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守护生命》优秀说课稿(经典、值得收藏)
《守护生命》-说课稿

《守护生命》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守护生命》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题的内容。
第四单元在前三个单元成长节拍、正确交友、如何正确处理与老师和家长关系的基础上进行了更高层次的提升。
分别利用八、九、十这三课从“探问生命”、“珍视生命”、“绽放生命之花”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经过第八课的学习,学生们认识到生命是不能永恒的,不可逆的。
从而为本课“守护生命”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也为下一框题“增强生命的韧性,绽放生命之花”做铺垫。
所以此课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内容本框题主要涉及的问题为如何守护生命,具体包括两大问题: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
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培养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健康成长。
3、教学重难点(1)重点: 爱护身体因为我们的生命以身体为基础。
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只有学会爱护身体,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待生命,在此基础上才学会追求健康的精神生活。
另外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安全问题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
因此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减少意外伤害,所以将此知识点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2)难点:养护精神中学生的精神状态受家庭、社会等诸多因素影响,具有不稳定性。
中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极易受到不良诱惑的影响。
中学生需要时时调整心态,来养护自己的精神,免受不良风气的影响。
二、说学情作为七年级学生,小学和初中班会课上接受过一系列的安全教育,对于安全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中学生受挫能力比较弱,自杀,自残隐患依然存在。
部分学生缺乏健康意识,甚至有时会任意挥霍自己的身体资本。
由于中学生受年龄限制,生命经验不足,当自己的生命面临险境时,有时会缺乏自救或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由于辨别是非能力差,可能会受一些不良诱惑的影响,出现思想偏差,从而导致“精神缺钙”。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保卫生命》-说课稿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保卫生命》-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生命的重要性和尊重他人生命的意义;2. 了解一些常见的生命危险和如何预防;3. 培养学生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意识和能力;4. 培养学生正确应对紧急情况和求助他人的技能。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生命的重要性和尊重他人生命的意义;2. 如何预防常见的生命危险;3. 紧急情况下正确应对和求助他人。
三、教学准备为了能够顺利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1. 准备了相关PPT课件,用于呈现教学内容;2. 准备了教学素材,包括生命危险案例和求救电话等;3. 确保教室环境整洁,以保持学生的研究积极性;4. 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记录在教案中,以便教学过程中及时提醒。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通过一个小视频展示一些生命危险场景,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2. 研究内容呈现利用PPT介绍生命的重要性和尊重他人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可贵和相互尊重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与讨论提供一些常见的生命危险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预防措施。
教师引导学生发表观点和分享解决方案。
4. 安全知识研究通过PPT呈现一些生命危险的预防知识,例如如何正确使用电器、如何过马路等。
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相关规则的重要性。
5. 紧急情况下的应对与求助利用真实案例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教授学生如何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应对和求助他人。
提醒学生掌握家庭和学校的紧急求助电话。
6. 总结回顾通过小结和讨论,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回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了生命的重要性和尊重他人生命的意义。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了他们对生命安全的关注和应对能力。
然而,教学时间有限,部分知识点可能没有完全涵盖,需要在后续课程中进一步强化。
遗憾的是,在课堂中没有进行足够的示范和练,希望在以后教学中能够加以改进。
部编7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守护生命》说课稿

部编7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守护生命》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守护生命》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题的内容。
第四单元在前三个单元成长节拍、正确交友、如何正确处理与老师和家长关系的基础上进行了更高层次的提升。
分别利用八、九、十这三课从“探问生命”、“珍视生命”、“绽放生命之花”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经过第八课的学习,学生们认识到生命是不能永恒的,不可逆的。
从而为本课“守护生命”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也为下一框题“增强生命的韧性,绽放生命之花”做铺垫。
所以此课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内容本框题主要涉及的问题为如何守护生命,具体包括两大问题: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
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培养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健康成长。
3、教学重难点(1)重点: 爱护身体因为我们的生命以身体为基础。
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只有学会爱护身体,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待生命,在此基础上才学会追求健康的精神生活。
另外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安全问题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
因此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减少意外伤害,所以将此知识点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2)难点:养护精神中学生的精神状态受家庭、社会等诸多因素影响,具有不稳定性。
中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极易受到不良诱惑的影响。
中学生需要时时调整心态,来养护自己的精神,免受不良风气的影响。
二、说学情作为七年级学生,小学和初中班会课上接受过一系列的安全教育,对于安全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中学生受挫能力比较弱,自杀,自残隐患依然存在。
部分学生缺乏健康意识,甚至有时会任意挥霍自己的身体资本。
由于中学生受年龄限制,生命经验不足,当自己的生命面临险境时,有时会缺乏自救或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由于辨别是非能力差,可能会受一些不良诱惑的影响,出现思想偏差,从而导致“精神缺钙”。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守护生命教案

9.1 守护生命【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健康的生活方式,理解养护精神的重要性,掌握有关自救自护方面的常识。
2.能力目标:提高安全防范的能力,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方法,培养合作探究和辨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正确的生命观和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提升体验真、善、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自救自护的方法。
【教学难点】守护精神家园,发扬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呈现PPT内容,导入新课]2016年6月16日,全球第六个迪斯尼主题乐园在上海正式营业。
伴随着这一盛事,“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利弊之争再起波澜。
事实上,二者之间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故宫古色古香的大殿一角开起了星巴克咖啡、大连市区内出现大量日式风格的房子、圣诞老人为中国的孩子们准备了礼物、情人节击垮七夕节,千年相思抵不过一支玫瑰、日本动漫在中国大行其道、哈利波特一夜间让中国的孩子们为之神魂颠倒、中国的儿童读物销售量远远不及《名侦探柯南》《哈利波特》、肯德基麦当劳等西式快餐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这一现象和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进入第九课《珍视生命》第1课时《守护生命》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1. 爱护身体活动一: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PPT播放健康生活方式的幻灯片,让学生对照检查,看自己有哪些对健康不利的习惯,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教师总结:我们的生命以身体为基础,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活动二:探究与分享——“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健康”PPT展示材料社会新闻链接一天早上,杭州主城区某小学发生了一起学生跳楼事件,一名四年级的男生从教学楼上跳下。
幸运的是,他没有生命危险,只是双脚骨折。
据班主任老师反映,当天早上8点多,晨读快结束了,班主任在收作业时,发现该男生的作业没有做。
由于这个男生已经有一个星期没有做作业了。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守护生命》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的价值,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他们对生命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系统的生命观和自我保护意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2.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们在面临危险时的应对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生命。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命价值的理解2.自我保护方法的掌握3.关爱他人,尊重生命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自我保护。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典型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安全帽、急救包等,用于情境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命的诞生和成长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守护生命》。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安全事故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警醒他们要时刻注意安全。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情境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自我保护。
例如,模拟火灾逃生、地震避险等场景,让学生掌握相应的自我保护方法。
4.巩固(10分钟)针对刚刚的场景模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心得,互相交流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
5.拓展(10分钟)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9.1守护生命》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9.1守护生命》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我国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本节课的主题是“守护生命”,内容主要涉及生命的价值、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以及如何关爱他人的生命。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可贵,培养他们珍惜生命、保护生命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变化。
他们对生命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深入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生命的价值,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并学会关爱他人的生命。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了解关爱他人的生命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珍惜生命、保护生命的意识,提高他们关爱他人生命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了解关爱他人的生命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他们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问题驱动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问题清单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段关于生命的短片,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导入新课。
2.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关于生命保护的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可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知识讲解:讲解生命的价值、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以及如何关爱他人的生命等方面的知识。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关爱他人生命的问题,培养他们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命的可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说课稿《第9课 守护生命》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说课稿《第9课守护生命》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守护生命》,本课的主要内容有三个部分:一是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价值;二是如何守护生命,包括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如何爱护他人的生命;三是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变化,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对自己的生命有了更多的思考。
但他们对生命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如何守护生命的方法和技巧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理解生命的价值,学会守护生命。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的价值,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学会一些基本的急救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守护生命。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树立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的价值,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学会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技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理解生命的价值,学会守护生命。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急救道具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新闻报道,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意外事故,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导入新课。
2.教学基本内容:(1)珍爱生命,尊重生命:让学生分享自己或身边的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尊重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
(2)如何守护生命:讲解一些保护生命安全的基本方法,如遵守交通规则、预防溺水等。
(3)紧急情况下的自我保护:教授一些基本的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止血等。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守护生命”,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章第一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保护自己生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守护自己的生命。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己,如何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逐渐接触到社会的复杂性,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
他们对生命有一定的认知,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教学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生命的意义,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保护自己生命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守护自己的生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能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4.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保护自己生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守护自己的生命。
2.难点:培养学生面对生活中困难和挑战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心理素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己,如何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4.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的场景和道具,用于实践操作。
3.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关于生命的图片,如婴儿诞生、大自然的美景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宝贵和美好。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关于守护生命的案例,如遇到火灾、溺水等情况时如何自我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守护生命》说课稿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守护生命》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题的内容。
第四单元在前三个单元成长节拍、正确交友、如何正确处理与老师和家长关系的基础上进行了更高层次的提升。
分别利用八、九、十这三课从“探问生命”、“珍视生命”、“绽放生命之花”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经过第八课的学习,学生们认识到生命是不能永恒的,不可逆的。
从而为本课“守护生命”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也为下一框题“增强生命的韧性,绽放生命之花”做铺垫。
所以此课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内容
本框题主要涉及的问题为如何守护生命,具体包括两大问题: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
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培养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健康成长。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爱护身体
因为我们的生命以身体为基础。
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只有学会爱护身体,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待生命,在此基础上才学会追求健康的精神生活。
另外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安全问题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
因此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减少意外伤害,所以将此知识点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2)难点:养护精神
中学生的精神状态受家庭、社会等诸多因素影响,具有不稳定性。
中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极易受到不良诱惑的影响。
中学生需要时时调整心态,来养护自己的精神,免受不良风气的影响。
一、说学情
作为七年级学生,小学和初中班会课上接受过一系列的安全教育,对于安全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中学生受挫能力比较弱,自杀,自残隐患依然存在。
部分学生缺乏健康意识,甚至有时会任意挥霍自己的身体资本。
由于中学生受年龄限制,生命经验不足,当自己的生命面临险境时,有时会缺乏自救或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由于辨别是非能力差,可能会受一些不良诱惑的影响,出现思想偏差,从而导致“精神缺钙”。
所以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
知道我们的生命是以身体为基础的,懂得关注身体是一种对生命负责的态度。
能够掌握自救的方法和技能,应对各种突发的灾难和灾害,提高维护生命健康的能力。
提高抑制不良诱惑,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播放和图片资料,运用案例分析法,情感体验法,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体验探究式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关注自己的健康,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对生命负责的责任意识,弘扬真善美,发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三、说教法
利用多媒体播放和图片资料,运用案例分析法,情感体验法,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体验探究式学习。
四、说学法
学法改革的核心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发挥的越充分,学生越主动,越灵活,创造性就越强,学习效果也就越好。
1.体验式学习:通过视听体验加深相关知识点的印象。
2.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利用学生差异,渗透了“同伴互助”的理念。
3.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4.自主学习: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是越来越重视自学。
自主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五、说教学过程
1.新闻背景,导入新课
2016年6月7日下午,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津尔市乌拉特前旗一名参加高考的女生从高楼上跳下,经抢救无效死亡。
经调查,跳楼女孩赵某某,是乌拉特前旗第五中学高三学生,因学习压力大,成绩不理想,所以以此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适当留白,提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引出主题“守护生命”。
2、爱护身体——珍视肉体生命
运用P100页的探究与分享,点出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3、爱护身体——健康生活方式
对照课本健康生活方式图示,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
同桌讨论。
(有助于帮忙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加以改正)。
4、爱护身体——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
为了防止类似悲剧的发生,我们在生活中有哪些安全注意事项,分组讨论。
(为了更好的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从讨论中互通有无,加深印象)
分组讨论总结:打饭、上下楼梯、活动课、雨雪天气、交通安全、用电安全、远离危险地带等。
5、爱护身体——自救、自护
(结合班会记录、学校所举办的消防演练活动,由学生分组示范当地震、火灾发生时该怎么办?)6、养护精神——培养高雅情趣
运用巴金的格言:“人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
让学生体会出物质与精神间的关系。
列举出学生中的不良爱好,抽烟、喝酒、打扑克、赌博等。
良好的爱好书法、阅读、写作、绘画、体育等。
(让个别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7、养护精神——传承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用幻灯片的形式播放收集来的关于中华文化的一些图片和欣赏古典音乐,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体会传统文化中的美,懂得去传承民族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情怀。
8、小结
(总结本课内容加深学生印象)
9、作业
中小学生安全知识调查问卷
(增强学生的安全知识和自护能力)
10、板书设计
11、教学反思
本课的课堂教学任务虽然已经完成,但守护生命的教育不能中断。
安全教育自护自救知识要经常普及,发现学生有心理问题,要结合班主任及时进行谈话。
在日常生活中,要适时提醒学生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
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做新世纪的“四有”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