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官方)

合集下载

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一、专业代码、名称080602,自动化二、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工、电子技术、电气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在工业过程控制、运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路理论、电子技术、控制理论、微机原理及应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检测技术及仪表、计算机控制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工业过程控制及运动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宽广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管理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外语综合能力;2.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及应用等,具有较扎实的控制理论知识;3.较好地掌握工业过程控制、运动控制及自动化仪表、电力电子技术及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4.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5.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四、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

五、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检测技术及仪表、过程控制工程、运动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电机及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控制系统数字仿真、系统辨识等。

六、学制及学分要求学制四年,最低毕业学分:178学分,其中:必修课111.5学分;选修课30学分;其中专业选修课18学分, 公共选修课12学分,专业选修课学生可任选一个专业模块修满12学分,再在专业任选课或其他专业模块中修满6学分;自学辅导课6学分;实践环节30.5学分。

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专项方案

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专项方案

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专业名称:自动化专业代码:080801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标准学制:4年弹性修业年限:3-6年一、培养目标坚持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教育理念,培养含有良好人文素养、专业知识、工程能力、创新意识、国际视野自动化领域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遵守工程伦理和职业规范,含有连续发展能力,能够适应自动化行业发展趋势,胜任自动化行业岗位要求;含有工程师或和之相当专业技术能力。

二、毕业要求1.能够将数学和物理等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自动化及相关领域专业知识用于处理复杂工程问题。

2.能够应用数学和物理等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基础原理,识别、表示、并经过文件研究分析和自动化相关复杂工程问题,取得有效结论。

3.能够设计针对自动化领域相关复杂工程问题处理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系统、单元或工艺步骤,并能够在设计步骤中表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和环境等原因。

4.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取科学方法,对自动化领域相关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含设计试验、分析和解释数据,并经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结论。

5.能够针对自动化领域相关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和使用合适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估计和模拟。

6.熟悉国家和地方包含自动化行业政策和法律法规,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复杂工程问题处理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和文化影响,并了解应负担责任。

7.能够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工程实践对自然环境可连续发展影响。

8.能够在工程实践中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推行责任。

9.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团体中负担个体、团体组员或责任人角色。

10.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和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含撰写汇报和设计文稿、陈说讲话、清楚表示或回应指令;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和经济决议方法,并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本科)

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本科)

学分
所占总学 实验/上
分比例 (%)
机/实践 学分
32.8
6
15.5
7.5
14.4
4.5
5.3
43
68.0
61
所占总 学分比 例(%)
3.1 3.9 2.4
22.6 32.0
总 学 时
1344 624 512 160
2640
理论 学时
854 480 438 160
1932
课内学时
实验/ 上机 学时
课内 总学时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文化、道德、身体和心理素质,具有社会责任感; 2.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 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3.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学科的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 基础以及外语综合运用能力; 4.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 信息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 5.具有系统的自动控制科学与技术知识体系,较好地掌握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及 自动化仪表、电力电子技术及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本专业领域内一定的专业知识与 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 6.培养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 工作能力,培养系统观念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7.培养较强的设计、开发、工程应用、技术创新等工程实践能力; 8.培养较强的工作适应性、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9.具有进一步专业和职业发展能力; 10.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合作能力。
电工电子 教学中心
2
收音机、万用表的焊接、安装与调 试;实用电工电子电路设计

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

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

五邑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高尚的情操,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与工程、检测与自动化仪表、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和技能,能在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工业计算机控制、检测与自动化仪表、自动化设备管理与维护、智能家电、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调试、科技开发及研究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传感器与电测技术、信息处理、计算机控制技术与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工程实践知识,接受初步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自动化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和研究能力。

三、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相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交通工程五、主干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与电测技术、过程控制及仪表、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供配电技术、系统仿真、现代控制理论。

六、学制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4-7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七、总学时及总学分构成表八、毕业规定1、获得总学分170以上,各类学分达到上表规定的学分数[必修课136.5学分+素质教育模块6学分+最低限度专业选修课20学分+任意选修(可在包括本专业在内的校内所有专业选修)7.5学分以上];2、至少获得6个第二课堂学分。

3、通过体育达标测试。

九、专业课程中英文对照自动控制原理(Automatic Control Theory)传感器与电测技术(Sensors and Electronic Measurement Technology)过程控制及仪表(Process Control and Instrument)计算机控制技术(Computer Control Technology)电力电子技术(Power Electronics)控制系统仿真(Control System Simulation)现代控制理论(Modern Control Theory)智能控制技术(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8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备电子技术、现代控制系统、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自动化装备、自动检测、微计算机应用及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路、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现代控制系统理论、自动检测、现代电气控制技术、微型计算机与应用、电力电子技术、控制工程、计算机控制系统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过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在业务方面应获取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具备较好的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知识和外语综合能力;2.系统的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现代控制系统、现代电气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及应用等;3.较好地掌握现代控制系统、过程控制与仪表、工业过程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4.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研、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5.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良好的行业心理素质。

三、专业主干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语言程序设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技术、现代控制系统、现代电气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四、学制四年。

学生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缩短或延长修业年限,修业年限为三至六年。

五、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

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

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及英文名称1.专业代码:0808012.英文名称:Automation二、专业介绍自动化专业开办于1987年,是我校首批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的专业之一。

本专业先后入选了辽宁省转型发展试点专业、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学校一流重点学科建设专业,设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专业依托校企共建“罗克韦尔实验室”和“智能控制”“ASEA”2个创新创业工作室,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构建了“多元立体、分级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及方法,形成了“强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和工程实践“”教育的专业特色。

三、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理工与人文素养,遵守法律法规,具有社会与环境意识和工程职业道德【目标1】,具有团队合作与组织能力【目标2】,具备创新精神与自主学习能力【目标3】,掌握必备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自动化领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具备电工电子技术、嵌入式技术、检测技术、工业先进控制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目标4】,具备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自动化领域工程问题能力,能从事有关控制系统、嵌入式系统等方面的分析、设计、运行管理与维护,以及科学研究等相关工作【目标5】的应用型自动化工程技术人才。

四、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动化领域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接受工业先进控制、嵌入式系统应用等自动化领域的控制方法及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等方面的综合训练,初步具备自动化工程分析设计与运维管理,以及自动控制科学研究的能力。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达到如下要求:1.工程知识: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够将其用于解决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1.1掌握数学和相关自然科学知识,具备较强的数学推导和计算能力,能用数学和相关自然科学知识进行问题表述。

1.2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自动化专业(拔尖计划)人才培养方案

自动化专业(拔尖计划)人才培养方案

自动化专业(拔尖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801)一、培养目标秉承服务电力行业的办学理念,坚持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职业道德,系统掌握自动化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并能应用于解决控制系统复杂工程问题,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坚守工程伦理和职业规范,在智能制造、电力装备等自动化领域内,具有进行项目分析、设计与开发、运行与维护及技术管理的专业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行业发展趋势和社会环境,具备工程师或与之相当的专业技术能力。

自动化专业(拔尖计划)培养基础夯实、科学人文素养高、适应能力强、实践能力强、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本科毕业生,使之成为在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及其相关领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精英人才。

二、培养要求、特色1、培养要求(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3)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4)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5)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9)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10)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自动化专业人材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080801学科代码:08学科门类:工学专业名称:自动化二、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素质、能力、知识协调统一,掌握电子技术、电气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与系统、计算机软硬件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具有在运动控制、过程控制、检测与自动化仪表、信息处理等领域从事系统开辟和系统运行、管理、维护等技术工作的能力,面向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应用型专门人材。

三、培养规格(一)培养规格1.知识结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1)能系统地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的主要内容;熟悉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具有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以及社会学、心理学知识。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必要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节(2)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基本知识。

(3)专业知识:系统地掌握包括电气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运动控制、过程控制等专业知识;掌握常用的实验方法和工程实践技术;了解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与发展趋势。

(4)工具性知识: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外语知识、文献检索和科技论文写作知识。

2.能力结构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善于接受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具有良(1)好的专业知识书面表达和口头交流能力,以及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协调事务能力;具有基本的资料搜集、文献检索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应用知识的能力:具备计算机应用、机械识图和电子电路绘图、电子路线的分析和(2)设计、程序设计等专业基本能力;具有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进行过程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检测与信息处理系统的性能分析和调试能力;能够熟练使用常用实验设备,在实验和工程实践中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

职业发展与创新能力:能在实践环节中探索、验证已有的结论,并具备一定的自主(3)设计实验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具有初步的应用技术开辟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化专业
Automation
080801
一、专业教育特色
面向各自动化应用领域,在专业培养中注重强电与弱电相结合,测量与控制相结合,生产设备与自动化控制系统相结合,节能环保与新能源开发相结合。

在专业竞赛中培育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自动化工程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并在自动化领域某一方向具有专长,在自动化生产、制造领域,从事自动化工程设计、编程、调试和自动化改造与创新,在自动化装置、装备研究开发领域,从事自动检测、控制装置与装备以及自动化生产管理技术的高级应用型自动化专业人才。

三、专业培养规格
1、知识
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自动化指导性专业规范”,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为指导,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加强专业基础教学,强化课程之间的知识联系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培养。

2、能力
从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依据相关课程的相互关系,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与能力培养体系。

主要体现在基础课程统一规划,专业方向灵活设置,大量增加了选修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通过学生电子、电气实训,以及参加“全国电子设计大赛”、“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和“湖北省电子设计大赛”等比赛,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3、品格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和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正确处理政治思想与业务、基础与专业、学习与健康、知识与能力和素质等关系。

遵纪守法,尊敬师长,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和思想品德。

四、专业教学
1、专业的知识体系
(1)通识课程
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课”实践-思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两课”实践-马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英语、体育、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等五门政治理论课和军事理论,法律基础,管理基础等。

(2)学科基础课程
包括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大学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

(3)专业课程
包括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机与拖动基础、自动控制原理、运动控制系统、电气与可编程序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化概论、现代控制理论、DSP技术、过程控制、供配电技术等等方面的课程。

(4)实践教学
包括暑期社会实践、模拟电子课程设计、数字电子课程设计、电气控制系统设计、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器件与仪器认知、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创新等。

2、知识体系的课程教学
3、知识体系的实践教学
4、创新训练
五、专业课程体系
1、学分制条件下的准入课程和准出课程
准入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自动化概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

准出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基础、运动控制系统、电气与可编程序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控制系统综合设计。

2、专业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构建一览表
专业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的构建表4
3、关键专业基础知识单元的核心知识点一览表
4、关键专业知识单元的核心知识点一览表
六、专业实践体系
1、专业实践环节与实践单元一览表专业实践体系中的实践环节与实践单元表7
2、实验类核心单元和核心知识技能点一览表实验类核心实践单元和知识技能点表8
3、实习类核心实践单元和核心知识技能点一览表实习类核心实践单元和知识技能点表9
4、设计类核心实践单元和核心知识技能点一览表设计类的课程设计环节实践单元和知识技能点表10
设计类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环节实践单元和知识技能点表11
5、创新训练与素质拓展单元与知识技能点一览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