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和大脑的结构
神经病学--大脑、小脑、脊髓的结构和功能--ppt课件精选全文

神经病学研究对象(一) —神经系统
垂体瘤(巨大腺瘤伴出血)
颅内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亚急性期硬膜下出血
黑色素瘤
肝豆状核变性
脑囊虫病
多发性硬化
急性脑梗死
丘脑急性出血
后颅凹肿瘤向下推移小脑扁桃体,使之疝入到枕大孔下方。
小脑扁桃体疝
正常
神经病学研究对象(二) —肌肉系统
1、神经-肌肉接头疾病(重症肌无力) 2、肌肉疾病(多发性肌炎等)
后颅凹肿瘤向下推移小脑扁桃体,使之疝入到枕大孔下方。
脊 髓
1、位于脊柱椎管内; 2、发出31各节段,发出31对脊神经(周围神经),包括8个颈节、12个胸节、5个腰节、5个骶节及1个尾节; 3、有灰质(神经核团)和白质(传导纤维); 4、颈膨大(C5-T2)和腰膨大(L1-S2)。
脊髓节段 (spinal segment)每对脊神经前、后根的根丝附着的范围为一个脊髓节段。
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核磁共振成像颅内结构
大脑
额叶
顶叶
枕叶
枕叶
顶枕沟
额叶
顶叶
颞t课件
枕叶
顶枕沟
额叶
顶叶
颞叶
中央沟
枕前切迹
*
ppt课件
枕叶
顶枕沟
额 叶
顶叶
颞叶
中央沟
枕前切迹
*
ppt课件
枕叶
顶枕沟
额 叶
顶叶
颞叶
中央沟
枕前切迹
胼胝体
*
ppt课件
躯体运动中枢
躯体感觉中枢
颞上回后部(优势半球):感觉性失语(Wernicke区) 颞上回中部及颞横回:听觉中枢 颞中回后部:命名性失语 钩回和海马回前部:嗅觉中枢 癫痫 精神症状及记忆障碍 象限盲
分隔大脑和小脑的结构

分隔大脑和小脑的结构分隔大脑和小脑的结构:【题目】:分隔大脑和小脑的结构是()。
A.大脑镰B.小脑幕C.海绵窦D.筛窦E.上矢状窦【答案解析】:B.小脑幕【题目】:将大脑和小脑分隔开的结构是()。
A.大脑镰B.小脑幕C.海绵窦D.筛窦E.上矢状窦【答案解析】:B.小脑幕扩展资料:小脑幕:大脑与小脑之间的硬脑膜隔。
形似帐幕,在颞骨岩部和横窦之间、呈水平位的硬脑膜皱襞,将大脑的枕叶和小脑半球分隔开。
小脑幕由左右两部合成,两部分别向内上于正中线相遇,并与大脑镰相连。
幕的前缘游离,呈切迹状,称为幕切迹。
幕切迹的侧缘向前附着于鞍背,形成环形口,套于中脑周围。
幕的后外缘分为二叶,于横沟同硬脑膜外层围成横窦。
横窦起于枕内隆凸,向外再转向前,到颞骨岩部上棱的外端转向下,移行于乙状沟处的乙状窦。
乙状窦呈乙状弯曲,其末端在颈静脉孔处移行于颈静脉上球。
小脑幕前缘在颞骨岩部的岩上沟处,形成岩上窦,此窦前通海绵窦,后连乙状窦。
大脑和小脑的区别:大脑和小脑的区别,主要是功能不同、位置不同以及形态不同。
两者都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器官组织,日常应注意科学用脑,适当进行休息,劳逸结合。
1、功能不同:大脑主要维持生命活动,如心跳、睡眠以及呼吸等功能,小脑则是大脑的一部分,主要是维持机体的平衡,用来调节肌张力以及协调和纠正运动,还可以将运动时传来的信息反馈至大脑;2、位置不同:大脑位于头颅上部分的颅腔中,四周被颅骨保护,而小脑位于头后部,可以接收来自大脑的信号,支配各种运动;3、形态不同:大脑是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从外表看大脑有类似核桃一样的脑沟,表面凹凸不平。
而小脑上面比较平坦,中间有凹陷,表面覆盖着小脑皮质,由分子层、细胞层以及颗粒层组成。
建议日常定期进行锻炼,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脑部供血充足。
此外,大脑也需要适当休息,充足的睡眠可以缓解大脑疲劳。
脑部结构大全:概述:脑部就是大脑和间脑。
在医学和解剖学中,大脑这个词经常用来指端脑。
脑部详细解剖图解

第四脑室: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
室底即菱形窝。室盖呈帐篷状凸向小脑,
其后部有一正中孔和一对外侧孔通蛛网膜 下隙(如图13、14所示)。
(三)间脑
2.脑干的内部结构:包括灰质、白质和网 状结构。
⑴灰质:分散成团块状和不连续的柱状, 主要集中于脑干背侧,可分为两部分。
1)脑神经核:脑干内有第Ⅲ~Ⅻ对脑神经 核,核团神经元的胞突在脑干表面构成脑
神经根,因此脑神经根所连的脑部内都存
在相应的脑神经核。概略而言,中脑存在 Ⅲ、Ⅳ对脑神经核,脑桥Ⅴ、Ⅵ、Ⅶ、Ⅷ ,延髓Ⅸ、Ⅹ、Ⅺ、Ⅻ、对脑神经核。其 中第Ⅴ对脑神经的感觉核是一对较长的灰 质柱,贯穿整个脑干(如图8所示)。
2)传导浅感觉的脊髓丘脑束,沿脑干腹外 侧部上升,行于内侧丘系的外侧。
3)锥体束:传导随意运动冲动的锥体束, 下行经过脑干腹侧,一部分纤维至各脑神
经躯体运动核,另一部分纤维集中于延髓
锥体,继续下行时大部分纤维走向对侧,
形成锥体交叉,下行入脊髓遂成皮质脊髓
侧束,不交叉的纤维将入脊髓称皮质脊髓 前束。
人类大脑的高度发展将间脑大部掩盖,间脑主要部分为背侧丘 脑(丘脑)和下丘脑。正中的矢状裂隙即第三脑室,该室前方
有一对室间孔通大脑半球内腔(侧脑室),向后经中脑水管通 第四脑室。
1.背侧丘脑:占据间脑背侧份,为一对卵圆灰质块,内部被"Y "形纤维板分隔为前、内侧、外侧三组核群。外侧核群的腹面后 部,称腹后核,是躯体深、浅感觉传导通路的中继核,内侧核
2)传导通路的中继核:主要有中脑上部的 红核、大脑脚深处的黑质和延髓背侧的薄 束核与楔束核。
小脑和大脑的结构

固 2、机体 动物健康;大脑皮层清醒;无其它刺激干扰
2020/8/16
50
2020/8/16
大脑皮质 的6层结构
(1) 银染法示神经 元的形态
(2) 尼氏染色示6层 结构
(3) 髓鞘染色示神 经纤维的分布
51
边缘叶:隔区(胼胝体下回、终板旁回)、扣带回、
海马旁回、钩、海马、齿状回等。 边缘系统:由边缘叶与其附近的皮质及皮质下
结构组成。
边缘系统是内脏 活动的高级中 枢,其功能与 个体保存、 种族繁衍、 情绪反应等有关。
2020/8/16
52
边缘系统
1)概念: 边缘叶是指扣带回、海马旁回、钩和海马结构
等共同形成的穹窿形脑回。由边缘叶与其附近的 皮质及皮质下结构组成边缘系统。
2)机能 嗅觉和内脏活动有密切关系, 参与情绪性活动。 海马还与近期记忆等高级神经活动有关。
(蛛网膜下腔)
2020/8/16
32
2. 基底核
(1)尾状核 (2)豆状核 (3)杏仁核 (4)屏状核
壳 苍白球
纹状体:指尾状核和豆状核
新纹状体:指尾状核和壳
旧纹状体:指苍白球
2020/8/16
33
3.大脑的髓质
白质 (由神经纤维组成,分为三类)
(1)连合纤维:连接左右半球的纤维 (2)联络纤维:联络本半球各部之间的纤维 (3)投射纤维:连接大脑皮质与皮质下结构的纤维
外层
硬脑膜
内层
蛛网膜 软脑膜
硬脊膜 蛛网膜 软脊膜
2020/8/16
10
1)硬膜(dura mater) 硬脑膜分内、外两层,外层衬 于颅骨内面,有些地方内、外层之间有静脉窦。
人脑的结构

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底部;上肢代表区在两者之间。 ④皮层代表区的范围与躯体各部分运动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躯体运动区 中央沟 书写语言中枢
传出神经纤维,分布到心肌、各个内脏器官 (包括血管)的平滑肌和腺体处,支配各种 内脏器官的活动。这部分传出神经纤维所组 成的神经叫做植物性神经。
属于周围神经系统。 2. 分类:
交感神经
作用相反 副交感神经
(二) 内脏活动的调节
1.主要是通过植物性神经参与的反射活动来 进行的。
2.植物性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 大类。大多数内脏器官同时分布着交感神 经和副交感神经,接受双重神经的支配。
(三)大脑白质
• 1.位置:位于大脑皮层以内。 • 2.结构:由神经纤维构成。 • 3.功能: • A、联系左右两个大脑半球。 • B、联系大脑皮层与小脑、脑干、脊
髓。
(四)脑神经
1. 分布:多分布于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 和肌肉等处
2. 类型:
嗅神经(Ⅰ)
感觉神经
视神经(Ⅱ)
(只含感觉神经纤维)
躯体感觉区
听觉性语 言中枢
视觉语言中枢
运动性语 言中枢
听觉中枢
2.语言中枢:控制人类的语言功能
视觉中枢
书写语言中枢 (布洛卡区)运 言动 中性 枢语
• Speaking • Hearing
视运动性语 言中枢
听言觉中性 枢语(魏尼克区)
人类大脑皮层(左半球外侧)的语言中枢
运动性失语症:能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
脑干、小脑间脑和端脑

小脑由两个半球组成,每个半球又分为三个叶:绒球叶、小结 叶和蚓叶。
02
小脑的主要神经元是浦肯野细胞,它们位于小脑皮层的表面,
并与其他神经元形成复杂的连接网络。
小脑与脑干、脊髓和其他脑区之间有丰富的神经纤维连接,以
03
实现信息的传递和整合。
小脑与运动控制和平衡的关系
01
小脑通过接收来自肌肉、关节和前庭器官的信号,来控制和 协调身体的运动。
程需要大脑的不同区域协同工作。
02 03
情感
虽然情感反应主要与边缘系统相关,但端脑也是情感调节的重要区域。 例如,杏仁核是处理情绪反应的关键区域之一,而前额叶则负责调节情 绪反应。
意识
端脑是意识的主要区域。意识是指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理解,包 括感知、记忆、思考等过程。
THANKS.
下丘脑在视觉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影响我们的视觉感知和注意力。
听觉
间脑对听觉信息进行加工,帮助我们理解声音的来源和意义。
端脑
04
端脑的定义和功能
定义
端脑是大脑半球中最重要的部分,负责接收、处理和解释来自身体和环境的信息,并控制身体的运动 。
功能
端脑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感知、记忆、语言、思维、意识等。
端脑的解剖结构
02
小脑对运动的控制涉及到对肌肉收缩的精确调节,以确保运 动的准确性和协调性。
03
小脑还参与前庭系统的功能,调节身体姿势和平衡,以维持 身体的稳定和平衡。
间脑
03
间脑的定义和功能
定义
间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位于 大脑的中间区域,连接着脑干和端脑。
功能
间脑参与了多种重要的生理和行为过 程,包括体温调节、睡眠-觉醒周期、 情绪和动机等。
人体解剖学:小脑间脑

-24-
2.原小脑综合症 因前庭小脑损伤所致。 表现为:
平衡失调,走路时两腿间距过宽,东摇西摆; 眼球震颤,表现为眼球非自主地有节奏地摆动。
3.新小脑综合症 患侧肢体出现: 肌张力低下 共济失调 意向性震颤。
小脑脚
小脑借三对脚与延髓、脑桥和中脑相连。
小脑上脚 (结合臂)
小脑中脚 (脑桥臂)
小脑上脚 (结合臂)
小脑中脚 (脑桥臂)
小脑下脚 (绳状体)
小脑下脚 (绳状体)
小脑上中下脚 含由有发来自自脑齿桥脊状核髓核的和、纤延栓维髓状组的核成纤、。维球,核包的括全脊部髓传小出脑纤
维束以、及三一叉小束脑来束自、顶楔核小的脑纤束维、。网状小脑束和橄榄小脑束。
小脑
位于颅后窝 前面隔第四脑室与 脑干相邻 上方籍小脑幕与大 脑半球枕叶相邻
丘脑间粘合 穹隆 松果体中脑水管
顶盖 上髓帆
枕叶
小脑的功能:
调节下行运动通路 的活动
漏斗 垂体 脑桥
延髓
第四脑室 下髓帆
-4-
小脑蚓
小脑的外形
原裂
绒球
小脑 (上面)
蚓垂 蚓锥体
小结
小脑扁桃体 水平裂
小脑 (下面)
小脑
—— 产生具有意识的感觉和调节躯体运动的作用
内髓板 后外侧核
内侧核
前核 背外侧核 腹前核
腹外侧核 腹后外侧核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腹后内侧核
-31-
3、联络核团(新丘脑):前核、内侧核、外侧核背侧群
与下丘脑、边缘系统有往返纤维联系,在功能上 进入高级活动领域,具有情感意识的辨别能力,还参 与学习和记忆。
系解课件--小脑 间脑 端脑

E.后丘脑
练习
4.关于外侧膝状体,正确的是() A. 属于背侧丘脑的一部分 B. 接受来自下丘臂的纤维 C. 属于中脑结构
D. 发出纤维至视觉中枢 √
E. 损伤后可致对侧听觉障碍
端脑
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中枢
四、端脑(大脑) 脑的最高级部位,由胚胎时的前脑泡演 化而来 (一)端脑的外形和分叶
(二)小脑的内部结构 包括:皮质、小脑核、髓质
1、小脑皮质
位于小脑表面,并向内部深陷形成沟,将小脑表面分成许多大致平行的小脑叶片
即:灰质,由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组成。 细胞结构由深至浅:颗粒层、梨状细胞层、分子层
2、小脑核(小脑中央核)
位于小脑内部,埋于小脑髓质内。
即:小脑皮质内神经元胞体聚集而形成的团块。
乳头体区包括乳头体及其背侧灰 质,核团有乳头体核和下丘脑后 核。
乳头体核
下丘脑的主要核团
(1)视上核:视上区,
分泌抗利尿激素(血管加压素) →垂体后叶。
(2)室旁核:视上区,
分泌催产素→垂体后叶。
(3)漏斗核(弓状核):结节
区。包含许多重要神经元群,
如:神经内分泌细胞、
(4)乳头体核:乳头体区
漏斗
1.左侧小脑半球大范围损伤将导致() A. 身体左侧半反射亢进 B. 身体左侧半意识性本体感觉丧失
C. 左侧肢体共济失调 √
D. 左侧肢体偏瘫 E. 右侧肢体偏瘫
练习
2.属于旧小脑的结构是() A.绒球 B.小结 C.小脑扁桃体 D.绒球脚
E.蚓锥体 √
练习
3.不属于间脑的结构是() A.上丘脑 B.下丘脑 C.底丘脑
下面(凹凸不平):
与小脑半球对应的前内侧,各有一突出称小脑扁桃体。 小脑扁桃体的前方有一对绒球。 与小脑蚓对应的下方(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