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分子肽在高血压中的作用
大豆小分子肽详细介绍

大豆小分子肽详细介绍大豆小分子肽的制备主要是通过酶水解大豆蛋白得到,水解的方法可以采用酸性、碱性或酶促等方法进行。
水解后,大豆蛋白中的蛋白质被分解成更小的肽段,其中含有2-20个氨基酸残基。
这些小分子肽具有较低的分子量,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大豆小分子肽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和健康益处。
首先,它具有良好的营养性能。
大豆小分子肽富含必需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和异亮氨酸等对人体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的氨基酸。
此外,它还富含许多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效果。
其次,大豆小分子肽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它含有丰富的活性肽,可以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对细胞的影响。
同时,它还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减轻炎症对人体的损伤,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此外,大豆小分子肽还具有降血脂和降血压作用。
研究发现,它可以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和促进其代谢,降低血液中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
同时,它能够抑制血管收缩剂的合成,促进血管扩张剂的合成,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此外,大豆小分子肽还具有增强免疫功能和促进肠道健康的作用。
它可以增强人体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提高人体的抵抗力。
同时,它还可以促进益生菌的生长和繁殖,维护肠道菌群的平衡,促进肠道健康。
目前,大豆小分子肽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和药品等领域。
在食品方面,它可以作为添加剂添加到各种食品中,以提高其营养价值和功能性。
在保健品方面,它可以作为保健品的主要成分,用于改善人体健康和预防疾病。
在药品方面,它可以用于制备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药物。
总体而言,大豆小分子肽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和健康益处的小分子多肽物质。
它具有良好的营养性能、抗氧化和抗炎作用、降血脂和降血压作用、增强免疫功能和促进肠道健康的作用。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大豆小分子肽在食品、保健品和药品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小分子纯肽的功效与作用

小分子纯肽的功效与作用小分子纯肽是指由少于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链。
相比较大分子多肽或蛋白质,小分子纯肽具有分子量低、结构简单等特点,但其功能与作用也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小分子纯肽的功效与作用。
1. 抗氧化作用:许多小分子纯肽都具有出色的抗氧化能力。
抗氧化是指帮助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的过程。
自由基是由于氧化反应而产生的一类高活性化学物质,可导致细胞膜脂质过氧化、DNA突变等,进而引发多种疾病。
小分子纯肽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抑制自由基生成,减少氧化应激,保护细胞免受损害。
研究表明,一些小分子纯肽如谷胱甘肽、谷胱甘肽二肽等,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2. 抗炎作用:炎症是机体对损伤或刺激的生理反应,但长期持续的炎症状态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小分子纯肽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降低炎症细胞的活性等途径起到抗炎作用。
例如,促炎细胞因子TNF-α在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小分子纯肽如链素C能够有效抑制TNF-α的产生,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3. 抗衰老作用:衰老是人体组织和器官功能逐渐减退和衰竭的过程,与氧化应激和炎症等因素紧密相关。
小分子纯肽可以通过减轻氧化应激和抑制炎症反应的方式延缓衰老过程。
此外,一些小分子纯肽还具有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增加皮肤弹性、减少皱纹等效果,有助于改善皮肤的外观。
4. 促进伤口愈合:小分子纯肽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伤口愈合是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包括凝血、炎症、修复和再生等阶段。
小分子纯肽能够促进细胞增殖和迁移,加速伤口愈合过程。
研究表明,一些小分子纯肽如胜肽-1和胜肽-2等对伤口愈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5. 免疫调节作用: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疾病入侵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分子纯肽能够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促进免疫因子的产生等方式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例如,某些小分子纯肽能够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免疫细胞对疾病的识别和清除能力,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小分子纯肽还具有一些其他的功效和作用,例如:抗菌作用、抑制血糖升高、降低血脂等。
小分子活性肽的用法

小分子活性肽是福音,可以保护肝脏,提高战斗力起码一倍以上,在喝酒以前喝1-2包,也可以酒后喝,迅速缓解酒精对肝脏的毒害,避免酒精肝。
15 .女性的更年期提前和男性性功能下降
肽可以帮助恢复青春,一天2~3包,有反馈男性60多岁了丧失性功能的,只是服用了2个星期后,就重振雄风。基本上可以在2个月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肽主要修复受损的胰岛b细胞,使得胰岛细胞的活性恢复,从而促进胰岛b细胞正常分泌胰岛素,满足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促进血液中的血糖转化成肝糖原使得机体健康。
在有条件时,服用肽之后需要监测的指标是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不要只盯着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才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指标。
4 .癌症病人
肽水即用即溶 溶解后超过2小时不能使用!
40. 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伴不完全性栓塞
每日3次,1次1-包肽,一月一疗程。
41. 褥疮
根据身体情况,严重程度,五至七天就会有明显效果。直接用生理盐水清疮后涂肽粉,1日2至3次。配合口服效果更加好。
42. 头癣
外用,把肽粉放到杯子里,滴水溶解肽,水少量,然后用排刷涂。同时喝肽每天2次,1次1包。
20. 痛经
肽每天2包,在来月经前7天服用,来就停,完事后再喝肽。
21. 湿疹
直接把肽溶解在生理盐水喷在患处,如果是伤口的,可以直接撒粉在患处,配合口服效果更加好。
22 .痔疮
口服,每天3包和直接撒粉在患处。可以把痔疮膏和肽粉一起调和外用。也可以用胶囊壳,装上肽粉,塞进肛门,一天1-2粒。
16. 白血病
治疗效果非常好,一天3包以上。
17. 脑血栓后遗症的偏瘫
一天2包肽以上服用,可以从各个方面改善,很多病人已经完全康复如常人。
小分子肽功效

小分子肽功效
小分子肽是一种具有很强功效的生物活性分子,在医学、保健和美容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小分子肽分子量较小,易于穿透皮肤和细胞膜,具有较好的生物利用率和生物可递性。
小分子肽在人体内能够起到诱导、调节和促进生理代谢的作用,能够抵抗氧化应激、调节免疫系统、促进细胞再生和修复等。
小分子肽在医学领域中,经常用于配合药物治疗疾病。
小分子肽可以增强药物的作用,降低副作用,提高疗效。
同时,小分子肽还可以作为药物载体,将药物输送到靶组织和细胞内,加速药物的吸收和作用。
在保健领域中,小分子肽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保健品和营养品中。
小分子肽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调节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增强体质和抵抗力,预防和改善各种慢性疾病。
在美容领域中,小分子肽被广泛应用于护肤品中。
小分子肽可以通过皮肤吸收,促进皮肤细胞再生和修复,增强皮肤屏障功能,改善肌肤质地和弹性,抗衰老和抗氧化,达到美肤美容的效果。
综上所述,小分子肽是一种多功能、强功效的生物活性分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
- 1 -。
小分子肽的功效与作用

小分子肽的功效与作用小分子肽是由2-20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相较于大分子肽和蛋白质,小分子肽具有更小的分子量和较高的可溶性。
由于其分子结构的特殊性,小分子肽在生物学、医学和美容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分子肽的功效与作用。
一、小分子肽的分类小分子肽根据其结构和功能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细胞透皮肽、活性肽、功能性肽等。
细胞透皮肽是指能够穿透皮肤屏障进入皮下组织的肽类物质,常用于护肤品中。
它能够促进皮肤吸收,改善皮肤质地,提高肌肤含水量,减少皱纹和色斑,增加皮肤弹性和光泽度。
活性肽是一类具有特定生物活性并能够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肽物质。
这些肽能够参与各种生物过程,如细胞信号传导、蛋白质合成和代谢等。
常见的活性肽有生长因子、激素和荷尔蒙等。
功能性肽是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肽物质,常用于功能食品中。
这些肽能够调节机体代谢,增强免疫力,改善消化吸收功能等。
常见的功能性肽有抗菌肽、抗氧化肽和免疫调节肽等。
二、小分子肽的生理功能1. 保护肌肤:小分子肽具有很好的保湿作用,能够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护膜,防止水分流失,从而改善干燥肌肤问题。
此外,小分子肽还能够促进皮肤细胞的更新和修复,减少皮肤刺激和敏感反应。
2. 抗氧化:小分子肽中含有较多的抗氧化物质,能够有效中和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这种抗氧化作用可以减少皮肤的老化过程,延缓皱纹的形成,使肌肤更加紧致和光滑。
3. 促进胶原蛋白合成:胶原蛋白是人体结缔组织中的重要成分,对维持肌肤弹性和紧致度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分子肽中的一些活性肽能够刺激胶原蛋白的合成,增加其含量,从而使肌肤更有弹性和光泽。
4. 抗菌作用:小分子肽中的一些肽分子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能够抑制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减少感染和炎症的发生。
因此,小分子肽在医学和护肤品中被广泛应用于抗菌产品。
5. 免疫调节:小分子肽中的部分肽分子具有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小分子活性肽的功效与作用

⼩分⼦活性肽的功效与作⽤
娱乐⿇花
2020.03.09 22:23
⼩分⼦活性肽的功效与作⽤是促进⼈体激素分泌、促进吸收、调节⼈体免疫能⼒。
⼩分⼦肽在⼈体中起着重要作⽤,起着促进⼈体激素分泌,协调神经传递,调节⼈体免疫能⼒等功效,所以说起着举⾜轻重的作⽤。
⼩分⼦肽可以促进⼈体细胞的分裂,加强细胞的新陈代谢速率,确保我们基因序列的⽣长和繁殖,保证⼈体细胞内蛋⽩质的⽣长,保证数量和质量在⼀个相对正常健康的范围,让蛋⽩质在⼀个合理有效的利⽤范围内,进⽽确保⼈体的正常⽣长发育,防⽌⼈体衰⽼和疾病的发⽣。
⼩分⼦活性肽是介于氨基酸与蛋⽩质之间⼀种⽣化物质,它⽐蛋⽩质分⼦量⼩,⼜⽐氨基酸分⼦量⼤,是⼀个蛋⽩质的⽚段。
两个以上的氨基酸之间以肽键相连,形成的“氨基酸链”或“氨基酸串”就叫做肽。
其中,10-15个以上氨基酸组成的肽被称为多肽,⽽由2⾄9个氨基酸组成的就叫做寡肽,由2⾄15个氨基酸组成的就叫做⼩分⼦肽或⼩肽。
分⼦活性肽可以直接进⼊细胞内是其⽣物活性的重要体现。
⼩分⼦肽可以透过⽪肤屏障、⾎脑屏障、胎盘屏障、肠胃黏膜屏障直接进⼊细胞内。
⼩分⼦肽的活性很⾼,往往很⼩的量就能起很⼤的作⽤。
⼩分⼦肽具有重要的⽣理功能,涉及⼈体的激素、神经、细胞⽣长和⽣殖各领域,它可以调节体内各个系统和细胞的⽣理功能,维持⼈体的神经、消化、⽣殖、⽣长、运动代谢、循环等系统的正常⽣理活动。
⼩分⼦肽不仅能提供⼈体⽣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且具有特殊的⽣物学功能,可防治⾎栓、⾼⾎脂、⾼⾎压,延缓衰⽼,抗疲劳,提⾼机体免疫⼒。
小分子肽的营养和治疗作用研究进展浅析

小分子肽的营养和治疗作用研究进展浅析摘要】早在1902年的时候,英国科学家Buyliss在动物的胃肠道中就首先发现了活性肽片段。
迄今为止,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通过不断地研究实践,已分离出超出百种的体内多肽。
近二、三十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特别是化学检测手段的广泛应用,学界对多肽的营养和功能有了新发现:多肽不仅与蛋白质一样涵盖了全部的氨基酸种类,又具备蛋白质所缺乏的对机体生理功能的调控作用[1]。
多肽的调控作用涉及人体生理活动的方方面面,如:体液循环,物质代谢,体内环境,生长生殖活动等等。
但在国内,目前的大多数人都会认为,疾病只有用药物和手术治疗才有可能解决,小分子肽可以治病、可以修复细胞的功能很少被认知。
科学研究证明,作为人,用来维持生命的主要物质除了空气和水以外就是食物,也就是说,食物里面的营养给予了人的生命。
由此可见,营养是生命的源泉,从人的胚胎形成的一瞬间到人的生命结束,营养无时无刻不滋养着人的生命,这就是“营养与生命”的关系。
相关研究表明,肽和空气与水一样都是生命之源!人的每个细胞都离不开肽的指挥和调控。
肽是人体中最重要的活性物质和营养元素,生命、健康都离不开肽。
世界顶极科学家尤.格林(美国)博士对肽的评价是; 几乎影响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可用于治疗任何疾病,无药可与其相比。
为此,本人通过大量的收集和查阅相关资料并对小分子肽的营养和治疗进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诚望能够对广大的营养、医疗同仁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小分子肽;营养;治疗;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6-0226-031.肽的分类、对人体的作用1.1 肽的分类肽是介于氨基酸与蛋白质之间的一种生化物质,它比蛋白质分子量小,比氨基酸分子量大,是蛋白质的一个片段。
两个以上的氨基酸之间以肽键相连,形成的“氨基酸链”或“氨基酸串”就叫做肽。
按照氨基酸的组成分为多肽、寡肽和小肽(小分子肽)。
小分子活性低聚肽是什么?

肽是有两个以上的氨基酸以肽链的形式串联的。
那么2个到50个之间都叫肽,高于50个叫蛋白质了,其中两个到十个叫小分子活性低聚肽,十个到50个叫多肽,超过50个叫蛋白质。
小分子活性低聚肽是一种蛋白质,功效可以降血脂、降血糖、提高人体免疫力。
在临床中小分子活性低聚肽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抑制胆固醇上升,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调节人体的血糖,改善糖尿病的症状,还能阻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作用,具有降血压的作用,对于高血脂、高血糖和高血压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小分子活性低聚肽还可以提高免疫力,对于刺激机体淋巴细胞的增殖、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机体抵御外界病原体感染的能力以及降低机体发病率等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很多营养物质和药物不能直接进入细胞内,而小分子活性低聚肽能直接进入细胞内,还能透过皮肤屏障、透过血脑屏障、透过胎盘屏障、透过肠胃粘膜屏障。
小分子活性低聚肽分子量小,完全溶于水,其水溶液澄清透明,在酸性环境或加热处理的情况下,仍保持稳定,不会被破坏。
冲调过程中也无起球、结块现象,明显优于蛋白粉。
小分子活性低聚肽是预消化的蛋白质,一经食用,即可吸收。
小分子活性低聚肽转运载体不易饱和,耗能低,转运速度快,明显优于蛋白质和氨基酸,可直接吸收,快速发挥营养和保健作用。
小分子活性低聚肽参与酶的合成,可以激发酶的活性,强化酶的功能,维持酶的稳定性。
小分子活性低聚肽直接被人体吸收,促进了身体的消化,能加快体内毒素排出的速度,进而延缓衰老。
小分子活性低聚肽能改善中间代谢膜(肠胃黏膜、毛细血管壁、肺泡、脑脊膜、红细胞壁、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能够有效的吸收营养,防御病原体的入侵,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小分子活性低聚肽因为分子量更小,更具备活性,相比普通的多肽活性更强,生物功能更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分子肽在高血压中的作用摘要:心血管生物活性多肽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它们在调节和整合心血管系统的生长发育及疾病的发生发展等方面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小分子活性多肽是心血管活性多肽的一大类,具有分子量小(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小于10000)、结构简单、组织分布广泛、生物效应多样、合成与代谢迅速和免疫原性低等特点,是心血管自稳态调节的最重要成分,其功能紊乱具有重要的发病学意义。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神经、体液因素网络调节异常和平衡失调以及心血管局部旁/自分泌功能紊乱是高血压病的发病基础,高血压发病过程中多种小分子活性肽参与其中,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angiotensin system, RAS)、钠尿肽(natriuretic peptides,NPs)、内皮素等,以及新发现的Apelin、偶联因子6(Coupling Factor 6)等,形成复杂的网络调节系统,共同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对小分子活性肽在高血压中作用的研究,可进一步认识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以小分子活性肽为靶点防治高血压可能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近年心血管分子生物学、反向生理学、反向药理学和反向药物学以及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策略的应用极大促进了心血管活性多肽的发现及其功能的研究,开拓了生物活性分子研究的新领。
这些活性多肽大多都是小分子物质,称作小分子肽,是心血管自稳态调节的最重要成分,其功能紊乱具有重要的发病学意义。
近年来,心血管活性多肽对高血压调节作用及在高血压发生机制及诊断、治疗和早期干预措施中的作用正被大家重视,其基础和临床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已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研究中最活跃、发展最迅速的领域之一。
本文将主要从最近几年在小分子活性肽的生物学效应、参与高血压发病的机理以及其在高血压中可能具有的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作一论述。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体系(renin angiotensin system, RAS)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angiotensin system, RAS))是人体经典的循环调节系统,通过对心脏、血管、肾脏的调节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及血压的平衡,是人类生理功能的一个重要调节机制。
它的过度激活是高血压和其他心血管疾病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并因此成为高血压治疗的重要靶点。
近年来发现组织中包括血管壁、心脏、中枢神经、肾皮质髓质中亦有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这又引申出新的RAAS的作用机制:局部组织性RAS,它在细胞中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和胞分泌各自在其组织细胞发挥作用。
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又发现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同族物——ACE2以及ACE的各种旁代谢产物如血管紧张素1-9(Angl-9)、血管紧张素1-7(Ang 1-7)以及Ang 1-7的受体Mas等,其中ACE2、Ang 1-7成为研究的热点,它们在血压调节中发挥着与ACE、AngⅡ相抗衡的作用,目前被看成是心血管系统保护因子。
Ang1-7是近年发现的Ang新成员,在ACE2、脯氨基内肽酶、中性肽酶等酶的作用下水解水解Ang II、Ang I产生,与G蛋白偶联Mas受体结合,从而形成ACE2-Ang(1-7)-Mas轴,拮抗传统RAS中关键轴ACE-Ang lI-AT1的生物学活性,在体内发挥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如强大的利钠利尿作用,具有强大的舒张血管、抗细胞增殖等作用,以及增强缓激肽效应发挥降低血压的作用。
新的RAS体系参与血压调控主要依赖于ACE与AngⅡ,ACE2与Ang(1-7)两条途径,一条起升压效应;另一条对抗前一路径,引起血压下降。
ACE与ACE2一旦失衡,将使体内血压改变。
在ACE2相对缺乏状态,AngⅡ作用占优势,导致血管收缩增强,引发高血压。
大量研究已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高血压的发病以及高血压所引起的心脏和血管重塑等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心肌重塑是高血压最常见、最重要的并发症,它是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子。
最近发现,ACE2-Ang(1-7)-AT1轴在抑制心肌重塑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用慢病毒携带ACE2基因体内转染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ACE2基因通过有效降解Ang II,促使Ang-(1-7)生成增加,Ang1-7的增加不影响基础血压和心肌收缩力【1】,可有效抑制由Ang II引起的心肌肥大和纤维化现象,同时改善大鼠的心脏功能,从而实现其心脏保护功效,这与Ang1-7选择性调节心脏重塑的下游信号通路有关。
ACE2基因的缺失引起心脏和血浆中Ang II水平增高及A T1受体活化,从而大大加速由压力负荷过大和心肌纤维化引起的心肌重塑、心脏收缩性显著降低而导致心功能障碍【2】。
Ang-(1-7)主要通过其内源性G蛋白偶联受体Mas发挥其心脏保护功效【3】,能通过激活NO/cGMP信号通路,抑制钙依赖的磷酸激酶/NFAT信号通路中相关酶的磷酸化的而对抗Ang II所引起的心肌重塑。
R A S 是参与高血压形成发展的重要内分泌因子,从而干预A C E -Ang II-A T1 轴来治疗高血压及其心血管重构成为事实,加强新扩展的A C E2-Ang-( 1-7 )-M as 轴,也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4】,血管转化酶抑制剂的作用超出了对于血压本身的影响,它可以降低心脏负荷,防止心室、血管的重构,能够显著减少高危人群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R A S 对高血压影响的研究多数是基于动物模型,而对人体内的影响过程尚缺乏足够的认识。
另外对R A S 中的许多成分研究还不够完善,如A ng ( 2一8 ) 、A n g(3一8 ) 、A T3R 和A T 4R等。
相信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人们会对R A S 与高血压发病的机制及其效应有更深人的了解,从而为降低高血压的心血管危险,减少高血压的并发症提供新的科学思路。
二、利钠利尿肽家族钠尿肽(natriuretic peptides,NPs)是维持机体水盐平衡、血压稳定、心血管及肾脏等器官功能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大家系。
利钠利尿肽家族由三个成员组成:心房利钠利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或心钠素(Cardionatrin),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和C-型利钠利尿肽(C-type natriretic peptide, CNP)。
ANP、BNP作为心脏激素,主要由心房和心室分泌,而CNP作为内皮源性舒张因子主要由内皮细胞产生。
ANP、BNP调节水盐代谢和血压稳态,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最近研究表明,ANP和BNP 对基础血压的调节有重要作用,而CNP 被认为是内源性抗损伤因子之一。
因此,利钠利尿肽家系在心血管疾病尤其是高血压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大量研究发现高血压时血浆、心脏ANP含量均明显升高,且ANP mRNA表达亦增加,说明ANP合成加强。
在研究了成年高血压病人的血浆MR—proANP(心房钠尿肽前体中肽段)水平与高收缩压、动脉硬化及高血压严重度的相关性中发现【5】,病人的血压越高则ANP水平也越高,因此,ANP水平可作为高血压的一项生物指标,升高的MR—proANP水平(排除HF后)还可能提示需要加强降压治疗。
大量研究表明血浆BNP水平与左室质量指数及相关室壁厚度密切相关,而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无关,BNP升高与心肌肥厚程度有关,是评判高血压病预后的指标之一。
研究【6】发现在未经治疗的无心力衰竭高血压患者中,BNP的对数值与年龄,脉压,心肌肥厚,心脏舒张功能障碍呈正相关,而与血红蛋白,肾素和E / A比值呈负相关。
因此,BNP 可能用来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的严重性,在预测风险性事件上也具有重要价值。
近年来的研究也发现,CNP 在高血压及心肌肥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CNP的降压作用不依赖于其利尿作用,常伴随充盈压、心输出量和前负荷降低,提示CNP可直接作用于外周静脉系统。
此外CNP对心脏直接或间接的负性变力作用也是其降血机制之一。
最近,研究【7】发现CNP与CNP受体结合,是通过Gi蛋白激活钙调蛋白依赖性的eNOS起产生效应的,而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脏和主动脉,NOS对CNP 的反应缺失,因此,CNP和一氧化氮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维持较高的血压中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学意义。
内源性NPs 家族的血浆浓度测定已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估计预后, 但近年来更趋于ANP 和BNP 的研究, 这两种神经肽类物质浓度变化对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有不同临床意义。
三、内皮素内皮素(endothelin,ET)最初是由日本学者Yanagisawa等1998年从培养的猪主动脉内皮细胞中分离纯化而的缩血管活性肽。
ET及其受体广泛分布于机体各种组织细胞,在心血管系统,ET-1与ET A受体结合,发挥强烈收缩血管、促进VSMC增殖和迁移、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与血管纤维化的作用。
ET-1是目前所知的最强的血管收缩剂之一,不同血管对ET-1的反应不完全相同。
以往研究,对于血浆ET水平与血压是否呈正相关的报告并不一致,但血浆ET高水平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器官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而将血浆ET水平可作为高血压并发症的一个指标。
在肾性高血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继发性高血压者,ET升高水平与血压呈正相关。
最近研究【8】发现,早期血浆内皮素-1水平可以预测高血压的发生,高血浆内皮素-1水平的正常受试者患高血压的机率是低血浆内皮素-1水平的受试者的1.79倍。
有研究发现【9】,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舒尼替尼诱发的高血压和心脏毒性与激活内皮素-1系统有关,所引起的高血压是可逆转的。
另有研究【10】发现,内皮素受体阻断剂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但引起的交感神经活动却不如硝普钠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内皮素可以通过ETa受体兴奋正常人和高血压患者的交感神经,并增加高血压患者交感神经的敏感性。
因此,内皮素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ET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较为广泛与深入,其基本作用为拮抗ET受体,对抗ET的作用而发挥降压作用。
最近的临床试验【11】发现,选择性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达卢生坦用于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可明显降低血压水平,但同时出现的水钠潴留和周边性水肿的副作用,因而限制了其在临床的推广使用。
四、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是由Amara和Rosenfold等于1982年首先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的在人和哺乳动物体内存在的第一个心血管活性多肽,是降钙素基因在神经组织的表达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