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

合集下载

第二次鸦片战争资料

第二次鸦片战争资料

第二次鸦片战争资料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

是英国与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

因为英法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所以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The Arrow War)。

又称"英法联军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战争"(Second Anglo-Chinese War)。

同时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即鸦片战争,相对于第二次而言)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

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

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结束。

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

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

背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相继侵入额尔金:英国全权专使火烧圆明园罪魁中国。

但是,它们不满足已经取得的特权和利益,蓄意加紧侵犯中国主权,进行经济掠夺。

1854年,《南京条约》届满十二年。

英国曲解中美《望厦条约》关于十二年后贸易及海面各款稍可变更的规定,援引最惠国待遇,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

主要内容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进出口货物免交子口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等。

法、美两国也分别要求修改条约。

清政府表示拒绝,交涉没有结果。

1856年,《望厦条约》届满十二年。

2第二次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2、侵略国家:主凶英法、帮凶美俄;3、原因:①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商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目的)②主观原因:清政府腐败,一再妥协退让,使中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4、所犯罪行: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②沙俄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5、影响: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次鸦片战争的关系: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1、英法——火烧圆明园(掠夺珍宝,焚烧罪证)2、沙俄——割占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圆明园的残迹启示:火烧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上惨痛和耻辱的一页。

清王朝的腐败是列强得寸进尺,步步进逼的根本原因。

牢记历史为中华的振兴而努力读书。

1.为什么中国会遭到如此的劫难,主观原因是什么?先后两次鸦片战争反映了清政府腐败无能,一再妥协退让,造成中国局势急转直下。

2.人民做出什么反应?引起了人民群众的极端不满。

人民纷纷起义,反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反击外国的侵略势力。

、第二次鸦片战争引发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2、时间:1851年--1864年;3、地点:广西桂平金田村4、领导人:洪秀全5、发展迅速的原因:①深得民心,人民大力支持;②领导者方针政策的正确性;6、太平天国运动经过:①、1851年,洪秀全广西金田起义;②、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都,建立政权,西征、北伐;③、1860年连克常州、苏州、松江,直逼上海;④、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斗争:1860年8月青浦大捷、1862年9月慈溪之战;⑤、1864年天京陷落,失败;7、失败原因: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客观原因);②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主观原因);8、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第三讲_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三讲_第二次鸦片战争
14
• 1859年8月美国公使与中国代表在北塘交换 天津条约。 • 此前,4月,中俄在北京交换天津条约。
15
换约失败的消息传到英国,英国的反应 马克思:《新的对华战争》 • 6月25日,英国人企图强行进入白河时,约有两万蒙古军 队做后盾的大沽炮台除去伪装,向英国舰队进行猛烈的攻 击。陆战水战同时并进,结果进攻者完全失败。远征队只 得退却,并且在战斗中损失三艘英国战舰:“海鹭鸶号” 、“破风号”和“呼潮鸟”号,英军方面死伤四百六十四 人,而参加作战的六十四个法国人当中,则死伤十四人。 英国军官死五人,伤二十三人,甚至海军司令贺布也受了 伤。 • 这些不愉快的消息传到英国时,帕麦斯顿派的报纸一 致高声要求实行大规模报复。
2
2.英法的战争借口

• 法国:马神甫事件 1854年法国传教士马赖非法到广西西林县传教,在1856年2月被县 令处死。法国拿破仑第三以保护传教士为名,决定侵华。 英国:亚罗号事件 1856年10月8日广东水师到停泊在黄埔港的亚罗号船(船主苏亚成 )上逮捕2名海盗和十几名嫌犯。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为此向广州 当局提出抗议。他说亚罗号在香港登记,是英国船。又说中国水师 在亚罗号上扯落英国国旗。要求广州当局道歉,并释放人犯。 10月23日英舰进入内河,一度攻入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1857年1月退出省河待援。 两广总督叶名琛向咸丰帝奏报:“两获胜仗,夷匪伤亡四百馀名。 ”咸丰帝批谕:“不胜固属可忧,亦伤国体,胜则该夷必来报复。 ”
8
3.逼签天津条约
• 1858年5月26日英法侵入天津郊区。发出照会。 • 5月29日清廷任命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谈判全权大臣。 • 23日,前此两天赶到天津的桂良、花沙纳就和额尔金在城南海光寺 初次会见。此后在谈判过程中,额尔金和葛罗分别委派随员威妥玛 (1818—1895)、李泰国(1832—1898)和马吉士办理实际交涉,以李 泰国为主。他是上海海关的英籍职员,同中国官员曾有频繁接触,此 次充当英法联军的中文翻译与谋士。 • 6月26日、27日签订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 • 此前,6月13日签订中俄天津条约,6月18日签订中美天津条约。 • 再前,5月由黑龙江将军奕山和俄国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订立 瑷珲条约。 • 7月英法联军撤离天津。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资产阶级对清朝发动的一次侵略战争。

这次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因此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法、美等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迫切要求向外侵略扩张,以便寻找新的市场和原料产地。

英国资产阶级原以为凭借《南京条约》就可以迅速打开中国市场,获取巨额利润。

但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社会结构没有改变,对外国商品的进入有顽强的抵抗作用,英国的工业品没能占领中国市场。

为了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中国的廉价原料,英国想通过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打开中国的市场。

咸丰四年(1854年),英国借口《望厦条约》中有12年可以修约的规定,援引片面最惠国条款,要求全面修改《南京条约》,以进一步扩大鸦片战争中所得到的权益,得到法国、美国的支持。

清政府拒绝了“修约”的要求。

英、法、美未达目的,叫嚷要诉诸武力。

但当时英、法正与俄国进行克里米亚战争,无力在中国开辟新的战场,美国也因国内局势不稳,不可能发动侵华战争,“修约”问题便暂时搁置起来。

咸丰六年(1856年),美国借口《望厦条约》届满12年,要求全面修改条约,得到英法的支持。

清政府再次拒绝了这一要求。

英国认为,只有采取强大的军事压力,才能从中国取得更多的权益。

于是,英、法两国各自寻找发动对华战争的借口。

1856年,英国终于制造了一个“亚罗号事件”。

“亚罗”号是一艘走私鸦片的中国船。

1856年10月8日,广东水师在黄埔逮捕了船上2名海盗和10名涉嫌船员。

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借端生事,说该船是英国船,要求中国方面放还人犯并道歉。

两广总督叶名琛屈服于英国的压力,同意交还人犯。

但巴夏礼拒绝接受。

10月23日,英国军舰悍然开进内河,挑起战争。

叶名琛不作任何准备,反而下令不准放炮还击,致使英军长驱直入,迅速将内河沿岸炮台攻占,并一度冲入广州城内。

广东人民和部分爱国官兵对进犯的英军进行了坚决的抵抗和打击,迫使英军于1857年1月20日退出珠江内河,撤往虎门口外,等待援军。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
1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原因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 、第二次鸦片战争参与列强及时间
主谋:英国、法国;帮凶:俄国、美国。

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
英国“亚罗号事件”和法国“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
4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罪行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火烧圆明园。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5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
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增开天津商埠,割九龙司给英国,增大赔款额。

6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最大受益者
俄国通过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7 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又称英法联军之役,是公元1856年至1860年9月22日英国与法国欲谋取在华更大利益,以亚罗号事件及西林教案为导火索,组织英法联军入侵大清的战争,被认为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

此次战争是在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法国的波拿巴王朝时期、以及中国的清朝咸丰时期。

中英两国对签订条约各执一词,大清水师登上英艇“亚罗”号搜捕海盗,因而发生冲突,引发英法联军之役(1856至1858年),结果两国于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英国得派遣外交代表到中国,战事暂告平息。

第一任使节为香港首任布政司布鲁司爵士,他奉命前往北京呈递国书,但途经大沽突遭炮轰,于是1859年至1860年间,战火再起;英军拟保留九龙半岛驻防,经英国驻广州领事白加士爵士与两广总督交涉后,获得九龙半岛南端(北至界限街)连同昂船洲之租借权。

背景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英国原以为凭借中英《南京条约》所规定的通商关系,可以迅速打开中国市场,获取巨额利润。

但是,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居于统治地位,以致洋货经常滞销。

同时,英国对华鸦片贸易的急剧增长,也直接排挤了其它工业商品的销售。

英国既想尽量扩大鸦片贸易,又想大量销售商品,因而迫切要求中国增辟商埠,开放长江和内陆贸易,减轻洋货转输内陆的税收。

当时法国也不满《黄埔条约》中关于只在通商城市设立天主堂的条款,力图取得深入中国内陆传教的合法地位。

过程战争爆发广东水师在广州海珠炮台附近码头检查装有走私货物的“亚罗”号船,并逮捕了船上十二名有海盗嫌疑的中国船员。

英领事巴夏礼称“亚罗号”曾在香港登记,要求释放全部被捕水手,为水师官员所拒。

巴夏礼向公使包令报告中国水师在该船捕人时,曾扯落船上的英国国旗,有损英国的权利和荣誉,要求广州当局赔礼道歉、释放人犯。

“亚罗”号是中国人苏亚成于1854年8月建造。

苏亚成非法弄到一张港英执照,并雇用了一名叫亚罗的外国人在船上工作,便称“亚罗”船。

1855年6月,该船转卖给另一中国商人方亚明。

八上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上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

正 大 光 明
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 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 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的南部 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中最著名的有上 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 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杭州 西湖十景、苏州狮子林,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 搬过来。还有祭祀祖先的安佑宫,举行宴会的山高水 长楼,/模拟《仙山楼阁图》的蓬岛瑶台,再现《桃花 源记》境界的武陵春色。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 有西洋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大水法”,是一座西 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海晏堂等,都具有意大 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 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 风光”。
1.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标志性事件? 2.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 3.英国侵略中国的根本目的是? 4.这次战争的导火线是? 5.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6.这次战争的总的影响是什么?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列强侵华罪行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1、时间:(1856——1860) 2、目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3、侵略者: 英法主凶,美俄帮凶 4、罪行:
蓬 岛 瑶 台
淡 泊 宁 静
碧 桐 书 院
方壶胜境
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 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 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的南部 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中最著名的有上 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 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杭州 西湖十景、苏州狮子林,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 搬过来。还有祭祀祖先的安佑宫,举行宴会的山高水 长楼,模拟《仙山楼阁图》的蓬岛瑶台,再现《桃花 源记》境界的武陵春色。/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 有西洋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大水法”,是一座西 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海晏堂等,都具有意大 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 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 风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三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9世纪中叶,随着欧美资本上义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其对外扩张的野心也越来越大,追求商品倾销市场,追求原料产地。

1847年及1857年。

英国又爆发了两次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并且波及到欧美其他国家。

为了扩大市场,摆脱经济危机,以英国为首的欧美资本土义国家,积极策划再次侵略中国。

1856年至1860年间,正当太平天国和活王朝作殊死斗争的时刻,英、法两国在美、俄的支持下,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

这次战争的目的。

是扩大侵华权益,企图获得比第一次鸦片战争所得到的更多特权。

它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修约交涉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后,英国资产阶级认为已经打开中国市场,可以取得巨额利润。

但是他们运到中国市场的大批商品却销售不出去。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在中国农村占统治地位。

广大农民无钱购买商品;同时鸦片继续大量涌入中国,白银外流更加严重,限制了中国人民的购买力。

然而,英国资产阶级却认为是在中国开辟的通商口岸太少,攫取的特权不多所致。

于是,决定发功新的侵华战争,来达到这一目的。

早在1849年英国驻上海领家阿礼国在给英国驻华公使文翰的报告中就曾建议:“我们的政策就是面向那些必然引起改变现状的纠纷,制造那些纠纷,从而试图获得更多的利益。

”最初,英国勾结法、美等国,企图通过“修改条约”的方式来达到他们的目的。

他们故意歪曲《望层厦条约》与《黄埔条约》中关于]2年后在贸易条款上稍作变通的规定。

《南京条约》虽无此项规定,但英国援引“最惠国待遇”条款,也要求届满12年时修改条约。

1854年,英、法、美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

主要内容为:开放中国沿海和内地各城市,长江自由通航,鸦片贸易合法化,废除征收进出口货物的子口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等等。

并且表示愿意帮助清政府“助剿”太平天国,诱使清政府接受“修约”要求,但遭到拒绝。

当时英、法与俄国进行克里米亚战争(1853年----1856年),无力对中国出兵动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标要求】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讲述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勇事迹。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

2、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分析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重难点】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及列强侵华罪行。

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教法指导】
历史情境创意法、互动探究法
【教学准备】《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第二次鸦片战争课件,战争形
势图
【自主学习】
一、火烧圆明园
(学生自读课文Р7—Р8页,完成下列题目)
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原因、侵略国家、经过、影响分别是什么?
2、被雨果称为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的是———、——。

二、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1、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了中国多少领土?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哪国?
2、沙俄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是哪个?
3、根据《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叙述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情况,比一比,看谁叙述得更清楚、准确、全面。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学生自读课文Р9——Р10页,完成下列题目)
1、太平军起义的背景、代表人物、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2、——年,太平军在慈溪等地迎击洋枪队,击毙——。

四、讨论与探究
1、火烧圆明园的历史说明了什么?
2、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说明了什么?
3、通过学习两次鸦片战争你有何感悟?
(小组相互交流,归纳整理出最佳答案)
【板书设计】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概况
1.爆发根因
2.起讫时间
3.发动者
4.重大事件
5结果
二、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
1.火烧圆明园
①时间和纵火者
②侵略者的暴行③影响
2.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①时间②主要条约
③范围面积④影响
【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谈本节课的收获,不懂得地方。

【达标测试】
1、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
A英国军队 B、美国军队 C、俄国军队 D、英法联军
2、近代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沙俄
3、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是()
A、左宗棠
B、曾国藩
C、洪秀全
D、康有为
4、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B.清朝军备落后
C.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D.清政府的军事组织不当
4、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的战役是()
A.上海青浦
B.江苏太仓
C.浙江慈溪
D.江苏苏州
5、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说法正确的是()
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6、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侵占了我国大片领土,其中面积最大的一片位于() A.黑龙江以北 B.乌苏里江以东
C.伊犁西北部
D.新疆南疆西部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结合所学,分析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带答案)
(1)继续:①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战争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③战争影响一脉相承:鸦
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

(2)扩大:①从战争进程来看:a.侵略力量扩大。

鸦片战争中侵略军只有英国;第二次则是英法两国出兵,美俄参与。

b.侵略时间增长。

第一次两年多,第二次延续达四年之久。

C.侵区域扩大。

第一次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从沿海一直侵入北京。

d.订约国和条约增多。

第一次只与英、法、美三国签约;第二次与英、法、美、俄共签订了七个条约。

②从危害和影响来看:a.开通口岸和割地增多,第一次开5口,割香港岛;第一次增开11处,英增割九龙司,沙俄割去我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b.中国主权遭到更多破坏。

第一次,中国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被破坏;第二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中国内河航运权丧失等,使中国主权进一步遭到玻坏,外国侵略势力由中国沿海进入中国内地。

同鸦片战争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2.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列强在中国建立租界地,中国的司法、行政主权带到破坏。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
了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欧美各国在对华倾销商品的同时,还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

1844年,茶的出口量达到53万担,超过战前最高出口量13万担……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自组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商品经济发展。

材料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负责外交、通商等事物,设总税务司,管理全部海关税务。

应列强需要,设立总理衙门,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也使中国的外交开始了近代化;设立总税务司,由外国人担任,便于列强控制中国的关税。

反思:
在这两次反侵略战争中,清政府、爱国官兵和中国人民各持什么态度?
很容易看出清政府的丧权辱国和人民大众的英勇不屈。

如: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内:道光帝惊恐万分,派琦善到广州与英军谈判,琦善妥协,奕山投降等,后来签订了屈辱的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浦条约》。

爱国官兵和广大人民:三元里人民抗英,关天培、葛云飞、陈化成等英勇牺牲。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不作认真的战争准备,完全寄希望于俄美两国“调停”。

当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后,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最终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

与此相对照
的是,南海、番禺两县几万人民成立团练局,抵抗侵略;防守大沽炮台的士兵开炮打击入侵者,大沽人民冒着枪林弹雨,给战士送饼送面。

战争的性质、结局、战败的主要原因。

两次鸦片战争对于中国人民来说,都是反对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

英、法、美等国是侵略者,是非正义的,而中国都是战败国。

究其最主要的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造成的,尤其是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经济和军事落后,经不起洋枪洋炮的打击,亦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战胜了落后的、腐朽的封建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