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学第4章复习题.循环机能
运动心理学考试及答案

运动心理学考试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运动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运动员的生理机能B. 运动员的心理状态C. 运动技能的训练方法D. 运动器械的使用方法答案:B2. 运动员在比赛前感到紧张,这种情绪属于以下哪种类型?A. 积极情绪B. 消极情绪C. 稳定情绪D. 混合情绪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运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A. 运动员的动机B. 运动员的焦虑C. 运动员的注意力D. 运动场地的设计答案:D4. 运动员在训练中使用心理技能训练的目的是什么?A. 提高肌肉力量B. 提高心肺功能C. 提高心理韧性D. 提高运动技巧5. 运动员在比赛前进行放松训练,主要是为了减少哪种心理状态?A. 兴奋B. 焦虑C. 抑郁D. 愤怒答案:B6. 运动员在比赛后进行反思,主要是为了提高哪种能力?A. 认知能力B. 情绪调节能力C. 社交能力D. 运动技能答案:B7. 运动员在比赛中使用自我暗示的目的是什么?A. 提高自信心B. 降低焦虑感C. 增强肌肉力量D. 改善心肺功能答案:A8. 运动员在训练中使用心理技能训练,主要是为了提高哪种能力?A. 认知能力B. 情绪调节能力C. 社交能力D. 运动技能答案:B9. 运动员在比赛前进行放松训练,主要是为了减少哪种心理状态?B. 焦虑C. 抑郁D. 愤怒答案:B10. 运动员在比赛后进行反思,主要是为了提高哪种能力?A. 认知能力认知能力B. 情绪调节能力情绪调节能力C. 社交能力社交能力D. 运动技能运动技能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运动心理学中,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包括哪些方面?A. 情绪状态B. 认知状态C. 动机水平D. 生理状态答案:A、B、C2. 运动员在比赛前的心理技能训练包括哪些内容?A. 放松训练B. 自我暗示C. 目标设定D. 社交技能训练答案:A、B、C3. 运动员在比赛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心理问题?A. 焦虑B. 抑郁C. 自信心不足D. 注意力分散答案:A、C、D4. 运动员在比赛后的心理恢复包括哪些方面?A. 情绪调节B. 认知重构C. 社交互动D. 生理恢复答案:A、B、C5. 运动员在训练中使用心理技能训练的目的是什么?A. 提高自信心B. 降低焦虑感C. 增强肌肉力量D. 改善心肺功能答案:A、B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运动心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
运动生理学—循环机能

教资笔试——揭开“个性”的奥秘什么是“个性”呢?它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常常借助于我们所学的一些专业理论知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建构在庞大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一些具体要求通常总结来说就是三个点,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我们怎么做?今天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与此相关的知识内容,以此来帮助大家克服关于“个性”方面的困难,避免出现相应的错误。
一、什么是个性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二、个性的结构(一)个性的调控系统1.个性的调节系统。
个性的调节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
自我意识是个性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制约着个性的发展。
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个性的发展水平。
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越高,个性也就越成熟和稳定。
可以说,自我意识的成熟标志着儿童个性的成熟。
2.个性的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系统,它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动力。
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志向、理想、信念和人生观等。
其中,理想、信念、世界观是在外界长期影响下,特别是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到青年期才逐渐形成的。
(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
因此,它集中地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
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对于幼儿来说,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就是个性特征开始形成。
也有心理学家把个性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方面,一方面是个性倾向性,一方面是个性心理特征,一方面是自我意识,无论是何种分法,其实质内容不变。
三、个性的发展阶段(一)先天气质差异(出生~1岁前)孩子从刚刚出生开始,就显示出个人特点的差异。
这主要是与生理联系密切的气质类型的差异。
这种先天气质类型的差异作为个别差异而存在,同时又影响着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方式,并在与父母的日常交往中越来越明显地成为个人特点。
(二)个性特征的萌芽(1~3岁)在此阶段,孩子的各种心理过程包括想象、思维等逐渐齐全,发展迅速。
运动心理学第4章复习题.循环机能

运动心理学第4章复习题.循环机能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第四章循环机能名词解释:自动节律性:自动节律性是指心肌在不受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自动的产生兴奋和收缩的特性。
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指一次心搏,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简称搏出量。
心输出量:心输出量一般是指每分钟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
(左、右心室的输出量基本相等。
)P83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
P83心指数:以每一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P83心力贮备:又称心脏泵血功能的贮备。
指心脏在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下,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心输出量的能力。
(心力贮备可用最大心输出量与安静时的心输出量之差值表示。
健康成年人安静时输出量为~5升,剧烈运动时最大心输出量25~35升,即心力贮备为20~30升。
心力贮备包括心率贮备和每搏输出量贮备。
)血压: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
(由于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所以,也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
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
)P90心电图:用导引电极置于肢体或躯体的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曲线。
P86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舒张或收缩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减压反射:是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传入冲动分别经窦神经(加入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进入延髓后,一方面使心迷走中枢的活动加强,另一方面又使心交感中枢和交感缩血管中枢活动减弱。
这些中枢通过改变心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的兴奋性来调节心脏和血管的活动,其总的效果是使心脏的活动不至过强,血管外周阻力不致过高,从而使动脉血压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因此这种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减压反射。
P99思考题:1.各种因素是如何影响心输出量的P84PPT:①心率和每搏输出量心率加快和每搏输出量增多都会使心输出量增加。
运动生理1-4章答案

绪论一、名词解释内环境:人体内每个细胞所浸浴的液体环境。
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及其调节过程称稳态.反馈:信息由效应器回输到反射中枢的过程称为反馈。
时值:用2倍于基强度的电流强度刺激组织,引起组织兴奋所需最短时间。
二、填空题1.从本质上说,兴奋就是动作电位。
2.信息由效应器回输到反射中枢的过程在生理学中叫反馈。
3.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4.组织在受到刺激而发生兴奋后的一个较短时间内,其兴奋性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此变化过程依次是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然后恢复正常。
5.人类和高等动物的反射活动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大类型。
三、判断题1.正反馈是不可逆的和不断增强的过程。
(√)2.机体内环境稳态是指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绝对不变。
(×)3.刺激的阈值越小,说明组织的兴奋性越低。
(×)4.负反馈是不可逆的、不断增强的过程,直到整个过程迅速完成为止。
(×)5.膜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6.动作电位产生去极化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7.兴奋在神经上的传导随神经延长而衰减。
(×)8.刺激引起肌肉兴奋的条件是要达到一定的强度。
(×)9.阈值越高肌肉的兴奋性越高。
(×)四、选择题1.下列生理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D )。
A. 排尿反射B. 分娩C. 排便反射D. 减压反射2.下列生理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A)。
A. 排尿反射B. 肺通气的调节C. 体温调节D. 减压反射第一章肌肉的活动一、名词解释运动单位:一个α运动神经元联同它的全部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肌纤维,从功能上看是一个肌肉活动的基本单位。
二、填空题1.肌肉舒缩的基本功能单位是肌小节,肌肉收缩时明带变窄,暗带不变。
2.肌肉收缩的全过程包括三个互相衔接的主要环节为兴奋-收缩偶联、横桥运动引起肌丝滑行、肌肉的舒张。
3.前臂弯举时肱二头肌作向心/缩短收缩,用力握拳时有关肌肉作等长收缩,步行下楼梯时股四头肌主要作离心/拉长收缩。
运动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运动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 简答题:运动心理学的定义及其重要性(200字左右)运动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对个体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影响的学科。
它探讨了运动和身体活动对个体自我概念、动机、注意力、情绪、学习和认知等方面的影响。
运动心理学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为运动员、教练员和体育健身从业人员提供关于提高运动表现、促进心理健康以及实现个人发展的科学依据和指导。
2. 选择题:(1) 在运动心理学中,以下哪项是对自信心的正确定义?A. 相信自己能够在运动比赛中取得胜利B. 对自己的能力和技术水平有正确和真实的评价C.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表现出自信的态度D. 积极乐观地看待困难和挫折,保持心理稳定答案:B. 对自己的能力和技术水平有正确和真实的评价(2) 运动员在比赛前感到紧张和兴奋,这是属于以下哪种情绪?A. 焦虑B. 兴奋C. 激动D. 恐惧答案:B. 兴奋(3) 以下哪种认知策略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应用的?A. 死记硬背特定动作的细节B. 分析自己的动作并寻找改进的方式C. 尽量不去注意对手的表现D. 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选手答案:B. 分析自己的动作并寻找改进的方式3. 解释题:请简要解释以下概念(每题不超过200字)(1) 动机转移理论动机转移理论是运动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指出个体在进行一项运动活动时,当外部激励不再起作用时,内部因素会成为主要的动机来源。
这种情况下,个体的动机会从外部激励转移到内部激励上。
动机转移理论强调了内部激励对个体长期参与运动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专注力、个人目标设定和自我效能感对内部激励的影响。
(2)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理想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理想状态的期望和期待,而现实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实际状态的认知和感知。
在运动心理学中,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差距会影响个体的动机和表现。
当个体认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差距很大时,可能会感到失望和自卑,从而减少对运动的投入和努力。
相反,当个体认为自己接近或达到了理想自我时,在运动中表现出更高的动机和积极性。
南京体育学院--体育心理学第四第五章试题(含答案) (1)

体育心理学第四第五章试题一、判断题1、一般来说,内部归因的个体成绩要比外部归因的个体成绩好。
(√)2、失败是造成习得性无助感的唯一原因。
(×)3、外向性特质——倾向于内部归因。
(√)4、高成就动机者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运气,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
(×)5、高自我效能者倾向于把失败归因为努力不够,低自我效能者把失败归因为能力低。
(√)6、个体对结果的努力、能力归因随年龄变化的总体规律是:随着年龄增长,对能力的归因逐渐增强,对努力的归因逐渐弱化。
(√)7、教师或教练应指导学生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哪些可控性因素上,忽视哪些不可控因素。
(√)8、体育活动和狭义的身体活动是同一回事。
(×)9、除去极端情况,智力与心理健康之间没有相关性。
(√)10、有氧锻炼可降低抑郁,无氧锻炼则不可以。
(×)11、物质滥用的人更倾向于成瘾性物质,更容易退出活动。
(√)二、单选题1、当一个人目前的成败与自己过去的成败不一致,且与别人的成败也不同时,一般会归因为:(B)A、能力B、努力C、任务难度D、运气2、当一个人目前的成败与自己过去的成败相类似,但与别人的成败不一致时,_________便成为归因所在:(A)A、能力B、努力C、任务难度D、运气3、女性与男性相比,一般:(B)A、更加内控B、更加外控C、内外控倾向性与男性一样D、以上都不对4、以下哪种形式的反馈效果最好?(C)A、只给与积极反馈B、只给与消极反馈C、主要给予积极反馈的同时偶尔给予批评D、主要给予批评的同时偶尔给予积极反馈。
5、体育活动与认知过程的关系在不同年龄人群的身上有不同的体现。
对_______阶段的影响要大于其他年龄阶段。
(A)A、儿童B、青少年C、中年D、老年6、体育活动能降低___________抑郁。
(C)A、状态性B、特质性C、既能降低状态性抑郁,也能降低特质性抑郁D、既不能降低状态性抑郁,也不能降低特质性抑郁7、体育锻炼、尤其是有氧锻炼,可以使______型行为特征(冠心病性性格)发生积极的变化。
南京体育学院--体育心理学第四第五章试题(含答案) (2)

体育心理学第一第二第三章试题一、判断题1、目标越高,产生的动机力量越大。
(×)2、越是宏伟的目标,所产生的动机力量越大。
(×)3、成绩目标定向的学生在运动场上更容易出现伤害他人的行为。
(√)4、体育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学习目标定向。
(√)5、体育教学中,提供反馈有利于学生掌握动作技能,所以应该尽量多的给学生提供动作技能学习的反馈。
(×)6、运动兴趣和运动需要之间有密切联系,运动兴趣的发生要以一定的运动需要为基础。
(√)7、中心兴趣通常是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8、通过体育活动获得刺激、眩晕、运动欣快感觉和宣泄身心能量的动机,称为继发性动机。
(×)9、体育态度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
(√)10、与传统的应试教育相比,采用提高分计分制,每人都有成功的机会。
(√)二、单选题1、运动心理学之父是:( C )A、冯特B、艾宾浩斯C、格里弗斯D、特里普利特2、被称之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学派的是哪个学派( B )A、认知学派B、行为主义学派C、精神分析学派D、人本主义学派3、期望理论中的:M=V×E。
其中的E是指:( C )A、动机力量B、效价C、期望概率D、动机强度4、对运动用品的兴趣属于:( A )A、物质兴趣B、精神兴趣C、直接兴趣D、间接兴趣5、对通过体育活动来促进社会交往的兴趣,属于:( D )A、物质兴趣B、精神兴趣C、直接兴趣D、间接兴趣6、兴趣的最高阶段是:( D )A、无趣B、有趣C、乐趣D、志趣7、具有一定难度、需花较大、较长时间才能学会和掌握的、或者单调、枯燥的运动项目,适合哪种动机( B )A、直接动机B、间接动机C、外部动机D、内部动机8、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最合适的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模式。
( A )A、组内合作、组间竞争B、组内竞争、组间合作C、组内组间都竞争D、组内组间都合作9、以下哪种形式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最好?( C )A、只表扬B、只批评C、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D、以批评为主,表扬为辅三、多选题1、广义的体育包括(ABC )A、体育教育B、竞技运动C、大众健身运动D、康复运动2、以下属于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有:(BCD )A、马斯洛B、华生C、斯金纳D、班杜拉3、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心理发展是通过哪些环节进行的(ABCD )A、图式B、平衡C、同化D、顺应4、对于一支运动团队来讲,团队目标具有哪些功能:(ABC )A、凝聚功能B、导向功能C、激励功能D、强化功能5、将团队目标分解、具体化时,要求目标要:(ABCDE )A、明确B、可衡量C、可接受D、可操作E、有时限性6、运动兴趣的品质有:(ABCD )A、运动兴趣的倾向性B、运动兴趣的广泛性C、运动兴趣的稳定性D、运动兴趣的效能7、要想成为一名学生们喜欢的体育老师,必须具备以下哪些条件:( BD )A、俊朗或漂亮的外表B、较强的业务水平C、幽默的语言D、良好的师德修养8、运动动机的功能有哪些功能:(ABCD )A、发动功能B、选择功能C、强化功能D、维持功能9、常见的竞争包括:(ABC )A、个体间竞争B、团体间竞争C、自我竞争D、班级竞争10、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__________评价和__________评价比较敏感。
运动心理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动作电位:缩短收缩:体适能:最大摄氧量:等长收缩:脊髓反射:潮气量:心率:有氧适能:每搏输出量;高原现象;高原反应;基本知识点血小板的功能腿部肌肉中慢肌纤维占优势的人,较适宜从事什么项目慢肌纤维的生理特征表现红细胞的主要功能肺的有效通气量是指剧烈运动时血浆的pH值变化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粗肌丝主要由什么组成。
运动成绩与最大吸氧量相关性最高的运动项目有哪些胆汁中于消化有关的最重要的成分从能量供应的方式看,耐力可分为哪两种左心房接受来自哪里的血液,再有左心室泵入主动脉输送到机体各器官和组织。
血浆中最主要的缓冲对心肌不可能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其对心脏活动的效应表现交感舒血管神经的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是什么大脑皮质运动区对躯体运动调节特点如解刨无效腔气量为150ml,若呼吸频率从每分钟12此增加至24此,潮气量从500减至250ml时,肺泡通气量变化在剧烈运动中产生的乳酸可大部分转化为糖原或葡萄糖的器官是什么膳食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排空速度顺序剧烈运动时肾的变化表现肾脏维持酸碱平衡主要通过肾小管分泌H+,回收什么来实现的。
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静息电位是如何形成的基本生命中枢位于哪正常人对什么颜色的视野最小。
如何计算最大心率弹性成分的作用被称为肌肉收缩的第二种机制。
400米跑后血浆中血乳酸含量增加。
从事跑跳和技巧等项目的运动员,其比肌力较绝对肌力更重要。
心迷走神经的节后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它对心脏有抑制作用,可使心率减慢、心缩力量减弱。
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活动量越大,消耗过程愈剧烈,超量恢复越明显。
窦性心动徐缓是由于心迷走中枢的紧张性增强,心交感中枢的紧张性减弱的结果。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的生理意义,是维持血压恒定,保证心、脑血液的正常供应。
赛前状态对人的工作能力不一定都起良好作用。
肌肉收缩时,细肌丝向粗肌丝中部滑行,肌丝本身的长度不变,肌节缩短。
运输O2与CO2是血红蛋白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循环机能名词解释:自动节律性:自动节律性是指心肌在不受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自动的产生兴奋和收缩的特性。
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指一次心搏,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简称搏出量。
心输出量:心输出量一般是指每分钟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
(左、右心室的输出量基本相等。
)P83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
P83心指数:以每一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P83心力贮备:又称心脏泵血功能的贮备。
指心脏在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下,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心输出量的能力。
(心力贮备可用最大心输出量与安静时的心输出量之差值表示。
健康成年人安静时输出量为~5升,剧烈运动时最大心输出量25~35升,即心力贮备为20~30升。
心力贮备包括心率贮备和每搏输出量贮备。
)血压: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
(由于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所以,也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
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
)P90心电图:用导引电极置于肢体或躯体的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曲线。
P86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舒张或收缩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减压反射:是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传入冲动分别经窦神经(加入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进入延髓后,一方面使心迷走中枢的活动加强,另一方面又使心交感中枢和交感缩血管中枢活动减弱。
这些中枢通过改变心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的兴奋性来调节心脏和血管的活动,其总的效果是使心脏的活动不至过强,血管外周阻力不致过高,从而使动脉血压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因此这种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减压反射。
P99思考题: 1.各种因素是如何影响心输出量的P84PPT:①心率和每搏输出量心率加快和每搏输出量增多都会使心输出量增加。
但心率超过140-150次/分时,因心室充盈不足,而心输出量下降。
②心肌收缩力心肌收缩力强,每搏输出量就多,射血分数越高。
心肌收缩力与心肌纤维收缩“初长度”,即充盈度有关,与神经体液调节有关。
③静脉回流量是心输出量持续增加的前提。
静脉回流与心输出量呈动态平衡,与肌肉收缩和胸内压相关。
答:心输出量的大小决定心率和每搏输出量,而每搏输出量又决定于心肌收缩力和静脉回流量。
1).心率和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等于每搏输出量与心率的乘积,因此心率加快和每搏输出量增多都能使心输出量增加。
如果每搏输出量不变,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加快,可使每份输出量增加。
但心率过快时,每个心动周期缩短,特别是舒张期缩短更明显,因此心室没有足够充盈的时间,以致使每搏输出量减少。
心率加快了,但由于每搏输出量显著减少,每份输出量仍然减少。
反之,如果心率过缓(低于40次/分),虽然舒张期延长了,心脏能获得足够的血液充盈,使每搏输出量有所增加,但因心率过低,每份输出量同样会减少。
2).心肌收缩力如果心率不变,每搏输出量增加,则每分输出量增加,因此,心肌收缩力是决定每搏输出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心肌收缩力强,每搏输出量就多;反之则少。
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心室收缩并不能把其中血液完全排出,心肌收缩力越强,射血分数越高,心室内的血液排斥更加完全,则每搏输出量越多,心输出量增加。
反之,心缩力越小,心输出量减少。
心肌收缩力与心肌纤维收缩“初长度”,即充盈度有关,与神经体液调节有关。
3).静脉回流量心脏输出的血量来自静脉回流,静脉回流量的增加是心输出量持续增加的前提。
血液由腔静脉回流入右心房,主要取决于静脉血压与右心房内压的压差。
只有在压差增大、静脉回流量增加时,心输出量才能有所增加。
静脉回流与心输出量呈动态平衡。
静脉回流量与肌肉收缩和胸内压相关。
总之,在神经系统的作用下,肌肉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增加主要是心肌收缩、心搏频率和外周血管的紧张性(加速血液回流)等各种调节机制所起的整合效应。
2.肌肉运动时,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发生哪些主要的功能变化这些变化是如何引起的P103PPT: (一)肌肉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变化运动开始:心输出量就急剧增加,通常一分钟达到高峰,并维持在该水平。
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增加与运动量或耗氧量成正比。
运动过程中:由于肌肉的节律性舒缩和呼吸运动加强,回心血量大大增加,这是增加心输出量的保证。
另外,运动时交感缩血管中枢兴奋,使容量血管收缩,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升高,也有利于增加静脉回流。
(二)肌肉运动时各器官血液量的变化运动时各器官的血流量将进行重新分配。
其结果是使心脏和进行运动的肌肉血流量明显增加,不参与运动的骨骼肌及内脏的血流量减少。
•在运动开始时,皮肤血流也减少,但以后由于肌肉产热增加,体温升高,通过体温调节机制,使皮肤血管舒张,血流增加,以增加皮肤散热。
(三)肌肉运动时动脉血压的变化•运动时的动脉血压水平取决于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两者之间的关系。
如果心输出量的增加和外周阻力的降低两者的比例恰当,则动脉血压变化不大。
否则,动脉血压就会升高或降低。
答:(一)肌肉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变化运动一开始,心输出量就急剧增加,通常一分钟达到高峰,并维持在该水平。
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增加与运动量或耗氧量成正比。
运动时,由于肌肉的节律性收缩和呼吸运动加强,回心血量大大增加,这是增加心输出量的保证。
另外,运动时交感缩血管中枢兴奋,是容量血管收缩,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升高,也有利于增加静脉回流。
回心血量增多,运动时心交感中枢兴奋和心迷走中枢抑制,心率加快,心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增加。
交感中枢兴奋还能使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多,循环血液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也进一步加强心肌兴奋作用。
(二)肌肉运动时各器官血液量的变化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但增加的心输出量并不是平均分配给全身各个器官的。
1.通过体内的调节机制,各器官的血流量将进行重新分配。
结果是使心脏和进行运动的肌肉的血流量明显增加,不参与运动的骨骼肌及内脏的血流量减少。
2.在运动开始时,皮肤血流量也减少,但以后由于肌肉产热增加,体温升高,通过体温调节机制,使皮肤血管舒张,血流增加,以增加皮肤散热。
(三)肌肉运动时动脉血压的变化肌肉运动时动脉血压的变化,是许多因素改变后的总的结果。
换句话说,运动时的动脉血压水平取决于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两者之间的关系。
如果心输出量的增加和外周阻力的降低两者的比例恰当,则动脉血压变化不大。
3.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有何影响P104PPT:(一)窦性心动徐缓:运动训练使安静时心率减慢,可低至40-60次/分的现象。
•原因:控制心脏活动的迷走神经作用加强,而交感神经的作用减弱。
•变化:窦性心动徐缓是可逆的。
•应用:是经过长期训练后心功能改善的良好反应,故可作为判断训练程度的参考指标。
(二)运动性心脏增大•静力及力量性项目:投掷、摔跤和举重运动员心脏的运动性增大是以心肌增厚为主。
•耐力性项目:游泳和长跑等运动员的心脏增大却以心室腔增大为主,也有报道心肌厚度也增加,但心腔内半径与心壁厚之比维持在正常范围。
•心肌增大是对抗超负荷刺激的一种基本生物学适应,是对长时间运动负荷的良好适应。
(三)心血管机能改善安静时一般人: 50OOml/min=71ml/次x70次/min 运动员: 50OOml/min=lOOml次x5O次/min最大运动时一般人: 220OOml/min=113mml/次xl95次/min 运动员: 350OOml/min=l79ml/次xl95次/min运动训练不仅使心脏在形态和机能上产生良好适应,而且也可使调节机能得到改善。
答: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或运动训练,可促使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形态、机能和调节能力产生良好的适应,从而提高人体工作能力。
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的长期性影响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窦性心动徐缓运动训练,特别是耐力训练可使安静时心率减慢。
某些优秀耐力运动员安静时心率可低至40~60次/分,这种现象成为窦性心动徐缓。
这是由于控制心脏活动的迷走神经作用加强,而交感神经的作用减弱的结果。
窦性心动徐缓是可逆的,停训后,心率可恢复接近正常值。
(二)运动性心脏增大运动性心脏增大与病理性增大在功能上是有显著差别的。
运动性增大的心脏,外形丰实,收缩力强,心里贮备高,其重量一般不超过500克。
因此,运动性心脏增大是对长时间运动负荷的良好适应。
运动性心脏增大对不同性质的运动训练具有专一性反应。
(三)心血管机能改善运动员每搏输出量增加。
此外,经过训练心肌微细结构会发生改变,心肌纤维内ATP酶活性提高,心肌肌浆网对钙离子的贮存、释放和摄取能力提高,线粒体与细胞膜功能改善,ATP再合成速度增加,冠脉供血良好,使心缩力增加。
运动训练不仅使心脏在形态和机能上良好适应,而且也可使调节机能得到改善。
有训练者在进行定量工作时,心血管机能动员快、潜力大、恢复快。
4.有训练的人和一般人在进行定量工作时心血管机能有何不同答:运动员每搏输出量增加。
此外,经过训练心肌微细结构会发生改变,心肌纤维内ATP酶活性提高,心肌肌浆网对钙离子的贮存、释放和摄取能力提高,线粒体与细胞膜功能改善,ATP再合成速度增加,冠脉供血良好,使心缩力增加。
运动训练不仅使心脏在形态和机能上良好适应,而且也可使调节机能得到改善。
有训练者在进行定量工作时,心血管机能动员快、潜力大、恢复快。
运动开始后,能迅速运动员心血管功能,以适应运动活动需要。
进行最大强度运动时,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解下可发挥心血管系统的最大机能潜力,充分动员心里贮备。
运动后恢复期短,也就是运动是机能变化很大,但运动一停止就能很快恢复到安静时水平。
5.测定脉搏(心率)和血压在运动实践中有何意义P105(老师:意义就是应用,此题回答与PPT差不多)PPT:(一)脉搏(心率) 1.基础心率及安静心率•基础心率:清晨起床前静卧时的心率。
基础心率稳定并随训练水平及健康状况的提高而趋平稳下降。
如身体状况不良或感染疾病等,基础脉搏则会有一定程度的波动。
•安静心率:空腹不运动状态下的心率。
•不同项目运动员的安静心率也有差别,一般来说,耐力项目运动员的安静心率低于其他项目运动员,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安静心率较低。
2.评定心脏功能及身体机能状况•常用的定量负荷试验有联合机能负荷试验及台阶试验等。
•通过定量负荷或最大强度负荷试验,比较负荷前后心率的变化及运动后心率恢复过程,可以对心脏功能及身体机能状况作出恰当的判断。
•测试受试者在定量负荷中或负荷后的心率还可测定PWCl70或间接推测受试者的最大吸氧量。
常用的卧倒-直立试验和直立-卧倒试验,通过测定试验前后的心率并根据心率增减次数可评定受试者植物性神经系统机能。
3.控制运动强度•在耐力训练中,使用心率控制运动强度:•耐力训练心率=(最大负荷后心率-运动前心率)/2+运动前心率。
•运动时心率=安静时心率+60%(最大心率-安静时心率)•卡尔森公式:(最大心率-运动前安静心率)/2+运动前心率•可为教学、训练及健身提供生理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