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学复习提纲(精心整理)
八年级化学知识点复习提纲

八年级化学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物质的①组成和结构;②性质和变化规律;2、物质的变化:(1)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如:燃烧、腐蚀、生锈、酿酒、酿醋、食物腐烂(变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燃烧引起的爆炸等。
(2)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如:物质的三态变化、溶解、结晶、挥发、粉碎、变形、压强增大引起的爆炸等。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1)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腐蚀性等。
(2)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凝固点、着火点、溶解性、导电导热性等。
4、性质与变化的区别:变化是一个过程,而性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属性。
在语言描述上,性质通常用“能、可以、会、容易、是、具有”等词描述。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1、实验观察的内容:➢变化前: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
➢变化中:观察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是否变化、是否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2、药品取用的原则:➢三不原则:不闻药品气味;不尝药品味道;不能用手触摸药品。
➢节约原则:按实验规定用量取药,不要浪费。
若没说明,应取最少量(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剩药处理原则: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不能随意丢掉,更不能带出实验室。
应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3、基本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药品的取用:(1)块状固体的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
粉末状固体的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
(2)液体的取用:①瓶盖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药液污染;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药液流下腐蚀标签;③瓶口紧靠试管口,防止药液溅出浪费。
结构化学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知识点(1)

结构化学复习资料该复习资料大概分为2个部分吧,第一部分着重于每一章比较重要的知识点(第四章开始),并稍加补充和拓展;第二部分主要是一些习题。
刚开始学结构化学的时候感觉学起来云里雾里的,不过后来多做题目,找到了一些规律,这对理解结构化学的内容有一定的好处,也比较好上手吧。
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同学们可以多参考下课外书,毕竟个人感觉光靠结构化学基础这本书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或者说许多时候看不懂的东西没有加以解释,结果很容易就会一个不懂接着下一个不懂的点这样子。
所以课外书显得挺重要的。
推荐一下一些参考资料吧☺1.徐光宪先生写的《物质结构》和麦松威先生写的《高等无机结构化学》,这两本书可以说是结构化学的进阶版,讲的很详细,许多课本上的问题都可以在这些书上找到答案。
2.陈慧兰编写的《高等无机化学》,这本书里对于配合物结构和性质部分讲的挺详细的,比如姜泰勒效应,晶体场是怎么裂分的等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下。
3.结构化学基础第四版的习题答案。
这个大家都懂得☺。
里面提供了几乎所有课后习题的答案,这个对大家都很有帮助。
另外,每一章前面都附带了该章的内容提要,这在复习的时候可以当作大纲来使用,效果也是挺好的。
4.课件。
老师给的课件可以帮助大家从书里大段大段的文字里找出重点的内容。
另外提供了南开大学孙宏伟教授的结构化学课件以及一些习题和考试题,孙教授主页上还有视频课程可以看,大家有空的时候也可以看看视频复习一下。
5.数据库。
很多时候不是光看书就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查找数据库得到答案,特别是知网上有很多关于结构化学的内容,有很多老师在上面发表了对于一些习题的简单解决方法,这对于解题来讲很有帮助。
数据库在这里也包括了百度文库,豆丁网等。
这些共享性的资料库可以说是一个习题库,找找题目练练手也是挺好的,虽然题目答案可能有误需要小心辨别。
大概就说这么多,下面进入正题。
可能在输入过程中会有错误,大家复习的时候如果发现有冲突还是按照老师的课件和课本为主。
高一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及方程式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高一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及方程式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爱文库】核心用户上传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个)原子核注意: 中子(N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Z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各电子层2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 同位素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 7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 7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Jay_h1218 奉上【爱文库】核心用户上传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A,?A共7个主族族副族:?B,?B、?B,?B,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第?族:三个纵行,位于?B和?B之间 (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高中化学复习提纲(全套)

高中化学复习提纲(全套)
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复
1.1 基本概念
- 原子结构
- 元素周期表
- 分子结构
1.2 化学方程式
- 离子方程式
- 平衡方程式
- 氧化还原方程式
1.3 化学反应
- 酸碱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
- 气体的化学反应
第二章:常见化学物质复
2.1 酸碱盐
- 酸的性质和分类
- 碱的性质和分类
- 盐的性质和分类
2.2 金属与非金属
- 金属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
- 非金属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
2.3 有机化合物
- 烃类
- 醇类
- 羧酸类
第三章:化学实验与实践3.1 基本实验操作
- 配制溶液
- 提取纯净物质
- 分离混合物
3.2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 显色反应管
- 酸碱滴定仪
- 蒸馏器
3.3 常见化学实验
- 酸碱滴定实验
- 气体检验实验
- 溶液浓度实验
第四章:化学应用与相关知识4.1 化学工业
- 常见化学工业原料与产品
- 化学工业生产过程
4.2 环境与化学
- 大气污染与控制
- 水污染与控制
- 土壤污染与控制
4.3 化学与生活
- 食品添加剂
- 药物与药理学
- 日常用品的化学原理
以上是高中化学复习的全套提纲,涵盖了基础知识、常见化学物质、化学实验与实践以及化学应用与相关知识。
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晶体结构与性质(知识梳理及训练)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晶体结构与性质(知识梳理及训练)核心知识梳理(一)金刚石、石英、干冰、足球烯、NaCl的晶体结构1.金刚石和石英(1)金刚石晶体中,每个C原子与另外4个C原子形成共价键,C—C 键之间的夹角是109.5°,最小的环是六元环。
含有1 mol C原子的金刚石中,形成的共价键有2 mol。
(2)SiO2晶体中,每个Si原子与4个O原子成键,每个O原子与2个硅原子成键,最小的环是十二元环,在“硅氧”四面体中,处于中心的是Si原子,1 mol SiO2中含有4 mol Si—O键。
(3)在金刚石、SiO2中微粒间的相互作用是共价键。
2.干冰和足球烯(1)干冰晶体中,每个CO2分子周围等距且紧邻的CO2分子有12个。
(2)在C60中有12个正五边形,20个正六边形,共有60个碳碳单键,30个碳碳双键。
(3)在干冰和足球烯微粒间的相互作用是分子间作用力,在微粒内部存在共价键。
3.NaCl(1)NaCl型:在晶体中,每个Na+同时吸引6个Cl-,每个Cl-同时吸引6个Na+,配位数为6。
每个晶胞含4个Na+和4个Cl-。
(2)在NaCl中,Na+、Cl-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离子键。
(二)晶体类型及性质比较辨析易错易混(1)离子晶体除含离子键外,一定不含其他化学键()(2)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3)离子晶体中一定不含分子()(4)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5)具有金属光泽且能导电的单质一定是金属()(6)NaOH、NH4Cl晶体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7)在O2、CO2和SiO2中,都存在共价键,它们均由分子构成()(8)金刚石、NaCl、H2O、HCl晶体的熔点依次降低()(9)金刚石和足球烯都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空间网状结构,所以都是原子晶体()(10)He、CO2和CH4都是由分子构成,它们中都存在共价键()答案(1)×(2)×(3)×(4)×(5)×(6)√(7)×(8)√(9)×(10)×典型题目组训练题组一化学键与晶体类型1.有以下9种物质:①Ne②HCl③P4④H2O2⑤Na2S⑥NaOH⑦Na2O2⑧NH4Cl ⑨AlCl3。
药物化学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5*2 分=10 分)1、巴比妥酸无催眠作用,当 5 位碳上的两个氢原子均被取代后,才具有镇静催眠作用。
2、吗啡结构中 B/C 环呈顺式,C/D 环呈反式, C/E 环呈顺式,环 D 为椅型构象,环 C 呈半船式构象,镇痛活性与其分子构型密切相关。
3、根据局部麻醉药的特点,可将其化学结构概括为三部分,既包括亲脂性部分、中间部分和_亲水性部分_。
4、药物中的杂质主要来源有合成过程引入和贮存过程引入5、阿托品的水解产物是莨菪醇和莨菪酸。
6、非甾体抗炎药是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体内从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和血栓素前体的一大类具有不同化学结构的药物,这些药物都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的作用,其抗炎的作用的机制与甾类抗炎药如可的松不同。
7、左旋肾上腺素在 pH 4 以下的水溶液中能发生消旋化反应而使活性降低。
8、药物从进入人体到产生药效的过程,要经历药剂相、药代动力相、药效相三个重要相。
P5219、解热镇痛药按结构可分为水杨酸类,苯胺类,和吡唑酮类等。
10、去甲肾上腺素为 R 构型,具有左旋性,结构上具有儿茶酚胺的结构受体, N 受体11、拟胆碱药物的受体有 M1 受体, M2 受体, M312、药物分子含有 2 个苯环,一般空间位阻较小的部位发生氧化代谢;若 2 个苯环取代基不同,则一般是电子云密度高的芳环易被氧化。
13、普鲁卡因作用时间较短的主要原因是 _含有酯基,易水解分解。
14、先导化学物的发现和优化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可认为是从分子的多样性,分子的互补性和分子的相似性三方面考虑。
二、名词解释(5*4 分=20 分)1.*组合化学(combinatorialchemistry) :是一门将化学合成、组合理论、计算机辅助设计及机械手结合一体,并在短时间内将不同构建模块用巧妙构思,根据组合原理,系统反复连接,从而产生大批的分子多样性群体,形成化合物库,然后,运用组合原理,以巧妙的手段对库成分进行筛选优化,得到可能的有目标性能的化合物结构的科学。
高分子化学期末复习提纲

M 1 1 2 fk d k t 2 I 2
kp
(2)、平均聚合度 Xn 与动力学链长υ的关系
Xn
C D 2
Xn
RP RP Rt Rtr C D Rt Rtr 2
1 C I S 2kt RP D 2 CM C I CS 2 M M Xn 2 k p M
10
1.基本特征:
(1)聚合反应是通过单体功能基之间的反 应逐步进行的; (2)每步反应的机理相同,因而反应速率 和活化能大致相同; (3) 反应体系始终由单体和分子量递增的 一系列中间产物组成 (4)单体以及任何中间产物两分子间都能 发生反应; (5) 聚合产物的分子量是逐步增大的。
11
2. 反应程度P与聚合度
★★★★★ 反应程度: 在任何情况下,缩聚物的聚 合度均随P的增大而增大
封闭体系
平衡常数: 开放体系 官能团数比 控制因素
Xn = K + 1
17
有效控制方法:端基封锁
在两官能团等物 ①使某一单体稍稍过量 质的量的基础上 ②加入少量单官能团物质 原理:破坏原料的等当量比,聚合反应进行到
一定程度时,链端的官能团失去继续相互反应
3.功能基等反应性假设:
(含义)
A. 双功能基单体的两个功能基的反应性能相 等,且不管其中一个是否已反应,另一个功 能基的反应性能保持不变; B. 功能基的反应性能与其所连接的聚合物链 的长短无关。
13
4. 官能团等当量/接近等当量 Rp与聚合度
(1)不可逆(K很大,K≥103;K很小或中等, 不断排出小分子) a.自催化:
31
6
影响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因素
结构化学复习题及答案

第01节课 复习题一、经典物理学有几个组成部分?答:牛顿力学,经典电磁理论,经典热力学,经典统计物理学二、电磁辐射是一种波,都有其最小单位能量ε。
ε与电磁辐射的频率υ 是什么关系?1电子伏特(eV)的能量等同于多少焦耳(J)? 答:ε=υh ; 1 eV = 1.6022 × 10−19 J三、根据光子学说,光子的动量计算公式hp =λ是如何得来的?辐射频率为99.8MHz 和1.6 GHz 的光量子的动量是多少? 答:2ε=ν=h mc ,所以2ν=h m c ,因此,h hp mc c ν===λ辐射频率为99.8 MHz 和1.6 GHz 的光量子的动量分别为:346134181h h h 6.62610J s 99.810s p 2.20510J s m c /c 2.99910m s -----ν⨯⋅⨯⨯=====⨯⋅⋅λν⨯⋅ 349133181h h h 6.62610J s 1.610s p 3.53510J s m c /c 2.99910m s-----ν⨯⋅⨯⨯=====⨯⋅⋅λν⨯⋅ 四、Einstein 的光电效应公式是什么?其中每一项具有什么物理意义? 答:201h h mv 2ν=ν+,第一项是入射辐射光量子的能量,第二项是材料的电子脱出功,第三项是产生的光电子的动能。
五、以波长为540 nm 的光去照射一电子脱出功为J 10621.219-⨯的材料表面,计算被激发出的光生 电子的动能和运动速率。
解:因为 v 0E h h +ν=ν 所以,v e E W c h +=λs J 10626.634⋅⨯-m10540s m 10998.2918--⨯⋅⨯⨯=J 10621.219-⨯+ E v 所以,J 10621.2J 10679.3E 1919v --⨯-⨯=J 10058.119-⨯= 由于2v mv 21E =所以,153119v s m 10819.4kg10110.9J10058.12m E 2v ---⋅⨯=⨯⨯⨯== 六、Einstein 的光子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 光是一束光子流,每一种频率的光的能量都有一个最小单位,称为光子,光子的能量与光子的频率成正比,即,h ε=ν2. 光子不但有能量,还有质量(m),但光子的静止质量为03. 光子具有一定的动量(p),其动量为p h /=λ4. 光的强度取决于单位体积内光子的数目,即,光子密度七、国际电工委员会规定,家用微波炉的微波频率统一使用2450 MHz ,而大型工业微波炉频率为915 MHz ,其波长是多少?如果把微波看作是粒子,其动量是多少? 答:2450 MHz 的辐射波长为:81612.99910m s c /0.122m 245010s --⨯⋅λ=ν==⨯ 915 MHz 的辐射波长为:81612.99910m s c /0.328m 91510s--⨯⋅λ=ν==⨯ 辐射频率为2450 MHz 的辐射量子的动量为:34331h 6.62610J s p 5.41310J s m 0.1224m---⨯⋅===⨯⋅⋅λ 辐射频率为915 MHz 的辐射量子的动量为:34331h 6.62610J sp 2.02110J s m 0.3278m---⨯⋅===⨯⋅⋅λ 八、黑龙江交通台的发射和接收频率为99.8 MHz (FM, 调频),那么其粒子的波长、波数和动量各是多少?波长为:81612.99910m s c /3.005m 99.810s --⨯⋅λ=ν==⨯ 波数为:1110.333m 3.005m-ν===λ 动量为:34341h 6.62610J sp 2.20510J s m 3.005m---⨯⋅===⨯⋅⋅λ九、镍金属的功函为5.0 eV, 计算镍金属的临阈频率和临阈波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化学复习提纲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了解量子力学的产生背景−黑体辐射、光电效应、玻尔氢原子理论与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设以及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掌握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与一维势阱中粒子的Schrödinger方程及其解。
重点: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和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
一维势阱中粒子的Schrödinger方程及其解。
1. 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a. 波粒二象性:能量动量与物质波波长频率的关系ε = hνp = h/λb. 物质波的几率解释:空间任何一点物质波的强度(即振幅绝对值的平方)正比于粒子在该点出现的几率.c. 量子化(quantization):微观粒子的某些物理量不能任意连续取值, 只能取分离值。
如能量,角动量等。
d. 定态:微观粒子有确定能量的状态玻尔频率规则:微观粒子在两个定态之间跃迁时,吸收或发射光子的频率正比于两个定态之间的能量差。
即e. 测不准原理: 不可能同时精确地测定一个粒子的坐标和动量(速度).坐标测定越精确(∆x =0),动量测定就越不精确(∆px = ∞),反之动量测定越精确(∆px =0),坐标测定就越不精确 (∆x = ∞)f. 微观粒子与宏观物体的区别: (1). 宏观物体的物理量连续取值;微观粒子的物理可观测量如能量等取分离值,是量子化的。
(2). 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宏观物体的波性可忽略。
(3). 微观粒子适用测不准原理,宏观物体不必。
(4). 宏观物体的坐标和动量可以同时精确测量,因此有确定的运动轨迹,其运动状态用坐标与动量描述;微观粒子的坐标和动量不能同时精确地测量,其运动没有确定的轨迹,运动状态用波函数描述。
(5). 宏观物体遵循经典力学;微观粒子遵循量子力学。
(6). 宏观物体可以区分;等同的微观粒子不可区分。
2. 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描述a. 品优波函数的三个要求: 单值连续平方可积波函数exp(i mθ) m的取值?b. 将波函数归一化θ = 0~2πc. 波函数的物理意义ψ|(x, y, z, t)|2d x d y d z表示在t时刻在空间小体积元(x~x+d x, y~y+d y, z~z+d z)中找到粒子的几率d. 波函数的单位*3. 物理量与厄米算符每个物理可观测量都可以用一个厄米算符表示a. 线性算符与厄米算符b. 证明id/dx是厄米算符*c. 写出坐标,动量,能量,动能,势能与角动量的算符d. 写出一个N电子原子,或N电子M核的分子的哈密顿算符电子体系的哈密顿算符(在国际单位或原子单位下)。
如写出H2e. 什么是算符的本证函数与本征值f. 厄米算符的本征函数与本征值的特点, 能证明这些特点*g. 物理量的厄米算符的本征值与测量的关系*i. 一维或三维自由粒子的波函数,证明其是动量与能量的本证函数*4. 平均值a. 量子力学计算平均值的公式b. 处于本征态时,物理量的平均值:等于对应的本征值c. 处于非本征态时物理量的本征值的计算5. 薛定谔方程a. 写出含时薛定谔方程,对于单粒子或多粒子b. 对能量守恒体系,写出定态薛定谔方程,定态的意义6. 一维与三维无限深势井a. 写出能量本征值与定态波函数,注意量子数的范围b. 证明定态波函数是正交归一的有n-1个节点c. 波函数的节点: 对一维势井中的粒子,第n个能级ψnd. 零点能:基态的能量e. 计算坐标,动量,能量在定态的平均值f. 在给定的非定态时,计算能量测量结果的几率与能量平均值*g. 二维与三维的能级简并情况h. 用一维势井处理一维π共轭体系: 例题1.3.1, 1.3.2第二章原子结构了解单电子原子的Schrödinger方程及其求解过程,掌握量子数的物理意义、类氢原子的能级与定态波函数的特征,了解多电子原子Schrödinger方程的近似求解方法 平均场近似与独立粒子模型和中心力场近似,了解角动量的偶合与原子光谱项的推引。
重点:单电子原子的Schrödinger方程的求解,量子数的物理意义,类氢原子的能级与定态波函数1. 氢原子与类氢粒子a. 写出哈密顿与定态薛定谔方程b. 写出能级公式,能级简并情况c. 定态波函数的三个量子数及其物理意义,它们分别是哪些物理量的本征值相关的量子数,指出其取值范围。
对于给定的定态波函数即类氢原子轨道,能给出电子的这些物理量的值。
例子:习题2.9d. 类氢原子轨道:常见的1s, 2s, 2p, 3s, 3p,3d轨道的形状,各种节面的数目与位置,径向分布函数与径向分布图原子轨道 nlm的节面:n-l-1个球形节面;l个非球形节面(如平面或锥面等)。
共n-1节面。
2. 角动量与电子自旋a. 单粒子轨道角动量:本征函数,本征值b. 电子自旋角动量:电子自旋量子数,c. 电子自旋波函数,原子轨道与自旋轨道d. 两电子体系的自旋波函数会写出两个电子的反对称与对称自旋波函数e. 自旋统计定理:等同玻色子体系域等同费米子体系的波函数f. 单电子的总角动量:由l与s求出jg. 多电子体系的总轨道角动量,总自旋角动量与总角动量对两电子体系:由l1与l2求出L, 由s1与s2求出S, 由L与S求出J。
3. 光谱项的推求a. 什么是电子组态,光谱项与光谱支项,会计算它们中包含的简并量子态的数目b. 对于给定的电子组态,会推求其光谱项与光谱支项,并给出其能级顺序,重点是不等价电子组态如 2p13p1组态等c. 对于给定原子的电子组态,能直接用洪特规则求出其基态光谱项与光谱支项如 2p13p1, 2p2组态4. 多电子原子与元素周期性质a. 会写多电子体系的行列式波函数,如对He与Li基态,会写出其行列式波函数b. 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能与单电子原子的区别c. 电离能,与周期表中电离能的变化规律d. 了解电负性的定义及其特征e. 相对论效应及其对元素周期性的影响第三章共价键和双原子分子的结构化学了解玻恩-奥本海默近似、变分原理与线性变分法,了解价键理论和掌握分子轨道理论对H2+ 和H2的处理以及共价键的本质,掌握分子轨道理论方法、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分子轨道方法以及分子轨道理论对第一第二周期元素的同核与异核双原子分子电子结构的处理,了解分子光谱。
重点:分子轨道理论及其对双原子分子电子结构的处理, 分子光谱。
1. 氢分子离子与氢分子的分子轨道处理a. 会写电子的哈密顿算符与定态薛定谔方程b. 用两个H原子的原子轨道1s, 2s, 2p组合形成的分子轨道:能级顺序与轨道符号,以及轨道符号的含义c. H2+, H2, H2, He2+的基态电子组态,键级d. 共价键的本质2. 分子轨道理论a. 什么是分子轨道: 分子中单电子波函数b. 理解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分子轨道,掌握s, p轨道线性组合形成的分子轨道c. 什么是成键轨道,反键轨道,与非键轨道,掌握其特征与区别d. 能画出两个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分子轨道的图形e. 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形成分子轨道的三个条件:(1). 对称性匹配(2). 能量接近 (3). 最大重叠3. 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理论a. 第二周期元素的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顺序Li, Be,O,F:(σg 2s)(σu2s*)(σg2p z)(πu2p)(πg2p*)(σu2p z*)N,C,B:(1σg )(1σu)(1πu)(2σg)(1πg)(2σu)b. 第二周期元素的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基态电子组态,键级,键长与键能顺序, 磁性例子:习题3.2, 3.4c. 第二周期元素的异核双原子分子的基态电子组态d. HF的分子轨道处理,分子轨道能级顺序与基态电子组态4. 双原子分子的光谱项*会推求双原子分子的光谱项,特别是书上表3.3.4中的分子的基态光谱项5. 分子光谱a. 振动-转动光谱的选律{同核双原子分子偶极矩为0,没有纯转动光谱;异核双原子分子偶极矩非0,有纯转动光谱。
同核双原子分子偶极矩保持为0,没有振动-转动光谱;异核双原子分子偶极矩非0且被振动改变,有振动-纯转动光谱。
双原子分子没有纯振动光谱,因为∆J≠0。
}b. 多原子(线性与非线性)分子的平动,转动与振动自由度c. 多原子分子的正则振动模式例子 H2O, CO2等,习题3.25, 3.26。
d. 异核双原子分子的纯转动光谱e. 异核双原子分子的振-转光谱第四章分子的对称性初步了解分子对称性知识和群的基本概念,掌握几种典型对称元素的组合,能准确判定一般分子所属的点群和全部对称元素,并籍此判断分子的性质。
重点: 对称操作与对称元素的组合,分子点群,偶极矩, 分子点群的判断。
1. 对称元素与对称操作a. 掌握分子的所有对称元素与对称操作b. 掌握对称元素的组合与对称操作的乘积2. 对称操作群,分子的点群a. 掌握群的定义b. 能写出一个分子的所有对称元素与对称操作c. 能证明一个分子的所有对称操作构成群,并能做出群的乘法表*d. 掌握所介绍的所有分子点群:包括点群符号,点群的对称元素,点群的对称操作e. 给定一个分子,能判断其所属的点群3. 对称性的应用a. 掌握用对称性判断分子偶极矩的判据,对给定的分子能判断其是否有偶极矩,能根据偶极矩获取分子结构的信息b. 理解键矩的意义及其与分子偶极矩的关系*c. 掌握用对称性判断分子的旋光性的判据及其应用第五章多原子分子的结构和性质掌握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了解多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理论方法,掌握用π电子近似与休克尔近似处理共轭体系的分子轨道方法,能应用HMO方法处理简单的π共轭分子, 了解前线轨道理论。
1. 价层电子互斥理论a. 掌握该理论的全部b. 能够用该理论预测分子的几何构型2. 杂化轨道理论a. 什么是杂化与杂化轨道b. 原子形成分子时原子轨道为什么要杂化?c. 杂化的规律d. 什么是等性杂化与不等性杂化e. 杂化轨道的正交归一g. sp, sp2, sp3等性杂化:杂化轨道的表达式h. 杂化轨道的方向:会计算杂化轨道最大值方向之间的夹角*f. 掌握常见的杂化类型:特别是杂化轨道的空间构型及其点群,见表5.2.1i. 对给定分子,能利用价层电子互斥理论判断其几何构型,并指出其中原子的杂化类型3. 休克尔分子轨道理论a. 掌握该理论的全部内容:包括理解什么是π电子近似,什么是休克尔近似,写出邻接矩阵,久期方程,齐次线性方程组,解之,获得π分子轨道能级与分子轨道表达式,计算各原子的π电子数,π键键级,自由价,做出分子图。
b. 能应用该理论计算2, 3, 4个原子形成的π共轭体系的π电子结构c. 会计算离域能,能利用该理论解释π共轭分子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d. 掌握单环共轭多烯烃的休克尔处理的结果:包括能级顺序,4n+2规则,并用此规则判断环共轭体系是否有芳香性核形成大π键4. 离域π键与超共轭效应a. 什么是离域π键b. 离域π键的形成条件c. 能指出分子中的离域π键,并利用此分析分子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分析分子键长等结构特征d. 理解超共轭效应,并能利用此分析分子键长等结构特征第七章晶体的点阵结构和晶体的性质理解晶体结构的周期性特征,掌握点阵与晶体结构的关系以及点阵的平移对称性,掌握晶胞的概念与晶胞内原子的分数坐标,了解晶体结构的对称性,掌握根据晶体对称性划分的七大晶系、六种正当晶胞与十四种空间点阵型式,了解晶面指标与晶面间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