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村道

设计总说明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xx。
本次设计的xx工程为改建工程, 道路全长706.168米,单车道布置。
我院根据项目所在地现状地形、地貌对其道路路面及路面排水进行设计。
新建水泥混凝土路面、完善道路排水现状。
其改造建设对于改善xx村的交通、道路状况、提升乡镇形象、促进乡区的经济发展、加快乡区城市化进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设计依据设计参考以下规范: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GJJ194-2013)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2)8、现行的其他国标、行业标准以及华安地方法规。
三、设计概要(一)主要技术标准:(二)道路工程1、道路平面设计本项目道路线位以现状道路线形确定,路线全长706.168m。
根据现状道路及其两侧地形地貌,对道路进行改造,需遵循以下平面设计原则:1)在保证相关技术要求的同时,尽量避免征地拆迁;在改建路段尽量做到利用原老路路基。
2) 除满足汽车行驶力学上的基本要求外,还考虑满足驾驶员和乘客在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
3) 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
为保证整段公路上的车辆以均匀的速度行驶,选线时充分考虑线形要素保持连续性。
2、纵断面设计本项目纵断面设计主要考虑以下控制因素:1)道路起终点分别与现状地面顺接,以现状道路标高作为华安县仙都镇市后村山尾脚至队址道路硬化工程起终点设计标高,道路过渡做好衔接。
3、横断面设计本标段施工图设计段路标准横断面为:0.5m(土路肩)+3m(行车道)+0.5m(土路肩)=4m。
4、路基工程1)、本项目新建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基压实要求如下(压实度为重型击实标准):处理后路基的强度须满足路基压实度标准,以作为路基持力层。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施工图设计说明一、概述1、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B01-2003).[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050-2006).[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8]坐标系采用北京—54坐标系;高程采用黄海高程;基准点由测绘队提供。
2、工程范围及技术标准本设计为高岚道路工程第十一标段,道路设计总长2249.101m。
高岚道路工程道路公路等级定为二级,按二级公路设计,宽度为12m,横断面布置为0.75(土路肩)+1.5(硬路肩)+3.75行车道+3.75(行车道)+1.5(硬路肩)+0.75(土路肩)=12m。
设计标准:沥青砼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100KN为标准轴载,根据规范设计使用年限取10年。
计算行车速度采用60km/h。
;路拱横坡度i=2.0% , 硬路肩横坡度i=2.0% , 土路肩横坡度i=3.0% , 路堤边坡1:1.5 , 路堑边坡1:1或1:0.75, 边沟底宽0.6m,深0.6m,边坡1:1,边坡高度大于6米时建议设置挡土墙。
全路段交通增长率为4.9%,路基系粘性土,属中湿类型.设计原则:依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050-2006)及相关规范,根据公路的功能、使用要求及所处地区的气候、水文、土质等自然条件,结合高岚地区二级公路路面施工经验和材料供应情况,在满足交通量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遵循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的原则,进行路面综合设计。
公路施工图设计总说明

总说明1 概述绵玄路是绵竹重要的县道公路,沿线经过绵竹城区、遵道镇通至金花镇,也是绵竹沿山经济开展、旅游开发的重要通道。
“5.12”特大地震使该路受到严重破坏,遵道镇、金花镇境内破坏尤为严重,原砼路面板块断裂、沉陷、山体滑坡、路基缺陷、桥涵损毁、交通工程设施损坏。
在?绵竹市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根底设施建设规划〔2021-2021〕?交通网络布局调整中明确提出绵玄路绵竹至遵道段8公里按一级公路改建,沥青混凝土路面。
本工程对遵道、金花镇灾后重建意义重大,急需进展道路恢复,完善功能结构。
我公司受绵竹市交通局委托,经实地踏勘,资料搜集,对该路段进展路面改建设计,以确保道路满足使用要求。
1.1任务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国家部委有关的技术标准和标准。
1.2设计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并结合公路现状,分段实施改造设计,工程采用以下技术指标:公路等级:一级公路;设计速度: 60km/h路基宽度: 22m行车道宽度: 4×3.75m中间带宽度: 2.5m中央分隔带宽度: 1.5m硬路肩宽度: 2×2.25m路面结构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路拱横坡: 2%超高方式: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Ⅰ级涵顶横向宽度:与路基同宽设计洪水频率:路基及大、中、小桥、涵洞及小型排水构造物1/100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15g1.3测设简况,设计方案拟定和推荐方案确实定测设简况根据工程相关规划资料,在1:5000地形图上,进展方案初拟工作;外业测量前组织路线、路基路面等技术人员人员进场实地踏勘,并根据踏勘成果拟定路线方案。
首先对拟定的路线线位进展全线实地放线,并完成了相应的路线、路基、地质、桥涵、筑路材料以及经济等方面的测量与调查工作。
在进展测量的同时,各专业组对本路段进展广泛、全面的根底资料收集、调查和勘测工作,实测了有关控制点坐标,收集了沿线有关城镇、水电、路网规划资料。
(完整版)农村公路道路设计总说明

(完整版)农村公路道路设计总说明总说明书1、概述本路段为保定市徐⽔区农村公路改造提升⼯程之⼀,起点与易保线相交,沿现有道路向西,穿解村中部,终点解村西与瀑河⽔库⾄屯⾥路相交⼝,总⾥程2.606Km。
1.1道路现状现状道路为⾮等级路,总长为2.606Km。
其中过村段1.01Km,为5m宽⽔泥混凝⼟路⾯,路⾯厚度为20cm,⽆路⾯基层;野外段长度为1.596Km,为5m宽⽔泥混凝⼟路⾯,路⾯结构与过村段相同。
由于现状道路等级较低,随着交通量的增长,过村段路⾯病害逐渐严重,主要病害为破碎板、露⾻等,现状如下:露⾻破碎板根据“保定市徐⽔区农村公路改造提升⼯程”的要求,对本路段进⾏改造提升。
过村段由于受道路两侧空间、地形等客观因素限制,仅按照现状道路线形、宽度将旧路挖除新建,新建路⾯结构为:20cm⽔泥混凝⼟⾯层+16cm 5%⽔泥稳定碎⽯基层+16cm 5%⽔泥稳定⼟底基层,增加排⽔边沟和路灯照明,并通过加强交安措施,保证通⾏安全。
野外段参照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7.5m,路⾯宽6.5m,将旧⽔泥路⾯⾯层挖除,再新建路⾯结构,路⾯结构与过村段相同。
1.2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1.2.1 任务依据l、《保定市徐⽔区农村公路改造提升⼯程可⾏性研究报告》;2、建设⽅提供的其他资料。
1.2.2 测设经过接受建设⽅委托后,我公司即组织精⼲⼈员进⾏了本路段的勘查设计⼯作。
针对本路段特点,勘测⽅⾯,加强对路基、料场等现场调查。
路基⽅⾯,侧重于沿线填⼟调查;料场⽅⾯,积极与保定市徐⽔区交通局以及地⽅政府了解周围料场情况,扩⼤调查范围,满⾜道路施⼯需要。
勘测中,积极与地⽅政府进⾏协调,并与环保、⼟地、⽔务等部门先⾏进⾏了沟通,取得了相关意见。
项⽬组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与设计相关资料。
1.3技术标准1.3.1本路段执⾏的主要技术规范、标准如下:1、《公路⼯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2、《公路勘测规范》(JTG Cl0—2007)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5、《公路路基施⼯技术规范》(JTG F10-2006)6、《公路⽔泥混凝⼟路⾯设计规范》(JTG D40-2011)7、《公路⽔泥混凝⼟路⾯施⼯技术细则》(JTG/T F30-2014)8、《公路沥青路⾯设计规范》(JTG D50-2006)9、《公路沥青路⾯施⼯技术规范》(JTG F40-2004)10、《公路路⾯基层施⼯技术细则》(JTG/T F20-2015)11、《公路排⽔设计规范》(JTG/T D33-2012)1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13、《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3-2008)14、《城市道路照明⼯程施⼯及验收规程》(CJJ89-2012)1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16、《电⼒⼯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2007)17、《民⽤建筑电⽓设计规范》(JGJ 16-2008)1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19、《公路⼯程基本建设项⽬设计⽂件编制办法》[2007]358号1.3.2 主要技术指标过村段受客观条件限制,按照等外路设计。
农村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 --桥涵施工图 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及审查意见执行情况1.1设计依据(1)建设单位与我公司签订的设计合同;(2)忠县乌杨新区至磨子农村公路工程勘察设计详勘成果文件:(3)实测逐桩地面线;(4)其它相关资料。
1.2前一阶段审查意见执行情况初步设计推荐的桥型选择和孔跨布置基本合理,原则同意:犀牛河大桥采用5X2Om钢筋混凝土现浇箱梁结构。
初步设计内容齐全,编制内容满足编制办法要求,同意通过评审。
以下意见请设计单位进一步核实:1、本项目为三级公路,设计荷载应为公路一11级,若采用公路一1级应写明原因。
【执行情况】:本项目重车过多,因此设计荷载采用公路一1级。
2、工程地质纵断面应补充工程地质描述和岩石的试验参数等内容。
【执行情况】»按审查意见执行,在工程地质纵断面补充工程地质描述和岩石的试验参数等内容。
3、终点桥台高度较高,若放坡没有要求,锥坡建议第一级采用1:1.25-1:1.5,1:1.15偏小:并且坡脚建议增加护脚。
【执行情况】I按审查意见执行,增加坡脚防护,详见C4T3K0+165.5犀牛河大桥锥坡一般构造图。
4、2号墩盖梁的纵向宽度1.8m偏小,建议采用2-2.2m。
【执行情况】I按审查意见执行,将2号墩盖梁的纵向宽度改为2«,并修改相应构造图及钢筋图。
5、防撞护栏建议采用C35。
【执行情况】»按审查意见执行,采用C35混凝土防撞护栏.6、数量表中盖梁有挖土石方,请核实。
【执行情况】»按审查意见执行,核实并修改数量表中相应数据,7、下阶段建议根据计算建议第一联采用单箱双室结构。
【执行情况】«按审查意见执行,施设阶段根据计算结果选用结构类型.8、防撞护栏不要采用顶部带钢管的,后期养护费用高。
【执行情况】,按审查意见执行,将防撞护栏修改为不带顶部钢管的钢筋混凝土护栏.9、设计说明建议补充桥型方案比选的内容。
【执行情况】:按审查意见执行,在设计说明中补充桥型方案比选内容,详见C1-2总说明书中6.9大、中桥概况及桥型方案比选.2工程概况本册桥梁工程主要包括1座主线桥,长度107m。
“四好农村路”建设项目(石门段)施工图设计总说明

总说明交通部颁布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概预算编制办法”、“预算定额”及有关规定。
2、技术标准根据业主委托意见,本项目按照四好农村路技术标准实施,平曲面半径不小于12米,可不设置缓和曲线,按相关规范进行加宽,线路路基宽度为4.5米,线路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桥涵设计荷载采用公路II级:项目设计最大荷载7T,为保证道路的使用寿命,根据《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建议日常限载7To其余指标应符合部颁颁《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2111-2019等现行规范的要求,采用的主要技术指标见主要技术指标表《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设计规范》(JTGF62-201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公路涵洞设计规范》(JTG/T3365-02-2020)《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公路与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15);《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渝交委法[2019]121号;《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2022年农村公路建设的通知》(江津府办(2022)7号);《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2111-2019);《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3311-2021) 主要技术指标表一、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1、任务依据(1)项目设计委托书;(2)相关执行规范如下:《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U);《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 F30-2014);(3)优化设计,减少工程数量和工程造价。
农村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设计总说明一、概述1.1工程概况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级公路硬化工程是金峰镇青橙村村民出行的主要通道。
原路为泥结碎石路面,由于道路等级较低,下雨时,路面泥泞不堪,为当地人民群众的出行及物资的运送造成极大阻碍。
因此,该项目的改建已势在必行。
1.2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义乌市交通设计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受中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委委托,对《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级公路硬化工程》进行设计。
该项目由于任务紧张,我公司在接到委托任务后立即成立项目组开展工作,于2014年7月上旬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就项目建设方案与业主方主要负责人达成一致:利用既有公路进行建设,路线平、纵面不作大的调整,局部地段改线,调整纵坡,完善排水设施,增设挡防设施的增设、错车道的设置、安保设施的设置等工作。
我公司项目组在接到任务后立即组织人员进驻现场进行勘察测量,采用现场实地选线,并结合实际地形地貌进行调整,并据此再次对路线进行局部优化调整。
勘测工作中,各作业组严格控制测量精度,对资料认真进行自检、自查,确保各项资料的搜集齐全和完整。
经详细的测量、实地放线、细致的资料搜集、调查,外业勘测资料精度达到勘察测量规范规定的要求。
整个外业勘测工作于2014年7月中旬完成,随后项目组全面展开内业设计,内业设计工作中,工程技术人员严格把关,对项目通过认真、细致的设计,在确保结构物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尽量做到优化设计,使设计文件更加经济、合理,可行。
2014年7月下旬编制完成《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级公路硬化工程》设计,并交付业主。
1.3原路状况本项目原有公路属于农村公路,路线沿山势展开,路线曲折,弯道多、平曲线半径小,路基宽窄不一,平纵面线形局部达不到重庆农村公路标准,存在超限问题。
沿线大部分路段无边沟或排水沟,全线部分涵洞经疏通维修后能继续使用。
原路防护工程大多为干砌片石,部分不满足要求的重新翻修为浆砌挡墙。
1.4建设标准本项目原则上按设计速度15km/h,部分路段依据《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进行设计。
农村公路施工图设计任务书

乡村道路施工图设计任务书第一章设计总则 (3)1.适用范围 (3)2.环境保护 (3)3. 交通量预测年限 (3)第二章设计指导原则 (3)第三章总体设计要求 (3)1.设计规划 (3)2.按实际情况 (4)3.设计车辆 (4)4.计算行车速度 (4)5.公路用地 (4)6.乡村道路建筑限界 (4)7.抗震设防 (5)第四章各专业设计要求 (5)4.1路线设计要求 (5)4.2路基路面设计要求 (5)一般规定 (7)标准 (7)4.3桥涵设计要求 (9)一般规定 (9)标准 (9)4.4隧道设计要求 (9)一般规定 (9)标准 (9)4.4交通设施设计要求 (10)一般规定 (10)标准 (10)第五章成本控制 (10)5.1 原则 (10)5.2设计概算的编制依据 (10)5.3设计概算的内容 (11)5.4单位工程综合概算 (11)5.5单项工程概算 (11)5.6建设项目总概算 (11)第一章设计总则1.适用范围为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指导,保证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制定本标准。
分别是:l、设计总则;2、设计指导原则;3、总体设计要求;4、路基路面设计要求;5、桥涵设计要求;6、隧道设计要求;7、交通设施设计要求;8、成本控制。
本任务书适用于全省各地新建和改建的乡村道路。
乡村道路包括县道和乡道。
县道是指连接县城和县内主要乡(镇)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国、省道的县际间的公路。
乡道是指为乡(镇)村经济、文化、行政服务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县道以上公路的乡(镇)之间及通达行政村(牧委会)的公路。
2.环境保护乡村道路分布面广,总规模大,和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乡村道路建设必须重视环境保护,与当地扶贫开发,山、水、林、田综合治理,小城镇建设及资源利用等相结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3. 交通量预测年限双车道外延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1500辆以下,单车道外延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300辆以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2022--h+y7段施工现场采用环保、消防文明、等施工技术措施方案设计总说明一、概述1.1工程概况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级公路硬化工程是金峰镇青橙村村民出行的主要通道。
原路为泥结碎石路面,由于道路等级较低,下雨时,路面泥泞不堪,为当地人民群众的出行及物资的运送造成极大阻碍。
因此,该项目的改建已势在必行。
1.2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义乌市交通设计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受中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委委托,对《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级公路硬化工程》进行设计。
该项目由于任务紧张,我公司在接到委托任务后立即成立项目组开展工作,于2014年7月上旬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就项目建设方案与业主方主要负责人达成一致:利用既有公路进行建设,路线平、纵面不作大的调整,局部地段改线,调整纵坡,完善排水设施,增设挡防设施的增设、错车道的设置、安保设施的设置等工作。
我公司项目组在接到任务后立即组织人员进驻现场进行勘察测量,采用现场实地选线,并结合实际地形地貌进行调整,并据此再次对路线进行局部优化调整。
勘测工作中,各作业组严格控制测量精度,对资料认真进行自检、自查,确保各项资料的搜集齐全和完整。
经详细的测量、实地放线、细致的资料搜集、调查,外业勘测资料精度达到勘察测量规范规定的要求。
整个外业勘测工作于2014年7月中旬完成,随后项目组全面展开内业设计,内业设计工作中,工程技术人员严格把关,对项目通过认真、细致的设计,在确保结构物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尽量做到优化设计,使设计文件更加经济、合理,可行。
2014年7月下旬编制完成《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级公路硬化工程》设计,并交付业主。
1.3原路状况本项目原有公路属于农村公路,路线沿山势展开,路线曲折,弯道多、平曲线半径小,路基宽窄不一,平纵面线形局部达不到重庆农村公路标准,存在超限问题。
沿线大部分路段无边沟或排水沟,全线部分涵洞经疏通维修后能继续使用。
原路防护工程大多为干砌片石,部分不满足要求的重新翻修为浆砌挡墙。
1.4建设标准本项目原则上按设计速度15km/h,部分路段依据《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进行设计。
1.5 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1.5.1 设计原则在设计中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技术可行、标准合理、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保证质量、注重安全”的原则,并按重庆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渝文审(2011(25号))规定中“着重提高公路的路线技术标准,完善防护排水措施,增强晴雨通车能力”的方针进行设计,使公路改建后,当地群众出行更便捷、更安全、更舒适,以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
1.5.2技术标准公路等级:农村公路设计速度:15km/h困难段10km/h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10m一般最小平曲线半径:15m不设超高的最小平曲线半径:150m最大纵坡:12%最短坡长:40m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100m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200m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100m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200m竖曲线最短长度:20m路基宽度: 4.5m路面结构类型:20cm水泥凝土路面路面横坡: 1.5%单向坡超高方式:绕公路中线旋转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I级桥涵净宽:与路基同宽设计洪水频率:路基、小桥涵及小型排水构造物1/25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1.5.3设计依据的标准、规范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级公路硬化工程测设工作参照现行的交通部颁发的标准、规范、规程和有关规定进行,主要有: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部颁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7、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 003-86);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部颁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9、《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渝文审(2011)24号);10、《开县村级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开县府发(2012)25号)1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12、其它相关的标准、规范、规程。
1.5.4旧路利用情况本次改建路线基本是按原路布线,设计中参照原有公路进行线形拟合,在充分利用旧路,同时对不符合线形要求的路线线形进行改善;同时增设了部分挡墙和涵洞,以增强路基的稳定性,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行能力。
2 路线起讫点、主要控制点及走向本项目位于开县金峰镇青橙村,路线全长约5.598公里,其中主线起于谢家老屋接金峰镇场镇道路,止于隔界梁接云阳县公路,长约4.154公里;支线一起点接主线桩号K2+505路线左边缘,终点接国胜村校村道,长约0.812公里;支线二起点接主线桩号K2+625.5路线左边缘,终点接生基榜村道,长约0.632公里。
3工程设计要点3.1路线设计3.1.1平面设计原则在满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 按技术规范及业主要求进行线形设计。
按照“尽量利用原路,遵循利用与改造相结合,降低造价"的原则布线。
路线基本走向不变。
路线按直线—圆曲线—直线基本型进行设计。
路线技术标准按农村公路基本型标准设计,设计速度为15公里/小时,该项目平面线形基本能满足技术标准要求。
局部路段不能满足以上要求时,则采用“S”型曲线或者“C”型曲线。
对于未部满足线型要求及技术标准的路段,采用交通标志以满足行车安全的需要。
3.1.2纵断面设计原则1 尽量减少拆迁,尽量利用旧路,大部分路段均为原路面顶面新加铺路面结构层,避免大填大挖,减少水土流失,对于受限路段,采用技术指标下限,尽量不占用有限耕地资源和诱发新的路基病害和地质次生灾害。
2 尽量不破坏原有旧路结构层,使改建公路路基与原公路拟合,在满足最短坡长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坡长,以减小工程量,减少工程投资。
对旧路纵坡较大路段,本次改建时虽然适当降低坡度,缩短坡长,尽量采用指标下限但部分坡度任然超过了12%(部分坡度超过13%),为保障行车安全,在长陡坡、高岩、陡坎等路段两端设置警告标志、波形护栏等安全设施。
3.1.3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原则根据公路技术标准、交通量、功能、服务水平等的要求,结合本项目具体情况进行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力争做到醒目、牢固、实用。
在平曲线半径小于15米时设置急弯标志,纵坡大于9%时设置陡坡标志和警示桩(警示桩中心间距2米),在平曲线半径小于15米纵坡大于9%的平纵组合并存在高坎处设置波形护栏和减速带(减速带设置在下坡方向距违规组合20米处按2道间距10米路面全宽进行设置)。
交通标志的设置应给道路使用者提供明确、准确、及时和足够的信息,使其通过交通标志的引导,顺利、快捷、安全地抵达目的地。
4.路基4.1路基设计标准在满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本路段路基宽度根据工程实地情况,征求业主意见后,采用4.5米。
按每公里不少于5个的通视条件好的路段设置错车道,设置错车道路段的路基宽度不小于6.5米,错车道有效长度不小于10米,渐变段不小于5米。
4.2平曲线超高、加宽方式路基超高方式采用绕路基中心线旋转,圆曲线半径小于150米均应设置超高,超高渐变率为1/100。
计算超高缓和段时最短应符合渐变率1:15且不小于10m的要求。
允许将超高缓和段部分插入曲线内。
最大超高6%。
本项目平曲线不加宽。
4.3 一般路基设计4.3.1 路基压实标准和压实度路基压实度及填料强度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1、填方路基与构造物衔接处,路基压实度不小于94%。
路堤填料为一般砂粘土(普通土),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的要求并符合上表压实度及强度要求。
4.3.2 路基边坡坡率1 路堤本设计段填方高度较小,边坡坡率均采用1:1.5。
2 路堑土质路堑边坡形式及坡率应根据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边坡高度、排水措施、施工方法,并结合自然稳定山坡及人工边坡的调查及力学分析综合确定。
根据地质资料,结合本段挖方高度较小情况,土质路堑边坡采用1:0.75~1:1.25;石质路堑边坡采用1:0.3~1:0.75。
清方地段采用顺层清方。
4.3.3 路基防护工程措施1 护肩路基:由于部分地段地面横坡较陡,路基设计时根据实地情况设置了多处护肩路基,采用M7.5砂浆砌MU40片石进行砌筑。
护肩路基应置于坚实的土基上,每隔10~15米设置一道沉降缝。
基础埋置深度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作适当调整。
2 路肩挡土墙本路段设置路肩挡土墙地段,对既有路肩挡土墙根据受损程度,查明原因予以修复,遭受严重损毁无法修复的予以重建。
路肩挡土墙采用M7.5砂浆砌MU40片块石进行砌筑。
护肩路基应置于坚实的土基上,每隔10~15米设置一道沉降缝。
基础埋置深度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作适当调整。
4.4路面设计4.4.1设计标准(1)标准轴载:BZZ-100,即双轮组单轴载100KN;(2)设计年限: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基准期为15年。
4.4.2路面结构组合该路段按改建公路设计路面结构为:20cmC25厚水砼面层+5cm碎石调平层;砼路面弯拉强度不小于4.0MPa。
详见路面结构图。
4.4.3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路基设计洪水频率为1/25。
排水系统由路面排水、路基排水、边沟和桥涵排水共同组成。
排水设计原则:公路改建后,尽量做到不干扰,不改变农田原有的水利设施和排灌系统,以确保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排水设施应作到排水通畅,便于维修、养护,确保行车安全、美化路容;公路还建地段起终点段的排水系统应和既有公路的排水设施连为一体形成一整体排水系统。
1 路基排水挖方路基两侧设置边沟,其纵坡不小于3‰,边沟水经桥涵或排水沟引至路基以外。
边沟:采用梯形断面,底宽0.4m,深0.4m,沟底纵坡不小于0.3%的浆砌片石边沟。
2 路面排水路面通过路面横坡排水,采1.5%的单向横坡排除路面积水。
4.6桥涵4.6.1设计标准:1 设计荷载:公路-Ⅱ级2 设计洪水频率:小桥及涵洞为1/25。
3 地基承载力:[σ]≥0.15Mpa4.6.2桥涵分布情况本工工程共设计18道涵洞,其中利用原有涵洞10道,新建涵洞8道,由于本项目区域雨水量较大且便于涵洞疏通,新建涵洞均为1-0.75米钢筋混凝土圆管涵。
4.6.3桥涵设计要求桥梁、涵洞布置原则是在不改变原水系分布的情况下,尽可能设置于地基较好的地段,前后与原水系顺接,甚至开沟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