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3单元测评(含答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一、积累运用1、阅读文字,回答问题。

读书时,仿佛置身于生意盎然的春天。

指尖一拨弄便已是草长(yīng)飞,春意撩人。

当读到瑰丽的上古神话、优美的先秦散文、隽永的唐诗、飘逸的宋词、灵秀的元曲以及杰出的明清小说时,你的身心能不为之舒展,你的心情能不为之愉悦吗?徜徉于诗的海洋,当你近观“杨柳依依”,遥望“满城风絮”,观赏“大漠孤烟”,远眺“长河落日”,你能不为之心旷神怡,浮想联(piān)吗?那些历久弥新的经典,恍若一坛坛陈年女儿红,自是醇酽,随着时间的推移,散发着永恒的芬芳。

经典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它们依然是读书人书架上不变的风景。

通过阅读经典展示的珠玉般的文字,使我们的思想便不由自主地与作者的思想靠近,隐约地想认识“生之养之”的那个人――作者,试图接近他们的心灵,这时我们就拒绝了浮光掠影,从而进入了隽永的、优美的阅读状态,久而久之就会拥有探(lí)得珠的喜悦。

①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生意盎然草长yīng飞浮想联piān 探lí得珠②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浮光掠影:③请你参照文中画线的句子,结合语境,再续写一句。

④文中写道:“经典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它们依然是读书人书架上不变的风景。

”请结合你的阅读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⑤第二段有一处病句,请找出并改正。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玄奘岛欤蓄养B、弋壁蔚蓝干燥C、原故魔鬼倒映D、吹拂磨蹭抽搐3、默写。

①、《陋室铭》中写居室外环境清幽的骈句是:,。

②、《核舟记》中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一次成为东道主的中国在努力着智慧。

(2)不少国有企业在注重收益的同时,利用相互支持、相互、联络感情的名义,在企业之间相互宴请、相互发钱、相互慰问。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单元检测 第三单元(测能力)(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单元检测 第三单元(测能力)(含答案)

第三单元(测能力)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有人说,小石潭是一个童话,可以(启发/启示)人的想象;小石潭是一处仙境,可以慰藉人的灵魂。

我悄然走近它,但见泉水在阳光下闪烁着蓝莹莹的光芒;泉边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1.文中加粗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慰藉(jì)悄(qiǎo)然B.翠蔓(màn)坠(zhuì)落C.参差(cī)皇冠(guàn)D.缀(chuò)饰缥缈(miǎo)2.文中画框线的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2分)A.相应成趣B.星辰C.熠熠生辉D.璀璨3.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启发琢磨B.启示捉摸C.启发捉摸D.启示琢磨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崇廉尚洁、追求卓越、时代新人、全民阅读,分别是并列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

B.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前述语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我们学过的《关雎》《子衿》都属“国风”。

D.古人称谓丰富:所谓“名”实则“本名”:“字”则叫“表字”,是除本名外另取一个与本名有所关联的名字:“谥号”则多为自己所取,表示自己的志趣爱好。

5.阅读下面文段,在文中四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____________。

很多事急不得,更速成不得。

____________。

丝绸、瓷器、漆器、金银器等各类制作技艺精湛的手工艺品,饱蘸着匠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创造的虔敬、对工序的苛求。

____________。

盛于魏晋时期的“百炼钢”之术,其制作过程需工匠把精铁加热锻打一百多次,一锻一称,直到斤两不减,如此千锤百炼,最终锻出高纯度的器具。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A组1.给加点的字注音。

间.隔() 便舍.船() 便要.还家() 男女衣着.()阡陌.() 落英缤.纷() 黄发垂髫.() 豁.然开朗()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A.悉.如外人并.怡然自乐B.缘.溪行便扶.向路C.便要.还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D.鸡犬相闻.闻.有此人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缘溪行,忘路..之远近B.遂与外人间隔..C.乃不知有汉,无论..为外人道也..魏晋D.不足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初极狭,才.通人()(3)后遂无问津..,屋舍俨然()..者() (4)土地平旷(5)及.郡下,诣太守() (6)便要.还家()5.解释下列句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1)寻.向所志() 寻.病终()(2)便舍.船() 屋舍.俨然()(3)遂.迷,不复得路() 遂.与外人间隔()(4)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6.在文言文中,省略句子成分的现象很普遍,请在下列句子中补上省略的成分。

(1)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2)()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4)()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组7.“然”常常作为构词的辅助成分,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地”“……的样子”等,有时也可不译。

分别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豁然..开朗() (2)屋舍俨然..()(3)黄发垂髫,并怡然..规往()..自乐() (4)欣然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D.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E.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芳草鲜美(xiān)此中人语云(yǔ)为嵁为岩(kān)B.无人问津(jūn)陶后鲜有闻(xiān)卷石底(quán)C.为宫室(wéi)八分有奇(qí)可爱者甚蕃(fán)D.俶尔远逝(chù)窈窕淑女(tiǎo)参差荇菜(xìng)【答案】D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神情与苏、黄不属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D.寻病终寻向所志【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的一词多义。

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

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

“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A.类/相同;B.都是句末语气助词;C.特殊的/零数;D.随即,不久/寻找。

故选B。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诎右臂支船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C.左手倚一衡木D.舟尾横卧一楫【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的积累与识记。

要确定通假字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通假字的意思。

A.“诎”,通“屈”;B.“有”通“又”;C.“衡”,通“横”;D.没有通假字。

4.名句积累。

(1)《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源奇特优美的自然景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青子衿,___________。

(《诗经.子衿》)(3)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化用“临渊羡鱼”这一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千山万水也不能阻隔朋友间的真情。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晋太元中中无杂树 B.便舍船屋舍俨然C.皆叹惋皆出酒食 D.寻向所志寻病终2.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中峨冠而多髯者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B.能以径寸之木以至鸟兽、木石C.盖大苏泛赤壁云盖以诱敌 D.石青糁之能以径寸之木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诗经》是“世界最美的书”。

《关雎》传唱着君子对淑女的热切追求;《七月》记叙了人们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蒹葭》浓浓的秋凉中折射出淡淡的凄婉之意……B.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醉酒驾车要被刑拘的规定在现实执法中能否真正落实?C.2018年上半年,全国质监系统对乳制品,粮油,酒类,饮料等重点食品,不断加大执法打假工作力度。

D.他对杜小康说:“明年春天之前就回家,柳树还没有发芽时就回家……”他甚至向儿子保证,“我要让你读书,无忧无虑地读书……”。

4.下面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篁(huáng) 佩(pèi) 寥( liáo )B.洌(liè) 坻( chí ) 嵁(kān)C.屿( yǔ ) 佁(yǐ) 俶( chù ) D.翕( xī ) 邃( shuì) 怆( chuàng )二、语言表达5.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A.问所从来B.后遂无问津者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6.今天的课堂作业有一道语序排列题,吉米被难住了。

请你帮他把语序排列好,将序号写在横线上。

汉字,你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在你的舞蹈里,源远流长。

①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因为你而淡泊成最美的风景②玄妙灵动的狐女、机智勇敢的屠户,因为你而随乡道草庐的茶香流传③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因为你而伴着诗人的忧愤振聋发聩④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因为你而一起被采进《诗经》的抑扬顿挫正确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南湖中学八年级(1)班开展了一次“我爱茂名”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一、积累与运用。

(30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

(6分)阴晦.()鄙.夷()撩.逗()戳.破()拮.据()栈.桥()发窘.()葳蕤.()滑稽.()肇.事()绰.号()匆遽.()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恣睢:(2)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歇斯底里:。

(3)贾里是个爱才的人,因此并不在意被人奚落了一通,相反,很想写一篇这幅漫画的欣赏指南。

奚落:。

(4)我们是个文明古国,几千年的文明史呵……真是贻笑大方! 贻笑大方:。

3、划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将正确的写在横线上。

(2分)莫明其妙狼狈不堪见义思迁沤心沥血十拿九稳再接再厉4、文学常识填空。

(5分)(1)《故乡》选自。

(2)《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国的短篇小说家(3)《孤独之旅》的作者是。

(4)《心声》的作者是,主人公是。

(5)《同桌阿伦》的作者是当代家,本文选自。

(6)小说的三要素是、、。

5、指出下列各句的描写手法及所塑造的是哪个人物形象。

(4分)(1)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2)“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台的大轿,还说不阔?”()(3)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4)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液根寻常不一样。

()6、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词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2分)在黑暗中寻觅到的光明,是永远不会暗淡的,;在贫瘠中创造出的丰饶,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7、请写出两句有关“青春”的格言。

(2分)(1)(2)8、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5分)(1)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2)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3)我多么爱你的回音,爱你悠远无尽的音响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4)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公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共16分)阅读文段,完成1-3题。

(6分)“诗者,吟咏情性也。

”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

她如绝美的天籁,拂去尘世的喧器;她似闪烁的星辰,照亮暗淡的夜空。

徜洋其间,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xūn陶,我们的思想将在孜孜以求中变得深邃。

在垂髫.之年读《静夜思》和在而立之年读《静夜思》感触是那么不同。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2分)xūn( )陶垂髫()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2分)“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改为“ _________”3.请解释画线的成语。

(2分)潜移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段,完成4-6题。

(6分)①读书,能够增强我们的文学鉴赏水平。

②我爱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③当读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句子的时候,我仿佛觉得周围的空气里弥漫着桃花的芬芳,耳畔萦绕着老人、孩子的欢声笑语。

④我产生了到“桃花源”一游的想法。

4.第①句有语病,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应该将“ _________________”改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5.第②句标点有误,应该将_________改成_________ 。

(1分)6.第③句中的“黄发”用来指_______,“垂髫”用来指_______ 。

(2分)阅读朱自清《经典常谈·四书第七》选段,完成7-8题。

(4分)这四种书原来并不在一起,《学》《庸》都在《礼记》里,《论》《孟》是单行的。

这些书原来只算是诸子书,朱子原来也只称为“四子”·……这些著作并不曾教《学》《庸》普及,教《学》《庸》和《论》《孟》同样普及的是朱子的注,四书也是他编在一起的,四书的名字也因他而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评试卷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评试卷含答案

部编⼈教版⼋年级语⽂下册第三单元测评试卷含答案部编⼈教版⼋年级语⽂下册第三单元测评试卷⼀。

积累与运⽤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项是()A.缘.溪⾏(沿着,顺着)B.⽇光下澈.(清澈)C.⾈⾸尾长约⼋分有奇.(零数,余数)D.如有所语.(说话)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法相同的⼀项是()A.有良⽥、美池、桑⽵之属.神情与苏黄不属.B.雕栏相望焉.可远观⽽不可亵玩焉.C.全⽯以.为底以.其境过清D.寻.向所志未果,寻.病终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项是()A. 《桃花源记》是东晋⽂⼈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他是东晋末⾄南朝宋初期伟⼤的诗⼈、辞赋家。

他是中国第⼀位⽥园诗⼈,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之宗”,有《陶渊明集》。

B.《⼩⽯潭记》是唐朝诗⼈柳宗元的作品。

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描写了“⼩⽯潭”的景⾊,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C.《核⾈记》是魏学洢所写的说明⽂⾔⽂,出⾃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本⽂使⽤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到背⾯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

D.《诗经》是中国最早的⼀部民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305篇,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赋、⽐、兴是其基本⼿法。

4.请根据提⽰填写相应的古诗⽂。

(12分)(1)青青⼦衿,。

(1分)(《诗经》《⼦衿》)(2),胡为乎泥中?(1分)(《诗经》《式微》)(3)《关雎》中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是,。

,。

(4)《蒹葭》中,常被⽤来形容所爱恋的⼈在远⽅的句⼦是,。

(5)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势的句⼦是:,。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宽慰友⼈,表达送别情感的千古名句是:,。

.劝慰友⼈不要做⼉⼥之情句是:,。

.(7)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只要⼼灵相通,就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的名句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6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豁.然(huò)篁.竹(huáng)及郡.下(jùn)B.悄怆.(chuàng) 器皿.(mǐn) 刘子骥.(yì)C.衣褶.(zhé) 摇缀.(zhuì) 诣.太守(yì)D.雎.鸠(jū) 溯洄.(huí) 勾画了.了(lě)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分)(1)寻向所志.()(2)水尤.清冽()(3)悄怆幽邃..() (4)其两膝相比.者()(5)左右芼.之() (6)蒹葭萋萋..()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便要还家B.左手倚一衡木C. 军士吏被甲D.不足为外人道也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潭中鱼/可/百许头C.虞山王/毅/叔远/甫刻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6.名句默写。

(5分)(1)关关雎鸠,。

,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2)忽逢桃花林,。

(陶渊明《桃花源记》)(3)右刻“,水落石出”。

(魏学洢《核舟记》)(4)四面竹树环合,,凄神寒骨,。

(柳宗元《小石潭记》)(5)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绘出桃花林绝美景色的句子是“,”。

7.学校为弘扬传统文化,举办了一次书画展,其中有一幅丰子恺的画(如图)特别引人注目,请欣赏这幅画,按要求作答。

(4分)(1)请描述画面的主要内容。

(2分)(2)请说说你对这幅画主题的理解。

(2分)8.在春暖花开的日子,班级开展了以“古诗苑漫步”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6分) (1)春天是四季中惹人情思的季节。

走进古诗苑,你会收获许多咏春的佳句。

请你在以下诗句中,选出两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1分)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在已选出的两组诗句中任选一组,请从运用感官描写的角度说说诗句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这样描写的原因是什么。

(2分)(3)古诗讲究炼字,使诗句准确生动。

请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2分)桃花溪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对于诗文横线处要填入的字,有人认为“随”恰当,有人认为“入”更合适。

你选择,理由:。

(4)仿写句子,完成诗集的寄语。

(1分)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

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

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有的灿烂盛开。

二、阅读理解(34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9~10题。

(4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9.请解释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

(2分)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二)阅读《桃花源记》的节选文字,完成第11~13题。

(9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

B.阡陌交通..交通:运输事业。

C.咸.来问讯咸:全,都。

D.欣然规.往规:打算,计划。

12.下列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3分)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纯朴、热情。

C.“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谨慎,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三)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第14~17题。

(14分)【甲】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观第五泄①记(节选)袁宏道从山门右折,得石径。

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②,瀑见。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

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

:第五级瀑布。

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旅游胜地。

②罅(xià):缝隙,裂隙。

③掉:摇动。

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

⑤掣折:转折。

⑥欹(qī):斜靠。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日光下澈.()(2)其岸势犬牙..差互()(3)疾趋.度石罅() (4)山行之极观.也()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16.请从【甲】【乙】两文字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

(2分)(1)《小石潭记》:(2)《观第五泄记》:17.两篇选文,让我们感受到小石潭的幽美和第五泄的恢宏气势,其中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填入下表。

(4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20题。

(7分)砖(节选)凡埏泥①造砖,亦掘地验辨土色,或蓝或白,或红或黄,皆以黏而不散,粉而不沙者为上。

汲②水滋土,人逐数牛错③趾④,踏成稠泥。

然后填满木框之中,铁线弓戛⑤平其面,而成坯形。

(选自《天工开物》)(shān)泥:揉和黏土。

②汲:从井里取水。

泛指打水、取水。

③错:交错,错杂。

④趾:脚。

⑤戛:刮平,削平。

18.“人逐数牛错趾”中的“逐”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19.上好的黏土有什么特点?(2分)20.请简要概括造砖坯的过程。

(3分)三、写作(40分)21.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1)童年会消逝,但纯真让童心永驻;亲人会远离,但思念让亲情长存;朋友会久别,但真诚让友情不老……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题目:让长久(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枫叶刚长出来时,色彩与别的叶子并没有什么两样,也是绿的。

从春天开始生长,直到深秋,枫叶才变得像火一样红。

是秋天的霜打,让枫叶慢慢变红。

很多树的叶子即使到了秋天也不会红起来。

让枫叶红起来的是枫叶自己,秋天只是给了它红起来的机会。

第三单元测评一、积累与运用1.A解析B项,“骥”应读“jì”。

C项,“褶”应读“zhě”。

D项,“了”是多音字,此处应读“liǎo”。

2.(1)做标记(2)格外(3)幽深(4)靠近(5)挑选(6)茂盛的样子3.D解析A项,“要”同“邀”,邀请。

B项,“衡”同“横”。

C项,“诎”同“屈”,弯曲。

4.C解析C项,正确的朗读节奏应为“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5.(1)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去过,便和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2)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6.(1)在河之洲窈窕淑女(2)夹岸数百步(3)山高月小(4)寂寥无人悄怆幽邃(5)芳草鲜美落英缤纷7.解析第(1)题为图文转换题,介绍画面的内容,要观察画面的构成要素,既要抓住画面的主要形象:残月、两棵杨柳、两个农人。

还要注意画面上人物的衣着(戴着草帽)、动作行为(田间劳作),注意画面上文字信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题名和作者的署名。

描述画面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注意描述的逻辑性。

第(2)题抓住画面中的题名“杨柳岸晓风残月”及人物形象:两个农民在田间插秧劳动,体现了农民劳动的辛苦,表现了丰子恺对普通民众的关心这一主题思想。

参考答案(1)天空中挂着一弯残月,田边两棵杨柳静静伫立,柳条随风飘荡,两个农人,戴着草帽,在田间劳作。

图画的右上角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题名和作者的署名。

(2)以《杨柳岸晓风残月》为题,通过描写残月夜杨柳岸农民的田间劳作,体现了农民劳动的辛苦,表现了丰子恺对普通民众的关心。

8.(1)AD(2)示例D这两句写仰视所见,莺在鸣,燕在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传达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

(3)示例随一个“随”字,准确地写出了落花轻盈,溪流清澈平缓的特点(4)示例有的澎湃激昂有的含苞待放二、阅读理解9.解析注意抓住“伊人”“一方”的意思。

参考答案主人公追寻的那个人,在水的另一边。

10.D解析这首诗抒写了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之情,而没有绝望情绪的流露。

11.B解析B项,“交通”意思是“交错相通”。

12.A解析B项,省略了“桃花源里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