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吃硫唑嘌呤的危害【医学养生常识】
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

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免疫抑制剂是一种医疗药物,它对免疫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可以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和自体免疫反应。
免疫抑制剂在治疗恶性肿瘤、自体免疫病和器官移植后的抗排异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免疫抑制剂也有其副作用,需要严格遵循医嘱使用。
作用机制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免疫系统中特定细胞或蛋白质的功能,从而控制免疫反应。
常见的免疫抑制剂有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硫唑嘌呤、骨髓移植后的免疫抑制剂等。
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常见的免疫抑制剂,它可以抑制T细胞的活性,降低白细胞数量,减少炎症反应。
环磷酰胺是一种细胞毒药物,主要作用于快速分裂的细胞,用于治疗恶性肿瘤、自体免疫病和器官移植后的抗排异。
硫唑嘌呤是一种质子代谢途径抑制剂,可以抑制T细胞和B细胞的活性,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副作用免疫抑制剂使用过程中,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感染、肝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皮肤病变、肾功能异常等。
一般来说,副作用的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有关,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剂量,严格监测副作用的发生情况。
感染是免疫抑制剂使用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副作用。
免疫系统被抑制后,患者的免疫力下降,易感染各种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
因此,患者需要加强卫生意识,避免接触患病的人和物品。
肝功能异常也是使用免疫抑制剂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之一。
大多数免疫抑制剂在肝脏代谢后分解成代谢物排泄,如果肝脏功能异常,会导致代谢物积聚,出现不良反应。
因此,如果患者已经患有肝病或正在服用其他可能影响肝脏功能的药物,应该告知医生。
胃肠道反应也是免疫抑制剂使用过程中常见的副作用之一。
患者可能会出现腹泻、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症状。
这些反应一般在用药初期出现,持续时间短暂,不需要特殊处理。
总结免疫抑制剂在治疗某些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也不能忽视。
患者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时,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和监测,如有副作用,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同时,患者应该加强自身的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例罕见的硫唑嘌呤及卡马西平药物过敏患者的护理

一例罕见的硫唑嘌呤及卡马西平药物过敏患者的护理药物过敏也称药物变态反应,是由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是一类非正常的免疫反应。
免疫反应的异常,无论是过强或过弱,对身体都是不利的,会引起一系列的病变。
病变常表现为皮肤潮红、发痒、心悸、皮疹、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或死亡。
2015年3月,我科出现一例因口服硫唑嘌呤及卡马西平而出现的严重药物过敏性皮疹反应,经过将近10天的护理,患者皮疹消退,并出院。
现将护理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77岁,退休,因双手疼痛,四肢无力5个月,于2015年2月25日入院。
患者于5月前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双手疼痛,四肢活动无力,以“脊髓炎”在我科反复住院治疗,以后逐渐出现四肢活动无力,以左侧肢体明显,反复两次激素冲击治疗,现仍口服强的松,卡马西平,近一周自觉上述症状明显加重,双手不由自主抽动明显,疼痛加重,伴二便困难,门诊以“视神经脊髓炎”收入院。
患者既往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基础病史。
患者于2月26复查血糖指标示8.55mmol/l,诊断:继发性糖尿病,给以胰岛素治疗。
患者于3月7日左侧肢体抽搐减轻,主任医师及主治医师查房后考虑患者复发间隔2月,老年,可以加免疫抑制剂依木兰(硫唑嘌呤)50mg,每日一次口服。
患者入院以来查有低蛋白,低钙血症。
一直给予补充蛋白,钙剂,激素及维生素,胰岛素药物治疗。
于3月29日晨起自觉发热,寒战,流鼻涕,四肢水肿明显,下午发现全身皮疹,以躯干背部为著。
于3月31日患者高热,全身斑丘疹,未见好转,请皮肤科会诊:考虑药物过敏,遵医嘱给以抗过敏药物治疗,即糖尿病饮食,监测血糖,口服激素,抗过敏,抗感染治疗。
于4月2日,患者仍高热,全身斑丘疹面积扩大,并伴有水疱,出现呼吸困难,请呼吸科主任医师会诊后建议给以抗感染治疗,遵医嘱给以泰能1.0克,bid静脉点滴,继续糖尿病饮食,监测血糖,口服激素,补钙,抗过敏治疗。
于4月3日患者仍高热,全身斑丘疹,以背部及躯干部、大腿为著,伴有水疱、脱皮,腹泻,左侧肢体抽搐,并表现出部分关节及肌肉痛。
警惕易引起药源性胰腺炎的药物

警惕易引起药源性胰腺炎的药物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半月)》 2021年第4期教授吕斌(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南宁 530021)急性胰腺炎大多是暴饮暴食所致,然而在生活中有些药物也可引发胰腺炎。
尽管药物所致急性胰腺炎比较少见,但其危害却很大,因此,需要对下列可致药源性胰腺炎的药物有所认识,以便在用药期间提高警惕。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可引起胰腺分泌增加,胰腺管上皮增生,使得胰液排泄不畅,甚至造成反流而损伤胰腺组织,引起急性胰腺炎发作。
据报道,糖皮质激素所致急性胰腺炎多发于用药后30~40周。
雌激素和含雌激素的避孕药雌激素和含雌激素的避孕药引起急性胰腺炎有增加的趋势。
主要与雌激素引起的高脂血症有关。
高脂血症可使血清脂质微粒凝集,栓塞胰血管而造成胰脂酶作用于脂质微粒,释放脂肪酸而破坏胰腺组织,增加急性胰腺炎的风险。
硫唑嘌呤硫唑嘌呤是一种免疫抑制剂,也有引起急性胰腺炎的风险。
发生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专家推测硫唑嘌呤使得胰腺组织潜伏感染的机会增加,一旦合并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感染,就会造成急性胰腺炎发作。
噻嗪类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发生机理与雌激素相似,通常发生在持续服用噻嗪类利尿剂的2周至15个月期间。
四环素四环素可引起肝胆和胰腺细胞内蛋白合成受阻,阻滞甘油三酯释放而引起大量脂肪酸生成,导致急性胰腺炎发作。
通常发生在连续使用四环素的3~4周。
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布洛芬、吡罗昔康、吲哚美辛等非甾体抗炎药可在长期用药的过程中使得胰腺组织供血不足,增加急性胰腺炎的风险。
含酒精药物酒精引起急性胰腺炎的机理比较复杂,它可促进胃泌素、胰泌素、胆囊收缩素分泌增加,并可引起奥迪氏括约肌痉挛。
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急性胰腺炎发作。
其他药物其他药物如利福平、苯乙双胍、可乐定、呋塞米和西咪替丁等药物也有在长期用药过程中引起急性胰腺炎的报道。
附药源性胰腺炎的高危人群⑴儿童:儿童易受病毒感染,使用抗病毒药物增加药源性胰腺炎的发生率。
常用免疫抑制药物毒副作用

环孢素A的毒副作用(一)
肾脏毒性类型: ◆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 ◆ 急性可逆性移植肾功能损害 ◆ 急性移植肾血管病变 ◆ 移植肾间质纤维化的慢性肾病
环孢素A的毒副作用(二)
◆ 肝脏毒性发生率为49%,及用药密切相关.约5%合并胆囊结石 ◆ 神经毒性发生率约为20%,表现为震颤,手足烧灼,头疼精神症状,视力障碍,
OKT3的毒副作用
由于OKT3及T淋巴细胞结合并进行抗原的调整,使T淋巴细胞释放出以肿瘤 坏死因子为主的各种细胞因子,由此产生的副反应包括: · 发热 · 寒战 · 胸闷、憋气 · 腹泻 以上副反应严重者可有危及生命的急性肺水肿的发生,这些副反应多发生 在用药的第1-3天,用药后的30-60分钟.
骁悉减少毒性药物产生的费用
减少了药物并发症的治疗费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肝损, 感染,骨质疏松等)。
◆ 降血压药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
+
+
+
+
+
?
* 毒性报道主要来自于临床经验和发表的数据. † 可能加剧CsA 的肾毒性. ‡ 高血脂的毒性产生在sirolimus和CsA联合时会加剧. TMA = 血栓性微小血管病变 Adapted from Danovitch GM. Transplant Rev. 2000;14:65-81; Vanrenterghem Y.
常用免疫抑制药物 的毒副作用
目前常用的免疫抑制剂
◆ 类固醇激素 ◆ 骁悉(MMF) ◆ 硫唑嘌呤 ◆ 环孢素(CSA) ◆ FK506 ◆ 抗体类药物
硫唑嘌呤的不良反应

硫唑嘌呤的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如全身不适、头晕、恶心、呕吐、腹泻、发热、寒战、肌痛、关节痛、肝功能异常和低血压。
应立即停药和给予支持疗法,可使大部分病例恢复。
造血功能:可能产生剂量相关性、可逆性骨髓抑制,常见白细胞减少症,偶见贫血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感染:使用本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器官移植受者对病毒、真菌和细菌感染的易感性增加。
胃肠道反应:偶有恶心,餐后服药可缓解。
罕见胰腺炎。
肺部反应:罕见可逆性肺炎。
硫唑嘌呤的禁忌症对本药及6-疏基嘌呤过敏者禁用。
硫唑嘌呤的注意事项在治疗的首8周内,至少每周检查1次全血象,包括血小板。
如使用大剂量或病人有肝和/或肾功能不全时,血象检查的次数应该更多。
此后每月或最少每3个月重复进行全血象的检查。
对肾和/或肝功能不全者,应使用推荐剂量的低限值及小心地监察血液学及肝肾功能。
若出现肝或血液学毒性时,更应再减剂量。
用药期间不要进行活疫苗的免疫接种。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临床上证明本药对胎儿有不良影响,只有对孕妇的益处大于对胎儿产生的危险时,才可考虑使用。
本药可分泌入乳汁,故哺乳妇女慎用。
硫唑嘌呤的适应症本药与其它药物联合应用于器官移植病人的抗排斥反应,例如肾移植、心脏移植及肝移植,亦减少肾移植受者对皮质激素的需求。
本药也可单独使用于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发性肌炎,自体免疫性慢性活动性肝炎,寻常天疱疮,结节性多动脉炎,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慢性顽固自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硫唑嘌呤的药物作用当别嘌呤醇,氧嘌呤醇和/或硫嘌呤醇与6-硫基嘌呤或硫唑嘌呤联用时,6-硫基唑嘌呤和硫唑嘌呤的剂量应减至原剂量的?。
本药可增强去极化药物,如瑚珀酰胆碱的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减弱非去极化药物如筒箭毒碱的神经肌肉阻滞作用。
阻碍华法林的抗凝作用。
本药可增强骨髓抑制剂作用,导致严重的血液学异常,还可加强西咪替叮及吲哚美辛的骨髓抑制作用。
硫唑嘌呤的药物过量症状无法解释的感染、喉部溃疡、紫癜和出血,通常是用药9~14天达到最大的骨髓抑制而引起。
医学知识之硫唑嘌呤

硫唑嘌呤1概述硫唑嘌呤(Azathioprine)系巯嘌呤的咪唑衍生物,在体内分解为巯嘌呤而起作用。
其免疫作用机制与巯嘌呤相同,即具有嘌呤拮抗作用,由于免疫活性细胞在抗原刺激后的增殖期需要嘌呤类物质,此时给以嘌呤拮抗即能抑制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即阻止抗原敏感淋巴细胞转化为免疫母细胞,产生免疫作用。
2适应证主要用于器官移植时抗排异反应,多与皮质激素并用,或加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疗效较好。
也广泛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慢性肝炎、溃疡性结肠炎、重症肌无力、硬皮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对慢性肾炎及肾病综合征,其疗效似不及环磷酰胺。
由于其不良反应较多而严重,对上述疾病的治疗不作为首选药物,通常是在单用皮质激素不能控制时才使用。
3临床应用本品须在饭后以足量水吞服。
用于器官移植的剂量取决于所采用的免疫治疗方案,通常第一天剂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最大达到5mg。
维持剂量则要根据临床需要和血液系统的耐受情况而调整,一般为每日每公斤体重1~4mg。
其他疾病的治疗剂量:一般情况下,本品起始剂量为1~3mg/kg/日,在持续治疗期间,根据临床反应(可能数月或数周内并无反应)和血液系统的耐受性情况在此范围内作相应调整。
当治疗效果明显时,应考虑将用药量减至能保持疗效的最低剂量,作为维持剂量。
如果3个月内病情无改善,则应考虑停用本品。
本品的维持剂量从低于每日每公斤体重1mg到每日每公斤体重3mg不等,取决于临床治疗的需要和患者的个体反应,包括血液系统的耐受性。
4不良反应1.毒性反应与巯嘌呤相似,大剂量及用药过久时可有严重骨髓抑制,可导致粒细胞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一般在6~10天后出现。
也可有中毒性肝炎、胰腺炎、脱发、黏膜溃疡、腹膜出血、视网膜出血、肺水肿以及厌食、恶心、口腔炎等。
2.增加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的易感性。
3.可能致畸胎。
此外尚可诱发癌瘤。
5注意事项本品可致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畸胎等。
临床硫唑嘌呤药物作用、适用人群、治疗剂量、准备工作、用药检测、常见副作用、禁止使用情况及使用注意事项

临床硫唑嘌呤药物作用、适用人群、治疗剂量、准备工作、用药检测、常见副作用、禁止使用情况及使用注意事项硫唑嘌呤硫唑嘌呤是一种巯嘌呤咪唑衍生物,其作用机制是其在体内分解为6-巯基嘌呤,后者在细胞内转化成6-巯基嘌呤核苷酸,阻碍嘌呤的合成,从而抑制了去氧核糖核酸或核苷酸的生成,具有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作用,属于抗代谢类免疫抑制剂。
使用人群广泛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血管炎、白塞病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有用于皮肤科疾病如天疱疮、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等。
该药起效慢,一般需要8-12周以上才能达到最大疗效。
本文主要介绍硫唑嘌呤在风湿免疫专科的应用和用药注意事项。
治疗剂量需由风湿科专科医生根据病情进行剂量调整,一般从小剂量开始,即50mg/天,结合患者的病情及用药监测情况,2-3月后调整至目标剂量(2-2.5mg/kg或100-150mg/天)。
服用准备▎(1)用药前检测:必须行硫唑嘌呤基因检测为什么一定要做硫唑嘌呤基因检测?因为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与硫唑嘌呤的代谢密切相关,是硫唑嘌呤和6-MP代谢的关键酶,具有遗传多态性,其活性高低会直接影响体内6-MP的浓度。
TPMT缺乏者,用标准剂量的硫唑嘌呤或6-MP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副作用如血液系统毒性反应甚至死亡。
所以TPMT无活性者不能接受硫唑嘌呤治疗;再者评估硫唑嘌呤代谢的遗传异常,根据TPMT活性调整剂量。
用药前进行病毒性肝炎病毒、结核菌素试验、T-SPOT、EB 病毒抗体检测。
用药剂量用药后检测专科医生会提醒我们在服用硫唑嘌呤的前2个月需密切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的指标,并且每半年应进行1次淋巴结和皮肤的检查。
在患者用药前后做相应检测,如检测结果异常,说明该患者不适合采用硫唑嘌呤的方案,专业医生会考虑更换其他药物。
用硫唑嘌呤常见副作用硫唑嘌呤最主要的副作用是骨髓抑制,最常见的为胃肠道反应,最严重的是胰腺炎。
克罗恩病长期应用硫唑嘌呤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表 1 43例克罗恩病应用硫唑嘌呤治疗前后生物学指标变化 (x±s) Tab1 Thechangeofbiologyindexesof43 casesofCDtreatedwithazathioprine(x±s)
治疗前 治疗后
白细胞 (×109 /L) 7.75 ±2.20 6.52 ±2.69
【摘要 】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长期应用硫唑嘌呤的疗 效与安 全性 。 方法 回 顾分析 我院 2003 年 ~ 2010年 应用硫 唑嘌呤 治疗的 43例克罗恩病患者 , 评估其治疗前后克罗恩病活动指数 , 生物学指标 , 分析临 床缓解和复 发的相关 因素 , 监 测其不良 反应 。 结果 43例患者 (46.5%为女性 ), 克罗恩病确诊时的年龄为 17 ~ 68岁 , 平均 42.1岁 , 并且在确诊后 服用硫唑 嘌呤治疗的 平均时间为 1.6 年 , 硫唑嘌呤剂量为 1 ~ 2 mg/kg, 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缓解率为 69.8%(30/43), 治疗过程中 8例出现白细胞下降 , 3例 终止治疗 、 2 例肝功能异常 、 1例因内瘘继发腹腔感染而死亡 , 未出现恶性 肿瘤等严 重不良反 应 , 不 良反应 发生率 为 25.6%(11/43)。 结 论 硫 唑嘌呤用于克罗恩病 需适量 、长程及个体化治疗 , 可维持较长时间的临床缓解 , 降低 并发症及其不良反应 。 【关键词 】 克罗恩病 ;硫唑嘌呤 ;免疫抑制剂 中图分类号 :R574.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 -5709(2011)07 -0647 -03 收稿日期 :2011-01-04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 志 2011年 7月第 20卷第 7期 ChinJGastroenterolHepatol, Jul2011, Vol.20, No.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期吃硫唑嘌呤的危害
文章导读
有的人会觉得硫唑嘌呤这种药物的疗效非常显著,就会选择长期服用,这样的
话就会防止自己的身体出现任何的疾病,但其实这种药物不属于保健品的,不能够长期服
用的,如果是这样的话肯定会对于自己的身体造成不好的影响,甚至还会引起很大的危害
出现,因此如果是自己的病情好转的话就尽可能的不要再去服用这种药物来进行治疗的。
危害:
硫唑嘌呤片是临时上的一种肿瘤用药,对于白血病以及器官的移植都可以起到不错的
效果,硫唑嘌呤片目前是否可以长期服用在临床上还尚不明确,朋友们不要盲目长期服用
硫唑嘌呤片,否则会产生依赖性和耐药性,终不但无益于病情,还易给自身的健康带来很
大的影响。
硫唑嘌呤片是一款处方类化学药品,它的主要成份是硫唑嘌呤,成品是淡黄色的片剂。
硫唑嘌呤片的适应症有急慢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重症肌无力、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溶血性贫血等疾病。
别嘌呤醇可抑制巯基嘌呤(后者是硫唑嘌呤的活性代谢物)代谢成无活性产物,结果使巯
基嘌呤的毒性增加,当二者必须同时服用时,硫唑嘌呤的剂量应该大大地减低,硫唑嘌呤
可降低6-巯嘌呤的灭活率,6-巯嘌呤的灭活通过下列方式:酶的S-甲基化,与酶无关的氧化,或是被黄嘌呤氧化酶转变成硫尿酸盐等。
硫唑嘌呤能与巯基化合物如谷胱甘肽起反应,在组织中缓缓释出6-巯嘌呤而起到前体药物的作用。
在体内几乎全部转变成6-巯基嘌呤而起作用。
由于其转变过程较慢,因而发挥作用缓慢。
它能抑制Friend白血病,抑制病毒对小鼠的感染,使脾脏肿大得到抑制,使脾脏及血浆
内病毒滴度下降。
可通过对RNA代谢的干扰而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若小剂量长期存在于
培养基中,可抑制致敏的淋巴细胞在体外的杀伤细胞作用。
所以,长期吃硫唑嘌呤片不仅不会缓解疾病,往往还会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一定的伤害。
若要长期使用一种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