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习题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分析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族主义
推翻清政府
核心
创立民国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
解决土地问题
辛 背景3、资产阶级革命派: 亥 (1)宣传革命思想:邹容《革命军》、 革 《民报》 命 (2)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中国同 的 盟会。 背 (3)发动起义:黄花岗起义
景
:
背景4、清政府:试图改革,实行 “新政”和立宪。(P13最后一段。成功了吗?为 什么?) 但都未触及腐朽的制度本身。
国 辛 背景1、列强:在政治上控制清政府,
局亥 势革
经济上加紧对中国的掠夺。
)命
的
背 景
背景2、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
( 的和知识分子的成长(新的社会力量
20
世 的成长)
纪
初
的
中
辛 背景3、资产阶级革命派: 亥 (1)宣传革命思想:邹容《革命军》、 革 《民报》 命 (2)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中国同 的 盟会。 背 (3)发动起义:黄花岗起义
=局限性: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 成;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多数 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根本的改变。
最终结果:失败
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
1)原因:
主观: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和镇压 根本: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教训或启示:
萍浏醴 起义
黄花岗起 义
浙皖 起义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1、武昌起义导火索、辛亥革命的标志分别是:
2、武昌起义经过及其影响
(1)时间:1911.10.10 (2)结果:攻克武昌,武汉三镇光复,成
2017九全·练习精编答案(杨柳)

九全《历史(lìshǐ)与社会·思想品德》练习(liànxí)精编参考答案(《历史(lìshǐ)与社会》九上)第一(dìyī)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shìjiè)与中国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框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第二框第一次世界大战■本框中考知识梳理一、1.A奥匈帝国、B德国、C意大利。
D法国、E英国、F俄国。
2.欧洲。
二、1.①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②重新瓜分殖民地;③军国主义;④萨拉热窝。
2.1914、1918。
3.同盟国、协约国。
4.是非正义的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
5.坦克、大炮、飞艇、飞机、毒气弹等。
6.欧洲、西线、东线、南线。
7.①1914,马恩河,B,英法。
②1916,凡尔登,D,绞肉机。
8.同盟国集团。
■练习精编1.D,2.C,3.B,4.D,5.D,6.C,7.B,8.A。
9.(1)图一反映的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也是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
(2分)(2)是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
(2分)(3)德国工业产量排在第二位,超过了英国(英国为第三位),(1分)但是德国的殖民地面积却排在第四位,远远少于英国(英国为第一位),德国特别渴望重新瓜分世界。
(1分)由此可见,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分)(4)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一场人类的浩劫。
(2分,只要写出结论即可)第三框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本框中考知识梳理一、1.如何建立世界新秩序。
2.1919,凡尔赛宫。
3.战胜国。
美、英、法、意、日。
美、法、英。
4.世界规模。
5.是一次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6.德国,中国山东。
7.凡尔赛和约。
8.日本。
二、1.凡尔赛和约。
2.①欧洲、西亚、非洲;②欧洲;③波兰;④经济。
长久的和平。
■练习精编1.B,2.B,变式:D,3.C,4.D,5.D,变式:D,6.C,7.A,8.D。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第三框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2019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同步测试题:第一单元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第三框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1.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将临时政府从南京迁往( )A.北京B.武汉C.上海D.天津2.如下图是绘于1912年的一幅漫画。
漫画中的袁世凯正骑在木马上来回摇动,脸上流露出一幅得意的表情。
木马看起来是在运动、前进,事实上却是动而未进、原地踏步。
他装模作样的目的在于( )A.骗取清政府的信任B.骗取帝国主义的支持C.蒙蔽人民群众D.蒙蔽革命党人3.1914年,欧洲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趁机提出“二十一条”,企图侵占山东等地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A.日本B.美国C.俄国D.奥匈帝国4.以下有关“二十一条”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中国权益的损害严重且涉及范围深广B.它表现出日本对中国强烈的侵略野心C.欧美列强支持日本与中国签订“二十一条”D.袁世凯接受了“二十一条”5.下列不属于下图所反映事件的历史背景的是( )A.民主共和思想得到传播B.清朝覆亡C.列强掠夺中国D.中国处在北洋军阀的控制下6.帝国主义先支持清政府,后又支持袁世凯破坏中国革命,其根本出发点是A.维护中国统一B.巩固在华利益C.与袁世凯的好朋友 D.社会制度不同7.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A.资产阶级共和国B.君主立宪制国家C.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D.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8.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四分五裂。
占据浙江的是( )A.直系军阀B.奉系军阀C.桂系军阀D.皖系军阀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二民国建设造端,百凡待治,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言材料三既忘共和,即称民贼。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过 程
影 响
客观上看具有进步性,促进中国近代化
要求清政府采取措施 保护民族经济,提出“收 回利权”“振兴实业”。 掀起筹建铁路公司、集股 自修铁路的热潮,大力发 展民族工业。促进民族资 产阶级的成长。
学习和接受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 以上海和日本东京为中心,出版大量报刊, 积极宣传革命与共和国思想。
1900 ~1901
德奥美法 英意日俄
《辛丑条约》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认同观点1,虽然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 上带来了近代技术和创业精神,培养了中国 本土人才,但是总体上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经 济发展危害就巨大的。
内容: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奖励实业 结果: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失败 目的:为了遏止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维护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 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06年,清政府下诏“预备仿行立宪” 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立宪派) 1911年,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 本质的落后性:预备立宪是个骗局,使得立宪派分化,统治 集团分裂,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二十一条》主要内容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与 或租借他国。 ②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往来、经营工 商业及开矿等项特权。 ③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 ④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
“二十一条”损害了哪些国家的利益? “二十一条”对中国权益的损害严重且涉及范围 深广,被称为“亡国条约”.
3、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都是革命的凶 恶敌人。
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民族主义——推翻清政府,解除民族压迫(前提)
积极意义: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统治,客观上打击帝国主义 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局势二:民族工业发展,实业救国。
我中国欲独立, 不可不革命; 我中国欲与世 界列强并雄, 不可不革命; 我中国欲长存 于二十世纪新 世界上,不可 不革命。
局势三:革命知识分子积极宣传“革命” 思想。
出生于广东
民主革命 先行者
孙中山 (孙文)
“三民主义”
孙中山故居 (广东中山市翠亨村)
弃医从政
年轻时的孙中山 (17岁)
第二课 中国的时局 与 辛亥革命
世界格局 世界被瓜分完毕, 殖民体系建立。
中国格局 ?
一、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政治:列强 控制清政府。
经济:列强 加紧掠夺。
局势一:列强不仅在政治上控制清政府, 经济上也加紧对中国的掠夺。
张謇 [jiǎn] 清末状元, 中国近代实业家、 政治家、教育家, 主张“实业救国”。 中国棉纺织领域早 期的开拓者。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右图为一张民国时期的毕业证书,你知道它 成立时间: 1912年1月1日 是公元哪一年颁发的吗? 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
南 京 临时政府地点: A.1914年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法律: B.1915 年 C.1916 年 性质: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政府 D.1917年
上海南京路上的五色旗迎风招展, 欢庆民国成立
1915年接 受帝制, 改号中华 帝国
1916年元 旦,登基, 定1916年 为洪宪元 年
全国群起 而功之, 发动护国 运动
欧美列强 不满
1916年6月 “在位”83 天的袁世凯抑郁而亡, 复辟帝制失败。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说明了什么?
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必将遭到历史惩罚。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二 辛亥革命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二辛亥革命1.了解历史事件需要知道事件的各个要素。
据下图判断,它记录的历史事件是( ) 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人物:孙中山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A.兴中会成立B.中国同盟会成立C.湖北军政府成立D.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解析: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
故答案为B项。
答案:B2.下图是1907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坛、提勺、漏斗、壶)。
其政治寓意是( )A.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近代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C.民族工业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压制D.近代中国呈现国富民穷的格局解析:漫画常带有讽刺意义,解题时注意时间“1907年”和限制词“政治寓意”,C、D 两项不符合“政治寓意”,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漫画嘲讽的是“政府”和“官”在“外国”侵略中国过程中的作用,结合《辛丑条约》的内容可判断出答案。
答案:A3.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的观念是( )A.“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B.“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C.“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D.“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解析:此题考查对中国专制与民主发展不同历史阶段的理解。
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史实说明与民权思想相反的是君主专制,而选项中符合君主专制要求的是A项。
答案:A4.“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统治腐朽B.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C.辛亥革命的影响D.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解析:“民主主义成了正统”等字眼体现的是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即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辛亥革命,故选C。
答案:C5.1912年2月12日,清帝颁布逊位诏书,宣布退位,有人因此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1.2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共43张)

• 辛亥革命
•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刚刚迈入20世 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 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 •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 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 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 • 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 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 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
• 创立民国,推翻君主专制 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 • 这叫: 。 • 民权主义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族主义 • 创立民国 民权主义 • 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
• 同盟会成立后,一方面宣 传革命的理论和主张,一 方面频频发动武装起义
• 1911年4月,黄兴领导了 起义 • 黄花岗起义
•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 动了 起义
• • • • • • • • • • • •
兴中会成立时间: 1894年 同盟会成立时间 1905年 辛亥革命时间: 1911年 中华民国成立时间: 1912年 孙中山于 年 月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1年12月底 袁世凯于 年 月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3月
•
是刚刚迈入20世纪中国 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每日格言
• 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 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 • • • •
• • • • • • •
复习: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间: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 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惨烈的一次战役: 凡尔登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造成前所未有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辛亥革命的时间: 年 • 1911年 •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时 间: 年 • 1912 • 临时大总统是 。 • 孙中山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01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高潮 1912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发展 1911 全国响应
开端 (爆发) 1911 武昌起义
结束 1912 清朝覆亡; 袁世凯就任 临时大总统
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的首役
• 背景 • 经过 • 影响
背景
1、起因 2、口号 3、组织
“路存与存,路亡与亡” 同志军
4、斗争形式 武装斗争
结局: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1)袁世凯个人的权术和阴谋
1、背景:
(2)资产阶级的妥协软弱
2、结果:
辛革之败:革命成果 被 反动的北洋军阀窃 1912年2月,清帝退位,清朝覆亡 取,中国半殖半封的 社会性质没变。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
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统治开 始。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
光复会领导人及在 日本的部分会员 (1904年)
蔡元培
1904年,一些留日学生在上海组织革命团体光复 会,蔡元培任会长。
讨论:为什么孙中山被称为中国民主革 命的先行者?
1、他成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 革命政党——同盟会。 2、他提出了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 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 3、他组织和策划了多次武装起义。
5、影响
是武昌起义的导火线
1911年10月10日
(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
湖北 武昌
全国十四个省宣布脱离清 政府独立。清政府统治迅 速崩溃
1、时间 2、地点
1911.10.10 湖北武昌
3、革命团体与主力 4、结果 起义部队全部占领武昌,三日内,武汉三镇
光复。起义军占领武昌后,成立湖北军政府。
5、影响 武昌起义后仅一个月,全国十几个省宣
宣传革命
知识分子作为一种 新的社会力量也成 长起来。 以上海和日本东京 为中心,革命知识 分子出版大量报刊, 积极宣传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习题
一、选择题
1、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是( )
A.市民B.学生C.新军D.工人
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所在地是( )
A.南京B.上海C.武汉D.北京
3、辛亥革命的性质是( )
A.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反帝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改革
4、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地点是( )
A.广州B.上海C.北京D.东京(日本)
5、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保国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6、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共同纲领》
二、非选择题
7、观察右图,请回答:
①此法是由谁制定和颁布的?
②此法的性质是什么?
8、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二年半,今年猪吃羊,明年种田不纳粮。
——武昌起义前流行的歌谣请回答:
①这首歌谣说明了什么?
②武昌起义前革命党人有哪些准备活动?
③武昌起义的时间?
参考答案:
1-6 C A B D C A
7、①南京政府成立后,由孙中山颁布,参议院制定的。
②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8、①说明革命风暴即将到来。
②革命党人在武昌成立起义总部;在汉口制造炸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