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唑嘌呤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炎症性疾病,治疗该病需要采取复杂的方法。
本文主要介绍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效果。
1. 药物治疗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治疗主要分为2种:一种是控制炎症的药物,另一种是控制免疫系统的药物。
(1)控制炎症的药物:包括5-氨基水杨酸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和甲基硫氧嘧啶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治疗患者,可有效缓解症状,但用药时间过长会增加患者的副作用风险,如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可导致骨质疏松、糖尿病等。
(2)控制免疫系统的药物:包括免疫抑制剂和抗TNF-α单克隆抗体等。
这些药物可有效抑制自身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减少肠道炎症和溃疡,但用药可能会增加感染风险。
2. 营养支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因腹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导致营养不良,因此应给予充足的营养支持。
营养支持常用的方法包括针对患者的饮食调整、口服营养素补充剂以及静脉营养支持等。
3. 手术治疗一些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存在严重的出血、穿孔、结肠癌等并发症。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全结肠切除、直肠乙状结肠吻合术等。
4. 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已逐渐受到重视。
中药中的苦参、黄连、黄芩等均有抗炎作用,可与西药治疗相结合,起到协同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不仅能够减少患者的药物副作用,还能改善患者的症状。
总之,需要进行综合治疗。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及及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调整,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用药或用药过长的情况,以减少副作用的出现。
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重视IBD治疗的副作用

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重视IBD治疗的副作用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持续给药优于间断给药众所周知,IBD是一种慢性疾病,迁延不愈。
对于这种疾病,与间断给药相比,长期持续给药效果是否更佳?中间停药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持续给药比间断给药疗效更佳。
国外的研究也显示,即使患者达到了深度缓解,停药仍然会引发复发。
一项纳入了13项研究,共837名患者的meta分析发现,患者在达到深度缓解以后降级治疗的一年复发率为28.7%,两年复发率为38.4%,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一年复发率为25.4%,两年复发率为37.4%;➤克罗恩病(CD)患者的一年复发率为34.1%,两年复发率为39.9%可见,长期用药对于疗效的维持十分重要,但药物的长期副作用令人担忧,杨红教授认为,只有对副作用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IBD药物副作用常用IBD治疗药物列举如下:➤5-ASA/柳氮磺吡啶➤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环孢素➤沙利度胺➤生物制剂IBD药物可产生的副作用,及其机制/途径血液系统副作用药物副作用:皮肤黏膜TNF-a抑制剂的皮肤副作用阿达木引起注射部位皮肤反应:UC患者使用IFX后出现掌跖脓疱病:掌脓疱病是一种慢性复发型皮肤病,发病人群多为50~60岁的中老年男性,病变多呈对称分布,主要累及掌跖部位,其发病原因不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药物诱导性掌跖脓疱病。
药物副作用:肝脏药物副作用:胰腺药物副作用:肺药物副作用:生殖系统和生育药物副作用:神经系统药物副作用:肿瘤据研究,IBD患者肿瘤发生风险是正常人群2.63倍,其中,UC患者肿瘤发生风险是正常人群的3.2倍,CD患者和正常人群肿瘤发生风险一致。
UC患者肿瘤发生风险显著高于CD 患者。
除了IBD本身使肿瘤风险升高,IBD药物也影响着肿瘤的生成。
其他药物副作用1.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由于激素与皮质醇非常相似,因此在较高剂量下长时间使用全身性激素会导致肾上腺停止产生皮质醇。
炎症性肠病IBD治疗新进展

另外还有临床研究证实了布地奈德直肠泡沫剂对轻中度直肠 或乙状结肠UC有效性和安全性(2mg/25ml每日两次用2周, 然后每日一次维持4周)。
炎症性肠病IBD治疗新进展
第7页
3.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在IBD治疗中位置无可替换,通 惯用于激素依赖、抵抗或不能耐受,以及合 并瘘管、术后预防复发或者含有高危原因患 者。
甲氨喋呤是IBD二线免疫抑制剂,通惯用于 CD治疗。
口服药拉喹莫德是一个中枢神经系统调整剂, 用于治疗CD、亨廷顿病、狼疮性肾炎和多发 性硬化症。
炎症性肠病IBD治疗新进展
第8页
4.生物制剂
近年来,伴随肿瘤坏死因子(TNF) 单抗等生物制剂开发和上市,给炎 症性肠病(IBD)患者带来更多新 有效治疗选择,开启了IBD治疗新 纪元。(抗肿瘤坏死因子单抗、整合素
抗IL-12/23p40抗体可用于抗-TNF治疗无 效中重度活动性CD。
炎症性肠病IBD治疗新进展
第12页
4.4反义基因治疗药品
新型IBD靶向治疗药品mongersen (GED—0301)是一个口服合成反义寡 核苷酸,可靶向结合结肠Smad7 mRNA, 经过抑制Smad7蛋白过表示,来激活肠 道中TGF—β抗炎信号通路,从而控制肠 道炎症反应和修复肠屏障功效。
IBD(炎症性肠病)治疗 研究和临床转化结果
炎症性肠病IBD治疗新进展
第1页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个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慢性非特异性 肠道炎症性疾病,包含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 (CD)。 UC是一个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重者发生溃疡,病 变主要累及结肠粘膜和粘膜下层;范围多自远段结肠开始, 可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呈连续 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和粘液脓血便。
六种常见治疗炎症性肠病药物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病因不明的,以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为特征的肠道炎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
UC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范围多自远段结肠开始,可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呈连续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
CD为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病变可累及胃肠道各部位,以末段回肠及其邻近结肠为主,呈穿壁性炎症,多呈节段性、非对称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瘘管、肛门病变等。
迄今为止,IBD 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已知肠道粘膜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所导致的炎症反应在IB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目前药物治疗炎症性肠病主要是通过控制肠道的炎症反应及调节免疫紊乱来实现。
常用的药物有:(1)柳氮磺砒啶:为磺胺类抗菌药。
吸收部分在肠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5-氨基水杨酸和磺胺吡啶。
5-氨基水杨酸与肠壁结缔组织络合后较长时间停留在肠壁组织中起到抗菌消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如减少大肠埃希菌和梭状芽孢杆菌,同时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以及其他炎症介质白三烯的合成。
因此,目前认为本品对炎症性肠病产生疗效的主要成分是5-氨基水杨酸。
由本品分解产生的磺胺吡啶对肠道菌群显示微弱的抗菌作用。
适用于轻、中型IBD患者,重型激素治疗缓解者。
成人常用量:初剂量为一日2~3g,分3~4次口服,无明显不适量,可渐增至一日4~6g,待肠病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至维持量,一日1.5~2g。
疗程至少三年。
药物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皮疹、粒细胞降低及再障等。
(2)美沙拉嗪:是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活性成分。
对肠壁的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美沙拉嗪可以抑制引起炎症的前列腺素的合成和炎性介质白三烯的形成,从而对肠黏膜的炎症起显著抑制作用。
美沙拉秦可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减少PGE2在人结肠黏膜的释放。
适用于轻、中型IBD患者,重型激素治疗缓解者。
成人用量:(急性发作)每日4次,每次1g(4片),(维持治疗)每日3次,每次0.5g(2片)。
硫唑嘌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炎症性肠病致急性骨髓抑制一例报道并文献回顾

·2893· E-mail:zgqkyx@ ·病例研究·硫唑嘌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炎症性肠病致急性骨髓抑制一例报道并文献回顾杨元明,郑欢,黄绍刚*,张海燕,林晓丰【摘要】 硫唑嘌呤(AZA )是一种通过抑制淋巴细胞增殖产生免疫抑制作用的免疫抑制剂,能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IBD ),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本文对2017-12-12广东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消化内科成功救治的1例口服AZA 18个月后联合应用美沙拉嗪2个月出现急性骨髓抑制的IBD 患者的血常规进行分析,并查阅文献发现国内AZA 联合美沙拉嗪致骨髓抑制的病例报道较少见,但国外报道较丰富,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指出IBD 联合用药存在的问题,以期提高临床对IBD 诊疗的认识及重视。
【关键词】 炎性肠疾病;硫唑嘌呤;美沙拉嗪;药物疗法,联合;骨髓抑制;病例报告;文献复习【中图分类号】 R 574 【文献标识码】 D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058杨元明,郑欢,黄绍刚,等.硫唑嘌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炎症性肠病致急性骨髓抑制一例报道并文献回顾[J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3):2893-2896.[ ]YANG Y M ,ZHENG H ,HUANG S G ,et al .Acute myelosuppression secondary to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treated with azathioprine and mesalazine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19,22(23):2893-2896.Acute Myelosuppression Secondary to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Treated with Azathioprine and Mesalazine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YANG Yuanming ,ZHENG Huan ,HUANG Shaogang *,ZHANG Haiyan ,LIN Xiaofeng Second Clinical Medicine College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006,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HUANG Shaogang ,Chief physician ;E-mail :huangshaogang@【Abstract 】 Azathioprine (AZA ) is an immunosuppressant that inhibits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and could be used for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but has a high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We reported a case of IBD in December 12,2017 in Gastroenterology Department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ho had acute myelosuppression after being treated with oral AZA for 18 months ,then AZA with mesalazine for 2 months ,but relieved after our treatment.In particular ,routine blood test results were analyzed in detail.By literature review ,we found that such patients have been rarely reported in China ,whereas widely studied in abroad.Moreover ,we summarized the problems resulting from combination medications for IBD ,hoping to increase clinicians ' knowledge about this disease and enhance their attention to its clinic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Key words 】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Azathioprine ;Mesalamine ;Drug therapy ,combination ;Myelosuppression ;Case reports ;Literature review确切[1-3]。
溃疡性结肠炎的科普知识

溃疡性结肠炎的科普知识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疾病,人们也可以将此病归属到非特异性炎症疾病当中。
通常该疾病的病程比较长,且还会伴有腹痛、腹泻的症状,有时还会导致患者出现贫血、营养不良等症状,甚至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另外,该病还有反复发作的现象,且还会导致患者并发结肠癌的风险,也是当前最常见且很难治疗的病种之一。
基于此,笔者将围绕溃疡性肠炎的症状、发病原因以及治疗方法展开分析,其具体内容如下。
1、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炎疾病中的一种,是慢性结肠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或者是治疗不彻底而产生的一种衍生病,也是一种仅限于结肠粘膜、粘膜下层的炎症过程,大多发生在乙状结肠和直肠部位。
1.1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1.1.1发病比较慢,大多呈现慢性、反复发作性,少数人群突然性发病,且还呈现出一种持续进展或者是突然暴发性的过程。
1.1.2腹部疼痛腹部疼痛仅限于左下腹或者是下腹部,且还会出现隐痛、绞痛的痛感,但是便后可以有效缓解。
症状较轻的患者没有明显的腹痛现象。
1.1.3腹泻、便秘出现腹泻症状都是由炎症刺激所导致,只是轻重程度不一样,而且腹泻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最主要的症状。
症状较轻的患者每天3~4次,大便呈软便或者是糊状便,有时还混有粘液和脓血;症状严重的患者每天数十次或者是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
1.1.4消化不良经常会表现出厌食、饱胀、暖气、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急性期患者还会出现发热、水电解质失衡、体内维生素含量及蛋白质缺少、贫血以及体重大幅度下降等情况。
1.1.5左下腹压痛大部分患者可触及条索状增厚或者是痉挛的肠管。
2、常见并发症2.1便血便血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便血量的多少也是有效衡量患者病情轻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但有时也很难绝对定量。
这里所指的大量便血是短时间内出现的大量肠出血,且还伴有脉搏加快、血压直线下降以及血色素大幅度降低,急需输血治疗。
2.2肠狭窄肠狭窄多数情况下发生病变十分广泛、病程比较长或者是长达5~25年以上的病例,其发生肠狭窄的部位大多位于左半结肠、乙状结肠或者是直肠。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的炎症性肠道疾病,主要侵犯结肠黏膜,造成慢性的粘膜炎症和溃疡形成。
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便血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贫血、消瘦、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来控制病情,并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部位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
一、药物治疗1.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如硫唑嘌呤和长效5-氨基水杨酸盐,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线药物。
它们能够减轻肠炎症状、降低疾病复发率,并且能够降低结肠癌的发生率。
但是长期使用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可能会引起骨髓抑制和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因此在使用时应该密切监测血象和肝功能。
2.类固醇激素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来说,类固醇激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
类固醇激素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来改善症状,并且具有快速的效果。
但是类固醇激素长期使用会引起许多副作用,如易感染、骨质疏松、水肿等,因此在使用时应该注意控制剂量和减少使用时间。
3.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药物能够通过抑制免疫系统来减轻炎症反应,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也是非常有效的。
但是这类药物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并且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慎重考虑。
4.生物制剂生物制剂是近年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种新型药物,它是通过干预免疫系统的信号传导来降低炎症反应的。
生物制剂的疗效非常显著,并且减少了对激素的依赖,但是由于价格昂贵,并且有一定的使用限制,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慎重考虑。
二、手术治疗对于某些临床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通常采取全结肠切除术或部分结肠切除术来改善患者的症状,并且能够显著降低结肠癌的发生率。
但是手术治疗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变化,因此需要在充分考虑的基础上进行。
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治疗指南

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治疗指南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结肠黏膜炎症和溃疡形成。
药物治疗是溃疡性结肠炎管理的重要方面之一。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用的药物治疗指南,旨在帮助患者更好地掌握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5-氨基水杨酸制剂5-氨基水杨酸制剂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线药物。
其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减轻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反应,缓解腹泻、腹痛等症状。
常见的5-氨基水杨酸制剂包括硫唑嗪和乙酰氨基酚。
硫唑嗪是一种具有抗炎作用的药物,口服给药方便,且副作用较小。
通常建议初始剂量为2-4g/天,分3-4次服用,随着症状控制改善,剂量可逐渐减少至1-2g/天。
乙酰氨基酚可通过逆转前列腺素生成的途径,减少炎症反应。
常见剂型包括片剂、颗粒和栓剂,根据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合理选用适当的剂型。
用药剂量常为1-2g/天,分2-3次口服。
需要注意的是,5-氨基水杨酸制剂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伤等。
为了减少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在用药期间应注意规范用药,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相关指标。
二、类固醇激素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急性发作或重度活动期,类固醇激素是一种有效的药物治疗选择。
其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减轻炎症反应,缓解肠道症状。
常用的类固醇激素包括泼尼松、甲泼尼龙等。
泼尼松通常起始剂量为40-60mg/天,随着症状改善,剂量可逐渐减少。
在维持期治疗过程中,可以逐渐减少至每日维持剂量5-10mg/天。
类固醇激素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等。
因此,在使用类固醇激素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疾病活动程度,权衡疾病控制和副作用风险,合理调整剂量和疗程。
三、免疫调节剂当5-氨基水杨酸制剂和类固醇激素无效或者不能耐受时,免疫调节剂是一种常用的替代治疗策略。
常见的免疫调节剂包括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
硫唑嘌呤是一种免疫抑制剂,通过抑制免疫介质的合成和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硫唑嘌呤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硫唑嘌呤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方法:选择我院于2011年5月—2012年5月入住我院的炎症性肠炎患者14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炎症性肠炎的诊断标准,其中溃疡性结肠炎98例,克罗恩病50例。
所有148例患者均采取口服硫唑嘧啶的方法进行治疗。
结果:所有患者均在病症好转后出院,但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1.89%。
结论:硫唑嘌呤治疗炎症性肠病效果显著,但是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其不良反应。
关键词:硫唑嘌呤炎症性肠病临床效果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97-02
炎症性肠病是由于肠道菌群失调,大量致病菌增生导致的一种经常反复发作的慢性肠道炎症。
在发病过程中,致病菌分泌大量的肠毒素改变了肠上皮的通透性,使得通透性增高,同时致病菌还产生大量的免疫抑制蛋白,影响肠道黏膜的修复能力,是致病菌能够直接感染肠上皮细胞,导致患者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
炎症性肠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两种疾病。
近几年来,我国炎症性肠病呈现高发的趋势,其中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相当高。
目前,在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上特异性指标相对较少,并且治疗药物主
要是糖皮质激素、氨基水杨酸、免疫抑制剂以及生物制剂等。
为治疗该病,我院于2011年5月—2012年5月使用硫唑嘧啶治疗炎症性肠炎,其疗效显著,但是部分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年5月—2012年5月入住我院的炎症性肠炎患者148例,其中男82例,女66例,年龄12—81岁,平均年龄44±3.2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炎症性肠炎的诊断标准[1],其中溃疡性结肠炎98例,克罗恩病50例。
其中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有12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克罗恩病患者中有4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人均用药时间652d(15—4254d),人均随访时间2600d(180—4600d)。
1.2 临床治疗及方法。
所有148例患者均采取口服硫唑嘧啶的方法进行治疗,硫唑嘧啶平均起始口服剂量为48.5mg/d(20—
100mg/d),在服药过程中,35例患者硫唑嘧啶的使用量增大为
75mg/d,13例患者硫唑嘧啶的使用量增大为100mg/d。
大多数患者联合使用sasp或者激素,有的患者同时联合使用sasp与激素。
其中联合使用sasp的患者40例,联合使用激素的患者63例,同时联合使用sasp和激素的患者33例。
27例患者分别配合手术治疗。
所有患者出院后均继续使用sasp进行长期维持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7.0进行统计数据处理。
logistic 检验,其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5)。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所有148例患者治疗起效时间为6.2天,其腹痛、腹泻症状明显得到缓解,大便次数以及大便性状明显改善,营养不良状况随病情好转逐渐改善。
其中27例配合手术治疗患者临床体征稳定,无1例复发病例出现。
所有患者均在病症好转后出院。
2.2 不良反应。
在所有148例患者中,62例患者发生了程度不同的不良反应,其中男性为37例,女性为25例,发生率为41.89%,溃疡性结肠炎40例,发生率为40.81%,克罗恩病22例,发生率为44%。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为7—480d,50%以上的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30d以后。
其具体情况如表1。
3 讨论
硫唑嘌呤是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常用免疫抑制剂,对嘌呤核硫苷酸的合成具有竞争性抑制作用,常应用于依赖糖皮质激素的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和维持缓解上;在克罗恩病的治疗上,主要应用与使用激素治疗疗效不明显的轻度或者中度炎症、激素依赖症以及瘘管性病变等,在治疗的过程中,起效相当缓慢,有的患者的起效时间可以达到180—270d,但是其药效能够持续到用药后的5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因此经常和激素一块联合使用,持续使用一段时间激素后逐渐减少激素的使用量并最终停止使用激素。
在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过程中,硫唑嘌呤的推荐使用量通常为2—3mg/kg·d,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通常的起始量在50—100mg/d。
硫唑嘌呤在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副作用,其副
作用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为过敏性反映,例如发烧、皮疹、胃肠道反应等;另一种为非过敏性反应,例如白细胞减少、肝炎、感染、恶变等。
非过敏性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通常为硫唑嘌呤剂量以及其代谢产物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本研究表明,在所有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血液系统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其比例为19.59%,其次依次为感染(12.16%)、胃肠道反应(11.49%)、肝功能异常(6.08%)、头痛头晕(4.05%)、四肢乏力(3.38%)、关节疼痛(2.70%)、皮疹(2.03%)。
4 小结
总之,使用硫唑嘌呤治疗炎症性肠病疗效显著,但是由于硫唑嘌呤具有非常明显的副作用,为此在使用的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不良反应,避免患者发生生命危险或者出现其他病况。
参考文献
[1] 顾清,欧阳钦.免疫调节剂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检测[j].国际消化病杂志.2007,27(01)
[2] 巫协宁.再谈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治疗[j].中华消化杂志.2006,2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