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典园林匾额楹联的艺术
拙政园楹联匾额解析

拙政园楹联匾额解析1. 嘿,你知道拙政园不?那可是园林中的大明星呢!拙政园里的楹联匾额就像一把把神秘的钥匙,能打开园子背后的文化宝藏。
比如说“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这楹联就像一个智慧的老者在告诉你,在这里,清风和明月都能借来享受,看山水还分动静两种妙法,是不是很有趣?2. 拙政园里的楹联匾额呀,就像是一幅幅会说话的画。
我在园子里走的时候,看到一块匾额写着“远香堂”,当时就想,这名字起得真妙。
就好比一个美女,不用靠近就能闻到她身上散发的迷人香气,这里的荷花不就是这样吗?远远就能感受到那股清香,这名字简直是神来之笔。
3. 走进拙政园,那些楹联匾额简直让人眼花缭乱。
有一个楹联是“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这就像我们听音乐,有时候一点小小的杂音,反而更能衬托出主旋律的宁静。
在拙政园里,听到蝉鸣和鸟叫,再看看周围宁静的景色,就更能体会到这种感觉了,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
4. 拙政园的楹联匾额有一种魔力。
你看“得闲即诣故人谈,花径不须缘客扫”,这感觉就像你到朋友家串门,朋友说不用特意打扫,随意就好。
拙政园也是这样,它欢迎每一个游客,不管你是特意而来还是偶然路过,都能在这里找到一份自在和惬意。
5. 我觉得拙政园的楹联匾额是园子的灵魂所在。
比如说“四面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这就像是在描述一幅立体的画卷,你能想象到周围全是荷花和柳树,眼前还有半潭秋水和一座假山。
如果把拙政园比作一个舞台,这些楹联匾额就是舞台上最精彩的旁白。
6. 拙政园的这些文字宝藏可不得了。
像“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这楹联就像一个音乐指挥家,告诉我们风在竹林里穿梭就像长笛在吹奏,流水潺潺就像琴音在鸣响。
站在园子里,闭上眼睛,真的能听到这美妙的自然之音,你说神奇不神奇?7. 你要是去拙政园游玩,可千万别错过那些楹联匾额。
有个匾额写着“香洲”,当时我就好奇,这名字啥意思呢?后来才明白,这就好比是一艘停在水上的香船。
你看那建筑的造型,在水上漂浮着,好像真的能闻到从船上飘来的香气,真的是创意无限啊。
义生文外,伏采潜发——论匾额、楹联在明清苏州园林中的审美价值

2018·06徜徉在苏州园林中,我们一般会被它的巧夺天工,宛自天成的美景所吸引,但是要理解苏州园林的内涵,欣赏和研究它美的价值,必须去关注和探究已成为园林构景一部分的匾额和楹联。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贾政之口发表了这样的见解:“(大观园)……若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1]在这里,曹雪芹强调了匾额、楹联在园林中的重要作用,它是园林景观的灵魂,是园林深刻内涵的精神所在,如果没有它,纵使再美的景观,也只是表现了造园物质的本身,却不能生色。
何谓“生色”?即超越园林景观本身所叙述的内涵。
一、匾额、楹联的美学内涵匾额、楹联是中国园林独具的特色之一,是园林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
西方园林的构成往往是建筑、绘画、雕塑、水池、植物等,宽阔,整齐,明亮,划一,以名家的壁画、雕塑为亮点。
而中国古代园林,特别是苏州园林,匾额、楹联虽然没有西方园林中绘画、雕塑那样引人注目(从色彩、体量上说),但要深入研究园林的内涵,其作用要远远超过西方园林的绘画和雕塑,因为匾额、楹联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并非点缀或装饰,而是园林构思、主题的集中表现。
苏州园林属文人园林,其园主或是地方士绅,他们出身世家,家底富裕,构筑花园来贻养天年;或是退休官僚,叶落归根,购置园林安享晚年;或是官场失意者,欲以隐居方式保持自己人格的清高。
这三类园主都是文人出身,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他们构思园林,往往先用简练的诗句构出各景区的主题,然后根据诗意作些草图,在建造时则仔细体味意境,推敲山水、亭树、花木的位置,使景最大限度地表现出诗情画意。
而在园林大体完成之后,还要进行最后的加工,给园林建筑起名题额、配对联写诗文,通过文字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所以,苏州私家园林的匾额、楹联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是园林欣赏的重要组成部分。
匾额、楹联是从古代山水诗中脱离出来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炼的文学形式,具有诗歌凝练、精粹、含蓄、生动的特点和文学的蕴含性、丰富性、多样性。
诗画意境:古建筑中的对联与匾额

A RT P A N O RA M A||2008·06I I艺术理论诗画意I竞:苦趱筑年8酌1对联写趟。
额中国的古建筑,举凡楼、台、亭、阁或轩、榭、堂、馆,对联与匾额已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装饰品类,从内容到款式,从材质到风格,都与建筑环境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互为辉映,意趣盎然。
一、联匾与古建古代建筑室内的装饰多由木雕、彩绘、楹联、堂匾、中堂、条屏字画及家具几部分组成,大量使用绘画、书法和诗文来表现视觉艺术和文学内容,突出“仁、义、礼、智、信”、“忠、贞、节、孝、勇”的儒家思想。
老房子室内的木雕、堂匾、中堂和楹联,都是主人精神和财力的积累,每一件都是传世艺术品,也是主人十分看重的家族精神依托,倍加珍惜。
在安徽黟县,凡大户人家的正厅都有块堂匾,称“堂”者甚众,其余也有“居”、“轩”、“庭”、。
山房”之称。
祠堂、书院亦是。
堂匾既可作为房子的标志,又显雅致,寄托着主人对后人的期望,堂匾常请名家书写,大楷字体居多。
堂匾下面悬挂中堂,东西两侧挂四条屏字画。
厅堂的柱子上悬挂木抱柱楹联,这是老房子的必备装饰要件。
朱砂底金字、淡灰底石绿字、黑底金字、赭底黑字等各种用色都是楹联的流行做法,名家书写的正草隶篆,皆见功力。
联文对仗工整,朗朗上口,直白易懂,富有处世做人的哲理,既可欣赏书法艺术,又可咀嚼个中文化真谛,多成传世家训。
在苏州,匾额与楹联作为园林艺术的点睛之笔,是一种独立的园林小品。
古典园林中留存着大量书条石、碑碣、匾额、对联、诗词题咏,多出自著名书法家之手,在园林艺术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点缀品,也是文人园的重要标志之一。
这种形式是苏州古典园林中最具特色的艺术要素之一。
它既为建筑物作典雅的装饰,为园林景观作说明书,又为园主作心灵的独白,反映了造园者的文化心态,它还最直接地将文学融会于园林造型艺术之中,借以传递审美信息,激发人们的联想,深化人们对景观的理解,从而使人们能品味出园景的立意和含蓄深远的意境。
在造园过程中用最恰当的文字题额写联,表达此景此境,使园林更富有诗情画意。
杭州西湖和苏州园林楹联鉴赏

蝶欲护花尤护粉,
莺初学啭尚羞簧。
注释:既要爱护才华,也要谦虚谨慎。
6:石林小屋匾额
• 洞天一碧
联:曲径每过三益友, 小庭长对四时花。
1:大厅匾额: 云林逸韵 大厅楹联: 枕水小桥通鹤市, 森峰旧苑认狮林。 2:燕誉堂:
北厅匾额: 绿玉青瑶之馆
3:小方厅 • 狮子窟中岚翠合 细林仙馆鹤书频
4:真趣亭 • 浩劫空踪,畸人独远 园居日涉,来者可追
苏州园林匾额楹联
留园篇
天灾人祸而独存,能长留天地间的园林。 中国最大的厅堂五峰仙馆,楠木厅有江南第 一厅之称。 体积最大的厅山。 最长的走廊。 最大的鸳鸯厅。 最高的湖石峰
1:敞厅(穿堂厅)匾额
苏州富庶甲天下,金阊门外允称繁盛。庾申变起。
环数十里高台尽为煨烬,为刘氏一园岿然独存。天 若留此名胜之地,为中兴润气也。顾十数年来,水
西湖楹联鉴赏:
1:西湖天下景亭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2:小瀛洲牌坊
天赐湖上名园,绿野初开,十亩荷花三径竹
人在瀛洲仙境,红尘不到,四围潭水一房山
注:上联写荷花盛开于轩边池里,花艳香郁使人心醉。“十亩,三径 ”皆为虚词,形容数多。条条幽径旁翠竹万丛,凭轩远眺,绿野
涌绿云,此园仿佛为天赐。
• 立定脚跟,背后山头 飞不去, 执持手印,眼前佛面 即如来。
大雄宝殿
古迹重湖山,历数名贤,最难忘白传留诗,苏公判牍, 胜缘结香火,来游初地,莫虚负荷花十里,桂子三秋。
入殿参三世释迦,不须问过去未来, 仗现在一尊,微笑拈花,指点群迷登觉岸, 开山是东晋慧理,无论为云门临济, 均禅宗嫡派,顶香持戒,永传家法守丛林
4:荷风四面亭
• 爽借清风明借月 动观流水静观山
在园林里邂逅书法

在园林里邂逅书法园林中的书法表达了园主人的审美品质及对高雅情操的向往。
一芥小园,几处题名,数对楹联,书卷之气油然而生。
《礼记·学记》里说:“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游息中也能获得丰富的文化知识。
寻碑访帖,游学于苏州古典园林,在欣赏笔墨情趣的同时更对苏州园林的意蕴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一、苏州园林之楹联——音义之美中国书法与古典文学密不可分,墨色与文采齐飞。
楹联是最具特色的苏州园林艺术之一,一般置于入口大门两边的亭台抱柱上。
中国文字具备音形义三美,在苏州园林中,随处可见雅致精妙的楹联。
寓意其中而音流弦外,言语有尽而深意无穷。
它们对仗工整、用字严谨,寓意深刻,既应了这一园小景,也体现了园林主人的心灵独白,表达了文人的品格才情,是园林中的点睛之笔。
拙政园,建于明代正德初年,它的主人是一位敢于直言而不讨皇帝欢心的朝廷御史,他不滿朝廷,辞官返乡,给白己的园子取名“拙政”,园中有精彩的楹联如“生平直且勤,处世和而厚”,体现了主人严谨平和的长者气度。
雪香云蔚亭的南柱楹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意思是蝉叫之声越是喧闹,深林就越是静谧;鸟鸣之音越是嘹亮,山谷就越发清幽,成功创造出一种幽静生态的自然之景,给人静逸的心境,为后人所传颂。
留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园中五峰仙馆的长楹联寓意非凡,“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汉书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
”意思是说,读《尚书》取其雅正,读《易经》取其善变,读《离骚》取其幽深,读《庄子》取其豁达,读《汉书》取其坚韧,最有味道的是潜心在书里的时光;与菊花同拙朴,与梅花同疏朗,与莲花同高洁,与兰花同芬芳,与海棠同风韵,一定会自称是花里的神仙。
借用五书精髓,指引我们要做一个善于读书的人;用花的精神,指引我们做一个品格高洁,心智不凡的人。
沧浪亭中的那副“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楹联,是写景又抒情的传世佳作。
论江南古典园林匾额楹联的审美文化内涵

整 个 画面 简 洁 明朗 ,也 不见 如 何着 力 画雪 ,然 而 一种 清 冷 的境 界 了全面 的 “ 渲 染 ” ,使 得一 种情 调 ,一 种 氛 围 自然 生 成—— 华灯 却 跃然 纸 上 ,表 现 出寒 冬特 有 的情 趣 。要 分 析起 来 ,画 中构 图的 初 上 的城 市 ,女孩 在 路 边 的咖 啡馆 中沉 思 ,在 这 喧闹 与沉 静 的对 张 力 、禽 鸟 的动 作 、石树 的造 型 、远 山 的气 势 ,都对 这 意境 的表 比中 ,观者 仿 佛 身临 其境 地 体会 到 了女 孩那 淡 淡 的落 寞和 忧郁 。
出版 社 。1 9 9 7 年.
3陆蕾. 《 论 中国画的意境创造 》卟 艺术理 论,2 0 0 7 年第4 期.
参考文献 :
图2 :景深对 画面整体氛 围的营造
… 毕根 辉. 《 影视摄影技 术 》【 M】 北京 :北京师 范大学 出版社 ,2 0 0 0
年.
如果 说 , 意境 的显 现 是 画面 各元 素 相互 协 调配 合 而营 造 出 的 【 2 】 施特勒 贝 尔等. 《 影师的视 觉感受 》【 M1 . 陈建中等译. 北京 :中国摄 整体 氛 围 的结 果 ,那 么在 这种 整 体氛 围的塑 造 过程 中, 景深 有着 影 出版社 ,1 9 9 7 年. 其特 别 的作 用 。 图2 是美 国 国家 地 理 一张 精 彩 的照 片 ,我 们 来看 [ 3 】 叶郎. 《 美学原理 》【 M】 . 北京 :北京 大学出版社 ,2 0 0 9 年.
文 学 家王 安 石有 诗 云 “ 爆竹 声 中一 岁 除 ,春 风送 暖 入屠 苏 。千 门 手 。这 些 匾对 题刻 , 是文 人 墨客 才情 的体现 ,是 引发 游赏 之 人无 万 户 瞳 瞳 日,总 把 新桃 换 旧 符 。 ” 描 绘 了古 代人 民家 家户 户 喜 限遐想 的具有 民族传 统 性 的文 学诗 句 。其 内容 涉 及广 泛 ,包 含社 迎 春节 、 笑换桃 符 的美 好画 面 。 会 、历 史 、人 文及 形 、 色 、情 、感 、 时、 节 、味 、声 、影 等 。他
每日鉴赏苏州园林楹联撷趣

每日鉴赏苏州园林楹联撷趣
苏州园林里的楹联,既营造出美的意境,也传达出园林主人的心声和风雅情趣。
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的园林,园中假山上有飞檐翘角的石亭,石柱上的楹联是一副写景抒情的杰作:“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
”这副集句联,上联出自宋欧阳修的《沧浪亭》长诗,下联来自园主苏舜钦的《过苏州》一诗,两人为好友,而此上下联浑然天成,宛若出自一人之手,真是妙不可言。
清风明月、良辰美景,这样的赏心乐事本就可遇而不可求,可以看出园林主人超然物外、纵情山水的淡泊宁静心态。
留园的五峰仙馆内有一联,系晚清苏州状元陆润庠撰写:“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
”上联中的“书、易、骚、庄、汉文”,分别指《尚书》《易经》《离骚》《庄子》《汉书》等古籍,各有特色,读之使人方正、清幽、达观、坚韧,与书为友,当然受益匪浅。
下联中菊、梅、莲、兰、海棠,都是花中极品,各具风韵意趣,品之有野逸、疏朗、高洁、幽芳、潇洒之感,花中岁月自然趣味无穷,如登仙境。
全联工整巧妙,用典自然,自有一股至正至纯的风雅气息。
素有“假山王国”之称的狮子林,其素雅的小方厅内有一副清代学者桂馥题写的名联:“相赏有松石间意,望之若神仙中人。
”上联中,苍秀的松树是坚贞孤傲的象征,作者将松石“人化”,寓意观赏者心志高洁。
下联取的是辞官归隐的南朝文学家陶弘景独游于泉石间,见者以为仙人的典故。
全联情景交融,诗味隽永,体现寄情山林的情趣。
苏州园林匾额楹联鉴赏

苏州园林匾额楹联鉴赏。
如果把园林设计比喻为龙的话,那么园林中的匾额和楹联无疑是它的眼睛!既表达的设计者的思想,也写活了园林。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匾额楹联鉴赏,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州园林匾额楹联鉴赏苏州园林中的匾额和楹联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它是园林主人和设计者的心声和思想的写照。
园林中的匾额和楹联,有的写景,有的抒情,写景的托物言志,抒情的只抒胸臆,还有的既写景又抒情。
比如沧浪亭石柱上的那副:“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
”楹联,就是既写景又抒情的杰作。
此联由嘉庆年间进士梁辛矩所书。
这是一副集联,上联出自欧阳修的《沧浪亭》长诗,下联来自园主苏舜钦的《过苏州》一诗,上下联浑然一体,让人看不出有一点斧凿的痕迹。
上联写景自然贴切,下联抒情一目了然。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人生如此,夫复何求?园林主人那种超然物外,纵情山水之心由此可窥全貌。
这一份淡泊宁静, 这一种磅礴的天地间坦荡博大的情怀,也只有在江南才能体会。
这是江南的根,也是江南园林的灵魂。
苏州园林中的楹联和匾额无一不是名宿大儒的大手笔,这并非是园林主人不学无术,附庸风雅,而是园林主人本身就都是饱学之士。
如网狮园濯缨水阁南墙上的那副“曾三颜四,禹寸陶分。
”楹联,乃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亲书亲写。
全联言简意赅,寥寥数字,发人深省。
联中的“曾”字,即孔子弟子曾参。
他说过:“吾日三省我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每日反省自己的忠心、守信、复习三个方面,故曰曾三。
“颜”为孔子弟子颜回,他有四勿,“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故称“颜四”。
“禹寸”指的是大禹珍惜每一寸光阴。
《游南子》谓:“大圣大责尺壁,而重寸之光阴”。
“陶分”指学者陶侃珍惜每一分时光。
他说过:“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作者用极其简练的语言,囊括了广博深邃的内容,让人钦佩,更让人值得钦佩和学习的是作者的这种积极的思想。
此联在于激励人们要珍惜人生的大好时光,积极学习,用以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