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居士——欧阳修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原文及译文赏析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原文及译文赏析《六一居士传》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自传性散文。
其文主要自述作者晚年生活的情趣,向往读书、鉴赏碑铭、弹琴、弈棋、饮酒,以消度余光晚景,表达了作者不再留恋功名的决心。
六一居士传六一居士初谪滁山1,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2,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3以来金石遗文4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5者乎?而屡易其号。
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6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
”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7吾之乐尔。
”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8;虽响九奏9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10,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11劳12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13于朝者三年矣,一日14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15,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16偿其夙愿焉。
此吾之所以志也。
”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
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17矣,幸无患。
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18,区区19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20矣。
吾素慕之,宜去一也。
吾尝用于时21矣,而讫无称22焉,宜去二也。
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23,宜去三也。
吾负24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注释初谪滁山:庆历六年(1046),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时年四十岁。
“六一居士”欧阳修

“六一居士”欧阳修欧阳修的作品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婉约含蓄的表达方式而著称。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能够感受到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这种情感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温情和浪漫主义色彩。
他的诗作《蝶恋花》中有“花褰锦盖浅深处,媚眼含情扶自双”的婉约之美,表现出了他对女性美丽的赞美之情。
他的散文《韩碑记》中有“春风吹又生,征夫忆故人”的深情叙述,表现出了他对故土和故人的深深眷恋之情。
欧阳修的作品不仅在文学形式上具有创新,而且在情感表达上也具有突出,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文学榜样。
欧阳修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具有卓越成就,而且在政治上也有着丰硕的经验和成就。
作为北宋政治改革的重要人物,欧阳修积极参与了政治改革,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为北宋政治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曾多次担任重要的官职,如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等,都展现了他在政治领域的卓越才华和较高地位。
在他的一些文章中,也反映出了他对政治的关注和对时局的忧虑,为政治改革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受到了当时的政府和社会的高度评价。
欧阳修的“六一居士”更是一个传世佳作,该作品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艺术价值,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欧阳修在这部作品中,通过自己的切身经历和立身处世的感悟,深刻阐述了他对人生、对社会、对国家的理解和思考。
在这篇文章中,欧阳修以“六一居士”自居,表现出了他独特的人生态度和对意义人生的思考。
他在文章中大谈人生之苦,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局之忧,充分展现了一个文学家和政治家的风范和胸怀。
欧阳修的“六一居士”既有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又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在这篇文章中,他用几十年的人生经验和深厚的学识,阐述了自己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的看法。
他以“六一居士”为自己设置了一个艺术形象,以此表达了他对社会和对时代的关怀。
通过对“六一居士”的描绘,欧阳修展现出了自己虽然处于政治和社会的低谷,但依然保持着一颗淡泊名利的胸怀,保持着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原文译文赏析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原文|译文|赏析《六一居士传》一篇自传性散文。
其文主要自述作者晚年生活的情趣,向往读书、鉴赏碑铭、弹琴、弈棋、饮酒,以消度余光晚景,表达了作者不再留恋功名的决心。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六一居士传》原文宋代:欧阳修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
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
”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
此吾之所以志也。
”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
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
吾素慕之,宜去一也。
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
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
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译文及注释译文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己以醉翁为号。
六一居士欧阳修生平简介

六一居士欧阳修生平简介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与文学家,是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也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于公元1007年出生在绵州,当时他的父亲是绵州的军事推官,年龄已有五十六,三年后便去世,留下欧阳修孤儿寡母。
欧阳修幸得母亲与叔叔的照顾与教育,而本人又聪慧刻苦,喜爱读书,十六岁时得到了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爱不释手,这些经历为他日后参与北宋诗新运动奠定了基础。
欧阳修曾三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前两次都意外落榜了。
公元1029年,欧阳修第三次参加科举,前面都比较顺利,但最后却没能获得状元,而是以十四名的成绩位列二甲进士及第。
虽没能夺魁,但也算是不错的名次,欧阳修授任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充任西京留守推官,得到了西京留守钱惟演的欣赏,欧阳修至此步入了官场。
进入官场后,欧阳修的为官之路并不顺利,多次被贬,后来虽身居高位,但过程实在坎坷崎岖,不过他在文学史上的造诣却颇深。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流传后世的不朽名篇,《渔家傲》、《秋声赋》等作品也是朗朗上口,流传至今。
欧阳修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散文八大家”。
公元1071年,欧阳修辞官退居颍州,次年与家中过世,享年六十六岁。
欧阳修的《诲学》是一首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
大概的内容就是说一个人就是要不断的阅读,通过书籍里学到的优良的观点和好的内容,来不断的提升自我的素质,面对事物的行为养性与自身的不足,人们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以此来修身养性,从而完善自己。
《诲学》大概的内容就是说一个人就是要不断的阅读,通过书籍里学到的优良的观点和好的内容,来不断的提升自我的素质,面对事物的行为养性与自身的不足,人们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以此来修身养性,从而完善自己。
告诉人们,只有不断的学习,才会有不断的进步。
从而,也告诫了我们另外一个道理,人只有经过不停的磨练以及生活上的各种雕琢,才能够有所突破、有所作为。
古诗六一居士传翻译赏析

古诗六一居士传翻译赏析文言文《六一居士传》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前言】《六一居士传》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自传性散文。
其文主要自述作者晚年生活的情趣,向往读书、鉴赏碑铭、弹琴、弈棋、饮酒,以消度余光晚景,表达了作者不再留恋功名的决心。
【原文】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
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
”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orG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
此吾之所以志也。
”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
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
吾素慕之,宜去一也。
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
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
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注释】初谪滁山:庆历六年(1046),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时年四十岁。
6、《六一居士》详解

客人说:“你的乐趣怎么样呢?” 居士说:“我的乐趣可以说得尽吗!当自 己在这五种物品中得意忘情时,泰山在面前 也看不见,迅雷劈破柱子也不惊慌;即使在 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 看大战役,也不足以形容自己的快乐和舒适。 然而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 乐,原因是世事给我的拖累太多了。其中大 的方面有两件,官车、官服、符信、印绶从 外面使我的身体感到劳累,忧患思虑从里面 使我的内心感到疲惫,使我没有生病也已经 显得憔悴,人没有老却精神已衰竭,还有什 么空闲花在这五种物品上呢?
作成就最大 ,其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 八大家”之一 ;也擅长 诗词 ,诗学韩愈,多反映社会
现实,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词则婉约柔美,清新淡雅。 他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参与修撰《新唐书》,自撰《新 五代史》。他还善于论诗 《六一诗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 一部诗话,以随便亲切的漫谈方式评叙诗歌,成为一种论诗 的新形式。
1、六一居士初谪滁山
被动句
2、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状语后置句
1、何谓也?
“谓何也?”(宾语前置句)
译:讲的是什么呢?
2、是为五尔,奈何? 为:只是。(表判断)
是:这。 尔:通“耳”,罢了。 奈何:怎么
3、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 状语后置句 以:把,介词。 4、是 岂不为六一乎? 是:代词,这。
岂不……乎?:难道不是……吗?
死后 谥“文忠” , 世称“欧阳文忠公” 。 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熙宁三年,作者由知青州改知蔡州后,自号 六一居士,作此文以明志。春蚕丝尽,蜡泪将干, 作者把毕生的精力献给赵宋王朝,应该得到休息 的时候了。况且,在宦海沉浮中,三度贬官,历 尽坎坷,到这时候作者意志已十分消沉,“穷则 独善其身”已成为思想中的主导。所以作者在文 章中便一再流露出急于归隐退出官场的愿望,字 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无可奈何的苦闷心情。
六一居士是谁,欧阳修为何叫六一居士

六一居士是谁,欧阳修为何叫六一居士六一居士:欧阳修。
青莲居士:李白。
东坡居士:苏轼。
易安居士:李清照。
香山居士:白居易。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
别人不解其意,便请教这“六一”是什么意思。
他说:“我家有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还常置有酒一壶。
”又问:“这才五个一,还有呢?”欧阳修风趣地说:“还有我,一个老头子杂在这五个一中,不就‘六一’了吗?”欧阳修性情豪爽,乐观旷达,学识渊博,勤于著述,直至晚年亦志气自若,“六一居士”的雅号是这种性格的体现。
《六一居士传》

文中居士得到“六一”之乐没有? 为什么?(用原文回答)
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
为吾累者众也。 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 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 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
欧阳修写这篇《六一居士传》时,已经六十四岁,自二十 四岁应试及第,授西京留守推官,步入仕途,已整整四十年。他 以其毕生精力献给了赵宋王朝。现在,既老且病,春蚕丝尽,蜡 泪将干,应该得到休息的机会了。更何况,四十年中,群小与新 党中人交相煎迫,以至三度贬官,历尽宦海风涛;到了暮年,还 经历了“濮pú议”之争的惊涛骇浪:宋仁宗死,无子,欧阳修 时在朝廷,与韩琦qí等议立英宗。英宗是濮安懿王赵允让的亲 生子。濮王死后,英宗按例追赠尊亲。有人认为,英宗只能称生 身之父允让为皇伯,不能称父。欧阳修力辟其非。御史弹劾欧阳 修“首开邪议”,欧阳修著《濮议》来反驳。这场宫廷风波使欧 阳修“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此时求去,完全是出之 于至性真情。写这篇文章后一年,他才获准致仕;又过了一年, 病逝颍州。他仅得一年的琴棋书酒之乐便溘然长逝。
居士
1.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佛的人的泛称 2.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 这里指文人雅士的自称。
检查预习
请给下列红色词注音,并解释其涵义 ( zhé )贬谪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 ( yǐng )颍水,淮河支流 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 qiào )责备,讥讽 (zhuō)涿鹿,地名,在今河北 阅大战涿鹿之原 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 ( guī )一种玉制礼器 ( yì )通“逸”,安逸 累于此者既佚矣 ( qì )通“迄”,至今 而讫无称焉
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 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 《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 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 寓之酒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肆
《醉翁亭记》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 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 而寓之酒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 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肆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 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 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 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 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 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唐宋八大家之 欧阳修
唐宋八大家
唐宋散文八大家: 唐代:韩愈、柳宗元 宋代: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壹
北宋概况
陈桥兵变 杯酒释兵权
重文轻武 三冗两积
贰
人物介绍
文坛领袖光耀北宋
欧阳修(1007——1073) 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吉安永丰(江西)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 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唐宋 八大家之一。
叁
生平
叁
生平
3.回京修编史书
《新唐书》 《新五代史》
4.主持科考,极力扭转文风,严格选拔人才
叁
生平
叁
生平
叁
生平
叁
生平
3.回京修编史书
《新唐书》 《新五代史》
4.主持科考,极力扭转文风,严格选拔人才
骈文空洞
太学体
叁
生平
迅雷不及掩耳
震霆无暇掩聪
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
秀才剌,试官刷
叁
生平
环绕着滁州城全部都是山,往西南看很多座山峰,尤其优美。 这一片山中看上去最茂盛的,琅琊山。
肆
《醉翁亭记》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 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肆
《醉翁亭记》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 上者,醉翁亭也。
扎
题闼
门 大
洪
吉休
宵
寐夜
匪
梦 不
祯详
肆
肆
卖油翁
宋 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 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 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 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 尔。”康肃笑而遣之。
肆
《醉翁亭记》
肆
本课小结
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 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 醉翁亭。
肆
《醉翁亭记》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 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 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 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肆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叫养由基 的人,他练就了一手好箭法,站在 距几棵杨柳树百步的位置,一箭射 穿一片树叶。在人们的喝彩声中, 他连射百箭,箭箭都穿叶而过。从 此留下了“百步穿杨”的成语。
肆
熟能生巧:文笔要简约凝练
有黄犬卧于道,马惊,奔逸而来,蹄而死之。 有黄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 有犬卧于通衢,逸马遭之而毙。 逸马杀犬于道。
生平
山中访古寺
叁
生平
叁
生平
《醉翁亭记》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 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一处美景,一座亭, 一个醉翁,别样心情。
叁
生平
日出而林霏开
叁
生平Βιβλιοθήκη 云归而岩穴暝叁生平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叁
生平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肆
《醉翁亭记》
中心字:“乐”“醉”“美”
肆
瑞鹤仙·环滁皆山也 宋代 黄庭坚
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 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 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 高日出,景无穷也。
游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筹觥也 。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 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 谁,醉翁是也。
贰
欧阳亭侯 欧余山
叁
生平
1.家贫幼孤立志远
寡母励学 荻草画沙
叁
生平
四大贤母:
孟母三迁 岳母刺字 欧母画荻 陶母断发
叁
生平
1.家贫幼孤立志远
独爱韩愈诗文
叁
生平
影响
韩愈 《韩昌黎文集》 散文
叁
生平
2.庆历新政治三冗,欧阳永叔号醉翁
两度贬——欧阳修助阵革新 滁州太守——与民同乐 《醉翁亭记》
叁
肆
六一居士
一壶酒
藏书一万卷
一盘棋
一千卷金石文 一把琴
肆
《醉翁亭记》
描写了滁州的优美景色,百姓的平静 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百姓共同游 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一个“乐”字, 勾勒出一副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 被贬之后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
肆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 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 然而深秀者,琅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