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要点

合集下载

浙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1-4单元思维导图

浙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1-4单元思维导图

两位数乘一位数运算定律简便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应用问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乘除法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应用问题认识毫米与分米认识千米认识吨辨认方向路线认识角三角形和四边形长方形认识图形的周长认识面积面积单位四连方一、两位数乘一位数四、三位数乘一位数交换律结合律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a+b=b+aaxb=bxa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a+b+c=a+axbxc=ax交换律与结合律区别交换律交换位置先用运算定律把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写出来再用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进行计算被除数......余数商被除数注意把被除数或除数估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000乘以任何数都得0加上任何数都得那个数任何数减只有加减或者只有乘除,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感受大小单位换算感受大小单位换算感受大小单位换算相对方向小红上学的路线:从小红家出发往东南方向走到打谷场再往角的各部分名称(1)钝角(2)直角(3)锐角3.角的大小和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直角的画法由四条线段围城的封闭图形叫四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叫长方形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条边相等的长方形是正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观察法重叠法数方格法计算周长只要把周围一圈的长度加起来即可边长是一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边长是一米的正方形面积是边长是一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浙教版数学目录

浙教版数学目录

浙教版数学目录浙教版数学教材目录一、三年级上册第一章数的认识 1.1 千以内数的认识 1.2 万以内数的认识 1.3 多位数的认识第二章计算方法 2.1 两步计算的加减法 2.2 三步计算的加减法2.3 乘法口诀和乘除法的计算第三章空间几何 3.1 物体和图形认识 3.2 平面图形的认识 3.3 立体图形的认识第四章应用题 4.1 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4.2 简单应用题4.3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二、三年级下册第一章数的认识 1.1 分数和小数的认识 1.2 百分数的认识 1.3 负数的初步认识第二章计算方法 2.1 分数的加减法 2.2 小数的加减法 2.3 小数和分数的转化第三章空间几何 3.1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 3.2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3.3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第四章应用题 4.1 分数和小数应用题的解法 4.2 百分数应用题的解法 4.3 比例应用题的解法三、四年级上册第一章四则运算 1.1 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 1.2 有括号和没有括号的四则运算 1.3 分数和小数的混合运算第二章数量关系 2.1 时、分、秒和千米的认识 2.2 质量和重量的认识 2.3 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第三章空间几何 3.1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3.2 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 3.3 图形的放缩和相似图形第四章统计初步知识 4.1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4.2 数据的分析和预测方法 4.3 概率初步知识四、四年级下册第一章数的认识 1.1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2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3 正负数和有理数的认识第二章计算方法 2.1 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2.2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3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和绝对值第三章应用题 3.1 有理数应用题的解法 3.2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3 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第四章空间几何与数据处理初步知识 4.1 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应用 4.2 数据整理和统计图表的应用 4.3 简单的几何体的展开图的应用。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及复习要点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及复习要点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及复习要点一、数与代数(一)数的认识1整数的范围与读法概念:整数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

正整数是大于零的数,负整数是小于零的数。

定义:例如,1、2、3是正整数;0是零;-1、-2、-3是负整数。

性质:整数的读法是从高位到低位依次读出,每个数字都有固定的位置值。

例子:数字“203”读作“二百零三”。

2整数的加减法定义:整数加法是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整数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运算。

性质:加法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减法没有交换律但有结合律。

例子:20 + 30 = 50(加法);50 - 20 = 30(减法)。

3整数的乘除法定义:整数乘法是重复加法的运算;整数除法是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的运算。

性质:乘法有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除法没有交换律但有结合律。

例子:2 × 3 = 6(乘法);12 ÷ 3 = 4(除法)。

(二)数的运算1运算顺序概念:运算顺序是指在一个算式中,各个运算符号的优先级顺序。

特点: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然后进行乘除运算,最后进行加减运算。

例子:计算(2 + 3)×4,先算括号内的2 + 3 = 5,再算5 × 4 = 20。

2估算概念:估算是对一个数或算式的结果进行大致估计的方法。

特点:估算不需要精确计算,而是通过近似值或取整来快速得到答案。

例子:估算78 ×69,可以将78看作80,69看作70,然后计算80 ×70 = 5600,所以78 ×69大约等于5600。

二、图形与几何(一)图形的认识1平面图形概念:平面图形是存在于二维空间中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定义:正方形是四条边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长方形是对边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圆形是由所有距离某一点(圆心)相等的点组成的图形。

性质: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三角形有三个角和三条边,根据角度和边长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所有半径都相等。

浙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要点

浙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要点

浙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要点首先,这篇文章的格式错乱,需要进行整理。

同时,文章中有一些明显有问题的段落需要删除,比如“&综合应用两两”这一段。

接下来,对每段话进行小幅度的改写,让它们更加清晰易懂。

浙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学内容结构图:1.数与代数两位数、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运算定律2.空间与图形三角形、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和区别周长的计算方法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单位3.综合应用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和倍、差倍问题和和差问题改写后的第一段,将原来的符号改为了数字,更加直观。

同时,将“简算便计”改为了“运算定律”,更加准确地表达了这一部分的内容。

改写后的第二段,将原来的“空间与图形”改为了“图形与几何”,更加准确地表达了这一部分的内容。

同时,将各种图形的特点和区别放在了一起,更加清晰易懂。

改写后的第三段,删除了原来的“综合应用两两”这一段。

因为这一段没有具体内容,不利于读者理解。

改写后的第四段,将原来的“量方图周与向形长计与的与量路认面线识积角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正方形”改为了“三角形、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和区别”,更加简洁明了。

同时,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放在了一起,更加方便读者理解。

改写后的第五段,将原来的“不规则物体或图形的测量方法:绳子测量法。

规则物体或图形的测量方法:(1)绳测法(2)直尺测量法。

”改为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单位”,更加准确地表达了这一部分的内容。

改写后的第六段,将原来的“解决问题加乘减除关关系系”改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和倍、差倍问题和和差问题”,更加明确地表达了这一部分的内容。

同时,将具体的例子放在了最后,更加生动有趣。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文化知识【三则】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文化知识【三则】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文化知识【三则】这种二十三层的石阶,学名应该叫做“悬魂梯”,这种设计原理早已失传千年,有很多数学家和科学家都沉迷此道,有些观点认为这是一种数字催眠法,故意留下一种标记或者数字信息迷惑行者,而数学家则认为,这是一个结构复杂的数字模型,身处其中看着只有一道楼梯,实际上四通八达,月牙形的记号就是个陷阱,记号其实是在台阶上逐渐偏离,再加上这些台阶和石壁,可能都涂抹了一种以远古秘方调配,吸收光线的涂料,更让人难以辨认方向,一旦留意这些信息,就会使人产生逻辑判断上的失误,以为走的是直线,实际上不知不觉就走上岔路,在岔路上大兜圈子,到最后完全丧失方向感,台阶的落差很小,可能就是为了让人产生高低落差的错觉而设计的。

点落差180cm,总长3600cm或7200cm或更长,超级灯迷研究的悬魂梯模型越长越好设计,A点为和最低点,要利用弯道,才能上升或下降不被人所察觉,梯道内墙壁或石壁的渲染要体现是走直线的,这个点很关键。

外弧都是一样的形状和角度,并能够设计出口和入口,迷惑入梯者用。

假如有岔路,不论是分岔的还是汇合,那么那个月牙形标记不就要一分为二或二合为一了?那不就会发现同一台阶有两个标记?而且为了产生直线的错觉,偏移的弧度肯定很小(不像图中那么夸张),但是偏移弧度越小这两个月牙标记就势必离的越近,极容易被同时发现另外,既然后来的岔路形成了一个圈,而与来自入口的那条路又相连,那么如果一开始从入口就顺着某一侧的墙壁走,不论顺着哪边的墙壁都最终能发现这个岔路口。

而且如果是在绕圈子,凭指南针不就能够发现方向的变化了吗?持续的向下走又回到原地?原文的意思就是说台阶的高低落差很小,以至于一直在平地走却以为在上下楼?我个人认为凭重力感,地面倾斜感,和攀登难度是能够觉察到的,但也不排除该解释合理的可能。

悬魂梯其实就是当今盛传的潘洛斯阶梯悬魂梯,以楼梯的四个角为A、B、C、D点,从其中任意一点下楼梯,最终都会回到原点,这就是《鬼吹灯》里边对“悬魂梯”的描述,胡八一遭遇的“悬魂梯”似乎应该是8字型的,不过那不重要,关键的问题是,这样的情形到底有没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看法不一,其中有人提到,在黑暗的环境中,通过巧妙的使用阴影和特殊标志将人引上岔路而毫无觉察,加上本来坡度很小,而石阶很大,只要长度够长,就会造成上坡和下坡的感觉不太分明,从而达到上面的效果。

数学知识点总结三上

数学知识点总结三上

数学知识点总结三上
以下是数学知识点总结三年级上册:
1. 测量单位: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重量单位有克、千克,时间单位有秒、分、时、日等。

2. 100以内的加减法:包括不进位加法、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等。

3. 乘法口诀:学习1-9的乘法口诀,掌握乘法的基本性质。

4. 角的认识: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使用三角尺判断直角。

5. 观察物体: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简单的立体图形,并画出看到的图形。

6. 四边形:认识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和长方形,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7. 位置与方向:学习上下、左右、前后的相对位置,能根据方向标确定物体的位置。

8. 时钟:认识时钟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学习时间的读写方法,能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9. 可能性: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10. 数学思考: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规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这些知识点是三年级的重点内容,需要学生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

同时,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浙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知识点综合复习专项精编

浙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知识点综合复习专项精编
4. 修一条长1千米的路,已经修了800米,还要修200千米。(____)
5. 4平方米等于4米。(____)
6. 单价乘数量等于总价.(____)
五、应用题,请你解决问题。
1. 小红5岁时,爸爸的年龄正好是小红的7倍;爸爸今年44岁,小红今年多少岁?
2. 小明一家三口去参观博物馆。门票每人180元,爸爸准备了600元,够吗?
2. 同在大月的节日是( )。
A. 元旦、建军节 B. 劳动节、教师节 C. 儿童节、清明节
3. 修一条长850米的公路,每天修45米,已经修了7天,还剩( )米没修。
A.545B.535C.530
4. 1平方米-10平方分米=( )
A. 90平方分米 B. 9平方厘米 C. 90平方厘米
5. 在36×5+64×5=(36+64)×5中运用了( )运算律.
六、附加题,拓展延申。
1. 看图列式计算。
排球有多少个?
足球有多少个?
2. 小可从青岛出发,骑自行车途经济南、天津到达北京。
青岛-济南
395千米
济南-天津
350千米
天津-北京
138千米
(1)他从青岛经济南到天津,要行多少千米?
(2)从济南到天津比从天津到北京要多行多少千米?
(3)如果小可平均每天行135千米,他一周内能不能从青岛到达北京(途中经过济南、天津)?
2.2吨500千克=(____)千克
3.30吨-26吨=(____)吨=(____)千克
4.75千克+(______)千克=1吨
5.200千克+800千克=(____)千克=(____)吨
5. 直接写出得数。
0.6+1.2= 0.6-0.2= 2.8+5.2= 3.4+4.3=

浙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要点

浙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要点

《浙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学内容结构图&数与代数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运算定律●简便计算乘除法估算量与计量方向与路线图形的认识周长与面积三角形长方形角四边形正方形解决问题加减关系乘除关系&空间与图形&综合应用一、两位数、多位数乘一位数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三、运算定律四、测量五、图形与几何3、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三角形。

四边形: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四边形。

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作长,短边的长叫作宽。

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作边长。

4、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的长度总和或绕一个图形边线一周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不规则物体或图形的测量方法:绳子测量法。

规则物体或图形的测量方法:(1)绳测法(2)直尺测量法。

5、面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 平方米:边长是1 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 平方米。

1 平方分米:边长是1 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 平方分米。

1 平方厘米:边长是1 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 平方厘米。

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

长度单位测量线段的长短,面积单位测量面的大小。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六、解决问题的策略1. 和倍、差倍问题两数和÷倍数和=1 倍的数两数差÷倍数差=1 倍的数例: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 倍,甲乙两数的和是24,求甲乙两数?甲数和乙数的和就相当于乙数的6 倍,等于24。

相当于乙数的6 倍是24。

所以乙数为:24÷6=4,甲数为:4×5=20。

同样:若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 倍,甲乙两数之差是24,求甲乙两数?甲数和乙数的差就相当于乙数的4 倍,等于24。

相当于乙数的4 倍是24。

所以乙数为:24÷4=6,甲数为:6×5=302.和差问题(两数和—两数差)÷2=较小的数(两数和+ 两数差)÷2=较大的数例:已知甲乙两数之和是37,两数之差是19,求甲乙两数?解析:如果给甲数加上“乙数比甲数多的部分(两数差)”(虚线部分),则由图知,两数和+两数差=乙数×2,从而得到(两数和+ 两数差)÷2=乙数乙(较大的数):(37+19)÷2=28甲(较小的数): 28-19=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结构图
&数与代数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两














便















线










三角形长方形

四边形正方形












&空间与图形&综合应用
一、两位数、多位数乘一位数
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三、运算定律
四、测量
五、图形与几何
3、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三角形。

四边形: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四边形。

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作长,短边的长叫作宽。

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作边长。

4、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的长度总和或绕一个图形边线一周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不规则物体或图形的测量方法:绳子测量法。

规则物体或图形的测量方法:(1)绳测法(2)直尺测量法。

5、面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 平方米:边长是1 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 平方米。

1 平方分米:边长是1 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 平方分米。

1 平方厘米:边长是1 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 平方厘米。

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

长度单位测量线段的长短,面积单位测量面的大小。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六、解决问题的策略
1. 和倍、差倍问题
两数和÷倍数和=1 倍的数
两数差÷倍数差=1 倍的数
例: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 倍,甲乙两数的和是24,求甲乙两数?
甲数和乙数的和就相当于乙数的6 倍,等于24。

相当于乙数的6 倍是24。

所以乙数为:24÷6=4,甲数为:4×5=20。

同样:若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 倍,甲乙两数之差是
24,求甲乙两数?
甲数和乙数的差就相当于乙数的4 倍,等于24。

相当于乙数的4 倍是24。

所以乙数为:24÷4=6,甲数为:6×5=30
2.和差问题
(两数和—两数差)÷2=较小的数
(两数和+ 两数差)÷2=较大的数
例:已知甲乙两数之和是37,两数之差是19,求甲乙两数?
解析:如果给甲数加上“乙数比甲数多的部分(两数差)”
(虚线部分),则由图知,
两数和+两数差=乙数×2,从而得到(两数和+ 两数差)÷2=乙数
乙(较大的数):(37+19)÷2=28
甲(较小的数): 28-1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