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与拖动基础第六章 交流电机电枢绕组的电动势与磁通势(第一部分)汇编
第六章交流电动机电枢绕组的电动势与磁通势

1 1
11Βιβλιοθήκη 6.17第6章 交流电机电枢绕组的电动势与磁通势
6.1 交流电机电枢绕组的电动势
2p p qN y 和 qN y 分别表示双层绕组和单层绕组每条支路 以上两式中 a a 的串联匝数,统一用有效匝数N1表示,这样就可得到绕组相电动势的一般 公式
E 4.44 f1 N11kN
6.9
图6.5 整距线匝感应基波电动势
第6章 交流电机电枢绕组的电动势与磁通势
6.1 交流电机电枢绕组的电动势
一个线匝的基波用eT表示,它的参考方向如图6.5(C)所示。eT与 e 、 e X A 之间的关系为 e e e
T A X
如果用相量表示,则为
ET E A E X
E y ( y1 ) E y ( y1 )
显然, k P<1,即采用短矩绕组后基波电动势将有所 减小,但通过适当地选择节距可以在基波电动势减小不多 的情况下,大大削弱某些谐波电动势,从而有效地改善电 动势波形。对于整矩绕组可以看成短距在 k P =1的一种特 例。 短距系数的物理含义是:由于绕组短距后,两绕组边 中感应电动势不再相等。求绕组电动势时不能像整矩绕组 那样代数相加,而是相量相加,也就是把绕组看成是整距 后所求绕组电动势再做折算。
电机拖动基础交流电动机电枢电势与磁通

B
Bm
0
2
A A
X X
N
S
eT
eA A
X eX j
头
尾
EX
EA
ET
6.1.3 整距线圈的电动势
❖ 一个线圈由Wy匝串联而成。 ❖ 线圈两边的距离y1叫节距,用空间电角度表示; ❖ y1=π(即y1=τ)的线圈是整距线圈; ❖ y1<π(即y1<τ)的线圈是短距线圈; ❖ y1>π(即y1>τ)的线圈是长距线圈。
2
f pn (Hz) 60
① 若当磁场转速为 n 时,可知电枢绕组中感应电动势的频率 为 f;
② 若当已知电枢三相对称绕组中电流频率为 f 时,产生的旋
转磁场转速为n,称为同步转速。
(4) 单根导体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
感 应 电 动 势 最 大 值Εm
Βm lv
π 2
2 π
Βm
l 2f
πfΒαv lτ
B
Bm
0
A A X X
2
eT
eA A
X eX
y1 y
头
尾
j
N
Ey EA EX
S 基波短距系数
EX
Ey
y1 EA
E y 2EA sin y 2 4.44 fWy sin y 2 4.44 fWyk y
6.1.5 整距分布线圈组的电动势
❖ 为了充分利用电机定子内圆空间,定子上不止放一个线圈, 而是放 n 个线圈,且均匀地分布在定子内表面的槽里。
第三步:按60°相带法分相
Y
35 36
C
34
33 16 15
17
18
19 1
A
20
交流电机电枢绕组的电动势与磁通势

B
Z A
X Y
C C
Y
X
A
Z
B
二、交流绕组的排列和联接
3、确定相带 每个极距内有一个组,每个组内含有的槽 数即为每极每相槽数 q Q1 2 pm 2 。每个 极距内属于同相槽所占有的区域称为“相 带”。可见,每个相带为60度电角度。 4、画定子槽的展开图
1 23 4 56
910 17 21 15 13 18 22 14 16 19 23 11 12 20 24
Bm L
相电动势求出以后,根据星形或三角形的接法,可以求出线电动势。
三相六极异步电动机,额定频率50Hz。已 知定子槽数36,绕组为单层整距分布绕组, 每相两条支路,每个线圈的匝数为40匝, 每相绕组的基波感应电势为200V,求每极 磁通量。
Q 36 q 2 2 pm 2 3 3
1三相基波合成磁动势是一个旋转磁动势转速为同步转速旋转方向决定于电流的相序即从超前电流相转到滞后电流相二三相绕组的磁动势旋转磁动势当对称三相绕组中通过对称三相电流时所建立的三相基波合成磁动势的性质如下
交流电机电枢绕组的 电动势与磁通势
电枢
是电机中机电能量转换的关键部分。 直流电机电枢:转子 交流电机电枢:定子
交流电机电枢绕组的要求
能感应出有一定大小而波形为正弦的电动势 三相电机:三相电动势对称 因此,电枢绕组每一个线圈除了有一定的匝数
外,还要在定子内圆空间按一定的规律分布与 连接。 安排绕组时,既能满足电动势要求,又能满足 绕组产生磁通势的要求。
6.1 交流电机电枢绕组的电动势
本节讨论:由正弦分布、以同步转速旋转的旋转磁场在定子绕 组中所感应产生的电动势。
6.交流电机电枢绕组的电动势和磁动势

t 60
60f n0 (转 /分) p
Im
i A i B iC
t
8-15
如果是两对极旋转磁场的转速为n=60f/2, 即绕组中电流变化一周,也就是时间相位上变化 了3600(电角度)时,旋转磁场在空间转过半圈 ,即旋转了1800(机械角度)。 如果是p对极,旋转磁场的转速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0f n0 (转 /分) p
Im
i A i B iC
t
n 60 f ( 转 / 分) 0
n0
Y C
N
A Z B X Y CS
60
A
Z N B X
Y
C
N
A
Z B
X
S
S
8-14
极对数和转速的关系
A
Y'
Z
A
30
B
C'
X'
N
C ' S
X'
X
Z N
n0
X
S
S
N
A'
B'
C
Y
ZN '
C S
Z'
t 0
A'
• 串联与并联:电势相
加原则。 •最大并联支路数a=p 。
8-27
连三相绕组
• 将三个构造好的单相绕组连成完整的三相绕组;
• 接法或Y接法;
8-28
8-29
4)三相双层绕组
构造方法和步骤(举例:Q=24,2p=4,整距,m=3) • 绕制一个三相四极24槽的双层叠绕组
(1)计算极距
Z 24 6 2p 22
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全)

电路
由金属导线和电气以及电子部件组成的导电回路称为电路。 电路导通叫做通路,只有通路才有电流通过。 电路在某一处位置断开,叫做断路或开路。
电源之间没有负载而是直接接通叫做短路。短路是绝对不允 许的,这样会导致用电器及电源的损坏。
自锁电路
目录
❖第一章 直流电机原理 ❖第二章 电力拖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 ❖第三章 直流电动机的电力拖动 ❖第四章 变压器 ❖第五章 三相异步电动机原理 ❖第六章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力拖动 ❖第七章 同步电动机 ❖第八章 控制电机 ❖第九章 电力拖动系统中电动机的选择
何中性线处的导体上. 2.绕组只画一层,都在电枢表面上. 3.电流方向以电刷为分界线. 4.电枢磁场以电刷为极轴线,电刷 处磁势最强,主磁极的极轴线处
⊕⊙⊕⊙⊕⊙S⊕⊙⊕⊙⊕⊙⊕⊙⊕N⊙⊕⊕⊙⊙
电枢磁势为零.电枢磁势与主磁极
磁势正交,称交轴电枢磁势 .
把电枢圆周从电刷处切开展成 直线并以主磁极轴线与电枢表面 的交点为空间坐标的起点,这点的 电枢磁动势为零. 电枢磁动势沿空间的分布: 电枢线负荷--- 电枢圆周表面单位
3、学习方法:要注意它既有基础理论的学习,又有结 合工程实际综合应用的性质。要逐渐地培养学员的工程观
点,掌握工程问题的处理方法。
第一章 直流电机原理
1.1 直流电机的用途、结构及工作原理
一、直流电机的用途
1.直流电动机的用途:在工业生产中,利用电动机的 轴上转矩拖动生产机械,对产品进行加工.
2.直流发电机的用途:作为电源设备 二、直流电机的结构
(2)极距:它是相邻两主磁极极轴线之间的距离,在相邻 主磁极之间,与上述距离大小相等的距离,也叫极距。
N 极轴线 N
电机与电力拖动第6章(交流电机的共同理论)

C2 21
22
Y2 23 24
X2 2019 181B72
16 Z2 15
A相。其中A1X1, A2X2感应的电势相
A1
1 2
14 13 A2
同。
y1 Z 6
2p
每个线圈组由两个线
3
12
Z1 4
11 Y1
5 B1
6
78 X1
10 9 C1
圈组成,1,2;7,8;组
成A1X1线圈组。
13,14;19,20;组成A2X2线圈组。
A1
R X1 上 下
R
Ey1
Eq1
2sin /
2R sin q 2
2
Ey1
sin q 2
sin
R
sin q
2
Eq1
qEy1
q
2 sin
qEy1 kq1
2
同在一个槽中总电势
sin q
kq1
2 q sin
叫基波分布系数
2
上下
Eq1 qEy1 kq1 4.44fqNy1ky1kq1 4.44fqNy1kw1
异步电机特点: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运行可靠、价格低廉, 但它是感性负载,使电网功率因数变坏,调速性能差。
同步电机
异步电机
两种型式的交流电机在涉及的理论、 基本结构原理方面具有下面三个共同部分:
◆交流绕组的基本结构 ◆交流绕组中感应的电动势 ◆交流绕组产生的磁动势
第一节 交 流 电 机
一、 同步发电机工作原理 定子绕组如图排列;转子磁极在外力作用下
交流电机包含异步机和同步机。其定子结构相 同,都由定子铁芯和定子绕组组成;它们的绕组、 电势、磁势都相同。
电机与拖动基础习题1(第3-6章)

电机与拖动基础习题1(第3-6章)第三章:直流电机原理一、简答题:1、换向器在直流电机中起什么作用在直流发电机中,换向器起整流作用,即把电枢绕组里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在正、负电刷两端输出。
在直流电动机中,换向器起逆变作用,即把电刷外电路中的直流电经换向器逆变为交流电输入电枢元件中。
2、直流电机铭牌上的额定功率是指什么功率直流电机铭牌上的额定功率:对直流发电机而言,指的是输出的电功率的额定值;对直流电动机而言,指的是电动机轴上输出的机械功率的额定值3、直流电机主磁路包括哪几部分磁路未饱和时,励磁磁通势主要消耗在哪一部分直流电机的主磁路主要包括;主磁极、定、转子之间的气隙电枢齿、电枢磁轭、定子磁轭。
磁路未饱和时,铁的磁导率远大于空气的磁导率,气隙的磁阻比磁路中的铁心部分大得多,所以,励磁磁通势主要消耗在气隙上。
4、如何改变他励直流发电机的电枢电动势的方向如何改变他励直流电动机空载运行时的转向通过改变他励直流发电机励磁电流的方向,继而改变主磁通的方向,即可改变电枢电动势的方向;也可以通过改变他励直流发电机的旋转方向来改变电枢电动势的方向。
改变励磁电流的方向,继而改变主磁通的方向,即可改变电动机旋转方向;也可通过改变电枢电压的极性来改变他励直流电动机的旋转方向。
5、直流发电机的损耗主要有哪些铁损耗存在于哪一部分,它随负载变化吗电枢铜损耗随负载变化吗直流发电机的损耗主要有:(1)励磁绕组铜损耗;(2)机械摩擦损耗;(3)铁损耗;(4)电枢铜损耗;(5)电刷损耗;(6)附加损耗。
铁损耗是指电枢铁心在磁场中旋转时硅钢片中的磁滞和涡流损耗。
这两种损耗与磁密大小以及交变频率有关。
当电机的励磁电流和转速不变时,铁损耗也几乎不变。
它与负载的变化几乎没有关系。
电枢铜损耗由电枢电流引起,当负载增加时,电枢电流同时增加,电枢铜损耗随之增加。
电枢铜损耗与电枢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6、他励直流电动机的电磁功率指什么在直流发电机中,电磁功率指的是由机械功率转化为电功率的这部分功率。
第6章 交流电机电枢绕组的电动势与磁动势.

§6.2.1 三相单层绕组
组称为三相单层绕组。
—电机与拖动基础—
1、定义:定子或转子每槽中只有一个线圈边的三相交流绕
2、特点:结构和嵌线简单,适用于10KW以下的小型交流
电机
2018/9/15
13
—电机与拖动基础—
取各个线圈都是整矩,y1=τ =6,A相共有4个线圈,分别是1-7,
k P sin
y1
t
900
6
§6.1.5
整距分布线圈组的电动势
. .
—电机与拖动基础—
.
每极下每相有一个线圈组, 线圈组由q个线圈组成,且每 个线圈互差α 电角度。如q=3 O
a
qa
Eq E y1 E y 2 E y3
2 qa Eq 2 R sin 2 若把q个线圈集中放在一起 , 则线圈总基波电动势为 qEy qa qa sin Eq 2 2 K 于是 d qEy q 2 R sin a q sin a 2 2 Eq qEy K d q 4.44 fK d N y 2 R sin 其中 : k d 称为基波分布系数
—电机与拖动基础—
E y 4.44 fN y
§6.1.4 短距线圈电动势
y1<τ ,因此节距小于180度,两导体中的感应电势不是差
180度。而是相差
g
y1
t
180 y
0
E1
g β
E C1
E1
E y 4.44 fN y k P
节距因数(基波)
2018/9/15
E1
—电机与拖动基础—
第6章 交流电机电枢绕组的电动势与磁动势 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n
o
S
-
α
O A
2
N
S
气隙磁通从磁极到定子为正,对应的磁密也为正,反之为负。 感应电动势的正方向以出纸面为正。 波长等于一对主磁极极距、沿气隙圆周方向分布的正弦波形 的磁密波,称之为基波磁密:
b B sin
Bδ:气隙磁密的最大值
5
6.1.1 导体电动势
b
b B
O A
转子的电角速度ω :
=p
分析电机的原理时,都用电角度,而不用机械角度
3
6.1.1 导体电动势
b
A
b
N
n
o
S
α
O A
2
N
S
坐标原点:两个主磁极的中间点 横轴:α轴,与转子表面重合,表示磁极表面各点与坐标原点之 间的距离,用电角度衡量。 纵轴:b轴,代表气隙磁密的大小
4
6.1.1 导体电动势
b
b
+
B
A
b
y1 A X
Ny:线圈匝数
头
尾
11
6.1.4 短距线圈电动势
短距线圈的节距:y1=y (0<y<1)
短距线圈的基波电动势相量:Ey EA EX
短距线圈的基波电动势: y1 Ey 2EA sin 2EA sin y 4.44 fN y sin y 4.44 fN y k p 2 2 2
k p sin y
2
:基波短距系数
ey
eA
eX
E X
E y
y1
E A
12
头
尾
13
6.1.5 整距分布线圈组的电动势
槽距角:定子表面相邻两槽间的距离,用电角度表示 线圈组的基波电动势
E E E E q y1 y2 y3 Eq Ey1 Ey 2 Eyq
15
16
6.2 交流电机电枢绕组
三相对称绕组:指三相绕组在匝数、阻抗、形状等参数完 全相同,在空间位置上彼此互相错开120°空间电角度。
6.2.1 三相单层绕组
定子每个槽中只放置一个圈 边,每相绕组是由均匀分布在电 枢表面的整距线圈组成,单层分 布绕组的线圈数等于总槽数的一 半。
17
已知一台电机,定子上总槽数Z=24,极对数p=2, 转子逆时针方向旋转,试连接成三相单层分布绕组。 (1)先计算定子相邻两槽之间的槽距 角。
p 360o 2 360o 30o Z 24
18
2. 三相单层分布绕组
(2)画基波电动势星形相量图
把24个槽中导体的电动势相量都画出来,叫做基波电动势 星形相量图。
23 11 24 12
2 α q sin 2
: 基波分布系数
14
6.1.5 整距分布线圈组的电动势
整距分布线圈组的基波电动势:
Eq qEy kd 4.44 fN y qkd
短距分布线圈组的基波电动势:
Eq qE y k p kd
4.44 fqN y kd k pΦ
4.44 fqN y kdp
kdp kd k p :基波绕组系数
2
6.1 交流电机电枢绕组的电动势 6.1.1 导体电动势
A
N S
机械角度: 电机整个转子表面所占的空 间几何角度,用 表示, =360°
电角度:一对主磁极所占的空间距离, 用表示,定为360°(2)
若电机有p对主磁极,对应的总的空间电角度 为 p × 360°,因机械角度永远为360°,因此有
E y 2R sin
p 360o Z
E y1
E y3 E y2
E y1
E y2
E q
R
E y3
q
kd
α α Eq 2R sin q 2 2 α α 2R sin q sin q Eq 2 2 qE y q2R sin α q sin α 2 2 α sin q 2 qE k Eq qE y y d α q sin α 2 sin q
第6章 交流电机电枢绕组的电动势与磁通势
交流电机电枢绕组的电动势
交流电机电枢绕组 交流电机电枢单相绕组产生 的磁通势 三相电枢绕组产生的磁通势
1
尼古拉•特斯拉(1856年7月10日-1943 年1月7日),塞尔维亚裔美籍发明家、 物理学家、机械工程师、电机工程师和 未来学家。他被认为是电力商业化的重 要推动者,并因主要设计了现代交流电 力系统而为人知。他的多项相关的专利 以及电磁学的理论研究工作是现代的无 线通信和无线电的基石。 名言:并不是我很聪明,而只是我和问 题相处得比较久一点。
b
eT
b B
eA
X
S
A
X
eX
A O
N
n
2
E X
E A
E T
头
尾
线匝基波电动势eT: eT e A e X
E E E T A X
10
ET 2EA 2 2.22 f =4.44 f
6.1.3 整距线圈电动势
多个线匝串联成一个线圈,匝数用Ny表示。 一个线圈两边之间的距离为节距y1,用空间电 角度表示。 y1= :整距线圈 ,y1< :短距线圈,y1> : 端接 长距线圈。 整距线圈基波电动势Ey Ey=NyET=4.44 f Ny
S
Em =B lv :基波电动势的最大值
基波电动势的频率:
e
Em 0
2π
t
pn f 60
n:同步转速
7
6.1.1 导体电动势
电角速度ω :
2 pn 2 f 60
基波电动势的最大值: 2 Em B lv ( B ) ( l 2 f ) fBav l f 2 2 p n v 2 f τ:定子内表面用长度表示极距
60
Bav
2
Bav l
B :气隙磁密的平均值
:气隙每极基波磁通量
8
6.1.1 导体电动势
导体A中感应基波电动势的有效值为:
E
1 2
Em
1 2
f 2.22 f
+j
基波电动势相量: & E 0o E
& E E
9
6.1.2 整距线匝电动势
整距线匝:线匝的两根导体在定子上相距一个极距(180°电 端接 角度或 π 弧度电角度)。
2
t
N
n 2 p 60
= t处, 气隙磁密:
S
b=B δ sin =B δ sint
6
6.1.1 导体电动势
b
b B
O ABiblioteka 基波电动势: e b lv B lv sin t
2
t
N
Em sin t
2 E sin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