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监控系统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GB 50395 202x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读书笔记模板

《GB 50395 202x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读书笔记模板

这是《GB 50395-202x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本规范适用于以安全防范为目的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群体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工程的设计。
目录分析
1总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 设部公告
2术语
01
3基本规定
02
4系统构成
04
6设备选型 与设置
06
8供电、防 雷与接地
03
5系统功能、 性能设计
05
7传输方式、 线缆选型与 布线
9系统安全性、可靠 性、电磁兼容性、环
GB 50395-202x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工程设计规范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设计规范
群体
规定
建筑物
施工图
监控
供电
监控
视频
构筑物 设计
防雷
视频
编制
安全性
选型
接地系统
系统
流程
内容摘要
境适应性
10监控中心附录A设计流程与深 度本规范用词说明读书笔记
这是《GB 50395-202x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GB 50395-202x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作者介绍

jgj332-2014 建筑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jgj332-2014 建筑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jgj332-2014 建筑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系统应用技术规程一、前言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塔式起重机已成为建筑施工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

为了保障塔式起重机的安全运行,规范其使用和管理,我国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规程,即《建筑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系统应用技术规程》(以下简称“本技术规程”)。

本技术规程旨在规范塔式起重机的安全监控系统应用技术,提高塔式起重机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保障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

二、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本技术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规定了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系统的基本要求,包括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要求、功能要求等。

2.明确了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系统的安装和调试方法,以及系统的维护和保养要求。

3.规定了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存储方式,以及数据的传输和显示要求。

4.提出了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防雷、防火、防水、防尘等方面的要求。

5.对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系统的验收、使用和维护人员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三、技术规程的适用范围本技术规程适用于建筑施工现场使用的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和维护等相关工作。

同时,本技术规程也适用于对现有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系统的升级和改造工作。

四、技术规程的重要意义本技术规程的实施对于提高塔式起重机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规范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系统的应用技术,可以实现对塔式起重机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其次,本技术规程的实施可以促进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

最后,本技术规程的实施可以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塔式起重机的安全监控系统应用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我们应当加强对本技术规程的学习和贯彻,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为保障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1.视频监控系统规范与标准

1.视频监控系统规范与标准

GB 50348-2004
3.11.6 光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6 管道敷设光缆时,无接头的光缆在直道上敷设时应有人 工逐个入孔同步牵引;预先作好接头的光缆,其接头部分 不得在管道内穿行。光缆端头应用塑料胶带包扎好,并盘 圈放置在托架高处。 7 光缆敷设完毕后,宜测量通道的总损耗,并用光时域反 射计观察光纤通道全程波导衰减特性曲线。
GB 50348-2004
3.11.5 线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7 明敷设的信号线路与具有强磁场、强电场的电气设备之 间的净距离,宜大于1.5m,当采用屏蔽线缆或穿金属保护 管或在金属封闭线槽内敷设时,宜大于0.8m。 8 线缆在沟道内敷设时,应敷设在支架上或线槽内。当线 缆进入建筑物后,线缆沟道与建筑物间应隔离密封。
GB 50348-2004
工程主要环节要求: 工程立项与可行性研究。 工程设计任务书的编制。 现场勘察。 方案论证。 工程检验。 工程验收。
GB 50348-2004


【条文】3.2.1 安全防范工程设计前,应进行现场勘 察。 【条文说明】3.2.1 本规范所称的“现场勘察”有别于工 程建设界泛指的“工程地质水文勘察”,仅指进行安全防 范工程设计前,对被防护对象所进行的、与安全防范 系统设计有关的各方面情况的了解和调查。现场勘察 是设计的基础。因此,在进行安全防范系统设计之前 ,进行“现场勘察”是必要的。
GB 50348-2004
6.3.5 工程设备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3 摄像机安装。 3) 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摄像机安装应与地绝缘隔离。 4) 信号线和电源线应分别引入,外露部分用软管保护,并 不影响云台的转动。 5) 电梯厢内的摄像机应安装在厢门上方的左或右侧,并能 有效监视电梯厢内乘员面部特征。

《智能建筑系统设计规范》(GB50503—2024)

《智能建筑系统设计规范》(GB50503—2024)

《智能建筑系统设计规范》(GB50503—2024)智能建筑系统设计规范(GB50503—2024)1. 总则1.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智能建筑系统的设计与施工,对于已建智能建筑系统的改造可参照执行。

1.2 设计原则1. 安全性:确保建筑系统运行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

2. 可靠性:保证系统稳定运行,降低故障率。

3. 经济性:合理选用设备材料,控制建设成本。

4. 先进性: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和产品,预留发展空间。

5. 舒适性:满足用户舒适度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6. 节能环保:降低能耗,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1.3 设计依据本规范依据《建筑设计规范》(GB50009)、《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50052)、《建筑自动化系统设计规范》(GB50174)等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规定。

2. 术语和定义2.1 智能建筑系统指采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建筑物的结构、设备、安全、节能、环保、舒适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的建筑系统。

2.2 智能建筑系统设计指在建筑项目前期,根据项目需求和条件,对智能建筑系统的总体布局、功能模块、设备选型、系统集成、网络安全等方面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设计。

3. 智能建筑系统总体设计3.1 系统架构智能建筑系统应采用分层分布式架构,包括:1. 基础设施层:包括供配电、给排水、暖通空调等建筑设备系统。

2. 网络通信层:包括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络,确保数据传输畅通。

3. 数据处理层:包括数据中心、服务器、存储设备等。

4. 应用服务层:包括智能照明、安防、消防、节能监测等应用系统。

5. 用户接口层:包括各类终端设备、显示屏、控制器等。

3.2 功能模块划分智能建筑系统应包括以下功能模块:1. 智能照明系统:实现照明控制、节能管理等功能。

2. 安防系统:包括视频监控、入侵报警、门禁等,确保建筑安全。

3. 消防系统:实现火灾自动报警、灭火控制等功能。

GB50395-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5-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1 总则1.0.1 为了规范安全防范工程的设计,提高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的质量,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和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以安全防范为目的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群体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的设计。

1.0.3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的建设,应与建筑及其强弱电系统的设计统一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可一次建成,也可分步实施。

1.0.4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开放性、可扩充性和使用灵活性,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用可靠。

1.0.5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的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2.0.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video surveillance & control system(VSCS)利用视频探测技术、监视设防区域并实时显示、记录现场图像的电子系统或网络。

2.0.2 模拟视频信号video signal基于目前的模拟电视模式,所需的大约为6MHz 或更高带宽的基带图像信号。

2.0.3 数字视频digital video利用数字化技术将模拟视频信号经过处理,或从光学图像直接经数字转换获得的具有严格时间顺序的数字信号,表示为特定数据结构的能够表征原始图像信息的数据。

2.0.4 视频探测video detection采用光电成像技术(从近红外到可见光谱范围内)对目标进行感知并生成视频图像信号的一种探测手段。

GB50395-200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22.0.5 视频监控video monitoring利用视频手段对目标进行监视和信息记录。

2.0.6 视频传输video transport利用有线或无线传输介质,直接或通过调制解调等手段,将视频图像信号从一处传到另一处,从一台设备传到另一台设备的过程。

2.0.7 前端设备front-end device在本规范中,指摄像机以及与之配套的相关设备(如镜头、云台、解码驱动器、防护罩等)。

民用建筑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doc

民用建筑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doc

《民用建筑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1 总则1.0.1 为了在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工程设计与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作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以监控为主要目的的民用闭路电视系统的新建、扩展和改建工程的设计、维护及操作。

1.0.3 系统的工程设计应在满足使用功能和可靠运行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造价,并便于施工、维护及操作。

1.0.4 系统的工程设计、施工,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系统的工程设计2.1 一般规定2.1.1 系统的制式宜与通用的电视制式一致i. 闭路监视电视宜采用黑白电视系统,当需要观察色彩信息时,咳采用彩色电视系统ii. 系统宜由摄像、传输、显示及控制等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当需要记录监视目标的图像时,应设置磁带录像装置,在监视目标的同时,当需要监听声音时,可配置声音传输、监听和记录系统。

iii. 系统设施的工作环境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寒冷地区室外工作设施:-40~ +35 摄氏度其它地区室外工作的设施:-10~ +55 摄氏度室内工作的设施:-5~ +40 摄氏度2.1.5 系统的设备、部件、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规定:2.1.5.1 应采用符合现行的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的定型产品。

2.1.5.2 系统采用设备和部件的视频输入输出阻抗以及电缆的特征阻抗均为75殴姆,音频设备的输入、输出阻抗应为高阻抗或600殴姆。

2.1.5.3 系统选用的各种配套设备的性能及技术要求应协调一致。

2.1.6 图像质量可按五级损伤制评定,图像质量不应低于4分;2.1.6.1图像质量可按五级损伤制评定,图像质量不应低于4分;2.1.6.2 相对应4分图像质量的信噪比应符合表2。

1。

6。

1的规定。

2.1.6.1 信噪比(db)指标项目黑白电视系统彩色电视系统,随机信噪比37 36,单频干扰40 37,电源干扰40 37,脉冲干扰37 31。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管信息系统技术标准JGJ/T 434-2018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管信息系统技术标准JGJ/T 434-201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管信息系统技术标准Technical standard for information system of construction site supervision andmanagementJGJ/T 434-2018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8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798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管信息系统技术标准》的公告现批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管信息系统技术标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T 434-2018,自2018年7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www.mohurd.gov.cn)公开,并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8年1月9日前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4]189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代号;3.基本规定;4.数据;5.系统功能及接口;6.系统运行环境;7.系统运维。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邮政编码:100835)。

本标准主编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北京广图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保定市建设市场稽查大队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粤建三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腾晖信息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共友时代(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格瑞利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河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天源迪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鹏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苏州云联智慧信息技术应用有限公司湖南建研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参加单位:江苏省建设信息中心江苏省建筑安全监督总站同济大学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广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哈尔滨市建设安全监察站北京市海淀区质量监督站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倪江波 崔涛 米文忠 黄玉芳 张晓光 龙凤张春晖杨富春 黄俭 安民洙 陶斌辉刘宏倩 刘世江 葛晓东蒋俊 许维义汤百川 齐飞马世彬 张军 林磊 翟永波 方浩 金卫华关贤军车黎刚张并锐 王大通 张勇 张文忠 江山 黄银祥 谭丁文 卢欣杰 关颖 唐菁 康丽贞 高苏新 冉晓蓉 狄晓靓 高伟 董松 刘远辉张洪涛 付麓俊 曾于祥 易晓明 罗德平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王丹 谢卫 薛学轩 郭建军马智亮 周克勤 王静 李久林 胡颖华 杜明芳 胡继新1 总则1.0.1 为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环境和人员等监管水平,规范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管信息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运行维护,制定本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1总则1 总则1.0.1 为了规范建筑与建筑群的语音、数据、图像及多媒体业务综合网络建设,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

1.0.3 综合布线系统设施的建设,应纳入建筑与建筑群相应的规划设计之中,根据工程项目的性质、功能、环境条件和近、远期用户需求进行设计,应考虑施工和维护方便,确保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4 综合布线系统宜与信息网络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等的配线作统筹规划,同步设计,并应按照各系统对信息的传输要求,做到合理优化设计。

1.0.5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中应选用出具合格检验报告、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要求的定型产品。

1.0.6 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缩略语2.1 术语2.1 术语2.1.1 布线 cabling能够支持电子信息设备相连的各种缆线、跳线、接插软线和连接器件组成的系统。

2.1.2 建筑群子系统 campus subsystem建筑群子系统由配线设备、建筑物之间的干线缆线、设备缆线、跳线等组成。

2.1.3 电信间 telecommunications room放置电信设备、缆线终接的配线设备,并进行缆线交接的一个空间。

2.1.4 工作区 work area需要设置终端设备的独立区域。

2.1.5 信道 channel连接两个应用设备的端到端的传输通道。

2.1.6 链路 link一个CP链路或是一个永久链路。

2.1.7 永久链路 permanent link信息点与楼层配线设备之间的传输线路。

它不包括工作区缆线和连接楼层配线设备的设备缆线、跳线,但可以包括一个CP链路。

2.1.8 集合点 consolidation point(CP)楼层配线设备与工作区信息点之间水平缆线路由中的连接点。

2.1.9 CP链路 CP link楼层配线设备与集合点(CP)之间,包括两端的连接器件在内的永久性的链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物监控系统设计规范
一、概述
建筑物监控系统是为了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而设计的一
种技术系统。

本文旨在规范建筑物监控系统的设计,确保系统能够有
效地满足建筑物的监控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技术规范和建议。

二、系统设计原则
1. 安全性原则:建筑物监控系统的设计应保证建筑物的安全防范能力,确保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实用性原则:系统设计应满足建筑物管理和安全防范的实际需求,简洁明了,便于操作和维护。

3. 智能化原则:建筑物监控系统应具备自动化、智能化的特点,可
以实时监控、分析和处理各种信息。

4. 可扩展原则:系统设计应具备可扩展性,方便后期的升级和扩展。

三、系统组成
1. 监控设备:包括摄像机、监控显示器、视频存储设备等。

摄像机
应选择高清、防水、防尘性能良好的产品,以满足各种环境下的监控
需求。

监控显示器应具备高分辨率、清晰度和可视角度范围大的特点,以提供清晰的图像显示效果。

视频存储设备应具备大容量、高可靠性
和易于管理的特点,以保证视频数据的安全存储。

2. 传输设备:包括网络交换机、网络线路等。

网络交换机应满足高速传输需求,支持多个监控设备的连接和互通。

网络线路应选择质量可靠、传输性能好的产品,以确保视频数据的快速、稳定传输。

3. 控制中心设备:包括监控中心服务器、监控管理软件等。

监控中心服务器应具备良好的处理能力和扩展性,支持多媒体数据的处理和存储。

监控管理软件应提供直观、易用的用户界面,方便操作人员对监控设备和监控图像进行管理和控制。

四、技术规范和建议
1. 安装位置:摄像机的安装位置应选择合理,能够覆盖重要区域,排除盲点。

应避免阳光直射和强光干扰,确保画面质量清晰可见。

2. 编码格式:视频编码格式应选择高效、压缩比较大的编码标准,以减小存储和传输带宽的需求,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3. 存储周期: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监控需求,确定合理的视频存储周期。

对于重要区域,存储周期应更长,以提供更多的数据作为参考和证据。

4. 数据备份:建议定期对视频数据进行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备份介质应选择质量可靠、存储容量大的产品。

5. 系统维护:建议制定明确的系统维护计划,包括设备巡检、固件升级、视频数据清理等。

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六、总结
建筑物监控系统设计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对于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和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遵循本文提出的系统设计原则、合理选择监控设备和传输设备、制定技术规范和建议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监控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

同时,定期进行系统维护和更新,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断提升建筑物的安全管理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