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单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及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

合集下载

食品中可能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1-5批汇总

食品中可能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1-5批汇总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第1—5批汇总)时间:2011-04-23来源:卫生部浏览:38123 原文:核心提示:为进一步打击在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保障消费者健康,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自2008年以来陆续发布了五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

为方便查询方便,卫生部日前将五批名单汇总发布。

为进一步打击在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保障消费者健康,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自2008年以来陆续发布了五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

为方便查询,现将五批名单汇总发布(见表一、表二)。

表一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序号名称可能添加的食品品种检测方法1 吊白块腐竹、粉丝、面粉、竹笋GB/T 21126-2007 小麦粉与大米粉及其制品中甲醛次硫酸氢钠含量的测定;卫生部《关于印发面粉、油脂中过氧化苯甲酰测定等检验方法的通知》(卫监发〔2001〕159号)附件2 食品中甲醛次硫酸氢钠的测定方法2 苏丹红辣椒粉、含辣椒类的食品(辣椒酱、辣味调味品)GB/T 19681-2005 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3 王金黄、块黄腐皮4 蛋白精、三聚氰胺乳及乳制品GB/T 22388-2008 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GB/T 22400-2008 原料乳中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液相色谱法5 硼酸与硼砂腐竹、肉丸、凉粉、凉皮、面条、饺子皮无6 硫氰酸钠乳及乳制品无7 玫瑰红B 调味品无注: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包括超量使用或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特此公告。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九日后期增补名单:。

卫生部公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47种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22种食品添加剂名单

卫生部公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47种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22种食品添加剂名单

卫生部公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47种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22种食品添加剂名单注: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包括超量使用或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四、对企业巡查工作的建议1.关注企业使用的各种复合香精、改良剂等添加剂。

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添加剂应当有标签、说明书和包装。

标签、说明书应当载明本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六项、第八项、第九项规定的事项,以及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用量、使用方法,并在标签上载明“食品添加剂”字样。

如标签上未标明其成分或无标签应要求企业停止使用。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七条应查阅、复制进货台帐、生产记录等相关资料,当场封存此物品、在制品、库存品并将产品抽样送检。

2.关注生产现场无包装的不明物质。

不法企业在故意使用一些违规物质的时候,一般均会去除该物质的外包装,不存放在仓库,往往在其生产现场的角落可以见到没有任何标识的不明物质,如企业不能说明是何物质、作何用途,并无法提供相应证明的情况下,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七条查阅、复制进货台帐、生产记录等相关资料,当场封存此物品、在制品、库存品并将产品抽样送检。

3.关注企业进货台账、销售台账及配料记录企业购买添加剂应当按照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添加剂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巡查人员可以对进货台账、销售台账及配料记录进行抽查,核对其所用添加剂的品种、数量是否可以对应。

若发现有不对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七条复制相关资料,当场封存在制品、库存品并将产品抽样送检。

4. 关注企业添加剂的实际使用情况(1)注意称量用的计量器具的精度是否能满足要求,使用的方式是否合理。

(2)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的春、夏季应加强对企业防腐剂使用情况的监督。

若发现有超剂量、超范围使用应当场封存在制品、库存品,登记相关记录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六条、第八十六条对企业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表一:序号名称可能添加的食品品种检测方法1 吊白块加入到腐竹、粉丝、面粉、竹笋GB/T 21126-2007 小麦粉与大米粉及其制品中甲醛次硫酸氢钠含量的测定;卫生部《关于印发面粉、油脂中过氧化苯甲酰测定等检验方法的通知》(卫监发〔2001〕159号)附件2 食品中甲醛次硫酸氢钠的测定方法2 苏丹红加入到辣椒粉、含辣椒类的食品(辣椒酱、辣味调味品)GB/T 19681-2005 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3 王金黄、块黄加入到腐皮4 蛋白精、三聚氰胺加入到乳及乳制品GB/T 22388-2008 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GB/T 22400-2008 原料乳中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液相色谱法5 硼酸与硼砂加入到腐竹、肉丸、凉粉、凉皮、面条、饺子皮无6 硫氰酸钠加入到乳及乳制品无7 玫瑰红B 加入到调味品无8 美术绿加入到茶叶无9 碱性嫩黄加入到豆制品10 工业用甲醛加入到海参、鱿鱼等干水产品、血豆腐SC/T 3025-2006 水产品中甲醛的测定11 工业用火碱加入到海参、鱿鱼等干水产品、生鲜乳无12 一氧化碳加入到金枪鱼、三文鱼无13 硫化钠加入到味精无14 工业硫磺加入到白砂糖、辣椒、蜜饯、银耳、龙眼、胡萝卜、姜等无15 工业染料加入到小米、玉米粉、熟肉制品等无16 罂粟壳加入到火锅底料及小吃类参照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自建方法17 革皮水解物加入到乳与乳制品含乳饮料乳与乳制品中动物水解蛋白鉴定-L(-)-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检测方法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食品安全所提供。

该方法仅适应于生鲜乳、纯牛奶、奶粉联系方式: Wkzhong@)18 溴酸钾加入到小麦粉GB/T 20188-2006 小麦粉中溴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19 β-内酰胺酶(金玉兰酶制剂)加入到乳与乳制品液相色谱法(检测方法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食品安全所提供。

联系方式: Wkzhong@)20 富马酸二甲酯加入到糕点气相色谱法(检测方法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提供21 废弃食用油脂加入到食用油脂无22 工业用矿物油加入到陈化大米无23 工业明胶加入到冰淇淋、肉皮冻等无24 工业酒精勾兑假酒无25 敌敌畏加入到火腿、鱼干、咸鱼等制品GB T5009.20-2003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测定26 毛发水加入到酱油等无27 工业用乙酸勾兑食醋GB/T5009.41-2003食醋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28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等)加入到猪肉、牛羊肉及肝脏等GB-T22286-2008 动物源性食品中多种β-受体激动剂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29 硝基呋喃类药物加入到猪肉、禽肉、动物性水产品GB/T 21311-2007 动物源性食品中硝基呋喃类药物代谢物残留量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30 玉米赤霉醇加入到牛羊肉及肝脏、牛奶GB/T 21982-2008 动物源食品中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α-玉米赤霉烯醇、β-玉米赤霉烯醇、玉米赤霉酮和赤霉烯酮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31 抗生素残渣加入到猪肉无,需要研制动物性食品中测定万古霉素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32 镇静剂加入到猪肉参考GB/T 20763-2006 猪肾和肌肉组织中乙酰丙嗪、氯丙嗪、氟哌啶醇、丙酰二甲氨基丙吩噻嗪、甲苯噻嗪、阿扎哌垄阿扎哌醇、咔唑心安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需要研制动物性食品中测定安定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33 荧光增白物质加入到双孢蘑菇、金针菇、白灵菇、面粉蘑菇样品可通过照射进行定性检测面粉样品无检测方法34 工业氯化镁加入到木耳无35 磷化铝加入到木耳无36 馅料原料漂白剂加入到焙烤食品无,需要研制馅料原料中二氧化硫脲的测定方法37 酸性橙Ⅱ加入到黄鱼、鲍汁、腌卤肉制品、红壳瓜子、辣椒面和豆瓣酱无,需要研制食品中酸性橙II的测定方法。

第14章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

第14章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

调味品
着色
8 美术绿
9
碱性嫩 黄
10 酸性橙
铅铬绿
茶叶 豆制品 卤制熟食
着色 着色 着色
12
序号
名称
主要成分 可能添加食品类别
主要作用
检测方法
11 工业用甲醛
12 工业用火碱
13
一氧化碳
海参、鱿鱼等干水产 品
海参、鱿鱼等干水产 品
水产品
改善外观和质地
SC/T 3025-2006 水产品中甲醛的测

15
四、食品生产环节如何防止
不使用我国和进口国禁止使用的添加剂 要求供应商提供证书 控制加工过程添加物质的种类和用量 对产品贴加标识 对供应商实施考察
16
17
馅中乳化剂的超量使用(蔗糖脂肪酸酯等),或超范围使用 4 面点、月饼 (乙酰化单甘脂肪酸酯等);防腐剂,违规使用着色剂超量或
超范围使用甜味剂
5 面条、饺子皮
面粉处理剂超量
使用膨松剂过量(硫酸铝钾、硫酸铝铵等),造成铝的残留量
6
糕点
超标准;超量使用水分保持剂磷酸盐类(磷酸钙、焦磷酸二氢 二钠等);超量使用增稠剂(黄原胶、黄蜀葵胶等);超量使
2007 金枪鱼被检出致病菌 副溶血性弧菌
2007 死猪肉 病死
2008 三鹿奶粉 三聚氰胺
4
瘦肉精中毒
又名盐酸克仑特罗,食用会出现头晕、恶心、 手脚颤抖、心跳,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 特别对心律失常、高血压等患者有极大危害。
2006年9月13日,上海市发生多起因食用猪内脏、猪肉导致的瘦肉精中毒事故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 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食品添加剂
主要内容
社会背景 文件内容 添加非食用物质的危害 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危害 生产环节如何防止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有哪些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有哪些

⾷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物质有哪些全国打击违法添加⾮⾷⽤物质和滥⽤⾷品添加剂专项整治领导⼩组⾃2008年以来陆续发布了五批《⾷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物质和易滥⽤的⾷品添加剂名单》。

想知道⾷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物质有哪些?店铺⼩编整理如下,快来看看吧。

⾷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物质有哪些1、吊⽩块:腐⽵、粉丝、⾯粉、⽵笋2、苏丹红:辣椒粉、含辣椒类的⾷品(辣椒酱、辣味调味品)3、王⾦黄:块黄腐⽪4、蛋⽩精、三聚氰胺:乳及乳制品5、硼酸与硼砂:腐⽵、⾁丸、凉粉、凉⽪、⾯条、饺⼦⽪6、硫氰酸钠:乳及乳制品7、玫瑰红B:调味品8、美术绿:茶叶9、碱性嫩黄:⾖制品10、⼯业⽤甲醛:海参、鱿鱼等⼲⽔产品、⾎⾖腐11、⼯业⽤⽕碱:海参、鱿鱼等⼲⽔产品、⽣鲜乳12、⼀氧化碳:⾦枪鱼、三⽂鱼13、硫化钠:味精14、⼯业硫磺:⽩砂糖、辣椒、蜜饯、银⽿、龙眼、胡萝⼘、姜等15、⼯业染料:⼩⽶、⽟⽶粉、熟⾁制品等16、罂粟壳:⽕锅底料及⼩吃类17、⾰⽪:⽔解物乳与乳制品18、溴酸钾:⼩麦粉19、β-内酰胺酶(⾦⽟兰酶制剂):乳与乳制品20、富马酸⼆甲酯:糕点21、废弃⾷⽤油脂:⾷⽤油脂22、⼯业⽤矿物油:陈化⼤⽶23、⼯业明胶:冰淇淋、⾁⽪冻等24、⼯业酒精:勾兑假酒25、敌敌畏:⽕腿、鱼⼲、咸鱼等制品26、⽑发:⽔酱油等27、⼯业⽤⼄酸:勾兑⾷醋28、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等):猪⾁、⽜⽺⾁及肝脏等29、硝基呋喃类药物:猪⾁、禽⾁、动物性⽔产品30、⽟⽶⾚霉醇:⽜⽺⾁及肝脏、⽜奶31、抗⽣素残渣:猪⾁32、镇静剂:猪⾁33、荧光增⽩物质:双孢蘑菇、⾦针菇、⽩灵菇34、⼯业氯化镁:⽊⽿35、磷化铝:⽊⽿36、馅料原料漂⽩剂:焙烤⾷品37、酸性橙Ⅱ:黄鱼、鲍汁、腌卤⾁制品、红壳⽠⼦、辣椒⾯和⾖瓣酱38、氯霉素:⽣⾷⽔产品、⾁制品、猪肠⾐、蜂蜜39、喹诺酮类:⿇辣烫类⾷品40、⽔玻璃:⾯制品41、孔雀⽯绿:鱼类42、乌洛托品:腐⽵、⽶线等43、五氯酚钠:河蟹44、喹⼄醇:⽔产养殖饲料45、碱性黄:⼤黄鱼46、磺胺⼆甲嘧啶:叉烧⾁类47、敌百⾍:腌制⾷品以上就是⾷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物质名单,如果还有其他想要了解的,可以到店铺进⾏咨询。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最新)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最新)
无,需要研制食品中酸性橙II的测定方法。参照江苏省疾控创建的鲍汁中酸性橙II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说明:水洗方法可作为补充,如果脱色,可怀疑是违法添加了色素)
38
氯霉素
生食水产品、肉制品、猪肠衣、蜂蜜
GB/T 22338-2008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测定
39
喹诺酮类
麻辣烫类食品
无,需要研制麻辣烫类食品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测定方法
无,需要研制动物性食品中测定安定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33
荧光增白物质
双孢蘑菇、金针菇、白灵菇、面粉
蘑菇样品可通过照射进行定性检测
面粉样品无检测方法
34
工业氯化镁
木耳

35
磷化铝
木耳

36
馅料原料漂白剂
焙烤食品
无,需要研制馅料原料中二氧化硫脲的测定方法
37
酸性橙Ⅱ
黄鱼、鲍汁、腌卤肉制品、红壳瓜子、辣椒面和豆瓣酱
联系方式:Wkzhong@)
18
溴酸钾
小麦粉
GB/T 20188-2006小麦粉中溴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19
β-内酰胺酶
(金玉兰酶制剂)
乳与乳制品
液相色谱法(检测方法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食品安全所提供。
20
富马酸二甲酯
糕点
气相色谱法(检测方法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提供
金枪鱼、三文鱼

13
硫化钠
味精

14
工业硫磺
白砂糖、辣椒、蜜饯、银耳、龙眼、胡萝卜、姜等

15
工业染料
小米、玉米粉、熟肉制品等

16
罂粟壳

我国在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情况

我国在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情况
13
3. “雀巢” 碘超标奶粉
2007年5月25日,浙江省工商局公布了近期该
省市场儿童食品质量抽检报告,“雀巢”金装版成
长3+奶粉被列入碘超标食品目录,北京等地又相
继发现碘超标奶粉,很多地方责令企业收回超碘产
品。
14
4、面粉小企业生产的面粉里竟然含有明令禁止的滑
石粉。面对散放在地上的国家严禁添加的工业氯化
不仅是老板,操作者也要受到处罚。(雇佣的技术人员2难)
17
综上案例可以看出: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及滥 用食品添加剂无论是对人民的生命健康还是对于企业 的良性发展都会造成巨大威胁,对于企业来说创业不 易,所谓:
致富千日功,出事一日穷。
18
如何杜绝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 和滥用食品添加剂?
19
二、把关采购环节
钙,小作坊老板竟然辩称,“添加可以补钙”。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工业氯化钙为非食品添加剂, 严禁在食品生产中使用。)
15
罚则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 按照《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责令停止生 产或使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
情节严重者,追究刑事责任。
做到及时向社会公布
11
2005年4月田洋公司两名负责人谭伟棠、冯 永华被公安部门刑拘,随后被检察院提起公 诉; 2006年5月,事隔一年之后,国家质检总局 对全国50多家辣制食品抽样,意外发现苏丹 红卷土重来,1/4的抽样涉红; 2006年7月,国家质检局检出一些地方的豆 制品含有苏丹红; 2006年11月河北石家庄等地生产的“红心咸 鸭蛋”含有苏丹红; 2006年11月,福州市出售的鲜鸡蛋检出苏丹 红Ⅳ号。
问供货商拿证、照和检验报告的复印件;在原料采 购台帐记录本上做好记录;把购买的票据张贴保存。

卫生部公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47种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22种食品添加剂名单

卫生部公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47种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22种食品添加剂名单

卫生部公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47种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22种食品添加剂名单表一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表二食品中可能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四、对企业巡查工作的建议1•关注企业使用的各种复合香精、改良剂等添加剂。

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添加剂应当有标签、说明书和包装。

标签、说明书应当载明本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六项、第八项、第九项规定的事项,以及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用量、使用方法,并在标签上载明食品添加剂”字样。

如标签上未标明其成分或无标签应要求企业停止使用。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七条应查阅、复制进货台帐、生产记录等相关资料,当场封存此物品、在制品、库存品并将产品抽样送检。

2•关注生产现场无包装的不明物质。

不法企业在故意使用一些违规物质的时候,一般均会去除该物质的外包装,不存放在仓库,往往在其生产现场的角落可以见到没有任何标识的不明物质,如企业不能说明是何物质、作何用途,并无法提供相应证明的情况下,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七条查阅、复制进货台帐、生产记录等相关资料,当场封存此物品、在制品、库存品并将产品抽样送检。

3•关注企业进货台账、销售台账及配料记录企业购买添加剂应当按照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添加剂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巡查人员可以对进货台账、销售台账及配料记录进行抽查,核对其所用添加剂的品种、数量是否可以对应。

若发现有不对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七条复制相关资料,当场封存在制品、库存品并将产品抽样送检。

4. 关注企业添加剂的实际使用情况(1)注意称量用的计量器具的精度是否能满足要求,使用的方式是否合理。

(2 )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的春、夏季应加强对企业防腐剂使用情况的监督。

若发现有超剂量、超范围使用应当场封存在制品、库存品,登记相关记录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六条、第八十六条对企业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概述
1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 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物质。 一般来说,食品添加剂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的和化学合 成的两大类。天然食品添加剂是指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 的代谢产物等为原料,经提取所获得的天然物质;化学 合成的食品添加剂是指采用化学手段,使元素或化合物 通过氧化、还原、缩合、聚合、成盐等合成反应而得到 的物质。
(五)面点食品易滥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形





①面点、裱花食品的彩装:着色剂、乳化剂; ②面点、月饼:馅中乳化剂的超量使用(蔗糖脂肪酸酯等), 或超范围使用乙酰化单甘脂肪酸酯等防腐剂,违规使用着色 剂,超量或超范围使用甜味剂; ③面条、饺子皮:面粉处理剂超量,甚至出现使用有毒化工 原料硼砂、硼酸; ④面点:超量使用水分保持剂磷酸盐类(磷酸钙、焦磷酸二 氢二钠等);超量使用增稠剂(黄原胶、黄蜀葵胶等);超 量使用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等); ⑤饺子皮:使用防腐剂乳酸钙;烧麦皮使用着色剂栀子黄。 ⑥馒头:违法使用漂白剂硫磺熏蒸; ⑦煮粥:超量使用乳化剂(蔗糖脂肪酸酯等); ⑧油条:使用膨松剂(硫酸铝钾、硫酸铝铵)过量,造成铝 的残留量超标准。
三、水产品及水发海 产品
(一)水产品:

餐饮单位在制作预制水产品(半成品)中 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茶多酚(抗氧化 剂)、焦磷酸钠(水份保持剂)、山梨酸 及其钾盐(防腐剂)。
(二)水发海产品(如干鱿鱼、干 墨鱼、海参、鱼翅等):

餐饮单位在制作水发这些海产品时,只可 使用食用碳酸氢钠,不得使用工业用甲醛 或双氧水、火碱等。
碱性膨松剂
碳酸氢钠(小苏打)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碳酸氢铵(臭粉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硫酸铝铵(铵明矾)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铝的残留 量≤100mg/kg,(干样品,以Al 计) 硫酸铝钾(钾明矾)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铝的残留 量≤100mg/kg,(干样品,以Al 计) 酒石酸氢钾(塔塔粉) 复合膨松剂 250
餐饮环节常用的食品添 加剂及常见的违法添加 的非食用物质

一 概述 1、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2、如何判定非食用物质添加剂 3、如何鉴别食品添加剂和复合调味品 4、使用食品添加剂应遵循的原则 5、如何选用食品添加剂 6、如何使用食品添加剂(五专管理)略 7、滥用食品添加剂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主要表现形式 二 餐饮环节常用食品添加剂及其注意事项 1、糕点类、米面食品 2、肉及肉制品 3、水产品及水发海产品 4、凉菜类食品 5、豆淀类食品 6、热加工食品 7、火锅类 8、鲜榨果、蔬汁和现调酒 三 食品中可能滥用、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学习)
专人采购、专人保管、 专人领用、专人登记、专柜保存
7滥用食品添加剂和违法添加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添加剂使用超出规定用量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必须按标准中规定的使用 范围、使用量与使用方法使用。如随意添加就可能危及 人体健康,严重者会导致中毒死亡。 (二)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 如在大米上着色素、加香料,三黄鸡上涂黄色色素,茶 叶中加绿色色素,枸杞子用红色色素浸泡,肉制品使用 防腐剂,面条中加入黄色色素或绿色色素等,都属于超 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其行为还属于掺杂、掺假或造假, 应予以严厉打击。 (三)使用非食品级的添加剂 GB2760规定,食品添加剂应当符合其相应的质量标准。 部分食品生产单位为降低成本,使用工业级产品,如在 面制品中添加工业用碳酸氢钠,成本降低了一倍,但其 中铅和砷的含量可能严重超标。 (四)违反使用原则 使用食品添加剂来掩盖食品的缺陷,掺杂、掺假,或降 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面包、蛋糕常用的防腐剂
名称
山梨酸 山梨酸钾 丙酸钙 丙酸钠
使用范围
最大使用量 (g/kg) 糕点、馅、 1.0 面包、蛋糕、 1.0 月饼 面包、糕点 2.5
面包、糕点 2.5 0.5 0.20
对羟基苯甲 糕点馅 酸乙酯对羟 蛋黄馅 基苯甲酸丙 酯
(四)餐饮单位面点食品使用食品添加 剂注意事项

3如何鉴别食品添加剂和复合调味品




复合调味品是新一代调味品,它是为了适应餐饮市场发展变化 而产生的,解决了单一调味品对餐饮品质提升的限制。从属性上 来说,属于食品调味料的范畴,其主要成分也都是食品配料,相 当于多种调味料的组合。有些复合调味品中可以添加食品添加剂。 但其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应符合GB2760及卫生部食品 添加剂公告(以下合并简称为GB2760)规定。 分辨食品添加剂和复合调味品的方法如下: 一是查看该产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许可证。食品添加剂和复合调 味品的产品包装上一般都有QS标志,但两者所持有的许可证有明 显不同。调味品所获得的是食品生产许可证,证书编号以QS开头; 而食品添加剂所获得的是工业生产许可证,其证号以XK开头。 其次,可以观察产品的包装标签,正规生产企业在产品包装上 一般都会醒目的注明产品的类别,是属于复合调味料或是食品添 加剂; 再次,查看产品标签配料表中的主要成分,调味品的主要成分 是普通食品或动植物提取物,食品添加剂的主要成分为化学物质。
发酵粉(泡打粉),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主要是由碱性膨松剂 组成
(二)色素

色素是以食品着色为目的的食品添加剂。按其来 源,可分为食用天然色素和食用合成色素。可用 于糕点制作的色素主要是食用天然色素,有姜黄、 栀子黄、萝卜红、酸枣色、葡萄皮红、蓝锭果红、 植物炭黑、密蒙黄、柑桔黄、α-胡萝卜素、甜菜 红。而一些合成色素,如柠檬黄、日落黄、胭脂 红、苋菜红等,不能用于糕点制作,只能用于糕 点上彩装,见表2。
4使用食品添加剂应遵循的原则
餐饮服务单位使用食品添加剂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餐饮服务单位加工经营食品大都为即时加工、即 时销售模式,因此,绝大多数餐饮食品的加工工艺 是没有必要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而食品加工工艺的 必要性是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前提条件之一。故餐饮 食品尽可能不使用食品添加剂。一定要使用的,其 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应符合GB2760规定,并应在达到 预期的效果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二)不应当掩盖食品的腐败变质;不应当掩盖食品本 身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 食品添加剂。 (三)不应当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和卫生要求。
二 餐饮环节常用食品添加剂及其注意 事项
1、糕点类、米面食 品
(一)膨松剂

通常在和面时加入。面点加工时,膨松剂 分解产生气体,使面胚松发,在内部形成 均匀密集的多孔形状,从而使食品酥脆膨 松。膨松剂分碱性膨松剂和复合膨松剂。 餐饮业面点常用的膨松剂见表1。
餐饮业面点常用的膨松剂
分类 品种 最大使用量(g/kg)
5如何选用食品添加剂
(一)使用品种:必须是列入GB2760的品种。 (二)使用范围:必须按照GB2760中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 使用,如柠檬黄只能用于糕点裱花、糕点彩装,而不能用 于馒头的制作。复合食品添加剂中的单项添加剂应当有统 一的适用范围,并应当包含在GB2760范围内。 (三)索证要求:必须向食品添加剂的供货商索取生产许 可证复印件,应当注意许可项目和发证日期,如果使用的 是复合添加剂,在许可证上必须有标明。 (四)包装标识:食品添加剂应当有标签、说明书和包装, 标签、说明书应当载明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 成分或者配料表;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保质 期;产品标准代码;贮存条件;生产许可证编号;使用范 围与使用量、使用方法等,并在标签上载明“食品添加剂” 字样。 复合食品添加剂还应当同时载明各单一食品添加剂的名称, 并按含量由多到少排列;各单一食品添加剂必须使用与 GB2760相一致的通用名称。食品添加剂通用名称可以标示 为食品添加剂的具体名称,也可标示为食品添加剂的功能 类别名称并同时标示食品添加剂的具体名称或国际编码
(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丸

此类食品不得加入任何食品添加剂,尤其 不得加入硼砂。
(三)生肉类腌制


该类食品中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①色素: 焦糖色(普通法)、辣椒红;②嫩化剂:又叫嫩 肉剂,常用的是蛋白酶类,主要有木瓜蛋白酶; ③肉味香精。 该类食品禁止使用:苋菜红、胭脂红、赤鲜红、 新红、柠檬黄、日落黄、亮蓝、靛蓝、叶绿素铜 钠盐等人工色素。此外,腐败变质的生肉在烹调 加工前用防腐剂(过氧化氢超使用范围)或工业 级的过氧化氢氧化而改变其感官性状的行为也是 禁止的。
几种常见的合成色素 名称 最大使用量 (g/kg) 0.05 苋菜红 0.05 胭脂红 0.05 赤鲜红 0.10 新红 0.10 柠檬黄 0.10 日落黄 0.10 靛蓝 叶绿素铜钠 0.50 盐 使用范围 只能用于糕 点上彩装, 不能用于糕 点制作。
(三)防腐剂


面包、蛋糕食品生产企业常用的防腐剂有 山梨酸、山梨酸钾、丙酸钙、丙酸钠、脱 氧醋酸钠等,见表3。 但餐饮单位面包、蛋糕等烘焙食品属于现 场制售食品,一般不需要使用防腐剂。糕 点类食品中禁用苯甲酸作为防腐剂。
2如何判定非食用物质添加剂
非食用物质不是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 质是严重威胁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的犯罪行为,如苏丹红、 三聚氰胺、吊白块等都是非食用物质,应当严禁使用。可 以参考以下原则判定一种物质是否属于非食用物质: ①不属于食品原料的; ②不属于新资源食品的; ③不属于卫生部公布的食药两用或作为普通食品管理物 质的; ④未列入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及卫生部 食品添加剂公告、营养强化剂品种名单(《食品营养强化 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及卫生部强化剂公告)的; ⑤我国法律法规允许使用物质之外的其他物质。
二、肉及肉制品
(一)烧、烤肉和卤水肉类



餐饮单位常加工制作的烤鸭、烧鸭、烧鹅、烤鸡等烧烤类 和盐焗鸡、卤水鸭等卤水类,属于现场制售食品,一般不 必使用防腐剂。该类食品中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① 色素:红曲红、高粱红、辣椒红、辣椒橙;②其他:焦磷 酸钠、磷酸三钠、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双乙酸钠、 亚麻籽胶(富兰克胶)、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乳酸链球 菌素。 而在烧、烤肉和卤水肉类常使用的食用香料主要是天然香 味料。如八角、茴香、薄荷、丁香、桂花等。 该类食品禁止使用:苋菜红、胭脂红、赤鲜红、新红、柠 檬黄、日落黄、亮蓝、靛蓝、叶绿素铜钠盐等人工色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