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节物质的量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必修1全套导学案及教学设计1.2.2物质的量二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1全套导学案及教学设计1.2.2物质的量二教案
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物质的量(三)——气体摩尔体积授课时间Fra bibliotek教师姓名
学生年级
高一
课型课时
新课1课时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1、学生通过自学,能说出气体摩尔体积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能准确写出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式。
3、学生通过计算,熟练掌握物质的量的三个基本公式的关系。
任何气体都具有 的体积。
二、气体摩尔体积叫气体摩尔体积。
在标准状况(温度为,压强为)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在通常状况
(温度为,压强为)下,气体摩尔体积(填“>”或“<”)22.4 L·mol-1。
三.深入学习
2.对于气体摩尔体积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几点:
(1)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范围是 。在 下,1 mol所占的体积约是22.4 L。
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及相关的计算
难点
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及相关的计算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1:能说出气体摩尔体积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评价任务2:能准确写出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式。
评价任务3:熟练掌握物质的量的三个基本公式的关系。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及问题预设
由于本章节内容比较抽象,概念以及公式比较多,符号繁杂,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学生容易产生畏难心理,需要多鼓励,多引导。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自学,能说出气体摩尔体积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能准确写出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式。
3、学生通过计算,熟练掌握物质的量的三个基本公式的关系。

2013—2014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一专题一同步导学案: 1.2物质的量

2013—2014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一专题一同步导学案: 1.2物质的量
n=__________________。
(二)、摩尔质量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______。单位:________或__________。
2.数值:以g为单位时,数值与该粒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_____相等。
C.含有6.02×1023个氧D.氢原子与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6.(1)0.5mol CO2约含有个CO2分子,mol O原子;
(2)1.204×1023个CH4分子中含有mol C原子,约含有
个H原子;
(3)0.2 mol Na2SO4含有mol Na+,mol SO42-,约含有个O
7.0.3mol NH3中含有NH3的分子数目是个,这些NH3中所含原子数目与mol H2S所含原子数目相等。
例如: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摩尔质量是。
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摩尔质量是。
Cl-的摩尔质量是,SO42-的摩尔质量是。
3.物质的量(n)、质量(m)、摩尔质量(M)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研讨
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N)的关系
(1)1molNa+中约含有个钠离子。
A.8 B.16 C.64D.160
6.(1)1 molCO2的质量是1个CO2分子质量的倍,含有1.204×1024个分子CO2,其质量为,2 molCO2中含有氧原子数为。
(2)已知16gA和20 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04mol C和31.76 gD,则C的摩尔质量为。
(2)符号:________。
(3)计量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子团、电子、质子、中子等所有___________。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教案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教案

物质的量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运用,以概念学习为主导,通过学习学会接受新概念并熟练运用。

“物质的量”所占篇幅不过是课本中的一页,但有关“物质的量”的应用却贯穿整个高中学习,是学生计算方法和思维上的一大转变。

本内容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微粒数之间的关系。

为后面介绍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但直观思维在他们的学习中仍占据重要部分,所以对微观世界的计量这个新的知识点比较陌生,并且比较难以理解,但他们已经具备了联系宏观人是微观的能力,所以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合体的一个物理量,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2.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3.能进行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能解释物质的微粒数、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熟练运用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1.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从已有的相似概念迁移形成物质的量概念2.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类比、迁移的学习方法,提高归纳概括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3.通过问题——建构的模式,化静态为动态,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形成过程,学会概念学习的常用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多种问题解决的活动中,体会到化学微观表征的重要意义并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2.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养成求真务实、大胆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物质的量”概念系统中物质的量、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等概念及相互转换关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21物质的量与粒子数、质量之间的关系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21物质的量与粒子数、质量之间的关系导学案

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课题1 物质的量与粒子数、质量之间的关系【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的量”(n)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

2.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N A)、摩尔质量(M)的涵义。

3.能找到N、N A、n、M、m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体会物质的量在联系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物质所发挥的桥梁作用。

【重点难点】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N、N A、n、M、m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活动方案】活动一:理解“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物理量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约为6.02×1023)个相应微粒。

1.写出粒子数(用N表示)与物质的量(用n表示)、N A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

2.(1)1 mol水中,含有的水分子数是多少?氢原子数与氧原子数分别是多少?质子数、电子数分别是多少?(2)0.5 mol NH4+中含有H原子数是多少?含有电子数是多少?(3)2 mol SO42—中含有O原子数是多少?含有电子数是多少?(4)0.4 mol硫酸钠晶体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数分别是多少?3.小组交流“分子或原子团”的物质的量与其中所含“原子、离子、电子或质子”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活动二:建立物质的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1.下面列出了一定量的常见物质的质量,你认真分析后,能得出什么结论?1 mol H2质量是2 g,2 mol H2质量是4g。

1 mol CO2质量是44 g,2 mol CO2质量是88 g。

1 mol CO32—质量是60 g,2 mol CO32—质量是120 g。

2.联系质量与物质的量之间关系的物理量是“摩尔质量”(用M表示),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或写为g·mol—1)时,数值上与_______________相等。

写出质量与n、M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

3.(1)2 mol H2SO4的质量是________。

《物质的量》 导学案

《物质的量》 导学案

《物质的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

2、掌握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并能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计算。

3、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能熟练进行物质的量、质量和摩尔质量之间的换算。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

(2)物质的量与微粒数、质量之间的换算。

2、难点(1)对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

(2)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三、知识梳理(一)物质的量1、定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符号:n3、单位:摩尔(简称摩,符号:mol)(二)摩尔1、标准:1mol 粒子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与 0012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

2、数值:约为 602×10²³(三)阿伏加德罗常数1、定义: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2、符号:NA3、数值:约为 602×10²³/mol(四)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与粒子数(N)的关系N = n×NA(五)摩尔质量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2、符号:M3、单位:g/mol 或 kg/mol4、数值:以 g/mol 为单位时,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六)物质的量(n)、质量(m)和摩尔质量(M)的关系n = m/M四、典型例题例 1:计算 2mol H₂O 中含有水分子的个数。

解:N(H₂O) = n(H₂O) × NA= 2mol × 602×10²³/mol= 1204×10²⁴例 2:98g H₂SO₄的物质的量是多少?解:M(H₂SO₄) = 98g/moln(H₂SO₄) = m(H₂SO₄) / M(H₂SO₄)= 98g / 98g/mol= 01mol五、课堂练习1、 15mol H₂所含氢气分子的个数是多少?2、 22g CO₂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六、知识拓展1、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需要用到物质的量的计算。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导学案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导学案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导学案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化学物质的量”的概念、计算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准确运用物质的量进行化学计算,理解物质的量与其它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配平中的应用。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知识和计算方法,但对于物质的量这一概念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质的量的相关知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后续化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化学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以及阿伏伽德罗常数;(2)掌握物质的量与其它物理量(如质量、体积等)之间的关系,能熟练进行相关计算;(3)学会使用物质的量进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并能解释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守恒原理;(4)了解物质的量在实际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的量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采用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使学生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3)运用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质的量的概念,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4)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逐步提高,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2)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在日常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3)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其遵循实验规则,确保实验安全;(4)教育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树立绿色化学观念,培养其可持续发展意识。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1章 第2节 第1课时-导学案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1章 第2节 第1课时-导学案 Word版含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课题: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课时:第一课时编号4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2.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3.通过对1 mol物质质量的讨论,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以及摩尔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4.通过对摩尔质量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学习重点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2.摩尔质量概念和相关计算学习难点1.物质的量概念及其理解2. 摩尔质量概念的建立学习任务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一>物质的量1.定义: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是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_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n 。

<二>摩尔1.定义: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2.符号:mol3.标准:1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 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 6.02×10234. 计量对象: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电子、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

【注意事项】(1)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得拆开理解,也不能简化“物质量”等。

或“物质的质量”。

(2)物质的量是构建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的桥梁。

(3)“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和米、千克、秒等一样,不是物理量,不要将二者混淆。

(4)摩尔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不适用于宏观物质。

(5)“某物质的物质的量是多少”不要说成”某物质它的摩尔数是多少”(6)使用摩尔作单位时(即表示物质的量时),必须注明粒子的种类(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微观粒子),可用 化学式 指明粒子种类。

例如2mol H 、1mol H 2 、1.5 mol H 2O 等,不能这样表示:1mol 氢(指代不明)。

<三>阿伏加德罗常数1.定义: 国际上规定,1mol 粒子集体所含的微粒的个数为与 0.012kg 12C 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相同 ,约为 6.02×1023 。

《物质的量》导学案

《物质的量》导学案

专题一物质的量、溶液的配制【学业水平测试要求】:(B.了解、认识、能表示、辨认、区分、比较)1、认识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B)2、了解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涵义(B)3、了解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微粒数、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B)【基础知识回顾】物质的量1.定义:符号单位:。

2.1mol的基准:,有叫阿伏加德罗常数。

用表示,约为3.微粒与物质的量的关系:4.摩尔质量:。

用M表示;单位:以g/mol为单位时数值上等于。

5.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6.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7.阿伏加德罗定律:。

8.物质的量浓度:符号单位:9.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10.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步骤:。

【练习检测】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12g碳所含的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B.阿伏加德罗常数没有单位C.“物质的量”指物质的质量D.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H2的质量是1 gB.1 mol HCl的质量是36.5 g·mol-1C.Cl2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D.硫酸根离子的摩尔质量是96 g·mol-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 mol 氢 B.1 mol O C.1 molCO2 D.1 molH2O4.下列各组物质中,含原子数最多的是:()A.0.4 mol NH3 B.4℃时5.4 mLH2O C.10gNe D.6.02×1023个H2SO4分子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是6.02×1023mol-1B.1 mol 12C的质量是12 gC.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物质就是1 molD.1 mol O2含有6.02×1023个O6.下列物质里含氢原子数最多的是:()A.1 molH2 B.0.5molNH3 C. 6.02×1023个的CH4分子 D.0.3molH3PO47.0.1 mol NaHCO3中含有:()A.0.2 mol Na+ B.0.05 mol CO 23 C.6.02×1023个 O D.0.1 mol H8.1g O2和1g O3相比,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所含分子数相同 B.所含原子数相同C.所含原子数不同 D.1g O3中所含分子数较多9.某气体物质的质量为6.4 g,含有6.02×1022个分子,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 64B. 32C.96 D.3210.如果1g水中含有n个氢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是:()A.1/n mol-1 B.9n mol-1 C.2n mol-1 D.n mol-111.在给定的一定物质的量的理想气体,影响其所占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A.分子直径的大小 B.分子间距离的大小C.分子间引力的大小 D.分子数目的多少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 LB.1 mol 任何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都约是22.4 LC.标准状况下,1 mol 水所占有的体积是22.4 LD.标准状况下,22.4 L的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都约是1 mol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 mol O2和1 mol N2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 LB. H2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C.在标准状况下,1 mol H2和1 mol H2O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 LD.在标准状况下,22.4 L由N2、N2O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所含有的N的物质的量约2 mol14.在标准状况下,与12gH2的体积相等的O2的:( )A.质量为12g B.物质的量为6mol C.体积为22.4L D.物质的量是12mol15.在标准状况下,相同质量的下列气体中体积最大的是:( )A.Cl2 B.N2 C.H2 D.CO216.下列物质含分子数目最多的是:( )A.1.204×1024个O2 B.3molCO2C.标准状况下89.6LCl2 D.标准状况下90mL水17.在273K、1.01×105Pa条件下,将1.40 g氮气、1.60 g氧气和4.00 g氩气混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第二节 物质的量—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的量”是用来描述微观粒子集合多少的一个物理量,摩尔是物质
的量的单位。

2、学会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相互关
系及有关计算。

二、学习重点: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有
关计算。

三、预备知识:原子、分子、离子等相关化学知识,集合等相关数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给予学生三分钟的时间自行看书熟悉相关内容。

二、授课内容:
1、物质的量
①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是国际基本单位制中的七个物理量之一。

它表示:一
定微粒集合多少的一个物理量。

其符号是:n ,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
mol 。

②1摩尔基准的确定:12g C 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数值上约等于:231002.6⨯,
人们将该数值命名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用符号A N 表示,即:1231002.6-⨯=mol N A 。

给学生举例说明物质的量,用:
学校全体的学生都参加了校运会的开幕式,如何快速的计算在运动场上的学生人
数?
班集体
学生个体
学校人数
来说明物质的量就是用来描述集合多少的一个物理量。

自读资料:
阿伏伽德罗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因他对231002.6⨯这个数据的测得有着很大的贡
献,所以用他的名字来表示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以示纪念,化学上用A N 表
示阿伏伽德罗常数。

其单位是:1-mol ,他表示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其值近
似等于231002.6⨯,类似于π和3.1415926之间的精确值与近似值的关系。

2、摩尔的适用范围
思考: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分析原因
①:1mol 小米
②:1mol 氢
③:1mol 大豆
适用物质的量描述物质数量的时候应注意:只能适用于微观颗粒,不能用于宏观
物质。

3、物质的量、微粒数、阿伏伽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
相关公式:▲ n × NA = N(粒子个数)
课堂练习:
1、1 mol C 中约含有 个碳原子
2、0.3 mol H2SO4含有 个硫酸分子
3、 1.204 × 1024个H2O2分子的物质的量为 。

4、1 mol Na2CO3中约含有___molNa+、___molCO32-离子,共含有离子的个数
为______________个。

5、与0.3 mol H2O 含有相同氢原子数的是( )
A. 0.3 mol HNO3
B. 3.612 X 10 23个 HNO3分子
C. 0.2 mol H3PO4
D. 0.1mol NH3
请说出下列的含义
(1)1mol H
(2)3mol H2O
A.1mol 氢
B. 1mol CO2
物质的量的概念:
单位: 阿伏伽德罗常数:
计算式:
注意点: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物质的量是一个专有名词,不能拆分使用,看作一个整体。

只能用于描述微观粒子,不能用于宏观物质!!!
课后作业:聚焦课堂相应内容。

表示微观粒子集合多少的一个物理量。

符号:n
摩尔(简称“摩”)符号:mo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