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实质
第二节 环境问题及其本质

教学目标: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二节环境问题及其实质一、环境问题及其分类1.环境问题的概念指人类与环境矛盾的激化状态,表现为矛盾双方趋于互相对抗、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不适应,因而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生存,成为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2.表现(3)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①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②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4)全球环境变化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经典例题2]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b.全球变暖c.酸雨d.森林锐减(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了解。
(1)人类排放氟氯烃类物质形成臭氧层空洞;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大量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进而导致大气保温效应加强全球变暖;人类燃烧矿物燃料排放酸性气体(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形成酸雨;森林锐减是人类滥伐破坏森林所致。
(2)分析环境问题成因,一般从三个方面着手:①人口问题,②资源问题,③发展(经济)问题。
(3)措施应与成因对照分析,然后再结合当今环境问题的热点加以分析。
【答案】(1)自左向右依次为:a、c、b、d。
(2)人口的增长;经济活动的增加;以及传统发展方式下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消耗;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3)控制人口数量;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改变传统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协作。
二、环境问题的发展三、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本质1.自然原因2.人为原因(更重要)(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经典例题3]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A.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财富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D.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解析】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分析判断。
综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只有三者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8.金义都市区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统一规划部署的四大都市区之一。金华市 委市政府抓住这一促进金华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积极优化都市区规划体 系。结合图示信息,你认为该规划体系可能包括( D ) ①打造便捷交通,完善配套设施 ②做大民营经济,发挥主导作用 ③依托各自优势,实现特色发展 ④加强区域合作,组团协同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长江沿江地带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D ) A.地形以平原、山地、高原为主 B.煤、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 C.无自然灾害 D.河网稠密,长江横贯东西,水运便利 7.长江经济带采取“退田还湖”的举措, 体现了流域开发“人水和谐”的理念,其根本目的是( B ) A.增加灌溉水源 B.修复生态系统 C.促进工业发展 D.发展水产养殖
住
关注房屋耗能,使用节能灯
日常出行选择骑车、步行、公共交通,尽可能 行
拼车或合乘
可持续发展的பைடு நூலகம்个维度
三个维度
具体要求
生态持续 生态环境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和种资源,
发展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基础。
经济持续 经济发展需要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不能以
发展
牺牲环境作为发展的代价。
社会持续 社会发展过程需要兼顾地区之间、代际之
4.我国东北部的三江平原水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打破了传统的 “南稻北麦”格局。三江平原可以种植水稻的最主要原因是( B ) 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B.雨热同期,水源充足 C.地势低平,黑土广布 D.日出最早,光照充足
5.下列土地利用措施中不利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的是(D ) A.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B.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 C.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D.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3、措施
(1)中国政府积极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根据中国的国情,坚持创新、协调、 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 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人口资源与环境

开源、节流并举 利用科学技术 跨流域调配 立法工作
保护资源
我国环境的现状及其影响和对策
一、环境问题分类及实质
二、环境的现状(我国环境问题表现)
三、环境的现状影响 四、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
1、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 2、针对环境问题,坚持的方针: 3、保护环境的主要措施:
保护环境
考点37:理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三者之间的关系, 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
三者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 人口问题——核心问题
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原因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定义 遵循的三个原则
基本国策 目的 如何实施 例子
根据表格反映的问题,填写内容
调查资料反映的问题 问题产生原因
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②天晴朗说:“我们发展经济不应以牺牲环境为 代价,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③草花香说:“非常赞同,我们还要坚持保护 环境的基本国策” ④不毛之地说:“管他呢!只要挣钱,保不保护环境与我 无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材料一:第五次人口普查受 教育程度占总人口的比重
的一滴眼泪。这表明( B)
①我国淡水分布不平衡
②淡水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要倍加珍惜和节约
③过度开发资源将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威胁
④解决资源问题的办法之一是开发和节约并举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6、这里是关于“保护环境”的模拟网上论坛,请你以“绿色卫士”为网名加
入论坛进行评判,你认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 )①碧水蓝天说:“我们既要
2、综合以上两则材料,说说我国解决资源问题的主要途径有 哪些? ①、提高资源利用率,做到 “开源”与“节流”重要措施
环境保护概论试卷及答案

环境保护概论试卷及答案目录第一章绪论 (2)第二章生态环境 (6)第三章水环境保护 (11)第四章大气污染及控制 (15)第五章固体废物及处置 (19)第六章物理性污染及防治 (22)第七章土壤污染及防治 (24)第八章全球环境问题 (25)第九章环境管理 (28)第十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30)《环境保护概论》试题(A) (33)《环境保护概论》试题(A)答案 (37)《环境保护概论》试题(B) (48)《环境保护概论》试题(B)答案 (52)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下列哪些因素可以改变环境质量?A. 污染 B、资源利用的合理与否 C、人群的文化状态2、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
A.人口激增B.城市化进程C.工业发展D.资源消耗3、环境污染按污染产生的来源分为哪几类?A.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水污染等B. 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C.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生活污染等D.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生活污染等4、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A.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白色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B.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C. 大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D.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白色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5、第一届“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A. 1972年6月5日B. 1974年6月5日C.1975年6月5日D.1973年6月5日6、第一届“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是哪一天?A. 1985年5月31日B.1987年5月31日C.1985年5月30日D.1987年5月30日7、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什么?A. 烟尘和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C.烟尘和二氧化硫 ?D.烟尘和氮氧化物8、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在哪一年?A.1942年B.1943年C.1944年D.1945年9、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在当时的哪个国家?A. 前苏联白俄罗斯B.前苏联乌克兰C.前苏联俄罗斯D.前苏联乌兹克斯坦10、印度“博帕尔农药泄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A. 1982年B.1983年C.1984年D.1985年11、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在哪一年的什么地方召开?A.1972年,斯德哥尔摩B.1973年,巴黎C.1972年,巴黎D.1973年,斯德哥尔摩12、三同步战略是指城乡建设、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__________,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我国的重要国情及基本国策

人口问题 1、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解决措施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环境问题 解决措施
1、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问题 解决措施
1、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谢谢大家!
请你想一想: 你生活的地区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
1、空气污染
2、水资源短缺
3、水污染严重
4、噪音污染
5、生活垃圾和白色污染蔓延
6、水土流失严重
环境问题的危害:
1、威胁生态平衡 2、危害人类健康 3、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思考: 环境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
思考:为什么说我国既是“资源大国”, 又是“资源小国”?
1、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解决措施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我们还能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可持续 发展做些什么?在你的生活当中,我们可以为 环保事业做那些事情呢?
把生活中的废纸、废塑料、废旧电池卖给回 收站;垃圾分类归放;买菜使用布袋子;不吃 口香糖;夏季空调保持在26度;使用节能灯; 注意关好水龙头;细菜洗脸多用盆;就餐剩余 打包回家;不用一次性木筷;过节使用电子贺 卡等。
我国的重要国情及基本国策
学习目标
1、体会人口、环境和资源问题对 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感受目前 我国人口、环境和资源问题的严 峻性。
2、认识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 国情,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学习重点:
我国面临严重的人口、环境、 和资源问题。
学习难点:
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和资 源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下册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练习与解析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练习与解析一、选择题1.环境问题的本质是( )A.发展问题B.人口问题C.资源问题D.协调问题【解析】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中产生的,也必须在发展中予以解决。
【答案】 A2.读“世界人口增长图”(图8-9),分析近年来全球人口增长速度放慢的主要原因是( )图8-9A.人口过多,每个家庭负担承受不了B.全球人口过多,将会超过地球承载量C.人口过多,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D.各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解析】目前,还未达到人口过多,家庭负担承受不了的程度。
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多,最终会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净化废弃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这才是人口增长速度放慢的主要原因。
部分国家实行了计划生育的措施,是人口增长速度减缓的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
【答案】 C3.20世纪中叶以后,因环境污染而产生的公害事件,主要发生在( )A.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C.经济高速发展的东南亚国家D.热带雨林锐减的亚马孙河平原【解析】 20世纪中叶以后,发达国家经济高度发达。
消耗了大量能源和矿产,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答案】 A4.1950~1970年间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缓慢增长B.亚洲、非洲、大洋洲迅猛增长C.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停止增长,甚至出现零增长、负增长D.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口迅猛增长【解析】二战之后,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政治独立、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迅猛增长。
【答案】 D5.就发展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看,发达国家工业化走过的道路是( )A.发展—污染—治理B.污染—治理—发展C.发展—无污染—再发展D.治理—发展—污染【解析】发达国家采取了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即“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答案】 A6.有关矿产资源濒临枯竭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广大发展中国家消耗了大量的矿石资源B.发达国家的矿石生产量大于消费量C.全世界矿石资源探明速度已明显下降,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D.全世界消费矿产资源的数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解析】世界矿产资源生产和消费不平衡,发展中国家生产了大部分资源,但发达国家却消费了大部分资源。
讲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六课第1节《正视发展挑战》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六课第1节《正视发展挑战》预习案:1、了解我国当前的人口状况,知道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和呈现出的新特点。
2、理解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意义,明确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必要性。
3、理解人口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人口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完善;4、了解当前我国资源、环境的基本国情,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创造巨大社会财富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理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精讲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意识和品质,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认同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增强建设美丽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态度认同;面对人口、资源和环境现状,树立忧患意识,提升生态文明素养,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和责任感。
能力目标:认清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客观现状和基本国情,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生活理念;积极宣传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及有关知识;能从人口发展规律和我国人口现状的角度,辩证看待人口政策的变化与调整,能阐明人口政策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道理。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当前的人口状况,知道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和呈现出的新特点。
理解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意义,明确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必要性。
理解人口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人口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完善;了解当前我国资源、环境的基本国情,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创造巨大社会财富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理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我国目前的人口、资源、环境现状。
教学难点: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实质上都是发展问题。
三、教学方法情境体验、合作探究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活动一:【运用你的经验:公益广告】P74问题:这些公益广告涉及生活中那些主题?读了这些广告,你有什么感受?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总结:(1)第一则公益广告讲述的是水资源紧缺的问题,第二则公益广告讲述的是买卖野生动物的问题,第三则公益广告讲述的是人与环境的关系,第四则公益广告讲述的是文明旅游的问题。
环境问题概述

环境问题概述乌海市第一中学陈瑞军【教学目标】1、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及产生的主要原因2、理解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及发展的相互关系3、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即资源利用问题,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是密不可分的4、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存在及其严重后果,提高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重点: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
重点要落在当人类对环境施加的影响超过一定的程度,这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即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
难点: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的内涵【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法、谈论法、归纳式讲解法【教学工具】人与环境模式图、自制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人类与环境1.人类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图中①代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并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利用这些资源加工制成品,用于人类消费。
图中②代表: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排放到环境中。
图中③代表:人类在依赖环境,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并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以保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同时,也在塑造环境。
在开发、利用资源和排放废弃物的过程中不断地向环境施加作用力,不断地改变着环境提供资源和容纳、清除废物的能力,箭头③代表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但是我们可以把其中一个理解为对环境的良性影响,而另一个则代表人类建立在对自然规律无知和漠视之上的恶性影响。
图中④代表: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的特定环境,一方面对人类的活动具有承载力,既有提供资源的能力,又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即环境的自净能力;另一方面,环境对人类的作用并不是被动的,环境也会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这是环境的反馈能力。
当环境受到人类的良性影响时,它就可以为人类的继续发展提供足够的可能性,当它受到恶性的影响时,就会以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失衡等问题来阻碍、破坏人类的发展所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实质
【实用版】
目录
一、引言
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实质
1.发展问题
2.人的问题
3.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
三、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表现和解决对策
1.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与两型社会构建
2.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及解决办法
四、结论
正文
一、引言
在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了解它们产生的实质,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
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实质
1.发展问题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实质在于发展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资源和环境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恶化。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2.人的问题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
人口数量、素质和结构直接影响着资源和环境的利用和保护。
因此,解决人口问题对于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3.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表现和解决对策
1.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与两型社会构建
在我国,可持续发展与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构建密切相关。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等。
2.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目标。
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及解决办法
(1)人口问题:我国人口数量众多,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解决人口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如实行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等。
(2)资源问题:我国资源消耗速度快,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解决资源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如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资源保护等。
(3)环境问题: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解决环境问题
需要采取措施,如加强环境保护、治理环境污染、推广环保技术等。
四、结论
总之,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实质在于发展问题,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