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骨骼助行机器人的研发与设计

合集下载

下肢外骨骼康复行走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下肢外骨骼康复行走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次演示成功地设计出一种基于机器人的下肢外骨骼康复 行走控制系统。该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高度智能化: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的不断训练和优化,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 得到了显著提高。
2、良好的适应性:系统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自动调整参数,满足个 性化的康复需求。
3、高度安全性:在系统中引入了多重安全保护措施,确保了患者在使用过程 中的安全。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在帮助患者进行站立、行走等运动 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然而,仍存在一些不足之 处,如对患者的身体状态和运动数据的实时监测尚不完善,部分传感器数据的 准确性和稳定性有待提高等。
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次演示采用以下步骤和方法进行控制系统设计:
1、需求分析:首先对下肢外骨骼康复行走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患者需求、现 有产品的优缺点等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
2、系统架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下肢外骨骼康复行走机器人的整 体架构,包括机械结构、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组成部分。
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控制系统的主要设计原理基于人体运动学和动力学原理, 同时结合了机械设计、电子控制、传感器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具体实现方法和 步骤如下:
1、硬件设备选择:控制系统硬件设备包括机械结构、电机、传感器、电路板 等。根据使用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需求,选择轻便、耐用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 理的硬件设备。
3、设备性能方面,下肢外骨骼行走康复机器人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但仍然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空间,如提高设备的自适应性、降低能耗等方面的 研究。
讨论:
根据研究结果,我们对下肢外骨骼行走康复机器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讨论。虽 然该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例如, 设备重量和穿戴舒适度是影响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通过优化设计和 材料选择等方式减轻设备重量、提高穿戴舒适度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

外骨骼助行机器人的设计与制造

外骨骼助行机器人的设计与制造

外骨骼助行机器人的设计与制造第一章引言外骨骼助行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兴的康复辅助装置,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它利用机械结构、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实现了对人体运动系统的助力和支持,不仅有助于康复训练,还能帮助行动不便的人们恢复日常生活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外骨骼助行机器人的设计和制造。

第二章参考文献的调研近年来,外骨骼助行机器人在康复、军事、医疗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国内外学者们在外骨骼的设计和制造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研究。

在这些研究中,一般需要考虑几个重要方面,分别是力学、电机和控制系统的设计。

第三章力学设计外骨骼助行机器人的设计必须考虑到人体的骨骼结构和运动形态,力学设计则旨在实现对人体骨骼的支持和助力。

由于人体的骨骼结构存在差异,因此外骨骼机器人的力学设计需要根据使用者的骨骼结构进行量身定做。

力学设计主要包括机械结构、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的设计。

第四章电机系统设计外骨骼助行机器人的电机系统设计是其能否适应不同需求的重要保证。

目前外骨骼机器人多采用伺服电机、步进电机或直流电机等类型的电机。

电机系统的设计需要优化转速、功率、扭矩等参数,以提供适当的助力和支撑。

第五章控制系统设计外骨骼助行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设计涉及到传感器、控制器、运动算法等多个方面。

其中,传感器主要用于感知使用者的动作状态,控制器用于处理感知数据,并实施适当的运动算法。

运动算法需要考虑使用者的步幅、步频等因素,以确保机器人提供的助力和支撑更加贴近使用者的实际运动。

第六章制造流程和步骤外骨骼助行机器人的制造流程包括机械加工、电子组装、机械组装和调试等环节。

在机械加工环节中,需要进行零部件加工和装配,确保零部件的精度和质量。

电子组装环节则需要进行电机驱动电路的组装和布线等操作。

机械组装环节是将机械结构和电机系统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外骨骼助行机器人。

在调试环节中,需要完成传感器的调试和控制系统的优化,以确保机器人的性能和稳定性。

第七章总结与展望本文介绍了外骨骼助行机器人的设计与制造。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系统设计与试验分析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系统设计与试验分析

73
动规律,研究基于人机交互作用原理的力随动控制算法,进行外骨骼机器人样机开发与性能验证,并对其 运动特性和助力性能进行评估.
1柔性外骨骼系统的硬件设计
1.1外骨骼系统结构设计 本文设计的外骨骼系统,由柔性驱动关节、柔性支撑杆和柔性支架构成,柔性外骨骼虚拟样机、实物及
中图分类号:TP2;TH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5X(2021)03 -0071 -10
Design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Lower Limb Exoskeleton Robot System
ZHANG Fujie1, LI Zijian1, ZHAO Jianghai2, CHEN Shuyan2, CHEN Danhui2, YU Zhipeng2
自2004年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研制出了第一款液压驱动外骨骼机器人BLEEX以来⑷,国外学者陆 续研发出多款适用于各领域的外骨骼机器人,如日本筑波大学Yoshiyuki Sankai研究团队研制的HAL外骨 骼机器人⑷,适用于脑卒中、肢体残障认识或老年行动机能衰退的患者的康复训练;以色列ReWalkrobotics 研发的ReWalk下肢外骨骼助力机器人和美国伯克利仿生技术公司研发的eLEGS外骨骼系统,都是采用 电池供电的仿生机械腿,在智能手杖的辅助下,协助下肢瘫痪的病人能够再次站立行走⑷;日本Honda Walking Assist辅助装置和韩国SeoKeehong团队研发的轻便外骨骼机器人Gems,结构部件大都采用轻便 的碳纤维材料,总重量均小于4 kg,在髓关节处安装微型电机提供抬腿助力辅助老年人日常行走,用以提 高老年人步态功能和中风患者复健国;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的柔性外骨骼Soft Exosuit,与传统刚性外骨骼不 同,驱动方式采用了气动肌肉,大量取消了刚性元件,实现运动过程中对人体运动的干涉最小化同;与有动 力源的外骨骼机器人不同,无源被动式外骨骼机器人主要通过机械支架牵引和弹性元件储能,将人体运动 过程中的能量循环利用,从而降低穿戴者自身的能量消耗,如加拿大的Mawashi公司为美国海豹突击队研 制的超轻被动型士兵外骨骼系统UPRIS和俄罗斯驻叙利亚的工兵执行扫雷任务用的K-2单兵外骨骼系 统⑺;国外研发的外骨骼机器人还包括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LEE、美国Parker公司的Indego、美国Ekso Bionic公司商业化的Ekso等外骨骼机器人囲.

人体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研究

人体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研究

人体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研究人体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研究引言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骨骼肌肉系统疾病与下肢功能障碍问题在人们生活中变得越来越突出。

为了帮助患者恢复下肢功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科学家们致力于开发一种先进的康复技术。

人体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在这一领域中崭露头角,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康复辅助工具。

本文将探讨人体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应用前景以及机器人技术的挑战。

1. 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研究现状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是一种通过机器人技术将机械结构与人体下肢结合,实现康复治疗的辅助工具。

这种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早期,随着现代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在功能、性能和安全性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改进。

现阶段,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机械结构、动力系统和康复控制系统。

机械结构方面,研究人员通过对人体下肢生理特征的深入研究,设计了与人体骨骼结构相似的外骨骼骨架,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和稳定性。

同时,采用轻质材料和模块化设计,使机器人更加舒适和灵活。

动力系统方面,目前主要采用液压、气压和电机等方式实现力与力矩的输出,并利用相关传感器实时监测人体肌肉力输出,以保持与人体行走协调。

康复控制系统方面,人体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通过传感器获取患者行走姿态和力度等重要信息,并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来协调机器人与人体的动作。

这种控制系统可以根据个体的需求进行自适应调整,如加强力量输入、改变步态模式等。

2. 人体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应用前景人体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首先,它可以帮助康复患者重新恢复行走能力,截肢患者可以恢复走路,下肢麻痹患者可以提高其行走速度和稳定性。

其次,对于行走工作环境极端困难的军事、消防和救援人员,该技术可以提供额外的力量和稳定性,减少劳动强度和防止意外伤害。

此外,人体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还可以在体育训练和娱乐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帮助运动员提高成绩和保护身体。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设计与研究的开题报告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设计与研究的开题报告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设计与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全球各国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失能化的挑战。

特别是因瘫痪、疾病和伤残等造成的下肢丧失功能问题,对患者的生活和社会参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开发一种能够帮助下肢失能患者重获行动能力的技术十分重要。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作为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可穿戴的机器人装置,可将人类的自然步态与机器的控制技术结合起来,帮助行动不便的人完成行走、站立、爬楼梯等动作。

它是机器人技术在医疗保健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目前,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机械结构、控制策略、传感器和动力系统等方面。

然而,现有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存在一些问题,如重量过大、成本高、动态稳定性差、控制精度低等。

因此,为了提高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性能和实用性,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本论文的研究内容是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设计与研究。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机械结构设计:根据人体运动学原理和生物力学特征,设计一种适合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轻便、稳定的机械结构。

主要包括动力学分析、结构优化设计等。

2. 传感器与控制系统设计:设计一套智能化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能够实时获取患者的运动状态和环境信息,并对机器人进行高精度、高效的控制。

主要包括传感器选择、数据采集、控制算法设计等。

3. 动力学系统设计:设计一套高效、可靠的动力学系统,能够为机器人提供足够的动力和能量,以帮助患者完成各种行走、站立等动作。

主要包括电机选择、传动系统设计等。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采用理论分析、仿真模拟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模拟,优化机器人的结构和控制系统,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接着,利用实验验证我们所设计实现的机器人,以验证其实用性和可靠性。

三、预期成果及意义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工作,预期有以下几个成果:1. 设计出一款轻便、稳定、安全、易操作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能够帮助下肢失能患者恢复行动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

外骨骼助行器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外骨骼助行器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外骨骼助行器的设计与开发研究随着现代化的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助行器设备投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

其中,外骨骼助行器是一种新型的助行器设备,特别适用于那些行动不便的人士,如残疾人、老年人或是一些因为发生意外受伤的人士。

外骨骼助行器作为一种机械外骨骼设备,可以通过外部的辅助系统来为患者提供生理支援和生理改善,从而改善他们的行走、站立、坐卧、上下楼梯、爬行等日常生活活动。

本文将介绍外骨骼助行器的设计、研发和应用情况。

一、外骨骼助行器的设计外骨骼助行器一般由机械结构、控制系统、能量系统三部分组成。

目前,外骨骼助行器的设计与开发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其主要设计流程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 功能需求分析:对于患者的不同需求进行分析,定义外骨骼助行器的功能。

2. 结构设计: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外骨骼助行器的结构方案,并进行工程结构设计。

3. 控制系统设计:将机械结构与控制系统结合,完成运动控制算法的设计、控制芯片等软件硬件的搭建。

4. 能量系统设计:模拟人体肌肉组织的弹性特性,对体材料效应进行仿真。

5. 功能测试:对已完成的外骨骼助行器进行模拟测试和实验验证,确保其性能和稳定性。

二、外骨骼助行器的开发目前,外骨骼助行器的研发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技术难点:1. 外骨骼助行器机械结构的设计:外骨骼助行器的机械结构应当精准计算每个关节的角度,及其相互作用的协调及平衡性能。

2. 控制系统的研发:外骨骼助行器的主要功能是辅助身体向上运动,因此对于控制系统而言,如何在机械上保持平衡和稳定,以及给予足够的扭矩能量,都是关键问题。

3. 能量系统的调试与优化:能量系统的直接影响到外骨骼助行器的工作性能,能量来源的控制点,需要平衡震动控制等,需依据不同的设备和动力类型进行不同的调试和优化。

三、外骨骼助行器的应用情况目前,外骨骼助行器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它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不仅仅体现在行动不便者的辅助上,同时还可以用于降低接受化疗的患者的疲劳症状,以及帮助住院患者有效地恢复。

外骨骼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外骨骼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外骨骼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与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外骨骼机器人技术在大众的视野中逐渐得到了关注。

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能够扩展人类运动能力的机器人,可以帮助残疾人士恢复行动能力,提高劳动效率,甚至在军事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技术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三个方面论述外骨骼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一、技术发展历程外骨骼机器人技术的研究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

当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究人员研制出了一种可用于开采火星矿场的外骨骼机器人,这标志着外骨骼机器人技术开始走向实用化。

进入21世纪,随着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制造材料的不断升级,外骨骼机器人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2005年,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研制成功了一款名为HAL(Hybrid Assistive Limb)的外骨骼机器人,该产品可以辅助残疾人士恢复行走和使用手臂的能力。

2010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金属骨骼的外骨骼机器人,以提升劳动效率和减轻工人负担。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外骨骼机器人技术在我国也开始获得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二、应用领域外骨骼机器人技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首先是医疗领域。

外骨骼机器人可以帮助脊髓损伤和中风患者恢复行走能力,让他们重获自由。

同时,在手术室中,外骨骼机器人也可以普及,可以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加精确和稳定的运动助力,从而减少手术风险。

另外,外骨骼机器人技术在军事领域中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在战场上,士兵们会经常面临长时间负重行军的情况,使用外骨骼机器人可以大大减轻他们的负荷,提高战斗力。

同时,在复杂环境下,外骨骼机器人也能为士兵提供更好的防护和生存保障。

此外,外骨骼机器人在辅助工作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比如,在工厂生产线上,外骨骼机器人可以为工人提供必要的助力,降低工伤的风险。

同时,在体育领域中,外骨骼机器人也可以辅助残疾人士参加轮椅比赛,提升比赛的公平性和观赏性。

外骨骼助行器的设计与控制技术研究

外骨骼助行器的设计与控制技术研究

外骨骼助行器的设计与控制技术研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需要助步器和手杖等辅助器具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这也让外骨骼助行器成为了另一个备受关注的市场。

外骨骼助行器是一种通过机械、传感器等技术实现的特殊辅助器具,它可以帮助步履不便的人重新获取行动能力。

在外骨骼助行器的设计和控制技术上,已经得到了很大的进展。

一、外骨骼助行器的组成外骨骼助行器的基本构造一般包括腿部外壳、电机、控制系统等。

其实整个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常见的电动轮椅等辅助器具非常类似,只是在外观和运作上做了更细致的改进,增强了辅助的功能和可用性。

像许多其他机器人一样,外骨骼也可以分为传统的关节执行机和电机辅助机。

其中,关节执行机是由电机和位置传感器组成的联动系统,通过在关节处安装电机,传达控制信号,将外骨骼调整到所需的位置和角度。

而电机辅助机则是一种将电机与传感器配对使用的外骨骼。

在这种外骨骼中,电机控制外骨骼在一定的速度和力度下与人体运动进行协调,以帮助人体进行正常的日常活动。

二、外骨骼助行器的控制技术外骨骼的控制技术是整个助行器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只有在控制技术方面得到足够的进展,才能完善整个外骨骼的技术实现,确保安全性和效率的提高。

在外骨骼的控制技术方面,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新技术的发展——神经反馈控制技术。

该技术利用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通过对神经元和肌肉的反馈控制来实现更为精细化、灵活性更高的控制效果。

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外骨骼的控制更加自然,更加符合人体的自然走路方式。

此外,在控制技术上,应用手势识别技术可以进一步帮助实现更加精准的控制方式。

手势识别技术可以通过短距离的无线电磁波或者红外线传递手指的动作信号,从而实现对外骨骼进行精细化的控制。

三、外骨骼助行器技术的应用前景外骨骼助行器的技术现在已经比较成熟,已经可以将其应用于医疗护理、残疾人辅助和老年人辅助等多个领域。

在医疗护理方面,外骨骼的应用可以帮助一些四肢受伤的病人恢复部分运动能力,有助于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同时也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负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骨骼助行机器人的研发与设计第一章:引言
人类作为智慧生命体,对于自身行动的自主性及独立性有着极
高的追求,但随着各种疾病的发生,许多人的行动自由被限制。

外骨骼助行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型医疗设备,尤其是在结合先进制
造技术与智能控制技术后,可以帮助受伤或残疾人士恢复部分行
动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第二章:外骨骼助行机器人的定义及分类
外骨骼助行机器人是一种装备在人体外部,同步跟随人体运动
的穿戴式或支架式助行装置,而不是用于取代人体动作的完全机
器人。

按照分类,可以分为主动外骨骼、被动外骨骼和混合外骨骼。

第三章:外骨骼助行机器人的技术原理
外骨骼助行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包括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动力
技术、设计技术等。

传感技术主要是指对人体的各种生理信号进
行感知以及环境的实时感知。

控制技术主要是指对助行机器人运
动的控制,包括步态控制、动作控制、力控制等。

动力技术主要
是指为外骨骼提供动力的电机、液压元件等,同时也需要考虑其
重量、电量等因素。

设计技术主要是指如何将机器人尺寸、重量、结构等优化,使其达到更好的协同效应。

第四章:国内外外骨骼助行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外骨骼助行机器人研究现状较好,主要有:美国的Rewalk、日本的HULC、Exos、HAL、中国的奇骏、泰科智造的Skel-Ex等。

其中HAL和ReWalk的销售情况较好,HAL已在日本国内得到广泛应用,ReWalk在全球达到销售峰值。

第五章:外骨骼助行机器人的研发与设计
在外骨骼助行机器人的研发与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包括机器人结构、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和人机交互等。

结构设计包括对机构和元件的设计、优化和集成,同时需要考虑到人体力学特性;动力系统需要选择适合的动力传动机构、传感器和配套机构;控制系统需要确定合适的控制算法、控制器,同时还要融合上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科技;人机交互需要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健康问题等。

第六章:外骨骼助行机器人的应用前景
外骨骼助行机器人的应用前景广阔,在医疗、保健、警务等领域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对于残疾人群体来说,外骨骼助行机器人的出现给予他们了更多的行动自由;对于长时间或过度的工作操作人群,外骨骼同样能够缓解肌肉及关节的负担,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对于保卫者而言,外骨骼可以帮助他们承受更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第七章:结论
外骨骼助行机器人在加快推进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挑战和机遇,但是相信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外骨骼助行机器人将会发展成为人体助力装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解决大众身体健康问题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