,要求煤矿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定的防护装备和作业程序进行作业,确保煤矿瓦斯安全监测和防护。
2. 煤矿瓦斯的防治(1)通风防治通风是煤矿瓦斯的主要防治手段,通过合理设置通风系统和通风设备,将煤矿瓦斯排出矿井,降低瓦斯浓度,减少爆炸危险。
(2)抽放防治抽放防治是通过使用抽放设备将煤矿瓦斯抽出,降低瓦斯浓度,减少瓦斯爆炸危险。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知识100问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知识100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知识100问1、什么是突出煤层?答:矿井井田范围内发生过突出的煤层或经鉴定有突出危险的煤层。
2、什么是突出矿井?答:在矿井的开拓、生产范围内有突出煤层的矿井。
3、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区域“四位一体”)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局部“四位一体”)包括那些内容?答: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区域“四位一体”):(1)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2)区域防突措施;(3)区域措施效果检验;(4)区域验证。
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局部四位一体):(1)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2)工作面防突措施;(3)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4)安全防护措施。
4、防突工作坚持什么原则?答:坚持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
5、突出矿井采掘工作应做到什么要求?答: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
未按要求采取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严禁进行采掘活动。
6、区域防突工作应当做到那16字方针?答:多措并举、可保必保、应抽尽抽、效果达标。
7、矿井有那些情况需进行突出煤层鉴定?答:(1)煤层有瓦斯动力现象的;(2)相邻矿井开采的同一煤层发生突出的;(3)煤层瓦斯压力达到或者超过0.74MPa的。
8、突出煤层鉴定应当根据什么现象和瓦斯参数进行?答:动力现象。
但当动力现象特征不明显或者没有动力现象时,应当根据实际测定的煤层最大瓦斯压力P、软分层煤的破坏类型、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Δp和煤的坚固性系数f等指标进行鉴定。
全部指标均达到或者超过临界值的,确定为突出煤层。
9、突出矿井的新水平、新采区,必须编制防突专项设计,设计应当包括那些内容?答:开拓方式、煤层开采顺序、采区巷道布置、采煤方法、通风系统、防突设施(设备)、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等内容。
10、突出矿井的巷道布置应当符合那些要求和原则?答:(1)运输和轨道大巷、主要风巷、采区上山和下山(盘区大巷)等主要巷道布置在岩层或非突出煤层中;(2)减少井巷揭穿突出煤层的次数;(3)井巷揭穿突出煤层的地点应当合理避开地质构造破坏带;(4)突出煤层的巷道优先布置在被保护区域或其他卸压区域。
煤矿瓦斯基础知识

煤矿瓦斯基础知识目录1. 煤矿瓦斯基础知识概述 (3)1.1 瓦斯的定义与分类 (4)1.2 煤矿瓦斯的特点与危害 (5)1.3 瓦斯监测与治理的基本要求 (6)2. 瓦斯的物理与化学性质 (7)2.1 瓦斯的主要成分 (8)2.2 瓦斯的物理特性 (9)2.3 瓦斯的化学性质 (9)3. 煤矿瓦斯的产生机制 (11)3.1 瓦斯的生成过程 (12)3.2 影响瓦斯生成的主要因素 (12)4. 煤矿瓦斯监测技术 (14)4.1 瓦斯检测仪器与传感器 (15)4.2 瓦斯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布点 (16)4.3 瓦斯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18)5. 煤矿瓦斯灾害预防与治理 (19)5.1 瓦斯爆炸的原理与特点 (20)5.2 瓦斯诱导与增强突出事故的风险防控 (22)5.3 瓦斯管理的国际经验与国内法规 (24)6. 瓦斯抽放与利用 (25)6.1 瓦斯抽放系统设计与施工 (26)6.2 瓦斯抽放效果的评价与优化 (27)6.3 瓦斯在矿井通风与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9)7. 瓦斯洗手技术 (30)7.1 地面瓦斯洗手技术的原理 (32)7.2 瓦斯洗手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 (33)7.3 瓦斯洗手项目的实施与管理 (34)8. 煤矿瓦斯科技创新与未来发展趋势 (36)8.1 瓦斯监测与治理技术的最新进展 (37)8.2 瓦斯抽放与利用的先进技术 (38)8.3 瓦斯洗手技术的创新与挑战 (40)9. 瓦斯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42)9.1 国内外重大瓦斯安全事故回顾 (43)9.2 瓦斯安全事故的原因与教训 (45)9.3 瓦斯安全事故预防和处理措施 (46)10. 总结与展望 (47)10.1 煤矿瓦斯基础知识总结 (49)10.2 煤矿瓦斯安全管理展望 (50)10.3 未来瓦斯基础知识的研究方向 (51)1. 煤矿瓦斯基础知识概述煤矿瓦斯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地下应力作用和地质构造变化,导致岩石和煤层中的有机物质经过漫长地质时期进行分解,由多种烃类气体(以甲烷为主)、二氧化碳以及少量的氮气、硫化氢气体等组成的地下气体。
煤矿瓦斯相关知识

瓦斯常识 50 个为什么1、为什么煤层中会存在瓦斯?什么是瓦斯?答:矿井瓦斯是成煤过程中的一种伴生气体,无色、无味、无臭,难溶于水,不助燃也不能维持呼吸,达到一定浓度时,能使人缺氧而窒息,并能发生燃烧或爆炸。
瓦斯是由于生化作用造气时期生成的气体,大部分通过渗透扩散到大气中,但也有很少部分留存在煤层中。
2、为什么煤层中的瓦斯会有压力?答:煤层裂隙和孔隙中的游离瓦斯存在分子热运动,经撞击就会产生压力。
3、为什么会发生瓦斯涌出 ?答:因受采动影响,煤岩层原始状态受到破坏,透气性增加,游离状态瓦斯在压力作用下涌向采掘空间形成瓦斯涌出。
4、为什么会发生瓦斯窒息 ?答:空气中的瓦斯浓度较高时,会相对降低空气中的氧气浓度,氧气浓度过低就会造成缺氧窒息。
5、为什么会发生瓦斯爆炸 ?答:瓦斯具有爆炸性,当瓦斯浓度达到 5%~16%、引爆火源温度在 650~750℃、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大于 12%时,就会发生瓦斯爆炸。
6、为什么煤层中的瓦斯会涌向矿井巷道内?答:煤层中的瓦斯以游离状态和吸附状态两种形式存在,并且随压力和温度的变化相互转换,井巷开拓出来后,原有的动平衡状态遭到破坏,煤层中的瓦斯就会涌向井巷内。
7、为什么会发生瓦斯喷出 ?答:在含瓦斯的煤系地层中,由于地质破坏产生有天然的空洞或裂隙,煤系地层的瓦斯会涌入其中,当采掘巷道接近这些地点时,高压瓦斯的突然释放就形成了瓦斯喷出。
8、为什么要预防瓦斯喷出?答:由于瓦斯喷出在时间上的突然性和空间上的集中性,会导致喷出地点人员窒息,高浓度瓦斯在空气流动过程中遇高温火源会发生瓦斯爆炸,强大的瓦斯喷出还会产生动力效应导致破坏作用。
9、为什么会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答:由于地应力及瓦斯压力的共同作用,在短时间内,破碎的煤和瓦斯由煤体或岩体内突然向采掘空间抛出,形成煤与瓦斯突出。
10、为什么要预防煤与瓦斯突出?答:发生煤与瓦斯突出时,大量的煤与瓦斯从煤层内部快速向巷道或采掘空间喷出,造成煤壁破坏、巷道充塞、设施摧毁、通风系统破坏,甚至发生风流逆转,造成人员窒息,发生瓦斯爆炸、燃烧及埋人事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晋中灵石煤矿有限公司职工安全手册---瓦斯防治基本知识前言瓦斯灾害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危害,是威胁矿工生命安全的“第一杀手”,纵观国内外煤矿事故,绝大多数集中在以瓦斯爆炸为主的“一通三防”事故上。
为深入贯彻落实“人人都是通风员”理念,加强井下员工对瓦斯治理重要性的认识,了解掌握瓦斯防治基础知识和管理技能,做到人人都懂通风知识,把住生产全过程通风工作的各个环节,及时排查消除事故隐患,实现安全生产。
特制作发放此安全手册,望广大职工认真学习,从而实现“人人懂、人人抓、为大家”的全员安全管理目标。
总经理:一、瓦斯的性质煤矿瓦斯是伴随煤层形成而形成的,是随煤而伴生的。
主要成分甲烷(CH4)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的重量较轻,一般浮在巷道的上半部,独头巷道和顶板冒落空间处,渗透性强,不溶解于水,具有燃烧性和爆炸性,能使人窒息。
主要危害是爆炸。
二、瓦斯爆炸的条件瓦斯爆炸应当具备三个条件:①瓦斯浓度在爆炸界限内,一般为5%-16%。
②混合气体中氧的浓度不低于12%。
③有足够能量的点火火源,既引大温度,一般是450度-650度。
三、瓦斯的来源及积聚特点开采过程中,煤矿井下瓦斯主要有四个来源:一是从采落下来的煤炭中释放出来的瓦斯。
二是从采掘工作面煤壁内释放出来的瓦斯。
三是从煤巷两帮及顶板释放出来的瓦斯。
四是从采空区及围岩中释放出来的瓦斯。
煤矿生产过程中,井下瓦斯按它的四个来源不间断地向外释放,又被流过的风流稀释、带走,当井下风量不足或停风时,井下瓦斯浓度将升高,形成瓦斯积聚,瓦斯积聚只有快慢之分,没有积聚不积聚之别,简单的说,井下无风瓦斯就积聚,有风瓦斯就乘风而去,这就是瓦斯积聚的基本特点。
四、为什么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容易集聚瓦斯:(1)采煤工作面后方采空区内积存着高浓度瓦斯,上隅角是采空区漏风的出口,漏风将采空区内的瓦斯携带到上隅角,又瓦斯相对密度小,采空区瓦斯沿倾斜方向向上移动,部分瓦斯将从上隅角附近逸散出来。
(2)工作面风流在工作面回风侧直角转弯,在上隅角形成涡流,使瓦斯不容易被风流带走,因而瓦斯易于积聚。
(3)工作面上隅角附近通常设置回柱绞车等机电设备,控顶宽度较大,通常要落后正常地段1-2排,形成瓦斯积聚的场所。
(4)工作面上隅角附近顶板和煤帮在集中应力作用下变得比较破碎,容易冒落顶板岩石和片帮而形成空洞,在这些空洞内容易积聚瓦斯。
五、如何处理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积聚瓦斯: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煤帮疏松,自由面增多,爆破时容易发生“虚炮”形成火光,回柱时由于钢丝绳摩擦易产生火花,机械设备运转产生摩擦火花,电气设备失爆产生电火花,这些都容易成为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的引爆火源,因此《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四十条规定,应加强瓦斯检查工作,发现瓦斯积聚及时处理,以免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积聚瓦斯处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在工作面上隅角附近设置木板隔墙或帆布风障,迫使一部分风流流经工作面上隅角,将该处积存的瓦斯冲淡排出。
(2)在工作面上隅角至回风道一段距离内设置移动式水力引射器,排出上隅角积存瓦斯,水力引射器的水压一般为8~10个大气压,风量最多可达60~70m³/min。
(3)加大采煤工作面风量或利用设在煤巷中的风筒和局部通风机加大工作面风量,并冲淡工作面上隅角的瓦斯。
(4)在回风巷的采空区侧维持一段专为排放采空区瓦斯的尾巷,把工作面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清洗工作面,冲淡开采煤层涌出的瓦斯,改变采空区瓦斯流向,使上隅角的瓦斯积聚点移到工作面20m以外。
(5)采空区抽放。
当采空区瓦斯涌出量较大时,不仅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经常超限,工作面采空区和回风流也受到威胁,必须采用抽放方法减少开采空间的瓦斯量。
六、为什么回风巷瓦斯浓度规定为不超过10%瓦斯爆炸浓度的界限是5%~16%,也就是说当瓦斯浓度小于5%或大于16%时,瓦斯遇火源也不会大爆炸。
《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回风巷瓦斯浓度规定为不超过1.0%,主要是考虑以下几点理由:1、瓦斯浓度的随机性井下瓦斯浓度的分布,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是不均匀的,且在不断发生变化,检验人员在测定时间和空间上存在随机性。
2、检测结果的误差性(1)测定仪器有一定的允许误差。
(2)检验人员由于思想和业务等原因存在一定的读数误差。
3、爆炸因素的多样性(1)在混合气体中参入煤尘可使瓦斯爆炸界限扩大,煤尘浓度在5g/m³时瓦斯爆炸浓度下限降为3.0%,煤尘浓度8g/m³时瓦斯爆炸浓度下降降为2.5%。
(2)空气温度升高可使瓦斯爆炸界限扩大。
当温度超过700℃时,瓦斯爆炸浓度下限为3.25%;温度过高可引燃低浓度的瓦斯,810℃时瓦斯爆炸浓度下限为2%。
(3)在混合气体中掺入其他可燃气体可使瓦斯爆炸界限扩大。
(4)混合气体中掺入惰性气体可使瓦斯爆炸界限缩小,甚至丧失爆炸性。
所以,把采区回风巷、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瓦斯浓度规定为不超过1.0%,有2倍的安全系数,是科学的、可靠的和安全的。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区回风巷、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0%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七、煤矿井下作业地点瓦斯浓度超限时应如何处理: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瓦斯浓度超过规定时,必须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理: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0%时,必须停止用电钻打眼。
爆炸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 1.0%时,严禁爆破。
以下地点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①采掘工作面风流中。
②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
③电动机或其开关安设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
(4)采掘工作面及其巷道内,体积大于0.5m³的空间积聚的瓦斯浓度达到2.0%时,附近20m内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5)对因瓦斯浓度超过规定被切断电源电气设备,必须在瓦斯浓度降到1.0%以下时,方可通电开动。
八、井下盲巷和采空区瓦斯管理有哪些规定:煤矿井下盲巷和采空区是井下积聚高浓度瓦斯的主要地点,如果盲巷和采空区有较大瓦斯涌出源或已成为邻近层排放瓦斯的主要通道,极容易引发瓦斯爆炸和致人窒息事故。
用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盲巷和采空区瓦斯的日常管理:井下应尽量避免出现任何形式的盲巷,与生产无关的报废巷道或旧巷,必须及时充填或用不燃性材料进行封闭。
对于掘进施工的独头巷道,局部通风机必须保持正常运转,临时停工也不得停风,如因临时停电或其他原因,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要立即切断巷道内一切电气设备的电源(安设风电闭锁装置可自动断电)和撤出所有人员,在巷道口设置栅栏,并挂有明显警标,严禁人员入内,瓦检工每班在栅栏处至少检查一次,如果发现栅栏内侧1m 处瓦斯浓度超过3%或其他有害气体超过允许浓度,必须在24h内用木板予以密闭。
长期停工、瓦斯涌出量较大的岩石巷道也必须封闭,没有瓦斯涌出或涌出量不大(积聚瓦斯浓度不超过3%)的岩巷可不封闭,但必须在巷口设置栅栏、揭示警标,禁止人员入内并定期检查。
凡封闭的巷道,要对密闭坚持定期检查,至少每周一次,并对密闭质量,内外压差、密闭内气体成分、温度等进行检测和分析,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处理。
恢复有瓦斯积存的盲巷或打开密闭时,瓦斯处理工作应特别慎重,事先必须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
处理前应由救护队佩戴呼吸器进入瓦斯积聚区域检查瓦斯浓度并估算积聚的瓦斯含量,然后按“分级管理”的规定排放瓦斯。
九、如何处理巷道积聚的瓦斯:局部通风机一旦意外停止运行,巷道内就会积聚大量瓦斯,随着时间的延长,积聚的瓦斯量越来越多,必须及时进行排放。
排放瓦斯是矿井瓦斯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四十一条对此规定了三级排放制度,并规定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三级排放制度(1)一级排放对于停风的独头巷道(或盲巷),如果要恢复停风,必须首先检查瓦斯。
当检查瓦斯后证实停风的独头巷道中的瓦斯浓度不超过1%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时,同时检查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地点附近1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0.5%时,可以人工开动局部通风机,直接恢复独头巷道的通风。
(2)二级排放如果停风的独头巷道内瓦斯浓度超过1%或二氧化碳超过1.5%,但不超过3.0%时,由瓦斯检查员、安全员和井下电钳工等有关人员在现场,并采取专门的控制风流等安全措施排除瓦斯。
(3)三级排放如果停风的独头巷道内瓦斯浓度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3.0%时,必须制定安全排除瓦斯措施,报矿技术负责人批准。
三级排放时应由矿山救护队或通风区进行操作,矿有关领导现场值班。
十、排放盲巷瓦斯应注意的问题(1)计算排放的瓦斯量、供风量和排放时间,控制供风量和瓦斯排放量,选择适宜的排放瓦斯方法,制定可靠的安全措施,严禁“一风吹”。
掌握排放瓦斯各回风区间最大允许的排放瓦斯量,以便控制盲巷排出的瓦斯量,防止各回风区间瓦斯超限;确保排出的风流与全风风流汇合处的瓦斯浓度不超过1.5%;并在排出的瓦斯与全风压风流混合处安设瓦斯报警断电仪。
(2)确定排放瓦斯的流经线路和方向、控制风流设施的位置、各种电气设备的位置、通讯电话的位置,瓦斯传感器的监测位置等。
必须做到文、图齐全,并在图上注明,了解供电情况,检查风电闭锁装置是否良好;检查局部通风机和电气开关附近10m内瓦斯浓度是否超过0.5%。
(3)明确停电,撤人的范围,凡是受排放瓦斯影响的硐室、巷道和被排放瓦斯风流切断安全出口的采掘工作面,必须停电、撤人、停止作业,指定警戒人员的位置,禁止其他人员的进入。
(4)排瓦斯时,每次启动局部通风机或者调整风量后,均应检查局部通风机是否有循环风;如有循环风,需立即停止局部通风机运转,消除循环风后再排瓦斯。
(5)排放瓦斯风流经过的巷道内的电气设备,必须指定专人在采空区变电所和配电点两处同时切断电源,并设警示牌和专人看管。
(6)排放瓦斯必须加强领导,统一指挥,精心组织,责任落实,确保安全排放。
安全监察人员在现场监督检查,发现违章,立即制止,矿山救护员在现场值班。
十一、采用哪些措施控制风流排放瓦斯:对于停风的独头巷,如果要恢复通风,必须首先检查瓦斯浓度,根据瓦斯浓度不同采取不同的瓦斯排放方法。
1.直接恢复通风瓦斯排放方法当检查瓦斯后证实停风的独头巷道中的瓦斯浓度不超过1.0%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同时检查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地点附近1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0.5%时,可以人工开动局部通风机,直接恢复独头巷道的通风。
2、控制风流瓦斯排放方法如果停风的独头巷道内瓦斯浓度超过1.0%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必须采取专门的控制风流措施排除瓦斯。
(1)检查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地点附近1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