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环境毒理学》简答题知识点总结手写版-环境工程考研适用
《环境学概论》考研知识点归纳

《环境学概论》考研知识点归纳《環境學概論》知識總結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聚落环境:是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3、城市环境:是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
4、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包括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5、环境保护: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和潜在的环境问题,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的总称。
6、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
7、环境自净能力:当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因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物化和生化作用,使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逐渐自然降低的现象称为环境自净能力。
二、简答1、情况科学的主要义务:①探究全球规模内情况演化的规律,相识人类情况变化的过程、情况的基本特性、情况结构和演化机理等,以便应用这些认识使情况质量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避免对人类不利的变化;②揭示人类举动同自然情况之间的干系,以便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情况保护的干系,令人类社会和情况协调发展;③探究情况变化对人类保存的影响,发挥情况科学的社会功用,探究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机理及情况毒理学研究,为人类一般、健康的生活服务;④研究区域情况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2、情况科学的基本义务:揭示人类-情况系统的实质,研究人类-情况系统之间的协调干系,掌握它的发展规律,调控人类与情况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以改善情况质量,造福人民,促进人类与情况之间的协调发展。
3、理论环境学的主要任务:运用有关的现代科学理论,总结利用和改造环境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继承和发展有关的环境科学理论,以建立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
环境工程考研重点知识点整理轻松备战

环境工程考研重点知识点整理轻松备战为了帮助广大环境工程考研学子更好地备战考试,本文将整理环境工程考研的重点知识点,并提供一些备考建议,希望能够为大家轻松备战提供一些帮助。
一、废水处理技术废水处理技术是环境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方面。
1. 物理处理物理处理是指通过物理方法将废水中的悬浮物质、沉淀物、泡沫等进行分离和去除。
常用的物理处理方法有筛分、沉淀、过滤、吸附等。
2.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进行分解、转化或去除。
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有氧化、还原、中和、沉淀等。
3. 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来降解和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
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有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
二、大气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大气环境质量。
1. 大气污染物种类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
了解这些污染物的来源、特性以及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是重要的知识点。
2.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主要包括源头控制和尾气处理两个方面。
源头控制通过改善生产工艺、加强排放管理等手段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尾气处理则是对已经排放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常见的技术包括烟气脱硫、脱硝、除尘等。
三、土壤污染与修复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存在有害物质超过环境质量标准,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土壤修复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减少土壤污染物含量,恢复土壤环境功能。
1. 土壤污染物种类常见的土壤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物、放射性物质等。
了解这些污染物的来源、迁移规律以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重要的知识点。
2. 土壤修复技术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方法。
物理修复主要包括土壤剥离、覆盖、土壤通气等;化学修复主要包括盐酸浸泡、还原剂处理等;生物修复主要包括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等。
四、环境管理与规划环境管理与规划是环境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主要包括环境监测与评估、环境管理系统与政策以及环境规划与预测等方面。
《环境学概论》__考研知识点归纳

《环境学概论》__考研知识点归纳一、环境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环境的概念和范围:环境是指自然界的一切存在,并包括人类社会和个体生活依赖的物质、能源和信息的全过程。
2.环境学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环境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通过研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3.环境问题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环境问题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包括人类活动、自然条件、资源利用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二、环境评价与监测1.环境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环境评价是对环境影响的预测、评估和管理的过程,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等内容。
2.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环境监测是通过收集有关环境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数据,分析和评价环境质量变化和污染源,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环境规划与管理1.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环境规划是通过综合考虑环境资源的利用、环境污染的防治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和措施,并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环境管理是通过合理地组织和管理人材、设备、财务和履行职责的能力,使环境保护实现最佳效益。
四、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治理的思想和方法:环境治理是针对环境问题而采取的改善环境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通过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环境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关系:生态学是环境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环境科学与化学、物理学的关系:化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学科为环境学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重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1.“环境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2. 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3. 简述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体系。
4. 简述废物资源化的技术体系。
5. 阐述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体系。
6. 一般情况下,污染物处理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利用隔离、分离和(或)转化技术原理,通过工程手段(利用各类装置),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快速去除。
试根据环境净化与污染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实现污染物高效、快速去除的基本技术路线。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第一节常用物理量1.什么是换算因数?英尺和米的换算因素是多少?2.什么是量纲和无量纲准数?单位和量纲的区别是什么?3.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区别和关系如何?试举出质量比的应用实例。
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经常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的浓度,试说明该单位的优点,并阐述与质量浓度的关系。
5.平均速度的涵义是什么?用管道输送水和空气时,较为经济的流速范围为多少?第二节质量衡算1.进行质量衡算的三个要素是什么?2.简述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的特征。
3.质量衡算的基本关系是什么?4.以全部组分为对象进行质量衡算时,衡算方程具有什么特征?5.对存在一级反应过程的系统进行质量衡算时,物质的转化速率如何表示?第三节能量衡算1.物质的总能量由哪几部分组成?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如何?2.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3.简述热量衡算方程的涵义。
4.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封闭系统,其内部能量的变化如何表现?5.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开放系统,系统能量能量变化率可如何表示?第四章热量传递第一节热量传递的方式1.什么是热传导?2.什么是对流传热?分别举出一个强制对流传热和自然对流传热的实例。
3.简述辐射传热的过程及其特点4.试分析在居室内人体所发生的传热过程,设室内空气处于流动状态。
5.若冬季和夏季的室温均为18℃,人对冷暖的感觉是否相同?在哪种情况下觉得更暖和?为什么?第二节热传导1. 简述傅立叶定律的意义和适用条件。
考研《环境毒理学》简答题知识点总结手写版-环境工程考研适用

第一章1简述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以及方法p241-08j1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环境污染物,环境污染物主要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化学性污染物以及一些环境物理因素如噪声、射频电磁辐射、电离辐射等。
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点:1、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和转化产物对集体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包括吸收、分布、排泄等生物转运过程和代谢转化等生物转化过程2、环境污染物的毒性评定方法,即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一般毒性试验(急性、亚急性、慢性实验)、繁殖实验、代谢实验、蓄积实验等3、各种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和有害物理因素对机体的危害及其作用机理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动物实验为主,包括体外实验和整体实验俩种基本类型。
但动物学实验须与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考虑。
2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哪些?p270-10j2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动物实验为主,包括体外实验和整体实验俩种基本类型。
但动物学实验须与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考虑体外实验包括器官水平、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实验,整体实验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毒性实验。
但动物学实验研究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往往不尽一致,假阳性、假阴性、过低或者过高估计毒物潜在危害程度等情况常存在。
因此单纯依靠动物实验或者流行病学调查都是不可靠的,完整的方法是将实验室研究与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有机结合起来,用微观研究进行毒性筛选、机理探讨,并为宏观研究提供所学的观察指标,而宏观则为微观提供选题方向,并进行验证对一项具体的研究来讲,如果某种毒性已经被广泛生产或应用,应首先分析对人群的影响,发现对健康损害的迹象,然后用微观实验手段进行深入研究。
最后,将这些实验研究结过进一步在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中加以验证,再确定病损的因果关系。
3什么叫环境毒理学?它是怎样产生的?p259-09w1环境毒理学是利用毒理学的方法研究环境,特别是空气、水和土壤中已存在或即将进入的有毒化学物质及其在环境中的转化产物,对人体健康的有害影响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生活居住环境日益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特别是环境污染引起的公害事件的教训,促使人们进行深入的毒理学研究,以阐明环境中某种污染物或几种污染物对生物体得作用及其机理,以致环境毒理学迅速发展为一门毒理的分支学科,成为环境科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4环境毒理学的产生对环境科学研究有什么作用?p271-10w1环境科学的最终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环境,使之有利于人类现在和未来的正常生存,环境毒理学是环境科学的前沿领域,同时也是环境医学评价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基础。
江西省考研环境工程重点知识点整理

江西省考研环境工程重点知识点整理环境工程是一门涉及环境保护、环境管理、环境评价等领域的学科。
作为江西省考研环境工程的考生,了解并熟悉环境工程的重点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江西省考研环境工程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
1. 环境工程概述环境工程的定义、发展历程、工作内容与职责。
概述:环境工程是一门应用科学,致力于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活环境。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环境工程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在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展历程:从垃圾处理到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等领域的发展历程。
工作内容与职责:主要包括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规划、环境管理和环境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工作内容与职责。
2. 环境质量与环境标准环境质量的概念与评价指标,环境标准的制定与应用。
环境质量:指环境中各种因素对人类和其他生物健康的影响程度。
包括空气质量、水质量、土壤质量等。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环境监测指标、环境评价指标和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等。
环境标准:是根据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制定的,以控制、管理和保护环境质量为目标的技术规范。
包括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标准等。
3. 大气污染防治大气污染的来源与影响、大气污染物的分类和控制,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与措施。
大气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排放、交通排放、燃煤排放等。
大气污染物的分类:主要包括颗粒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
大气污染控制:主要包括源头控制、污染物减排、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等措施。
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政策与措施。
4. 水污染防治水污染的来源与影响、水质监测与评价,水污染防治的技术与措施。
水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城市污水等。
水质监测与评价:包括水环境监测方法与技术、水质评价指标与标准等。
水污染防治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等技术与方法。
水污染防治措施:包括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控制标准等措施。
环境毒理学复习资料-

环境毒理学复习要点1 环境毒理学:是研究环境污染物,特别是化学污染物对生物机体,尤其是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2 外源化合物:指除了营养元素及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和生命所需的物质以外,存在于环境中,可与机体接触并今天机体,引发机体发生生物学变化的物质。
3 环境毒理学研究方法:整体实验、调查研究、体外实验。
4 环境毒理学的发展方向和研究趋势:5 生物转运: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6 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生物膜只要有液晶态的脂质双分子层(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构成。
其在物质转运、能量代谢、细胞识别、信息传递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7环境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及其机理:(1)被动转运:简单扩散(驱动力为浓度梯度,受生物膜两侧化学物的浓度梯度、脂水分配系数、化合物质的解离度和体液的PH值影响)和滤过作用(环境化学物透过生物膜上的亲水性孔道,驱动力为渗透压);(2)特殊转运:主动运输、异化扩散、吞噬和胞饮。
8 吸收途径及其影响因素:主要吸收途径有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其次还可以同过静脉注射染毒。
消化道吸收:消化道中的多种酶类和菌从可使某些化学我转化成新的物质而改变其毒性;胃肠道内容物的种类和数量、排空时间及蠕动状态都会影响消化道对环境化学物的吸收;环境化学物的溶解度和分散度也是影响吸收的因素。
呼吸道吸收:分压差和血/气分配系数;溶解度和相对分子质量;肺的通气量和血流量;颗粒物的大小。
皮肤:化学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脂/水分配系数、角质层的厚度;动物的种属;温度及血流量;角质层损伤因子。
9 化学物在机体内的分布:在化学物分布的开始阶段,血液供应愈丰富的器官,分布的化学物愈多,其起始浓度愈高;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化学物在器官和组织的分布越来越受到化学物与组织器官亲和力的影响,形成再分布过程。
10、化学物的主要储存库:血浆蛋白、肝和肾、脂肪组织、骨骼组织。
11、生物转化:环境化学物在生物机体内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并形成其衍生物的过程。
环境科学考研重点知识点整理轻松备战

环境科学考研重点知识点整理轻松备战环境科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旨在研究环境问题的起源、演变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环境科学考研是对环境科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招生考试,考察考生在环境科学基础理论、方法与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为了帮助考生轻松备战环境科学考研,本文将重点整理环境科学考研的知识点,以供考生参考。
一、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知识点1. 环境科学概论:介绍了环境科学的概念、范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内容。
2.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涉及环境问题的定义、分类、特征,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3. 环境生态学:介绍了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内容。
4. 环境化学:重点介绍了环境中的污染物种类、来源、传输和转化等内容,以及环境监测与分析的基本方法。
5. 环境监测与评价:包括环境监测的目的、方法、技术和管理等内容,以及环境评价的理论体系和方法。
6. 环境管理与规划:介绍了环境管理的原则、方法和工具,以及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实施步骤。
7. 环境工程学:涉及环境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包括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等内容。
8. 环境法与政策:介绍了环境法律体系、环境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等内容。
二、环境科学研究方法与技术知识点1. 统计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多元统计等内容。
2. 数据采集与处理:介绍了环境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处理方法,包括现场观测、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内容。
3. 模型与模拟:涉及环境模型的建立、参数估计和模拟分析等内容,以及模型的应用和评估方法。
4. GIS与遥感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在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5. 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介绍了环境风险评估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以及环境风险管理的策略和实施步骤。
6. 环境模拟与优化设计:包括环境模拟软件的应用、优化设计方法和技术,以及环境系统的模型构建与分析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简述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以及方法p241-08j1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环境污染物,环境污染物主要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化学性污染物以及一些环境物理因素如噪声、射频电磁辐射、电离辐射等。
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点:1、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和转化产物对集体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包括吸收、分布、排泄等生物转运过程和代谢转化等生物转化过程2、环境污染物的毒性评定方法,即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一般毒性试验(急性、亚急性、慢性实验)、繁殖实验、代谢实验、蓄积实验等3、各种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和有害物理因素对机体的危害及其作用机理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动物实验为主,包括体外实验和整体实验俩种基本类型。
但动物学实验须与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考虑。
2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哪些?p270-10j2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动物实验为主,包括体外实验和整体实验俩种基本类型。
但动物学实验须与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考虑体外实验包括器官水平、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实验,整体实验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毒性实验。
但动物学实验研究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往往不尽一致,假阳性、假阴性、过低或者过高估计毒物潜在危害程度等情况常存在。
因此单纯依靠动物实验或者流行病学调查都是不可靠的,完整的方法是将实验室研究与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有机结合起来,用微观研究进行毒性筛选、机理探讨,并为宏观研究提供所学的观察指标,而宏观则为微观提供选题方向,并进行验证对一项具体的研究来讲,如果某种毒性已经被广泛生产或应用,应首先分析对人群的影响,发现对健康损害的迹象,然后用微观实验手段进行深入研究。
最后,将这些实验研究结过进一步在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中加以验证,再确定病损的因果关系。
3什么叫环境毒理学?它是怎样产生的?p259-09w1环境毒理学是利用毒理学的方法研究环境,特别是空气、水和土壤中已存在或即将进入的有毒化学物质及其在环境中的转化产物,对人体健康的有害影响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生活居住环境日益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特别是环境污染引起的公害事件的教训,促使人们进行深入的毒理学研究,以阐明环境中某种污染物或几种污染物对生物体得作用及其机理,以致环境毒理学迅速发展为一门毒理的分支学科,成为环境科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4环境毒理学的产生对环境科学研究有什么作用?p271-10w1环境科学的最终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环境,使之有利于人类现在和未来的正常生存,环境毒理学是环境科学的前沿领域,同时也是环境医学评价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基础。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生活居住环境日益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特别是环境污染引起的公害事件的教训,促使人们进行深入的毒理学研究,以阐明环境中某种污染物或几种污染物对生物体得作用及其机理,以致环境毒理学迅速发展为一门毒理的分支学科,成为环境科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5环境毒理学主要任务是什么?p284-11w3环境毒理学的主要任务有三点:1、判明环境污染物和其他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不断不要对现有物质进行研究,而且还必须对所有新的化学物质,在普遍应用之前,予以检测。
2、探索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损害的早期检测指标,即用最灵敏的探测手段,找出环境污染物与机体作用后最初出现的生物学变化3、定量评定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影响,确定其剂量—反应关系,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6环境毒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p298-12.1第二章1简述环境中污染物的转化规律p241-08j2污染物在环境中可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者转变成另一物质的过程叫污染物的转化。
根据其转化形式可以分为:物理转化、化学转化和生物转化三种类型,物理转化是指污染物通过蒸发、凝聚、吸附以及放射性元素蜕变等一种或几种物理过程实现的转化;化学转化是指污染物通过化学反应过程发生的转化,如: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络合反应、光化学反应等;生物转化是指污染物通过生物相应酶系统的催化作用所发生的变化过程2什么是生物性迁移?如何定量研究生物性迁移?p271-10w2污染物通过生物体的吸附、吸收、代谢、死亡等过程而发生的迁移叫做生物性迁移,根据其表现形式可以分为:生物浓缩、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三种。
研究生物性迁移的方法主要是研究生物浓缩系数(BCF)、生物积累系数(BAF)和生物放大系数(BMF).BCF是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与环境中该污染物的浓度的比值。
BAF是某一生物个体生长发育较后阶段体内蓄积的污染物浓度与同一生物个体生长发育较前阶段体内蓄积的同种污染物的浓度的比值。
BMF是较高营养剂生物体内的污染物浓度与较低营养级生物体内同种污染物浓度的比值。
研究这些比值从而定量得表征生物性迁移的影响3污染物在环境中有几种主要的迁移类型,各种迁移类型有什么特点?p300-12.6污染物的迁移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相对移动的过程。
各种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方式可以归纳为3种类型:机械性迁移、物理化学性迁移和生物性迁移。
机械性迁移是依靠自然界大气,水力以及人力等的作用使污染物发生位置的改变。
物理化学性迁移依靠的是物质之间的物理过程或化学反应使污染物发生了位置、形态或种类的改变。
生物性迁移是依靠生物的吸收、吞噬、降解过程,使污染物发生了位置、形态和种类的改变第三章1、简述肾脏排泄毒物的机理?p224-o7j1肾脏排泄毒物的机理可分为以下几步:(1)肾小球滤过作用已知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有较大的膜孔,越40-80纳米,通透性较大,故不论是脂溶性还是水溶性物质,只要分子量小于69000的物质都能通过肾小球滤过作用到达肾小管。
(2)肾小管的主动分泌某些有机阴离子和有机阳离子毒物可以通过俩种不同的机制进行分泌,使毒物由近曲肾小管细胞一侧主动分泌到尿液中(3)肾小管的重吸收肾小球滤过液进入肾小管,有俩条去路:一是肾小管中解离的、极性的水溶性物质不再被重吸收,而随尿液排出;二是未解离、非极性和脂水分配系数大,可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回到血液但是尿液中的PH可决定毒物的解离度,影响毒物在肾小管中的重吸收。
无论以哪一种方式排出的毒物,尿液中毒物的浓度一般与血液中的毒物浓度呈正相关。
2简述污染物代谢动力学的意义。
p242-08j3毒物代谢动力学是用数学的方法研究毒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随时间而发生的量变的动态规律,即研究毒物代谢量变的经时过程,目的在于了解毒物在体内的消长规律,从而对毒物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3毒物在体内的重要储存库有哪些?p269-10j1毒物在体内的分布表现为相对集中的形式。
当毒物对蓄积地点相对无害时,此时蓄积地点就成为储存库,一般认为储存库对急性毒性有保护作用。
但储存库中的毒物浓度常常与血浆中游离毒物保持动态平衡,因此,储存库能在体内不断提供毒物来源,这是慢性毒性的一个重要条件。
体内的储存库主要有四种:血浆蛋白储存库,肝,肾储存库,脂肪组织储存库以及骨骼组织储存库。
4环境污染物吸收主要有哪几条途径?影响吸收的因素有哪些?p284-11w1吸收就是毒物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自皮肤接触部位透过体内生物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毒物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三条途径进行吸收。
呼吸道吸收是生产性毒物侵入机体的主要途径。
影响呼吸道吸收的因素主要是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气候条件等。
消化道也是吸收环境毒物的主要途径,毒物在消化道吸收多少与其浓度和性质有关,浓度高吸收愈多,脂溶性物质较易吸收。
有些毒物还可通过皮肤进行吸收,如多数有机磷农药可透过完整的皮肤引起中毒或死亡。
毒物经皮吸收的俩条途径,一是通过表皮脂质屏障是主要的吸收途径,二是通过汗腺、皮脂腺和毛囊腺等皮肤附属绕过表皮屏障进入真皮。
影响经皮吸收的因素:毒物经皮吸收的速度除与皮肤完整与否以及不同部位的皮肤有关外,还取决于化合物本身的理化性状,如油水分配系数接近1的物质最容易经皮吸收,以及化合物与皮肤接触的条件。
第四章1简述靶位点学说p225-07j2当污染物到达某一浓度,并足以引发一系列有害生物效应的部位,或者是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过程发生的部位。
生物体的不同部位不仅具有结构上的明显差别,而且其功能也各不相同,如肝脏是许多污染物的代谢转化部位,肾脏是机体排泄污染物及其代谢产物的重要器官。
靶位点的生理学功能不同,对污染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也不同,肝脏是许多毒物的代谢活化部位,故肝脏是许多毒物的靶器官2多种化学物间对机体产生的联合作用主要有相加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和独立作用四种类型,请分别论述p226-07j4多种外来化合物同时产生或先后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毒作用,称为外来化合物的联合作用。
联合作用的类型有以下几种:(!)相加作用指多种化合物的联合作用等于每一种化合物的单独作用总和。
(2)协同和增强作用协同作用是指几种化合物的联合作用大与各种化合物单独作用之和。
如果一种物质本身无毒害,但与令一种有毒害的物质同时存在时可使该物质毒性增强,这种作用称为增强作用。
(3)拮抗作用指几种化合物的联合作用小于每种化合物单独作用之和。
凡是能使另一种化学物的生物学作用减弱的物质称为拮抗物在毒理学或药理学中,常以一种物质抑制另一种物质的毒性或生物学效应,这种作用也称为抑制作用。
(4)独立作用指多种化学物对机体产生不同的效应,其作用的方式、途径和部位也不相同,彼此之间毫无影响。
3简述影响环境污染物毒作用的因素。
p242-08j4毒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毒物本身的理化性质,其次是机体的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
(1) 毒物因素A化学结构和毒作用✧烷、醇、酮等碳氢化合物与其同系物相比,碳原子数目越多则毒性愈大(甲醇与甲醛除外)。
但当碳原子数超过一定限度时(7-9个),毒性反而迅速降低。
同系物当碳原子数目相同时直链的毒性比支链的大✧卤素取代;烷烃类物质可因取代的卤素原子数的增加而使分子的极化程度增加,易与酶系统结合而使毒性增加✧同分异构体;俩个基团的苯环化合物,其毒性是对位大于邻位,邻位大于间位,旋光异构体之间的毒性也不相同✧分子饱和度;分子中不饱和键增加时,其毒性也增加B物理性状与毒作用毒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愈大,则毒性愈大。
脂溶性物质毒性大。
分散度越大,即粒子越小分散度越大,比表面积也就越大,生物活性也就越强。
挥发性物质易经呼吸道进入机体。
C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与毒性作用毒物侵入机体的途径不同,在体内的分布和吸收速率也就不同,吸收量大的毒性大,产生的毒性反应越强。
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不同,首先到达的器官或组织也不同,不同器官或组织对毒物的耐受力不一样,因此,尽管进入机体的毒物浓度相等,其毒性反应在程度上却因进入的途径不同表现出极大的差异(2)环境因素生活与劳动环境中的一切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都有可能成为毒物产生毒性的条件,不同毒物之间可能具有联合作用、相加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和独立作用(3)机体因素机体因素包括种属、品系与个体感受差异、年龄、性别、饮食营养状况、健康状况、遗传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