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脑三位一体学说
三脑医学理论介绍

01
02
03
神经调节
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系统来 调节大脑的功能,如药物 治疗、心理治疗等。
认知训练
通过认知训练来提高大脑 的认知功能,如注意力、 记忆、思维等。
情绪调节
通过情绪调节来改善情绪 状态,如焦虑、抑郁等。
04
三脑医学与心理健康
三脑与情绪调节
情绪调节与大脑的神经回路
三脑理论指出,情绪调节与大脑的神经回路,特别是边缘系统和额叶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
03
三脑医学理论还为神经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框架和 方法,促进了这些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02
三脑医学的解剖学基础
脑的结构与功能
大脑
控制意识、情绪和运动,接收、处理和解释感官 信息。
中脑
调控生物节律、睡眠和觉醒周期,同时控制自主 神经功能。
小脑
负责协调肌肉运动和平衡,维持身体姿势和协调 。
拓展三脑医学应用领域
目前三脑医学主要应用于神经和精神疾病的治疗,未来将进一步拓展其应用领域,如用于 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的治疗。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三脑医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需要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跨学科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 三脑医学的发展。
三脑医学在医学领域的前景
01
个性化诊疗策略
基于三脑医学理论,针对不同疾病和患者个体差异,可以制定更加精
准的诊疗策略。
02
新型药物和治疗手段的开发
以三脑医学为基础,可以开发新型药物和治疗手段,改善和治疗各种
疾病。
03
对传统医学理论的补充和完善
三脑医学理论对于传统医学理论是一种重要的补充和完善,有助于提
高医学水平和服务质量。
人的“三重脑”学说

人的“三重脑”学说大多数人都以为自己只有一个大脑。
其实,在我们的头脑里有三块截然不同、各具特点的结构,或称三个大脑。
每一个大脑都有独特的功能,这三者联合起来就形成了人脑的“指控中心”,给人体的每个部位下达指令。
1952年先驱科学家——保尔·马克里恩把具有三个不同结构的大脑命名为“三重脑”。
它由脑干、边缘系统和大脑新皮层组成。
人体所有的行为都受到大脑的控制。
这是理解所有非语言行为的基础。
不管什么动作,抽搐也好,挠痒也好,都是通过大脑掌控的。
幸好这本书不是生物学课本,所以我不用详细地描述这三部分大脑的作用。
其实,我想完全忽略“爬虫脑”的作用,转而把重点放在“人脑”(大脑新皮层)和所谓的与人类情感相关的“哺乳脑”(边缘系统)上,尤其是后者,因为它对人类的非语言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
坐上牌桌玩扑克的时候有两个大脑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我们拥有非常古老的哺乳脑,有时也叫做“边缘系统”,它主管人类的情绪和感觉功能。
其他哺乳动物和人类一样也有“边缘系统”,而大脑这一最古老的一部分,使得人类得以成为一个存活了数百万年的物种。
它的主要功能是对我们的听觉、视觉、感觉和触觉做出反应。
这些反应是即时的、一瞬间的、无须?-过思考的;因此,它就能对环境做出最诚实的回应。
我们再来看一下大脑的“新皮层”。
相对而言,“新皮层”是人脑这一“宝库”的最新成员,同时也被人们称作思维、智力、新层或是人脑,它负责认知和记忆这样的高级指令。
正是这一人脑让我们得以登上月球,让我们有能力去记忆、计算、分析、解析和直觉,而这些能力的高级程度是人类这一物种独有的。
也是这一部分的大脑让扑克玩家学会了“看牌”,使他们能够计算成败比、估计各种可能性、确定何时出手并理解比赛的规则。
由于它具备复杂的思维能力,所以这一部分的大脑和“边缘系统”不同的是,它并不一定总是老老实实的。
相反,正因为这一部分的大脑会说谎,所以它是大脑构成的三个部分中最不可信的。
当有个令人讨厌的人走过身边,或者在转牌圈碰到一张不想要的牌,“边缘系统”可能会迫使人们做出斜视的动作(潜意识地);而“新皮层”则很善于对真实的感受撒谎。
三脑医学理论介绍

06
三脑医学理论的实际案例 分析
案例一:情绪与三脑的关系
总结词
情绪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三脑医学理论 揭示了情绪与大脑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 。
VS
详细描述
情绪的产生与大脑的边缘系统、下丘脑和 前额叶等区域密切相关。在三脑医学理论 中,这些区域分别对应着情绪的生成、调 节和认知控制。例如,当个体面临威胁时 ,边缘系统会触发恐惧反应,而下丘脑则 会调节这种反应的强度,前额叶则帮助个 体评估情境并做出适应性的行为决策。
概念
三脑医学理论认为,这三个脑部分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表现,如 爬行脑与基本生理需求和本能行为相关,哺乳脑与情感和社交行为相关,智脑 与认知和抽象思维相关。
三脑医学理论的发展历程
早期探索
三脑医学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当时科学家们开始对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并发现了大脑的不同 区域对应着不同的心理过程。
深化人类对大脑的认识
三脑医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来理解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深化人类 对大脑的认识。
指导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
三脑医学理论在神经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 的研究中发挥着指导作用,为相关实践提供了理论 基础。
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三脑医学理论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人们对自身 行为的认知和理解,促进个人心理健康和社 会和谐发展。
爬行脑和边缘系统的交互还影响人的动机和行为,例如在寻找食物、逃避天敌等生 存活动中,它们共同作用以适应环境变化。
边缘系统与新皮质的交互
边缘系统处理情感和记忆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新皮质,新皮质是 大脑中负责高级认知功能的区域。
新皮质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进而影响人的决策和行为。 同时,新皮质也调节边缘系统的活动,控制情绪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幼儿大脑发育的特点及其启示

幼儿大脑发育的特点及其启示作者:白冰莹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09年第08期根据人脑的结构、皮质类型和作用的不同,科学家提出了大脑的三位一体学说。
脑有三个部分,即爬行脑、哺乳脑和新皮层。
这三个部分一个套着一个,在进化的阶梯上一个比一个晚地分化出来。
在形态上,后者把前者包容起来,并且更为重要的是,一个管着一个,即后来的管着它前面的。
一、婴幼儿大脑的三个发育点人的大脑不是一出生就具备完全的脑功能的,各项脑功能是逐步发育生长的,到24岁时基本完成。
研究证明,大脑是从反射点、语言点、情感点等三个不同的脑域发育发展的。
1.反射点。
反射点处于大脑的底部,体现的是婴儿的本能反射。
人的呼吸、心跳、感觉、反射活动、动作、平衡能力等,都是从此点开始发育成长的。
2.语言点。
语言点处于左半脑上部。
正是由于语言的发展,婴儿的大脑发育才开始了向智力层面的拓展。
语言点其实是智力的起点。
3.情感点。
情感点位于大脑中新旧脑的中间地带,处于边缘系统。
2岁以后婴儿才真正有了自我意识,开始表现较为复杂的感情,可以说情感点是心理与意识的起点。
二、各发育点发展速率的不同对婴幼儿教育的启示三个不同的发育点,并不是同时并以同样的速度发育的,而是从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速度发育的。
当有些脑区发展时,另外的脑区还处于睡眠状态。
这种现象启示我们,幼儿教育必须与大脑的发育阶段相适应。
1.反射点是大脑发育的起点,这个起点对其他发育点的发育与丰富也有着紧密的关联。
反射点发育不足,不仅能导致操作、运动能力较弱,而且对一个人的平衡力与执行力也有很大的影响,甚至还影响其他相关脑区的发育。
所以说,整个幼儿阶段,爬行、游戏、活动、运动都至关重要,这一点在婴幼儿阶段尤为重要。
2.语言是智力的核心,语言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到智力的发展。
语言的发展有两个前提:听与说。
在早期语言发展阶段,应给幼儿输入信息;后期则是训练幼儿互动表达的大好机会。
语言是智力由低向高过渡的桥梁,但却有着严格的时间限制。
人的社会关系与三位一体的理论

动脉粥样硬化造影剂PGMA-EDA-g-PEG-g-DS@IO 的合成及性能胡齐;方超;赵外鸥;李亚鹏;陈霞;王静媛【摘要】To design a new magnetic resonance(MR) imaging contrast agent of atherosclerosis, poly(glycidyl methacrylate)-graft-ethane diamine( PGMA-g-EDA) was prepared by the ring-opening reaction of PGMA which was synthesized by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 ATRP). Poly-ethylene glycol ( PEG) and dextran sulfate(DS) were graft modified to PGMA-g-EDA continuously via amidation reaction and reductive amination to synthesis PGMA-EDA-g-PEG-g-DS.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PGMA-EDA-g-PEG-g-DS were characterized throug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1 H NMR).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and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 The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IONPs) were coated with PGMA-EDA-g-PEG-g-DS by ligand exchange to prepare water-soluble IO. Th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micelles were well dispersed in water and had uniform sizes. The result of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 indicated that about 70% (mass fraction) polymers coa-ted on the surface of IO. The cell counting kit(CCK) assay showed no significant toxicity to RAW264. 7. The above results confirm that PGMA-EDA-g-PEG-g-DS @ IO can be used as a potential contrast agent for atherosclerosis MR imaging.%利用乙二胺(EDA)对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进行开环反应,制备了侧链多氨基聚合物PGMA-EDA;再利用聚乙二醇(PEG-COOH)和硫酸葡聚糖钠盐(DS)分别对PGMA-EDA上氨基进行酰胺化反应和还原胺化反应,制备含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靶向分子DS的双亲性接枝共聚物PGMA-EDA-g-PEG-g-DS.通过核磁共振(1HNMR)谱和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了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Mn=16255,多分散性指数PDI=1.54.采用配体交换法,利用该聚合物对油胺配体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进行修饰,制备了水溶性氧化铁纳米粒子PGMA-EDA-g-PEG-g-DS@IO.通过透射电镜(TEM)和动态光散射(DLS)表征了纳米粒子的形貌和粒度,采用热重分析(TGA)和振动样品磁强(VSM)仪表征了纳米粒子的包覆率和磁强度.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测定了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水溶性纳米粒子的生物相容性较好,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异性磁共振检测用造影剂.【期刊名称】《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10【总页数】6页(P2061-2066)【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造影剂;磁共振成像;氧化铁纳米粒子;硫酸葡聚糖钠盐;乙二胺;聚乙二醇;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作者】胡齐;方超;赵外鸥;李亚鹏;陈霞;王静媛【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化学学院,麦克德尔米德实验室,长春 130012;吉林大学化学学院,麦克德尔米德实验室,长春 130012;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长春 130021;吉林大学化学学院,麦克德尔米德实验室,长春 130012;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长春 130021;吉林大学化学学院,麦克德尔米德实验室,长春 1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31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增长和破裂会引起冠状动脉和颈动脉的阻塞, 进而引发心脏病或中风等其它严重疾病, 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 但其早期诊断很不容易. 病理学研究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疾病, 其特点是在动脉壁聚集着富含脂质的斑块[2]. 目前其主要检测手段是冠状动脉造影术, 但这种检测手段只有在血管变狭窄后才能被检测, 因此, 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是有效降低这种疾病致死率的重要手段, 已引起高度重视并被广泛研究[3].磁共振成像(MRI)具有高软组织对比度和高空间分辨率, 适合通过非侵入式的方式来检测隐藏在血管壁内的斑块[4], 钆(Gd)螯合物和氧化铁纳米粒子作为对比剂被广泛应用于体内成像[5]. Ruehm等[6]将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IONPs)直接注入高血脂兔的血液中, 通过巨噬细胞的直接摄取来对斑块处进行MRI成像; Winter等[7]报道了将靶向分子整合素αvβ3同超顺磁性纳米粒子相连接的MRI成像体系; 我们课题组[8]将五羟色胺作为靶分子实现磁共振T1/T2成像. 但很少有关于靶分子同时作为药物的文献报道. 目前, 葡聚糖包覆的 IONPs作为MRI造影剂进行诊断已进入临床应用阶段[9].目前研究较多的斑块靶向靶点有巨噬细胞[10]、低密度脂蛋白[11]、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12]和髓过氧化物酶[13]等. 其中, 巨噬细胞在整个斑块的形成过程中具有诱发作用, 并且在斑块处存在较多. 研究表明, 硫酸葡聚糖钠盐(DS)能与斑块处的巨噬细胞表面受体SR-A特异性结合, 而SR-A只在斑块处巨噬细胞表面表达[14~18], 因此, 通过在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表面包覆DS即可制成对斑块特异靶向的造影剂. DS相比于多肽类分子和小分子靶向分子在合成及应用中的稳定性更高且更易识别, 另外, DS可有效降低血脂并已应用于临床, 既是药物同时又是靶分子的DS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19,20]合成可控分子量的均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 并对其依次进行PEG-2000和乙二胺(EDA)的修饰, 提高其溶解性与生物相容性, 再通过还原胺化[21]反应将动脉粥样硬化靶向分子DS与上述产物连接形成PGMA-EDA-g-PEG-g-DS, 进一步用PGMA-EDA-g-PEG-g-DS 对油胺配体的IONPs进行配体交换, 得到水溶性PGMA-EDA-g-PEG-g-DS@IO, 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 此外, 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进行了考察.1 实验部分1.1 试剂与仪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GMA)酯, 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 经CaH2处理后减压蒸馏; 2,2-联吡啶、氰基硼氢化钠、硫酸葡聚糖钠盐和CuCl均为分析纯, 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 2-溴-2-甲基丙酸乙酯, 分析纯, 西格玛奥德里奇公司; 油胺配体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 美国Osean纳米技术公司.核磁共振分析采用Bruker ARX-500核磁共振仪, 重水或氘代氯仿作溶剂; 分子量及其分布采用Shimadzu凝胶渗透色谱(GPC)仪测定, 30 ℃, 以四氢呋喃(THF)作流动相, 流速1 mL/min; 动态光散射(DLS)通过zeta电位分析仪测定, 透射电镜(TEM)通过JEOL-2000观察; 红外光谱采用IFS66VFTIR型红外光谱仪测定, 磁滞回线采用Primcetom 3900VSM测定, 热失重分析(TGA)通过TA Instruments TGA 2050测得; 细胞毒性采用BioTek Elx 800细胞计数试剂盒(CCK)测试, 波长为450 nm.1.2 实验过程1.2.1 PGMA的合成在经3次真空下烘烤、冷却、充氩气操作处理的支口瓶中加入0.06 g(6×10-4 mol)2,2-联吡啶配体和0.28 g(1.8×10-3 mol)催化剂CuCl, 搅拌使之混合均匀, 再经3次反复抽气和充氩气操作使整个体系处于密封无氧后, 依次向反应瓶中注入4 mL N,N-二甲基甲酰胺(DMF)、 4 mL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0.15 mL 2-溴异丁酸乙酯(NA), 移入70 ℃油浴中, 搅拌下反应6 h. 反应结束后, 采用ATRP反应的常规后处理手段[22]得到白色固体产物3.12 g, 具体合成路线见Scheme 1.Scheme 1 Synthesis of PGMA-EDA-g-PEG-g-DS copolymer and PGMA-EDA-g-PEG-g-DS@IO1.2.2 PGMA-EDA-g-PEG的合成首先用过量EDA对PGMA的环氧环进行开环反应. 具体过程: 向50 mL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0.5 g PGMA和10 mL EDA(40倍过量), 搅拌使之充分溶解, 将反应瓶转移至30 ℃油浴中, 搅拌下反应6 h使环氧环全部开环. 反应式见Scheme 1. 产物于水中透析48 h以除去未反应的EDA, 旋蒸, 干燥, 得到0.4 g白色固体产物. PGMA-EDA-g-PEG的合成是通过PGMA-EDA 的氨基与PEG-COOH上羧基通过酰胺化反应实现. 具体步骤: 取0.26 g PEG-COOH溶于2 mL水中, 加入0.05 g EDA, 搅拌下活化0.5 h, 在冰盐浴条件下将活化好的PEG-COOH逐滴加入至事先溶解好的PGMA-EDA(0.6 g溶于2 mL H2O)溶液中, 滴毕, 撤去冰盐浴, 于室温下搅拌反应36 h, 产物于水中透析48 h, 旋蒸, 干燥, 得到0.4 g白色固体产物, 具体合成路线见Scheme 1.1.2.3 PGMA-EDA-g-PEG-g-DS的合成 PGMA-EDA-g-PEG-g-DS通过还原胺化反应合成. 以NaCNBH3作还原剂[23], 具体步骤: 将0.25 g DS溶于5 mL醋酸缓冲溶液(50 ℃, pH=5.0)中, 依次加入0.3 g PGMA-EDA-g-PEG和0.1 g NaCNBH3, 整个体系在50 ℃油浴中反应96 h, 每隔24 h加入0.025 g NaCNBH3, 产物于水中透析48 h, 旋蒸, 干燥, 得到0.36 g白色固体产物, 具体合成路线见Scheme 1.1.2.4 PGMA-EDA-g-PEG-g-DS@IO的合成 PGMA-EDA-g-PEG-g-DS对磁性纳米粒子IO的包覆通过配体交换完成. 即PGMA-EDA-g-PEG-g-DS表面的NH2与IO表面的油胺进行配体交换(Scheme 1). 将2 mg IO溶于2 mL CHCl3 中; 再将20 mg PGMA-EDA-g-PEG-g-DS溶于2 mL CH3OH中, 将以上2种溶液混合, 同时加入在40 ℃水浴振荡下反应48 h, 经乙酸乙酯析出, 离心, 干燥, 得到黑灰色固体粉末.1.2.5 PGMA-EDA-g-PEG-g-DS@IO的细胞毒性实验选择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为实验细胞, 采用CCK法对PGMA-EDA-g-PEG-g-DS和PGMA-EDA-g-PEG-g-DS@IO进行体外细胞毒性实验. 在96孔盘内培养RAW264.7 细胞, 每孔100 μL细胞悬液, 5个平行实验, 细胞在37 ℃下培养4 h后, 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PGMA-PEG-DS@IO培养24 h, 加入10 μL CCK8继续培养4 h, 用酶标仪测定450 nm吸光度值. 计算各浓度下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2 结果与讨论2.1 PGMA-EDA-g-PEG-g-DS的结构表征图1分别为聚合物PGMA, PGMA-EDA-g-PEG和PGMA-EDA-g-PEG-g-DS的1H NMR谱. 图1(A)给出了PGMA各基团的化学位移及各个峰的相应归属, 证明ATRP 法已合成 PGMA. 图1(B)中, PEG的特征峰出现在δ 3.21~3.90之间, 其余PGMA的特征峰均有保留, 而相比于图1(A), 原环氧基团上亚甲基的质子振动特征峰δ 2.67和2.87消失, 证明环氧环开环反应完全; PGMA-EDA-g-PEG侧端基—NH2与DS端基—CHO通过还原胺化反应链接, 对比图1(B)和(C), 在图1(C)中除了保留PGMA-EDA-g-PEG原有的特征峰外, DS上特征峰在δ 4.01~4.75区间内得到了相应的归属, δ 5.19处特征峰归属于端基质子氢的化学位移, 这与文献[24]的实验结果相吻合, 证明合成了PGMA-EDA-g-PEG-g-DS.Fig.1 1H NMR spectra of PGMA(A), PGMA-EDA-g-PEG(B) and PGMA-EDA-g-PEG-g-DS(C)Peak numbers are corresponding to the stations for compounds in Scheme 1.图2分别为聚合物PGMA, PGMA-EDA-g-PEG和PGMA-EDA-g-PEG-g-DS的红外光谱. 图2中3条谱线在1729 cm-1处均出现明显的特征峰, 这归属于PGMA本体上酯羰基; 在1115和2028 cm-1处, PGMA-EDA-g-PEG和PGMA-EDA-g-PEG-g-DS谱线中均出现了区别于PGMA的PEG的特征峰, 说明PEG已成功修饰; PGMA-EDA-g-PEG-g-DS谱线中1264 cm-1处特征峰归属于DS中硫酸基团的不对称伸缩振动, 说明DS已修饰到PGMA-EDA-g-PEG上. 图3为PGMA, PGMA-EDA-g-PEG及双亲性接枝聚合物PGMA-EDA-g-PEG-g-DS的GPC曲线. 其中PGMA的数均分子量Mn=5031, 多分散性指数PDI=1.18; 中间产物PGMA-EDA-g-PEG的Mn=10759, PDI=1.29; 双亲性接枝聚合物PGMA-EDA-g-PEG-g-DS的Mn=16255, PDI=1.54. 与投料理论分子量和核磁积分结果相吻合, 验证了各步反应的发生.Fig.2 FTIR spectra of PGMA(a), PGMA-EDA-g-PEG(a) and PGMA-EDA-g-PEG-g-DS(c)Fig.3 GPC curves of PGMA(a), PGMA-EDA-g-PEG(b) and PGMA-EDA-g-PEG-g-DS(c)2.2 PGMA-EDA-g-PEG-g-DS@IO的结构表征Fig.4 TEM images of initial IONPs(A) and PGMA-EDA-g-PEG-g-DS@IO(B) Fig.5 DLS spectra of initial IONPs(A) in chloroform and PGMA-EDA-g-PEG-g-DS@IO(B) in waterFig.6 TGA curve of PGMA-EDA-g-PEG-g-DS@IO at 10 ℃/min图4为油胺配体IO和PGMA-EDA-g-PEG-g-DS@IO的透射电镜照片. 可以观察到, 配体交换后的IO依旧保持了良好的分散性, 且尺寸比较均匀, 表明配体交换过程中没有发生团聚, 平均粒径从10 nm增大到15 nm左右, 说明氧化铁纳米粒子表面已修饰上PGMA-EDA-g-PEG-g-DS. 图5为油胺配体IO和PGMA-EDA-g-DS@IO的DLS分布图. 可以看出, 油胺配体IO和PGMA-EDA-g-PEG-g-DS@IO 的流体力学直径分别为9.9和63.2 nm, 经配体交换后IO流体力学直径增大较多, 相比TEM结果大很多. 这是因为PGMA-EDA-g-PEG-g-DS@IO的PEG和DS都为亲水链段, 在水中充分舒展.Fig.7 VSM analysis of PGMA-EDA-g-PEG-g-DS@IO图6为PGMA-EDA-g-PEG-g-DS@IO热重分析曲线. PGMA-EDA-g-PEG-g-DS@IO的主要失重在150~450 ℃范围内, 充分灼烧后剩余质量分数为32%, 这一区间为IO表面的配体被分解, 脱离纳米粒子表面. 已知油胺配体IO的油胺含量为18%, 由此可计算PGMA-EDA-g-PEG-g-DS对IO的包覆率为92%. 这一结果与振动样品磁强(VSM)测试结果(图7)相吻合, PGMA-EDA-g-PEG-g-DS包覆后的IO饱和磁强度由原来的78.9 A·m2/kg下降到2.31 A·m2/kg, 依然保有超顺磁性.2.3 细胞毒性评估CCK法相比于MTT法有检测时间短、使用便捷及介质本身毒性小等优点, 采用CCK法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分别进行不同浓度下PGMA-EDA-g-PEG-g-DS与PGMA-EDA-g-PEG-g-DS@IO的细胞活性测试, 在450 nm处测定光密度(OD)值并推算出活细胞数目, 结果表明, 在样本浓度为0.1~1 mg/mL的条件下, PGMA-EDA-g-PEG-g-DS与PGMA-EDA-g-PEG-g-DS@IO对RAW264.7的细胞毒性较低, 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3 结论制备了双亲性接枝聚合物PGMA-EDA-g-PEG-g-DS, 并通过配体交换的方式合成水溶性的氧化铁纳米粒子PGMA-EDA-g-PEG-g-DS@IO. 该纳米粒子具有尺寸均一, 分散性好, 稳定性高等特点, 并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满足作为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要求.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Park K., Hong H. Y., Moon H. J., Lee B. H., Kim I. S., Kwon I. C., Rhee K., J. Controlled Release, 2008, 128, 217—223[2] Libby P., Nature, 2002, 420(6917), 868—874[3] Falk 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06, 47(8), C7—C12[4] Zhou J. L., Wan F. X., Yu K. C.,Ding S. W., Chem. J. Chinese Universities, 2005, 26(8), 1391—1394(周锦兰, 万福贤, 俞开潮, 丁尚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5, 26(8), 1391—1394) [5] Barkhausen J., Ebert W., Heyer C., Debatin J. F., Weinmann H. J., Circulation, 2003,108(5), 605—609[6] Ruehm S. G., Corot C., Vogt P., Kolb S., Debatin J. F., Circulation, 2001, 103, 415—422[7] Winter P. M., Morawski A. M., Caruthers S. D., Fuhrhop R. W., Zhang H. Y., Williams T. A., Allen J. S., Lacy E. K., Robertson J. D., Lanza G. M., Wickline S. A., Circulation, 2003, 108, 2270—2274[8] Liu H.,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Targeted Nanoprobes Based on Dendrimer PAMAM,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2015(刘环. 以树枝状分子PAMAM为载体的靶向纳米探针的设计与合成, 长春: 吉林大学, 2015)[9] Peters D., Kastantin M., Kotamraju V. R., Karmali P. P., Gujraty K., Tirrell M., Ruoslahti E.,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9, 106, 9815—9819[10] Dong G. Y., Gurusamy S., Soyoung S.,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4, 101, 1225—1233[11] Andrew N., Lowell, Qiao H., Liu T., Bioconjugate Chem., 2012, 23, 2313—2319[12] Xu L., Li Y. Y., Sun H. Y., Drug Discovery Today, 2013, 18, 11—12[13] Zhang N., Kevin P. F., Arun P., Daniel A., Nature Medicine, 2013, 19, 4[14] You D. G., Saravanakumar G., Son S., Han H. S.,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4, 101, 1225—1233[15] Di M. M., Sadun C., Port M., Guilbert I., Couvreur P., Dubernet C.,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Nanomedicine, 2007, 2(4), 609—622[16] Hernandez O. S., Soliman G. M., Winnik F. M., Polymer, 2007, 48, 921—930[17] Houga C., Giermanska J., Lecommandoux S., Biomacromolecules, 2009, 10, 32—40[18] Chauvierre C., Labarre D., Couvreur P., Vauthier C., Macromolecules, 2003, 36, 6018—6027[19] Wang J. S., Matyjaszewski K., J. Am. Chem. Soc, 1995, 117, 5614—5615[20] Sa Z. P., Liu Y. J., Zhu M., Li Y. X., Wang J. Y., Chem. J.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3, 34(7), 1770—1775(撒宗朋, 刘彦晶, 李亚鹏, 祝明, 李玉祥, 王静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3, 34(7),1770—1775)[21] Moormann A. E., Synthetic Communications, 1993, 23(6), 789—795[22] Wang Y. Z., Zhu M., Huang H. L., Li Y. X., Li Y. P., Wang J. Y., Acta Polymerica Sinica, 2013, (8), 1039—1046(王玉珍, 祝明, 黄海龙, 李玉祥, 李亚鹏, 王静媛. 高分子学报, 2013, (8), 1039—1046)[23] Schatz C., Louguet S., Le M., Lecommandoux 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09, 48(14), 2572—2575[24] Yang L., Zhang L. M.,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09, 76(3), 349—361。
三脑医学理论介绍

三脑医学理论介绍三脑医学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保罗·麦克莫里斯(Paul MacLean)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关于脑功能和人类行为的理论。
该理论主要基于动物研究和神经科学的发现,将人类大脑分为三个不同的部分或层次,分别是爬行脑、哺乳脑和人类脑。
这一理论提供了对人脑结构和功能的新的认识,对于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疾病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是爬行脑,也称为“爬行动物脑”。
这一部分位于大脑的最底层,主要负责基本的生理功能和本能反应,如呼吸、食欲、睡眠和逃避危险等。
爬行脑对于我们的生存和基本的身体运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们作为生物生物体所需的最基本的脑功能。
其次是哺乳脑,也被称为“情感脑”或“边缘系统”。
哺乳脑位于爬行脑之上,它包括边缘系统、杏仁核、海马体和扁桃体等结构。
哺乳脑主要参与情感、记忆和社会行为等高级功能的调节。
它能够识别和响应外部刺激,帮助我们形成情感体验和记忆,同时也调节着我们的社会情绪和行为反应。
最后是人类脑,也被称为“新皮层”或“理性大脑”。
人类脑是最先进的部分,位于爬行脑和哺乳脑之上,负责人类的高级认知功能,如思考、判断和决策等。
它包括额叶、顶叶、颞叶和顶枕叶等区域。
人类脑允许人类具有高级思维、语言和抽象概念的能力,使我们在创造、解决问题和理解世界方面具有独特的能力。
三脑医学理论对于理解和治疗心理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当我们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时,如焦虑、抑郁、适应困难等,往往是由于这三个脑区之间的失衡或不协调引起的。
因此,针对不同的心理疾病,三脑医学理论提供了不同的治疗策略。
对于爬行脑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调节生活方式和日常行为来改善。
例如,通过规律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来维护爬行脑的正常功能。
对于哺乳脑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情感调节和防止恐惧情绪的泛滥来帮助恢复平衡。
例如,通过心理疏导、情感解释和认知重构等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处理情感问题和建立更健康的情感反应。
对于人类脑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和认知重建来帮助患者改变不健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三位一体大脑理论

三位一体大脑理论您说现在的女人都瞧中硬件条件,我承认这就是存在的事实,但就是您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我们就是人类!只有就是人类就就是由感情的动物,估计您这娃跟本没有瞧过三位一体大脑理论。
当然这就是我新书的节选部分,本来不想透漏太多,不过今天可以让您开开眼,正好可以让您完全推翻您所推崇的那些片面的您所认为正确的把妹学理论。
从生物学角度来瞧,人类的“原始任务”就就是“制造”出下一代,从而继承自己的优良基因。
也可以这样说,人类的本能之一就就是“性”。
这种原始的本能驱动着我们去不断的繁殖下一代。
但就是在繁衍下一代的过程中,男人与女人有着不同的生理结构:男人每天都会产生出数以亿计的精子,而女人却差不多一个月才排一个卵。
由于这种生理上的差异性,使得男女在性行为上有着截然不同的繁殖策略。
男性的精子多就造成了她想与更多的女性发生性行为,让更多的“孩子”携带着自己的基因,同时又不需要消耗太多的能量。
而女性的“卵”却很少,同时她还要经历怀孕、生下婴儿、哺乳、照顾孩子这个漫长的过程。
因此,女人不得不重视对于男性的选择上。
为了确保她可以获得“最好的繁殖”机会,女人就会运用大量的“屏障”、“弯路”、“抗拒”之类的技巧,来清除“软弱无能”的精子。
这些都不过就是女人们发展出来的“测验”。
同时女人们还拥有一些潜意识的、心理的测试,用以检验您的“繁殖价值”。
分为以下两种:一就是“优良的基因”,主要针对女人潜意识所认为的最具男人魅力的男性的基因,这才就是女人内心深处最想与之发生性关系的男人,通常女人在潜意识里把这类男人归于“优良的基因”,但就是女人的这种潜意识就是虚幻的,不真实,完全凭感觉的。
通常这类男人都具有很高的XT。
二就是“可以给未来的子女更好的生存环境”。
这种则就是女人在潜意识里为了自己的孩子所选择的,为了让孩子生下来后可以更好的生活。
通常这类女人会选择ZT比较的高的男人。
您知道不?很多女人喜欢跟一些高大威猛,有男性魅力的男人(XT高)发生性关系,同时与那些有钱有权的男人(ZT高)结婚生育小孩。
儿童神经精神学之三位一体

三位一体一、定义1、分类:三体脑包括:理性脑(皮质脑)、情绪脑、原始脑(爬虫脑)。
是Paul Maclean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理论,他认为这三个脑的运行机制就像三台互联的生物电脑,各自拥有独立的智能、主体性、时空感和记忆。
2、定义◆爬行脑是最先出现的脑结构,是由脑干、小脑和最古老的的基底核组成;◆情绪脑又称边缘系统,包括海马、海马旁回及内嗅区、齿状回、扣带回、杏仁核、乳头体等;◆理性脑又称为新皮层,人类大脑中,新皮层占据了整个脑容量的三分之二,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即所熟悉的左右脑。
二、三体脑功能◆理性脑(皮质脑):是人类才具有的,包含认知、分析、判断、思维、计算、语言、计划执行等。
◆情绪脑:感受环境信息传达到大脑的皮质和爬行脑,包含感觉和情绪,拥有玩乐的欲望,也是母性的来源。
爬行脑:生命的本能反应,控制生命的基本功能,如心跳、呼吸、逃跑、攻击、冻僵、打架、繁殖、睡眠、觉醒等。
在这三体脑中,爬行脑是最基本的,其次是情绪脑。
没有爬行脑、情绪脑,理性脑也无法有效的工作。
如果希望孩子学习好,首先要保证健康(爬行脑)、快乐(情绪脑),才会有学习(皮质脑)好的可能。
所以切忌本末倒置,适得其反。
一旦进入爬行脑的三种状态,无法进入学习。
三、思考与反思思考:孩子和您自己时常处在哪一个种状态学习?做法:从意识到科学育儿的重要性开始,就明白了孩子的专注力来源于孩子的兴趣,所以我会观察孩子的言行,多给他自主工作和选择的机会,所以孩子多处在理智脑状态。
但是偶尔也存在自己打断孩子工作的情况,这点需要持续反省并不断改正。
思考:我们做了什么让孩子处在这些脑区?做法:在孩子很小时,我就关注情绪脑,所以针对孩子所感受的每种情绪我会同他进行描述,让孩子对不同情况下的情绪感受有直观的理解,同时也明白情绪是短暂的事实;让孩子自己去决定自己要做的事情,他有很强的自我意识,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并为此去做努力,遇到不会的会自己寻求帮助,我只是观察并给予必要的支持,如同脚手架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脑三位一体学说
人脑三位一体学说是指人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个部分组成,并分别担任不同的功能和任务。
这一理论是基于对人脑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研究而提出的,并在神经科学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脑是人体最为重要的器官之一,位于颅骨内,控制着人体的各种高级功能。
大脑由两个半球组成,分别掌管着不同的功能。
左脑主要负责逻辑思维、语言、分析和推理等能力,而右脑则更注重创造力、直觉和艺术等方面的表现。
大脑的皮质是思维和记忆的中心,也是意识的源泉。
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主要负责协调运动和平衡。
小脑接收来自身体各个部位的感觉信息,并通过调节肌肉的收缩和松弛来控制身体的运动。
小脑的损伤会导致运动失调和平衡问题,影响日常生活的进行。
小脑与大脑之间通过神经纤维相互连接,形成了复杂的神经网络。
脑干位于大脑和脊髓之间,是连接大脑和身体其他部分的重要通道。
脑干包括中脑、桥脑和延髓三个部分。
中脑负责调节视觉和听觉等感觉信息的传递,桥脑负责控制面部表情和呼吸等基本生理功能,延髓则控制心脏和呼吸等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
脑干的功能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一旦发生损伤往往会导致严重后果。
人脑三位一体学说的提出,使我们对人脑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
大脑、小脑和脑干的协同工作,使我们能够思考、感知和行动。
大脑负责高级思维和意识活动,小脑协调身体运动,脑干控制基本生理功能。
这三个部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了人脑复杂的结构和功能。
人脑的研究一直是神经科学的热点领域,通过对人脑的深入研究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思维、意识和行为的本质。
人脑三位一体学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框架和思路,帮助我们理解人脑的结构和功能。
同时,这一理论也为神经科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依据。
然而,人脑的研究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和未解之谜。
尽管我们已经对人脑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但仍然无法完全解释人脑的奥秘。
例如,人类的意识和意识的产生机制仍然是一个谜团。
此外,人脑的神经元网络是如何进行信息传递和存储的,也是一个复杂且未解之谜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对人脑的研究也会越来越深入。
神经科学的发展将为我们揭示更多人脑的奥秘,进一步完善人脑三位一体学说。
通过对人脑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思维、意识和行为,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人脑三位一体学说是对人脑结构和功能的一种整体性认识。
大脑、小脑和脑干三个部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脑的复杂
系统。
通过对人脑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思维、意识和行为的本质,推动神经科学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