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总结高三适用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总结(通用8篇)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总结(通用8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总结(通用8篇)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总结篇1一、认真参加集体备课,每次认真参加集体备课,根据教材内容及两个班的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详细的教案,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教学反思,保留优秀的,改善不足的。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在学生的合作讨论学习的过程中,缺少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为讨论而讨论,有些讨论时间,学生关注的仍然只是自己,而不是整个小组合作和交流。
此外新课改提倡要将教学社会化、生活化,所以在教学中我结合一些生活常识,不过有时候会为了激发学生兴趣,难以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这是我接下来要慢慢改善的地方。
对学生要赏识,激励和宽容,坚持正面教育,以表扬,鼓励为主。
我对学生创造性的回答给予肯定和奖励,对学生错误的回答,既要指出不足之处,也要抓住可取之处,给予表扬。
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认真批改作业:结合配套练习《名师面对面》,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
对不同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布置,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不同学生有层次性地进行布置,做到使层次好的学生有所提高,层次一般的学生能巩固基础;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2023最新-高中生物实验总结优秀7篇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优秀7篇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
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7篇《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篇一一、生物实验的目的和作用实验是学习科学必要的手段。
生物实验是让学生形象地认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了解生命活动规律;能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动手动脑、分析总结的能力,激发他们不断探究的兴趣。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更是强调"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开放性生物实验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做好多方面的准备。
首先是实验器材的准备,在开放性生物实验中学生实验方案设计多样化,实验器材多样,因此教师要充分准备实验器材,才能使学生的设计、想法得以实现。
当然更要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实验装置。
其次是教师的知识准备,实验之前教师要尽可能地查阅与该实验有关的资料,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现象,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与学生充分讨论、共同探究。
体现每个实验开放性的侧重点。
有的要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如: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的实验;有的需要通过实验获得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如:生物影响环境的实验中测定温度和湿度;有的重在设计实验方案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探究叶片气孔的分布和数目的实验。
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实验加以不同的引导。
重视实验的探究过程。
教材或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实验,是想让他们去领悟科学的思想、体验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科学方法。
因此开放性生物实验中探究活动的教学过程具有创新教育意义,十分重要。
在教学中要花大力气组织好在生物探究实验中学生的分工合作、交流讨论、分析总结。
高考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一、遗传实验1. 酵母实验:用酵母菌观察相关基因的遗传规律。
2. 玉米实验:观察玉米叶色、谷粒颜色的遗传规律。
3. 果蝇实验:观察果蝇眼色、翅膀形态等性状的遗传规律。
二、生理实验1. 生长发育实验:观察不同环境条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 光合作用实验:通过实验测定光合作用速率、测定叶绿素含量等,了解光合作用过程。
3. 呼吸作用实验:通过观察生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呼吸作用速率,了解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
三、生态实验1. 水生生态实验:观察水生动植物在水体中的分布、消长变化等。
2. 林地生态实验:观察不同植被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林地生物多样性等。
3. 土壤生态实验:观察不同土壤类型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土壤小生物群落等。
四、细胞实验1. 酵母菌实验:观察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观察细胞分裂情况。
2. 植物细胞质分裂实验:通过根尖细胞观察植物细胞质分裂的过程。
3.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通过观察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了解细胞分裂的原理。
五、生物化学实验1. 蛋白质检测实验:通过检测蛋白质在反应中的滴加量,确定其浓度。
2. 酶的活性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条件下酶的反应速率来了解酶的活性。
3. 糖的检测实验:通过观察糖在酶的作用下产生的反应来检测糖的存在。
六、进化实验1. 变异实验: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种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异情况,了解进化的规律。
2. 选择实验: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种在特定条件下的选择过程,了解自然选择的作用。
3. 适应实验: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种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情况,了解物种的适应能力。
七、遗传工程实验1. 基因转殖实验: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宿主生物,观察转基因生物的表型变化。
2. PCR实验: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目标基因片段。
3. DNA测序实验:通过测序技术对基因序列进行测定,了解目标基因的具体序列。
八、免疫实验1.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通过观察酶标抗体和抗原的反应,检测特定抗体或抗原的存在。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生物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生物实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a7b5ecd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9b.png)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生物实验总结生物实验总结篇(一):高中生物实验知识总结实验一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1、实验原理①叶绿体呈绿色的椭球形或球形,不需染色,制片后直接观察。
②线粒体呈无色棒状、圆球状等,用健那绿染成蓝绿色后制片观察。
2、实验步骤①观察叶绿体: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T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叶绿体②观察线粒体: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健那绿染液染色)T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观察线粒体3、注意问题①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②要漱净口腔,防止杂质对观察物像的干扰。
③用菠菜叶带叶肉的下表皮的原因:靠近下表皮的叶为海绵组织,叶绿体大而排列疏松,便于观察;带叶肉是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④叶绿体在弱光下以椭球形的正面朝向光源,便于接受较多的光照;在强光下则以侧面朝向光源以避免被灼伤。
实验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
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
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3、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4、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5、注意事项:(1)画滤液细线:均匀,直,细,重复若干次(2)分离色素: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实验三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1、原理: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C6H12O6f2C2H5OH+2CO2+少量能量2、检测:(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高三适用)

鉴定脂肪
苏丹Ⅳ可将脂肪染成红色、苏丹Ⅲ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
鉴定DNA
二苯胺在加热情况下可将DNA染成蓝色
检测血糖或尿糖
班氏试剂可与葡萄糖在加热情况下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色素可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
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知识讲解
考点1课本实验考点知识归纳
一、提取鉴定类实验
二、观察类实验
三、实习、研究性实验
四、实验原理归纳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确定
缺乏该元素时,植物表现出相应病症;补充后,缺乏症消失
鉴定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在沸水浴下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鉴定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反应生成紫色物质
鉴定淀粉
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过程
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细胞学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植物体细胞杂交
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的全能性
单倍体育种
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细胞学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多倍体育种
秋水仙素可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使细胞不能分裂,从而形成染色体加倍的细胞,该细胞以后正常分裂发育成多倍体组织或个体
细胞壁的伸缩性比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小、渗透作用
糖渍盐渍食品不易变质
高浓度的糖或盐溶液使细菌等发生渗透作用严重失水而死亡
检测人类的遗传病和传染病
DNA分子杂交(DNA探针或基因探针与被测DNA或基因的单链碱基互补配对)
动物细胞培养
细胞分裂
用培养的动物细胞鉴定物质的毒性
有毒物质可使培养的动物细胞发生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
高三备考生物实验总结

一.实验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课标要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考向瞭望】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探究过程和实验结果分析。
【知识梳理】一、实验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一)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
(二)实验原理: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能够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
(三)实验过程:制作装片→高倍显微镜观察→实验现象(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或复原)→得出结论。
(如右图)(四)实验结论:成熟植物细胞能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五)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见右图)(六)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的应用:1、对农作物的合理灌溉,既满足了作物对水分的需要,同时也降低了土壤溶液的浓度,有利于水分的吸收。
2、盐碱地中的植物不易存活或一次施肥过多造成“烧苗”现象,都是因为土壤溶液浓度过高,甚至超过了根细胞液浓度,导致根细胞不易吸水甚至失水造成的。
3、糖渍、盐渍食品不易变质的原因,是在食品外面和内部形成很高浓度的溶液,使微生物不能在其中生存和繁殖,所以能较长时间的保存。
4、医用的生理盐水浓度为0.9%,其渗透压与人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当,可以使人体细胞保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二、质壁分离实验的拓展应用及方法:(一)判断细胞的死活:将待测细胞置于蔗糖溶液中进行镜检,如果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则是活细胞;如果不发生质壁分离,则是死细胞。
(二)测定细胞液浓度的范围:将待测细胞置于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中并分别进行镜检,则细胞液浓度介于未发生质壁分离和刚刚发生质壁分离的蔗糖溶液的浓度之间。
(三)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将不同植物细胞置于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进行镜检,根据对刚刚发生质壁分离所需的时间的比较,判断细胞液浓度(即时间越短,细胞液浓度越小)。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4篇】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加强试验教学环节。
今年,我们在试验教室少的状况下,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资源,保证了试验教学的顺当进展,参加试验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使试验室治理步入了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治理的轨道。
要生存,要进展,就要不断创新。
为此,我们非常注意自身素养和业务力量的提高,平常加强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讨论,积极自制教具。
并吸取外校试验工作的优点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保证了试验室的稳步进展。
存在的缺乏篇二1、创新意识不高,跟不上形势的进展,科研力量有待提高。
2、随着试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有试验室已很难满意教学的需要,将来的试验室如何治理,合理、充分的使用是我们深思的问题,也是需要学习与探究的过程。
高中生物试验总结篇三试验设计是生物试验中的一种常见题型,它能较全面的考察学生的试验学问和根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以及制造力量,因而在高考中相对稳定。
由于学生缺乏试验设计系统的理论学问,因此,遇到这类题型,就会感到无从下手,导致考试中严峻失分。
现将有关试验设计的根本理论、试验设计的思路方法和常见的题型等进展归纳总结,增加学生理论学问,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一、试验设计的根本内容(一)试验名称或课题(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试验);(二)试验目的(要探究或者验证的问题或事实);(三)试验原理(进展试验所依据的科学道理,隐含着试验假设和预期);(四)试验材料和条件(进展试验的主要对象,完成该试验必备的仪器、设备、药品等);(五)试验方法与步骤(试验采纳的方法及必需的操作程序);(六)试验测量或观擦与记录(对试验过程及结果应有科学的测量手段、观擦指标与精确的”记录);(七)试验结果猜测及分析(能够猜测可能消失的试验结果并分析其缘由);(八)试验结论:对试验结果进展精确的描述并给出科学的结论。
二、试验设计的根本原则(一)科学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是指试验目的要明确,试验原理要正确,试验材料和试验手段的选择要恰当,整个设计思路和试验方法确实定都要依据生物学根本学问和根本原理,不能主观臆造。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总结(3篇)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总结(3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总结(3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总结篇1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49-52班生物课,作为毕业班的教师,我继续努力钻研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考纲,深入研究教法,根据学情不断调整教学思路。
现对本学年教学工作作出以下总结:一、研究高考信息,看准复习方向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首先是明确“考纲”与课本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复习内容和方向。
理科综合的高考命题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以知识为载体,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查。
复习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抓住主干知识,找出基本知识点和考点,构建知识网络,合理分散难点,强化知识重点,重视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
2、研究高考生物试题。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
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把握高考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更好的指导教学。
二、课堂教学中注重能力的培养1.切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前后相关的内容整合在一起。
如将选修本中细胞工程一章内容整合到细胞专题中;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合并为细胞增殖专题。
可以使得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掌握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
2.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通过往年高考经典试题做为例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自主地将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
例题的分析应以指导思维方法为主,使学生学会同类型的题目的解题方法、突破点,从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3.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高考试卷中要求用科学的语言表达的占很大一部分,且失分主要也在这方面。
所以,平时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用语一定要反复琢磨,还要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通过反复训练使他们学会用书本上的基本概念或标准的生物学术语来精确表达;课后习题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夯实基础,注重学科内的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20xx年高考全国卷生物试题十分重视对中学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考查,包括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及基本的实验设计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实验是高考生物的重点考察项目,在高考中素有得实验者得生物的说法,近几年的高考中各地对于实验的考察形式有所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本节课我来归纳下课本的实验考点。
二、复习预习
在高中教材中共有多少个实验呢?共分成多少类?
三、知识讲解
考点1 课本实验考点知识归纳一、提取鉴定类实验
二、观察类实验
三、实习、研究性实验
四、实验原理归纳
五、实验材料的选择和处理
六、几种重要的培养基/培养液
四、例题精析
【例题1】
【题干】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A.使用定性滤纸过滤研磨液
B.将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条用于层析
C.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划线2~3次
D.研磨叶片时,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解色素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过滤主要是将滤渣和滤液分开,要用吸附性差的纱布而不能用吸附性强的滤纸过滤研磨液,A错误;干燥处理定性滤纸是为了让层析液能够更快、更整齐的扩散,使色素更好地分离,B正确;画滤液细线,要等一次画完干燥后才能重复,防止滤液细线过粗,C错误;叶绿体中色素为脂溶性物质,要用无水乙醇提取,D错误。
【例题2】
【题干】生物实验中常用盐酸处理实验材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酸解离根尖的同时也为龙胆紫染色创造酸性环境
B.盐酸处理染色质能促进DNA与派洛宁(吡罗红)结合
C.盐酸浓度过高会破坏过氧化氢酶的空间结构导致其失活
D.盐酸处理细胞有利于健那绿(詹纳斯绿B)对线粒体染色
【答案】C
【解析】本题全面考查高中实验中盐酸的作用。
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解离,将细胞相互分开,盐酸是防止酸性环境中染料被中和,影响染色过程,所以在染色之前应先漂洗,故A错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利于DNA与甲基绿结合,B错误;酶的作用条件温和,过酸会导致酶的空间结构受到破坏致使失活,C正确;健那绿对线粒体的染色要求是细胞必须是活细胞,盐酸会杀死细胞,所以不可使用,D错误。
【例题3】
【题干】根据下表所列出的相关实验操作,预期结果合理的是()
【答案】B
【解析】在低于最适浓度的范围内,随着2,4-D溶液浓度的升高,其促进生根的作用增强,A项错误;新鲜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和氯化铁均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释放出氧气,但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B项正确;1个32P标记的DNA分子在不含32P的条件下复制n次产生的2n个DNA分子中,只有2个DNA分子含有32P,C项错误;0.3 g/mL蔗糖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清水中洋葱表皮细胞不会吸水胀破,D项错误。
课程小结
本节课重点对课本实验的常考点进行了总结,各地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考试说明进行截取和使用,衷心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