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水泥
建筑材料第4章水泥复习题及答案.

第4章水泥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建筑工程中通用水泥主要包括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六大品种。
2. 硅酸盐水泥是由硅酸盐水泥熟料、规定的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按是否掺入混合材料分为I型硅酸盐水泥和Ⅱ型硅酸盐水泥,代号分别为P·I和P·Ⅱ。
3. 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主要有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和铁铝酸四钙。
其中决定水泥强度的主要矿物是硅酸三钙和硅酸二钙。
4. 国家标准规定,硅酸盐水泥的初凝不早于45 min,终凝不迟于390 min。
5. 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有42.5 、42.5R 、52.5 、52.5R 、62.5和62.5R六个级别。
其中R型为早强型,主要是其3 d强度较高。
6.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细度以比表面积表示,其值应不小于300m2/kg。
7.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的性能,国家标准规定:(1)细度:通过80µm的方孔筛,筛余量不超过10%;(2)凝结时间:初凝不早于45min ,终凝不迟于600min;(3)体积安定性:经过雷氏夹法法检验必须合格。
8.矿渣水泥与普通水泥相比,其早期强度较低,后期强度的增长较快,抗冻性较差,抗硫酸盐腐蚀性较好,水化热较低,耐热性较好。
9.普通水泥中由于掺入少量混合材料,其性质与硅酸盐水泥稍有区别,具体表现为:(1)早期强度较低;(2)水化热较大;(3)耐腐蚀性稍差;(4)耐热性较差;(5)抗冻性、抗碳化性能好。
10.混合材料按照其参与水化的程度,分为活性混合材料和和非活性混合材料。
二、选择题1. 有硫酸盐腐蚀的混凝土工程应优先选择(C)水泥A硅酸盐 B 普通 C 矿渣 D 高铝2. 有耐热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应优先选择(B)水泥。
A硅酸盐 B 矿渣 C 火山灰 D 粉煤灰3. 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应优先选择(C)水泥。
第4章 水泥

➢ 凝结期:随着水化继续进行,自由水分逐渐减少, 水化产物不断增加,水泥颗粒表面的新生物厚度逐 渐增大,使水泥浆中固体颗粒间的间距逐渐减小, 越来越多的颗粒相互连接形成网架结构,使水泥浆 体逐渐变稠,慢慢失去可塑性。
➢ 硬化期:水化反应进一步进行,水化产物不断生成 ,水泥颗粒之间的毛细孔不断被填实,使结构更加 致密,水泥浆体逐渐硬化,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水 泥石,且强度随时间不断增长。水泥的硬化期可以 延续至很长时间,但28天基本表现出大部分强度。
• 工程意义 水泥初凝时间不宜过短,终凝时间不宜过长。
水泥的初凝时间太短,则在施工前即已失去流动 性和可塑性而无法施工;水泥的终凝时间过长, 则将延长施工进度和模板周转期。
(4)体积安定性 水泥体积安定性是指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
变化的均匀程度。如果这种体积变化是轻微的均匀 的,则对建筑物的质量没什么影响,但是如果混凝 土硬化后,由于水泥中某些有害成分的作用,在水 泥石内部产生了剧烈的、不均匀的体积变化,则会 在建筑物内部产生破坏应力,导致建筑物的强度降 低。若破坏应力发展到超过建筑物的强度,则会引 起建筑物开裂、崩塌等严重质量事故,这种现象称
>5且≤20
—
P·S·A ≥50且<80 >20且≤50
—
—
—
矿渣硅酸盐水泥
P·S·B ≥30且<50 >50且≤70
—
—
—
火山灰质硅酸盐 水泥
P·P ≥60且<80
—
>20且≤40
—
—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P·F ≥60且<80
—
—
>20且≤40
—
复合硅酸盐水泥 P·C ≥50且<80
第四章:水泥

第四章:水泥一、填空:1、水泥按其矿物组成,可分为水泥、水泥及水泥等;按水泥的特性和用途,又分为、和。
建筑工程中使用最多的水泥为类水泥,属于。
2、生产硅酸盐水泥的主要原料是和,有时为调整化学成分还需加入少量。
为调节凝结时间,熟料粉磨时还要掺入适量的。
3、硅酸盐水泥分为两种类型,未掺加混合材料的称型硅酸盐水泥,代号为;掺加不超过5%的混合材料的称型硅酸盐水泥,代号为。
4、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工艺可概括为四个字,即。
5、硅酸盐水泥熟料的主要矿物组成的分子式是、、及;它们相应的简写式是、、及。
6、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水化产物是、、、及;它们的结构相应为体、体、体、体及体;7、水泥加水拌合后,最初是具有可塑性浆体经过一定时间,水泥逐渐变稠失去可塑性,这一过程称为;随着时间的增长产生强度,强度逐渐提高并形成坚硬的石状物体,这一过程称为。
8、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组成中,是决定水泥早期强度的组分,是保证水泥后期强度的组分,矿物凝结硬化速度最快。
9、水泥浆越稀,水灰比,凝结硬化和强度发展,且硬化后的水泥石中毛细孔含量越多,强度。
10、生产硅酸盐水泥时,必须掺入适量石膏,其目的是,当石膏掺量过多时,会造成,同时易导致。
11、引起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的原因,一般是由于熟料中所含的游离过多,也可能是由于熟料中含的游离过多或掺入的过多。
体积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属于,不得使用。
12、硅酸盐水泥中矿物含量高时,水泥水化及凝结硬化快,且早期强度高,而矿物含量高时,则水化热小,但后期强度高。
13、硅酸盐水泥的水化热,主要由其和矿物产生,其中矿物的单位放热量最大。
14、硅酸盐水泥根据其强度大小分为、、、、、六个强度等级。
15、影响硅酸水泥凝结硬化的主要因素有、、、、等。
16、硅酸盐水泥的凝结硬化过程,按水化反应速度和水泥浆体结构的变化特征,可分为、、、四个阶段。
17、硅酸盐水泥硬化后的水泥石的结构是由、、等组成。
18、硅酸盐水泥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等。
建筑材料 第四章 水泥 教案

章节名称 第四章 水泥授课目标了解水泥的分类、矿物成分及性能教学过程设计新课教学要点第一节硅酸碱水泥和普通水泥硅酸盐水泥(波特兰水泥)定义及代号熟料 →P •Ⅰ 组成 石膏掺料 (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P •Ⅱ (6-15%)混合材料→P ·0一、硅酸盐水泥的生产石灰石 原料 粘 土 −−−−→安比例混合磨细生料−−−→煅烧熟料−−−→磨细水泥成品(二磨一烧) 铁矿石石 膏石灰石 CaO; 粘土Al 2O 3和SiO 2 ;铁矿石 Fe 2O 3 ;石膏 CaSO 4水泥性能−−−→取决熟料−−−→取决矿物成分及含量比例 二、熟料的矿物成分及特性水化 凝结 硬化 产生强度 发展强度 保护强度水化热 初凝、终凝 护养:温度、湿度 水化速度 凝结硬化速度 强度发展速度 C 3A>C 3S>C 4AF>C 2S水化热初凝、终凝早期、后期强度性质C3S C2S C3A C4AF凝结硬化速度快慢最快较快水化时放热量高低最高中高低高早期低、后期高低中强度发展快慢快较快水化速度:C3A>C4AF>C3S>C2S三、凝结硬化过程调节水泥凝结----适量石膏过少:起不到缓凝作用过多:水泥腐蚀水化产物:水化硅酸钙、水化铁酸钙、氢氧化钙、水化铝酸钙、水化硫铝酸钙。
凝结标志着水泥浆市区流动性而具有一定的塑性强度,硬化则表示水泥浆固化后所建立的网状结构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四、技术性质决定水泥能否使用的条件:合格品、不合格品、废品含义、标准、意义(为什么、目的)过细能耗大、硬化收缩大、易开裂可能性小1.细度:粗细程度--- 适中不得大于某粒径过粗能耗小、使用受影响可能性大*细:表面积↑与水基础面积↑水化反应↑早期强度↑*国标规定:硅酸盐水泥细度--比表面积大于300m2/kg;普通水泥细度---0.08mm方孔筛筛余量不得超过10.0%否则为不合格品2.标准稠度用水量--------指水泥拌制成特定的塑性状态(标准稠度)时所需的用水量(以占水泥重量的百分数表示)。
硅酸盐水泥的特性介绍及应用(ppt 91页)

2019/10/20
2
水泥的应用
土木工程
海洋工程
能源电力 水利电力
房屋建筑、道路、桥梁、隧 道、机场。 港口、码头、水下建筑、石 油钻井平台。 石油钻井、热电站、核电站。 大坝、水电站、水工建筑。
2019/10/20
3
输 水 管
内
径 6.6 m
外
径 7.5 m
2019/10/20
如砌筑水泥、油井水泥、 道路水泥、大坝水泥等
如白色硅酸盐水泥、快凝 快硬硅酸盐水泥等
13
第二节 硅酸盐水泥
一、硅酸盐水泥生产及其矿物组成 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的石灰石或
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 凝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也称波特兰水泥)。
不掺混合材料的,称为Ⅰ型硅酸盐水泥, 代号P.Ⅰ;掺入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混合材料 的,称为Ⅱ型硅酸盐水泥,代号P.Ⅱ。
氟铝酸盐水泥等
活性二氧化硅 活性氧化铝
石灰火山灰水泥、石膏矿渣水泥、 低热钢渣矿渣水泥等
2019/10/20
12
按性能和用途分 通用水泥
水泥
2019/10/20
专用水泥 特性水泥
硅酸盐水泥(P.I、P.II) 普通硅酸盐水泥(P.O) 矿渣硅酸盐水泥(P.S)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P.F)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P.P) 复合硅酸盐水泥(P.C)
CaO·Fe2O3·H2O
与C3A的水化相似,主要水化产物为水化铝酸三 钙C3AH6晶体、水化铁酸一钙。
2019/10/20
27
水泥熟料的主要水化产物有:水化硅酸钙 和水化铁酸钙胶凝、氢氧化钙、水化铝酸 钙和水化硫铝酸钙晶体。在充分水化的水 泥石中,C-S-H约占70%,CH约占20%,钙 矾石和单硫型水化硫铝酸钙约占7%。
第四章 水泥

f压=6.25×10-4P
式中
f压--抗压强度,MPa; P--破坏荷载,N。
(六)碱含量
Na2O+0.658K2O=R2O
R2O>0.6%为高碱水泥 R2O0.6%为低碱水泥
碱骨料反应:水泥中的碱和骨料中的活性二氧化硅发生
高碱水泥
化学反应,体积膨胀,造成混凝土破坏(水泥/混凝土癌症)。
碱骨料反应
试题
1.为调节水泥的硬化时间,应在熟料中加入( ). A.石灰 B.粒化高炉矿渣 C. 石膏 D.粉煤灰 2.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得早于( )min. A.30 B. 45 C60 D.90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合要求为不合格品,终凝时间 不合要求为废品 B.水泥体积安定性不合要求为不合格品 C. 水泥细度不合要求为不合格品 D.水泥抗折或抗压强度低于该品种水泥强度规定时 应报废
5)胶砂强度与强度等级:测定方法同普通水泥
6)碱含量:同普通水泥
3、特性:二次水化,早期强度低,但后期强度可赶上同 等级普通水泥。水化放热小,耐腐蚀能力好。
4、特特性:耐高温性强。保水性差,抗渗性差。 5、矿渣水泥应用
蒸气及蒸压养护预制构件。 一般地上、地下及水工建筑。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 耐腐蚀作用的工程。
试题
4(多选).下列水泥的技术指标( )不合要求时,应报废. A. 初凝时间 B.终凝时间 C. 安定性 D.细度 E.强度 F. MgO含量
5(多选).水泥工业常用的活性材料是( ) A.石灰石粉 B. 硅藻土 C. 粒化高炉矿渣 D.块状高炉矿渣 E.粉砂
(五)胶砂强度与强度等级 1、胶砂强度:
(2)沸煮 用试饼法时,先检查试饼是否完整(如已开裂翘曲要检 查原因、确证无外因时,试饼已属不合格品不必沸煮), 在试饼无缺陷的情况下,将试饼放在沸煮箱的水中篦板 上,然后在(30±5)min内加热至沸,并恒沸3h±5min。
水泥知识

硅酸盐水泥的强度指标 (依据GB175—99) 依据 )
第一节 硅酸盐水泥
三、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
4.1硅酸盐水泥 4.2混合材料及掺 混合材料的硅酸盐 水泥 4.3其它品种水泥 4.4水泥的选用、 验收及保管
(六)水化热
水化热:水泥与水发生水化反应时放出的热量,通常用J/kg表示。 水化热 水化热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 有利:冬天施工工程中水泥的正常水化和防冻; 不利:对大体积混凝土工程。 水化热的大小主要与水泥细度及矿物组成有关。颗粒愈细,水化热 愈大;不同的矿物成分,其放热量不一样,矿物中C3S、C3A含量愈 多,水化热愈大。
按其主要 按其主要 成分分为 成分分为
4.1硅酸盐水泥 4.2混合材料及掺 混合材料的硅酸盐 水泥 4.3其它品种水泥 4.4水泥的选用、 验收及保管
第四章 水泥
常用的硅酸盐水泥品种及组成表
在硅酸盐系列的水泥中,有二种组分是必不可少的: 硅酸盐水泥熟料; 适量石膏。 一是硅酸盐水泥熟料;二是适量石膏。 硅酸盐水泥熟料 适量石膏 这二者组成硅酸盐水泥(P.I)
一、 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及矿物组成 二、硅酸盐水泥的凝结硬化 三、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 四、水泥石的腐蚀和防止措施
第一节 硅酸盐水泥
一、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及矿物组成
4.1硅酸盐水泥 4.2混合材料及掺 混合材料的硅酸盐 水泥 4.3其它品种水泥 4.4水泥的选用、 验收及保管
硅酸盐水泥是以石灰质原料(如石灰石等)与粘土质原料(如粘土、 页岩等)为主,有时加入少量铁矿粉等,按一定比例配合,磨细成 生料粉(干法生产)或生料浆(湿法生产),经均化后送入回转窑 或立窑中煅烧至部分熔融,得到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的水泥熟料, 再与适量石膏共同磨细,即可得到P·Ⅰ型硅酸盐水泥。
第四章 水泥生产工艺流程

10
10
谢谢 再见
五、硅酸盐水泥生产的工序
1、原料、燃料、材料的选择及入厂
2、原料、燃料、材料的加工处理与准备
3、原材料的配合 4、生料粉磨
5、生料的调配、均化与储存
6、熟料在回转窑或立窑中煅烧 7、熟料、石膏、混合材料的储存、准备
8、熟料、石膏、混合材料的配合及粉磨
9、水泥储存、包装及发运
把来自矿山开采下来的石灰石、粘土经过两级破 碎分别储存于石灰石库和粘土库中,将石灰石和 粘土及少量校正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均化成均匀 的原料送往生料磨中进行烘干和粉磨,粉磨后的 生料用气力提升泵送入空气均化库,进一步用空 气搅拌均化生料和储存生料。均化库中的生料经 卸料、计量、提升、定量喂料后送至窑尾悬浮预 热器和分解炉,经过预热和分解后的物料进入回 转窑煅烧熟料。
9
9
工艺流程简图
硅质原料 破碎 石灰石 锤式破碎机 预均化堆场 配料站 立式生料磨 化均库 预热器 分解炉 回转窑 冷却机 熟料库 水泥磨 水泥库 包装机 成品库 商品熟料出厂 水泥散装库 储库 储库 烘干 校正原料 储库 煤 破碎 均化堆场 煤磨 煤粉仓 破碎 破碎 石膏 混合材
袋装水泥出厂
散装水泥出厂
第四章 水泥生产工艺流程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全景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全景
一、硅酸盐水泥的生产方法简介 (新型干法生产技术)
新型干法水泥技术是以悬浮预热和预分解技术为核心,把 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最新成果广泛地应用于水泥生 产的全过程,形成一套具有现代高科技特征和符合优质、 高产、节能、环保以及大型化、自动化的现代水泥生产方 法。
四、硅酸盐水泥生产工原煤经过烘干兼 粉磨后。制成煤粉并储存于煤粉仓中供给。熟料 经过蓖式冷却机后,由输送机、计量称、提升机 送入熟料库内储存。熟料、石膏经过定量喂料机 送入水泥磨中粉磨,粉磨时也可 根据产品要求加 入适量的混合材料与熟料、石膏一起粉磨,粉磨 后的水泥经过空气输送泵送至水泥库储存,一部 分水泥经包装机包装为袋装水泥,另一部分水泥 由散装专用车散装出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水泥目前生产和使用的水泥品种有200种之多。
但在建筑工程中主要使用的是硅酸盐系列的水泥。
硅酸盐系列的六大品种水泥是: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
其它硅酸盐系列的有:快硬硅酸盐水泥、白色硅酸盐水泥、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低热及中热硅酸盐水泥等。
其它系列及品种有:铝酸盐类水泥,如高铝水泥;硫铝酸盐类水泥,如快硬硫铝酸盐水泥、I型低碱硫铝酸盐水泥等。
但使用量最大的为硅酸盐类水泥。
而在硅酸盐类水泥中,从组成上可看出:其它水泥均是在硅酸盐水泥的基础上或改变了矿物组成及含量、或掺入了一定量的混合材料,因而要掌握硅酸盐水泥类水泥的性能,首先必须掌握硅酸盐水泥。
第一部分硅酸盐水泥一、硅酸盐水泥的组成与生产定义: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的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
未掺混合材料的称为I型硅酸盐水泥,代号P﹒I;掺不超过5%的混合材料称为Ⅱ型硅酸盐水泥,代号P﹒Ⅱ。
硅酸盐水泥熟料是以适当比例的粘土(提供SiO2、Al2O3、Fe2O3),石灰石(提供CaO),铁矿粉、铝粉及硅粉(分别提供Fe2O3、Al2O3及SiO2以保证其矿物成分按一定的比例组成)等原料经磨细制得生料,将生料成球后在窑内煅烧(1450℃左右)而得,其矿物组成主要是四种:硅酸三钙3CaO·SiO2,简写C3S,含量45%~60%;硅酸二钙2CaO·SiO2,简写C2S,含量15%~30%;铝酸三钙3CaO·Al2O3,简写C3A,含量6%~12%;铁铝酸四钙4CaO·Al2O3·Fe2O3,简写C4AF,含量6%~8%。
可见:硅酸盐(硅酸三钙、硅酸二钙)的含量占总量的75%左右。
故称为硅酸盐水泥。
在硅酸盐水泥的生产过程中,有二个因素会对水泥的性能产生影响:一是原材料的比例要适当;二是煅烧的温度和时间,因为主要矿物成分的C3S是在最后阶段形成,需在较高温度下持续一定的时间由C2S吸收CaO而成。
若煅烧的温度和时间控制不好,则水泥中C3S 含量少,影响强度。
更不利的是水泥中游离CaO含量高,影响水泥的安定性。
二、硅酸盐水泥水化与凝结硬化1、硅酸盐水泥的水化产物:2C3S﹢6H2O→3C-S-H﹢3Ca(OH)2水化硅酸钙凝胶氢氧化钙晶体(注意放出3个)2C2S﹢4H2O→3C-S-H﹢Ca(OH)2水化硅酸钙凝胶氢氧化钙晶体(注意放出1个)3C3A﹢6H2O→3C-A-H水化铝酸三钙晶体(此反应特别快,若不采取缓凝措施,水泥不能正常使用)C 4AF﹢7H2O→3C-A-H﹢C-F-H水化铁酸钙凝胶(有利于提高水泥的抗折强度)为延缓凝结时间、方便施工而加入的石膏也参与反应,在凝结硬化初期与水化铝酸三钙反应,生成3CaO·Al2O3·3CaSO4·31 H2O,称为高硫型水化硫铝酸钙晶体,又称钙矾石,可简写成C A S H---。
此产物不溶于水,形成时体积会膨胀1.5倍,包裹在水泥颗粒表面,阻碍水泥颗粒(C3A)与水接触,从而起到延缓凝结时间的目的。
在凝结硬化后期,因石膏的浓度减少,生成的产物为 3CaO·Al2O3·CaSO4·12H2O,称为低硫型水化硫铝酸钙晶体,二者合称水化硫铝酸钙晶体。
由此可见硅酸盐水泥在水化后,主要有五中水化产物,按形态又分为有凝胶和晶体。
凝胶占水化产物的绝大多数,在水中几乎不溶。
氢氧化钙晶体则微溶于水。
2、硅酸盐水泥的凝结硬化水泥在加水后即产生水化反应,随水化反应的进行,水泥浆逐步变稠,最终因水化产物的增多而失去可塑性,即凝结。
之后逐步产生强度,即硬化。
水泥在刚刚与水拌合时,水泥熟料颗粒与水充分接触,因而水化速度快,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水化产物多,故早期强度增长快。
随着水化的进行,水化产物逐渐增多,这些水化产物对未水化的水泥熟料内核与水的接触和水化反应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故后期的强度发展逐步减慢。
若温度、湿度适宜,则水泥石的强度在几年、甚至数十年后仍可缓慢增长。
3、水泥石的组成与性质水泥石,即硬化后水泥浆体。
它由水泥水化产物凝胶体(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铁酸钙,内有凝胶孔)和晶体(氢氧化钙、水化铝酸钙和水化硫铝酸钙)、未水化颗粒内核、毛细孔隙(多余水分所占空间)等组成。
水泥石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水泥标号、水灰比(水量与水泥量的质量比)、养护条件及龄期等。
在保证成型质量的前提下,水灰比越小、温度适宜、湿度越大、养护时间越长,则水泥石的水化产物越多、毛细孔隙越小,水泥石强度越高,水泥石的其它性能也越好。
三、硅酸盐水泥的技术要求1、细度水泥颗粒越细,与水接触的面积越大,凝结硬化速度越快,水化程度越高(在几十年龄期的水泥制品中仍有未水化的水泥颗粒),早期和后期强度也越高,但硬化时的干缩增大(因表面积增大,故拌和需水量大)。
2、凝结时间为保证在施工时有充足时间完成搅拌、运输、浇灌、成型等各项工艺过程,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宜太短。
施工完毕后,希望水泥能尽快硬化,产生强度,故终凝不能太长。
水泥的凝结时间受拌和用水量的多少(水泥浆的稀稠)、温度和湿度(所以测定水泥的凝结时间要用标准稠度用水量,并规定温度和湿度)、水泥的细度、水泥的矿物组成等因素的影响。
水泥的凝结时间是通过掺入适量石膏来调整的,石膏掺量过少,起不到时调整凝结时间的目的;石膏掺量过多,易造成快凝,更会影响到水泥的安定性。
工程中会出现水泥快凝甚至瞬凝的情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①生产时石膏掺量不当,过少或过多。
这类水泥往往是废品,若掺量过少其初凝时间不符合要求;若掺量过多,则安定性会不合格。
②生产水泥中掺石膏时熟料的温度过高。
熟料需煅烧至1450℃,应待充分冷却后方可掺入石膏共磨。
因所掺石膏为二水石膏(CaSO4.2H2O),在100多度即脱水而变成半水石膏,即建筑石膏,其特点是凝结硬度快。
③施工现场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混合使用。
3、体积安定性指水泥石在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
如产生不均匀变形,即会引起翘曲或开裂,称为体积安定性不良。
体积安定性不良的原因是(1)水泥中含有过多的游离氧化钙和游离氧化镁(生产石灰是温度一般控制在1000℃,而生产水泥时需达1450℃,且需保持一定的时间,所以均为严重过火),两者后期逐步水化产生膨胀,致使已硬化的水泥石开裂;(2)石膏掺量过多,在硬化后的水泥石中,继续与C-A-H反应,产生膨胀性产物高硫型水化硫铝酸钙,引起水泥石开裂。
体积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为废品,工程中严禁使用。
应该指出的是,在水泥水化初期,适量石膏主要是与C3A的水化产物C-A-H反应,生成膨胀性的产物高硫型的水化硫铝酸钙。
但它是在水泥浆尚未终凝前生成的,水泥浆尚有一定的可塑性,故不会造成结构上的破坏。
除C3A的水化产物是C-A-H外,C4AF的水化产物也有C-A-H,石膏掺量过多时膨胀性的高硫型水化铝硫酸钙,在水泥浆硬化后还继续生成,即造成水泥石破坏,亦即体积安定心性不良。
四、水泥石的腐蚀与防止1、软水侵蚀(溶出性侵蚀)不含或仅含少量重碳酸盐的水称为软水,如雨水、雪水、淡水及多数江水、湖水等。
当水泥石与静止或无压力的软水接触时,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水溶液迅速饱和。
因而对水泥石性能的影响不大。
但在流动的或有压力的软水中,由于水不断地将水泥石内的氢氧化钙溶解,使水泥石孔隙率增加,同时由于氢氧化钙浓度的降低,部分水化产物分解,从而引起水泥石强度下降。
但硬水与水泥石接触时,产生下述反应:Ca(OH)2﹢Ca(HCO3)2→2CaCO3﹢2H2OCa(OH)2﹢Mg(HCO 3)2→CaCO 3﹢MgCO 3﹢2H 2O生成的CaCO 3和MgCO 3 均几乎不溶于水,且强度较高,故硬水对水泥石有保护作用。
2、盐类腐蚀(1)硫酸盐腐蚀(膨胀型侵蚀) 在海水、某些湖水和沼泽水及地下水以及某些工业废水或流经高炉矿渣或矿渣的水中常常含有钠、钾、铵等硫酸盐。
这些硫酸盐与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作用生成硫酸钙,进而与水泥石中的水化铝酸钙作用,生成具有膨胀性的高硫型水化硫铝酸钙,使水泥石开裂。
若硫酸盐浓度较高,则硫酸钙将以二水石膏CaSO 4·2H 2O 形式在毛细孔中结晶析出,使水泥石被胀裂破坏。
(2)镁盐腐蚀(离子交换型侵蚀或膨胀型侵蚀) 海水、某些地下或某些沼泽水中常含有大量的镁盐,主要是硫酸镁和氧化镁。
它们可与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产生如下反应: MgCl 2﹢Ca(OH)2→CaCl 2﹢Mg(OH)2 MgSO 4﹢Ca(OH)2→CaSO 4﹢Mg(OH)2生成的氢氧化镁松软而无胶凝能力,氯化钙则极易溶于水使孔隙率大大增加,生成的硫酸钙则又可发生上述的硫酸盐腐蚀。
同时由于碱度降低,造成部分水化产物分解。
因此镁盐腐蚀属于是双重腐蚀,故特别严重。
3、酸类腐蚀(1)碳酸腐蚀 在工业废水和某些地下水中常溶解有较多的CO 2,当与水泥石接触时,即产生下述反应:CO 2﹢H 2O ﹢Ca(OH)2→CaCO 3﹢H 2O生成的CaCO 3可以继续和碳酸反应,即有: CO 2﹢H 2O ﹢CaCO 3≒Ca(HCO 3)2生成的Ca(HCO 3)2易溶于水。
当水中含有较多的 CO 2,并超过上述平衡浓度时,上述反应向右进行,即将水泥石中微溶于水的Ca(OH)2转换为易溶于水的Ca(HCO 3)2,从而加剧溶失,使孔隙率增加。
同时由于Ca(OH)2浓度的降低,会引起部分水化产物分解,因此对水泥石有较大的腐蚀。
如CO 2浓度低,形成CaCO 3不溶,且强度硬度高,则对水泥石而言无破坏作用,但是降低了水泥石的碱度,对有钢筋的水泥制品会失去对钢筋的保护作用。
(2)一般酸腐蚀 工业废水,某些地下水、沼泽水中常含有一定量的无机酸和有机酸。
它们都对水泥石具有腐蚀作用,即它们都可以和水泥石中的Ca(OH)2反应,产物或是易溶的,或是膨胀性的产物,并且由于Ca(OH)2被大量消耗,引起的碱度降低,促使水化产物大量分解,从而引起水泥石强度急剧降低。
腐蚀作用最快的是无机酸中的盐酸、氢氟酸、硝酸、硫酸和有机酸中的醋酸、蚁酸和乳酸。
4、强碱腐蚀 碱类溶液在浓度不大时,一般对水泥石没有大的腐蚀作用,可以认为是无害的。
但浓度较高的强碱(NaOH 或KOH )也会对水泥石产生腐蚀。
主要作用于C 3A :3CaO ·Al 2O 3﹢NaOH →3Na 2O ·Al 2O 3﹢Ca(OH)2生成的铝酸钠3Na 2O ·Al 2O 3易溶于水。
当水泥受到干湿交替作用时,水泥石中的强碱NaOH 与空气中的CO 2按下式反应:NaOH ﹢CO 2﹢H 2O →Na 2CO 3﹢H 2O生成的Na 2CO 3在毛细孔中结晶析出,使水泥石被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