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六一居士传课件

合集下载

《六一居士传》公开课PPT课件

《六一居士传》公开课PPT课件
心意坚决!
主客问答: 主客问答,抑客伸主。这种形式借
问答层层推进,使文情顿生波澜,变 呆板为活泼,化沉闷为轻松。形成所 谓“举重若轻”、“娓娓道来”的风 调。
小结
❖ 1、本文以“六一居士传为”题,行文中极 写“六一”带来的闲情雅致,中心意旨 却并不表在现作者晚年寄情外物的乐趣
, 而在于渴表望辞官归老的心情
宰相韩琦、副宰相欧阳修都认为应该 称父亲,而以司马光为首的儒家顽固 派大臣却认为应该按儒家的宗法制度 称伯父。御史弹劾欧阳修“首开邪 议”,欧阳修著《濮议》来反驳。这 场宫廷风波使欧阳修“形不病而已悴, 心未老而先衰”。写这篇文章后一年, 他才获准退休;又过了一年,病逝颍 州。
对于居士而言,什么为累?什么 为乐?
六一居士传
《六一居士传》 文章结构
❖第一段:更号“六一居士” ❖第二段:“六一”之乐 ❖第三段:“三宜”去
(离职,隐退)
问题探讨
❖ 1、作者为何自命名为“六一居士”? ❖ 2、“六一”能给居士怎样的快乐?
居士得到“六一”之乐没有?为什么? ❖ 3、对于居士而言,什么为累?什么
为乐?他要做怎样的选择?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 2、传记形式别具一格。本文主的客题问面答虽
然是传,但它却采用了赋体

形式,使得文章波澜起伏,活泼多姿。
❖ 1.下列句子中红色字体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
项是( ) 答案:D
❖ A.六一居士初谪滁山
谪:贬谪,降职远

❖ B.是岂不为六一乎

六一居士传PPT教学课件

六一居士传PPT教学课件
2、作者定名为六一居士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主要目的为“聊以志吾之乐尔”。
2020/12/10
11
3、“乐”之何如?
明确:(1)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专心 致志,能不受任何外物干扰。 (2)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 喻其乐且适也,真可以说其乐无穷。 (3)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形于内,使 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表 明世事令他烦忧,希脱身于世俗杂务,回归自然,寄情 五物。(退休的真正原因)
阳光中去的人。
2020/12/10
6
疾走:迅速奔跑。
固:本来。
聊以(之பைடு நூலகம்志吾之乐尔。
聊:副、姑且。以:用,介。志:通“记”,记述。 译:姑且用它记述我的乐趣罢了。
胜道:说得尽。
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方:当……时。
其:指自己。(状语后置)
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
虽:即使。 2020/12/10 阅:观看。(状语后置)
4、 沉醉于五物的好处是什么?
好处:“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 佚矣,幸无患。”说明官场事物不仅劳形,常有 不20测20/1之2/10 祸,十分令人担心。至于悠游陶醉于五物12, 不仅安逸舒适,还有安全感,不会带来任何祸患。
第三段: 已而:不久,过了些时候。 少而仕,老而休。 年轻时做官,年老时退休。 而:表顺承。
劳:使动,使……劳累。
形:身体。
于20外20/1,2/10于内:在外面,在里面。(状语后置) 8
病:生病。 而:却。 尚:尚且,还。
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 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 几偿其夙愿焉。
虽然:复合虚词,虽然这样。偕:一同、一起。

六一居士传课件唐宋散文

六一居士传课件唐宋散文

《六一居士传》是欧阳修散文代表作之一,其 文学地位举足轻重。
该文在散文创作方面具有典范意义,其文风平 易自然、委婉曲折,语言节奏富于变化,行文 流畅,条理清晰,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该文在唐宋散文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散文 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02
原文欣赏
文字注解
注音版
niǔ yī jū shì zhuàn pú táo sòng sān wén
特点
宋代散文则更加注重思想的深刻和表达的精确,同时也 更加世俗化。
对后世的散文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明代小品 文和清代桐城派散文。
唐代散文以古文为主,骈文为辅,注重文字的简练和表 达的生动。
影响
对现代文学也有很大的影响,如现代散文的写作技巧和 表现手法上都可以看到唐宋散文的影子。
05
相关作品推荐
文字版
六一居士传匍匐唐宋三文
段落大意
第一段
简单介绍了六一居士的基本情况。
第二段
详细描述了六一居士的日常生活和 性格特点。
第三段
叙述了六一居士的文学造诣和成就 。
第四段
描写了六一居士的著作和影响。
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
通过对六一居士的描写,展现了唐宋散文的风格和特点,表达了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
主题分析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精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的名篇 深入浅出,精当点拨
代表了唐宋散文的精髓
《唐宋词选》
唐宋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 颗璀璨明珠
本书精选了近百首脍炙人口的 唐宋词
这些词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独 特感悟
《宋词鉴赏辞典》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 学的宝贵遗产
通过鉴赏这些作品 ,可以领略到宋词 的独特魅力

六一居士传课件ppt

六一居士传课件ppt

欧阳修得文学创作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 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 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 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 古录》。著有《欧阳文忠集》。
写作背景
熙宁三年(1070),64岁得欧阳修由知青州改 知蔡州,这时,那个充满朝气、奋力拼搏得欧阳修 早已不存在了,几度贬官,历尽坎坷,她得意志已 十分消沉,于就是自号“六一居士”,并写了《六一 居士传》来表达急于归隐退出官场得愿望与无 可奈何得苦闷,可以说,《六一居士传》正就是作 者晚年官场经历与心路历程得真实反映。
字音
❖滁(chú)山 ❖颍(yǐng)水 ❖诮(qiào) ❖珪(guī)
❖恻(cè)然 ❖骸(hái)骨 ❖疆(qiáng)
通假字
❖ 聊以志吾之乐尔(通“耳”,罢了) ❖ 吾尝用于时矣,而讫(通“迄”,到)无称焉 ❖ 乃以难疆(通“强”,强壮,支撑)之筋骸贪过分之
荣禄 ❖ 累于此者既佚(通“逸”,安逸)矣
古今异义
❖ 聊以志吾之乐尔
❖ 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
古义:表达。
古义:演奏。
今义:志向;志气;记。
今义:回声;响亮。
❖ 就是为五一尔,奈何
古义:五个一。
今义:五一劳动节得简称。
❖ 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 ❖ 居士曰:不然
三年矣
古义:不就是这样。
古义:即使这样。
今义:用在对话开头,表
今义:虽然如此。
示否定对方得话。
研讨分析
1、作者说明“六一”自号时运用了什么形式? 有何作用?“六一”包括哪些?
参考答案:采用主客问答得形式引出文章得 主要内容。客人得问语正就是读者想知道得,吸 引读者读下去。居士得回答体现了居士高雅得 生活情趣,所谓“六一”,即一万卷藏书、一千卷 金石遗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再加上一 老翁——作者自己,凑足了“六个一”。这从正 面反映了作者高雅得艺术情趣,又从侧面反映出 她对功名利禄得淡泊。

《六一居士传》 ppt课件

《六一居士传》 ppt课件
乃:却、居然、竟然。 以:凭、用。 过分:(古)过多 的;(今)说话做事超过一定程度或限度。
译:居然用难以支撑的身体,去贪恋超越的职位俸禄。
19
6.作者提出了哪几条隐退的理由?表现了作者怎 样的人生态度?哪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归隐的决 心?
【提示】
(1)作者提出了三条隐退的理由: ①“老而休”,是必然规律; ②“讫无称”,表面上谦虚,骨子里是牢骚,是对“受侮 于群小”的不满; ③“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 ”,是儒者 功成身退、知足常乐思想的必然结果。
7
欧阳修:
青年
初贬夷陵
中年
又贬滁州
晚年
改知蔡州
益慎职, 无饮酒
醉翁之意不在酒, 六一居士 在乎山水之间也。
充满朝气, 奋力拼搏
安于职守 与民同乐
? 急流勇
退、修 身养性
8
请给下列红色词注音,并解释其涵义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 (zhé)贬谪
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yǐng)颍水,淮河支流
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 (qiào)责备,讥讽
胜道:说得尽。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方:当……时。 其:指自己。(状语后置) 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 大战于涿鹿之原 虽:即使。 阅:观看。(状语后置)
12
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 众也。极:动词,尽情享受。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者……也(判断句式) 译:然而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原因是世事 给我的拖累太多了。
②“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 且适也”——真可以说专心致志,其乐无穷。 (2)“世事之累”表现在“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
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

语文选修第6课《六一居士传》优质课件

语文选修第6课《六一居士传》优质课件

2、语言既平易晓畅又形象深刻。如作者写
他陶醉于五种物品之时说:“太山在前而不见,疾 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秦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 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这个既喻为自然界 的各种声响,又喻为社会官场的嘈杂事务,真是奇 妙之喻!作者能对之置之不顾,深刻地说明了他对 五种物品的乐而不倦和专心致志。
作品解读 熙宁三年(1070),64岁的欧阳修由知青州 改知蔡州,这时,那个充满朝气、奋力拼搏的 欧阳修早已不存在了,几度贬官,历尽坎坷, 他的意志已十分消沉,于是自号“六一居士”, 并写了《六一先生传》来表达急于归隐退出官 场的愿望和无可奈何的苦闷,可以说,《六一 先生传》正是作者晚年官场经历和心路历程的 真实反映。文章有其豁达开朗、淡泊明志的一 面,也有其明哲保身、远身以避祸的一面。明 显的表现出了孟子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 其身”的观点。
写作背景
欧阳修写这篇《六一居士传》时,已经六十四岁,自二 十四岁应试及第,授西京留守推官,步入仕途,已整整 四十年。他以其毕生精力献给了赵宋五朝。现在,既老 且病,春蚕丝尽,蜡泪将干,应该得到休息的机会了。 更何况,四十年中,群小与新党中人交相煎迫,以至三 度贬官,历尽宦海风涛;到了暮年,御史弹劾欧阳修 “首开邪议”,欧阳修著文反驳。这场宫廷风波使欧阳 修“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此时求去,完全 是出之于至性真情。写这篇文章后一年,他才获准致仕; 又过了一年,病逝颍州。他仅得一年的琴棋书酒之乐便 溘然长逝。以后事证今言,再读这篇《六一居士传》, 谁能不为这位老人的晚年遭际愀然动容?这便是文中真 挚之情具有感发力量的明证。
结构图示
更名原因: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六一居士传
六一之乐:五问五答
感慨无限
退隐理由:三宜归去

全版六一居士传.ppt

全版六一居士传.ppt

6、此吾之所以志也
(……也,表判断)
最新.课件
14
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 家藏了书一万卷,集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 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 “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 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这难道不是‘六一’ 了吗?”客人笑着说:“您大概是以为想逃避名声的人吧, 因为屡次改换名号。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却 跑到阳光中去的人;我将会看见您像那个人一样,迅速奔 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名声却不能逃脱。”居士说: “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但也知道没有必要逃脱; 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表明我的乐趣罢了。”
19
过后,居士叹息说:“读书人从年轻时开始做 官,到年老时退休,往往是有等不到七十岁就退休 的人。我素来羡慕他们,这是我应当离职的第一理 由。我曾经被当朝任用,但至今没有值得称道的政 绩,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二理由。强壮时尚且如此, 现在既老又多病,凭者难以支撑的身体,去贪恋超 越的职位俸禄,这将会违背自己平素的志愿,自食 其言,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三理由。我有这三点应当 离职的理由,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离职也是应当 的,还要再说什么呢!”
的由来说到自己的乐趣,又说到自己渴
望退休的心情及对现实生活的厌倦。由
于文章采用了汉赋的主客问答方式,所
以很便于逐层推进地阐述这种思想和情
趣,而且也使行文跌宕起伏、情感真切。
最新.课件
23
2、语言既平易晓畅又形象深刻。 如作者写他陶醉于五种物品之时说: “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 虽响九秦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 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这个既喻为 自然界的各种声响,又喻为社会官场的 嘈杂事务,真是奇妙之喻!作者能对之 置之不顾,深刻地说明了他对五种物品 的乐而不倦和专心致志。

《六一居士传》上课课件(第一课时)

《六一居士传》上课课件(第一课时)

2、下列加线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3分) A、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喻:比喻 B、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 乞:请求 C、吾之乐可胜道哉 胜:尽 D、方其得意于五物也 方其:正当自己 3、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古今义相同的二项是 ( B )( D )(3分) A、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B、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C、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 D、一日天子恻然哀之
8、下列各项都能表现出作者的“乐”的一项 A ) 是( (1)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2)太山(泰山)在 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 (3)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 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4)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5)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 A、(2)(3) B、(1)(3) C、(2)(4) D、(4)(5)
客复笑曰:“子 知轩裳圭组之累 其形,而不知五 物之累其心乎? 居士曰:“不然。 累于彼者已劳矣, 又多忧;累于此 者既佚矣,幸无 患。吾其何择 哉?”于是与客 俱起,握手大笑 曰:“置之,区 区不足较也。”
客人又笑着说:“您知 道官场事务使自己的身 体劳累,却不知道这五 种物品也会使心力劳累 吗?”居士说:“不是 这样。我被官场拖累, 已经劳苦了,又有很多 忧愁;被这些我品所吸 引,既很安逸,又庆幸 没有祸患。我选择哪方 面呢?”于是和客人一 同站起来,握着手大笑 说:“停止辩论吧,区 区小事是不值得比较
4、与“此吾之所以志也”句式完全一致 的是( C )(3分) A、六一,何谓也? B、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 C、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D、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相同的一组是( B ) A、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B、已而叹曰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C、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其 孰能讥之乎? D、此吾之所以志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 音
滁(chú)山 颍(yǐng)水 诮(qiào) 珪(guī) 恻(câ)然 骸(hái)骨 疆(qiáng)
通假字

聊以志吾之乐尔(“耳”,罢了)
吾尝用于时矣,而讫(通“迄”,到)无称焉

乃以难疆(通“强”,强壮,支撑)之筋骸贪
过分之荣禄

累于此者既佚(通“逸”,安逸)矣
欧阳修的文学创作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 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 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 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 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 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著有《欧阳文忠集》。
写作背景
熙宁三年(1070),64岁的欧阳修由知青 州改知蔡州,这时,那个充满朝气、奋力拼搏 的欧阳修早已不存在了,几度贬官,历尽坎坷, 他的意志已十分消沉,于是自号“六一居士”, 并写了《六一居士传》来表达急于归隐退出官 场的愿望和无可奈何的苦闷,可以说,《六一 居士传》正是作者晚年官场经历和心路历程的 真实反映。
一词多义

幸:

患:
①幸无患(幸好) ②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 (希望) ③高雅得幸于胡亥(宠爱) ④始皇帝幸梁山宫(指皇帝到 某地去) ⑤恐同类之内,皆生幸心(侥 幸)
①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 (动词,担忧)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名词, 灾祸)
③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名词,顾虑)
固: ①吾固知名之不可逃(副词, 本来) ②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形 容词,坚固) ③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名词, 险固的地势) ④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 本(动词,巩固)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形容 词,顽固)
4.课文为什么要引用《庄子· 渔父》里面的 典故? 参考答案:愚人欲自逃其影的典故是为了 说明“名”是无法逃避的,也是为了引出作者 的态度——深知名不可逃,也并不想逃,取名 “六一”并不是矫情,而仅仅是“聊以志吾之 乐尔”。
5.作者提出了哪几条隐退的理由? 参考答案:提出了三条隐退的理由:① “老而休”,是必然规律;②“讫无称”,表 面上谦虚,骨子里是牢骚,是对“受侮于群小”
2.作者“乐”在何处?
参考答案:乐在两个方面:①“太山在前
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专心致极,则 不受任何外物干扰。②“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 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专心致志,则其乐无穷。
3.“世事之累”表现在哪里? 参考答案:表现在“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 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 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世事令作者 烦忧,他希望脱身于世俗杂务,回归自然。
的不满;③“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
自食其言”,是儒者功成身退、知足常乐思想
的必然结果。
文章特色
传记形式别具一格。它没有具体叙述自己
一生的主要经历,而是由自己晚年更名六一居 士的由来说到自己的乐趣,又说到自己渴望退 休的心情及对现实生活的厌倦。文章采用了汉 赋的主客问答方式,很宜于逐层推进地阐述这 种思想和情趣,而且也使行文跌宕起伏、情感 真切。
2.苏轼认为欧阳修是“有道之人”,有人则认为
他需要借助“五物”来让自己快乐,所以还是为物所
累。你认为呢?
参考答案:“今居士自谓六一,是其身均与五物 为一也,不知其有物邪?物有之也?居士与物均为不 能有,其孰能置得丧于其间?”由此可见,欧阳修的 乐,是“六一”,把自身也溶于这“五物”之中,无 所谓为物所累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选修2
语文
唐宋散文选读
全 国 优 秀 出 版 社 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
广东教育出版社
第二单元
六一居士传
欧阳修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 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今 江西吉安)人,自称庐陵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天 圣进士。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 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 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 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 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 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疾: ①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副 词,快速地) ②疾雷破柱而不惊(形容词, 迅猛的) ③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形 容词,大) 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 为之辞(通“嫉”,痛恨) ⑤吾疾作,愿留宿门下(名词, 疾病) ⑥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动词, 表现出痛苦的样子)

词类活用

子知轩裳珪组之累(使动,使„„劳累)其
倒装句
①六一,何谓也(宾语前置) ②复何道哉(宾语前置) ③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状语后置) ④方其得意于五物也(状语后置)
⑤阅大战于涿鹿之原(状语后置)
⑥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状语 后置) ⑦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定语后置)
整体感知
第一段,作者简要交代了谪滁时自号醉翁,现在 来知蔡州,又更号六一居士。这反映了他的官场经历 和心路历程。 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由主客对话组成。 第三段,在主客对话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总结 了自己想退隐的三条理由,即“三宜”。 这篇文章反映了欧阳修晚年的厌倦官场生活,想 归隐的思想,有其豁达开朗、淡泊明志的一面,也有 其明哲保身、远身以避祸的一面。文章也表达了作者 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观点。
语言平易晓畅又形象深刻。如作者写他
陶醉于五种物品之时说:“太山在前而不见,
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
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这些比
喻为自然界的各种声响,又喻为社会官场的嘈 杂事物,作者能对之置之而不顾,而深深地沉 浸于“五个一”,乐而不倦、专心致志。
思考探究
1.本文的主旨“三宜去”为什么要放在文章结尾 处才点出? 参考答案:全文的主旨常常以精辟的议论,或以 警策的语言,安排在文章结尾处,使人留下深刻的印 象。本文以“六一”命题,主旨表现了作者“三宜去” 的理想。前面写的种种乐趣,也只有在辞官归隐之后 才能实现。这样把“三宜去”这一主旨安排在结尾处, 才能感动人心,引起同情,求得宋神宗“恻然哀之”, 以达到自己归去的目的。
者三年矣
古义:即使这样。
古义:不是这样。 今义:用在对话开头,表 示否定对方的话。
今义:虽然如此。

赐其骸骨
古义:告老退休。
今义:人的骨头(多指尸
骨)。
特殊句式
省略句
①于是与客俱起(“与”前省略“余”)
②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谪”后省略介词“于” )
判断句
①而名不得逃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②此吾之所以志也(“也”表判断) ③是为五一尔(动词“为”表判断) ④不然(否定词“不”表判断)


尚何暇(形作动,从„„中获得悠闲)于五
物哉

一日(名作状,一旦)天子恻然哀(形作动, 同情)之
古今异义

聊以志吾之乐尔

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
古义:表达。
古义:演奏。
今义:志向;志气;记。

今义:回声;响亮。
是为五一尔,奈何
古义:五个一。
今义:五一劳动节的简称。

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

居士曰:不然
研讨分析
1.作者说明“六一”自号时运用了什么形 式?有何作用?“六一”包括哪些? 参考答案: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引出文章 的主要内容。客人的问语正是读者想知道的, 吸引读者读下去。居士的回答体现了居士高雅 的生活情趣,所谓“六一”,即一万卷藏书、 一千卷金石遗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 再加上一老翁——作者自己,凑足了“六个 一”。这从正面反映了作者高雅的艺术情趣, 又从侧面反映出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