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等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试行)

(完整版)高等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试行)
(完整版)高等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试行)

附件一:

山西省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山西省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内涵说明

[1]“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学校关于本科专业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规格、教学过程组织、教学任务安排等总体设计和实施的纲领性文件。主要内容一般包括: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规格要求、修业年限、课程设置、教学进程安排以及必要的说明等。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是指单价800元以上的仪器设备(不含实验台、桌、空调等)。

[3]“实习、实训基地”须满足下列条件:具有稳定的场所,有明确的实践教学目的和内容,有稳定的教师和辅助人员队伍,有科研和技术生产活动,有开展因材施教、开发学生潜能的实习项目。

[4]“期刊”指专业类期刊杂志。统计时,须按种类和年度装订成合订本,1本算1册。

[5]“电子图书资源”,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等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使用,并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体。

[6]“师资队伍”是指学校在编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对于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也可计算在内。

[7]“专任教师”指具有教师资格、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专业的“专任教师”特指为本科生讲授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专任教师。

[8]“岗位资格”是指具有讲师及以上职务(或同等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员。新参加教学工作的人员须通过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9]“多媒体授课”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授课。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信息的技术。

[10]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11]“教学文件”包括学校转发的教育部或省教育厅有关教学工作的文件、学校制定的教学文件(含教学规章制度、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学期教学进程计划、课程表、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等)。

[12]“教学档案”是指在本科教学实践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并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数字、声像等信息资料。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文件档案、教务工作档案、教师业务档案、学生学习档案等。

[13]“主要教学环节”指理论教学(如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如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两个方面,具体包括学期课程教学进度计划制定、备课(含教研室集体备课)、教案编写、作业布置与阅改、课后辅导答疑、考试命题、考场监控、阅卷评分与试卷分析、实习和实验指导、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指导、答辩等环节。

[14]“签约就业”包括签定协议书或劳动合同以及灵活就业。其中灵活就业包括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两种。自主创业指创立企业(包括参与创立企业),或是新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包括个体经营和合伙经营两种类型。自由职业指以个体劳动为主的一类职业,如作家、自由撰稿人、翻译工作者、中介服务工作者、某些艺术工作者等。

小学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及体系

小学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及体系 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及体系 教学质量检查与考核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评估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为便于教学质量检查工作的开展,特制教学质量评估指标准及体系。 一、评估对象 全体任课(辅导)教师 二、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结构 (一)课堂教学(二)教案(三)作业批改(作文、课堂练习、辅导记录、培优生、学困生跟踪记录)(四)学生成绩 三、教学质量评估标准 (一)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评估,可以研究检查教育的目标、学科或模块教学目标以及章节教学的具体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情况,从而探索课堂教学的合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使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结果更科学、合理,在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中,最后综合评估标准按定性的描述分为四个等级:优秀(100---90分)良好(80-89分)及格(79-65分)不及格(60分以下) (一)课堂教学评估指标: 1、教师的教学行为表现:1)、教学法的基本理念2)、教学情境的创设3)、教学内容的处理4)、教师素质 2、学生的学习活动表现:1)、学习的自主性2)、学习的探究性3)、学习的合作性 3、教学效果 (二)教案评估指标:

1、教学目标 2、重难点把握是否准确 3、教学过程 4、教学进度 5、教案书写 6、教学反思 (三)作业批改。批改作业是教学反馈的重要环节,教师严格批改制度,批改作业做到及时、认真、细致、规范,适时地采取补救措施,以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作业批改采取“重点突出,有所侧重,师生互动,全批全改,每批必改,每改必批”形式。尤其对于潜能力的作业情况,教师要因人而意,因材施教。 作业批改评估指标: 1、作文 2、课堂练习 3、指令性作业 4、培优生辅导记录 5、学困生跟踪记录 (四)学生成绩 各学年教学质量标准:及格率:1-2学年达到100%,3-4学年达到98%,5-6学年达到96%。优秀率:1、2年级达到60%以上,3、4年级达到50%以上,5、6年级达到30%以上。平均分:1、2学年达到90分以上:3、4学年达到85分以上;5、6学年达到80分以上。 根据县教育局制定的《安图县中小学教学管理办法》,制定本校的教学成绩评估体系。 按照过去的方法计算出班级的各科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填入成绩横向对比表。 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 1、以上一次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样本,以下一次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本体,对各班级的教学质量进行比较评价。 2、按照各年级、各学科的评价标准,先计算出各学科的得分,再计算出各年级的得分。 3、各学科分数的计算方法: (1)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A、本体的平均分差-样本的平均分差=0,得分=权重分 B、本体的平均分差-样本的平均分差>0,得分=权重分+加分

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三大“着力点”

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三大“着力点”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内涵发展的永恒主题。人才培养质量有不同的内涵和分类:从范围来看,有宏观质量、中观质量和微观质量;从运行层次上分,包括理念层、制度层和操作层;从内容上来看,有学科建设、课程设计、教育教学、产学研合作和学生管理等。无论如何划分,笔者认为,要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需把握“融合、特色和人本”三大着力点。 多元融合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体现在高校与行业、区域发展的外部融合和学科之间、教学与科研之间、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的融合。在高校内部,有学科融合形成的跨学科人才培养,符合社会对复合型高端人才需要。 当前,大学分成12个学科门类、80个一级学科和358个二级学科。分科过细,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学生全面发展。内蒙古大学将数学与物理融合,从1995年开始试办国家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数理专业点,培养的毕业生受到中科院等重点院所的欢迎。“教学”和“科研”是高校两大使命,二者的结合将产生“1+1>2”的效果。比如,华中农业大学以“科教融合,学术育人”为指导,将科研基

地和经费向本科生倾斜,及时将科研成果和生产实际案例融入或转化为教学内容,开设企业课程,让更多的学生以项目的形式进入基地或企业,结合教师课题开展实习。 特色是外界认知学校的一个符号标识。高校的特色发展是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是“错位发展,后来居上”的后发型院校发展策略,是形成“大家不同、大家都好”的发展格局的有效措施。当前,高校的特色发展主要体现在民族特色、院校特色和地方特色上。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对民族地区教育采取倾斜政策,民委直属的院校生均拨款高于一般高校。比如,内蒙古大学招收基础教育阶段接受蒙语教学的学生,进行一年的大学预科教育,毕业生中有40%考取研究生,其中三分之二被985高校录取。院校特色与高校与行业联系紧密相关,最突出的是农林类、医学类、工程类、师范类、艺术类和综合类。北京林业大学在脱离行业后,在福建三明、河北平泉与沧州投资建设实习实训基地,保证学生实习和产业上的联合。在地方特色方面,一些地方院校在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北京工商大学建设“食品添加剂与配料北京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开发具有北京特色、中国特色的新型品牌食品、配料及其专用技术与工程装备,引导北京传统食品、特色食品与餐饮生产的现代化与标准化。 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人文关怀,而人文关怀体现的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指 标 二级指标主要观测点 评估等级 A B C D 1.专业 设置 1.1建设与调整 ●市场调研 ●行业、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办学 1.2建设规划△专业建设规划 2.专业 教学团 队 2.1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 2.2师资结构 △职称 △学历 △职业资格证书 △国家级或省级师资培训经历 △社会服务经历 △生师比 △双师素质比例 ●专兼教师比例及承担专业课时比例 2.3师资水平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 △主持或参与教学科研课题 发表论文 3.课程 建设 3.1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 3.2教学内容与课 程体系改革 △能力本位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达标率 ●课程标准 △整合或新开发的课程 3.3教材建设 △近3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使用率 △教材编写 3.4教学方法与手 段改革 △实践教学比重 △课程设计方案 3.5教学资源 专业教学资源库 △院级以上精品课程网站及教学资源 4.教学 经费与 设施 4.1教学经费△教学经费使用 4.2实训设施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实验、实习开出率 △教学仪器设备利用率; △校外实习基地

5.教学 管理 5.1质量控制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毕业生跟踪调查 新生素质调研 5.2实习实训管理 ●顶岗实习检查与控制 △实习专业对口率 △实习责任保险投保率 6.规模、 质量与 效益 6.1招生规模●招生规模 6.2知识能力素质 △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 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统考合格率 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95%以上 △技能大赛获奖 6.3就业创业与社 会声誉 △毕业生就业率 ●对口就业率 学生满意度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 7.社会 服务 7.1技术研发△横向课题及技术服务或科技推广 7.2社会培训●社会培训人次与创收 1.上表48个主要观测点中,标有“●”的是控制观测点,共10个,标有“△” 的是重要观测点,共32个。 2.专业评估的结论设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结论标准如下: 优秀:全部观测点中,A≥31,C≤6,D=0;控制观测点均为A;重要观测点中,A≥20,C≤3。若有1条不满足上述条件,则降级。 良好:全部观测点中,A+B≥25,C≤14,D≤7;控制观测点为A+B≥7;重要观测点中,A+B≥19,C≤7, D≤3。若有1条不满足上述条件,则降级。 合格(达标):全部观测点中,A+B+C≥27,D≤14;控制观测点均为C或以上;重要观测点中,A+B+C≥19。若有1条不满足上述条件,则降级。 不合格:不能完全满足合格条件。

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高中生物学科 教学评估指标体系 为确保教学活动得深入、健康发展,有必要建立一种有效得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下简称“评价体系”)。建立评价体系得目得就是:①倡导方向——体现课程改革得思想、观念及原则,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得开展,突出对学生得自主学习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得培养。②引导与规范——最终目得在于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得提高。教学质量得高低就是由教师教学水平得高低决定得。因此评价体系以及指标构成要素,应对教师得行为有明确得引导与规范作用,并能被广大教师接受与理解,使之成为不断改进教学得依据。③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学质量——方案与体系对教师得教学质量应有直接或间接得甄别作用。因此评价指标得选择与权重得分配,要恰当处理现实与愿望得关系,既激励教师努力向上,又不挫伤教师得积极性。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1 构建评价体系得原则及策略 1、1 先进理念与现实条件结合 评价体系得各项指标要鲜明地体现课堂教学改革得思想、观念及原则,体现自主学习活动开展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得新要求。评价指标得先进性要符合现实,具有客观性。指标定得太高,可望不可及,不能被大多数教师所理解,会失去对教师得激励作用;指标定得太低,又会失去指标得先进性与倡导性,不利于促进课改深入。在策略上,一部分指标处于高水平,让教师心中始终有向上得目标;一部分指标

处于较高水平,让教师通过努力可以达到,对教师具有成功得激励作用。 1、2 共性标准与特色加分结合 各项评价指标对广大教师应有普遍性,对于课堂教学质量高低应有共同一致得标准。但就是,教学就是一个纷繁复杂、变化万千得过程,教师得个性、特长也就是千差万别得,评价体系应为教师形成自己得风格留出空间,不因统一要求而扼杀个性与特色。策略上,在统一要求、共性评价得同时,对确有特色得教师教学给予特色加分,肯定与鼓励这样得教师与这样得教学。 1、3 简略性与指导性结合 教学评价就是一项实践性极强得工作。因此评价体系得构成应具有很强得实用性。指标应当精简,具简略性,便于掌握与使用。但在课堂教学重视她评与自评相结合得今天,一套公开、公正、实用得评价体系不仅就是评价者评价教学得依据,又必将就是被评不断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得直接参照物。过于简略得指标体系可能便于评价者掌握与操作,但却不利于对教学得指导。策略上则在全面评价得基础上,繁简适当。从我们得评价实践来瞧,二级指标以10至14条为宜。 1、4 全面评价与重点评价结合 教学评价有自身得规律,也有公认得标准(效果标准、工作标准、素质标准等)。全面收集信息并参与评价就是保证评价科学客观得基本准则。但全面评价绝不就是面面俱到,而应参照评价标准,在满足信

浅谈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浅谈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摘要: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其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能否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本文从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入手,深入探讨了高校学生如何实现将学习需求素质和能力、行为、习惯三位一体化,实现三个转化:将外在的学习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将外在的知识,理念与技能转化为内在的素质和能力;将内在的素质和能力转化为,在的行为,从而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教育质量是高校教育的生命线。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快速发展,高校教育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重视,分析其现状,许多学者不约而同地提出,我国高校教育质量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学术风气过于浮躁,基础研究不被重视,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推进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等方面存在差距等诸多问题。而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跟企业的产品质量不同,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既有教师“教”的质量问题,又有学生“学”的质量问题,同时还有教育管理者“管”的质量问题,其质量的提高,显然与人的因素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比起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自然要复杂的多。 道家鼻祖老子曰:“图难于易,为大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比作于细”。做难事要从易处做起,做大事要从小处做起。教育质量对于高校而言,既是大事又是难事,如何把难事变成易事、把大事变成小事,需从细节着手,找教育规律,抓住教育质量的核心,切实提高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任务所从事的一切活动的质量。为此,必须把握好关键的教学转化环节,将学习需求、素质和能力、行为习惯三位一体化,这样才会获得最佳的高校教育质量。具体而言就是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化,形成三位一体化: (1)将外在的学习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 (2)将外在的知识、理念与技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素质和能力; (3)将学生内在的素质和能力转化为外在的行为习惯。 1、外在的学习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

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解读教学文案

评价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关键点详解《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通过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建立一套全新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绿色评价”体系,以切实扭转评学生看分数、评学校看升学率的倾向 教育质量评价是世界性难题。相对来说,我国起步比较晚,专业力量不足,实践经验较少,但是为了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我们不能等。在大方向和长远目标明确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迎难而上,下决心推进这项改革,一边做,一边学,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完善。 去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就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进行了系统设计、全面部署。随后又确定全国30个地区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启动了相关培训工作。评价改革只有在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才能逐渐建立起新的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关键点一细化评价指标体系 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但是不是科学合理,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把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内容。指标框架经反复研究论证,我们力求用这些指标反映每个方面评价内容,

同时又能够针对当前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解决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 然而,我国各地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各地具体情况千差万别,我们提出了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和一套评价指标框架,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但是不是科学合理、是不是符合各地的实际情况,还需要实践的检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 在实验过程中,各地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区域特点对20个关键性指标和具体的考查要点进行调整完善,但是应当涵盖5个方面的内容,不能只选取其中的某一两个方面,特别是不能只考查学生的学科学习情况,要包括德智体美各方面发展情况,要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情况,要关注学生的负担,要体现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省为单位开展实验的,要以省为主完善指标体系。以地市为单位开展实验的,要以地市为主完善指标体系。 在初始阶段,各地可以将重点放到考查要点的细化完善上,可以针对小学、初中、高中的不同性质和特点研究提出相应的考查要点。一些指标如品德发展、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的有关指标,列出了考查要点,但还需要在实践中研究开发适宜的评价和测量工具,不断检验完善。 目前,考查评价指标和要点的标准,有些有相关的课程标准和政策依据,有的有明确的数量规定,如体质健康、作业时间、睡眠时间等,但有的只有原则性要求,目前还缺乏相应的具体标准和全国以及区域的常模,如学生品德发展、兴趣特长等。评价标准和依据的细化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资料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现代大学的根本任务。为切实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进一步加强大学教学工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而人才培养本身是一项长远规划的历史工程,是一项难以一时测评效果如何的细致工程,更是一项关系到各类环节的综合工程,因此如何评价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是关系到大学人才培养工作实际,对以后工作开展具有深刻影响。 一、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现代大学人才培养在一定意义上与工业生产有类似之处,但大学人才培养毕竟不同于工业生产,大学人才培养有自身的特殊性。对于质量评价而言,工业生产自然有一套行之明确,并可操作的质量评价标准,对于工业绩效也有较为规范的考核体系。然而,若挪用这一思路,将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绩效大小以为存在一个规范标准,这无疑忽视了大学人才培养的特殊性。 因此,针对当前大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进一步强调,培养人才是大学的一项根本任务,教学是其中心工作,教学改革是各项改革的核心,提高质量是永恒的主题。因此一切工作都必须以提升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应该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现代大学生命线的观念,只有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切实把握工作的重点。大学人才培养的特殊性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一)需要长远规划的观念 教育本身是一种教书育人的细致工程,而大学要为人类创造知识、传授知识、服务社会,这不是短期内可以见效的,需要长时间的培养,才能积累出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同所有的产业一样,都要遵循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但由于教育工作不是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因而是一项特殊产

业。它的特点是生产周期长、投资大、见效慢,生产的“产品”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不能直接收回成本,更不可能直接实现价值增殖的生产过程。 教育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以生产智力劳动者这种特殊产品为主的生产劳动过程。通过学生毕业以后,为社会创造一定的物质财富,增加整个社会的物质财富,增加社会生产的总量,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因此,教育最大的贡献在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对教育这一特点的切实把握,有助于理解大学人才培养的独特逻辑,即不能以急功近利的思维来考虑教育问题,人才培养是最为复杂最为艰巨的工程,不能以常规思路来看待。 (二)把握相对灵活的标准 由于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使得对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难以确定,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可以比作生产智力人才的工厂,然而这一工厂出厂的产品合格与否,却体现了对大学人才培养独特性理解的正确与否。对教育产业的效益评估既不能简单地用经济指标来计算,也不能以毕业学生人数的多寡来衡量,更不能以产生名人的数量来佐证,而必须以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社会与市场的认同为尺度,由社会来评判,由市场来选择。这无疑是一个庞大复杂的考核评价体系。 因此,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新时期高等教育的人才观和质量观也必须多样化,用精英教育阶段对人才和质量的要求与标准,难以衡量和评估当前大众化阶段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大众化阶段仍然应当培养社会所需的“精英人才”,即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杰出人才,如卓越的基础研究人才,应用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人才,以及经过实践磨练之后有可能成为卓越的思想家、艺术家或社会活动家的人才。高层次优秀人才的培养,本身要求确定什么是高层次优秀人才,而这必然需要相对灵活,不求一致的人才标准。 (三)形成优胜劣汰的危机意识 教育虽然不同于一般产业,但在当前条件下,担负人才培养的单位仍然组成了市场竞争的主体,而每个教育主体,便是具体的大学,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领域面临的市场竞争是存在的事实。教育领域同时是一种不完全的竞争

试析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

试析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分析和研究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是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和高教研究人员的重要课题。考察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状况,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因素影响和妨碍了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本文试对这些因素加以分析。 一、课程因素 近年来,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知识陈旧、视野狭窄、文化功底薄弱、组织管理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欠缺等的反映,从某种程度上表明,大学课程的建设存在着某种问题。参考国外大学课程的建设情况,再考察一下目前我国大学的课程建设,不难发现,它的确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1.普通课程开设比例不合理 就我国大学教学计划规定的各门课程来讲,大学普通教育课程的教学时数并不太低,约占总学时的40%,但课程.门类却相对贫乏,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简称“两课”),以及体育、英语、计算机应用、高等数学、大学语文和其它极少数的人文方面的课程。而且,在这些课程中,纯政治性的课程所占比例较大,约占总学时的11%,其它文化类课程所占比例太小,约占总学时的29%。尽管近年来一些重点大学,如清华、北大等在普通课程上作了一些改革尝试,然而大多数学校的改革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从整体上看,我国在这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很远。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规定本科总学分为:360学分,其中就有180学分为大学普通教育必修课程,占总学分的50%。最重要的是,提供学生选修的人文、社科类课程门类就有100多门,大大多于我国(约十几门),且其必修的自然科学课程也不仅学分比例(17%)比我国高,其必修的科目也比我国多。在日本大学,其一般教育课程(即我国的普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虽为3:7,但其可供选修的一般教育课程门类却达30几门,也大大超过了我国。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一直较为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专业技能的提高,却忽视了其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近几年许多高校片面理解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急功近利地争设短线专业和实用学科,致使基础学科与社会、人文学科教育进一步削弱。结果是,相当一部分学生文化功底薄弱,基本文化素养与伦理道德修养低下,在就业市场与工作岗位上缺乏竞争力与发展后劲,社会各界对此已有许多抱怨。许多大学的毕业生就业追踪调查也表明了这一点。 2.课程内容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 我国高校课程内容普遍存在先进科学理论、技术与陈旧教学内容、体系的矛盾。例如,作为理工农医院校学生必修的某些基础课与专业课,如高等代数、普

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 (试行) 颁布时间:二〇〇七年十二月

前言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决定,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焊接技术及自动化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遵照中央关于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相关文件,依据由张祥生等行业专家起草,并经四川省经济委员会论证通过、四川省经济委员会发文准许试行的“焊接制造岗位职业标准”制定本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中后全日3年制普通高职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专业知识与技能,目的在于为各项教学活动提供依据和考核标准。也可以作为其他学制教育和短期技术培训的参考。 本标准由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焊接技术中心会同行业专家共同拟定,在经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焊接专业教学委员会专家组审议通过,并经学院颁布后方可实施。 关于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与监控体系后续进行研究,并作为单独条款补充进本标准。本标准由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焊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解释。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主题内容 按照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对高素质高技能焊接技术专业人才的综合要求,规定了我院焊接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旨在对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概览性描述和界定,为各课程制定考核评价标准提供指南和依据。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中后全日三年制普通高职。 二、制定依据 1.《焊接制造岗位职业标准》(已由四川省焊接学会、四川省经济委员会和中国机械联合会分别组织专家论证通过)中职业Ⅰ、Ⅱ类岗位要求,同时参考Ⅲ类岗位部分知识与技能要求; 2.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 3.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于2007年正式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三、学生基本能力素质标准 凡本标准适用范围的合格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基本能力与素质: 1.政治思想素质 熟悉我国国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政治思想,坚持正义,自觉抵制各种危害祖国和广大人民利益的不良思想和行为。 2.道德素质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八荣八耻”荣辱观和法纪观,自尊、自爱、自律、自强,遵纪守法,尊重他人,养成恪守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的习惯,是一个对国家、集体和家庭负责任的人。 3.心理素质 能正确面对困难、压力与挫折,具有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和健康平和的心态。 4.身体素质 生理健全、身体健康,达到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相应要求,能胜任现场工作的需要。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2)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王焕定1,2 邱志贤1曾森2 1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土木工程系;2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摘要: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各高学校都有一套教学评价的方法,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有些不尽完善的地方。本文总结了多年的教学督导经验和征求部分教师的意见,借助课堂评价递阶层结构模型,用功效系数法进行评价分析,剖析实例,得到较满意的、更能反映客观实际的、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起到了教学评价与教学督导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模糊层次分析法,指标体系递阶层次模型,课堂教学质量评估 一、引言 课程教学质量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一项核心内容,如何客观、科学地对各门核心课程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价,对学校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些可以定量,而有些则只能定性。如何根据教师的教学表现,通过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价给出其所任课程的教学质量,指出其应该如何进一步改进,这是各校都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这里首先需要解决用什么样的评价模型来评判,然后还要探讨一种能对课程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的科学方法。为此,在学习国内外有关评价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已有的评价做法,提出本文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以供有关领导和部门参考。 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我校目前所用的课堂教学质量督导专家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件”等需填写的内容。 此表是学校教学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反复推敲、讨论确定的,无疑能一定程度上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情况。但是,从上面的表格内容可见:这个评价体系都只有一级指标;从表1权重值可看出专家们对各指标的重要性可分为相同重要性的三组,第一组为2、3、4、5,第二组为7、9,第三组为1、6、8、10,以第一组最重要、第三组最不重要。如果按此重要性考虑,可根据文献[1]建立模糊判断矩阵如下所示

用人单位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调查表

用人单位对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调查表 尊敬的用人单位: 您好!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专业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充分了解和听取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素质和学校教学培养工作的综合评价与建议,我们设计了本份问卷,希望您能给予支持和帮助。谢谢! 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单位名称(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通讯地址:_________________邮政编码:_________ 联系人: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职务:___________ 填写要求:请在您认为合适的选项上划“√”。除注明(多选)外,其余均为单选 1.从贵单位看,与其它学校相比我校毕业生在专业知识和能力上: □有一定优势□差不多□有一定差距□有明显差距□各有所长 2.您认为我校毕业生在专业及综合知识储备上:□非常充足□比较充足□一般□较欠缺 3.我校毕业生在贵单位从上岗到胜任工作的适应情况:□很快□较快□一般□较慢 4.请您对我校毕业生在人格素质各方面的表现给予评价(在相应栏划√) 5. 6.您认为我校毕业生在下面列举的各方面中,做得比较好的是:_________;做得比较欠缺的是:__________(多选,各不超过三项)。 a.学习与创新能力 b.适应环境能力 c.敬业精神和职业素质 c.沟通能力和亲和力 d.团队协作能力 e.工作激情 f.表现能力 g.实践能力 7.您认为我校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是否适应: □很适应□较适应□一般□不太适应 如果不适应,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您认为,我校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方面应做哪些改革(多选,不超过三项): □加强人生观、职业道德的培养□加强写作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加强人际沟通能力及协调能力的培养□加强基础知识的培养、拓宽知识面 □强化见习、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

高等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附件一: 山西省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山西省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内涵说明 [1]“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学校关于本科专业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规格、教学过程组织、教学任务安排等总体设计和实施的纲领性文件。主要内容一般包括: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规格要求、修业年限、课程设置、教学进程安排以及必要的说明等。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是指单价800元以上的仪器设备(不含实验台、桌、空调等)。 [3]“实习、实训基地”须满足下列条件:具有稳定的场所,有明确的实践教学目的和内容,有稳定的教师和辅助人员队伍,有科研和技术生产活动,有开展因材施教、开发学生潜能的实习项目。 [4]“期刊”指专业类期刊杂志。统计时,须按种类和年度装订成合订本,1本算1册。 [5]“电子图书资源”,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等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使用,并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体。 [6]“师资队伍”是指学校在编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对于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也可计算在内。 [7]“专任教师”指具有教师资格、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专业的“专任教师”特指为本科生讲授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专任教师。 [8]“岗位资格”是指具有讲师及以上职务(或同等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员。新参加教学工作的人员须通过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9]“多媒体授课”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授课。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信息的技术。 [10]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11]“教学文件”包括学校转发的教育部或省教育厅有关教学工作的文件、学校制定的教学文件(含教学规章制度、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学期教学进程计划、课程表、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等)。 [12]“教学档案”是指在本科教学实践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并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数字、声像等信息资料。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文件档案、教务工作档案、教师业务档案、学生学习档案等。 [13]“主要教学环节”指理论教学(如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如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两个方面,具体包括学期课程教学进度计划制定、备课(含教研室集体备课)、教案编写、作业布置与阅改、课后辅导答疑、考试命题、考场监控、阅卷评分与试卷分析、实习和实验指导、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指导、答辩等环节。 [14]“签约就业”包括签定协议书或劳动合同以及灵活就业。其中灵活就业包括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两种。自主创业指创立企业(包括参与创立企业),或是新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包括个体经营和合伙经营两种类型。自由职业指以个体劳动为主的一类职业,如作家、自由撰稿人、翻译工作者、中介服务工作者、某些艺术工作者等。

学风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学风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注:三级指标评分标准 1.与学生在学风建设方面交流,使同学们形成自主学习意识,班级在学习气氛 上有良好改善,成绩有一定提高。0.5分/次,加满为止。(3分) 2.深入学生宿舍,关心学生学习。0.5分/次,加满为止。(3分) 3.学风建设表现突出的寝室(6分) (1)按学分绩点排名(大一25个寝室,大二16个寝室)以绩点为标准, 3.0以上记4分 2.8~ 3.0记3分 2.5~2.8记2分 2.3~2.5记1分 (2)寝室参加院、校活动超过3人次(2分) 4. 班级结对子帮扶活动(4分) 被帮扶同学成绩进步15名以上(4分) 进步10~15名(3分) 进步5~10名(2分) 进步1~5名(1分) 5. 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晚自习,0.5分/次,加满为止。(2分) 6. 开展励志教育活动,例如励志讲座等(4分) 班级开展励志主题教育活动超过6次(4分) 班级开展励志主题教育活动4~5次(3分) 班级开展励志主题教育活动2~3次(2分) 班级开展励志主题教育活动1次(1分) 7.开展素质教育活动,例如各种能够增强思维逻辑、锻炼创造性思维、促进身心 和谐发展的文体活动。(4分) 班级开展素质文化活动超过6次(4分) 班级开展素质文化活动4~5次(3分) 班级开展素质文化活动2~3次(2分) 班级开展素质文化活动1次(1分) 8.开展以学风建设为主题的班团会(4分) 组织班团会超过6次(4分) 组织班团会4~5次(3分) 组织班团会2~3次(2分) 组织班团会1次(1分) 9.学期平均学分绩点(10分) 3.0以上(10分) 2.8~ 3.0(8分) 2.7~2.8(6分) 2.6~2.7(4分) 2.5~2.6(2分) 10.课堂出勤率(5分) 根据考核记录课堂出勤率超过95%(5分) 课堂出勤率90%~95%(3分) 课堂出勤率少于90%(1分)

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及有关说明

附件2 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及有关说明 学科评估是按我国 2011 年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以下简称学科目录)对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评估(简称学科评估)。学位中心于2014 年启动第四轮学科评估案与指标体系完善工作。在深入研究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全国高校对新一轮评估的改进思路基本达成共识,形成了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现说明如下: 一、指标体系调研论证过程 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发布后,学位中心认真落实有关领导指示,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论证工作。 一是委托课题开展研究。学位中心2013 年资助“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设立“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研究”重点课题,开展专项研究。在专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国外学科评估经验,结合我国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精神,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形成了《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改革调研提纲》。 二是广泛深入一线调研。先后在 16 个省市地区召开了18 场学科评估指标体系调研会,参会高校 200 余所(其中包含985 高校、211 高校、地院校、军队院校和科研单位,涉及综

合、理工、师、艺术、体育等各类型院校),共涉及 800 余位高 校代表和40余位省市教育厅代表,广泛征求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三是集中开展专项调研。召开了特色突出的医学类指标、艺术类指标、农林类指标、国防特色指标、毕业生质量指标、师资队伍评价指标等专题研讨会,听取了100 多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四是评估法改进调研。分别与汤森路透、中国知网、CSCD、CSSCI 等机构进行研讨,改进论文评价法;面向全国万余名博导及有关学科评议组进行全面调研和投票,形成“A 类期刊”清单;借鉴国外学科评估经验,研讨探讨学科对社会服务贡献的评价式;面向全国 400 多所高校进行了两轮问卷调查,根据绝大多数单位的意见,形成新的“绑定参评规则”。 五是认真吸取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意见。认真梳理、研究和吸收了今年全国“两会”委员、代表们关于一流学科建 设与学科评估的意见或建议。 二、指标体系改进达成共识 通过调研,各单位普遍认可第三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基本框架,同时建议进一步坚持“质量、成效、特色、分类”的理念,对第四轮评估体系进行完善和创新。主要达成以下共识:1. 更加关注质量。将“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构建“培养过程质量”“在 校生质量”“毕业生质量”三维度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模式。尝试引入在校生和用人单位调查,更全面地考察学生在学质量与毕业后职业发展质量。同时,合理处理规模与质量关系,更加科学地评价教师团队水平和结构质量。改变以往单一的“以学术头衔评价学术水平”的师资队伍评价法,重点对“代表性骨干教师”的水平、结构、国际化情况、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 2. 突出建设成效。作为水平评估要强调学科涵发展成

温州大学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温州大学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一、评估指标说明 为使专业评估工作更加规范化和更具导向性,根据温州大学专业建设规划的有关精神,在参考《浙江省普通高校本科重点专业评价指标体系》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试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评估指标。 (1)专业评估的目的 加大本科专业建设力度,突出专业特色,提升专业建设层次和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服务转型,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2)专业评估的原则 坚持优胜劣汰的原则;坚持条件、过程、效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原则。 (3)专业评估的对象 评估对象为学校所有本科专业,独立学院的本科专业在学校指导下自行组织专业评估。 (4)评估指标与标准 评估指标体系共有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33项,其中标“*”者为核心指标,共19项,一般指标14项。评估标准共分为A、B、C、D四级,A、C在评价指标内涵及其标准中给出,介于A、C级之间者为B级,低于C级者为D级。 (5)评估结论与等级 评估结论分为4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整改。其具体标准

(6)评估结论的利用 ①在校重点(建设)专业的评估验收中,总分值低于85分者或规定的核心指标中有一项未达到A级要求者,不能评为校重点专业。 ②省市重点建设专业原则上在校重点专业中产生。 ③评估中达到“优秀”标准的一般专业,作为校重点建设专业评选的候选专业。 ④评估不合格的专业须限期整改。 ⑤本科专业评估的结论在半年内,如发现有评估依据严重失实,将直接定为整改级别。如在有效期内,教学方面发生重大事故等严重问题,视情节轻重给予降级处理。

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体系

————————————————————————————————作者: ————————————————————————————————日期: ?

附件1 附件1 河南省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名单 序 试点高校名称依托单位名称校外学习中心名称地址 号 1北京大学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大学现代远程教育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中心郑州市二七区永安街36号 2 北京大学河南省社科联北京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河南省社科联学习中心郑州市丰产路23号 3 北京大学平顶山卫生学校北京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平顶山卫生学校学习中心平顶山市光明路桥南 4 北京交通大学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交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中心郑州市桃源路42号 5 北京交通大学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河南电大学习中心郑州黄河路124号 6 北京交通大学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交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中心郑州市二七区永安街36号 7 北京科技大学南阳理工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南阳理工学院学习中心南阳市长江路80号 8 北京理工大学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中心南阳市工农路291号 9 北京理工大学洛阳理工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洛阳理工学院学习中心洛阳市九都西路 1 北京理工大学郑州工业贸易学校北京理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郑州工业贸易学校学习中心郑州市中原中路31号 11 北京师范大学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河南电大学习中心郑州黄河路124号

12 北京师范大学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北京师范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习中心焦作市山阳路998号 1 3 北京邮电大学河南省邮电学校北京邮电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河南省邮电学校学习中心郑州市三全路55号 14 北京语言大学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河南电大学习中心郑州黄河路124号 15 北京中医药大学焦作市中医药学校北京中医药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焦作市中医药学校学习中心焦作市学生路中医药学校街 16 北京中医药大学郑州仲景国医专修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现代远程教育郑州仲景国医专修学院 学习中心 郑州市惠济区金桥路10号 17 电子科技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电子科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郑州轻工业学院学习中心郑州市东风路5号 18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河南省外贸学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河南省外贸学校学习中心郑州市文化路91号 19 哈尔滨工业大学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河南电大学习中心郑州黄河路124号 20 华东师范大学河南妇女干部学校华东师范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河南妇女干部学校学习中心郑州市经七路22号 2 1 华中科技大学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河南电大学习中心郑州黄河路124号 22 华中科技大学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华中科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习中心漯河市大学路148号 23 华中师范大学郑州广播电视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现代远程教育郑州广播电视大学学习中心郑州市伏牛路118号 24 吉林大学三门峡科技电脑学校吉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三门峡科技电脑学校学习中心三门峡市文明路东段农行六楼2 5 江南大学漯河食品职业学院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漯河食品职业学院学习中心漯河市郾城区牡丹江路 2 6 南开大学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河南电大学习中心郑州黄河路124号

专 业 建 设 标 准 和 评 价 指 标 体 系11

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建设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基础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全局中起着重要的龙头作用。根据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职业教育的“专业”不是对学科体系专业分类的简单复制,而是对真实的社会职业群或岗位群所需的共同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科学编码。这种科学编码对“专业”的界定,可以理解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是其课程的组织形式,专业建设的实质是课程体系及其内容的建设。根据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界定并结合我校专业建设的实践和成果,为评价和促进我校的专业建设水平,特制定如下专业建设标准。 1 专业设置与调整 1.1 要按照高职教育思想和理念开发和设置专业,高职专业的开发与设置要完全服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和科学有效的论证。 1.2 专业设置要体现职业属性,有相应的职业岗位(群);专业设置要体现生产属性,满足市场和行业、企业的生产需求;专业设置要体现社会属性,满足人们的生存发展需求。我校主要面向自治区、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城市建设、化工技

术、现代农牧业、现代服务业等行业、企业,沿产业价值链开发与设置专业。 专业的开发与设置要充分体现“工学结合、校企融合”的特征,要为建立有效的合作教育机制奠定良好的基础,要有利于整合教学资源、开放办学。 1.3 专业要为行业、企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认知、高技能、高素养人才。人才培养规格包括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等主要方面,使毕业生具有“实用的理论、精湛的技能,创新的思维,良好的人格和健康的体魄”。 1.4 专业要具有稳定的社会需求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要有专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逐步解决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努力把专业建成教学条件先进、教学环境和谐、教学管理科学规范、教学成果突出的品牌专业,在自治区同类高职专业中处于有影响力的领先地位,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1.5 专业设置也要具有动态适应性,对市场需求变化要有快速反应能力,要及时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必要时调整专业方向或停办专业。 2 专业建设状态 2.1 专业招生计划落实,招生区域广,生源充足,录取分数高,一次报到率较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