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学复习提纲
结构化学复习提纲(精心整理)

结构化学复习提纲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了解量子力学的产生背景−黑体辐射、光电效应、玻尔氢原子理论与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设以及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掌握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与一维势阱中粒子的Schrödinger方程及其解。
重点: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和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
一维势阱中粒子的Schrödinger方程及其解。
1. 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a. 波粒二象性:能量动量与物质波波长频率的关系ε = hνp = h/λb. 物质波的几率解释:空间任何一点物质波的强度(即振幅绝对值的平方)正比于粒子在该点出现的几率.c. 量子化(quantization):微观粒子的某些物理量不能任意连续取值, 只能取分离值。
如能量,角动量等。
d. 定态:微观粒子有确定能量的状态玻尔频率规则:微观粒子在两个定态之间跃迁时,吸收或发射光子的频率正比于两个定态之间的能量差。
即e. 测不准原理: 不可能同时精确地测定一个粒子的坐标和动量(速度).坐标测定越精确(∆x =0),动量测定就越不精确(∆px = ∞),反之动量测定越精确(∆px =0),坐标测定就越不精确 (∆x = ∞)f. 微观粒子与宏观物体的区别: (1). 宏观物体的物理量连续取值;微观粒子的物理可观测量如能量等取分离值,是量子化的。
(2). 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宏观物体的波性可忽略。
(3). 微观粒子适用测不准原理,宏观物体不必。
(4). 宏观物体的坐标和动量可以同时精确测量,因此有确定的运动轨迹,其运动状态用坐标与动量描述;微观粒子的坐标和动量不能同时精确地测量,其运动没有确定的轨迹,运动状态用波函数描述。
(5). 宏观物体遵循经典力学;微观粒子遵循量子力学。
(6). 宏观物体可以区分;等同的微观粒子不可区分。
2. 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描述a. 品优波函数的三个要求: 单值连续平方可积波函数exp(i mθ) m的取值?b. 将波函数归一化θ = 0~2πc. 波函数的物理意义ψ|(x, y, z, t)|2d x d y d z表示在t时刻在空间小体积元(x~x+d x, y~y+d y, z~z+d z)中找到粒子的几率d. 波函数的单位*3. 物理量与厄米算符每个物理可观测量都可以用一个厄米算符表示a. 线性算符与厄米算符b. 证明id/dx是厄米算符*c. 写出坐标,动量,能量,动能,势能与角动量的算符d. 写出一个N电子原子,或N电子M核的分子的哈密顿算符电子体系的哈密顿算符(在国际单位或原子单位下)。
2023年化学中考总复习提纲

2023年化学中考总复习提纲
一、化学基础知识复
- 元素、化合物及混合物的概念和区别
-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 元素的分子式和化合价
- 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 常见化学反应及反应类型
二、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算
-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方法
-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摩尔质量的计算
- 摩尔和物质的量之间的转化
- 溶液中的浓度计算
- 气体的摩尔体积计算
三、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
- 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计算
-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和计算
-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平衡常数的计算
-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和速率方程的计算
- 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和移动平衡的影响因素
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特性
-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特征
- 同位素的概念和应用
- 阴离子和阳离子的特性
- 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性质和转化
五、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
- 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和应用
- 醇、酸和酯的性质和应用
- 碳氢化合物的分类和特性
-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反应类型
六、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 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使用和操作
- 常见实验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 化学实验中的化学计量和计算
- 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反应和现象
- 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方法
以上是2023年化学中考总复习的提纲,希望能够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祝你考试顺利!。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
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可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
例如分离NaCl和水的混合溶液。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xxxxxx从下口进,从xx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xx、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
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xx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萃取剂的选择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xx也不反应;对溶质的溶解度要xx原溶剂。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剂依次从xx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xx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xx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xx,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xx倒出。
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过滤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过滤时应注意:①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③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相接触,例如用过滤法除去粗食盐中少量的泥沙。
高中化学复习提纲(全套)

高中化学复习提纲(全套)
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复
1.1 基本概念
- 原子结构
- 元素周期表
- 分子结构
1.2 化学方程式
- 离子方程式
- 平衡方程式
- 氧化还原方程式
1.3 化学反应
- 酸碱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
- 气体的化学反应
第二章:常见化学物质复
2.1 酸碱盐
- 酸的性质和分类
- 碱的性质和分类
- 盐的性质和分类
2.2 金属与非金属
- 金属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
- 非金属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
2.3 有机化合物
- 烃类
- 醇类
- 羧酸类
第三章:化学实验与实践3.1 基本实验操作
- 配制溶液
- 提取纯净物质
- 分离混合物
3.2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 显色反应管
- 酸碱滴定仪
- 蒸馏器
3.3 常见化学实验
- 酸碱滴定实验
- 气体检验实验
- 溶液浓度实验
第四章:化学应用与相关知识4.1 化学工业
- 常见化学工业原料与产品
- 化学工业生产过程
4.2 环境与化学
- 大气污染与控制
- 水污染与控制
- 土壤污染与控制
4.3 化学与生活
- 食品添加剂
- 药物与药理学
- 日常用品的化学原理
以上是高中化学复习的全套提纲,涵盖了基础知识、常见化学物质、化学实验与实践以及化学应用与相关知识。
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完整版)高中化学复习提纲

高中化学课本知识大纲第一部分:必修一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其他实验知识在选修六)考点一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1.过滤:适用于分离一种组分可溶,另一种不溶的固态混合物。
如:粗盐的提纯。
2.蒸发结晶:适用于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不同。
3.蒸馏法:适用于分离各组分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
如:酒精与水的分离。
主要仪器: 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器、牛角管、锥形瓶等。
4.分液:适用于分离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
5.萃取:适用于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
如:用CCl 4萃取溴和水的混合物。
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橙红色。
注:不用酒精萃取。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考点一 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 1.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意义是表示含有一定量数目的粒子的集体。
符号为:n ,单位为:摩尔(mol )。
(2)物质的量的基准(N A ):以0.012kg 12C 所含的碳原子数即阿伏加德罗常数作为物质的量的基准。
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N A ,其近似值为6.02×1023mol -12.摩尔质量(M )1摩尔物质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 。
1mol 任何物质均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但由于不同粒子的质量不同,因此,1 mol 不同物质的质量也不同;12C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而12 g 12C 所含的碳原子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即1 mol 12C 的质量为12g 。
同理可推出1 mol 其他物质的质量。
3.关系式:n =AN N ;n =Mm特别提醒:1.摩尔只能描述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和电子等肉眼看不到、无法直接称量的化学微粒,不能描述宏观物质。
如1mol 麦粒、1mol 电荷、1mol 元素的描述都是错误的。
2.使用摩尔作单位时,应该用化学式(符号)指明粒子的种类。
如1mol 水(不正确)和1molH 2O (正确);1mol 食盐(不正确)和1molNaCl(正确)3.语言过于绝对。
基础结构化学--2015复习提纲汇总

《基础结构化学》(*要求了解的内容,一般不出现在考试中)第一章 量子力学基础 10%~12%一.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1.量子,量子化,量子论(1). Planck 的能量子假设能量子: ε0=hνE=n* ε0h 为普朗克常数量子化:对于微观粒子,某些物理量如能量,动量的变化不再是连续的,这些物理量有最小单位,称为量子。
这些物理量则是量子的整数倍。
这就是量子论。
量子假设看起来简单,它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量子论中,能量的表达是和经典的电磁理论是完全不同的。
,E n ν∝与频率和量子数相关。
在经典的电磁理论下,2E A ∝与振幅相关。
光电效应最终合理的解释就直接地说明在微观世界中,,E n ν∝与频率和量子数相关,而与振幅无关。
Einstein 光子假设的提出正好解释光电效应实验现象。
(2). Einstein 的光子假设a)光子,λh mc p ==,光的强度正比于单位内光子数(光子密度ρ)。
b)光电效应:20k 01h W E h mv 2νν=+=+ (光子碰撞电子) 功函数:0h W ν=电子的动能与光强度无关,与光子的频率成正比。
光电子动能的计算(包括光电离) 。
c)光子的波粒二象性,0220h m ,m =0c c εν==λh mc p ==。
(光子的粒子性)(3). Bohr 的原子结构理论定态假设:原子中的电子在某些特定的轨道上运动,电子有固定的能量,不辐射能量,处于稳定状态,也就是定态。
Bohr 的原子结构理论不仅提到能量量子化,还进一步提出角动量也是量子化。
拉曼谱系(n 1→的电子跃迁导致的发射光谱)2. 物质波由Einstein 光子学说,我们可得出光既具有波动性也具有粒子性,这两种特性并不矛盾。
在Einstein 光子假设中,λh mc p ==,就显示光具有波动性也具有粒子性。
德布罗意由类比法,提出物质也具有波动性。
实物粒子的波长 h pλ= 实物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有时表现出粒子性,有时变为波动性。
结构化学教学资料结构化学复习提纲以及作业

结构化学复习提纲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一、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1、光与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联系波动性和粒子性的两个公式及其应用。
2、物质波的统计解释。
3、不确定原理。
坐标和动量的不确定关系、物理意义及其应用。
4、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运动特征的区别。
二、量子力学基本假设1、波函数合格波函数的条件波函数的物理意义2、物理量和线性自厄算符如何判断线性算符、厄米算符?坐标、动量、能量算符的形式。
3、本征方程、本征函数、本征值确定本征函数和本征值;书写不同体系的薛定谔方程(单电子、多电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体系)4、态叠加原理及物理量的平均值计算物理量平均值5 pauli原理三、势箱中的粒子1、一维势箱中粒子的波函数、能级及其性质2、丁二烯和染料的π共轭体系3、三维势箱中粒子的能级及简并度第二章:原子结构与性质一、氢原子1、氢原子的波函数ψnlm2、氢原子的量子数及其物理意义n,l,m,s,m s,j,m j3、氢原子波函数的径向分布图和角度分布图特征及节面个数二、多电子原子1、自洽场方法和中心力场法处理多电子原子的基本思想以及异同2、电离能、电子结合能、原子轨道能的物理意义及相互关系;3、Slater屏蔽常数法计算原子轨道能4、多电子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三、原子光谱1、原子的量子数L m L S m S J m J 的物理意义2、光谱项和光谱支项的推求要求:单电子原子非等价多电子原子3、组态的能级分裂电子相互作用——光谱项——自旋-轨道相互作用——光谱支项——磁场中——分裂为微观能态4、谱项能级高低的判断,以及基谱项的推求要求:单电子原子非等价多电子原子、等价多电子原子第三章:分子对称性1、分子的对称操作与对称元素2、群的定义3、分子点群4、分子对称性与偶极矩、旋光性的关系给定分子判断分子点群以及是否具有偶极矩和旋光性第四章:双原子分子结构与性质1、H2+的分子轨道:成键与反键轨道特征,共价键的本质2、分子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要点;成键、反键、非键分子轨道的概念及性质;σ,π,δ成键与反键轨道的特点和形状;3、简单双原子分子轨道、能级顺序以及基态电子组态(同核、同核s-p混杂、异核)第五章:多原子分子结构与性质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2、杂化轨道理论:常见的杂化轨道将杂化轨道理论与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结合判断分子的几何构型与中心原子的杂化3、HMO理论HMO理论要点;分子轨道、能级、离域能、电荷密度、键级、自由价、分子图、反应活性;4、离域 键和共轭效应表示方法;酸碱性、化学反应的判断5、前线轨道理论判断反应条件和过程6、分子轨道对称守恒(了解)第六章:结构分析基础1、分子光谱分子内部运动方式与分子光谱之间的关系2、光电子能谱紫外光电子能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与分子轨道性质间的关系3、磁共振1H-NMR给出的信息:峰的组数、化学位移、峰分裂数、峰面积作业11、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摄取某化合物的选区电子衍射图,加速电压为200kV ,计算电子加速后运动时的波长。
2024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

2024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一、化学基本概念及性质1. 化学元素与原子结构2.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3. 物质的性质与分类4. 化学方程式与化学反应二、化学反应与化学平衡1. 氧化还原反应2. 酸碱中和反应3. 氮循环与生物化学过程4. 化学平衡与化学平衡常数三、化学原子论与周期表1. 原子结构与量子数2. 原子尺度的量子结构3. 元素周期表与周期特征4. 元素的周期律规律四、化学键与物质的结构1. 共价键与分子结构2. 金属键与金属性质3. 离子键与离子化合物4. 键的极性与分子间相互作用五、溶液与溶解性1. 溶液的组成与性质2. 溶液的浓度与浓度计算3. 溶液的溶解度与溶解平衡4. 溶解热与溶液的物理化学过程六、化学热力学1. 热能与焓的变化2. 反应焓与生成焓3. 焓的计算与应用4.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条件七、电化学与电解反应1. 电介质与导电性2. 电解质溶液与电解反应3. 电解与金属电沉积4. 非金属元素的电化学性质八、化学动力学1. 反应速率与速率方程2. 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4. 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九、有机化学基础知识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2. 有机官能团的性质与反应3. 碳氢化合物与烃类化合物4. 有机物的空间构型与立体异构十、高分子化合物1. 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2. 聚合反应及其机理3. 高分子材料的性质与应用4. 天然与人工高分子化合物十一、化学与生活、环境1. 合成药物的化学原理2.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3. 化学与环境保护4. 化学与能源开发利用以上为2024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希望通过此提纲能够帮助同学们对高中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复习,提高考试成绩。
祝同学们顺利通过考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品优波函数的三个要求:单值连续平方可积
波函数exp(im)m的取值?
b.将波函数归一化= 02
c.波函数的物理意义(x,y,z,t)2dxdydz表示在t时刻在空间小体积元(xx+dx,yy+dy,zz+dz)中找到粒子的几率
d.波函数的单位*
3.物理量与厄米算符
每个物理可观测量都可以用一个厄米算符表示
玻尔频率规则:微观粒子在两个定态之间跃迁时,吸收或发射光子的频率正比于两个定态之间的能量差。即
e.测不准原理:不可能同时精确地测定一个粒子的坐标和动量(速度).坐标测定越精确(x=0),动量测定就越不精确(px=),反之动量测定越精确(px=0),坐标测定就越不精确(x=)
f.微观粒子与宏观物体的区别:(1).宏观物体的物理量连续取值;微观粒子的物理可观测量如能量等取分离值,是量子化的。(2).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宏观物体的波性可忽略。(3).微观粒子适用测不准原理,宏观物体不必。(4).宏观物体的坐标和动量可以同时精确测量,因此有确定的运动轨迹,其运动状态用坐标与动量描述;微观粒子的坐标和动量不能同时精确地测量,其运动没有确定的轨迹,运动状态用波函数描述。(5).宏观物体遵循经典力学;微观粒子遵循量子力学。(6).宏观物体可以区分;等同的微观粒子不可区分。
g.物理量的厄米算符的本征值与测量的关系*
i.一维或三维自由粒子的波函数,证明其是动量与能量的本证函数*
4.平均值
a.量子力学计算平均值的公式
b.处于本征态时,物理量的平均值:等于对应的本征值
c.处于非本征态时物理量的本征值的计算
5.薛定谔方程
a.写出含时薛定谔方程,对于单粒子或多粒子
b.对能量守恒体系,写出定态薛定谔方程,定态的意义
结构化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
了解量子力学的产生背景黑体辐射、光电效应、玻尔氢原子理论与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设以及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掌握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与一维势阱中粒子的Schrödinger方程及其解。
重点: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和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一维势阱中粒子的Schrödinger方程及其解。
例子:习题3.2, 3.4
c.第二周期元素的异核双原子分子的基态电子组态
d. HF的分子轨道处理,分子轨道能级顺序与基态电子组态
4.双原子分子的光谱项*
会推求双原子分子的光谱项,特别是书上表3.3.4中的分子的基态光谱项
5.分子光谱
a.振动-转动光谱的选律
{同核双原子分子偶极矩为0,没有纯转动光谱;异核双原子分子偶极矩非0,有纯转动光谱。
6.一维与三维无限深势井
a.写出能量本征值与定态波函数,注意量子数的范围
b.证明定态波函数是正交归一的
c.波函数的节点:对一维势井中的粒子,第n个能级n有n1个节点
d.零点能:基态的能量
e.计算坐标,动量,能量在定态的平均值
f.在给定的非定态时,计算能量测量结果的几率与能量平均值*
g.二维与三维的能级简并情况
3.光谱项的推求
a.什么是电子组态,光谱项与光谱支项,会计算它们中包含的简并量子态的数目
b.对于给定的电子组态,会推求其光谱项与光谱支项,并给出其能级顺序,重点是不等价电子组态
如2p13p1组态等
c.对于给定原子的电子组态,能直接用洪特规则求出其基态光谱项与光谱支项
如2p13p1, 2p2组态
4.多电子原子与元素周期性质
1.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
a.p = h/
b.物质波的几率解释:空间任何一点物质波的强度(即振幅绝对值的平方)正比于粒子在该点出现的几率.
c.量子化(quantization):微观粒子的某些物理量不能任意连续取值,只能取分离值。如能量,角动量等。
d.定态:微观粒子有确定能量的状态
e.异核双原子分子的振-转光谱
第四章分子的对称性
初步了解分子对称性知识和群的基本概念,掌握几种典型对称元素的组合,能准确判定一般分子所属的点群和全部对称元素,并籍此判断分子的性质。
重点:对称操作与对称元素的组合,分子点群,偶极矩,分子点群的判断。
1.对称元素与对称操作
a.掌握分子的所有对称元素与对称操作
重点:晶体的周期性结构,点阵和晶胞,晶胞内原子的分数坐标,晶体的对称性,七大晶系、六种正当晶胞与十四种空间点阵型式。
全面理解书7.1, 7.2, 7.3,了解7.4, 7.5, 7.6。
第八章金属的结构和性质
了解金属的自由电子理论与能带理论;掌握等径圆球的两种最密堆积结构立方最密堆积(ccp)与六方最密堆积(hcp)与体心立方密堆积的各种特征:所属晶系,晶胞类型与晶胞参数,空间点阵形式,密堆积中空隙的类型、大小与分布,堆积系数;了解双六方最密堆积、Sm型最密堆积与体心立方密堆积;了解金属晶体结构的基本型式及规律。
2.分子轨道理论
a.什么是分子轨道:分子中单电子波函数
b.理解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分子轨道,掌握s, p轨道线性组合形成的分子轨道
c.什么是成键轨道,反键轨道,与非键轨道,掌握其特征与区别
d.能画出两个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分子轨道的图形
e.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形成分子轨道的三个条件:(1).对称性匹配
(2).能量接近(3).最大重叠
h.用一维势井处理一维共轭体系:例题1.3.1, 1.3.2
第二章原子结构
了解单电子原子的Schrödinger方程及其求解过程,掌握量子数的物理意义、类氢原子的能级与定态波函数的特征,了解多电子原子Schrödinger方程的近似求解方法平均场近似与独立粒子模型和中心力场近似,了解角动量的偶合与原子光谱项的推引。
a.会写多电子体系的行列式波函数,
如对He与Li基态,会写出其行列式波函数
b.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能与单电子原子的区别
c.电离能,与周期表中电离能的变化规律
d.了解电负性的定义及其特征
e.相对论效应及其对元素周期性的影响
第三章共价键和双原子分子的结构化学
了解玻恩-奥本海默近似、变分原理与线性变分法,了解价键理论和掌握分子轨道理论对H2+和H2的处理以及共价键的本质,掌握分子轨道理论方法、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分子轨道方法以及分子轨道理论对第一第二周期元素的同核与异核双原子分子电子结构的处理,了解分子光谱。
重点:单电子原子的Schrödinger方程的求解,量子数的物理意义,类氢原子的能级与定态波函数
1.氢原子与类氢粒子
a.写出哈密顿与定态薛定谔方程
b.写出能级公式,能级简并情况
c.定态波函数的三个量子数及其物理意义,它们分别是哪些物理量的本征值相关的量子数,指出其取值范围。
对于给定的定态波函数即类氢原子轨道,能给出电子的这些物理量的值。
c.电子自旋波函数,原子轨道与自旋轨道
d.两电子体系的自旋波函数
会写出两个电子的反对称与对称自旋波函数
e.自旋统计定理:等同玻色子体系域等同费米子体系的波函数
f.单电子的总角动量:由l与s求出j
g.多电子体系的总轨道角动量,总自旋角动量与总角动量
对两电子体系:由l1与l2求出L,由s1与s2求出S,由L与S求出J。
b.能应用该理论计算2, 3, 4个原子形成的共轭体系的电子结构
c.会计算离域能,能利用该理论解释共轭分子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
d.掌握单环共轭多烯烃的休克尔处理的结果:包括能级顺序,4n+2规则,并用此规则判断环共轭体系是否有芳香性核形成大键
4.离域键与超共轭效应
a.什么是离域键
b.离域键的形成条件
c.能指出分子中的离域键,并利用此分析分子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分析分子键长等结构特征
d.理解超共轭效应,并能利用此分析分子键长等结构特征
第七章晶体的点阵结构和晶体的性质
理解晶体结构的周期性特征,掌握点阵与晶体结构的关系以及点阵的平移对称性,掌握晶胞的概念与晶胞内原子的分数坐标,了解晶体结构的对称性,掌握根据晶体对称性划分的七大晶系、六种正当晶胞与十四种空间点阵型式,了解晶面指标与晶面间距。了解晶体衍射方向的两个基本方程布拉格方程与劳埃方程。
a.掌握用对称性判断分子偶极矩的判据,对给定的分子能判断其是否有偶极矩,能根据偶极矩获取分子结构的信息
b.理解键矩的意义及其与分子偶极矩的关系*
c.掌握用对称性判断分子的旋光性的判据及其应用
第五章多原子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掌握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了解多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理论方法,掌握用电子近似与休克尔近似处理共轭体系的分子轨道方法,能应用HMO方法处理简单的共轭分子,了解前线轨道理论。
b.掌握对称元素的组合与对称操作的乘积
2.对称操作群,分子的点群
a.掌握群的定义
b.能写出一个分子的所有对称元素与对称操作
c.能证明一个分子的所有对称操作构成群,并能做出群的乘法表*
d.掌握所介绍的所有分子点群:包括点群符号,点群的对称元素,点群的对称操作
e.给定一个分子,能判断其所属的点群
3.对称性的应用
同核双原子分子偶极矩保持为0,没有振动-转动光谱;异核双原子分子偶极矩非0且被振动改变,有振动-纯转动光谱。
双原子分子没有纯振动光谱,因为J0。}
b.多原子(线性与非线性)分子的平动,转动与振动自由度
c.多原子分子的正则振动模式
例子H2O, CO2等,习题3.25, 3.26。
d.异核双原子分子的纯转动光谱
3.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理论
a.第二周期元素的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顺序
Li, Be,O,F:(g2s)(u2s*)(g2pz)(u2p)(g2p*)(u2pz*)
N,C,B:(1g)(1u)(1u)(2g)(1g)(2u)
b.第二周期元素的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基态电子组态,键级,键长与键能顺序,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