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居士传》课堂实录完美版

合集下载

《六一居士传》(公开课)

《六一居士传》(公开课)

1、是为五一尔 2、以吾一翁
尔:通“耳”,罢了。
以:把,介词
3、
走: 古:跑,今:行走、步行
4、聊以志吾之乐尔
聊:姑且
以:用,用来
志:记,记述,标明。 尔:通“耳”,罢了。
5、吾之乐可胜道哉
乐:乐趣
胜:尽
6、方其得意于五物也
方:正当
其:指作者自己
4、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 (状语后置,“于洞庭之野”应在“响九奏”之前 5、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定语后置,应“为吾累者之世事”) 6、此吾之所以志也 (……也,表判断)
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 家藏了书一万卷,集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 卷,有一张琴,有一盘棋,又经常备一壶好酒。”客人说: “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 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终老,这难道不是‘六 一’了吗?”客人笑着说:“您大概是以为想逃避名声的 人吧,因而屡次改换名号。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 影子却跑到阳光中去的人;我将会看见您像那个人一样, 迅速奔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名声却不能逃脱。”居 士说:“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但也知道没有必要 逃脱;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记述我的乐趣罢了。”
“六一居士”中的“六一” 指什么?
• 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 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 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一醉 翁。
何谓“金石”?
• 金石学是对古器物的研究,有一千 多年的历史,是从中国的北宋开始。 “金”就是铜的意思,铜器,有铭 文,上面有字的铜器;“石”多半指 的是石刻,有文字的石刻。然后在这 些有文字的铜器和石刻上,依据材料, 来核对古代的经济、古代的史书,发 现、纠正问题,并补充了很多问题。
居士

《六一居士传》(上课用)

《六一居士传》(上课用)

解题
2.为什么前四位都以“居士”自号? “居士”是什么意思?
居士: ①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 ②在家信佛、信道的人。 文人雅士的自称。
预习思考
1.欧阳修为何自命为六一居士? 2.沉醉于五物的乐趣是什么?
3.本文作者提出了哪几条隐退的理由?
初谪(zhé )滁山 轩裳珪(guī)组
颍(yǐng)水
此庄生所诮(qià o) 涿(zhuō)鹿 恻(cè)然
赐其骸(há i)骨
佚(yì )
偿其夙(sù )愿
讫(qì )无称焉
一、更号 六一居士传 二、更号原因 三、归去之由 向往归老
六 一 居 士 初 谪 滁 山,自 号 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己给自己取 醉 翁。既老而衰且病,将 退 了个号,叫“醉翁”。已经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
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 即使在洞庭湖上奏响九 阅 大 战 于 涿 鹿 之 原,未 足 喻 其 乐 韶音乐,在涿鹿大地上观看大战役,也不足以表达自己的
且适也。 然常患 阅:观看。于:在。足:足 快乐和满足。 够,足以。喻:说明、表达。然而常常忧虑
不得 极 吾 乐 于 其 间 者,世 事 之 为 吾 累 者 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原因是给我带来拖累的世事
尚 何 暇 于 五 物 哉? 轩裳珪组:总指官场 还有什么空闲用在这五种物品上呢? 事务。轩,古代大臣 所乘车驾。裳,官服。珪,官员参加朝会时手中所拿的一种 玉制礼器。组,印绶,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丝带。劳:使动用
① 虽 法,使…… 然,吾自乞 其 身 于 朝者 三年矣, 劳累(疲惫)。 虽然如此,我向朝廷请求告老还乡已有三年了,
思考
第二段采用文赋的主客体问答的写法,共提 及几个问题?分别是什么? 1.六一,何谓也? 2.是为五一尔,奈何? 3.子欲逃名者乎? 4.其“乐” 如何? 5.子知轩裳圭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 之累其心乎?

六一居士传教案(公开课)教案

六一居士传教案(公开课)教案

《六一居士传》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2、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掌握常用“谪”“置”“走”“胜”等常用实词的用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1、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2、掌握常用“谪”“置”“走”“胜”等常用实词的用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引导法,讨论法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准备: 幻灯片一、导入以《醉翁亭记》导入课文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中国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他一生写了五百余篇散文,如:《醉翁亭记》、《秋声赋》等,还自著《五代史》,后人称之《新唐书》。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

文章背景:熙宁三年,作者被贬蔡州,由知青州改知蔡州后,自号六一居士,作此文以明志。

作者在宦海沉浮中,几度贬官,历尽坎坷,意志已十分消沉,所以作者在文章中便一再流露出急于归隐退出官场的愿望。

三、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扫清文字障碍。

整体感知同学们读完本文,想一想,这篇文章在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明确:赋的文体特点:1、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四、再读课文,逐段分析第一自然段(字词解析)问:谁为欧阳修命名为“六一居士”?在此之前他有别的名号吗?学习第二自然段(字词解析、特殊句式)1、提问:欧阳修为何自命为六一居士?2、作者定名为六一居士的目的是什么?3、“乐”之何如?明确:(1)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专心至极,能不受任何外物干扰。

(2)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真可以说其乐无穷。

高中语文8六一居士传实战演练(含解析)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高中语文8六一居士传实战演练(含解析)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六一居士传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全相同的一项是( )A.滁.州雏.形刍.议踟蹰.B.颍.水新颖.影.音应.届C.轩.裳宣.纸喧.闹煊.赫D.轶.事造诣.安逸.肄.业解析:选B。

A.都读“chú”;B.“应”读(yīnɡ),其余读“yǐnɡ”;C.都读“xuān”;D.都读“yì”。

2.下列字形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愉悦恻然置之度外B.逻缉荣禄无限感概C.逃避宦海自食其言D.悠闲迂缓同心共济解析:选B。

缉—辑,概—慨。

3.和“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六一,何谓也B.此吾之所以志也C.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D.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解析:选C。

定语后置。

A.宾语前置句;B.判断句;D.状语后置。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B.累于此者既佚矣C.使吾形不病而已悴D.使得与此五物皆返于田庐解析:选D。

A.使动用法,使……劳累;B.名词作动词,生病;C.形容词作动词,拖累。

5.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既老而.衰且病太山在前而.不见B.不然.。

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C.未足喻其乐且.适也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D.此吾之所以..志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析:选B。

“这样”。

A.表并列/表转折;C.表并列/将近;D.……的原因/用来……的。

6.下列句子的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A.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译文:六一居士刚刚迁居滁州时,曾自称醉翁。

B.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吾其何择哉!译文:为这些物品所吸引,既很安逸,又庆幸没有祸患。

我将选择哪方面呢!C.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

译文:我曾经被当朝任用,但至今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二点理由。

D.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译文:我有这三点应当离职的理由,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我离职也是应当的,还要再说什么!解析:选A。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8六一居士传实战演练(含解析)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8六一居士传实战演练(含解析)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六一居士传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全相同的一项是( )A.滁.州雏.形刍.议踟蹰.B.颍.水新颖.影.音应.届C.轩.裳宣.纸喧.闹煊.赫D.轶.事造诣.安逸.肄.业解析:选B。

A.都读“chú”;B.“应”读(yīnɡ),其余读“yǐnɡ”;C.都读“xuān”;D.都读“yì”。

2.下列字形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愉悦恻然置之度外B.逻缉荣禄无限感概C.逃避宦海自食其言D.悠闲迂缓同心共济解析:选B。

缉—辑,概—慨。

3.和“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六一,何谓也B.此吾之所以志也C.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D.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解析:选C。

定语后置。

A.宾语前置句;B.判断句;D.状语后置。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B.累于此者既佚矣C.使吾形不病而已悴D.使得与此五物皆返于田庐解析:选D。

A.使动用法,使……劳累;B.名词作动词,生病;C.形容词作动词,拖累。

5.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既老而.衰且病太山在前而.不见B.不然.。

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C.未足喻其乐且.适也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D.此吾之所以..志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析:选B。

“这样”。

A.表并列/表转折;C.表并列/将近;D.……的原因/用来……的。

6.下列句子的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A.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译文:六一居士刚刚迁居滁州时,曾自称醉翁。

B.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吾其何择哉!译文:为这些物品所吸引,既很安逸,又庆幸没有祸患。

我将选择哪方面呢!C.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

译文:我曾经被当朝任用,但至今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二点理由。

D.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译文:我有这三点应当离职的理由,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我离职也是应当的,还要再说什么!解析:选A。

高中语文《六一居士传》教案备课资料

高中语文《六一居士传》教案备课资料

高中语文《六一居士传》教案备 课资料《六一居士传》教案 3 一、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今江西吉安)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著 有《欧阳文忠集》。

一生写了五百余篇散文,成就斐然。

他的政论文充分发挥了儒家思想中注重国计民生的优秀 成分,为政治斗争服务,如《与高司谏书》、《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等。

他状物写景及客事的散文摇曳生 姿,从容委婉。

《释秘演诗集序》、《醉翁亭记》、《泷冈阡表》等是这方面的佳作欧阳修的赋也极具特色。

他的《秋 声赋》,采取散文句法,把秋夜写得生动可感,且变唐以来赋自“律体”为“散体”,在赋的发展上,有重要意义。

欧阳修又是个博通古今的大学者。

他与宋祈(998—1063)一起重编《唐书》,还自著《五代史》,后人称之《新唐书》 和《新五代史》。

欧阳修纠承韩愈“文从字顺”的传统,但避免了韩愈尚奇好异的作风,散文内容充实,纡徐流 畅;叙事简括确法,议论纡徐有致;章法曲折变化而又严密,语句轻快圆融而不滞涩。

这种平实的散文风格在当 时走了示范作用。

欧阳修的著述,今存《欧阳文忠公全集》、《欧阳文忠公集》,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欧阳修全集》。

二、写作背景: 欧阳修写这篇《六一居士传》时,已经六十四岁,自二十四岁应试及第,授西京留守推官,步入仕途,已整整四 十年。

他以其毕生精力献给了赵宋五朝。

现在,既老且病,春蚕丝尽,蜡泪将干,应该得到休息的机会了。

更何 况,四十年中,群小与新党中人交相煎迫,以至三度贬官,历尽宦海风涛;到了暮年,还经历了“濮议”之争的 惊涛骇浪:宋仁宗死,无子,欧阳修时在朝廷,与韩琦等议立英宗。

英宗是濮安懿王赵允让的亲生子。

濮王死后, 英宗按例追赠尊亲。

有人认为,英宗只能称生身之父允让为皇伯,不能称父。

欧阳修力辟其非。

御史弹劾欧阳修 “首开邪议”,欧阳修著《濮议》来反驳。

这场宫廷风波使欧阳修“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此时求去, 完全是出之于至性真情。

六一居士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六一居士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六一居士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六一居士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六一居士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旨在通过学生学习六一居士的生平事迹,了解六一居士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贡献,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内容六一居士的生平事迹及其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六一居士的生平事迹及其影响。

难点:分析六一居士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贡献。

四、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导读、研讨、课外拓展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步骤一:导入介绍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将学习的内容。

步骤二:六一居士的生平事迹1.给学生分组,让他们自行查阅资料,做一份六一居士的简介,并按顺序进行简单介绍。

2.学生听老师讲述六一居士的生平事迹,并简单分析其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贡献。

步骤三:六一居士的影响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和整理六一居士的影响。

2.学生们发言,展现对六一居士的感悟和认识。

步骤四:拓展延伸1.在课后给学生分组阅读相关书籍,让他们通过阅读深入思考六一居士的影响。

2.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型演讲或报告,展示对六一居士的理解和认识。

步骤五:课堂反馈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总结,针对课堂讲解的问题进行点评和指导,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感悟。

六、教学评估将本课的学习效果及时地进行评估,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及参与度进行评定,做出教学改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六一居士的生平事迹及其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能够感悟其崇高品质与为人民谋福利的精神。

同时,本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研讨、课外拓展等,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知识面,还培养了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评估发现,学生们理解、把握了六一居士的重要作用,在评估中也能够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有效的实现,是一节富有成效的历史课六一居士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六一居士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六一居士的生平事迹与其在佛教中的地位;2.提高学生对佛教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的佛教文化素养;3.鼓励学生学习六一居士的精神,倡导付出、公益与信仰。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中学语文 《六一居士传》学案-精选文档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中学语文 《六一居士传》学案-精选文档

班级:小组:姓名:六一居士传【学习目标】1、掌握常用“是”“置”“疾”“走”“胜”等常用实词和虚词“以”“之”的用法,理解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

2、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3、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课前预习】1、文学常识欧阳修(1007-1072),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

卒谥文忠。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生写了五百余篇散文,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

欧阳修的著述,今存《欧阳文忠公全集》、《欧阳文忠公集》。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初谪滁.(chú)山颍.(yǐng)水庄生所诮.(qiào)涿.(zhuō)鹿轩裳珪.(guī)组恻.(cè)然赐其骸.(hái)骨夙.(sù)愿佚.(yì)讫.(qì)无称焉3、课文疏通六一居士初谪(被贬谪)滁山(文言句式:被动句),自号醉翁。

既(又)老而(又)衰且(又)病,将退休(辞别官场)于颍水之上,则又更(改,换)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翻译:讲的是什么?)(文言句式:宾语前置)”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放置)酒一壶。

”(文言句式:定语后置)客曰:“是(这)为五一尔(罢了),奈何?”居士曰:“以(把)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这)岂(难道)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你)欲逃名者乎?而屡易(改变)其号。

此庄生所诮(讥讽)畏影而(却)走(跑)乎(到)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迅速)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

”居士曰:“吾固(本来)知名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可逃,然(然而)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姑且)以志(标明)吾之乐尔。

”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完,尽)道哉!方(正当)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即使)响九奏于洞庭之野(文言句式:状语后置),阅(观看)大战于涿鹿之原(文言句式:状语后置),未足喻(形容)其乐且适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一居士传》课堂实录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短文,想一想是我们曾经学过的哪一篇文章?
学生答:五柳先生传
师:请同学们朗读一下,重温旧知识。

思考:
1,在这篇短文中,作者借哪几种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生活态度?
学生答:书、酒、家贫
2,主人公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
学生答:“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3,作者以“五柳”为号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风貌?
学生答:以五柳为号,可见他家居环境的清静、淡雅、简朴,由环境可见他淡泊的志趣、不慕荣利的生活态度。

4、作者与五柳先生到底有什么关系要写文记传呢?
学生答:陶渊明实际是借五柳先生写自己,这种生活情趣,正是他弃官归隐、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的反映。

师:陶渊明借五柳先生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和生活态度,那么今天我们学习欧阳修的《六一居士传》,看一看欧阳修想借六一居士之口向我们说些什么呢?
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目标要求以及重点。

师:读书下注解了解作者。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欧阳修的文章吗?
学生答:《醉翁亭记》师:还记得吗?学生答:
师:很好,这篇文章通过对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愁怀的复杂感情。

写景和抒情相结合,文字简练而生动,句式错落有致。

那么,《六一居士传》是怎样抒情的,它的行文有何特点?
师:请同学们看课文,先听老师朗读一遍,注意朗读的节奏和字的读音。

师:同学们对照注解,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师:请学生集体朗读。

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节奏读音等。

师:同学们读的很好,但读懂了吗?我们检查一下:
思考:A 、永叔为什么要更号?课文为何要引用《庄子·渔父》中的典故?
B、“六一居士”中的“六一”何所指?
C、“六一”能给居士怎样的快乐?
D、文中居士得到“六一”之乐没有?为什么?
没有。

为什么?用文本中的句子来回答。

1、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什么意思呢?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原因是)世事给我的拖累太多了。

2、“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形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
翻译一下:官场事物从外面使我的身体感到劳累,忧患思虑从里面使我的内心感到疲惫,使我没有生病也已经显得憔悴,人没老却精神已衰竭,还有什么空闲花在这五种物品上呢?
对呀,世事给我的拖累让我未老先衰啊!那么,解决的办法是什么呢?弃官归隐。

对了,说了这么多,这才是真正的意图。

表明世事令他烦忧,希望脱身于世俗杂务,回归自然,寄情
于五物。

E、沉醉于“五物”的好处是什么?居士以官场为累,“五物”亦是外物,为何他不以为累?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是啊,官场事物不仅“劳”而且“忧”,沉醉于“五物”不仅“佚”而“无患”,你说哪个好,当然是沉醉于“五物”好了。

所以,把自身也容于这“五物”之中,就无所谓为物所累了。

F、居士提出了哪几条隐退的理由?
这在第几段有讲?最后一段。

大家一起来朗读一下:
好,我们看讲了几条理由呢?三条。

第一,而休,“少而仕”“老而休”年轻出仕为官,到老了退休,这是必然规律,没有什么可说的。

理由非常充分。

第二,无称。

什么意思呢?就是从出仕到现在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

这句话从表面上看是谦虚,骨子里是牢骚,是对“受侮于群小”的不满。

为什么这么说呢?他写这篇《六一居士传》时已经六十四岁,自二十四岁应试及第步入仕途已有整整四十年了。

他以其毕生精力献给了赵宋五朝。

四十年中,群小与新党中人交相煎迫,以至三度贬官,历尽宦海风涛;所以他这么说,更何况,四十年的风风雨雨让他“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此时求去,于情于理都说的过去。

第三,“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

就是贪恋超越的职位俸禄,这将会违背自己平素的志向,因此应当离职。

所以这三条理由是儒者功成身退、知足常乐思想的必然结果。

G、哪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归隐的决心?
虽无五物,其去宜矣。

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离职也是应当的。

表明作者归隐的决心。

小结:1,本文以“六一”命篇,中心意旨却并不在表现作者晚年徜徉琴棋书酒之间的至乐,而在于表明亟于辞官归老的心情
2,传记形式别具一格。

本文的题面虽然是传,但它却采用了赋体的主客问答形式,使得文章内容波澜起伏,活泼多姿,因此我们可以说它是一篇借议论以抒情的散文。

考考你:
小练习:根据自己的特点写一篇自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